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3800000001

第1章 唐代茶具鉴赏(1)

“言茶必曰唐”,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之下,古人对专用茶具的呼唤也日渐迫切。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评价,唐人对中国茶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确是功不可没。虽说这一草创时期的作品,在我们今天看来,略显繁复芜杂。

一、《茶经》溯源开篇典

唐朝开国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茶饮的风光一时与蓬勃成风也就可想而知了。据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自邹、鲁、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种茶铺林立,茶品繁多,贸易兴旺的景象,生动描述了安居乐业的人民对生活艺术化的执著追求。作为其标志之一,人们对饮茶的认识已经深化,不再停留在药用和食用阶段,其饮用功能的开发,意味着品茶艺术的发源。可以这么说,自中唐以后,茶叶逐渐奠定了其作为世界三大主饮料的地位。

品饮艺术的崛起,必然要求与之相伴的茶具的变革。唐以前,人们使用的茶具还是与食器、酒器混用的,就连贵若万金之躯的皇帝,也不得不使用土钵瓦盂来饮茶。据晋卢琳《四王起事》记载:“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承茶,夜暮上之,至尊饮以为佳。”可见,在当时,“茶具”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刻,人们不再满足于用盛饭菜的土钵土碗来饮茶了。或许,对清新脱俗的原始认识,已经开始诱导人们对“雅”的追求了。

最早介绍系列茶具的,还是茶圣陆羽。这个昔日无名无姓的弃儿,后来的小沙弥,据说很善于煮茶,以至其师傅智积法师养成了一个非陆羽茶不饮的“恶习”。唐代宗李豫对此说法大不以为然,为了一试真假,他把智积法师召入宫中,让宫中的煮茶能手奉上名茶,智积浅尝一口后,大为不屑,住口不饮。代宗只好秘召陆羽进宫煮茶。这次,智积竟一饮而尽,连连夸赞:“这真象陆羽煮的茶啊!”其实,陆羽何止善煮善品,他更善于将前人的经验升华为理论结品,其代表作《茶经》,历数千年后仍然在茶学界闪烁着不灭的光芒。

在《茶经·四之器》里,陆羽不惜笔墨,用洋洋数千言详述了数量多达二十八种的一整套饮茶用具,即:风炉、灰承、、炭挝、火、、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鹾簋、揭、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和都篮。这套纷繁芜杂却又风行一时的茶具,成了我们了解唐人品饮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

陆羽介绍的这套茶具,按其用途可分为八类,即:

(1)生火用具。包括风炉、灰承、炭挝、火。

煮茶烧水,是离不开风炉的,陆羽推介的风炉,造型别致,三足两耳,类似古代的鼎,但比古鼎要轻巧许多,可以放在桌上。炉用铜、铁铸造,内有六分厚的泥壁,以提高炉温。炉身开洞通风出灰,内有三个支架,放煮茶的,在支架上分别铸有“巽”、“离”、“坎”卦符号及它们的象征物“彪”(风兽)、“翟”(火禽)、“鱼”(水虫)。风炉的底部有“灰承”,即铁制的盛灰用具。凤炉的外形美观典雅,炉脚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和“圣唐灭胡明年铸”二十一个古文字。在炉壁的三个小洞上方,分别铸刻了“伊公”、“羹陆”和“氏茶”六个古文字,连读作“伊公羹”、“陆氏茶”。

陆羽的风炉是根据《周易》的卦义设计的,“坎”主水,“巽”生风,“离”主火。按照卦义,“坎上巽下离子中”的意思就不难体会了:煎茶之水承于上,烧水之火燃于中,助火之风鼓于下。“体均五行去百疾”,意思是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不侵,借五行之说来赞美茶的药理功能。“圣唐灭胡明年铸”,说明了风炉的铸造时间,“胡”是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通称,“灭胡”当指平定“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就是说,风炉的铸造时间应该是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了764年)。至于“伊公羹”说的则是商朝初年著名贤相伊尹靠高超的烹调技巧而致仕的故事。《辞海》引《韩诗外传》记载:“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伊尹用鼎煮羹,陆羽则用来煮茶,伊尹贵为丞相,陆羽则贱为一介草民,但陆羽却好象对其中的差别视而不见,将二者相提并论,确也说明了陆羽鲜明的个性,当然,这种狂傲是建立在对自己煮茶技艺底气十足的基础之上的。

