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1400000010

第10章 报纸的简化与地产金融的复杂化——交易意愿与交易创新(1)

没有大图片、没有大标题、没有大特写,卖相寒酸、印刷恼人、定价高昂的《体坛周报》就认一条死理:给足资讯,让读者们看个够。抓住这一条,《体坛周报》战胜了从“二重销售”到“用图抓眼球”的报业各类大小定律,真的就靠发行挣到了大钱,而且最终靠高额的发行量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专注于第一层交易的交易再造让他们独享一片广阔的蓝海,而这蓝海上又顺风漂来了第二层面交易的成功。

报业的发行量牛皮:“二重销售”思维误区

我们的古人好像特喜欢虚张声势。鸿门宴之前,刘邦拥兵十万却号称二十万,项羽拥兵四十万却号称百万。赤壁之战前,曹操给孙权写信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而后人考证曹营那时最多不过五十余万人,甚至可能只有二十多万。

其实今天这个爱好在某些行业里被发扬光大了。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报社老总去西欧某国访问,当地同行打听他们的报纸发行量有多少,老总很谦逊地表示:也就不到100万吧。这个数目让当地同行肃然起敬,因为该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发行量也就略高于100万份,可见这家中国报纸绝对是家大报,而这家中国报纸的实际发行量其实刚过10万份。虚报发行量在今天的中国报刊业是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刚刚开始经营的报刊更是如此,把实际发行量乘以5往外报都已经算是老实的,乘以10的也不算罕见。报刊业之所以这么喜欢往发行量里注水,除了听起来唬人能撑撑门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今天报刊业的生存往往是建立在“二重销售”上。这是说报刊业首先把自己的产品平价甚至亏本卖给读者,然后再把读者的注意力高价卖给广告商。所以他们必须强调自己读者的数量、质量和忠诚度,借此抬高自己的广告版面价格,而中国今天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发行量监督措施,于是大家就都可以放心大胆地吹牛了。

不过瞒天过海的手段使多了也就不值钱了,大家都吹嘘自己发行量很庞大、读者群很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广告商上当多了也就不信了,广告版面价格自然也没法一直上涨。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家报刊往往选择加版,单价上不去就多卖些版面呗,所以这些年报纸的主流版面数从4版、8版变成了今天的48版、64版。

但加版也非长久之计。首先版面不能无限制增加,因为报纸零售价不敢轻易上涨,否则会流失很多读者,所以版面加得多就意味着每份报纸亏得越多。而且版面加得太多还会造成拿报纸卖废纸的价钱高过报纸的零售价,那样报刊亭的老板会直接把报纸卖给废品站,零买的读者就根本无法看到报纸了,这样的事情确实发生过。其次增加的版面也不可能全用来卖广告,否则读者会反感,觉得净花钱买广告了,这也会造成读者流失。而且广告商也会不满,他们认为广告比例太大就不能吸引读者足够的注意力,广告费就花得不值,会要求更高的价格折扣。所以增版未必能增收,还有可能降低收入。这种“二重销售”下的增收困境,让各种都市报步履维艰。

都市报的这种窘境多少是因为对业务模式的僵化理解造成的。为什么非要做两重营销?如果读者关于阅读消息的交易意愿足够强烈,为买消息愿花的钱高过单份报纸的成本,为何报纸就不能只卖消息不卖广告?反过来说,如果读者就愿意买广告看,又何必勉为其难地去凑消息,直接卖广告不就行了?其实不管在什么行业里,只要能够把握住最终买单者的交易意愿,那么运用我们前面说到的各类交易改善思路,如调整交易方式、增减交易主体,就很可能找到打破行业陈规、发掘新兴利源的获利方式。

在实践中,确实有些报刊成功地将“二重销售”简化为“单层销售”。如《体坛周报》等,着力于第一层面的销售,淡化广告,重点放在从读者那里直接实现收益;而像《精品购物指南》等,则着力于第二层面销售,全面卖广告,给读者提供的都是购物信息,让广告商可以直截了当地评估广告投放效果。

《体坛周报》:只做消息意愿

《体坛周报》(以下简称《体坛》)原本是湖南省体委的机关报,但一开始就将读者定位于全国的体育迷。他们在定价方面打破了常规的报纸廉价理论,采用了高定价策略,是全国报业1.5元时代、2元时代的重要开创者。他们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长沙是内陆城市,广告资源有限,只能采取这种依靠发行盈利的模式。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来买这份“高价”报纸,他们全力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不惜把报纸上的字印得很小,同时很少发大照片和大标题,以使有限的版面容纳更多的内容。这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报界似乎是有些落伍,却赢得了读者们的衷心支持。

