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1100000011

第11章 父母必须负起应负的责任(1)

多生子女不如讲求优生

这是一个讲求少生子女的时代,孩子生得少,就显得更加宝贝。少生就应该优生,生得少,当然要生得好。

往昔由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大家都希望多生子女,以充实家中的人力。那时候孩子生得多,大家都认为子孙满堂才是有福气。孩子生多了,父母反而不必担心子女的成长,因为一堆孩子当中,总会有一两个长进的,怕什么?由于负担重,也实在照顾不过来,所以常常任由子女自生自灭,实在很可怜!但是,大家都这样,也就见怪不怪,以为本来就现代人看到人口不断膨胀,几乎让地球承受不了。特别是中国,很早便倡导少生,最好只生一个,顶多两个,千万不要多生,以免父母受累,社会也受害。既然少生,首先就应该讲求优生,重质不重量才对。

优生从慎重择偶开始

真正的优生,要从结婚之前恋爱择偶的时候开始。保持冷静、公正、客观的态度,来观察对方,了解其身心健康、性情脾气、人格修养、教育水平、就业能力、处事态度以及潜在能力等特质,看看是不是合乎自己的期望,将来生男育女,符不符合优生的要求。但是,这样的人会谈恋爱吗?恋爱中的情人可能如此冷静吗?自由恋爱能够讲究这些婚姻条件吗?从这种角度来重新界定大家长久以来一直指责、批评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是不是相当有道理,丝毫不能马虎呢?

西方人为自己而结婚,男女受爱情的驱使,认为有必要结婚便可以做出决定,然后再告知父母和家人。中国人为大家而结婚,认为结婚是两家人的共同大事,必须承受父母之命,加上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祈求天作之合。新婚夫妇住在丈夫的父母家中,在那里生育自己的子女。一直到丈夫的父母去世后,才和其他兄弟分居。这种方式,对新婚夫妇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便利,既可以不用负担单独居住的庞大费用,又有自己最放心的父母帮助照顾年幼的子女。这实在是父母的恩惠,新婚夫妇应该觉得十分喜悦才对。全盘否定这种做法,认为这不合时代的潮流,实在是大错特错。

父母之命

如果真的以子女的终生幸福为立场,凭着父母的丰富经验,配合双方现有的条件,为子女设计婚姻,并且和子女商量,共同参与,充分交换意见,适时加以辅导。相信这样的父母之命,必能获得子女的欢迎与感谢。

媒妁之言

若是做媒的月下老人,不但德高望重,而且热诚待人、实事求是,绝不过分夸张或借机谋取利益,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认为合适的才加以介绍,并且还要看双方的互动,尊重当事人和双方家庭的反应,丝毫不勉强,一切顺乎自然,又有什么不好?现代登报征婚、通过婚介所的活动、托亲朋好友介绍,难道不是媒妁之言的翻版和扩大?凭什么大加挞伐?

门当户对

讲求双方家庭的各种条件彼此相当,互相配称,以免穷家女儿嫁为富家媳妇,结果成为高级佣人,表面上十分风光,实际上满肚子苦水。富家女成为穷人的媳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上生活富裕惯了,一旦贫穷,觉得更加难受,痛苦不堪。在尚未被爱情冲昏了头之前,先看看双方的家庭是否门当户对,应该是避免婚后紧张或不适应的最好办法。

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原来用意,并没有什么不对。我们也不能由于其行之日久,大家逐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产生很多偏差行为,便完全加以放弃。我们常说:是我们自己做错了,并不是古圣先贤所说的道理有问题。只要大家正本清源,真正走上正道,以现代化的方式来发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精神,使其产生实质作用,对婚姻就会有正面的作用,对优生也有很大的助益。运用得合理,才最重要。

父母的遗传当然很要紧,但是子女从父精母血当中怎样选择与组合,似乎更为重要。从前有一位才子,学问好得很,才华高得人人称羡,可惜人长得丑得不得了。偏偏有一位美貌艳丽的电影明星,非常欣赏他,写信向他求婚。才子知道,这位明星的美貌,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她的幼稚、肤浅和粗俗,也是众所周知。因此他回信拒绝,坦白指出:“我想不通你为什么会看上我,我不是长得很难看吗?怎么配得上你的美貌呢?”女明星毫不气馁,回信说:“我相信我们生出来的子女,应该会像我这样美貌,又像你那样聪明。”这位才子赶忙回信:“万一我们的子女不会选择,生出来像我这样丑,又像你那样笨,岂不是十分可怜?”

