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2000000013

第13章 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更多地被人们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家喻户晓的名句就贴切地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中秋起源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民间起名为中秋。当然,在你的家乡可能会听到不同的名称,例如“仲秋”“月夕”“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等等。虽然名称稍微有些差别,但说的都是同一个节日。为什么中秋节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名称呢?这首先与人们对时间的划分有关系。农历通常将一年分为四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以前的人们就是依靠四季来体验一年的流转,我们经常听到的春去秋来就表明了这种时间的交替。人们按照时间顺序,又将每一季细分为三个单元:孟、仲、季。按照这种季节的分类方法,中秋进入到秋季的第二个月,正是三秋之中,因而称为“仲秋”。

与其他月份中的十五相比,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的月亮更大、更圆、更明亮,因而中秋又有“月夕”的说法。中秋又是八月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此又称为“八月节”。在我国东北的一些地区,人们更愿意使用这一名称。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以团圆为主题,中秋更强调团圆。在这一节日里,远在外地的家人要尽量赶回来,与家里人团聚,共赏明月。不能团聚的游子,也会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国古人注重天人合一,在中秋月圆这天,要求人要团圆,因此中秋又称为“团圆节”。在有的地区,中秋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到娘家与家人团聚,因此也称为“女儿节”。无论是“团圆节”还是“女儿节”的名称,都说明中秋节是中国人一个相当重要的家庭节日。

如果你听到或看到“果子节”“后生节”“南瓜节”的说法,不要以为说的是什么现代时髦节日,或者是西方传到中国的节日。其实,这些节日都是不同地区的人们用来称呼中秋节的名称。例如,侗族就把中秋称为“南瓜节”;仫佬族则称中秋为“后生节”。

不管中秋节有多少不同的称呼,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离不开月亮。一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节是无法想象的,中秋节的许多活动都与月亮相关。月亮是与地球最为接近的天体,也是人们肉眼可以观测到的主要天体之一。面对着夜空中的月亮,人们一直想知道,那里面究竟有什么?人类的好奇心,直到1969年7月16日才得到满足。那一天,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在上面留下了人类的脚印,从此揭开了月亮的秘密。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有环形山、平原、山脉与峭壁。由于没有大气和水,月亮上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我们的先人在遥望月亮时,还没有阿波罗号,也没有太空飞船,甚至没有望远镜。如果你以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答案,而是等着后人来发现,那你就错了。他们不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答案充满了离奇和幻想。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收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才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竞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更,玩月游人,络绎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意”。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话月

古人虽然没有机会到月亮上去看一看,但是他们将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丰富的想象相结合,创造了瑰丽的神话故事。在这些至今仍在流传的神话故事中,他们表达了探索月亮的渴望,以及对月亮上有什么的各种猜测。例如,古人认为,月亮上有着与人间一样的宫殿,里面住着嫦娥;月亮上还有桂花树,可以酿造芳香四溢的桂花酒;月亮上还有可爱的动物,玉兔或者是别的什么动物,等等。

关于月亮有下面的几个传说。

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结果晒得庄稼枯死,鸟兽逃散,民不聊生,给人间带来无尽的灾难。当时有一个英雄,名叫后羿,据说力大无穷。他同情百姓遭受的苦难,决心为民除害。后羿登上了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弓引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太阳,后羿要求它为人间照明,并严令它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射日的行为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后来,有一个美丽、温柔、善良的女子嫁给了后羿,这个女子名叫嫦娥。嫦娥经常把后羿打到的猎物分给周围百姓,人们都很喜欢她。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求道,碰巧遇到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念及后羿射日救民的功劳,便赐给他一包不死药。传说,服下不死药就可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也不愿意与友邻分离,所以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收藏。

由于后羿的箭术高超,不少仁人志士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后羿也因此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有一个徒弟,叫蓬蒙,十分忌妒后羿的技艺,一心想超越师傅,始终都没有成功。得知不死药的情况以后,蓬蒙认为如果自己吃了不死药,就会成仙,就会在后羿之上了。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他就一直寻求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后羿率领徒弟外出打猎。蓬蒙谎称生病,留了下来。在确信师傅已经走远之后,蓬蒙闯入后弈的家里,逼迫嫦娥拿出不死药。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嫦娥灵机一动,将不死药吃下。没想到嫦娥吞下不死药以后,身轻如燕,立刻飘升,很快就飘离地面,一直向天上飞去。嫦娥不得以成仙,但她还是留恋人间,也十分挂念后羿,于是就选择了离人间较近的月亮住了下来。

