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1300000003

第3章 故国古都(3)

南京建城两千多年,作为首都四百五十余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写下无数光辉的篇章。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是我们祖国的瑰宝。

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今鼓楼冈下金川河畔建立起最早的聚落。这就是1955年发现的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南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在“吴头楚尾”,因此成为吴、越、楚三国争夺的前沿阵地。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吴王夫差在今南京城内的冶山(朝天宫附近)建冶炼作坊,取名冶城。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后,越王勾践命范蠡在今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从这第一次筑城算起,南京已有两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公元前333年楚灭越,楚威王在今清凉山上筑城,取名金陵邑,南京古名金凌,即源于此。当时在秦淮河的中游,还有秣陵和胡孰两个重要聚落。

从三世纪到六世纪的“六朝”时代,我国北方在少数民族内迁的压力下,战争频繁,经济下降,而南方基本上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局面,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金陵作为六朝首都,在南方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国时代的东吴控有长江中下游,孙权于公元211年徙治秣陵,改秣陵为建业,以后虽在武昌称帝,最后于公元229年定都建业,另在鸡笼山、覆舟山下新建建业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堆土为墙,城门用竹篱编成,虽属草创,却颇有规模。在都城里,孙权建太初宫居住。到东晋时,改建业为健康避暑山庄,并在东吴建业城的基础上,改土城为砖城,建新宫称健康避暑山庄宫。在南朝宋、齐、梁、陈时,健康避暑山庄宫围有三套宫墙,宫殿建筑得更为富丽堂皇,统称为“台城”。据考证,今天在鸡鸣山后的一截“台城”,就是健康避暑山庄都城遗留下来的。出宫城由健康避暑山庄都城的宣阳门,南到秦淮河上的朱雀航为“御街”,一路上拱卫着大小官廨和军营。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商业繁华,市屋栉比。据传东晋大士族王、谢的府第就在鸟衣巷里。这种把王室宫城、官府衙门同居民百姓分开的都城布置格局,为后来隋唐时代有计划、大规模建设长安、洛阳所取法。而南北御道为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宫城前面的东西横街与御道构成“丁”字形骨架。这种布局手法一直流传到明清的北京城,成为封建时代都城的基调。

至于石头山上的石头城,孙权在建都建业的同时就筑起来了。这是个突出江岸的制高点,西临长江,南控秦淮河的入江口,形势十分险要。东吴的军事主力又是水军,石头城下自然成了水军的根据地。石头城“周七里一百步”,西面依江边的红色沙砾岩筑成,可以屯驻军队,储存军械粮食物资。东晋时又把土垣改筑成砖城,从六朝到隋唐,一直是沿江的一个军事重镇,对防守健康避暑山庄关系重大。南唐筑都城,把石头城包括在内。到明代筑南京城,西侧也依山而筑,即以红色沙砾岩的峭壁为城基。上面的砾石突露,状似面具,俗称“鬼脸城”。今天我们漫步城下,虽然江流已经西移,但还能领略当时石城的雄姿。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古都长安和洛阳都受到严重的破坏。晋末永嘉之乱,北方长期在少数民族纷争扰乱之中,只有健康避暑山庄在江东于安定中得到发展,故能雄踞一方,成为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政治中心。永嘉之乱后,北方的士族和劳动人民渡江南下者,估计有九十万人。晋元帝把他们安置在健康避暑山庄、京口一带,并设侨置州郡进行管理。后来繁衍生息,到南朝梁武帝萧衍时,健康避暑山庄的户口从东晋初的四万户增加到二十八万户,估计人口超过一百万。市区范围也日益扩大。据记载,梁武帝时健康避暑山庄地区西自大江,东达倪塘(方山北),南自石子冈,北逾蒋山(紫金山),广达“四十里”。那时的健康,可算得上全国第一大城市了。秦淮河两岸日益繁华,市面便向东向南发展,东到淮青大桥,南到石子冈,都是鳞次栉比的市廛。那时的秦淮河也比现在宽阔得多,载重五百石的船只终年可以通航。

