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7100000001

第1章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1)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不是莽莽丛林,而是喧嚣人海。生活在其中,人常常像一张破碎的纸片,追逐着每一阵风。

一位西方作家说:“每一阵批评的风都会把我们吹得不知去向。”同样,每一阵溜须拍马的风也会吹得你迷迷瞪瞪。当你遭受指责和嘲笑,恼羞成怒的时候,当你沉浸在别人的恭维之中,一个劲儿飘飘然的时候,你还知道自己是谁吗?你还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吗?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中。

01

人有三个层次,你活在哪个层次?

人是非常矛盾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多数时候,人是自私的,但有时人又很无私;人都是自恋的,但也有不少人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一心要活给别人看。

特蕾莎修女说:“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说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点也不假。小孩子一开始说话,就能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玩具……”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通话内容做过一项调查,看哪一个字是人们常用的,结果发现是“我”字。在500 次电话通话中,“我”字用了3900 次,平均一次通话用到近8 次。

我有一个亲戚,她有一个4 岁的儿子,一天他正在玩iPad,我在旁边看见上面有一张我的相片,就对他说:“宝贝,让我看一看,好吗?”他忙说:“等一下!”只见他用小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了几下,然后才把iPad交给我。一看屏幕,我的那张照片不见了,屏幕上全换成了他的照片。我本来想看我的照片,他却把他的照片拿给我看。看着屏幕上他的照片,我不禁大笑起来。心想人在本性上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不管是4 岁的孩子,还是像我这样的成年人。

不过仔细一想,人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私自恋也是有道理的。你看,人其实很脆弱,地震可能震死你、暴雨洪水可能淹死你、狂风吹塌了房屋可能压死你,甚至过马路一不小心,汽车也可能碾死你,即使吃饭,也可能噎死你。人的生命时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

世界如此冷酷,我们必须自己保护自己,自己爱惜自己,自己亲近自己。这就难怪生活中有那么多人为了“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女人、“我”的男人、“我”的名声、“我”的财富等,忙忙碌碌,夜以继日了。

如果说人的本性只是以自我为中心,或者自私自恋,那也就简单了。问题是,很多时候人又很无私,忒在意别人的眼神,他们活着似乎只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自己。鲁迅说,他活着不是为了自己的爱人,而是为了自己的仇人。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爱人,而忘了自己,“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我们周围,从来就不缺少为别人而活的人。一些人为孩子而活,一些人为丈夫而活,一些人为妻子而活,一些人为父母的脸面而活,一些人为房子、车子而活,一些人为上司或老板而活……为了迎合别人,我们忽略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感受,冷落自己的情感。

我们必须承认,不管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为别人而活,这些都是人性的真实流露。那么,该怎样来看待人的这一矛盾心理呢?这就要从人的需求开始。马斯洛说,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五种需求,它们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任何人满足任何一种需求都是正当合理的。不过,先满足哪一种需求,后满足哪一种需求,在什么时候应该满足什么需求,以什么方式满足需求……这些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们。在我看来,人性的矛盾就是这些需求之间彼此发生了冲突。比如,当一个人竭尽全力去满足自己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当一个人努力去寻求别人接纳和肯定的时候,他又会变得无私。实际上,根据人的五种需求,每个人都活在三个层次上——

第一个层次:为自己而活。

第二个层次:活给别人看。

第三个层次: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层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活在第一个层次的人也有冲向第三个层次的愿望,而活在第三个层次的人也有最底层的需求。正是由于人的这些需求错综复杂、纵横交织、彼此冲突,所以,人们的心理才会矛盾重重,难以捉摸。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下人活的这三个层次,而你也可以来对照一下,看一看自己究竟活在哪一个层次。

为自己而活的人,习惯人踩人

活在第一个层次上的人,满足的是最低级的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这些人为了生存,没有小情小调,也不会抑郁,更不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死亡随时都在威胁着他们。他们最强烈的渴望就是生存下来,活下去。所以,他们整天都在为稻粱谋,为五斗米折腰,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殚精竭虑。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踩人。为了生存,他们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很多时候,他们不把别人踩下去,自己就爬不上来,活不下去。

如果你看过电影《1942》,一定会对此深有感触。那些衣衫褴褛、饥肠辘辘、浩浩荡荡的逃荒人群就活在这个层次上。那里面有抢劫杀人的、有出卖灵魂的,还有为了一顿饱饭将自己卖到妓院里去的……从中,你看不到一点人的尊严,只有不择手段的求生,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是自私的,不自私,他们就无法活下来。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是会舍弃尊严的,因为要了尊严,很可能就丢了性命。

