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3900000032

第32章 曾国藩官场成功的揉权大法(3)

他还特别对曾国荃说,安庆之得失,是关系曾家气运的一大关键,也是关系大清王朝安危的一大关键。他要求曾国荃在安庆无论遇到什么险恶情况,一定要设法坚守起码五天的时间,在五天之内,他一定会派援军前来救援的。

曾国藩所说的援军,主要是指他从皖南抽调出来的鲍超一军。还有胡林翼从太湖大营和鄂皖边界地区抽调的成大吉部湘军近万人。

把围攻安庆作为当时战事的关键来抓,可以说是曾国藩看得准、有眼力,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强,而顶住各方面压力,克服极端的艰难险阻,坚持安庆之围不撤,则更体现了曾国藩在关键问题上的主见性、不妥协性以及那种战胜险恶的坚韧精神。

曾国藩的“武汉—长江—安庆”三步走的以上制下、步步进逼的战略方针确实是一个登高见远、擘画全局的高明之举。它可以彻底拆除太平天国中心——天京外围的有效屏障,控制其咽喉要地,对最终攻下太平天国政权中心天京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是曾国藩在军事问题上没有被眼前一隅所局限,而是把握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曾国藩善于从全局、从大局考虑问题,但对具体步骤又有条不紊,章章有法。例如他认为要打败强敌,认为器械十分重要,如规定矛杆用竹必须“老而坚者”,“用木必须小树圆身,大树锯开者不可用”。他发现邹寿璋捐办的矛杆不合规定,立即下令更换。后来,他还亲自研究炮子的打造,将原来以生铁为原料,改为以熟铁为原料,结果既解决了炮子“经药辄散”的难题,又使射程“多一里有奇”。这种炮子大如葡萄,每炮装子百余颗,或三四百颗,“喷薄而出,如珠如雨,殆无隙地,当之辄碎”。杀伤力之大,可以想见。当时国内造炮技术原始,多方讲求,亦无大的进展。于是决意在广州采购洋炮千尊,但至咸丰四年二月,只解到三百二十尊。以后陆续采购,大有增加,成为湘军水师主要利器。

曾国藩还是最早提出自筹军响的将帅之一。这有一个过程。江忠源之楚勇在广西和本省作战,或靠赛尚阿大营粮台,或由湖南官府拨给。但省内财政桔据,再加上与大吏矛盾日益尖锐,曾国藩力图改变依赖官府济饷的局面,“不欲取之藩库”,乃决计自筹军饷。为此,他一面呼吁湘潭富户解囊相助,一面拟定简明章程,在有关州县设局劝捐,并敦请郭嵩焘等人及各地绅士相助。据郭嵩焘说,成绩可观,“甫一月捐得十万余金”。有的富户慷慨解囊,如湘乡首富朱某,一次就捐万金;衡州前湖北巡抚杨健之子也捐银万两,安福蒋某更捐钱三十余万串。但多数并不踊跃。曾国藩决计勒捐,即强行今富户捐助,“捐输一事,竟亦非勒不行,待已决计行勒之药”。不仅勒捐一般富户,已故两江总督陶澍,湖北巡抚常大淳家亦不例外。此外,曾国藩还奏准清廷拨银四万,湖广总督吴文咨准截留两万。

但支出更多,仅军饷一项,十二月曾国藩言即需七八万金。此外,造船所费亦巨,如奏准截留之四万金,约十一月中旬到衡,至十二月七日,就“已用去三分之二”。当时正“大招水勇,所费不赀”,这就使曾国藩不得不向骆秉璋告急,“务须省库一为协济,乃可了此一局”。事实上,到衡州后,留在长沙一带之湘军勇营,仍由藩库供饷,曾自筹之饷,只能供给在衡之四营及大营日常开支。这就是说,曾国藩依靠捐输以自筹军饷,“不欲取之藩库”的计划并未实现,仍不能不依赖省中大吏的支援。这是骆秉璋顾全大局,并认识到支援曾国藩,正是保卫湖南,保卫自己官位,乃至身家性命的明智措施。有此一番经历,曾国藩更痛切地认识到对清廷拨款,对绅士自行劝捐集饷,都不能抱过高的希望,而依靠地方政权筹饷,则较为有保障。

