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3400000002

第2章 “微信”正在一点点侵蚀对手

“微信”成了米聊最大的竞争对手

小米手机在市场上取得初步的胜利之后,面对腾讯的步步紧逼,雷军(小米科技CEO)只好腾出手来关注小米“铁人三项”之一——米聊。雷军在米聊上采取了很多动作,比如:收购MSN Lite团队、布局米聊PC客户端、与腾讯“微信”开始直接竞争……使自己与马化腾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1.微信仅仅是移动产品的一个补充

2012年8月8日,小米正式对外宣布收购MSN Lite团队。

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表示,MSN Lite团队加入米聊之后,会将重点放在研发米聊PC客户端上。届时,米聊将实现手机客户端与PC客户端的信息互通,米聊用户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方便。

此前,市场对小米关注最多的是小米手机,而对于米聊产品介绍的并不多。在小米内部,米聊这一产品与小米手机、MIUI手机操作系统称为小米的“铁人三项”,是雷军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三合一战略的载体。

如果没有米聊,小米也就不叫移动互联网公司了,直接叫手机公司就可以了。米聊PC客户端更多的是手机端的辅助,这样就为客户提供了方便。

用户接触互联网服务的终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才能拥有更多的用户。由于竞争对手有着明显的优势,小米不太可能在桌面另做一个即时通信软件。桌面产品的推出更多的是移动产品的补充,主要是用来完善用户体验的。事实证明,这种完善是必要的。

2.雷军与马化腾欲说还休的纠葛

就在小米宣布收购MSN Lite团队之前,为了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产品,2012年8月2日小米还成立了小米IM实验室。市场上,很多人都认为,雷军是想通过米聊在IM市场实现自己的更大“野心”。黄江吉(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则明确表示,经过了一年多的内功修炼,2012年将是米聊发力的一年。

然而,要想在IM市场有所作为,雷军就得面对最大的挑战对手——马化腾率领的腾讯军团。腾讯公司公布的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QQ服务活跃账户数已经达到7.519亿,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1.5%。其中,最高同时在线的账户数高达1.674亿,环比增长9.6%,同比增长22.0%。就连米聊面对的直接对手——腾讯“微信”,其用户数也已经过亿。市场观点预计,2012年“微信”的用户数将稳超2亿。

其实,小米和这些竞争对手的差距主要在用户基础,特别是即时通信领域。刚性的沟通交流需求决定了用户对产业存在黏性,可是,在技术和产品体验持平的情况下,拥有用户基础的产品必然会存在明显的优势,这就意味着——在厂商手中,拥有能够降低用户沟通交流成本的现成的社交关系。

其实,雷军与马化腾的战争不仅是米聊与“微信”为主的IM方面,在移动互联的核心产品之一——手机浏览器方面也存在竞争关系。这主要表现为,雷军作为天使投资的UC优视与QQ浏览器之争。

有意思的是,在雷军对马化腾发动竞争的时候,与腾讯在金山软件上则是利益共同体,因此这一复杂的利益纠葛让雷军与马化腾既是敌人也是朋友。

3.“微信”借东风

一直以来,在PC端,那只形态可爱的企鹅带给了业界很多的“羡慕和记恨”,俨然成了“全网公敌”。可是,即使这样,腾讯也并没有满足,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他们还想在手机端再造一个“公敌”。于是,“微信”时代来了。

4.习惯性地抢占“场子”

很多投资人都认为,移动即时通信领域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就连小米的米聊都已经被腾讯的“微信”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更何况是白手起家的新项目。

一向不热衷于“早起”的腾讯,居然也来“抢场子”。在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这一陌生人交友的功能,用户数第一次出现爆发式增长。资料显示,那时候“微信”用户达到了1500万,3倍于当时的米聊。腾讯从加入战局到结束战争,仅花费了半年的时间。而且,这样的差距还在扩大。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2012年一季度,移动IM注册用户市场份额,“微信”占据了15.2%,米聊仅为1.8%,很显然两者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了。

在开发米聊时,小米团队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满以为腾讯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结果却只花了2个月就推出了“微信”。雷军认为,“微信”是QQ的马甲,米聊输给“微信”也在情理之中。他甚至觉得在这个腾讯的核心战场,米聊能抢下1300万活跃用户已经是个奇迹。

其实,在这个领域中,出现一家独大是必然的,互联网的大多数产品都具有垄断性,用户并不需要两个“微信”。“微信”崛起之后,其他同类产品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挤压,除非是和“微信”完全差异化定位的产品。