结婚之前,仔细想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古训,至少把自己的对象先带回家让父母看一看,并且听听父母的意见,不应该等到恋爱成熟,才“告知”父母。像结婚这等大事,居然不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看看父母是否允许,只是事到临头,才匆匆告知。意思是不管父母同意与否,自己就是要这么办,是不是大不敬,也就是不孝顺父母呢?自己的女儿竟然没有经过介绍人的提亲,让身为父母的有充分时间能够打听一下男方的状况,思虑一下女儿的幸福,便宣布即将结婚的消息,毕竟也是不孝的行为。婚前对父母不尊重,没有经过正式的媒介;婚后遇到什么问题,恐怕只好由年轻夫妻,硬着头皮去乱撞。实在是太冒险、太幼稚了。

冷静地分析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生活方式、家庭声誉等,看看是不是相差太远,会不会造成婚姻生活的障碍。换句话说,看看是不是门当户对。婚后双方互相了解,彼此融洽,才不致由于所受家庭教育差异太大而产生困难,亲家相互排斥,变成冤家。

如果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结了婚,那就用不着追想婚前的事情,以免节外生枝,徒增烦恼。既然优生的第一个时期已经成为过去,不如好好把握优生的第二个黄金时间,那就是夫妻两个人平心静气地做好家庭计划:要不要生儿育女?要生几个?什么时候生?生男生女有没有关系?将来如何教养?务须谈出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然后逐步付诸实施。

在合适的时期,有计划地怀孕,也是一种优生。可是,现代工商社会,夫妻的工作普遍十分忙碌,稍微有一点时间,便想要旅行度假,从事一些休闲活动。结果弄得忙上加忙,累了还要更累,实在有心无力,很不容易安静地讨论这些事情。就算真的讨论,也不过说一些好听话,相信没有人敢坦白指出:一定要生男孩,而且一个就好。果真如此,还没有生育,恐怕就会天天吵架,说不定根本生不出来,又有什么好吵的?可见知难行易在这方面是说不通的。

夫妻的孝心是最好的胎教

把握优生的第二个宝贵经验是重视胎教。虽然近来有科学信息否定胎教的功能,说什么胎儿根本在熟睡,不能接受胎教。实际上,很多妈妈都有过胎动的经验。胎儿对文字、语言当然完全不了解,但是,父母无言的信息,胎儿应该有所感应。妻子怀孕了,夫妻都十分欣喜,或者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双方为了要不要生下来争执不休。相信这些信息让胎儿很容易明白受欢迎或不受欢迎。胎儿接受信息之后,很可能会做出某些反应。

有些夫妻一想到快要做爸爸、妈妈了,就开始紧张起来,马上想到要多赚一些钱,多存一些钱,准备给即将到来的子女充当教育费用。谈论的话题围绕在想要让子女学这样、学那样,甚至有人想到要买一套房屋,使子女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下子就想得这么长远。可惜想的都是物质方面,却把精神方面几乎忘光了。

自己怀孕,只知道害喜不好受,为什么不想想妈妈当年怀自己时也受过同样的苦楚?说不定会更加厉害。看到妻子怀孕走起来都很不方便的样子,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妈妈当年也是如此?一心只扑在子女身上,却忘了爹娘,这是孝道的精神吗?

要优生,打从怀孕那一天开始,就应该更加孝顺父母。夫妻的孝心,才是最好的胎教,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子女。对于子女的影响,从怀孕开始。到子女三岁时,就能知道这孩子青年时的状况;通过观察子女六岁时的表现,大概就可以推知其老年的样子。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学前的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关键,千万要注意,因为转瞬就将过去。

要孝顺父母,必须抽出一些时间,重温圣哲的教诲。这些金科玉律经过漫长时间的考验,迄今仍然流传,必定有相当的道理,至少要比那些新的理论可靠得多。新理论虽然可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是很快就消失了。夫妻应该遵照古圣先贤的教诲,按照现在的实际状况,赋予现代化的精神,采取现代化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实践。这种合乎国情也合乎时代要求的胎教,是最上乘的胎教。

为子女打好做人的基础

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便可以在家里播放《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三岁到六岁之间,就教子女背诵这些经典,不用担心子女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不必怀疑子女背诵起来会有困难。许多实例已经证明,孩子背诵要比大人容易得多,而且读经的孩子,不容易变坏。

《三字经》是从前教幼儿认字的一本书,总共三百八十八句,每句都只有三个字,所以称为《三字经》。内容大多用来宣扬伦理道德,现代却。

《千字文》一共只有一千个字,但是全书每一个字都不相同。把这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连在一起,成为一篇通俗的文章。内容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便于对初学者进行启蒙教育。