活在这个层次上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驱使,身体和心灵的全部能量都用在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上。至于人际关系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奢望,统统都被迫放下了。比如,北京城中的“井底人”,就活在这个层次上。他们为了生存,只能放下面子,居住在城市的下水管道内,哪里还会顾及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所以,对于饥民来说,你不要跟他们讲道理,而要给予他们粮食;你不要跟他们讲廉耻,而要给予他们棉衣。同样,对于“井底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也不是“体面”,而是“白面”。

一位研究鳄鱼的美国博士说,鳄鱼的一切行动无不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食物和性,一个是保护自身安全。同样,由于活在第一个层次上的人,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自己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所以,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更多的动物性,其人性还没有提炼,其人生还没有展开,是可怜的、悲哀的,也是值得同情的。

当然,如果人的确是出于生理和安全需求而变得自私自利、不择手段、人踩人,还可以理解。但一些人却有很强的心理惯性,他们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之后,仍然会习惯性地停留在人踩人的层次上。

这种人在物质上尽管很富有,但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是一个饥民。比如,一些过去很穷的人发了财之后,尽管衣食无忧,却依然以这种动物性的方式追求物质,他们已经习惯了人踩人,习惯了用人格去投资,用尊严去纳税。这种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尊敬,反而会遭到谴责和唾弃。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第一个层次上的人,更多地是指这部分人。

我们说,如果只有一瓶水,你自己喝,无可厚非。有了一桶水,你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喝,大家也说不出什么。但是,你用动物性的方式霸占了一水库的水,自己喝不完,家人朋友也喝不完,你依然死死抱住一瓶水的心态不放,不给别人喝,甚至别人都快渴死了,你却自私自利地在水库中游泳、撒尿,那么,这种人即使穿着漂亮的外衣,他的心理和行为依然是属于动物性的,其人生也只能在第一个层次。

对于这种人,有一个成语很贴切,就是“衣冠禽兽”。他们穿得衣冠楚楚,却不要人的尊严;他们坐着豪华轿车,却没有人格;他们在肉体上是个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却是个兽。这种人为了自己停一辆车,可以堵住一小区的车;为了自己上一步台阶,可以把别人踩下十八层地狱;为了自己挣钱,可以在牛奶里放三聚氰胺,在鸭蛋里放苏丹红,用工业牛黄来熏中药材……

所以,活在第一个层次上的人不一定是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蛰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即使有的人身居高位,既富有又显赫,却依然活在这个层次上。这种人如果不努力进化,不抛弃自己动物性的心理惯性和行为方式,虽然他们过着上流的物质生活,始终也只是个下流坯子,永远生活在人生的最底层——不是踩着别人,就是被别人踩。

活给别人看的人,喜欢人比人

一般来说,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自动寻求更高一级的需求。

活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人渴望满足的是人际关系和尊重的需求。这些东西都是虚的,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穿,却能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人的需求是呈梯次上升的,不会永远停留在物质的层面。当然,如果物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身体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但只停留在物质的层面,心理的需求没有获得满足,我们的心理同样容易得病。大家不要紧张,不要一听到“心理疾病”这四个字就诚惶诚恐。实际上,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所以,人人都有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程度不同而已,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有的敢于承认,有的不敢承认而已。

过去,我们很穷,一心只想着如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心理的问题就退居其次。现在,温饱的问题解决了,心理的问题便自然而然显露了出来。朱德庸有一本书,名字叫《大家都有病》,生动描绘出了现代人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大家知道,物质的需求要从自然界中获取——我们从土地中获得粮食,从果树上获得果实,从草原上获得牛羊……但是,心理的需求则必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获得。比如吃饭,一个人吃是满足生理的需求,两个以上的人吃不仅能满足生理的需求,还能在吃的过程中彼此交流,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动物不会考虑与谁一起吃,只要有东西吃就行。人不仅要考虑吃什么,还要考虑与谁一起吃。有些人不惜花费数百万美元与巴菲特吃一顿饭,这绝不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所以,人需要吃,但最好不要一个人孤独地吃,与别人一起吃才有意思。如果你有幸与某位名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即使饭菜难吃死了,恐怕你也要津津乐道半年。

