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5700000003

第3章 电脑发展史(1)

电脑发展史

计算机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的发展阶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各个阶段。

一、第一代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称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是1946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多个电子管、1500余个继电器,重130余吨,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约150千瓦,但运算速度仅为5000次/秒。还配备了一台重30吨的冷却装置。它真是一个庞然大物,但这台计算机预示着信息时代的开始,它就是计算机的鼻祖,也是世界上第一代计算机。

在研制ENIAC的过程中,世界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针对它在存储程序方面存在的致命弱点提出了全新的存储程序的通用计算机方案,这就是EDVAC。它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关键性改进:一是把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和要处理的数据都采用二进制数表示;二是把要执行的指令和要处理的数据按照顺序编成程序存储到计算机内部让它自动执行。这就解决了程序的“内部存储”和“自动执行”两大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相当于ENIAC的240倍)。这就是人类第一台使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是由计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出和输入装置五个部分组成的。半个世纪后,今天的计算机的基本体系结构和基本操作机制大都仍然沿袭冯·诺伊曼最初的构思和设计。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特点是:

电子管为逻辑元件,磁芯是存储器元件,磁带作外存储器。

运算速度为:数千次/秒至几万次/秒。无系统软件,只有机器语言(用二进制数码编写程序)和汇编语言程序(利用字母、数字和符号编写程序)。

由于计算机的速度慢、可靠性差、体积大、功耗大、价格昂贵,且使用极不普遍,所以,其只用于科学计算。

如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就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二、第二代计算机

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晶体管的出现为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计算机中,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存储器也采用了快速小型磁芯存储元件,此时,计算机用磁鼓和磁盘机作外存储器,在容量和速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输入输出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时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几十万/秒至百万次/秒。并开始有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算法语言和编译系统也有了较大提高,还出现了高级语言,如:FROTRAN、COBOL、ALGOL—60等。

由于计算机的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体积大为减少,功耗大为降低,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价格的下降,因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自动控制等。

三、第三代计算机

这一时期集成电路有了很大的发展,集成电路是通过半导体集成技术将许多半导体逻辑电路集中在几平方毫米大的硅片上。每一个集成电路可以完成一组逻辑功能,根据集成度的不同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等集成电路。这一时期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SSI、MSl)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部存储器也采用了速度极快的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容量也大为提高;大容量磁盘机作外存储器;还使用了高速输入输出设备。

此时,其运算速度为百万次/秒至数百万次/秒。完整的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计算机领域里形成了多种完整的操作系统和一系列高级语言,从而使计算机形成了“计算机系统”。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速度、容量和可靠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体积、功耗和价格都有了进一步的降低。计算机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出现了终端机和网络。

这一代产品的代表是IBM—System/360大型系列计算机。在我国,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已成系列,最著名的小型系列计算机是DJSl30系列计算机、DJSl40系列计算机和DJSl80系列计算机,大型系列计算机有DJSl51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计算机和DJSl50系列计算机等。

四、第四代计算机

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SI:VLSl)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tra LSI:ULSI)作为计算机的开关逻辑元件;采用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计算机的内存储器设备;高密度大容量磁盘存储器和光盘以及更多种类型存储设备作外存储器。高速度、多品种、高精度、多介质的输入输出设备是这一时期计算机系统的一大特点。

其运算速度为千万次/秒以上。

高超完善、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以及接近英语、书写简单的高级语言;广泛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大型系统网络软件,这些都使计算机的应用遍布各个领域。

目前,我国著名的巨型计算机有银河系列计算机、曙光系列计算机等。

电脑中的信息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信息产业的重要设备。那么,计算机内部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计算机内部的计算只是“0”和“1”的计算,是最简单不过的计算了。

计算机是那么的先进、那么的有能力、功能是那么的强大、结构是那么复杂、计算是那么精确……怎么计算机内部会只进行“0”和“1”计算的呢?