比如:“陌陌”。虽然“微信”也具备“查找附近的人”这个陌生人交友的功能,可是“陌陌”却专注于这个功能,也就是说,用户登录“陌陌”的心态就和“微信”不同,在“陌陌”上找到愿意交友的陌生人的概率也要大得多。

“陌陌”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主要在于自己和“微信”不是竞争关系。“微信”想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甚至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陌陌”呢,只不过想满足一部分用户的细分需求罢了。

5.腾讯成了“第四大运营商”

在即时通信这个战场,腾讯击败了所有来自互联网的对手,可是将“微信”看成是对手的绝对不仅仅是马化腾的互联网同行们。

“微信”最新的4.2版本一亮相,就做了大范围的功能宣传。在这个版本中,腾讯加入了视频通话的功能,这一举动让三大运营商感到了压力。在此之前,“微信”能够实现的语音功能还不是同步的,和电话通话功能有着较大的区别。现在,视频语音的功能在非Wi-Fi的环境下,可能还会受制于网络环境和流量资费的问题,但用户体验一定会不断优化。事实上,腾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TOP4电信运营商。

2012年3月,“微信”用户已经破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而快速增长。DCCI互联网数据研究中心创始人预测说,“微信”用户数2012年稳超2亿,2015年前后实际用户数会超过QQ。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数字,那么腾讯“第四大运营商”的名号绝不是浪得虚名。

其实,这不只是中国运营商面临的问题,更是全世界运营商遇到的大问题。传统电信业务领地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蚕食,已经是一个挡不住的大势所趋。比如:在2004年、2005年时,“话吧”曾经在国内有过短暂的流行,当时也是绕开运营商,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通话服务,可是很快就遭到了运营商抵制。运营商对此肯定没有多少兴趣,对其作出限制也是允许的,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难度,可是如今的情势和当年不同,运营商已经有点身不由己了。

由此可见,三大运营商联手限制“微信”的事情是不可能出现的,否则会出现很大的用户反弹。今天,全世界电信运营商都面临着要不要“自己革自己的命”的难题,比如:欧洲的沃达丰等世界一流运营商已经进行转型了,他们改变了以往的赢利模式,开始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和业务。

今天,各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还没有到紧要的关头,因为和10亿的移动电话用户比较起来,“微信”还是很小的,更何况“微信”是不能完全替代电话的。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变革的趋势已经出现了。在2012年的半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正式拿出了成立“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草案。

“微信”与“飞信”之间的较量

或许我们都还记得,收到平生第一条信息时的怦然心动和新奇。可是,随着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飞信”“微信”等通信手段的接连出现,一场信息传递之战也在我们手中出现了。

1.怪了,文字也能用语音来代替

在电影《手机》里,有一句被翻唱成歌曲的经典台词:“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叫问一问,最近你还回来吗?”在那个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手机里的滴答声,寄托了无数人的牵挂和思念。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短信,有了“飞信”,又有了“微信”。就这样,我们告别了基本靠“吼”的年代:一个信息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轻松编一条信息,就可以飞越千山万水,向亲友报平安。后来,它与网络联系在了一起。再后来,我们可以“说”短信……信息的传递方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这样的产品必然会逐渐取代熟悉的短信。而且,随着Wi-Fi的普及,用户和朋友通话的方式会更加经济。

腾讯发布的“微信”4.2视频通话版,大幅提升了“微信”的基础功能。虽然今天新版本的“微信”只支持iPhone,但仍然让我们见识了“微信”开发者的战斗力,这对于“飞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传统信息的方式是不会被取代的,因为中国人离不开这种表达方式。“微信”等语音沟通工具代替短信或者彩信的说法可能言之过早,但运营商所面临的被动局势必须引起重视,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提供新的服务和应用。

2.一场争夺用户群的战争

一条短信其实并不廉价。打一个电话,只要花两毛钱就可以将所有问题解决掉。可是,短信发了好几条,也没有说清楚;而且,价钱也并不比打电话便宜。“微信”却实现了短信的所有功能,甚至是它所没有的功能。或许,这就是“微信”用户比“飞信”用户量大的原因之一。

“飞信”是电信进入互联网的一个产物,“飞信”做的好不好,主要在于人。当然,不是说移动的人不好,而是说他们的互联网基因不够;腾讯本身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把“微信”做到手机上,可谓是轻车熟路。

