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9000000018

第18章 实现自我的价值(2)

其次,研究对象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是根据这个人的优点、特征,而不是根据他的阶级背景、教育程度、种族、肤色甚至是政治信仰。这些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很明显、也很重要的区别,对他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三教九流、天涯海角他们都有朋友,一个高官可能还不如一位农民跟他更合得来,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选择朋友时毫无品位。他们选择的朋友,必然在某些方面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有令人称道的地方。即便是一位铁匠,也有自己的长处,因为,也许一位铁匠对于人生的看法要比高官显爵还要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对他们的这种特征的真实写照。他们并不试图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不认为自己一定比别人高明,这缘于他们对自我真正的自信。他们不需要保持任何外在的地位、名誉之类的东西,这使他们能够毫不装腔作势而发自内心地向别人请教。

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研究对象具有与众不同的幽默感,他们的幽默感是善意的,富于哲理性的。在他们当中,生活中常见的忙碌、努力、策划都可能会显得有趣可笑。他们是以一种相对超脱的态度来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而不会拘泥于生活中的名利、得失,他们取笑人类的愚蠢与自大,取笑人们的装模作样,对人们生活中的虚伪客套给予善意的讥讽。他们的幽默引起的往往是会心的微笑而不是捧腹大笑,他们的这种幽默富于思想性与哲理性,脱胎于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这个情况的附加物,它是自发的而不是事先策划的,并且往往绝不能重复。

自我实现的人的幽默感并非以伤害他人为手段,他们不会嘲笑他人的低能无知,不会恶意地嘲笑别人的缺点,他们也不会靠一些猥亵的内容来取悦大众,不会把滑稽当幽默,他们的幽默不会让别人感到难堪或者感到牵强,他们的幽默是真正的人的幽默。

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适应良好的人类是对文化有极高的认同,并在日常的为人处事中加以体现。从赞同适应文化这个角度讲,自我实现者都属于适应不良,虽然他们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可以说他们全都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超脱于包围着他们的文化。他们与文化的关系可作如下分析。

自我实现的人在选择衣服、口头语、食物和做事情的方式时,他们一般也遵循当时社会的习俗。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事物,他们不会刻意地去追求,也不会有意地加以抵抗,社会的流行习俗不会对他们有多大影响。这种习俗对于自我实现的人来说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像换一件衣服一样轻易的改变这些习惯,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对付这种事,也不屑于在这种事上花费精力。他们对于礼貌、举止、风度不太关心,往往是以敷衍为多,或者是为求干脆、简洁而速战速决。

他们都可以称为是权威的反叛者。他们虽然也对文化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与无奈,他们并不急于改变它。因为激进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牺牲,但却收益甚微。对于文化进步,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长期的关心,这缘于现实生活中缓慢变革的必要性和益处。

自我实现者的价值观

对自我实现者而言,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的冲突、斗争以及选择时的犹豫和冲突减弱甚至消失了。因为,通常来说,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不是内在固有的,而只是一些人工制造的问题,比方说到哪家餐馆吃饭,玩牌还是跳舞更有趣味之类的问题,成人与儿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抗等。在面临这类选择时,普通人就是在冲突之中做出选择,价值趋向则在选择中得到表现。但对自我实现者而言,此类冲突根本就不成为冲突,此类冲突对他们而言显得毫无道理,斗争不再是斗争,而成了快乐的协作。

在高峰体验的时刻,自我实现者对世界的描述极其相似,他们关于世界看来如何的陈述也是一个价值陈述。在这个时刻,是和应该是等同的,事实和价值是等同的。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说高峰体验时刻自我实现的人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已经变得近于理想,他们所感知、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他们经常在梦中渴望见到那个被希翼、被渴望的世界。“是”就是客观存在,“应该”是理想世界,“是”和“应该”已经融合到了一起,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事实在这里已和价值相融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自我实现的人在高峰体验时所描述的世界,看成我们所要奋斗以求实现的终极目标。

自我实现者的缺陷

自我实现者并非完美无缺,他们也会表现出许多人类的小缺点。他们有时候也可能显得愚蠢可笑、令人厌烦;在牵涉到自身的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出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虚荣心;他们会面红耳赤地跟别人争论,也会盲目地挥霍钱财;他们有时候所暴露出的暴躁脾气会让周围的人感到震惊。