陆羽设计的鼎形风炉,在唐代士大夫阶层流行甚广。著名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专门作了《茶鼎》诗大加称赞。但这种风炉在民间是否流行过,就不得而知了。据分析,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因为,仅仅是材料的限制,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了,更何况其严格的设计要求和精湛的铸造技艺,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风炉是生火用具中的主角,另外几件则是辅助性工具,是用竹片或藤条编成的箱子,用来盛放木炭。炭挝是一种长一尺的六角形铁棒,用来捅炭火。火就是铁制的火筷,用来夹烧红的炭块。

(2)煮茶用具。包括和交床。

是用来煮水煎茶的釜式大口锅,与以前的煮水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方耳阔边平底。“”是“釜之大口者也”,在《茶经》以前很少用,为了强调它与烹饪用器具的差别和自己对茶具的重视,陆羽独具匠心地造用了“”字,其良苦用心当不难领会。

是煎茶的主要器具,它的容量大约在四至五升之间,体积小、份量轻,便于携带,不足之处是无盖,对清洁卫生、热能消耗和茶汤香气均有所不利,这种设计上的缺陷可能是陆羽所始料末及的。

交床是一种十字交叉的支架,中间剜了圆孔,用来支。

(3)烤、碾、量茶用具。包括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和则。

夹是烤茶用具,长一尺二寸,为了增添茶的香气,一般用小青竹制作而成,但其使用寿命较短,故又发展到用精铁熟铜打造。

纸囊是用厚白的剡溪产剡藤纸缝制而成,用来贮存烤好的茶饼,香气不易散失。

陆羽设计的茶碾是木制的,内圆外方,里面放一个堕(碾轮),堕的直径为三寸八分,中间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的轴,这一暗合力学原理的设计,使碾茶时更省时省力。碾完茶后,要用羽毛制成的拂未来清扫茶碾。

对陆氏的这种木碾,后人颇有微辞,蔡襄认为茶碾应该采用银或铁等金属制品,而宋徽宗赵佶则分析得头头是道:

“碾以银为上,熟铁次之,生铁者非掏拣捶磨所成,间有黑屑藏于隙穴,害茶之色尤甚。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槽深而峻,则底有准而茶常聚;轮锐而薄,则运边中而槽木戛。”(见《大观茶论》)

范仲淹则对黄金茶碾情有独钟:“黄金碾畔绿云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豪华的茶碾,诱人的茶汤,的确容易叫人动心。

茶过碾后,还需要罗才能细而匀。罗就是罗筛,合是盒子,二者均用竹制而成,罗过的茶就用合收藏待用。

则是一种量具,用海贝、蛎、蛤之类的壳充当,或用铜、铁、竹等制成。

(4)水具。包括水方、漉水囊、瓢、竹夹和熟盂。

煮茶用具与茶汤汤质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长期与茶打交道的陆羽,对水质的重视可说是无以复加了,从《茶经·五之煮》里不厌其烦的描述我们就可略见一斑,他对水质的科学态度,在今天仍然有实在的借鉴意义。

在这一整套茶具中,陆羽介绍了五种盛水、滤水、搅水和取水的用具:

水方,用木或槐、楸、梓等木制成,内外的缝隙用漆涂封,可盛水一斗。

漉水囊,这是陆羽借鉴禅家滤水心得而推介到茶饮生活中来的。它的骨格用生铜制成,不容易生锈,囊用青篾丝编织,再细密地缝上绿色绢布,放在绿油囊里面,其功用就是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因为水方没盖,备用水不可避免地会落入尘埃等杂质,使用漉水囊过滤后,水质的卫生程度多少会有所提高,遗憾的是,这一卫生习惯并没受到后人应有的重视。