作为互联网大佬,腾讯拥有庞大的用户库,与只能和移动用户相沟通的“飞信”相比,“微信”平台不仅能添加QQ好友、通讯录好友,还能实现社交功能,开放的平台设置让“微信”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群。而“飞信”要面临的考验却更多。互联网公司进军移动互联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运营商仍然抱着一家独大的思想,必然是死路一条。

可喜的是,运营商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不断创新。中国移动的“飞聊”、联通的“沃友”、电信的“翼聊”都直接将产品定位在了下一代的语音沟通工具上,今天这些创新产品在用户平台上也日渐开放,短信之争或许会愈演愈烈。

3.“微信”会是终结者吗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首次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2012年3月29日,马化腾发布“微博”,庆祝“微信”用户“终于突破一亿”。这个数字在下载量统计中位列前茅。如今,“微信”几乎变成了智能手机的一项标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把它比作“腾讯魔咒”。

5月16日,中国移动允许“飞信”用户开始向非移动用户开放注册,借此“飞信”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运营商由于自身业务体系的复杂性,需要在新增业务之间互相平衡,作出这个决定,“飞信”一共花费了5年时间。和“微信”比较起来,腾讯则可以集中QQ所有的优势资源进行推广,可以打通旗下所有的服务,以此来满足用户的体验。

可是,中国移动并不愿意做这样的开放,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众多相关的网元、短信网关、短信中心等都需要改造,“飞信”放开给电信和联通的用户量并不会很大。

即使这样,互联网即时通信市场已经群雄并起。可是,当“飞信”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迟了,因为这个市场基本上已经被今天的互联网公司占据主要位置了。

“微信”与IM竞争对手的对抗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深耕者,腾讯对用户的需求非常了解,他们非常清楚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虽然腾讯也有大量的同类产品,可是在“微信”的挤压下很多都已经失去了活力。

今天,“微信”依然在大幅扩张,腾讯则就像是在国内的IM市场上自娱自乐。在业界一些人士的眼中,腾讯正在由一家互联网企业变身为“电信运营商”。

其实,现在的国内三大运营商早就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比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以及中国电信的翼聊。只不过,今天的人气都不是很旺而已。

电信专家认为,“微信”等IM产品针对少数人群,运营商并不需要出台应对方案,只要加快自身的互联网步伐,调整原先的思维模式即可。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这样的观点。谭炎明(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认为,运营商之所以允许互联网公司通过管道推出产品,目的是为了激活移动互联网。可是,今天运营商发现已渐渐背离了这个初衷,互联网公司已经通过管道直接威胁到了运营商,“微信”就是典型的例子。资料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移动IM注册用户的市场份额中,手机QQ用户的份额达49.4%;然后是“飞信”,占23.1%的份额;“微信”用户排名第三,占15.2%;而三大运营商的IM产品的份额已经小到没有准确数据。

由此可见,“微信”俨然已经让腾讯变成了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并且这个新的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不同之处还在于,它提供OTT业务,如果运营商遇到了基站、光纤、频率管制、电信运营牌照等问题,都与它无关。

今天,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已经出现了相互渗透的趋势,在“微信”等产品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形成威胁时,比如短信、彩信等,运营商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形成对抗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让我们来看看,移动的“飞信”是如何成功的。在智能手机还没有得到大量普及时,移动就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及时抓住了用户需求;而且,移动还给予了“飞信”一定程度的优惠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运营商在很多层面上都有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话语权,只是看它如何运用了。

其实,现在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厂商在基础渠道等方面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形式,业界有人认为可以借鉴韩国的方法,即:对相关软件额外收费。据报道,韩国监管机构已经批准该国移动运营商可以对OTT VoIP 应用程序的使用进行额外有效收费,或者对其进行完全限制。

几年前,盛大曾推出过一个游戏类平台与移动的移动梦网合作,可是很快用户就发现,连接无法实现,随后便失败。同理,运营商虽然不会完全对“微信”进行封杀,但却可以不断设置参数,降低“微信”的QoS,达到抑制的作用。

不过,这也会牵扯到一个概念——“网络中立”,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平衡利益的话题,依然会引起普遍探讨,可是依然没有在立法层面予以体现。如果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抑制“微信”,为了确保产品的网络质量,腾讯可以向运营商交费,甚至也可以租赁运营商的网络来经营自己的业务。可是,这样做就偏离了双方的本意,一方面运营商没有动力这样做;另一方面,在腾讯的潜意识里,运营商只是通道提供商,为什么还要单独交费或租赁?