当天晚上,后羿打猎后回到家,却不见了嫦娥。在一再追问之下,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为时已晚。蓬蒙见事已败露,害怕师父怪罪,早已逃之夭夭。后羿报仇未成,伤心欲绝,仰天长叹。他突然发现,今天的月亮比常日的格外皎洁、明亮,里面有个身影在晃动,那个身影看起来非常熟悉,酷似嫦娥。后羿知道,那不是别人,那肯定就是嫦娥,于是他朝月亮追去。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都追不到月亮。后羿明白了,他不可能追上月亮。为了表达对嫦娥的怀念,后羿在嫦娥往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在香案上放上她平时爱吃的水果和糕饼。后来,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他都在家中摆上嫦娥喜欢吃的东西,遥祭妻子。百姓们知道嫦娥奔月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一方面纪念嫦娥,另一方面也向嫦娥祈求平安。这一行为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传说之二:吴刚伐桂。

月亮上除了有嫦娥以外,人们在仰望时还可以看到斑驳的树影。那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而是桂花树。传说这棵桂花树有五百丈之高,生长繁茂。每到中秋节时,桂花香飘万里。在桂花树下,有一个人在不停地工作,酿造桂花酒。据说这个人叫吴刚。吴刚原是汉朝河西人,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得道成仙。为了能够成仙,他抛开家跟随仙人去修道。吴刚走后,剩下妻子缘妇一个人,生活十分艰苦。这时太阳神炎帝的孙子伯陵来到了缘妇家,与她一起生活。后来,缘妇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叫鼓、延、殳。

吴刚回来以后,看到家里发生了变化,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打死了伯陵。炎帝闻讯后,心疼孙子,惩罚了吴刚,结果就把他发配到月亮上去砍那棵桂花树。每次吴刚砍下去后,桂树的伤口随即就愈合了。他再砍,桂树再长,因此吴刚只好不停地砍那棵永远也砍不倒的树。几千年来,吴刚就这样一直在砍树,默默承受着自己所犯的错误。

当然,吴刚也不只是砍树。在砍树之余,他还用桂花酿造桂花酒,自己消遣,也请别人喝。

由于月亮上有这棵桂树,桂树又结桂子,所以人们也称月亮为“桂月”“桂轮”。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进京赶考的日子一般定在八月,人们常常把考中状元的人称为“蟾宫折桂”。蟾宫指的就是月亮,而折桂的意思是说登科如登月一样值得庆贺。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用“蟾宫折桂”来预祝或庆贺考上大学的人。毕竟很少有人像嫦娥与吴刚那样,可以登上月球,住在那里。

传说之三:玉兔捣药。

在民间传说中,月亮上还有只玉兔。这只玉兔是怎么跑到月亮上的呢?我们还从吴刚伐桂的故事说起。吴刚受到炎帝的惩罚以后,他的妻子缘妇心里十分难过,就叫二儿子延和三儿子殳升到月亮上陪伴吴刚,把大儿子鼓留在身边照顾自己。但延和殳升到月亮上以后,不能保持在人间的人形,于是就变成了蟾蜍和玉兔。蟾蜍后来做什么,传说中没有交代。

但这只玉兔好像非常忙碌,不停地在石臼里为神仙捣药,那石臼里的药就是长生不老药。后来民间过中秋时,总是供奉一只“兔儿爷”。有一首诗就描写了民间过中秋买兔儿爷的热闹景象:

中秋月色净无瑕,洒扫庭前列果瓜。

儿女先时争拜礼,担边买的兔儿爷。

所谓的兔儿爷,就是塑成兔状的泥偶人,也有用布扎成的,或者用纸画成的,一般都是人首兔身。兔儿爷的面孔和身体都做成人的模样,只是比人多了两只长耳朵和一张三瓣嘴。有的做成当官的模样,有的穿着铠甲,像个将军,有的做成骑老虎的模样,还有的稳稳坐在椅子上。

人们之所以供奉兔儿爷,就是因为玉兔捣药,可以确保祛病强身,长生不老。《京师乐府诗》中有一首诗,对人们为什么敬拜兔儿爷做了详细的说明:

中秋分外月华明,领宴归来夜色清。

不共嫦娥怜危影,为侬捣药祝长生。

据说,兔儿爷起源于明末,那时候的兔儿爷一副很庄严的模样,摆在香案上,接受人们的祭拜。到了清代以后,兔儿爷变成了儿童手中的玩具,制作也开始精致起来,尤其以北京地区最为著名。那里的兔儿爷千姿百态,十分乖巧,惹人喜爱。

同类推荐
  • 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以及它们的发展历史、进化、生存环境等等。本书图文并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充分展现了两栖动物世界中的千姿百态,令青少年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两栖动物世界的美妙神奇。
  • 给人类的恩赐

    给人类的恩赐

    人类利用大自然所赐予的资源,从起初制造简单的工具到成为地球的主角,从对大自然的膜拜到对大自然的征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近现代以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跨越式进步,人类逐渐不满足于大自然所赐予的资源,随之而来的是人类无尽的索取和破坏。核战争已不再是威胁世界的第一危机,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危机。发展新能源,将垃圾变废为宝,人类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 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
  • 高新科技的开发(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高新科技的开发(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科技的开发、神奇的新材料、数字化与人类未来、探索机器人的世界等内容也收录其中,以期给青少年全方位的知识与科技体验。
  •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本书系统介绍了动物行为学,共分为4编,包括维持生存的一般行为,繁殖行为,社会交往行为以及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等。
热门推荐
  • 秘录
  • 仙炼记

    仙炼记

    聂飞由于一次实验事故,重生到仙侠世界。他从修仙的起点开始,利用自己熟知的化学知识,提纯药材,配制丹药,凝炼法宝,提升功法,一步步攀到修仙的顶点,终于飞升成仙。这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化学家修仙的故事,相信一定会带给你别样的修仙旅程。
  • 鹤衔花

    鹤衔花

    一本琴谱引发了各国纷争。一场爱与权利的斗争谁输谁赢?爱本是禁锢,若在权力面前这禁锢又算得上什么?狡猾和阴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谁又能笑到最后?连接在一起的故事环环相扣,而最后真相又指向何处。本文是合写文,是公子和渡一起合写的。
  • 宠你入骨

    宠你入骨

    遇上隋歌之前,景千喜欢美人和烟;遇上隋歌之后,景千喜欢上了自我打脸。
  • 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老师教你知识 我教你智慧

    本书用短小精悍的篇幅,说解深刻隽永的道理,涉及了职场、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待人接物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进退取舍的依据,令人醍醐灌顶,回昧绵长,恍然大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运作起来才能变成财富……这里有生存的技巧,也有生活的方式,而它们都是生命的智慧。
  • 极道雄途

    极道雄途

    枪打不进,刀砍不残,就连飞机大炮来了也要让他三分!无奈英雄也有落难时,考试被人顶替不说,他还被冤枉入狱,弄死双亲!出狱后刘一鸣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将害过他的人一一踩在脚底!王者归来的他,又能否借助无懈可击的异能,实现替父报仇的誓言……
  • 《神篆》

    《神篆》

    上青天,下九幽,无所不能……获神篆,战苍穹,掌巅峰,握轮回……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在大学里成绩一流的学生,工作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而成绩二流的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的领导。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网,情商高低决定了你的一生走向,你与外界沟通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情商。
  • 嫡女凶猛之奔跑吧相公

    嫡女凶猛之奔跑吧相公

    再次睁眼,她穿越到里东海国相府废材痴傻的三小姐身上。废材傻子呀……好,那且看她这个废材傻子如何驾驭群蛇,叱咤风云,傲视天下!太嚣张?太狂妄?没办法,人太有资本想低调都难呀!为什么到哪里都能遇到这个妖孽的男人。吃饭睡觉打豆豆的时候都在眼前,就连蹲茅坑的时候一抬头都能看到。终于,她忍无可忍,抓狂道:“辰王殿下,我很忙的,请你不要来打扰我?”“你很忙?是忙着去见南疆太子,还是忙着去见北域太子,或者是那个在你家门前跪了三天三夜扬言非你不娶的墨小王爷呢?”某男挑眉。一边的侍卫听到了,默默的转过头:“爷,不是说好的不吃醋吗?”
  • 月灵无双

    月灵无双

    她,从来以为自己只是个普通女孩……过平凡的一生……可是一次“旅游”过后,她被卷进一连串的事件!零碎的线索、扑烁迷离的真相……在明与影的边缘行走,勇气是我们唯一的指针!我们能相信的只有自己……如果结局注定离殇,重来一次也还是这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