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0700000029

第29章 榔头与钟摆(2)

在本书第27章中已有详细叙述,上一个冰期快结束的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之间,尤其在其中的公元前14500年至公元前12500年之间,或更精确地说在公元前11000年至公元前10000万年之间,曾经发生过非常大规模的变动。在一个地质学家认为非常短暂的期间内,厚达2英里面积,广至上百万平方英里的积雪,突然不知什么原因全部融化了。“很显然不是因为冰河期气温逐渐变化所致……积雪快速融化,必定是因为有一些非常不寻常的原因,肇始天候改变……”

文明的处刑者

会有什么不寻常的原因,肇始天候如此突然地改变呢?

肇始北半球冰河时代突然结束的,会是因为地壳突然移动了30度的关系吗(迫使冰河最厚的地区,从北极圈往南移动,而使冰河期结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同样的地壳30度大移动,没有使得面积达600万平方英里,为冰所覆盖的南半球大陆,从温暖的纬度往南极移动?

在有关南极大陆移动的问题上,我们确知南极大陆不但会移动,而且曾经也移动过。从化石中,我们已发现了以南极的纬度,和一年有半年没有阳光的条件,是不适合树木生存的。

但是我们不知道(而且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南极的大陆移动,是因为地壳移动,还是大陆漂移,还是其他尚不为人知的原因肇始的。

让我们考虑一下南极大陆的条件。

我们已经看到它占地广大,面积达550万平方英里,而土地上面则被700万立方英里的冰块所覆盖。据估计,这些冰的重量约有19×1015吨(19后面加上15个0)。支持地壳移动说的人很害怕的是,这个巨大的冰原重量每年都在增加的冷酷事实。“冰每年增加293立方英里,等于每年在南极大陆加上相当于一个安大略湖大小的冰块。”

而可怕的是,在岁差运动、黄道的倾斜、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以及自转的离心力,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的引力等影响同时作用下,南极大陆不断扩大的冰河重量,可能会成为地壳大规模移动的最后决定性因素。

休·布朗(Hugh Auchincloss Brown)1967年稍嫌夸张地写道,南极冰帽越变越大,已经悄悄地、秘密地、无情地成为一股自然的力量——一股由自转而产生的能源。冰帽本身不知不觉地成为最大的危机,明显的威胁,文明的处刑者。

这个“处刑者”是否即为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7000年间,为上一个冰河期画上休止符的重要因素?地壳变动最激烈、最具破坏性的时期,应该就在公元前145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之间。或者,这个时期,在北半球的气候突然发生了某种戏剧性的变化,而引发了这一场大变动,造成了几百万立方英里的冰雪溶化,并触动了全世界火山活化?

现代地质学家反对这种大灾难、突然间天变地异的说法,而倾向于一种“齐一论”,主张“从现存的地质现象中,我们可以找到过去的改变成因”。然而大灾难论者却主张“地球表面的改变,大体而言,是因为突然的物理力量所造成”。然而,有没有可能,造成上一个冰河期的机制,也就是最近一个造成地球冲击性变化的力量,同时具有“灾难”和“齐一”的特质?

伟大的生物学家赫胥黎(Thomas Huxley)爵士,19世纪时曾经说过:

对我而言,天变地异说或齐一说之间的思考对立并不存在。相反地,我认为突然的异变,很可能是一贯运动的本质,它的一部分。容我举例说明。时钟可谓为一贯动作的典范,好的时钟表示它经常能保持一贯的、整齐划一的动作。可是锤子敲打钟钟,基本上却是一种突发性的变动性动作。同样的敲打动作,我们可以用榔头敲打火药使它爆炸,或敲开水库,让大量的水流出;经过精心的安排,我们也可以让时钟在不规则的间隔,以不同轻重的力量和回数敲打不同的东西。然而这些不规则的变动性动作,最后造成的却是齐一性动作的结果。所以,我们可能在研究时钟上,便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学派:一个研究敲打时钟的锤子,另一个研究钟摆。

有可能大陆漂移就如同钟摆一样?

而地壳变动则如同锤子一样?