自从类人猿走出树林,人类就用各种方式进行计算,如用绳子打结、在墙壁上作记号——这些都是二进制的雏形,直到中国古老的八卦的产生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二进制概念。

现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数制系统是十进制数制(据说,这与人有十个手指有关),如:一元是十角、一角是十分;一斤是十两,一两是十钱;数字的书写也是十进制:逢寸进一,借一当十等。

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的生活中,除十进计数之外还有其他的进制,如60进制:一小时是60分钟,一分钟是60秒;16进制:16两是一斤,还有十二进制、二十四进制等。

不同的数制的数的区别是什么呢?根据不同数制的组成,人们发现它们的根本区别是不同数制需要用不同数量的数码来表示,如:

十进制数需要十个数码表示,即:0、1、2、3、4、5、6、7、8、9。

八进制数需要八个数码表示,即:0、1、2、3、4、5、6、7。

60进制数需要60个数码表示,即:0、1、2、3…58、59。

二进制数呢?只需要两个数码表示,即:0、1。

由上面的数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进制数越大,所需要的编码信息越多、越复杂,反之,需要的编码信息就少,就简单,而最简单的数制是二进制数,只需二个数码:“0”和“1”。

众所周知,用十进制数做一个算盘(实际上也是一台计算机,英文叫Chinese Computer),它的结构是多么的复杂。

如果用二进制数做一个算盘,那就简单多了。

实际上,制造电子计算机和制造木制算盘没有什么原则差别,其所使用的数制越简单,其结构就越简单,实现起来就越容易。

因特网的诞生

电于计算机诞生于充满火药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计算机,它还没来得及给平民百姓带来福音,不久便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美国对计算机的感受最深,曾饱尝过信息滞后的苦头。1941年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1时20分,日军成功地偷袭珍珠港,给美国海军以致命的打击,美军损失惨重。事实上,当日早晨华盛顿的美国海军通信谍报处就截获了日本的情报,但给参谋总长、白宫总统打电话,都未能及时联系上。全军紧急戒备的指令从美国西部拍发,经无线电公司几经周折才转到夏威夷方面指挥官手中,这时偷袭珍珠港已发生7.5h,贻误了战机。五年后,当世界上有了第一台计算机时,美国就发现了它的军用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入了冷战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防备可能受到的袭击,美国国防部委托科学家开展一项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受到核打击后,仍能有效地实施军事控制和指挥的技术与网络结构。为提高抵御战火破坏的能力,美国国防部项目研究局着手建立一个实验性网络,它把原先高度集中的军事机密分别存放或复制在不同的计算机中心,然后将它们连成网络。这样,即使某个计算机中心或某条线路遭到破坏,整个网络仍能保持正常的通信工作。这种网络是分散的和无中心的,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指挥控制中心,都具有产生、接收和传送信息的能力。网上的信息在一个节点被分解为“包”并进行编号,传送到另一个节点后,再进行组装,还原为原来的信息。这样,信息被分解为包以后,每一个信息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即使某些节点或通信线路被摧毁,信息包仍可以通过其他路径传输,信息仍然可以传送到目的地,从而避免整个网络瘫痪,这就是打不烂的网络。根据这个设计思想,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建立了阿帕网,当时它仅连接了四台计算机,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进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这个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的前身。后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并租用了电信公司的通信线路,将全美五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建立了NSFNET。经进一步升级和提速后,NSFNET对公众进行开放,成为因特网最重要的主干网。

一、ALTO与Ethernet

1971年,泰勒担任施乐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主任。他和同事——软件专家巴特勒·兰普森计划设计出实用的个人电脑,并且每个都具有全部分时系统的能力。新的计算机叫做ALTO。从一开始,它的目标就是成为强大的个人计算机系列中的一员,并在一个使用相同的数据包联网方案的网络中连接在一起,这种方案已经为ARPANET设计好了。6个月后,第一台ALTO竣工了,它使用一个鼠标作为输入设备,并且具有所谓的“位图显示”。这台机器第一次使用了图标(Icon)的概念,即窗口的缩微图像,它将允许它在另一个窗口工作,而如果需要的话,又可以立即进入缩小了的窗口。输入方法是ALTO操作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创新。用户可以同时使用鼠标和键盘,控制光标使它移动到屏幕上的任何地方。鼠标按钮的各种组合执行不同的任务,但是这些组合与各种应用程序是一致的。菜单按钮一般显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单击它们来启动命令。滚动条被安排在顶部或者窗口的边上,既允许在文件文档中顺序移动(或沿着图像移动),也能够跳到另一个区域。以前的计算机从未实现这样复杂的操作。