然而怎样讲究方法呢?曾国藩最有体会的当属灵活二字。他认为读书不能读死书,用兵不能用呆兵,作文章也不能缺少变化,一派平板。咸丰年间,曾国藩写奏折一事,就说明了他的灵活性。

当时,曾国藩刚刚出山作战,但是连吃败仗,使得他悔恨交加,官场与社会上也难免冷言冷语,幸灾乐祸。他命幕僚向朝廷写奏折,禀报自己在湘率军与太平军作战的情况,其幕僚将对岳州、平江、湘潭几战,如实地写成“屡战屡败”。曾国藩一阅,觉得如此禀报,显得自己太无能了,也显不出自己不服输、还准备继续作战的气概,就接笔改作“屡败屡战”。一字之改,被动变主动,消极变积极,败而不馁的精神气魄跃然纸上。皇帝看了奏折,对曾国藩虽未获胜,但尚在“决战”的情况,表示满意,督令再战——一字之改,又避免了被训斥乃至被处罚。

据说,曾国藩与太平军决死战斗,在向湖北进发时,还立下誓言,嘱咐弟弟在家备好棺材,不获全胜,誓不生还,结果真的取得了一些胜利。幕僚又将他备棺在家、决一死战的情况写入了奏折,曾国藩阅后,又将“备棺在家”改成了“带棺出征”。咸丰帝看了,对曾国藩的忠心更加赞赏,催其迅速东进,进剿太平天国。

1862年咸丰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曾国藩一时举棋不定,几大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又想留下鲍超所部对抗太平军。他召集文武参佐讨论对策,要求每人提出一种方案,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入卫,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夷氛已迫,入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举措得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属空言”,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造反的太平军。湘军“关天下安危”,应把刀锋对准太平军。至于北援,应“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曾国藩深受启发,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观变战术。结果不出所料,10月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而同时接到率勇北上谕旨的河南、陕西等省巡抚闻命即行,结果却空跑一趟,劳民伤财。相比之下,则显出曾胡二人的高明,而他们二人之所以高明,则由于接受了当时正在曾国落幕中充任幕僚的李鸿章的意见。事后,胡林翼选择李鸿章、陈鼐、李榕三人的献议附于曾、胡二人的书面意见之后,编为《北援集议》一书,刊行于世。大概由于内部议论,过于直露,不宜公开发表,在刊刻时删去一些内容。故李鸿章的条陈中已不见“按兵请旨”的字句。

曾国藩、胡林翼不愿派鲍超人援,还有另一层考虑。即鲍超乃一员勇将,朝廷肯令鲍超归胜保管带,而胜保乃极端仇视湘军,胜保若以“勤王”之名,将鲍超收为麾下,那时北援湘军就会拱手送人,这对全局又是大有影响的事。但鲍超不明底里,认为自己失去了一次立功社稷的大好机会,故露出不满之意。还是胡林翼善于做思想工作,写信劝诫说:

涤帅与我都深知胜保为人忮忌贪诈,专意磨折好人,收拾良将,弟若北援,无论南北风气异宜,长途饷项军火,无人主持,且必为磨死,而又不能得功得名。惟北援是君父之急难,不敢不遵,万不可以他词推诿,其时涤帅筹思无策,只得应允,自行北援,或兄北援,以兄与涤帅若能北行,则所带将士,或不致十分饥困,亦不致受人磨折。弟若知涤帅此次之恩,弟且感激流涕之不暇。涤帅待弟之恩,是天地父母之恩,……弟于世事太愚,当一心敬事涤帅,毋得稍有怠玩,自来义士忠臣,于曾经受恩之人,必终身奉事惟谨。

经过胡林翼的一番开导,鲍超才明白了曾国藩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在“勤王”问题上,曾国藩采纳李鸿章意见“按兵”抗上是一种“刚”,而曾国藩对待鲍超的这番良苦用心则可谓是另一种的“柔”,可谓“净”,但适度,很有章法。

○揉权实战:千钧一刻,霹雳手求胜

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凡事讲究“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甚至视走极端的做法为大逆不道。古人在这方面的教育极多。例如有一次孔夫子带着他的学生去参观鲁庙,遇到了一个叫作宥器的东西。孔子告诉学生,这宥器是古代国君置诸座右,用以警惕自己,以便不违反中庸之道的。说完就向里面注水。在没注人水之前,宥器是斜立着的;当水注到一半,宥器居然变得端端正正;而注满水的时候,宥器突然仆倒在地。这时候孔子告诉弟子们,这就是宥器的警醒作用了,“安有满而不覆者哉!”