由此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与“网业分离”有关。基础网络实现独立后,由国家行政部门或社会组织统一建设、管理、经营,而业务则实行自由竞争,业务运营商向网络经营者支付接入费用。但“网业分离”也会给电信市场的管制带来挑战。传统的基于不同业务网络的纵向管制模式将不再适用,管制机构必须重新考虑这种网络和业务不再一一对应的现实,改善管制模式,从而适应“网业分离”对管制的新的要求。

不过,据了解,腾讯已经在很多地方租用了专有光纤建立了自己的IDC数据中心。据说,从2009年起,腾讯就开始招标光纤通信设备了。今天,腾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有自己的IDC机房,在全国其他城市建立了自己的IDC,一方面是为了做好备份,实现跨省对本地的访问;另一方面,各地的运营商分公司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他们都在争夺腾讯这个大客户,因此让腾讯能够轻而易举地租用到专有光纤。

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今天已拟出了成立独立互联网公司的方案。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比较灵活,可是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

不可否认,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竞合关系会长期微妙存在。原因有二:①这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好方法,双方均受益;②运营商的体制与架构也决定了其对于互联网业务的推进速度注定会比互联网公司要迟缓很多,与这些活跃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会给运营商注入新的活力,产品也更易推广,因此,各个业务都会涉及合作。

QQ王者地位必然会被“微信”取代

很多人都看好移动互联网,但至于移动互联网的“钱景”到底在哪里,似乎谁也不是特别清楚。前段时间,一位业内知名人士在“微博”上疾呼:“依靠广告根本无法养活移动互联网,小心被移动互联网泡沫淹死。”

其实,这种担心并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数据显示,中国区App Store应用下载量在2011年同比增长了298%,营收增长了187%,但从移动互联网爆发到现在,死在沙滩上的创业者已经不计其数,更多的人处于焦急观望中。

2010年,朋友聚会,有人会问:“你又做了什么好应用?”2011年,这个人还会问:“你的应用活着的还有几个?”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美好的预期变得异常刺眼。谁能够真正抵挡移动互联网的诱惑呢?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光了风险投资机构的一封内部邮件,主要内容是:Web时代已死,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还剩3年。

巨头们当然不会放弃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其他巨头还在着急纺线织网,准备在移动互联网里捕鱼的时候,“微信”已经开始悄悄地兜鱼了。很显然,“微信”早已不是一款简单的社交工具。

腾讯新闻、通讯录助手、“微博”阅读、QQ邮箱助手等插件的引入,到底带给用户什么样的用户体验?我们可以模拟一下。早上起来之后,你先打开邮箱收邮件,然后登录门户网站看新闻,接着登录“微博”刷“微博”。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你需要登录三个不同的地方。可是,有了“微信”之后,只要掏出手机,一切都变得异常简单——一站式解决上述需求。

虽然说,现在“微信”对于新闻、“微博”、邮箱的打通仅限于探索阶段,但我们依然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微小的变化带来的便利。这些便利就给“微信”带来了用户黏性。

“朋友圈”“摇一摇”“二维码”等社交功能的引进,更进一步增加了“微信”的社交版图。例如,“朋友圈”主打的是图片社交,赋予了instagram想象。当“微信”脱离了原来社交工具的定位之后,渐渐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移动互联网的新场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信”提供的已经不是简单的社交生活,而是一种移动生活。

现在,让我们来对QQ和“微信”作一下简单比较吧。

(1)两个都拥有海量的安装量,这是成为平台的基础。

QQ是PC时代的客户端之王,没有人能够动摇它的地位。“微信”突破一亿用户已经是旧消息了,显露出了移动应用王者之相。

(2)两者的发展成为平台的路径一样。

QQ是社交工具,后来树上开花,嫁接了很多其他服务。“微信”最开始定位也是社交工具,现在正在逐渐导入其他服务。

(3)两个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

PC互联网让位于移动互联,并不是说前者市场消亡了,而是后者的发展更有未来。虽然手机QQ也增加了比如语音等功能,但“微信”利剑先发,QQ并没有利用好原来积累的优势,又丧失了时机……因此,后者的竞争格局更大。

最新的消息是,“微信”4.2版本将支持视频、语音通话功能。同时,“微信”推出的网页版会与手机版打通。“微信”4.2版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支持网页版,但需要依托手机登录,没有洞穿移动的特性;支持视频、语音通话;跨平台,多终端;兼顾网络环境及隐私保护;新特性介绍页文字及设计;蓝牙车载支持。由此可见,“微信”拥有兼吃PC等诸多平台立志成为超级跨平台的野心之大,比QQ的舞台更大。