自我实现者在遭遇突变、受到巨大打击时,能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近乎冷酷的无情。这部分是因为他们的性格非常坚强,而对事物的认识又能超乎寻常地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他们能够从容面对生活的残酷,这常常会让周围的人认为他们冷漠无情。比如说,他们能迅速地从自己的亲人的逝世中恢复过来,或者是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挚友欺骗自己,就会毫不犹豫地跟他断绝关系。感觉有点像外科医生拿起手术刀的感觉,是因为深刻的认识而看起来冷漠无情。

他们的缺陷也表现在他们对待习俗的态度上。由于他们对于习俗只是一种勉强接受的态度,这有时会使他们在社交场合显得落落寡合。对于别人的奉承赞美,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加以抵制。尽管他们的原意并不想引起别人的不快,但陈规旧俗往往会使他们感到不自在,他们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太合作的态度。他们在这时采取一些不合规矩的做法会招致别人的不满。

如果自我实现者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兴趣,深深地沉浸在某个问题中时,他们会对周围的事情变的心不在焉、视若无睹,这时他们的幽默感不见了,社交礼貌也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个时候,他们的言行很可能让别人感到很震惊,感到羞辱,感到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

甚至是他们的宽容也会出问题,他们的存在也有可能为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开了方便之门。他们对别人过于宽容,也许会姑息养奸,流氓无赖会从他们那里获得本不应有的迁就。

通常来说,自我实现者在许多方面都堪为楷模。虽然他们也会有罪恶感,也会焦虑悲伤,也会有虚荣心,内心也会有剧烈的矛盾与冲突,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人性的光辉。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倾听自我的呼唤

按语:

自我实现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令人神往的状态呢?是不是像马斯洛的一些听众那样,今天下午听了一堂自我实现的课,然后在下个星期就声称他们突然达到了自我实现呢?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趋于自我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中老年人身上才会发现,年轻人身上很难看到这一点。

当一个人趋向自我实现时,他是否会拼命地压榨他人?就实际的行为步骤而言,自我实现意味着什么呢?根据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马斯洛发现个人趋向自我实现有以下八条途径:

第一,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宠辱皆忘。它意味着不带有青春期自我意识的那种体验——这种体验的关键就是要达到“无我”,而大多数青年人的毛病正出在太少无我而太多自我意识和自我觉知。在这一时刻,个人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他全身地心专注于他正在做的事,脑子里没有任何其他杂念。这时候,他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忘记了伪装自己,忘记了拘束与畏缩,他不再努力使自己变得成熟老练,此时此刻已达到了美妙的自我实现。作为个人,我们都偶尔体验过这样的时刻。

第二,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面临无数次的选择,每次选择都有前进与倒退之分。是选择说谎还是选择诚实,是选择偷窃还是选择正义,生活中的诱惑时时刻刻都在引诱我们偏离航向,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前进的选择使人成长,让人更加自信、更加坚强;倒退的选择使人变得畏缩不前,使人更加悲观、更加消极、对人的防御心更强。每一次对成长的选择都是趋向自我实现的运动。

第三,自我实现的含义就是设想可以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或成功的自我。人不是一块白板,也不是一堆泥或粘土。人是某种已经存在的东西,至少是一种软骨结构,至少是他的气质,标准生物化学平衡等。这里有一个自我,我们说“要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意思就是要让自我显现出来。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不是倾听我们自己的真情呼唤,而是倾听妈妈的、爸爸的教训,或教会的、长老的、权威的、传统的声音。

作为迈向自我实现简单的一步,马斯洛有时提醒他的学生,当有人递给他们一杯酒并问他们味道如何时,他们应该试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作答。首先,马斯洛建议他们不要看酒瓶上的商标,不要想从商标上得到任何暗示再考虑应该说好或不好。然后,马斯洛要他们闭上眼睛,“定一定神”。这时,他们就可以面向自身内部,避开外界的干扰,用自己的舌头品一品酒味,并诉诸自己身内的“最高法庭”。这时,也只有这时,他们才可以开始说“我喜欢它”或“我不喜欢它”。这种我们惯常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说自己的话,是实现一个人自我连续过程的一部分。