至于《弟子规》,和《三字经》一样,也是每句三个字,很容易念诵。《弟子规》把日常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基本礼节、生活要领都一一作了说明,孩子背诵之后,一方面朗朗上口,一方面逐一实践,十分方便又有效。

孩子这一辈子,是要来做人的。父母辅助子女,愉快地把人做好,才是最正确有效的优生。做事本身,并不是目的,通过好好做事来把人做好,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父母教养子女,最要紧的是在子女入学以前为其打好做人的基础。如何把事情做好,暂且不必着急,将来学校会好好加以教导。现代学校愈来愈商业化,愈来愈偏重知识的传授,很难教育出健全的人格。子女要怎样做人,要做成什么样的人,实际上还是依靠家庭的培育。父母亲在这一方面真的是责无旁贷呀!

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子女身上,可以找到父母的模样。

有一只螃蟹妈妈,批评小螃蟹走路的样子,说:“你这样横着走路,有多难看你知道吗?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

小螃蟹说:“怎么直着走?请妈妈走个样子让我学好吗?”

于是螃蟹妈妈走了起来,大声说:“注意看,好好记住妈妈走路的样子。”

小螃蟹很天真,笑着说:“原来直着走和横着走都是一样的。”

螃蟹妈妈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横着走的。

《伊索寓言》里这一则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日常言谈和举止行为对子女的性格和教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喜欢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初听起来好像完全是遗传,实际上和后天的教养关系极为深远。教养子女,父母最好从自己着手,先改变自己。父母有好的榜样,子女模仿的结果,自然有好的样子。

父母怎样改变自己呢?首先,要从端正观念开始。因为观念产生态度,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有坚强的观念在支撑,要改变行为必须先调整观念,也就是多看圣哲的经典,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圣哲的教诲,是人生智慧的传承。父母在子女幼小的心灵中打好人生智慧的良好根基,子女愈长大,便活得愈有价值。

我们不赞成把以前的孝子孝女变成今日的孝爸孝妈,即不是子女孝顺父母,而是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我们也不赞成,把孝道变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强行地规范亲子的行为。我们坚定地相信,人禽之间的分辨,最关键的就是孝悌的道理。现代人解释孝道,大多采取西方的观点,以致严重地误解了孝道的原来用意。当然,历代的迂儒把孝道大大地僵化,也扭曲了其本来的面目。我们必须发扬“虞舜以孝感化父母和弟弟,改变不义的行为”的精神,以此来弘扬高级的孝道。

《孝经》第一章说得十分明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原则,不能因为西方社会并不重视便加以轻忽。

我们特别在父母的责任这一章说了很多孝道的重要性,便是希望大家深切了悟:我们既是子女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子女。如果为人父母,不能在孝道上面以身作则,反而迷失了方向,在父母跟前,对自己的子女百依百顺,岂不是直接伤害父母的感情?我们经常看到,年轻的父母把自己的子女当宝贝似的,眉开眼笑,可是对自己的父母,却有很多意见,不但语气不好,态度也相当轻率,处处显得自己比父母高明。难怪今天的父母,也希望子女长大了干脆搬出去住,免得整天看那种脸色,心里既烦又冷。

反过来说,在自己的子女面前,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做子女的典范,其实是最好的优生。子女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怎样对待祖父母,将来自己长大以后,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父母。这种现世报应,是怎么都逃不掉的。

孔子说得好,如果只是拿食物供养父母,和饲养犬马有什么两样?供养父母时,子女的心中必须充满了敬和爱,以父母能够享用子女所敬奉的衣食为最大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为父母做事,或者侍奉饮食,都应该诚恳,完全心甘情愿,没有丝毫勉强。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孝敬长辈,将来长大以后,大多亦步亦趋,也同样地孝顺。真正孝顺的孩子,才是优生的表现。

我们所说的优生,是广义的,并不是狭义的。因为准备妥当才生孩子的人终究是少数,明白优生的道理,才开始怀孕,有时候也生不出来。对于过去的种种,懊恼、后悔都无济于事,不如从现在开始,不管情况如何,都可以着手补救。只要方向正确,方法有效,方式也合理,都能够从事优生的补救。若是效果良好,谁说不算是优生呢?生之前优,是未雨绸缪;生以后优,是事后补救。两者兼顾并重,应该最为合适。父母以自己的孝道来启发子女的孝道,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子女的行为。这样的亲子关系,不但可以互相规范、彼此共同成长,而且培育出孝道的家风对社会。