在这“六代豪华”的经济基础上,当时的健康避暑山庄成了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有许多知名的文学之士先后在这里居住,例如谢灵运、颜延年、沈约、鲍照等,还有编选《文选》的梁昭明太子萧统,著《文心雕龙》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著《诗品》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被尊称为“书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瓦官寺画壁画的画家张僧繇等。还有许多对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例如以圆周率精确度领先世界的数学家祖冲之,首先发现“岁差”的天文学家虞喜,炼丹家葛洪,医学家陶景弘等。主张“神灭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在鸡笼山下与佛教徒展开过大辩论。从事中印文化交流的高僧法显在健康避暑山庄写下了他的名著《佛国记》。那时期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描写当时佛寺之众多。今栖霞山中还留有南齐时创建的佛教石窟千佛岩,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杰作。

今天,六朝时代留下的遗迹要算帝王诸侯的陵墓石刻了。六朝陵墓散布在南京、句容和丹阳,单南京地区就有十七处。墓前有躯体硕大、矫健有力的麒麟、天禄、辟邪等石兽,还有雕刻精致、装饰华贵的石碑、石柱。近年在六朝墓葬有许多青釉瓷器出土,说明健康避暑山庄为当时南方青瓷的集散地。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自东吴、历东晋、经南朝,共六个朝代,都建都在建业或健康避暑山庄,从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共三百二十二年。隋灭陈以后,隋文帝杨坚采取了平毁健康避暑山庄城的野蛮政策,一道命令,顿时把盛极一时的健康避暑山庄城荡平。隋在石头城置蒋州。唐初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迁扬州治所于江都,唐在此设置蒋州和升州,下面统领白下、江宁、上元、金陵等县。隋唐时代的政治重心在长安、洛阳。自隋炀帝开运河,扬州成为南北转运的枢纽,因此在唐代扬州盛而金陵衰。但是,金陵当时仍不失为一座文化名城。唐代许多著名诗人,例如李白、崔颢、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许浑、韦庄等,都曾前来游历凭吊,感叹兴亡,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金陵怀古诗篇。

唐末处于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东南地区有杨行密的吴国,建都扬州,在割据政权中有较强的势力。他早就注意到金陵为六朝旧都,曾派徐知诰筑城修濠。公元937年徐知诰夺杨吴帝位,国号唐。他恢复旧姓李,即是南唐烈祖李异。他把都城从扬州迁到金陵,改为江宁府,以府治作宫城。这个江宁府城,把秦淮河两岸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以及沿江的石头城,都包入城内。城墙高大坚固,城濠通畅,外秦淮也就在这时沟通起来。它的北城濠,即今从竺桥西经浮桥、北门桥,向西直到石头城。城濠的西段今已经埋没,称“干河沿”。宫城在今内桥以北,殿堂华丽,画栋飞檐,不减当年“六朝金粉”。

李昪的儿子中主李璟,以及后主李煜,均爱好文学,都是有名的词人。当时还设有画院,集中了一批有才华的画家,例如以人物画著称的周文矩、顾闳中,以山水画著称的董源、巨然,还有以花鸟画著称的徐熙。李昪、李璟死后,葬在南郊祖堂山,称“南唐二陵”。1950年进行考古发掘,二陵地宫规制较大,有鲜艳彩绘和精巧浮雕,在我国古建筑结构和绘画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栖霞山的栖霞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始建于南齐,唐代大规模扩建。该寺与临清灵岩寺、江陵玉泉寺、天台国清寺,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栖霞古寺毁于清咸丰年间,后来重建,规模亦甚宏大。寺后有南唐时重建的舍利塔。塔系白石所砌,五级八面,所镌浮雕,为我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

