登陆注册
364600000080

第80章 指导十月革命的国家学说经典

第七十九章指导十月革命的国家学说经典:《国家与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系统阐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

产阶级****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时,列宁在本书中始终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运用最彻底的唯物辩证法,深入考察世界形势的新发展,及时总结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俄国革命的新经验,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的许多方面做了进一步

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革命需要著书指导

列宁原名为乌里扬诺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1870年出生在伏尔加中游辛比尔斯克(今乌

扬夫斯基)。1891年,他进入彼得格勒大学专攻法学和经济学,获得法学士的学位。列宁

作为辩护律师却一次也没有出过庭,因为他以为法律的事务不能引起他的兴趣,而革命运动

才是他所向往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连绵不断的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空前惨剧和灾难,使人民生活困苦

不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趋高涨。这时,国家问题,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政治实

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却极力歪曲马

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鼓吹通过“议会道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并在大战中公开站在

社会沙文主义立场上,帮助资产阶级政府进行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列宁认为

“如果不在‘国家’问题上反对机会主义偏见,就无法进行斗争来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阶级

的影响,特别是摆脱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影响。”1917年8、9月间,列宁为了革命的需要,

根据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撰写了《国家与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

宁成功地领导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于是他的名字和布尔什维克一同响彻寰

宇。

十月革命后,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安然地度过了许多危机。诸如与白军之间的内战,排除

各帝国主义国家干涉和克服饥馑,迅速地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全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4年,列宁与世长辞。

论述国家学说关注国际革命

《国家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有七章正文,最后1章只有大纲。

第一章阐述了国家的起源、特征和作用,揭示了国家的本质,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第二章以1848~1851年欧洲革命经验为基础,阐述了无产阶级****理论;第三章分析马克思

对巴

黎公社经验的总结,进一步论述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用公社式的新型的无产阶

级取而代之的思想;第四章依据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经验的补充说明,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的学说;第五章依据马克思《哥达纳领批判》的基本理论,强调过渡时期支

持无产阶级****的必然性,阐明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第六章,批判

普列汉诺夫和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庸俗化。

《国家与革命》按列宁原定写作计划共有七章但第七章,即《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

》没有写,因为此时已是十月革命前夜,领导革命的繁重任务使列宁无暇再执笔了。现在把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什么是国家?它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怎样?这些问题本来就十分重要,又被历来的

剥削阶级理论家们弄得混乱不堪,机会主义者也竭力加以歪曲。所以列宁就根据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从国家的产生、特征和作用等方面,首先阐明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国家不是

阶级调和的产物,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

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恩格斯曾指出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国家机器的主要

部分不仅有武装的人,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列宁进一步说明,国家

主要部分是指拥有监狱等等的特殊武装队伍,“常备军和警察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强力工具”

。这就是一个阶级的国家能够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根本原因。显然,无产阶级为了推翻资产阶

级的统治,就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列宁指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

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

当然,列宁并没有把暴力革命的途径绝对化。就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在阐述暴力革命是

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时,也谈到恩格斯曾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向社会主义的

和平发展是“可以设想”的。列宁还说,恩格斯在对待革命的途径这个问题上是非常谨慎的

,从来没有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事实上,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革命斗争是一件极其复杂

的事情,它在每一个国家的实现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式,无产阶级只能根据当时的条

件和本国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去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道路。

第二,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学说。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最重要的思想。列宁论证了无产阶级****

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推翻资产阶

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必然要遭到剥削阶级的反抗,无产阶级为了镇压这种反抗,

为了领导广大劳动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就必须建立自己强

有力的国家,即无产阶级****。

在此,应当指出,由于长时期来资产阶级的攻击,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内部一些人的倒行逆施

都打着“无产阶级****”的旗号,使得有些人误以为无产阶级****就是“消灭民主”,似乎

只有资产阶级国家才是民主的。这种看法是十分错误的。什么是民主?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

度,意味由谁来统治,谁来掌握国家权力。无产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

做主的政治制度,它本身就包括了无产阶级民主的内容,它保障劳动人民真正参加国家管理

,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是阶级社会中最高类型的民主。而且没有无产性。他认为,资本主

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即使在最民主的共和国里也

始终受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狭窄框子的限制,实质上只是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他提出要探

寻彻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说:“彻底发展民主,找出这种发展的形式,用实践来检

验这些形式等等,都是为社会革命进行斗争的任务之一。”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最大限度

