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2800000017

第17章 辩论的实用技巧(3)

明朝绍兴府的小公子有一天抢了另一小孩的毽子,把人家惹哭了,刚好徐文长路过,就把毽子从小公子手里夺过来,归还给那个小孩。谁知小公子由于平时娇宠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气,他一下子大哭大闹起来,还说徐文长欺负他。于是,家丁就把徐文长押上堂去面见知府。知府厉声喝道:“你欺侮我的孩子,就是目无本知府,你可知罪?”徐文长冷笑道:“据我看,您大人才是不知罪呢!”知府大喝道:“我何来有罪?”徐文长说:“你家小公子一早在踢毽子,大人必知道这毽子上有羽毛,下有铜钱,铜钱上印的是嘉靖皇帝年号。小公子如今竟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岂不是欺君罔上?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他针对知府借题发挥的做法,借来了更大的题——脚踢万岁,来整治知府,使知府无论如何也吃不消如此“大罪”了,不得不赶忙赔笑道:“好吧好吧,大家谁也不要为难谁吧!”徐文长这才罢休。临走的时候,知府还客气地亲自把他送出衙门。

论辩双方往往会各不相让,如果不能给对方以有力的打击,自己就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有抓住对方话题中的辫子,用锋利言辞驳斥对方,才能一招致敌。

11一手鲜花一手宝剑

你是如何开始的呢?利用的是林肯和麦克米兰的智巧吗?果真如此。你真是一位罕见的人才,一位思虑审慎严密的人。

——卡耐基

公元前656年,以齐国为首的八国集团攻打楚国,楚成王派大夫屈完迎敌。屈完来到齐营,见过齐桓公后问道:“齐楚两国相距遥远,不知大王带着部队到我国的国土上来有何事?”齐桓公语塞,管仲代为回答说:“你们楚国为什么这段时间不按时向周王进贡,而且,周昭王南征时死在汉水,听说也与你们楚国有关系。现在,我们前来就是要讨个说法。”屈完说:“没有朝贡,是因为周王室已经衰弱,天下诸侯都这样,不只是我们楚国。至于昭王南征死在汉水,责任在汉水,你们去向汉水讨说法吧。”桓公见屈完的口气强硬,感到楚国已有准备,便让军队驻扎在陉地,并邀请屈完参观齐军的威势。在车上,齐桓公对屈完说:“我们此行不是为了攻打楚国,而是想同你们友好。”屈完也十分客气地答道:“托您的福,若宽容我君,这正是我们的愿望。”桓公又指着诸侯的军队说:“寡人有这样的军队,用这样强大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屈完见桓公在炫耀武力,说道:“君之所以能成为诸侯的盟主,是因为能以德服诸侯。您若用德义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如果您用武力来威胁我们,我们楚国人就会把方城山当做城垣,把汉水当护城河,这么高的城垣,这样深的护城河,您的兵虽多也派不上用场。”屈完这番不卑不亢、刚柔相济的回答,使齐桓公感到不能用强力使楚国屈服。第二天送走屈完后,齐桓公便率军撤退了。

在这场交锋中,屈完刚柔并用,有理有节,终于使诸侯军队自动退去。刚柔并用的方法在游说活动中很有用处。虽然说游说活动是友善的、温和的,应该用平等、宽容的态度,循循善诱、娓赡而谈,然而,如果温柔过分,在别人看来就变成了软弱。软弱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欺凌,容易吃亏。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在言语中加入一些“刚硬”成分,使对方无形之中感到一种威慑力量。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说服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运用刚柔并用的技巧时,要视对方性格而定,有所侧重。有些人自我意识淡薄,不敢正视现实,对这些人,应用尖锐、严厉、刚正、激励的语言,使其猛醒。说服这些人,应以刚为主,以柔为次。有些人自我意识强烈,脾气暴躁。对这些人,应用和风细雨的腔调,以推心置腹的情感来说服他。

说服时可以用刚言,但不能太刚,太刚就容易走向残暴,造成双方关系紧张;说服时可以用柔言,但不能太柔,太柔就容易失去力量,无法收到预期的功效。刚柔结合,两手并用,才能增强说服力量。

12.以不变应万变

我展开并赢得一场议论的方式:是先找到一个共同的赞同点。

——林肯

在论辩过程中,从双方论及的两个不同事物中寻找到一个共同点,利用这个共同点反击对方的论据,这就是异中求同的论辩方法。运用此方法应注意,“异”说明有两个事理,一是对方的辩辞;二是自己的答辩辞。一般情况下,答辩是针对对方的言辞演绎而来。“同”与“异”也是一对辩证关系,必须灵活运用,相互渗透。

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一位中年男士很想与身边坐着的一位美丽少妇搭上话题。他见少妇穿一双肉色丝袜,便笑嘻嘻地问道:“请问你这双漂亮的丝袜是从哪儿买的?我也想给我妻子买一双。”

