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500000005

第5章 词境探微(1)

一、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献疑

在我国古代的诗话、词话著作中,王国维《人间词话》可以说是唯一一部明确地以“境界”作为自己诗论的核心概念的著作。他把“境界”看作诗词创作和鉴赏的最高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的“境界说”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即“美”境界说和“真”境界说。这两部分虽有一定联系,却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两个概念,它们分别被称为“以物观物”、“惟于静中得之”的“优美”之境和“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的“宏壮”(壮美)之境,自然是美的境界。同时,他又提出“真”的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谓“美”的境界,既来源于诗人超功利的审美直观,其艺术表现又引导人们走向自我解脱之途,它的思想基础便是否定现实功利的人生观。而他标举的有些“真”境界却不能包容到“美”境界中去。如:“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立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轗轲常苦辛”;“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等等,这些诗句,或表现了明显的欲念,或表现了诱人的功利,或宣扬及时行乐,或愤激地不平则鸣,或“淫”或“鄙”或“俗”或“怒”,是既不否定生存意志,又不超功利,更不自思改悔以求超脱的。它肯定世俗生活,膜拜人间乐事,相信欲望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放纵或争斗来实现,而实现了欲望便是得到了幸福,显然不是超然物外的无我之境和包孕着挣脱意志束缚之努力的有我之境,而如同美学上的“眩惑”一样,“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红楼梦评论》)。绝非美的境界,但王国维却肯定它们“真”、“不隔”、“易巧”、“绝妙”,还说它们“亲切动人”、“精力弥满”,是不美而真的境界。

总之,王国维标举的“真”境界在内容和功能上比“美”境界宽泛、庞杂得多,它们依据的思想前提又互相矛盾、抵牾,但他都将它们一并纳入“境界”这个概念之中,因此就产生了内在的矛盾。

此外,王国维提出的“隔”与“不隔”,也是他“境界说”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说:“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这看法是有片面性的。实际上,“隔”与“不隔”,二者都是美,前者为朦胧之美,后者为鲜明之美。宗白华《美学散步》说李商隐的诗以“隔”为美,词里讲究造境,更多地表现了“隔”的美。如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踏莎行》),真乃迷离之致。

二、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文艺作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严格地说,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纯粹的有我之境与纯粹的无我之境都不存在。但从文艺的表现方法的角度说,把文艺中的艺术境界或审美形象分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还是可以的。所谓“无我之境”,显物隐我,侧重对人物、事物、景物等作客观的冷静的描绘;所谓“有我之境”,显我隐物,侧重表现自己对人物、事物、景物的主观的热烈的感受。而词因不重叙事而重抒情,所以其中所呈现的艺术境界特多“有我之境”。王国维曾举例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有我之境也。”像这种“有我之境”的艺术形象,在宋词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但词中也有“无我之境”,像张孝祥的《念奴娇》(洞庭青草),基本上是“无我之境”。

有人提出唐以前的诗是“无我之境”,唐以后的诗是“有我之境”,这个提法不确切。《诗经》里也是有“有我之境”的,《离骚》的感情色彩则更为强烈。

关于“无我之境”,王国维所举之例,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第五首)和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颖亭留别》),这些都是诗。在唐诗中,王维的诗“无我之境”较多,这与他受佛家出世思想影响有关,如他的《终南别业》诗,有人说是“字字入禅”。

曲多用赋,所以更多“有我之境”,如卢挚《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因此,李泽厚说“诗多无我之境,词多有我之境,曲则大多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美的历程》),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但叶嘉莹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一书中认为,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理解成“同我”和“超物”或“主观”和“客观”都是不对的。她引用了王国维在《叔本华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的一段话:“今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而不厌者,谓之曰优美之感情。若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因而得出结论说:“他所说的‘有我之境’,原来乃是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相对立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利害关系相对立时的境界。”“在有我之境中,我既与物相对立,所以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在无我之境中,则我与物已无利害相对之关系,而与物达到一种泯然合一的状态,所以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不过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当其写之于作品中时,则又都必然已经过诗人写作时之冷静的观照,无我之境既原无我与物利害关系之对立,自开始就可以取静观的态度,所以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至于有我之境,则在开始时原曾有一段我与物相对立的冲突,只有在写作时才使它种种冲突得到诗人冷静的观照,所以说‘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又因在有我之境中,既有物我利害之冲突,所以美感乃多属于‘宏壮’一类,而在无我之境中,既根本没有物我对立之冲突,所以其美感乃多属于‘优美’一类。由此可知,静安先生所提出的‘有我’与‘无我’二种境界,实在是根据康德、叔本华之美学理论中由美感之判断上所形成的两种根本区分。”