地不断地发展民主,才能更快地推动社会前进。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还特别强调无产阶级****的国家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否则无产阶级就不能担当起反对资产阶级的人民革命的领袖作用,就不能领导全体人民去推

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

第三,关于国家消亡的问题。国家终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仅仅同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

段相联系,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其消亡的过程。列宁说明,在共产主义社会第

一阶段,无产阶级还需要国家来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来保卫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

。要使国家完全消亡,就必须有完全的共产主义。这时社会已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原则,人们已经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劳动生产率已经大大提高,因而能够自愿

地尽其所能来工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因而,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

的根源之一也就消失了,国家才会完全消亡。

书中说:“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它的长短将取

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

另外,书中还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区别和联系,指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

主义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的,因此在各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需要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才能逐步消除。

《国家与革命》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

实践都有巨大的意义。在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势变化之下,也只有它才能帮助我们认清资

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当然,也如列宁教导我们的,学习理论不能只会

背诵和简单重复“公式”,“因为公式至多只能指出一般的任务,而这些任务随着历史过程

中每个特殊阶段的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必然有所改变”。列宁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他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同类推荐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穿越着,我爱你

    穿越着,我爱你

    一个从小就跟着父亲学打坐的男孩。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竟意外发现自己具有穿越的能力。而且当自己穿越后。他发现生活就像是他在穿越过去时他做的一些变化而起了作用。而现在他正在为自己的笨拙而追不到自己心爱的女孩而感到烦恼。他决定要用自己的穿越能力去改变过去的自己。
  • 重庆堂随笔

    重庆堂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雨春秋

    风雨春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花甲之年的我重操旧业——完成了以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血泪春秋》。该书是以两千余人的树林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期间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以及村民们跟着共产党、八路军前赴后继不惜流血牺牲,终于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
  • 傲世妖凰

    傲世妖凰

    世人皆知,凤族的废物三小姐臭名昭著,身为神兽竟无半点灵力,亲人唾弃,家族排挤,最终死于非命。再次睁眼,这幅胆小懦弱、废柴绝脉的躯体却换上了一个心狠手辣、冷漠无情的灵魂。辱我者,百倍奉还!欺我亲人者,杀无赦!天道不容?那就灭了天道!自此,这世上少了一个废物神兽,多了一个邪恶魔主。
  •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做为家庭顶梁术的爸爸,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这些小事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 佛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业报差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云变幻之异世大陆

    风云变幻之异世大陆

    异世醒来,被人追杀,身份之谜,令她处处受挫只要我“冷颜”在世一天,就没人再欺负我的人,谁知一时失足,陷入圈套妖孽男子相救,两人又会怎样复仇者“冷颜”来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便让他永远消失没人敢动我的人,“他”是我的,谁敢觊觎……
  • 双生花恋

    双生花恋

    第一世:爱花成痴,莫不道花草亦有情;第二世:再世为人,只愿与君相倾;第三世:情深不寿,更况三人情难圆;第四世:魂兮归来双生恋,却是孽缘前尘灭;第五世:尘归尘,土归土,傍得顽石恋双生
  • 喂,告诉你我是男人

    喂,告诉你我是男人

    一个无意的伤害,原本买来准备去吓后母的一条小蛇,竟要了他的小命,他不甘心,为什么还有妈妈,为了他竟自杀跟随他去。一切的一切全乱了,等到他醒来,世界已经全变了。如果说今生为男人,为什么到了前世竟变成一个女人,红颜祸水在他自己还难以接受自己成为女儿身这个事实时,突然出现的一位权位高贵的王爷,一位长兄的朋友,还有他他们改变了一切。唉世界全乱了她该如何对待,不!他要做回自己。不会,要反抗到底,告诉所有
  • 家电与健康

    家电与健康

    曾几何时,各类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在都市里,电脑、空调已经普及,沿海一带,平均每两人一部手机。单位、家中使用电脑日益增多。伴随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人们对家用电器使用的知识日渐普及,而家用电器对身体危害的知识却十分陌生。我们看见一位家长,教不足源岁的儿子玩电脑时距离近,时间长,完全不知如何预防“电脑病”。当提出“预防”这个词语时,他认为是少见多怪,嗤之以鼻;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4岁的孩子站在微波炉前守候着正在加热的食物,当有人提醒她应该远离时,她不屑一顾,觉得是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