哪有盈满而不颠覆的道理呢?但曾国藩虽然也崇尚中庸之道,却并不把问题看作“匀势两端而用其中”那么简单;他认为所谓中庸,是指做事得体、恰到好处,在一定情况下,即使极端的作为,也不违背中庸之道。用他的话来说,叫作“适时则贵,失时则损”,关键是看具体情况,具体时机。

整顿地方的“峻法”事件,最能体现曾国藩的上述思想。

曾国藩奉命办团练之初,由于地方官的掩饰弥缝,以致到处布满了反抗清政府的团会和散兵游勇,地方治安坏到极点。小至白昼抢劫,大至攻破城池,焚掠官署,变故层出不穷。他们占据险阻山岭,构筑工事,官兵简直无可奈何。如正义堂、哥老会、串子会、红黑会、半边钱会、一股香会、天地会等,是比较有名的一些团体,至于其他秘密会社,则多至不可数计。太平军初到湖南时,便有成千上万的会党徒众,加入合流,使太平军声势更盛。

湖南三面环山,山区数十州县,是各种会党活跃的区域。曾国藩运用团练、保甲等组织,缉拿会党成员,以他新定章程训练出来的乡勇,对付有组织规模的反政府武装。

他在长沙城内鱼塘口设立了一所行辕(司令部),专办全省团练,肃清地方事宜。又设立了一所“审案局”,专门审办各地缉解来省的不良分子。

曾国藩是个以儒者自许的一个老翰林,胡子粗粗的,指甲长长的,腰背弯弯的,走路拖拖的,平生不会骑马,不善刀矛,走起路来,连蚂蚁也怕踩死一只,可是他在惩办“盗匪”、维持地方治安的工作上,却完全是一副刽子手的作风。

鉴于以往的地方官过于怠惰畏事,往往积案不办,以致好坏不分,罪犯逍遥法外,横行无忌,于是主张“治乱世,用重典”,以严刑峻罚来痛惩不法分子。

曾国藩对付个别群众和小股会党反抗活动的政策是“就地正法”。其具体办法是令各地团练头子直接捕杀和捆送形迹可疑、眉眼不顺之人,或批令各县就地处决,或送往省城交他审讯。

当时政局动荡,天下大乱,一般地主富户都不敢公开同贫民、会党作对,各地肯于出面办理团练的,多是为霸一方的土豪劣绅。他们平时横行乡里,一旦办起团练,就更是无法无天,成为当地的土皇帝。他们所纠集的乌合之众残忍嗜杀过于清朝的正规军。所以,曾国藩说他们“以之御粤匪则仍不足”,“以之防土匪则已有余”。

曾国藩为了迅速地把各地农民的反抗活动镇压下去,就大张绅权,用以对付贫苦农民和会党群众,并美其名曰“借一方之良,锄一方之莠”。曾国藩还提倡以本乡、本族之绅捕杀和捆送本乡、本族敢于反抗之民,“轻则治以家刑,重则置之死地”,处治大权尽归团长、族长掌握。这样既了解情况,又可避免引起乡村或宗族间的斗争。

开始时,曾国藩与张亮基商定,各地团练头子抓到会党群众捆送省城者,一概交湖南第一县善化县审理。后来曾国藩嫌他们杀人不多、不快,便在团练大臣公馆设立审案局,甚至已经送到善化县的人,也要强行提来杀掉。

曾国藩早就对清朝地方官吏腐败无能深怀不满,更不信任承办案件的胥隶、书役人员,决心于司法机关之外设置新的机构,自行审案杀人。他将过去衙门办案的“一切勘转之文,解犯之费,都行省去,宽以处分,假以便宜”,为这些恶棍捕杀和捆送农民大开方便之门。