瓢,又叫牺杓,用葫芦或木料制成,在如今的农家还可经常见到此类舀水工具。

熟盂,用瓷或陶制成的盛开水用的水罐。

竹,用桃、柳、蒲、葵木制成、长一尺的搅水工具。

(5)盐具。包括鹾簋和揭。

古人饮茶常有加姜、盐等调味品的习惯,至今仍生生不绝的芝麻茶、盐茶等就是这一习俗的延续。因此,作为盛盐和取盐的用具,鹾簋与揭也就在茶具中有了一席之地。

(6)饮茶用具。包括碗和札。

在《茶经》里,陆羽对当时全国六大名窑出产的茶具作了一番总体评价: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

为了证明自己越瓷较邢瓷优的观点,他还详尽地对二者作了比较: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因此,尽管邢窑声誉很高,“邢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见唐李肇《国史补》)陆羽还是得出了结论:“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主要原因就是“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陆羽的不落窠臼的推陈出新态度受到了当时文人学土的褒扬,他们趋之若婺,也纷纷对越瓷赞誉有加。但陆羽这种单纯从瓷色与茶汤的关系来判别瓷质优劣的固执己见,也受到了学术界的非议,关于这一点,后文将会提到。

札是一种用茱萸木夹棕榈纤维捆紧而成的刷子,呈大等形,供调汤用。

(7)清洁用具。包括涤方、滓方和巾。

涤方制法类似水方,供盛洗涤废水之用。

滓方制法亦如水方,用来盛放茶渣。

巾有两块,用粗绸布制成,用来擦拭各种茶具。

(8)藏陈用具。包括畚、具列和都篮。

畚,一般是用白蒲草卷编而成,可放十只茶碗。

具列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床形或架形小橱,用来收藏和陈列全部茶具。

都篮用篾编成,用来盛放全部茶具,与具列比,它更便于携带。

陆羽设计的这套茶具,既庞杂又古朴典雅,对瓷器及竹木材料坚而耐用、雅而不侈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陆羽既要求茶具美观大方,更不能损害茶质的基本出发点。以其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特点,这套茶具在当时受欢迎,以至“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睹物思人,人民给了陆羽极高的评价和待遇,以至“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见《新唐书·陆羽传》)而且,“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当然,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有时也会成为发泄怨气的对象,如“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见李肇《唐国史补》)陆羽成了茶事的象征和茶人的希望,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人们都愿与他共享,这种淳朴的感情,并不是能轻而易举获得的。

日本的茶学家布目潮先生对这套茶具尤为珍爱,他根据文献记载,精心绘制了茶经茶具,使后人得以一睹其丰姿神韵。南宋审安老人也以自己对茶具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精心绘制了《茶具图赞》十二幅,分别以官称和职衔来命名,在旁作诗文赞之,把陆羽的茶具之文化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越瓯犀液发茶香

唐代以前,我国茶具艺术的发展无疑还是缓慢的,一直沿着由土陶—硬陶—釉陶这么一条曲线前进。秦汉以后,才有了瓷器的起步,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在浙东一带问世,标志着我国瓷器烧造技术的新突破,但正如上文所述,由于茶具更多时候是混同于食器酒器,因此,要把这一时期出产的大量瓷器与茶具挂钩,未免有点牵强。尽管,我们不断可从出土文物中觅到作为茶具的瓷产品的踪影,但我们还不得不认为,作为茶具瓷器的大量生产,还得从唐代说起。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造就了茶业的兴盛,同时也带动了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窑场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争奇斗妍的喜人局面。当时,全国享有盛名的瓷口至少有越窑、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和邢州窑七处,但就产量和质量而言,越窑产品还是其中的佼佼者。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宁波、绍兴、鄞县等地在内的曹娥江中下游、甬江流域的宁绍平原的广大地域范围内。从东汉起开始烧造原始瓷器,标志着中国瓷器的真正发源,这一点业已得到中外陶瓷学界的公认。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东汉晚期,成熟的青瓷终于从越窑的原始瓷中脱颖而出了。据专家对上虞小仙坛东汉窑址瓷片的测定,其烧成温度达成1310±30℃,显气孔率和吸水率分别为0.62%和0.28%,抗弯强度达710kg/cm。(引自周燕儿《绍兴出土越窑茶具概述》)不过,当时的青瓷还远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器型仅有碗、壶、罐、谷仓、托盏等数种,其造型和装饰还带着明显的前期烙印。