前段时间,“微信”对自己的管理架构进行了调整,“微信”开发部门广州研发中心则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组成了企业发展事业群。这就说明,“微信”扫清了内部的障碍。

今天,腾讯内部已经达成了共识,“微信”已经拥有了比肩QQ一样的地位。“微信”取代QQ的王者地位是迟早的事情,可是由于都是腾讯的产物,也就注定了它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融合。

圣战之下,“微信”会“微博”吗

不可否认,今天“微信”已经发展得很火了。可是,最近“微信”公众平台却出现了热议,由此引发的一大争论焦点便是“微信”会取代“微博”吗?

1.“微信”与“微博”之间有何差异

“微信”和“微博”有哪些不同呢?从下面的介绍可以窥见一斑。

(1)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一种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用户关系——对等双向VS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

“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

“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便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

(3)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VS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间的差异。

2.“微博”能做的,“微信”未必能做到

“微信”公众平台为什么不能做到“微博”所做到的呢?原因有这样几个。

(1)公众平台与“微信”用户需求不匹配。

“微信”是私密空间,在移动端与短信类似。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垃圾短信太多,想想这个场景:当你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突然,短信铃声响了,你以为是好朋友发过来的短信,结果是条广告,是不是让你感到很沮丧?

“微信”平台上也是一样。用户使用“微信”看重的是与朋友交流,虽然公众平台信息是用户主动选择,但接收信息仍然是被动推送。不仅会给用户带来打扰,更让人泄气,毕竟,人们上“微信”主要目的是为了与朋友交流。

“微信”是一个对等交流平台,不是非对称错落平台。而“微博”本身就是信息平台,人们上“微博”的很大一个目的便是关注各类公众的“微博”信息,比如媒体、名人、草根大号、企业、政府机构等,非对称的关注特性在这里是成立的。

(2)推送的信息不同类。

如果“微信”的公众平台账户推送信息不做提醒,就可以免去这一打扰,当然,也就免去了用户的关注。或许开始的是出于好奇,用户会去关注公众平台账号,可是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忘掉。就如同你下载了很多手机应用,之后基本上都会玩,可是后来呢?只是躺在手机上睡大觉,你再也没去叫醒它,直到有一天,你觉得它占了你的空间,只能卸载掉。

“微信”的推送是“精选”的。可是,是否“精选”是由公众平台账号决定的,对用户而言,这真的就是他们想要的“精选”吗?或许,对于某些人而言,可能是删减版。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无法针对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推送。那么,既然这样,如果为了阅读,用户就会作出更好的选择,比如zaker、Flipboard等。

(3)二者基因决定不同。

有这样一个例子:

雅虎之所以从互联网先驱沦落到哀声四起,很大原因就在于基因选择。雅虎开创了免费、开放且赚钱的互联网门户模式,这使得雅虎成为硅谷明星,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模式,注定了它的基因是媒体,而不是技术。当Google兴起时,雅虎也看到了搜索的巨大潜力,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占领这一市场,可惜的是,没有技术基因的雅虎,虽然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没有成功,反而将自己推向了险境。由此可见,一个公司的基因有多重要。

“微信”和“微博”的基因是不同的。“微信”根植于用户关系,“微博”则根植于信息关系,二者各有空间。在外界看来,“微博”的成功来自于twitter模式,一直在向Face book模式靠近,但并不成功。因为新浪从建立门户模式以来,一直是做信息的,媒体属性重,这一基因决定了“微博”也是以信息为导向,带有很重的媒体味道。而腾讯一直是以QQ这一用户关系产品为中心的,这也导致了“微信”的用户关系属性,很难成为信息平台。

一直以来,QQ都在做企业QQ账号。从本质上来说,“微信”与QQ有很大的相似性,QQ在做企业QQ账号,用户可以加企业QQ账号,接收信息并和企业交流。可是,然后呢?仔细想一想,“微信”到底在什么地方动了“微博”的奶酪?