同时,对被捆送者的处置,既不依照法律条文,也不需任何证据,只以土豪劣绅们的言词和要求为据,稍加讯问,立即结案,重则砍头,轻则杖毙,最轻的也要鞭之千百,病死狱中。

总之,曾国藩的审案局就是阎王殿,凡是被各地团练头子捆送审案局的人,就休想活着回去。据曾国藩自己奏称,仅4个月的时间内,审案局就直接杀137名,其中“立予正法”者104名,“立毙杖下”者2名,“监毙狱中”者31名。曾国藩批令各县就地处死者和后来捕捉的串子会群众92名尚不在其内。他自己后来承认杀了200多人,实际上应该大大超过此数。

曾国藩所以采用这种非常手段对付敢于起来进行反抗的农民群众,不外这样几个目的:

(一)制造恐怖,使当地群众不敢接近太平军。当曾国藩听说江西百姓纷纷欢迎太平军,并以粮食、用品相接济时,恨得咬牙切齿地说:“贼若侵犯楚疆,敢有乱民效彼之为,吾纵不能剿贼必先剿此辈。”

他认为只有使民畏我远于畏贼,才能达到孤立太平军的目的。这样,即使有一天太平军打进湖南,得不到当地群众的支持,也就无所作为了。

(二)杀一儆百,使在太平军鼓舞下革命情绪日趋高涨的广大群众,重新屈服于清朝反动统治者的淫威之下,以尽快恢复被太平军和会党打乱了的社会秩序。

曾国藩认为,由于几十年来“应办不办之案”、“应杀不杀之人”层积无数,再加上各地农民纷纷造反,尤其加上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使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也抬起头来,“遂以为法律不足凭,长官不足畏”,“若非严刑峻法痛加诛戮”,就不能打消人民企图摆脱清朝统治的念头,使一些即将起来选择的人重新回到封建秩序中来。所以,他效法“武健之吏”,“不复拘守常例”,用极为残酷的手段对付敢于反抗的农民,惩既往而儆效尤。他还在奏折与书信中一再表示,只要能使地主士绅安居乐业,自己即“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也不敢辞”。

(三)为豪绅撑腰,以便把他们发动起来,举办团练,重新组织起地主阶级的队伍,对抗农民革命。早在1851年曾国藩就已经看到,在会党活跃的湘南地区已有一部分地主士绅向当地农民低头,虽然心里不情愿,表面上却不得不低声下气,甚或送钱送酒讨好会党,以求平安一时。

曾国藩认为,在整个地主阶级人心隍惶、垂头丧气的情况下,如果不把农民的气势压下去,乡里的大多数地主财主便不能起头来,更不敢公开响应他的号召,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和当地起来造反的农民。

当时,湖南会党的势力是很强的,虽有一部分已跟随太平军离开了湖南,但潜在势力仍然很大,他们正在积极活动,准备发动较大规模的起义,整个形势若箭在弦上,弯弓待发。湖南地主明知此情却无可奈何,深恐激成大变,引火烧身。因而相与掩饰,以求苟安一时。其情形与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广西非常相似。

由于曾国藩的残酷镇压,致使已经发动起来的起义尽被扑灭,正在酝酿的起义销声匿迹,被冲乱的封建秩序迅速得以恢复,地方官绅重新巩固了自己在广大城乡的统治,使湖南不仅没有成为一个新的造反策源地,反而成为曾国藩集团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基地。

同类推荐
  • 我的梦想我的路

    我的梦想我的路

    《我的梦想我的路:影响一生的职业规划指南》主要内容:从“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为开篇,引出当前的中学生、大学生及职场白领在选择职业时的迷茫与无奈,然后作者从一次圆梦之旅的经历与感悟开始,把人生比喻成一次长途旅行,如何探寻自己人生梦想的目的地?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或人生平台?如何选择好的上司或老板?如何管理职业生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它适用于任何场合,谈判时要用,工作中要用,日常生活中同样要用。怎么用好这个工具,《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将告诉你答案。成功有道可循,礼仪便是其中之道。礼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礼仪的表现却是需要行为技巧来实现的,礼仪有时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你的修养品德和为人。有时又是天使,它能帮助你与人和睦相处,帮助你成就辉煌未来。家和万事兴,家庭需要礼仪: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见面需要礼仪;事业有成,同事间需要礼仪。总之,人际交往离不开礼仪。
  •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这本《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告诉所有职场人员,不要等到失去工作的时候,才明白努力的重要。工作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进取,要么出局。
  •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编著的《茅侃侃侃职场》作为一个讨厌传统“成功学”、从不“穿西装”的成功人士,茅侃侃用他独有的方式和感悟,将他传奇的职业历程,化成好看好玩的故事和颠覆性地工作技巧及方法,不讲厚黑不煲心灵鸡汤,希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职场路上的那些“坑”。
  • 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茁壮成长的智慧(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