看《体坛》是笔者中学时代最重要的放松。虽然一份《体坛》的价钱当时够一顿早饭了,还是有不少愿意攒人品的哥们会买一份带到教室。《体坛》一出现立刻就被蜂拥而上的兄弟们瓜分了,而且每张都被从中间撕开,恨不能大家人手一片,还经常因为看报进度不同步不能及时换着看闹些小别扭。到世界杯时,《体坛》完备的资讯能让每个男生对自己所支持球队的阵容、战术、成绩倒背如流,实在是我们枯燥的备考学习中难得的享受。不过每次看完《体坛》后,大家个个都是“黑手党”,印刷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估计是他们为了把资金都集中到提供信息上,不得不压缩印刷、发行等其他费用的结果。

《体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把所有的资源都用到了报道内容上。创办之初,《体坛》的领导发现北京的体育情报研究所是座宝库,拥有最新的国外体育情报汇编。这让他们非常兴奋,但是情报所以“保密”为由既不卖也不借,尽管这些情报最后都会被当做废纸定期处理掉。为此《体坛》的领导不断往复于北京与长沙之间,在国家体委里不厌其烦地找关系、托门路,最终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些资讯。《体坛》还开创了向军队购买体育资讯的先河。他们得知军用卫星可以接收国外的各类新闻稿件,军队一般只从其中选择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记录下来,体育等方面的信息就扔掉了。于是《体坛》就通过熟人与福建前线的军队托关系,让军方在接收的时候把体育信息也记录下来,这在当时可是上不了台面有一定风险的。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体坛》派出记者9人,规模仅次于央视。在这次奥运会上,《体坛》为最快获得第一手新闻,为各强势运动队的负责人和运动员配备了手机,并包下这些手机的国内国际话费,这次近200万元的投资使得《体坛》大放异彩,让同行震惊。为了拿到独家的消息,《体坛》要求自己的记者与所负责领域内的教练、运动员、运动员家属、权威人士建立“特殊关系”,让读者看到电视上没有的报道。他们经常采取买断球员采访权、重金挖对手墙脚等让同行侧目的手段追求独家优势,有时逼得后起的体育报刊凑不够人手没法开工,最终连后起报刊的一些发起者也无可奈何地被他们收编了。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李响事件”,2001年为了从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那里获得独家消息,《体坛》以300万元天价将《足球》报记者李响挖走,而李响为《体坛》服务的时间仅为3个月。从此国足的富豪球员对这些“小”记者们刮目相看。

这些努力为《体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1年10月8日,中国队世界杯出线第二天,《体坛》正刊和纪念刊一共卖出5078471份,这是一个再未被突破的纪录,而且这一天很多报摊根本就没有上到自己想要数量的货。就整个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的销量来说,《体坛》也有多次单期超过200万份的成绩,把对手远远地抛下。

没有大图片、没有大标题、没有大特写,卖相寒酸、印刷恼人、定价高昂的《体坛周报》就认一条死理:给足资讯,让读者们看个够。抓住这一条,《体坛》战胜了从“二重销售”到“用图抓眼球”的报业各类大小定律,真的就靠发行挣到了大钱,而且最终靠高额的发行量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2002年《体坛》四千多万元的利润里已有一千万元来自广告,到2008年时,他们的广告收入已经突破了一亿元。

《体坛》很适合做《蓝海战略》的中国样板,他们几乎剔除了所有业内公认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全力以赴在读者最重视的要素上——对资讯的需求——做到极致。他们可以说是再造了中国报业体育报道的业务模式,也再造了这一领域内的交易模式,再造成功的丰厚回报让他们很轻松地就使跟随者们难以为继。专注于第一层交易的交易再造让他们独享一片广阔的蓝海,而这蓝海上又顺风漂来了第二层面交易的成功。

《精品购物指南》:只做广告意愿

《精品购物指南》(以下简称《精品》)则是聚焦于第二层面交易的另一个报界异数,他们是《中国经营报》报社于1992年投入5万元成立的一家子报。最初进入市场时,他们以实用生活信息与“京城最廉价的彩报”来吸引读者。(1)几年后,高学历、高收入、较年轻的“强力消费群”开始在北京出现,《精品》迅速将策略调整为争取“强力消费群”,定位从“生活资讯报”转变成“生活时尚报”。以时尚为名,他们把满足人们对生活消费信息的需求作为卖点,将广告主希望传播的内容当做资讯来经营,直接向消费者兜售广告。令主流都市报纠结不已的营销软文在《精品》这里堂而皇之地成为核心资讯,而一般都市报主打的时讯新闻则被《精品》扔在了报纸的角落里。这令《精品》的读者都把寻找生活资讯作为购买的第一诉求,而这些读者往往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于是《精品》就具备了巨大的广告价值,对广告主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购物导报》跟《精品》是同一天——1993年1月8日——创刊的,《为您服务》4个月后也宣告诞生。当时3个报纸定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精品》就脱颖而出,并把同类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这一方面是因为《精品》更重视市场需求、更善于把握市场机会,能有效建立起自己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精品》毫不惮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强力打压对手。