第四,如果你有怀疑时,就诚实地说出来无须加以隐瞒。生活中,当我们产生怀疑时,往往不诚实,他们在做戏,在装模做样,他们并不是很容易就听从“诚实”的劝告。在许多问题上反躬自问都意味着承担责任。很少有人研究过这种责任问题,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也没有这一问题的地位。谁会研究白鼠的责任呢?可是,在心理治疗中,这几乎是可以触摸到的一部分。在心理治疗中,你能看到它,感觉到它,能知道责任的分量。于是,就清楚地理解了责任的内涵,这是重要的步骤之一。每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第五,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实际上正是完全的倾听自我的声音,一个人只有敢于真正的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能够时时刻刻做到这一步,能够镇定自若地说“我不喜欢这样”,他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懂得自己的命运。

对青年人而言,这种情况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在大型的摇滚音乐会上,出现的都是一些奇怪的电子音乐、一些超现实或颓废派的举动,绝大多人数都没能弄明白其中的含义,甚至连其中到底有没有含义都搞不清楚。一些人目瞪口呆,一些人加入进去。音乐会结束后,大多数人会说几句俏皮话而不是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说自己原本是看不懂的,一般不会提到自己的困惑,对音乐有乱七八糟的感觉。因为,如果说了这话,这实际上意味着会与众不同,会不受欢迎。要有勇气而不要怕这怕那,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另一种说法。

第六,自我实现是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而绝非一种结局状态。例如,倘若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就是运用你的聪明才智。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要做一些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说实现一个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可以是钢琴键盘上的手指锻炼。自我实现可以是努力做好你想做的事。只想成为一个二流的专家,那并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正确途径,你应该要求自己成为第一流的,或要求竭尽你自己的所能。

第七,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是一些让人心醉神迷的时刻。你只能像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喜出望外”,但你无法预测什么时候自我实现会到来。但是,我们能设置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破除一个错觉,摆脱一个虚假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善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潜能不是什么,这些也是构成发现你实际上是什么的一部分。

第八,必须弄清楚,对自己而言,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于自己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以及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向自己展示自己,这就意味着对自己的防御心理进行识别并有勇气解除它。这样做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某些不愉快的事树立的,但却是值得的。如果你说心理分析文献没有教给我们任何别的东西,至少已使我们懂得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总之,自我实现不是某一种伟大时刻的问题,并非在某一天的某一个下午,一个神秘的召唤便永恒地把我们带入天堂,自我实现是一个点点滴滴的积累,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承担责任、忠诚、诚实,勤奋工作,不断成长。

自我实现者的生活哲学

按语:

对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认为按其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人是明显健康的,但很少或没有超越体验,如罗斯福夫人、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另一类人超越体验在他们那里很重要,甚至具有核心的意义,如阿尔杜斯·赫胥黎、施魏策尔、布伯和爱因斯坦。健康型自我实现者和超越性自我实现者,拥有不同的生活哲学。

马斯洛认为有必要在两种自我实现的人之间做出区分,若用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两种程度:一种人是明显健康的,但很少或没有超越体验;另一种人超越体验在他们那里很重要,甚至具有核心的意义。作为前一种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典型的人物可以列举罗斯福夫人,或许还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作为后一种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有阿尔杜斯·赫胥黎,或许还有施魏策尔、布伯和爱因斯坦。

但是,对于超越体验,马斯洛发现不仅自我实现者能超越,而且不健康的人、非自我实现者也有重要的超越体验。不仅在自我实现的人中有对超越的认识,而且在很高创造力或才华的人中,在很聪明的人中,在非常坚强的人中,在强有力而负责任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中,在特别善良、有道德的人中,在那些曾克服逆境并由此而变得更坚强而不是更衰弱的“英雄”人物中,也有这样的认识。

需要清楚的是,超越型自我实现者是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人物”而不是“非高峰人物”,是“说yes的人”而不是“说no的人”,是对生活采取积极态度的人,是渴望生活而不是厌倦生活的人。

同类推荐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热门推荐
  • Beasts, Men and Gods

    Beasts, Men and G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剑云涌

    名剑云涌

    武林中一直流传着十大名剑的传说,此十大名剑皆由神匠欧冶子所铸,每一把不但有削铁如泥,劈山裂石之力,且每一把名剑皆有奇特的能力。境界划分:不入流、三流、二流、一流、顶尖、绝世、破碎虚空。
  • 九十九步杨柳树