火星与地球

科学家相信,地壳变动不仅在地球,在其他行星也曾发生过。《科学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1985年12月号中,刊出了彼得·修兹(Peter Schultz)发表火星表面有陨石落下的痕迹之说,而引起世人的注意。根据该文,南北极地方的陨石痕迹,有其特别的“签名式”,因为只有在极地的陨石,会落在厚实的灰土和冰雪上。修兹在火星的极地以外地区,还发现了两个陨石痕迹,都具有极地“签名式”:“这两个地区恰好在同一个星球的正反两面上,难接近赤道,却显示出多方面极地堆积物的特征……”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研究证物后,修兹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火星的外侧坚硬部分为一个大地块。在地块移动的机制下,火星的表面地壳整体快速、激烈的移动。然后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动静……”

如果火星上都会发生地壳移动,地球上何尝不可能发生?而且,如果否定地壳曾经移动过的话,我们还能怎么解释,为什么南北极的冰帽下,都没有上次、或上上次冰河时期的痕迹?相反地,有冰河痕迹的土地,却散落在地球的好多角落中。如果我们否定地壳变动的可能就必须要另外想办法解释,为什么三个大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的热带附近,都可找到冰帽的痕迹?

哈普古德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明了,而且合乎常理的答案:

我们惟一能够合理说明的冰河期,就是现在还在南极大陆发展中的冰河期。我们能够将这个现象解释得非常清楚:冰帽存在,只因为它地处南极,与太阳温度的变化、银河尘、火山爆发、地壳下的运动、土地的高度、海流等都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说明冰河期最好的理论,就是“冰河位处极地”。因此,我们可以说印度在很古以前曾经为冰床,但现在却在热带。大陆规模的大型冰床,也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释。

这个理论非常合乎逻辑。我们要不然便承认南极冰帽是第一个曾经出现在极地圈内大陆规模的冰床;否则,我们就必须假设地壳变动,或类似的机制,曾经在地球上发生过。

极地晨曦的记忆

我们的祖先很可能传承了有关地壳变动的记忆。有一部分记忆,在第四部中,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些人很可能是北半球上一个冰河末期天变地异大变动的目击者。有关大变动的神话,一般也认为大都传承自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之间。神话中,有一些描述过去天堂的神明,而所有的神明都住在南方(例如埃及人的塔一奈特鲁),更有许多曾经历过极地状态。

印度伟大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Mahabaratha),描述了属于神明土地的梅鲁峰(Moune Meru)。

在梅鲁,太阳和月亮每天从左走到右,星星们也一样……梅鲁山峰光辉灿烂,战胜了夜晚的黑暗,使日夜难分……日与夜相加,便成为地方居民的一年……

同样地,正如本书第25章中所述,伊朗的亚利安族人的故乡“亚利安纳乐土”,似乎突然因为被冰封闭,而无法供人居住。几年后,“亚利安纳乐土”提到那个地方“太阳、月亮和星星,一年只升起和落下一次,一年就好像一天”。

在印度的古经文苏雅西德汉塔(Surya Siddhanta)中,有这么一段:“一年只升起一度的太阳,落下后神明保管半年。”李格维达(Rigveda)第七篇曼陀罗(Mandala)中,有许多关于“曙光”的诗歌,其中一首(VII,76)提到,曙光一直停留在地平线上,发出光亮,第三首则说太阳从刚露出曙光,到看见它升起之间,要花几天的时间。还有一首则说:“曙光乍现,到世纪太阳升起之间,好几天的岁月已经流过。”

这难道不是目击过极光的人的证言?

根据印度传统,维达(Vedas)应该为神的启示语言,从神明时代便代代相传下来。这一点或许和上面所叙述的目击极光是相关的。同时也可能相关的是,所有的口传神话都描述世界曾因大灾害而遭到空前的灾难,将原来的文字经典一并毁灭无遗。不过,在每次的大破坏之后,都会有某种形式的“贤明之士”存活下来:

(贤人们)在新时代的开始前,将前一个时代的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知识,当作神圣的财产,传给下一代……因此,每个时代(Manvantara)都有一个自己的维达,或许表达的方式不同,不过,与太古的维达基本上并没有什么相异之处。

混乱与黑暗的时代

所有孩童在学校念地理时都会发现,正确的北(北极),与罗盘针上所指的正北是不同的。罗盘针上所指的北方,为现在的北加拿大位置,离北极约有11度的偏差。不过根据最新考古磁气学的研究,地球的磁铁极性,在过去8000万年中,倒转了170度。

为什么磁性会倒转170度?