提供子女所需要的生活

孝道的第一步,应该是能养。成年子女,对年老的父母,有恭敬供养的责任。反过来说,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同样应该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活,而且要真诚关怀。

我们通常把成家与立业合在一起讲,意思是成家之后必须立业养家,为子女做好生活的准备。目的在提醒结了婚的男人或者当了父亲的年轻人,今后他的工作,不单是为父母或者大家庭,更是为自己所创立的这个小家庭,为了善尽父亲的责任,必须加倍努力工作,不能像以前那样,就算偷懒,也照样可以混饭吃。

为什么把养家糊口的责任全部归于男人?理由应该是:妇女的天职在生育子女,进而相夫教子,除非不得已,不需要女性在养育子女、料理家务之外,还要在职场上呕尽心血。虽然说夫妻两人上班,可以多挣一份薪水,但是仔细盘算,有时发现所损失的可能更多。

同类推荐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本书是为新手父母准备的孕产婴护理实用百科全书,为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提供关于宝宝孕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包含:优生优育方案、孕期保健护理、养胎保胎与胎教、分娩期保健护理、新妈妈和婴儿护理等,为新手父母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本书全面详实地分析了妊娠前、妊娠期、产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孕育优秀的新生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书科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学习孕产婴护理经验的绝佳选择。
  •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内容:父母对于孩子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都于儿童有害。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热门推荐
  •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小学生侦探推理游戏天天玩

    本书精心编写的侦探推理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小学生面对扑朔迷离的案件,根据故事中提供的蛛丝马迹,通过逻辑推理,就会灵光一闪,智破奇案。这样的思维过程,不但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书中还设置了让小学生开动大脑的拓展小栏目,趣味十足,让小朋友调节疲劳的神经,同时不知不觉中提升思维能力。
  • 修真强少在校园

    修真强少在校园

    万道大明神转世孙羽,天生奇才,万古精华,全聚与一人之上,称霸凡间,本应飞升仙界,却被带入魔界,被魔气侵袭?什么?神魔同修,越万古,神魔之路,即将开启,看主角如何超凡入道,入非凡大道,掌管天之真理,道之真法!
  • 血色斗猎

    血色斗猎

    狩猎者与猎物,这片的大陆的生物只有这两种身份,失败者只有化作胜者的垫脚石。血腥而又荣誉的拼搏,以生命为代价的战斗。称之为“斗猎”!
  • 问魔传

    问魔传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男主在设定的情况下踏上猎魔的道路中遇到各种磨难,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关之后终于还是惨死沙场的故事。
  • 吞宝仙人

    吞宝仙人

    上古时期,天界一名有着无边法力的仙人,在一卷金帛卷轴上画出三件惊天动地的法宝,按图炼制。三神器炼成时,金帛卷轴鸡犬升天,亦成法宝,名为“三器谱”。仙人得到三神器,欣喜若狂,并不在乎三器谱的威力,随手丢弃。三器谱辗转无数年,最终流落人间。这一天,无望仙缘的张龙端,偶然得到至宝三器谱和一册修仙法门。自此拨云见日,踏上了求仙问道的崎岖之路。
  • 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

    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魔往生

    天魔往生

    仙魔恋,现世间,休问红尘,铭记于心是娇颜。天地乱,追其缘,莫笑痴情,唯晓深情皆随缘。天魔再落魂断泪,天仙重温心碎悲。香消玉殒,冰箭灭世,红尘劫。苦尽甘来,程鸳倾城,仙魔恋。
  • 水云离书

    水云离书

    龙小书可以称霸天下,享尽世间繁华。然而,他仍旧是那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 永夜之殇

    永夜之殇

    什么是伤痛……黑色的魔焰当中,血族打破了禁约,焚烧了那个海岛,她——是唯一活下来的人。什么是欺骗……冰冷的怀抱消失在了那个血夜,他打破了誓言,在她身上种下了除不去的梗。什么是悔恨……漆黑的发飘动着,扭曲了爱人的脸,真正属于她的,不过是刹那间的吻。吸血鬼与人类——还是吸血鬼与吸血鬼。神——亲爱的神,请救救他们,也救救我。
  • 噬灵之刃

    噬灵之刃

    一把来自地狱的魔剑,一把出现斩人后便会吸收对手灵魂的魔剑。一件地狱之子送给一个懵懂少年的礼物,一个普通少年作为代理死神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