有人说,两个人吃的是饭,一个人吃的是饲料。原因就在于:饭,既满足了生理的需求,也满足了心理的需求,而饲料仅仅满足了生理的需求。

同样的道理,人需要睡,但孤枕难眠,只有在温暖的怀抱中,才能睡得更香、更甜。

我常常想,为什么像“脸书”这样的社交网站会火爆全球?为什么手机微信会在短时间内席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根本的原因恐怕就在于人们渴望交流,渴望满足心理的需求。

在心理需求方面,我们大家都是饥肠辘辘的逃荒者。

现在,由于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获得心理的满足,所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热爱饭局和手机。

满足生理的需求,一个人就可以做到。即使你是北京城中的“井底人”,一个人住在下水管道内,也可以满足自己生理的需求。但要满足心理的需求,就必须到人群中去,让别人看见你,感受到你的存在和价值,进而获得别人的接纳、肯定和尊重。人之所以具有强烈的与别人分享的渴望和冲动,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分享是为了满足自己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是为了满足自己爱与被爱的需求。一旦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倘若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沮丧、失落、孤独和抑郁。正因如此,有了高兴的事情我们才不会独自憋在心头,而是要忍不住对别人讲。对别人讲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别人的接纳和尊重,是想让别人承认我们的价值。就像项羽说的那样,衣锦不还乡,就如同穿着漂亮的衣服走夜路,没有人看见,那该是多么扫兴的一件事情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和关系网,都希望从别人的接纳和肯定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获得别人的尊重。看一看那些一天到晚用手机猛刷微博、微信的人们,他们的动作和姿势活脱脱就像拿着一根烟枪。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如此上瘾呢?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人际关系和尊重的需求。

不过,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操作的危险程度也很高。雨果说,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心。人心叵测。很多时候,当你满怀热情试图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喜悦和成就的时候,常常会招致别人泼来的一盆冷水,从头顶凉到脚后跟。你一心期望别人的认可、肯定,却常常招来别人的蔑视和否定。你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却总是遭到别人的嘲笑和羞辱。这时,你会怎么办呢?

一位哲人说:“他人即地狱。”

没有人不在背后说别人,也没有人不在背后被人说。

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时代,嘲笑和羞辱他人变得十分容易和快速,其成本非常低廉,还不容易被别人发现,也不会招致报复。打开电脑,每时每刻都有人遭到别人的谩骂、讽刺和侮辱。徐峥拍了一部很火的电影,就有人出来说,他扮猪很像,扮人很囧。郭德纲的相声很受欢迎,有人又说,他是吃大蒜的,根本无法与喝咖啡的相比。

人获得了成就,千万不能天真地以为就一定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最大的可能是招来别人的羡慕、嫉妒和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人问刘震云有什么感受,刘震云说:“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好比我的哥哥新婚进了洞房。我的哥哥进了洞房,问我有什么感觉,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感觉!”

有人说,在办公室里一个人最容易犯的触犯众怒的错误,就是升职,此言不虚。

被别人接纳的过程很艰难,让社会尊重的道路很漫长,在这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上,人要经历很多嘲笑的风雨,很多羞辱的冰霜。这时的你还能勇敢地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吗?还能顽强地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吗?

在别人的嘲笑声中,很多人倒下了,他们莫衷一是,不敢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敢坚守真实的自己;在别人的讽刺声中,很多人躺着也中枪,他们变得郁郁寡欢,愤怒而痛苦,真实的自己开始慢慢消失了;在别人的羞辱声中,还有像阮玲玉那样的人,幽幽地说上一句“人言可畏”,然后,就香消玉殒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选择逃避。葛优曾演过一部电影《卡拉是条狗》。

在电影中,他演的是一个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得不到尊重的人,也就是说,他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养了一条狗。虽然在外面他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奚落,不被别人接纳、肯定和尊重,但回到家中,那条狗都会汪汪地叫着,热情洋溢地跑过来,围绕着他转来转去。

在他的心中,一定是这样想的:别人不接纳我,狗接纳我;别人不需要我,狗需要我;别人不尊重我,狗尊重我。他试图从狗的尊重中满足自己渴望被人尊重的需求。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是一种自慰,缺乏最真实的东西,一切都是假的,不是真的。