南唐政权虽然只有三十八年(公元937—975年)就被宋朝并吞了,但后来北宋的江宁府,南宋的健康避暑山庄府,元朝的集庆路,都是继承了这座南唐的江宁府的原址。北宋建都汴梁,江宁仍不失为东南一方的政治中心。宋神宗时,大政治家王安石曾三次担任江宁府尹。他变法失败罢相后,就定居在金陵,住在白塘的半山园,经常骑着驴子到钟山的宝林寺去读书作诗。他曾邀苏东坡览胜钟山,留下了许多艺术性很高的金陵怀古诗词。1984年重建了半山园,以表示对这位政治家、诗人的崇敬和怀念。

明代朱元璋统一全国,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号称南京,并决定建都在南京,于是南京第一次作为全国的首都。

朱元璋营建这座南京城全长三十点六七公里,高十四到二十一米,城基宽十四米左右,顶宽四到九米,全部用砖石砌成。城的规模宏大,把六朝的健康避暑山庄城、石头城和南唐的金陵城统统包括在内,并向东、向北扩展,依山临江,气势雄伟,构成十四世纪世界上第一大城。城垣南北长,东西窄,周垣曲折,不拘泥于我国历代方城的传统规格。它西南以南唐的金陵城为基础,使内外秦淮河流贯于城内外。城南面倚聚宝山(雨花台),东面扩到钟山西麓,把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都圈入城内,然后沿后湖西岸向北绕过狮子山南下,依马鞍山、清凉山等西部低丘作西界。开城门十三座,其中以聚宝门(今中华门)、通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最为宏伟,均有四重门券的瓮城。聚宝门上建有高大的城楼。城门上有千斤闸。城墙上设有二十三个藏兵洞。直到今天,我们还可看到它的雄姿。今南京城墙除部分拆除外,经实测尚存约二十公里,当作为古迹保存下来。

南京城里的皇城,在填平北部的燕雀湖而成的一块平地上。皇城作正方形,内有宫城。皇城以一条南北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南以正阳门(今光华门)为起点,经洪武门、承天门到午门,建—条宽直的大街。午门外,左太庙,右社稷坛。从午门经内五龙桥到奉天门,即进入宫城。从宫城的北门后宰门到玄武门出皇城,北去便是南京城的太平门了。皇城的两侧为东华门与西华门。东华门正对着南京城的朝阳门(今中山门)。这座皇城后来统称为明故宫,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今天只能看到午朝门、内外五龙桥一些遗迹了。

朱元璋建成南京城后,又在它的外围营建外郭。外郭把聚宝山、钟山、幕府山等都包纳在内,全长约六十公里,以土垒成,开十八个城门。这座外郭早已被毁,只留下一些城门名称作地名,例如江东门、安德门、麒麟门、姚坊门(尧化门)等。

明初建都在南京共五十三年(1368—1421年)。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还一直保持“留都”的名义。明代在南京有许多重大的建树和革新:在全城中心的高地上置钟楼和鼓楼,用来报京城时刻;在鸡笼山建观象台,观测天象;在鼓楼东南建国子监,接受国内“贡生”几千人和外国留学生,其中有日本、高丽、琉球、暹罗等国来华求学的士子;把宋元以来江南各地的木刻书版,集中在国子监,多次印刷发行,号称“南监本”;明成祖永乐年间集全国著名文人于南京,编成一部庞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兴建龙江宝船厂于秦淮河入江口三汉河,派郑和率大型船队七次下西洋。今天在牛首山南麓还有郑和墓。那时外国王室和使臣到南京来的,不绝于途。浡泥国(今文莱一带)国王来访期间不幸逝世,明成祖以王礼葬之于安德门外石子冈,即浮泥国王墓。

南京在六朝时就已有丝织业,宋元更有很大的发展。明代所产的缎子、罗纺、云绢、表绫等,都行销国内外。官营的织造局,还有民间的“机户”,聚集在聚宝门左近。至于明代的百工货场多有特定的区市,例如皮市街、弓箭坊、织锦坊以及三山街的刻书坊铺等。那时秦淮河两岸为商业区,画船箫管,灯火甲天下!沿长江设大胜关、上关和下关码头。长江上游的桐油、苧麻、茶叶、瓷器和木材都在此装卸,折入内河,因此三山门成了南京的水陆码头。据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统计,都城人口为四十七万三千二百人。