3.“微信”对“微博”的冲击必然存在

不可否认,“微信”和“微博”是属于两个不同的平台的,可是“微博”对“微信”的冲击也是有的,主要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1)用户时间。

互联网中,所有的产品都是竞争者,门户、视频、游戏、微博、点评、LBS等,都在竞争,它们都在竞争同一样东西——用户时间。当人们在互联网使用的时间相对稳定时,那就意味着在其他各个互联网产品上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少。毫无疑问,“微信”会抢走一部分用户时间,尤其是“微博”在手机上如此火暴的时候。

(2)平台之战。

众所周知,“微信”源于移动互联网,“微博”源于PC互联网。它们出生的环境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微信”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未来的大趋势。

“微博”出生在PC互联网环境里,虽然“微博”这一产品天生就属于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今天“微博”也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是“微博”能否在移动互联网赢得进一步胜利,挡住“微信”的挑战,必须依赖于“微博”背后的团队。因为,“微博”需要兼顾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方面,需要双重的思维和执行力。而“微信”只要一门心思花在移动互联网上就可以了。

“微信”与“微博”的竞争引起热议,从侧面反映出了移动互联网对PC互联网的冲击。“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亮点;“微博”,仍然是一颗明星;“微信”公众平台,不失为“微信”的一个超出本身属性的大胆尝试,这个尝试是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谁来决定“Face book”的命运

可能任何人都没有想过,QQ与人人网、开心网会开展正面竞争。可是,在移动互联网这样的环境中,竞争就出现了。“微信”的出现被人们誉为是移动互联网中的QQ,成为2011年最成功的应用。胡延平(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说:“在移动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社交网络的核心部分,已经掌握在腾讯手里了。”很难想象,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在春节前的几天里做同一件事:开会讨论移动互联网战略。

资料显示,在日本市场,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已经高达80%~90%。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要对这场大潮予以付出和改变,而且是必需的。

有人说,互联网巨头会把在PC互联网的竞争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可是,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移动互联网不同的新特性,正在使以往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移动互联网上的“QQ”“微信”,与人人网、开心网,甚至新浪“微博”的“火星撞地球”的竞争即将打响。

1.“微信”的出现改变了社交网络格局

如果说在PC互联网时代,人人网、开心网等传统社交网络还很难和腾讯QQ直接进行竞争,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出现却将所有的这一切都改变了。

2012年春节,“微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很多人都没有群发短信拜年,而是改用“微信”“喊话”的方式送来问候。这样,通讯录的社交网络就过滤掉了垃圾信息,在手机的资讯纷扰中,为人们营造出了一个清洁的社交空间。

不可否认,今天“微信”已经在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如果说在PC互联网时代,人人网、开心网等传统实名社交网络尚可偏安一隅;在中国社交网络的几大玩家划分势力范围时,与腾讯QQ还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在智能手机领域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QQ——“微信”的出现之后,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微信”的出现会引发社交网络格局的新争斗?主要原因就在于,移动互联网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具有社交网络基础,这是它与PC互联网最大的不同。这也是出现“火星撞地球”般竞争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社交方式都不能像手机通讯录那样更能将一个人的社交网络一网打尽。每个手机用户的通讯录,不仅是一个现成的社交图谱,更是不逊于QQ好友列表的用户关系网络,甚至比QQ关系网更强悍。马化腾又一次抓住了“微信”这个机会。

腾讯在软件开发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这是过去十年来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积累的强大资源。不可否认,在移动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社交网络核心的部分,已经掌握在腾讯手里了。在“微信”上会“长出很多东西”,今天我们看到的“微信”,还只是一个手机端的即时通信工具,未来它一定不止于此。在移动互联网这一重大的代际性发展机遇面前,社交网络即将展开一场殊死角逐,谁是王者必然会在这两年内见分晓。

2.“Face book”岌岌可危

未来的社会化网络是以人为核心的、以关系为基础的综合信息应用资讯服务、商务。“Face book”高达1000亿美元估值,在上市窗口期,遇到了热闹的资本市场议论。然而,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无暇顾及的还不仅仅局限在这里。

“Face book”拥有8亿网络用户,曾经被人们认为将要超越谷歌,可是今天面对苹果、谷歌、微软已经做好的移动互联的全面布局,却没有了声息。随着社交网络对过去樊篱的冲破,平板电脑产业对传统PC产业造成的冲击,扎克伯格辛苦筑建起来的“用户量”围墙已经出现了被打破的危险。

在乔布斯去世之前,曾经和扎克伯格有过一次会晤,他们希望“Face book”能和苹果有一些深度融合,演绎成“Face book”植入到苹果界面,这样打开苹果就是打开了“Face book”的格局。可是扎克伯格却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苹果不能做自己的社交网络。乔布斯没有同意,这是扎克伯格距离移动互联大鳄最近的一次,可是却没有抓住机会。