《精品》对市场的信息调查非常重视,在1996年就开始成立广告调研部了,对有竞争关系的媒体做广告刊出监测,这在北京媒体中是最早的。《精品》还在1996年从报业传统的自己直接经营广告转为全面靠广告公司代理经营,这也是在全国领先的。代理制让优势不同的各类广告公司分别为他们当起了分类广告、工商广告的超级业务员,使他们广告部的业务能力顿时倍增,后来这种代理方式成为报业的通例。这些举措让《精品》在广告经营上取得了飞跃性的成长,据说在1997年度,《精品》的房地产广告在北京市场上的份额超过了50%。从1996年到1998年,短短两年里《精品》的广告收入由5000万元跃升至1.8亿元。

《精品》在1995年4月就开始用高价的铜版纸替换普通的新闻纸出报,据说他们是国内第一家把铜版纸作为报纸经常性用纸的报社。铜版纸的使用让读者有了“报纸也可以这么精美”的感觉,这提高了《精品》的发行量,招徕了更多的广告主,也让跟进的竞争者不得不面对高昂的日常成本。1998年1月1号,《精品》扩到100个版,主要考虑就是在《精品》当时经济实力很强、市场表现非常好的情况下,主动抬高门槛。当时100版铜版纸报纸的成本是4.5元,《精品》卖给报贩是0.7元,读者零售价是1元,发行净亏损80%多,羽翼未丰的对手们再也无力跟进了。

《精品》最成功的是发行量没动还让广告额维持了长时间的快速增长。传统新闻理论认为:先有发行量再有广告额,发行量越大,读者群越大,广告额就越多。而2004、2005年《精品》每期发行量稳定在30万份的时候(这也可能是《精品》认为30万份足以支持其对广告市场的影响,再多也意义不大,只是增加发行亏损,所以主动把发行量控制在这个水平上),他们的广告额却有着每年50%以上的涨幅,而这时各地主流都市报由于后起同类报刊的“二重销售”同质化竞争,都陷入了价格战泥潭,广告收入普遍出现了20%~30%的下降。

《精品》这份逆水行舟的业绩与其另类的读者观密不可分。报界传统观念强调读者的忠实程度,最重视订户,其次重视在报摊上稳定购买的读者,认为偶尔购买的读者对报纸的影响力意义不大。但是《精品》的读者90%来自零售,10%来自订阅,即使零售的读者里面也不是每期都买,每期的读者更新率在75%左右,读者忠诚度非常低。《精品》认为这恰恰是一种好现象,因为读者买《精品》是有消费需求的,就是为了看广告买东西,这样企业在《精品》做4期广告,接触的读者就可以达到120万人。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的终极价值是指名购买,就是读者拿着一份报纸直接寻找广告,然后按照广告上的信息去上门消费,《精品》高度流动的读者构成恰恰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指名购买。所以《精品》的发行量没变,其读者价值却因高度流动而增加,广告版面的收费标准也就跟着提上去了。

同类推荐
  • 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现实生活中要懂的人脉操纵术

    本书内容除讲述人脉的建立、深度开发、维护等常识外,还包含心理学、营销学和哲学、礼仪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生动具体的实例,重点阐释了构建人脉的意义、理念、方法和实战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结识工作中的亲密挚友,赢得领导的青睐,创造惊人的业绩,最终借助人脉杠杆的力量撬开自己的财富之门。
  • 苏东坡:人生突围

    苏东坡:人生突围

    中国历史上文人众多,尽管他们以自己的努力谋取了功名,然而,在封建集权政治环境下,多半沦为附庸,磨掉棱角,失去个性,没有多少生动可爱之处。苏东坡是个例外,他不仅从社会底层走出,成为精英,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真正地实现了对平庸的突围,获得了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 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开店创业必读手册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从开店的选址、开业策划到店面设计、商品管理、日常营运等十四个方面,对店铺经营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分析,指导投资者一步一个脚印,从零开始成功创建、经营一家赚钱的旺铺。
  •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每天温暖自己一点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悄然改变着人生,只是自己深陷在不自觉中公然忽视。究竟是哪天起,梦都没有了斑斓的色彩?哪天起,分清了爱情和现实的距……
  • 嫁给卡耐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嫁给卡耐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他一生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指导现代人说话、办事、处世,调节心态等。因此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这千千万万人里也包括女人,卡耐基专门为针对女性写了很多图书,如现在在中国出版的《卡耐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等等 ,那么如何成为卡耐基眼中的完美女人?本书即结合卡耐基给女人的忠告,给现代女人提供提高修养、智慧处世、说话办事、提升品位等方面的指导,是现代女性不可多得的一本修养书。
热门推荐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 异界少年王