    本书内容包括:举止文明、有自立能力、不畏惧困难、有谦卑的品行、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合作、善于动脑筋、热爱劳动等。
热门推荐
  • 异梦奇缘

    异梦奇缘

    为了寻找消失的哥哥雨熙、随风踏上了一段奇妙之旅进入了游戏中的世界。。。旅途中遇到了和自己一样从现实世界来的两个人四人一起过关斩将经历生死。。就在他们打听到关于哥哥的消息准备赶去营救时。。整个游戏世界突然发生了空前的巨变。。
  •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赵本夫选集)》收集了赵本夫历年的散文力作,作品有《马校长》《老肖》《三友人》《老袁》《黑砖》《杂货店主》《冥路》《三先生》《灶窝》《老树》《到远方去》等上百篇作品。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 重生之独宠皇妃

    重生之独宠皇妃

    虞若溪本以为重生只为复仇,却不想一遇前世的傻夫便误了终生。某日,某夫哭丧着脸到她面前委屈道:娘子!娘子!太子哥哥抢我糖葫芦。虞若溪眸光渐冷:夫可忍妻不能忍!敢抢我夫君糖葫芦,看老娘如何抢了你的太子之位。某日,某夫又哭丧着脸:娘子!娘子!虞贵妃笑我傻。虞若溪:(拍桌而起)反了天了,敢笑老娘夫君傻,看老娘不把你打成老年痴呆!某日,某夫又哭丧着脸:娘子娘子!我怀了我们的宝宝了,怎么办,生孩子好痛,我怕怕……虞若溪:(摸摸头)乖,怕痛咱就不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风寒

    逆风寒

    这已不仅仅是故事!没有上帝的眷恋,也没有佛祖的保佑,从来没有过人的运气,也没有坑不死的老爹,在他的身上永远印证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且看淳朴的二逼青年穿越后,如何转本性,易江山,看透人生,悟道逆天……
  • 天定姻缘

    天定姻缘

    她以为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在背后陷害她家人,她以为再不相见的人却在背后默默付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会克制?缘由天定,情由心生。真正的爱是经历过千难万险之后的不离不弃,苍茫戈壁,无尽漠北,不过想执一人之手相伴天涯。前有未婚夫谋她家产,后有各种白莲花开在后院,成长型女主仰天大笑,你们注定都要是我生命中的踏脚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人面桃花,姻缘天定。-------------简介真的是无能啊/(ㄒoㄒ)/~~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剩女扑倒金龟婿

    剩女扑倒金龟婿

    “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陆清晨指着高冷大明星彭奈的后背说这话的时候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不但没能让他高攀不起,反而很没出息的钻进了他怀里。历尽千帆的陆清晨终于在踏入“剩女”行列的这一年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本以为终于找到了一个金龟婿,岂料这尊金光闪闪的大佛他竟然有个惊天大秘密……
  • 霸道小农

    霸道小农

    他没有炫目的绝招,也没有华丽的装备,能够拿得出手的,咦拍砖?诶爆樽?这是要抛沙还是扔石灰,错了错了这是用来增加火属性的辣椒面,空间农场自己种的;他拳打大贪,脚踢纨绔,就他一个穷种地的?行?对对!只因他的角色职业是流氓系。农民工兄弟喊他大侠,纯情小女警伴他圣驾,他是混混界的拳霸,是杀手行的奇葩,纨绔让他駡,他种地又种花,做饭加芝麻,品一口灵茶,说一下脏话,他专杀人渣,稀罕救傻瓜,为了一声八嘎,他炸了人家铁塔,他是侠圣任侠,江湖人称枣泥麻饼,小农拳霸任大虾,丫嘛。
  • 误惹霸道坏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