未来的社会化网络,会将人、应用服务、商业三者紧密结合。“Face book”距离社会化网络还有相当的距离,其进化还远远没有完成。胡延平表示:从云、管(软件渠道)、端的角度来说,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直接选择社会化网络,“Face book”有被“窄化”的危险。

今天,中国原有的社会化网络也在遭遇全新挑战。尽管中国社会化网络的大佬们都时刻保持着与“Face book”的沟通与合作,然而,在这个全球的SNS网络遭遇移动互联的时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更替或改写。

产业格局和业务形态瞬息巨变的节点已经来临,看似坚固的城墙岌岌可危。

3.移动互联网有着培育巨型企业的良好基础

早在很久以前,“Face book”就打算在移动互联网布局了,对中国市场也是这样。早在2010年,扎克伯格便带着自己的华裔女友飞到中国,与业内人士进行了数次会谈。可是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讲话中,他又提到并不着急进军中国市场。

从本质上来说,在手机上内置客户端的服务,和手机本身及其他应用是分开的。手机只是“Face book”的载体,有关“Face book”出品手机的消息也一度是尘土飞扬。可以相信,“Face book”总有一天会做自己的手机和移动操作系统,虽然这个时间窗口已经即将关上,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年仅28岁的扎克伯格毕竟还拥有足够的年轻资本。“Face book”的大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在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之前,是不会对外人说的。“Face book”并不是无动于衷,在未来格局里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

“Face book”在PC端的辉煌,并不意味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复制。社交网络存在着一定的马太效应,要想转败为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社会化网络的最终胜出者,一定是互联网里的大巨头,是一个集群。

硅谷中的一些行业人士,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经常会提到这样的一个词语——“Ecosystem(生态系统)”。Timothy M.Hardin(银行信贷经理)认为,移动互联网企业诞生出的下一家是“Face book”这样量级的企业,多半会是一家平台类的公司,这个平台能够把硬件、软件、社交网络等结合起来。

移动互联网就像一扇门,如果独立地去看会很干涩,一旦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浪潮。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网具备产生一家“Face book”这样巨型企业的土壤。这家企业或许是“Face book”,也或许比“Face book”还要强大。

事实上,社会化网络中也不乏佼佼者,比如:Open Feint公司。在手机游戏社交平台的Open Fein上,不仅有“个人档案”供人查阅,还有个“墙”供人涂写,支持一边游戏一边聊天;不仅具有“Face book”的一些基本特性,还具有一些类似“One Touch I Promote”更吸引用户的“把戏”。基本上,开发者可以通过Open Feint建立自己的一个生态系统。

在中国,虽然腾讯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与“Face book”一样被窄化的危险,可是它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平台级的企业。社会化网络时代,“微信”是平台的核心,腾讯在不断完善的是一种立体合围的战略,而不是单一产品的战略。

同类推荐
  •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包含了50企业家的故事,讲述小企业的经营之道。分为关于小企业经营之道的50个故事和你应怎么做二部分。
  •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开不开店看老板,赚不赚钱看店长。如何让你的门店在众多门店中永远挺立潮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专业、更优秀、更有效率、更有领导魅力、更受下属拥戴的金牌店长?本书将用最为平实、通俗的语言为你一一作答,让你掌握成为金牌店长的独门秘诀。
  • 饭店与物业服务案例解析

    饭店与物业服务案例解析

    本书的特色,在于取材于服务中真实确凿的事件,并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简洁的分析和解剖,在论证了服务中的问题后,又从实际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目,通谷而又实用。
  • 金融制胜

    金融制胜

    资本市场是必需的吗?它致命的缺陷能克服吗?谁的手在操控?谁是真正的赢家?是谁,制造了金融危机?事实就是,我们无法否认正面临高度的危机风险!金融战争已经开始,只有面对,别无选择。
  •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清晰的思路、流畅准确的文字,以及生动鲜活的气息,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支行长。该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良言与案例节节相扣,精准翔实地阐释了支行长怎样想、怎样干、怎样管、怎样带以及怎样成长的“真经”,对支行长或正在成长为支行长的同人们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异界手柄