少妇冷冷地看着这位不怀好意的男士,说道:“我奉劝你最好别买,穿上这样的袜子,总有些不三不四的男人找机会与你妻子搭腔。”

这个存心不良的男士,找机会搭讪,可是被少妇有力的反驳顶了回去。

运用异中求同的论辩方法,不仅能使你在论辩中摆脱窘境,在日常交往中摆脱纠缠,还能当做攻击对方的武器,又能起到防卫、进击的作用。

有个主妇对刚招进来的佣人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就叫你阿莲,这是我从前那个女佣人的名字。我不喜欢改变我的习惯。”佣人回答说:“我很喜欢你的习惯。这样说来,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尊称你为马先生,因为这是我对以前那个主人的称呼。”

本来双方的交际环境、人物都已变动,主妇却还要保持老习惯,佣人便抓住这点,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只要细致地观察事物的相互联系点,找出它们的连带关系,以相同点反击不同点,你就能取胜,同时也显示出你的机智辩才。

用相同点反击不同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和对方的观点做鲜明的对照,在自己的观点上寻找出更多的证据,做出更有力的证明,更详尽的分析。在论辩时,不能转移视线歪曲论点,要坚定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是粗暴地、毫不讲理地去争,而是要从不同的方位找出各种理由去争。

鲜明的比较对照是认识事物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果能这样去论辩,就会显得力度强、层次深。

13善于引经据典

在论辩中引入数据。有根据的、可信的数据,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谈话结果,所取得的效果也会提高。

——卡布斯

数字是一种语言符号,一种语言信息。干巴巴的数字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兴趣,但与数字相关联的论辩内容却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论辩中巧妙地将所列举的抽象数字形象化,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既可增强说服力,又可增强感染力。应用数字论辩法的首要原则是将换算的数字形象化,使那些难于感知和认识的数字更加生动;其次是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切不可因误差过大而让对方难以接受;再次是形象化的事物是对方所熟悉和了解的,使之在对方的头脑中立即形成深刻鲜明的形象,以达到论辩的目的。元朝至正年间,海宁一带水路不通,陆路运送军粮只能靠人力肩挑车载,而当地百姓又屡遭战乱,不宜再行征用。将军董搏霄向朝廷建议,改用士兵搬运军粮,遭到朝廷一些大臣的反对,说国家历经战乱,兵力不足,军士疲惫,若再运送军粮,远途劳顿,势必削弱战斗力。

董搏霄说:“军人搬运粮食,可用百里一日运粮之法。其方法是:每人距离10步,36人就是1里,360人就是10里,3600人就是100里。每人每次背米4斗,米用夹布口袋装好,封上印记,由一人传递给另一人,人不停走,米不着地。每人每天走500个来回,单人行程往返为28里,负重14里,空手轻行14里,每天可以运米200石。如果每人每天供应一升米的话,那么这3600人运一天的粮食可供100里之外两万人吃一天。况且,单人行程每天仅28里,每次负重4斗仅行10步,往返劳中有逸,长队传递,类似游戏,决无疲师之虞。”

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果然简便易行,效率很高。

董搏霄提出用士兵运送军粮时,遭到大臣的反对,他将这合理使用人力、提高劳动效率的运送方法,换算成具体数字,而这一连串的数字,通过运筹巧排,化成生动的形象——排成百里长队的士兵,如游戏般地传递军粮的动人场面。其计算之精确,运筹之巧妙,使反对的大臣无法拒绝这一建议。董搏霄轻10步、重10步的百里一日运粮法的建议,终于被朝廷采纳。

战国时,魏王打算修筑一座高耸云天的台坛,许绾背着畚箕,手持铁锹进宫,对魏王说:“听说大王打算修建中天台,我虽然没有力气,却能为修筑中天台出主意。”

魏王高兴地说:“你有什么建议?快说出来听听。”

许绾说:“我听说天与地相距15000里,现在大王按天地距离的一半的尺度来计算,就该建起一座7500里高的台了。高如此,它的基础必须是方圆8000里,把大王全国的土地全用上,还不足作中天台的台基。大王一定要修建此中天台,得先用兵讨伐诸侯,占有他们的全部土地,这还不够,还得讨伐四周边鄙之地,才能得方圆8000里土地,这才足够作台基。聚积众多的建材,征召众多的民工,消耗仓库中储备的粮食,数日要以数亿万来计算。另外还得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有种植庄稼的田地,才能够供给修中天台的民夫食用,而且修台的条件齐备,才能动工。”