三、为什么说词为“艳科”,词境是否“狭而深”

“词为艳科”,这是前人论词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基本符合唐宋词的主流情况的。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自晚唐五代发展到北宋,创作虽已相当普遍,但在当时文人学者的心目中,只把它视为“余技”、“小道”,只用于酒楼歌席上歌伎的歌唱,不能登大雅之堂。有人甚至称词为“谑浪游戏”(胡寅《酒边词序》),还有人以作词为玩物丧志的坏事(如有人劝晏几道“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写词。参见《邵氏闻见录》卷十九)。在这种轻视词体的舆论支配下,词就不大被人们用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而仅仅作为抒写风月事、儿女情的工具。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只要看一看欧阳修的诗文和他的词,以及李清照的诗文和她的词,甚至是柳永、周邦彦的诗和词之间存在着的两副面孔、两种风格,便一清二楚了。在两宋期间,虽有苏、辛等豪放一派,在题材上有所突破,但大多数词人仍然保持这个传统,无大变化,不过更善于用比兴,于咏物词中寓朋友之感、君国之忧,或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清·周济)而已。甚至连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这两首“豪放”名作,也掺入了“艳”的情味。因此可以说,“艳情”是词的特性。

至于词境,俞平伯先生说是“狭而深”(《唐宋词选释·前言》),这是符合事实的。词的发展本有两条路线:一是广而且深,二是深而不广,即狭而深。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词受历史的局限,很不容易走广而且深的道路,它到文士们手里便转入狭深这一条路上去。词,最初发端于隋唐民间。从王重民收集整理的《敦煌曲子词集》来看,唐代的民间词题材还不算狭窄。除却男女恋情,民族的矛盾、时局的动荡、人民在战争中的流离苦痛,也还偶有反映。中唐前后,文人逐渐开始填词,如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到温庭筠的出现,标志着词已从民间转移到文人手中。温词的内容,据《花间集》所载,不外乎贵族士女的怀春悲秋、怨离伤别,但它的抒情手法和意境十分细腻、深曲,艺术成就很高,因而为晚唐五代词人所崇仰师法。此后历经南唐两宋,虽也有豪杰之士自制新篇,其风格题材每拓出《花间》的范围,但其为“诗客曲子词”的性质却没有改变,《花间》的潜力依然笼罩着千年的词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实际上就形象地揭示了词境的“狭深性”。这种“狭而深”的抒情特点,构成了唐宋词的主体风格。这里所说的“深”,主要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词所抒写的感情,往往属于那种最为细微的、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二是它的抒情手法和意境又十分细腻、深曲。如温庭筠词《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前四句所写的感情境界犹是诗中所能见到的,而最后一句“摇曳碧云斜”所体现出来的心境,它的复杂丰富,它的细腻含蓄,它的不可名状,就是一般的诗所难以传达出来的。正是在这种极为微妙的地方,词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抒情特色——“深”。

对此,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有过阐发,他说:“诗常一句一意或一境,整首含义阔大,形象众多;词则一首一阕才一意,形象细腻,含意微妙……(词)所描绘的对象、事物、情节更为具体、细致、新巧,并涂有更浓厚更细腻的主观感情色调,不同于较为笼统、深厚、宽大的‘诗境’。”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词境的“狭深”性是有帮助的。

另外,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中有两段话,论及词的意境也颇为准确、形象: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在吾目前。此词境也。

在这里,况周颐将词的意境分解为“词境”和“词心”。应该说,况氏的这种把握和体会是比较敏锐、深切的。尽管他所强调的还是即境而得心,因境而写心,但它已与人生联系在一起。其“无端哀怨”而“万不得已”者,其实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一种莫名的惆怅。杨海明先生称之为“忧患意识”,这就更明确了。

同类推荐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 红唇与领带

    红唇与领带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起来有忧伤,有畅快,有愉悦,有悲戚,有坚韧……
  • 想出名的乌龟