    九十九步杨柳树

    记得在那棵杨柳树下见一面初恋你的我,记得在那条路上回忆当时暗恋你的我!
  • 妻从天降:首席的甜宠美人

    妻从天降:首席的甜宠美人

    顾倾歌,一个被港城报业抄爆且身世成迷的女人。传说她是爵少金屋藏娇的女人。更有人说她是身怀绝技的琴师,被乐坛尊主一眼看重。再后来一朝风云变幻,她的名字更是广为人知——一个因为偷情入狱的荡妇。后来的后来,最让人哗然的是,她居然成了爵少唯一公开承认的妻子。当媒体追问她原因的时候,她绝色的脸上漏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他喜欢荡妇。”最后,一个小包子趴在她的膝盖旁边,睁大他明亮的眼睛:“那个渣男是谁?拖出去,剁了!”而当男人推门进来,那一张英俊的脸无限制与包公相媲美时。小肉包立刻讪笑迎了上去:“老爸,这个故事就叫,妻从天降:首席的甜宠美人。”
  • 道迹灵仙记

    道迹灵仙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男不好惹

    腹黑男不好惹

    一天,她看着正在学习的他,无比期待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和方宕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方宕。”他想也不想地答道。“我是女生耶!”她强调。“嗯,我知道。不过,你放心,我学过溺水后的急救方法。”他邪魅地勾嘴一笑。“……”
  • 妃夺君心:毒医大小姐

    妃夺君心:毒医大小姐

    【本文正在修改中,且本文不是女尊王朝】她,清雅绝伦,但给人的感觉却是飘渺虚无。她,弱小无为,但其中却是深藏着深深恨意。当她遇上她,那一双本是充满恨意又绝望的眸子,霎那间清澈如溪流,灿烂如星空,深邃如深海……当世人惊叹她的改变,羡慕她的天赋,妒忌她的容貌,却不曾看到她背后的努力时,她清浅一笑,握住他的手,跌入他的怀,她道:“那又如何,他知道便好。”脸上的甜蜜犹似溢出,羡煞世人。他拥着她,仿似拥着天下,他道:“天下万物不及她一人。”昔日冰山不再,他为她倾尽一世柔情。
  • 过去的,最好的

    过去的,最好的

    这是一本人物志散文集,这也是一部纪传体的青春史诗。作者刘麦加用了十二个人的往事写了一代人的青春。这些人或者笨拙,或者出色,或者辜负过,或者一起疯癫过,这些往事是热血与梦想,是友谊与羁绊,是谎言与背叛,是泪水与欺骗。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黑历史、揭老底、掉节操和撕逼大战,但你看不到“谢谢你”和“对不起”,那是悼词的责任,而这本书的责任,是记录那些已过去的,但绝对是最好的回忆之光。是我们身边的人,成就了我们成为的那个人,也是我们自己成就了所有人的青春。
  • 至尊罗刹:毒后逆天重生

    至尊罗刹:毒后逆天重生

    前世,她被他编制的爱蒙蔽,导致莫家灭门,而自己被锁魂钩穿透琵琶骨,生不如死;再次醒来,她成为一个山村小丫头,却意外发现身怀空间异宝。这一次,她化身毒蛇,用扮猪吃虎伪装自己,蓄势待发,搅乱他的朝局,侵吞他的天下。以天地布阵,以砂石设局,以蛊毒惑心,纵你千军万马难近她半步。伤她者,五马分尸,害她者,碎尸万段。谓她毒女,很好,很合适,她很满意,嫣然娇笑对准紧抱着她的那个男人:“我可是毒女,你确定娶得起我?”那人展颜而笑:“我说过,我以天下为聘,以苍生为媒,你若是毒女,很好,那这天下,这苍生,便会拥有一个毒后,爱妻以为如何?”他的宠一生只为一人,哪怕翻云覆雨,即使倾尽天下在所不惜。
  • 大山生气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大山生气了(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所谓的理财,就是管理钱财。管理钱财的第一步,则是认识被管理的“钱”。为什么需要钱?可以用钱来做什么?钱是万能的吗?本书用一个简单的小故事,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集卡行为来引导孩子认识“钱”,进而理解“钱”的“交换”功能和价值,并进一步让父母透过这个故事和孩子讨论以下三个理财重点:1.要如何决定物品交换的价值?又要如何决定钱的价值?2.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许多东西,但是不能买感情,更不能取代或替换友情和亲情,所以不能单纯以金钱的价值来衡量和交换所有物品。3.引导孩子在有限的资源下学习取舍,学会如何使用钱来产生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