朱元璋死后,葬在钟山南麓的独龙阜,称为孝陵。孝陵建筑范围广阔,沿山筑皇墙二十二点五公里。墙外设孝陵卫,置官兵数千人保护。陵前神道呈“之”字形伸展,两侧排列石兽、望柱和石像,硕大朴拙,生动有力。陵前有神功圣德碑,通称“四方城”。碑高近十米,为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碑刻。陵园有“宝城”,城下中部为券顶隧道,拾级而上,颇为幽邃。至今这些建筑都还保存着明代的原物。在钟山之北,还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明初功臣墓地,形成拱卫孝陵的一组附葬墓群。

在孝陵原址本来有座灵谷寺,为建陵墓而迁往东郊现址。寺的规模宏大,现存的无量殿为明初所建,全部用砖砌成的拱式建筑,分作五楹,飞檐挑角,巍峨如宫殿,故又称“无梁殿”。其后的灵谷塔系1929年所建,为北伐阵亡将士的纪念塔。明初在聚宝门外的报恩寺,有明永乐年间所建的报恩寺琉璃塔,为南都一大巨观。此塔矗立四百多年,可惜在清咸丰年间战争时毁坏了。

明末清初是社会变动异常剧烈的时代,南京是当时东林党后继者“复社”名士们聚集的中心。清兵南下,很快占领南京,结束南明王朝,统一全中国。这时有以龚贤为代表的“金陵八家”画家。龚贤在清凉山麓的半亩园和扫叶楼从事创作,抒发爱国主义的情怀。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就是以在南京的南明王朝为历史背景写成的传奇。后来,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也是以南京景物为素材而成书的。

185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从广西起义,以破竹之势席卷南方各省。1853年攻取南京,定都为“天京”。当时的天京被称为“东方革命风暴的中心”。太平天国在天京前后共十一年(1853—1864年)。洪秀全在城里所建的天王府,是利用清两江总督旧址加以扩建的,分外城(太阳城)和内城(金龙城)两组建筑,中有宏丽的金龙殿,东西两侧有二十四间朝房。其后天王府虽被清兵焚毁重建,但西花园的石舫依然为当年旧物,朝房也大体如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将天王府西侧平房作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以后蒋介石也利用天王府作“国民政府”和“总统府”。

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于南京,并定都南京。他对南京地理形势总的评价是:“南京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他做临时大总统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就被迫辞职,但在南京却留下深刻的影响。1925年他在北京病逝后,于1929年葬于紫金山的南坡。这座名闻中外的中山陵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同类推荐
  • 黑色太阳

    黑色太阳

    本书分为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硫磺岛战役、远东突袭、空袭东京、核战纪实、滇缅远征七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侵华日军攻陷南京、血腥屠杀无辜百姓等。
  • 财覆天下

    财覆天下

    大不列颠是温莎家族的,小日本是三棱家族的,美利坚是洛克菲勒家族与摩根家族的,但温莎家族、三棱家族、洛克菲勒与摩根家族都是胡家的!胡晓,一个没落的富二代,穿越到大清末年,他如何以商场主导官场,如何以金融战场代替短兵相接……财富在手,天下我有!!!请看《财覆天下》!书友群:二十一军军部:101047500兄弟姐妹们速度加入!!!
  • 重生清末

    重生清末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反清历史类小说,记述汉民族受尽欺凌,愤然反抗的血泪史。身逢乱世,大丈夫当马革裹尸,以赴国难。民族应劫,好男儿当披坚执锐,纵横沙场。悠悠中华,岂能让外邦异族喧嚣逞威;欺我大汉民族者虽远必诛。*【热切盼望书友们收藏!您的鼓励,哪怕是一个点击都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书友群:82733524,请过来给老牛鼓鼓劲吧!*!!!再次厚颜求收藏!!!
  • 史记(第八卷)