    想出名的乌龟

    本文作者林华玉,其作品有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强,举个例子,2010年发表作品210余篇,其中原创首发的只有80余篇,转载的竟然有130余篇,其中个别篇章转载率达到数十次,所以说,他的作品还是蛮受读者喜欢的。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永生之战

    永生之战

    访名山,问仙府,拜师菩提,只为超出三界,从此自由,下龙宫,闯地府,大闹天宫,只为脱离生死,从此永生,看永生之战,带你解密西游记,领略猴哥不一样的霸气与柔情,让你明白,我们只是为了活下去
  • 宿缘:情定三生

    宿缘:情定三生

    情定三生,相遇是缘,相爱是命。前世,她是孤女,因为救他,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到最后落得粉骨碎身的结局。今生,再遇,她不晓得他了,他却动了心。却不然,很久很久以前,他们便早已相识。神女苏白告诉她:清浅,你的桃花泛滥,感情之路坎坷至极。月老告诉她:浅浅,你的情丝被拔了。最后,他告诉她:浅浅,是我拔的,因为你属于我。情归何处,清浅归尘。“相遇是缘,相爱是命,命中注定,情定三生。“
  • 法度:依法治国方略

    法度:依法治国方略

    本书分建章立制、礼法并用、遭时定制、法度天下四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法制史,具体内容包括:我国古代首次公布成文法、第一部系统封建法典《法经》、秦朝完善的政治法律体系、汉朝立法思想走向儒家化、三国两晋南北朝礼法合流、隋朝法律儒家化日渐深化等。
  • 莫念西风凉

    莫念西风凉

    (《何以笙箫默》姊妹篇)如果,如果当年,她再勇敢一点点,再自私一点点,是不是,这所有的结局都会改变?如果,如果所有的时光都倒流,一切都重新开始,是不是,他和她,就可以好好的在一起?可是,彼此可以生死契阔的人,却被彼此轻轻错过,狠狠伤过。八年前,顾西凉与沈念是大学里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毕业之际,沈念却与顾西凉决绝分手,并远走T市,难寻踪迹;八年后,接受父母安排出国留学的顾西凉,用尽心思终于找到沈念,他裹挟着爱与恨归来,却不是要上演痴情绝恋;当真相一层层盘剥,他与她是否只能喟叹“莫念西风凉”?(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火傲世

    天火傲世

    一个平静的少年,不知身世如何,却在一次偶然的时候,得到了天地之火,从此端木游龙踏上了修炼者的道路,一点点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知道了自己父母的情况。开始了复仇的道路,虽然面对着庞然大物,可他从未有任何的但却,最终也终于将一切都给解决了。
  •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

    光荣的人民教师冯亮,在全国十几亿人里,经过层层选拔,有幸被选中,跟随航天飞机周游太空。为了这一天,他以坚强的毅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接受的残酷训练,终于跟随航天飞机上了天。可是,一道白光闪过,再次醒来,竟然变成了吴王夫差,在未来的二十年里,他将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保证自刎姑苏台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他又会作出什么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呢?敬请关注《春秋争霸》!新手新书,请多关照。
  • 圣与罪的双子女皇

    圣与罪的双子女皇

    大陆新元纪年,1114年夏天大陆,蔷薇帝国的皇后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雪兰帝国探亲。这一举动导致了大陆十余年的动乱。而引发这一切的,是拥有冰蓝色长发的庶皇女和拥有火凤一般红色波浪发的亡国公主,以及作为她们的朋友见证了这一切的黑色冥王……
  • 10天打造强大内心

    10天打造强大内心

    一个人的内心像一个气球,内心强大的人伸缩的范围就大,内心弱小的人伸缩的范围就小。对于同样的坎坷,内心强大者比内心弱小者更能从容淡定地去面对和处理。《10天打造强大内心》从对人内心的分析、内心强大与弱小的不同表现、内心强大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指导读者塑造强大的内心。具备强大内心的人,脚下即使不是坦途,步子也一样坚定!
  • 美女总裁爱上我

    美女总裁爱上我

    姜维,一个性格逗比的传奇人物。为了报答身前对自己有恩的秦重,回到天朝着手调查他的死因并且保护她的女儿,由此也开启了一段铁血柔情、快意恩仇,但时而也温馨搞笑的都市故事。
  •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

    知识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和精深,人类的伟大表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