两晋时期,茶能破睡驱眠、去烦解渴的功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达官贵人群起效仿,大大刺激了茶叶和茶具的生产。由此,越窑逐渐步入了兴盛期。这一时期的产品胎色灰白,质地坚实,施釉技术有了明显提高,新兴的施点褐彩工艺普遍流行,釉色青中带灰,色调沉静,成为一大特色。装饰图样相对繁复,各种刻划、压印而成的斜方格网纹、连珠纹、花蕊纹等在瓷器上常有出现,有的还与花鸟虫兽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层次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越窑产品在全国声名渐响,以至杜育在他的《苑赋》中自豪地宣称:“器择陶拣,出自东瓯。”进入唐代,饮茶之风风靡全国,为了满足各阶层人士对茶具的需求,南北各地窑场开始大量烧造茶具,越窑更是步入了其烧造的巅峰期。无论其品种、数量还是质量,都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胎质坚致,坯体光洁,器形更为规整,釉色青葱,晶莹润泽,因此而赢得了陆羽“类冰”、“类玉”的赞誉。诸多文人学士也多有吟咏诗文,陆龟蒙夸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人韩则赞美越窑茶具“越瓯犀液发茶香”,由此可见,越窑产品自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后,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多么神圣的地位!

唐时越窑茶具主要有碗、瓯、执壶、杯、釜、罐、盏托、茶碾等数种。

碗作为唐时最流行的茶具,造型主要有花瓣式、直腹式、弧腹式等种类,多为侈口收颈或敞口腹内收。到了晚唐,制瓷工匠创造性地把自然界的花叶瓜果等物经过概括,保留其最动人、最形象的特征,运用到制瓷业中,从而设计出葵花碗、荷叶碗等精美茶具,深受广大茶人的喜爱。

瓯是中唐以后出现并迅即风靡一时的越窑茶具新品种,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茶盏。陆羽告诉我们:“瓯,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这种撇口斜腹的茶具,深得诗人皮日休的喜爱,他的《茶瓯》诗可说极尽了溢美之辞:“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如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在势旋眼,苹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执壶又名注子,是中唐以后才出现的,由前期的鸡头壶改良发展而来。这种壶多为侈口,高颈,椭圆腹,浅圈足,长流圆嘴,与流相对称的一端还有泥条粘合的把手,壶身一般刻有花纹或花卉动物图案,有的还留有铭文,标明主人或烧造日期。这类茶器在越窑遗址均曾出土。

同类推荐
  • 中国艺术经典2

    中国艺术经典2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音乐小品欣赏》主要内容包括:G弦上的咏叹调、皇家焰火音乐、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小步舞曲、土耳其进行曲、小夜曲、G大调小步舞曲、哀格蒙特序曲、致爱丽丝、D大调军队进行曲、邀舞、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古代家具收藏艺术

    我国的家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起居方式的变化。从商周到秦汉,是以席地跪坐的方式为中心的家具;从魏晋到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交替的家具;北宋以后,是以垂足坐为中心的家具。总的趋势是矮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
  •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是一本由独山子石化公司办公室编写的反映独山子地区生态美的观鸟画册,画册中还创作了大量的与大自然这一飞翔的精灵相呼应的美文。使得拍摄的画面伸展出诗意的翅膀。画册内越140余张摄影作品,精彩的反映了鸟儿的做客、筑巢、停留、驻足……
热门推荐
  • 浮世帛书之绝命焚情