随着位图复合屏幕的问世,它能够创建一种名为“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功能,缩写为WYSIWYG。这意味着文档在屏幕上显示的与打印出的结果完全一样,再也看不到任何神秘的格式代码。而且它可以立即试验不同的视图获得图像,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两个不同的部分。ALTO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初极为进步的计算机系统,正是这种面向图形的机器给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带来了灵感。

为了让一切能够打印,兰普森提出了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它显示的字与最终的打印结果完全一样。这个编辑器的名字叫Bravo,是与查尔斯·西蒙尼共同设计的。这个产品后来成了微软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础。虽然作为个人“台式”系统失败了,ALTO依然是一项业内领先的成就。到1975年,它成了单个计算机的完整的计算系统,所有计算机都与文件服务器(存放文件的场所)通过网络连接,并都能够生成激光印字机质量的输出。PARC的计算机专家们在最新技术上领先了多年,他们已经为下一个十年的计算方向预先做了大量工作。

计算机上产生并首次实现网络系统.这一网络方案是建造ALTO计算机的目的。这一系统被称为以太网(Ethernet)。

二、从ARPANET到Internet

1974年,斯坦福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帮ARPANET的主要承包商开始研究对网络进行新的设计。他们创建的传输控制协议(TCP)是重新设计的关键。这一协议能够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所以允许完全不同的计算机加入网络,它的三位主要作者是史蒂夫·克罗克、鲍勃·卡恩和温顿·赛夫。该协议经过了无数次重写,到20世纪80年代初,ARPANET终于正式转换到TCP上,也终于演变成连通全世界的Internet,这就是因特网的诞生之日。保密的ARPANET系统逐渐让位给一个蔓延开的主要为学术性的网络,它是由互相连接的站点组成的,任何人只要有一个路由器就可以加入。它的名字也变成了“因特网”(Internet)。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将很多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从技术上看,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它将很多小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Internet中的“Inter”英文意思为“互联”(不是International,国际),所以,Internet被称为互联网,也称为网际网,或因特网。它是指一套标准、规范和系统,可以使全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互相影响、共享软件和数据。它采用了一种先进的计算机通信协议——TCP/IP协议。“包交换”的信息传输体制和将各种各样协议的网络进行“互联”的机制,是这个协议两个最基本的特征。TCP/IP几乎成为了因特网的代名词。因此,当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PANET的通信协议标准时,因特网便诞生了。

因特网的魅力

因特网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昔日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在今天,因特网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能知天下事,更是“闭门家中坐,馅饼送上来”。在Internet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需求的增加,网络资源将会更丰富、更充实。这正是各界人士重视网络发展的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公式和图表,根据MPA教育方法,从公共政策、沟通技巧、领导艺术、谈判方法、行政道德伦理、公共经济等方面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管理方法;同时在突出重点地基础上,收集了大量案例。相信读者掌握理论方法之后,能够结合案例,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成为新世纪的优秀管理人才。
  • 播音主持高考攻略

    播音主持高考攻略

    这是一本凝聚了众人智慧的播音主持专业考前参考书。围绕专业考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七个攻略,攻略一播音主持专业分析,攻略二播音主持考场探秘,攻略三走近播音主持考官,攻略四走近播音主持学长,攻略五播音主持院校辑录,攻略六艺术高考政策解读,攻略七播音主持真题选登,满足考生对相关各方面信息的需要。其中攻略二详细介绍了自我介绍、指定稿件、作品朗诵、模拟主持、主题讨论、即兴评述、才艺展示、化妆造型等各个考试环节的训练和应试技巧。
  • 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本书是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的其中一本《艺术综合》的配套习题集,由姚杰主编,全书版面字数约18万字。本配套习题集,内容包括“答题技巧”;“历年真题”;“真题解析”;“模拟试题”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答题技巧”主要涉及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的答题技巧;第二部分“历年真题”部分选取历年来考试真题,但只有真题没有解析,请同学们先自己做题;第三部分“真题解析”对第二编的真题分别做解析,并予以了点评和拓展等工作,拓展部分告诉同学们这题衍生开来还需要注意那些方面;第四篇“模拟试题”是自编的一些模拟试题可供同学们在临考前进行模拟考试。
热门推荐
  • 三生石三世路三生寻三世候