地质学家蓝孔(S.K.Runcorn)最近在剑桥大学教书之余,在《科学美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

地球的磁场与地球的自转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而这一点带领我们认识一项有关自转的惊人发观……(无可避免的结论是)地球的自转轴曾经过改变。或用另外一种说法,地球这个行星一面旋转,一面正在改变其地理上的两极位置。

蓝孔假设两极曾经历180度的大反转,也就是说,地球整整地翻了一个筋斗。而类似的考古磁场测定,则认为地壳曾在地理上的两极上滑过。不论是哪一个,这些变动对文明与全球生命的影响,都是无法想象的恐怖。

当然,蓝孔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许磁场反转并非因为自转轴,而是因为其他大变动而起的。

不过,他也可能是对的。

根据《自然》(Nature)和《新科学》(New Science)等杂志的报导,上一个地球磁场反转,发生在大约12400年前——也就是在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之间。

这1000年,正好就是安第斯山的帝华纳科文明传说被摧毁的时期,也是一般相信基沙台地上巨大的天文建筑的配制及设计完成,以及狮身人面像被大量雨水侵蚀的时期。同时,这更是埃及“太古开始的农业实验”突然之间失败的时期,以及,大量的哺乳类动物在全球各地突然绝灭的时期。另外,在这个时期中,海面突然上升,飓风一般的暴风刮起,雷雨交加、火山爆发……

证据十一

百里大学理学部教授艺夫·洛卡(Yves Rocard)说:“现代地震仪的精密度越来越高,地球所有振动的‘杂音’,甚至在没有地震波的情况下都可探测得知。因此地震仪可能收录下一些人工的振动,如4公里以外的电车跑动,风在地面赋予的压力变化,或大都市10公里以外发生的事情等,也会记录下大气的动态。有的时候,从地震仪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远方暴风雨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以外,我们一直还可以观测到一种来自地球的,好像火花打闪的声音一般,微弱但明显,找不到原因的噪音,持续地……”

证据十二

“北极从1900到1960年之间,沿着西经45度子午线,往格陵兰的位置,移动了10英尺……,以每年移动2.5英寸的速度。不过,从1900到1968年之间,北极移动了20英尺,也就是说,1960到1968年间,北极移动了10英尺,每年移动的速度高达4英寸……如果这个观测是正确的话(参与观测的都是一流而值得信赖的学者),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地壳不但在变动,而且正在加速变动之中……”

证据十三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1994年11月23日,星期三,第9页:

与南极大陆的对话:学生与南极科学家通讯

17岁的芝加哥高三学生伊沙·法顿(Elizabeth Felton),明年1月10日,将通过南极的卫星,直接做遥控广播。法顿将利用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部的资料,修正地球地理上的南极位置,并将标识南极点的铜制标记予以移动。由于冰床每年移动的关系,因此南极点的标记也必须时时修正。

移动的难道仅仅只有冰床吗?地球的地壳全体是否也在移动?而且,1995年1月举行的,只是一个单纯的“互动式特别教育计划”,还是一场盛会,使得伊沙·法顿不自觉成为地壳加速变动的记录者?

科学家不认为地壳在加速变动中。如下一章所示,古代预言与传统信仰之间,互相对应地极为紧密……

证据十四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

地震来得突然,几乎到残忍的地步。一分钟前,我们还沉睡在梦乡,下一分钟,地板——整个大楼的地板——都成为果冻,不断地摇摆,而那种摇摆并非轻缓的液体振荡似的摇摆,而是嘎嗒嘎嗒,好像要把心脏摇出来一般,令人忍不住颤栗、发抖的那种摇动……”

设想你正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床上。你的床就放在地上。向来,你就以为地是最牢靠的基盘,安全的来源。但是在毫无预警之下,世界开始变成一个令人晕眩的大云宵飞车,你想下车。”

而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应该是那声音。并不是那种遥远的雷鸣,而是震耳欲聋的怒吼,从各处传来,无所不在,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样。”

(目击者报告神户大地震的经过,1995年1月18日,伦敦,《前卫报》〔Guardian〕,记者丹尼·凯斯勒〔Dennis Kessler〕:神户地震前后20秒,震度72,5000人以上因此丧生。)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我愿伴你到老