    异界少年王

    星阳大陆,强者如林,绝世隐匿!前世的朱小邪是个地球上的一个武学高手,他前世止步于武极巅峰!尔后,他穿越了。。。穿越众最大的幸事,不是身份家世,不是财富美人,而是拥有自强不息,改变命运的本钱:绝佳的习武身躯!朱小邪穿越重生于一个武学基础绝佳的少年身上,身份低微,受人嘲笑!一边研习前世带来的神秘功法【天地阴阳决】,一边修炼这个世界上的至尊战技,且看他如何覆雨翻云!浩渺苍穹,无尽深海,传说之地,激情澎湃!拳震天,脚慑地,唯我独尊。[1]
  • 十亿死亡游戏

    十亿死亡游戏

    你听说过死亡游戏吗?那是一个披着生存游戏的皮让你与死神近距离接触的游戏。你为十亿元而心动吗?如果成功闯过一百个关卡,你就能得到它。你因为什么参加这个游戏?金钱、梦想、受人胁迫,还是爱情?如果告诉你,需要背负友人或是恋人的死亡才能在游戏里继续走下去,你会后悔吗?但是,你也可以把这当做一场人生冒险,体验丛林、沙漠、雪山、深海、峡谷等各色风情。同样,你也能在这场生死游戏里收获爱情和友情。那么,最后站在出口的人,有你吗?
  • 幽灵契约

    幽灵契约

    普通的高中少女祖愔无意间被幽灵缠身,紧接着灵异事件层出不穷,外表酷似邻家暖男的高冷少年,儿时玩伴的幽灵少女,被自己收养的傲娇幽灵少年…叫做记忆的东西,正被一点一点唤醒,“别怕,小愔,你要知道我一直会在你身旁的。”“祖愔,能陪你这么长时间真是太好了…”“别离开我呀…回到我身边好不好…”
  • 美男,我来也:小小皇妃

    美男,我来也:小小皇妃

    她是东方的族长魔女,狡诈,腹黑,邪恶。一朝穿越到了古代谭竹国,成为了某人的皇后。看到了某人不屑的眼神后。她也不由气的直磨牙,心中恨恨道:不就是娶我当皇后嘛?老娘我还不乐意呢!不过,以后皇宫少了一只猫;少了一只狗;嘿咻中,榻上多了一条蛇。虽然这些都是我做的,但我是不会承认的……【天十更】虫子信誉,有保障,请放心包养!【本故事纯属虚构】
  • 天生一对:霸道校草独家love

    天生一对:霸道校草独家love

    劲爆消息:校草宿舍绯闻大集合极速来袭,两大首席校草对一个“小男生”一见倾心?萌妹纸只是“他”的专属导航?隔壁学生会会长天天来蹭脸熟?体育部第一妖孽的特别关照?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某位绯闻“男主”嘴角一抽,立马上网发帖#女扮男装被传绯闻怎么破?在线等,非常急!#【本文很甜很宠很无节操,各位看官请选择性阅读~】(已有完结文《倾心:千金很忙很大牌》)
  • 变化无藏

    变化无藏

    他不是雪域里的蛮人,可是从小就生活在雪域里,他的身世是一个谜,可是他不在乎,他只为养他爱他的太阳村村民战斗,他有一颗火热的心,但表情始终冰冷!
  • 总裁爹地养成记:女友竟是千金女

    总裁爹地养成记:女友竟是千金女

    “我们分手吧我一直都知道你家里或许很富有可我没想到竟是如此…你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女我只是个即将进入社会的打工仔罢了分手吧你忘了我吧!”凌灏无奈。“从相识到相爱,我们在一起整整三年!经历过无数挫折,对方家人的刁难走到现在,你一句分手就要我把这所有都忘了吗!”安淼淼冲着凌灏离去的背影吼道。凌灏顿了顿脚步,没有回头,再次向前迈步而去。
  • 大火影世界

    大火影世界

    龙炼,在一次失恋的阴影下抑郁而终,却因为内心的愿望过浓于是传说的日本六道仙人为了满足他的心愿便将他带到了火影的世界,看他在火影世界会引发多少的传奇。每日一更,不好意思各位书友,本人需回老家一趟,所以暂停一短时间。
  • 奚年

    奚年

    ”我叫奚雅,双子座。我是个爱做梦的女孩,而我的高中也正如梦一般。也许是命中注定,在茫茫人海中,我与他相遇。他叫黄嘉,天蝎座。是个高冷的暖男,他很霸道,但又那么傻。我在最美的时光遇上了最好的他,开始了一段最美妙的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