    三生石三世路三生寻三世候

    远古时期的世界,谁还记得?一场异变,分离。走过三生石,踏过三世路。寻你三生,候你三世。终归来
  • 遇见如然的晨光

    遇见如然的晨光

    如果爱情可以用时间衡量,那是遇见了对的人。欧若拉和卫晨光相恋6年,他们一见钟情,曾许诺天长地久,相信爱情。重逢时,欧若拉信以为真的爱情不见了,他对她说,我们还能做朋友吗?然后卫晨光把属于自己的柔情全部给了他的新欢安如然,陪她上山,陪她下海,陪她过度他们昔日的旧时光,陪她完成曾经憧憬的未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错过了就错过了,何来的重新开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狂君

    狂君

    他从小与野兽为伍,没见过什么人,不会说几句人话;她是他见到的第一个女人,也是他认定的女人;他狂妄霸道,“我说过她是我的!”他天真痴情,“娘子去哪,我就去哪!”当现代小绵羊遭遇古代大野狼,究竟是狼吃了羊,还是羊征服了狼!
  • 千年之恋:妖颜倾世

    千年之恋:妖颜倾世

    前世,她们义结金兰,她是她口中的漂亮嫂子;今生,她们也曾知心相交,她是她口中的美人姐姐。前世,她们刀剑相向是别人预谋已久的阴谋;今生,她们刀剑相向却是师徒间一时兴起的游戏。她们之间,是缘,还是孽?轮回之后,是否还记得前世相视莫逆的友情?轮回之后,是否还记得前世刻骨铭心的爱情?轮回之后,是否还记得前世血浓于水的亲情?当前世的刻骨遇上今生的懵懂,当前世的纠葛遇上今生的纠缠,当谎言遇上了真实,当假意遇上了真情,摆在他们面前的情仇爱恨,他们将何去何从?是延续前世的情仇爱恨,还是放下一切,只做今生的自己?沉寂千年,等待他们的是否还是原来的结局?
  • 混沌至尊

    混沌至尊

    天地朽而吾不朽,日月灭而吾不灭。高手,是用来鄙视的。天才,是用来践踏的。强者,是用来垫脚的。神魔,是用来摧残的。屠戮强敌,杀灭神魔,战天斗地,争得只是那一线生机,成就那永恒不朽。
  • 穿越到原始部落

    穿越到原始部落

    摔下山崖没死,当看到长着翅膀的老虎变人后,兽人?叹!真是无比任性的穿越大帝!落后的原始社会,憨厚勇敢有点二的兽人,热情洋溢的兽人部落,不断刷新柳舒的三观和下限。可姐也得好好过!做饭、种地、挖陷阱、做衣服、盖房子,原始社会真不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时空的调度

    时空的调度

    16岁少年在公园偶遇一少女,后少女又转为同班同学,并对其示好,女孩的容貌为汐引来的许多麻烦......
  • 重生之霸道老公我的爱

    重生之霸道老公我的爱

    上一世,她无欲无求,却被卷入家族纠纷上一世,她爱的人利用她,得到了半个夏氏重活一世,她要让那些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为什么,这一世有些不对呢那个冷血无情的男人会温柔地看着她“小墨墨,你这一生是我的人,也只能是我的人,一生只能爱我一个人”“只爱你一个人,不可能吧”小墨看着他那越来越黑的脸说:“我不能只爱你一个人,我还爱我的儿子"“这么说是你怀孕了,对吗”…………
  • 天地之城

    天地之城

    失忆男子倒在煤矿口上,身世迷离,随着记忆在一次次意外中丝丝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关系也更神秘。地下迷城露出端倪,土地之下的城市,天堂?地狱?还是异象?真相却难以想象……
  • 掌控科技

    掌控科技

    意外获得外星科技,从此,普通高中生王岳的人生变得不平凡起来。办网站,开公司,成为最年轻的企业家。农业,工业,医学领域,军事领域最权威的代言人。只有掌控了科技,才能掌控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