    异界手柄

    西蒙,原名张继冬,穿越去了异界后发现自己居然有把异界人当做游戏里的人物来操作的能力,但是却存在种种缺陷.==碧奥娜,不知为何天生具有特别变态的力量和魔法抗性,光肉体力量就可以和巨龙对抗,不过却患有严重的晕血症,一看到血脚就软的站不住。==贝琳娜,雷鸣法师传人,拥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魔法天赋,但是麻烦的是本身害怕作战,几乎没有战斗能力。就这样,三个弱到掉渣的人物,却在不经意之间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大陆最凶恶的组合——BBS佣兵团。==群:68139072==碧奥娜:其实我一直感觉我们佣兵团的名字有点奇怪。张继冬:奇怪吗?我不觉得啊,你看名字,Bealna、Belina、Simon,不就是BBS组合吗。碧奥娜:可我总觉得哪里怪张继冬:哪有,你看哇,我和你们随便哪个人组合都可以叫SB组合,你们两个人又可以叫做2B组合,听起来就拉风,对吧。
  • 千蝶梦

    千蝶梦

    一片大陆,三大帝国,十方家族。这片大陆上的规矩就是实力,一位位天之骄子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最终演绎出属于他们个人的传奇。许多人都想统一这片大陆,但事实告诉他们,这不可能!但是当他出现在众人的眼中时,他们才知道,他没有什么做不到!只是为了这一切,他失去了她。
  • 龙血神王

    龙血神王

    天龙大陆,自天地霸主龙族消失后,武道昌盛,天骄辈出,武道神话层出不穷。山城少年林天,于被废之际偶得祖龙精血,修龙族秘术,自此,战遍九天十地,树立无上丰碑!吾为祖龙传人,自可横扫诸天强者,霸绝天下!
  • 修宝

    修宝

    谁说没有灵根的普通人就不能比修真者强?修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活的够久,有一点提示,而且能坚持到底。任何人都可以悟透大道,破空飞升。一位地球上的普通宅男死去后转生为修真界凡人,由于没有灵根,他从小被修真者嘲笑,于是他立下了以凡人之躯登上修真界力量顶点的宏愿。后来他无意中和另外一个时空的宝物融合,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前进之路。别人怕杀戮影响了道心,而主角没有战斗就无法进步。为了达到那最高的顶点,主角只好选择将战斗进行到底。(希望各位书友喜欢这本书。)
  • 杀手不好拐:哎哎,你别跑

    杀手不好拐:哎哎,你别跑

    君可月觉得,她一定是脑子被驴踢了。为什么身边多出来一个跟她“同组织”的人就傻乎乎的信了?应该查一查呀。没办法,现在迟了。如今,这个人不但跟她不是同组织,竟然还是她仇家?还想把她拐到他们组织去?哼哼,小心本姑娘杀了你。某人无奈一笑:这个杀手不好拐。
  • 明珠缘

    明珠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绯恋情殇

    绯恋情殇

    高傲如她,不甘沦为废物。再世为人,嗜血成性。清冷如他,不染俗世,却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仇恨。一朝痴情,她,以他为主。一朝情断,他,血溅于纱。“多年以来,我对你的情,却是换来了你,亲手予我一死吗?”“你要杀我?你可别忘了,我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还不都是因为你!”人世间,唯有一“情”字了得。任谁也难以相信,曾经风华绝代的神族宫主,竟愿屈尊于一个人类。不错,她不是魔,她是被神族背弃的,诅咒的神女。他不会独活吧,是他,亲手终结了痴情人的性命呢。我的目光找寻着,看见一块石碑伫立在沙土之中。“原来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呵。”“真的只有一世的交错?被覆上怨念的亡灵么,可没有那么容易消散。”
  • 帝谱

    帝谱

    血未冷,身不止!苍茫大地,混沌苍穹,已束缚不了他的意志,他要与天争锋,他要逆天改命,他要拳破苍天,他要脚碎冢地,他要掌控诸天神佛,他要号令九幽群魔……!!!
  • 妻主在下

    妻主在下

    她就是一窝囊废!穿越到女尊男卑这个世界里,竟然连一个有着“乞丐命”的男子都搞不定!先遭他遗弃!后被他设计!....山盟海誓都成空,真心换来驴肝肺。本应决然的割断情丝,另寻佳偶良配,可叹世间唯情不可理而明之。对感情无法割舍,让她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世间事总逃不脱变幻莫测,一念起是万籁俱灰,一念起又是阳光明媚……无法预料的事情让本以绝望的她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真的是黎明升起的曙光吗?还是傍晚夕阳无奈的沉沦?.....QQ群:200350695欢迎你的加入!
  • 人海茫茫路何方

    人海茫茫路何方

    本书是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康生命教育的最佳读物。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故事来启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