魏王遂放弃了修筑中天台的打算。

许绾劝谏魏王,先假意出力、出主意,然后设计天台的高度、占地面积,以及筑台的条件。天高15000里是当时普遍流行的说法,修筑中天台就得高7500里,高度确定之后,许绾计算出占地面积,设计筑台的条件。通过数字论辩,形象地说明修筑中天台是极其荒诞的事,魏王也就无话可说了。许绾的论辩,也可以说是“极端导向”法的运用。他把筑台的事故意导向极端——台基占地连尧舜分封给诸侯的全部土地都还不够,使魏王自己认识到兴修这样的高台荒诞而不可能,从而主动放弃修台的计划。

同类推荐
  •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分为信念、品质、处事、奋斗、收获共五卷,尽最大可能地涵盖了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懂得的方方面面的哲理,并以故事的形式加以阐述。希望《成大事必知的108个人生哲理》能够成为您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成大事是每个有志者的梦想,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成大事之人寥若晨星,平庸之辈却总是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很多人都不懂得成大事的人生哲理,因而也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方法。
  • 外交家成长故事

    外交家成长故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健康的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
  •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厚道人必知的人生经验

    本书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受挫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厚道人在生活中容易吃亏的原因,借鉴、总结出了近100条人生经验,以帮助厚道人开创人生的新境界。
  •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商人之一,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八年雄居港商首席。他作为香港巨商和财富化身,在创业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以小搏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八字箴言是李嘉诚纵横商场几十年的心得,更是他做人与经商完美结合的深悟见解。八字箴言,字字渗透着李嘉诚经营谋略与文化的精华。
  • 犹太商人大智慧

    犹太商人大智慧

    "财富之道;翻开这本书,你将真正踏上百万富翁的成功之旅;如果看完这本书,你还不会挣钱,那你将一生与财富无缘。成功之道:人人可以成百万富翁,为什么不是你呢?!绝对不要怀疑自己,你一定行!但你必须要谦虚学习犹太商道!"
热门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霸道校草恋上笨蛋女友

    霸道校草恋上笨蛋女友

    “饭桶,我们谈个恋爱吧!”“好啊!一起吧!”“以后你是我的饭桶,我是你的医院。”“医院,先亲一个。”“么么哒(^з^)。”“好臭,一阵消毒水的味道。”“去你的,这是我用来治你的神经病的!”
  • 源祖

    源祖

    修炼之人,第一需机缘,第二需意志坚毅,第三才是天赋。秦枫天赋极差近乎废物,但他有逆天的机缘,超人的意志,不仅如此他还有一颗誓要登上那武道巅峰的强者之心。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巅峰,演绎一段不朽的传说。
  • 蜜宠撩妻:顾少,别乱来

    蜜宠撩妻:顾少,别乱来

    顾家大少是个出了名的绣花枕头,只出现在女星嫩模的身边,和花边绯闻里。叶乔洛没有想到,有一天醒来,他竟然出现在自己的床上!更要命的是,他还是自己的准姐夫!声名狼藉,被迫嫁给他,她以为自己的一生从此无望。谁知,这个臭名昭著的纨绔竟惜她如命,宠她入骨。叶乔洛心想,草包就草包吧,对她好就够了。可是谁来告诉她,那个谈笑间定许多集团生死的大BOSS是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肝脏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肝脏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肝脏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一种既常见又难治的疾病。有关引发肝脏病的原因有许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可以说,是人们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催化了肝脏病的发生。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肝脏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津津有味主食

    津津有味主食

    一般来说,主食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因此是我们饮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津津有味的主食》为您详细介绍了黑椒牛柳炒面、荷香莲子粥、翡翠鲜虾面、香菜羊肉馄饨等佳肴的做法。
  • 偷生

    偷生

    一场莫名其妙的爆炸,一次莫名奇妙的重生,两个世界是那么的相似,可也却有着微不足道的区别,是迷失自我还是带着疑惑寻找答案,一切的一切……
  • 重生之善良的妻子

    重生之善良的妻子

    她只想暗搓搓的玩个宅斗,以报杀身之仇。奈何前有腹黑表哥天天逼改嫁;后有呆萌小叔日日秀忠犬。这日子怎么过得如此艰难!
  •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描述了一些普通鱼类的鱼卵和早期生活史,以及成年鱼是如何通过保护色和其他手段适应生存的,之后对一些海生动物的习性进行了讲解,详细介绍了各种鱼类的行为方式,对喜欢鱼类的小读者们提供了很好的课外兴趣园地。
  • 校园纯爱对对碰

    校园纯爱对对碰

    父亲因为欠债丢下凌雨沫姐妹,没有生活支柱的凌雨沫只能边打工边读书,小时候遇见了一个自己很崇拜的小男孩,几年后命运让她和他再次相遇,两人考进了同一所中学,同班且还是同桌,可是他竟然不记得她了?凌雨沫开始试探他的记忆,希望他能够记起自己,没想到他已经有了喜欢的女孩,那个女孩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面对友情与爱情她又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