    我愿伴你到老

    “就算我们相差六岁又怎么样?就算我们差了十六岁,二十六岁我还是会喜欢你。”这句话是唐佳溪对陈胤之说过无数的情话,而陈胤之的回答却只是,“对不起。”一个是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中生,一个是刚刚师范毕业的老师。他们之间的爱情会是什么样的?是痛苦,是煎熬,是历练。对于陈胤之来说,唐佳溪只是一位天真善良的女孩,他的心里已经住着一个人,他怎么能向她再次打开心扉。可是越是抵触,越是被吸引。“陈胤之,如果你不愿接受我,那么恳请你允许我伴你到老。”“傻瓜。”
  • 风雨洪荒

    风雨洪荒

    他,逍遥当代,灭尽东瀛西方高手后破碎虚空而去,却无意中回到上古洪荒女娲大神造人时代,成为人族二代第一人。洪荒大地,百族林立,人族最弱,万里迁徙,寻找净土,他引导人族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坐镇人族百万年…他从一介凡人,修巫修仙,驱异族,战金仙,追寻太古文明,探索成圣之真相,窥视盘古开天之秘,追逐大道之脚步…巫妖仙佛魔各有其道,法宝与神通各显其能,功德与因果见仁见智。大道非无情,亦非有情,大道之下有天道,亦有凡人小道。我本凡人,大道要追,小道不弃。
  • 四叶草永相随

    四叶草永相随

    本小说讲的是tfboys与三位四叶草的恋情,不喜勿喷,喜欢加我Q1193412989,谢谢
  • 诱情:总裁的极品妻

    诱情:总裁的极品妻

    “我为什么要放开你,你怎么说也是我的妻子,不应该尽一下妻子的义务吗?”他狠狠地撕裂了她的睡衣,露出了她洁白的肌肤的时候,他的身体竟然很自然的就发生了反映,他根本就没想到会这样,他只是想吓唬她一下,只是,—他的唇狠狠地吻上她的唇,即使她一直在固执的想要回避,当他的大手摸上她柔软的肌肤,他才知道,原来这个女人的身体有让男人窒息的优势,她不仅是一个极品妻子,还是一个极品女人。
  • 盗墓迷城

    盗墓迷城

    公元十世纪至十二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掠夺了巨额的财富,1314年3月18日,骑士团最后一任团长雅克·德·莫莱受火刑而死,圣殿骑士拥有骇人听闻的财富,他们控制着国王和主教,但雅克·德·莫莱在临死前始终不肯说出财富的埋藏之地.年轻的中国考古学家姚远在偶然中得到了宝藏的线索,他开始寻宝之旅,却经历了……
  • 心理读本

    心理读本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从多个方面出发,针对青少年的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切实可行的心理疏导方法,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 为什么你不让我和你一起淋雨

    为什么你不让我和你一起淋雨

    有一个秘密女孩一直没有告诉男孩。男孩曾经问过女孩说:"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已经很久了,为什么每一次你在淋雨时都不让我陪呢?”直到现在女孩一直没有告诉男孩:"因为我不想让你发现……我在哭泣!”2015年9月22日。今天晚上,又下起了雨……
  • 王的女人

    王的女人

    不想独霸皇上恩宠的妃子,绝对不是个好妃子!我要做的,就是朝着独占恩宠、横行六宫之路进攻!
  • TFBOYS的十年之约

    TFBOYS的十年之约

    这是一部言情小说,讲述了三位少年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跟四位美少女的爱情故事,四位少女都是闺蜜,她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她们之间又回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尽情期待吧!
  • 仙侠奇缘之天门仙引

    仙侠奇缘之天门仙引

    仙引上古野史载,有‘无名氏’作《天门仙引》奇文;然天地难预测,世事不可料;天门小‘引’诗序在,‘引’后奇文佚无踪;有后人于无意间偶读《天门仙引》诗序,觉引文诗句颇多玄奇神妙,忽而灵光闪过,欲续作《天门仙引》奇文以传世。故此人自号曰‘天门木木’迹于名山大川中,踪于星宇诸天外;结交天下英豪士,偕与世间俊杰游;阅山海经文,览诗书礼易;学百家经典,习诗词歌赋;听传记奇传,诵齐谐奇书;观应谐之录,读般若古经。‘天门木木’以丹青神来之笔,天马行空之妙想奇思,引经据典,文思泉涌而出,开始创作《天门仙引》谐录奇文……。如此,由上古《天门仙引》诗序引出一个浩大玄奇神妙无双的缥缈传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