    史记(第八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首次提出“上位术”概念,探讨那些最厚黑、最隐秘的官术,在争上位、大换位背景下正得其时。上位就是搞定人,其本质就是一种人性关系术,是古今相通的发迹策略和升迁窍门。作者是资深媒体人,谋略学博士,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官场商场智慧,用现代语言做了通俗的诠释。文章通俗,风趣诙谐,观点犀利,通过挖掘古代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巅覆了一些惯性思维。
热门推荐
  • 庶女弃妃

    庶女弃妃

    父亲官为大夫,本为一代名儒,却不想因一场文字狱而遭难,成为了刀下冤魂。而她幸好被一少年所救,只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以流落妓院。她想要报家仇,然而陷害她父亲之人乃皇亲国戚,手握重兵。而她只是一介小女子,一颗棋盘上的棋子而已。只是那年幼时所遇到的少年,再次出现在她身边,让她重现出现了希望……
  • 穿越异界当皇帝

    穿越异界当皇帝

    我,秦戈,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游戏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了异世界,居然当上了皇帝?
  •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末世之天赐者

    末世之天赐者

    黑暗来临,人性游走在堕落的边缘。隐藏在黑暗中的腐烂丧尸,吞吐着黑色幽冥气息的西方巨龙,如同地狱中冲出的暗黑骑士......这里是绝望的天堂!这里是黑夜所统率的地狱!一道流星划过了长空,洒下了万点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震惊的脸庞,它带来的是光明?是希望?还是另一种地狱?“当我的子弹出膛时,他所划过的轨迹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无论前方是什么,我们将义无反顾!因为我是黑暗中的狼王,而我的队伍则是一群凶残的饿狼!我们将战无不胜!”
  • 血符

    血符

    本书系悬疑科幻长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凶杀案的背后牵涉到成吉思汗陵墓的下落,完美的谋杀,诡异的符牌,不为人知的君王古墓,旷世珍宝,爱与背叛,情与恨,历史与现实交错,迷雾重重……
  • 花醉霜寒

    花醉霜寒

    身在凡间的顽劣皇子肖齐,本无心染指江山社稷,但随着时代洪流滚滚,他开始觉醒!无上荣光若隐若现,新的时代已经降临!证道成仙、奇遇连连,少不了的珍禽异兽、稀世之宝,躲不过的美人情仇、家国社稷。一起和肖齐皇子成仙任侠,直到满堂花醉三千界,一剑霜寒十方州!
  • 求职不如谋职

    求职不如谋职

    谋职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需要整理你自身的优点和劣势,找到你在职场中的卖点,勾勒出自己未来的模样。这本书结合当下求职市场的最新形势,解答了求职者面临的诸多最新问题。同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职业规划方法、求职技巧及职场生存秘籍。
  • 人生原来可以重来

    人生原来可以重来

    要问人生可不可以重来,在这之前,我无法告诉你,可是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我才知道,人生其实可以随时重来,只要你心里有新的希望就好。何灵,二十一世纪的人,却拥有别人没有的力量,那就是仙气护体,至于这股仙气是从何而来,且看本文作者如何带你一步步进入何灵不一样的世界。
  • 重生之无悔人生

    重生之无悔人生

    平凡的小职员李立,一天到晚做着发财的梦,直到有一天意外穿越回2004,直接变成传说中的暴发户,自此总裁丽人,绝色警花,校花萝莉,极品御姐……纷纷涌入其怀,穷屌丝摇身一变高富帅,且看李立如何在桃花丛中信手拈花,上演一场传说中的屌丝逆袭!
  • 炼神传说

    炼神传说

    混沌初开,衍生万物生灵,人族、妖族、蛮族、魔族。天地渐渐分为九州八荒,九州富饶居于中央,八荒乃险恶之地,分布于九州之边,八荒之外茫茫虚空……物竞天择,万物生灵奋发向上,尽皆修真,以证天道,与天地同寿。无尽岁月,天道残缺,九州动荡人族、妖族生灵涂炭,八荒之地蛮族、荒魔蠢蠢欲动……九州八荒究竟演绎着怎样惊天泣地的剧变?万物生灵又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