    浮世帛书之绝命焚情

    一股幽风自半掩的窗扇间钻入,沁凉的感觉让白发女子自回忆中苏醒。她抬眼看了看身边奋笔疾书的损友,不由会心的一笑。自己这些所谓的刻骨铭心,终将化作绪隐手下的故事,与千千万万的故事一样,只为博得有缘者一笑……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此间八苦,百转千回后,留下的,不过帛书一尺,墨迹几行。久痛沉伤,揭开的,却只辗转间,束发无缘笑红颜。
  • 梦断上古

    梦断上古

    二十岁的亚男有个爱好就是玩游戏。有一天下了班,玩游戏到很晚,玩着玩着,既然趴在电脑前面睡着了!睡着之后就开始做梦,梦里来到了上古时代,这个时代混沌初散、天地刚分、在世界演化的过程中,混蒙之气大部分化成了水元素,降落了下来,形成了汪洋大海。少部分的蒙沌之气,化成了土元素,形成了大地。经过长久的演化,土地变成了大陆,各种生命体和物质文明都渐渐的诞生了。“诺伊大陆”一个叫新河的村庄,亚男现身到了这里,一脸茫然的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转而又兴奋的道:“我的故事由此开始、、、、、、”
  •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鸿鹄生活

    鸿鹄生活

    个人散文集,创作之中,可堪指点一二,涵盖哲学、人生多方面话题。
  • 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本书是作者献给为此次工程默默奉献的人们和千百年来在甘谷这块热土上为水而不懈奋斗的人们的。此片报告共四章,分别为水之韵、水之梦、水之魂、水之情。
  • 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全球第一杀手“魅”居然悲催的自己摔死了,醒来时惊讶的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狐狸。可是自己决定努力修仙的时候,突然冒出个俊美无比的王爷出来,这可让她怎么办啊?接下来的修仙之路又会怎样呢?敬请期待“狐妃之皇上您的节操掉了”。
  • 冷酷公主的绝版溺爱

    冷酷公主的绝版溺爱

    一个光芒耀眼的女孩,在踏进圣夜学院的那一刻起,她的笑容就成为了他和他的生命。冰,绝美而冰冷的少年,从小生活在黑暗里,她的爱是这世间他唯一的温暖;澈,阳光一般的少年,笑容永远优雅,寂寞和脆弱隐藏在旁人难以接触的角落,只有她,会将他轻轻拥抱在怀中,象孩子一样呵护……
  • 元逆苍天

    元逆苍天

    一位现代人在一次意外之中,竟意外穿越到元气大陆。在这里,实力才是一切……他天品元脉觉醒,踏上征途,逆乱苍天……
  • 驭鬼无道

    驭鬼无道

    鬼也有好坏。有不好的怎么办?拍扁、磨碎,做成蓝色小药片;专门给心术不正的人服用。这叫以毒攻毒!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敢来就敢治!*************************************在此推荐‘遂意而飞’小说《我在阴间等你》。
  • 情弦

    情弦

    聪明漂亮,才艺过人的萧潇从小受到一个韩国人士的资助,心存感谢的她一直希望能见到资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所在的学校获得一个“中韩友好交往生”的名额。聪明的萧潇以她的才智努力争取到这个名额,获得了到韩国大学艺术系的留学机会。在学校她遇到了温柔体贴的尹安泰和帅得不象话的万人迷金俊熙。安泰对萧潇一见钟情,但萧潇却总是受到万人迷俊熙的吸引。然而互相吸引的两人却因为误会而相互止步。萧潇一直在心里忽略那种莫名心动,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萧潇在俊熙的包里看到了自己在中国时寄给自己的资助人的信,她由此认定俊熙就是自己的资助人,她决定让自己的感情跟随俊熙。可是她要面对的困难超乎她的想象……故事情节峰回路转,萧潇的感情到底何去何从呢?此书改编的小说作品《琴弦上的阿狄丽娜》已经出版,请多多关注(*^__^*)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