同类推荐
  • 犹太人成功之道

    犹太人成功之道

    本书是浓缩了犹太人千年智慧的经典阅读范本,是纵横商海的智慧宝典,管理精英的案头必备。
  •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二三十岁要懂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用它生动流畅的语言,古今相和的经典事例,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使你在轻松愉悦之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同时实现做人做事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圆融练达。本书还会鼓舞你在漫漫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勇敢走过人生的风雨历程,从而使自己光彩四射、叱咤风云!
  • 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

    陈赓拓编著的《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是介绍李开复52年人生智慧的沉淀,25年职场经验的积累。贴近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择业、创业、学习、生活、选择……真实的案例+人性化的建议,李开复教你经营适合自己的丰富人生!《人生你可以掌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整理了李开复在不同公共场合的观点言论,包括他对自信与谦虚、兴趣与天赋、思考、挫折、 创新、事业与机会、选择的智慧、价值等的理解与感悟,总结为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00条人生建议,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使年轻人更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对于年轻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灵山不如归

    灵山不如归

    灵山不如归为满观法师依止星云大师出家后对出家生活的点滴记录,包括对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感受,用一双清明之眼,观察着红尘滚滚的芸芸众生;同时也记录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她的过往,她的家人,她的体悟,娓娓道出一个出家人对人生、人情、人性的独特理解,并传达出“云卷云舒随它去,忘了归来,怎道春将暮。拨草寻花疑无路,灵山却在本来去”的人生意境。文笔自在书卷,灵秀通透,读来身心皆定,如沐法音。
  • 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别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本书选用96位知名人士经历的小故事,内容涵盖了古今中外政界、商界、影艺界、科学界、文艺界、体育界的名人:奥巴马、王石、袁隆平、赵本山、阿宝、马未都……
热门推荐
  • 木范情书:有关爱情的96则问答

    木范情书:有关爱情的96则问答

    本书是作家木木近年来在《南方人物周刊》《潇湘晨报》情感问答专栏精华中的精华。面对人民群众种种纠结、拧巴、无奈、无厘头的爱情婚姻疑难杂症,木木或抽丝剥茧、或一针见血、或迂回包抄、或畅快淋漓地解剖情感死结,总能在乱糟糟的人生情景剧里找到立足之地,几可称为全中国特有范儿、最靠谱的情感咨询,被转载、模仿无数。【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 放生海龟

    放生海龟

    如何遇到海龟,如何认识海龟。以及放生能舒缓抑郁心情。人生在某个方面来讲,存在挣扎、求生、放生的过程。
  • 都市无敌仙尊

    都市无敌仙尊

    莫云,曾经仙界最强的雷云战尊,叱咤仙界,所向无敌。未曾想,在一次修炼时被人偷袭,重生到一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私生子身上。“骚年,就让本尊纠正你错误的人生吧!”无敌仙尊驰骋都市,重启牛逼闪闪的人生!财富手中握,美人怀里揉,敌人脚下踩!“待本尊重回仙界,搅你个天翻地覆!”
  • 永恒法则

    永恒法则

    阴阳逆乱起苍黄,自古仙道是沧桑……他说,仙途若有穷尽日,我以法则遮青天!
  •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说信佛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国之守护

    异界国之守护

    空瞳立世,天之将变;梦幻花开,乾坤倒转;灭世一出,武战长空;苍穹再现,尽皆虚无。
  •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香港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从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李嘉诚、霍英东、曾宪梓、郑裕彤、邵逸夫......以及他们创造商业帝国的历程背后,解密他们商业基因,揭示他们的经商之道、做人之道,为与香港有密切商业联系的经营者提供更直观的商业逻辑。
  • 众生世

    众生世

    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既生乱世,胡为草莽不可称雄一段段浮世众生的传奇故事
  • 恶魔初吻:总裁的兄弟情人(全本免费)
  • 傲娇竹马欺上身:青梅,闹够没!

    傲娇竹马欺上身:青梅,闹够没!

    【本文甜宠,1V1,男女身心干净,欢迎入坑。】顾似槿自小喜欢苏流年,这是谁都知道的一件事。三年前,顾似槿告白被拒,不知为何,消失了三年。三年后,她突然回来,年少轻狂的她已经不复存在,她只想拿回属于她的一切。她以为与苏流年会是一条平行线,没有任何交集,可却是这样的——“小木……”槿字还未说出。“滚!”“滚……床单?为什么不早说?”某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让你滚!”“你跟我一起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