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2600000007

第7章 宦海沉浮(4)

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在这件事上特别积极,希望能当上这个模范团的团长。袁世凯也有心扶植自己的儿子,可这件事遭到了段祺瑞的强烈反对。一次,袁就此事征求段的意见时,段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谈了半天没有结果。最后,袁世凯只得说:“你看我行不行呢?”这样一来,段祺瑞无话可说了,于是模范团的团长就由袁世凯自兼。段祺瑞口头上虽然说不出什么,可心里直生暗气。

袁世凯自兼模范团团长,但到第二期时,就转给袁克定当了团长。

模范团的事,加深了袁氏父子与段祺瑞的矛盾,但真正促使袁、段二人公开分裂的,是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行为。

袁世凯想黄袍加身究竟起于何时,谁也说不清楚。原因是早就有人“劝进”,袁世凯曾“义正词严”地多次拒绝,到后来却又忽然一下子弄假成真。人们不知道这位翻云覆雨的枭雄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什么时候说的是假话,天晓得他什么时候开始动的这个念头。

1912年3月,袁世凯做了临时大总统不久,社会上就谣传他要做皇帝。6月25日,他通电辟谣:“当共和宣布之日,即经通告天下,谓当永远不使君主政体再见于中国。”这个时候,清帝刚刚退位,袁世凯正集中精力与革命党人争权夺势,他不可能有精力去考虑帝制问题,因而他多次宣言拥护共和政体,否认帝制活动。不过,向袁世凯劝进的丑事还是不断发生,袁世凯曾下令对劝进者查拿惩治。

1913年3月,湖北商人裘平治等人上袁世凯书,劝袁当皇帝,“改帝国立宪,缓图共和”。袁世凯发布命令宣称:“共和为最良之政体,本人总统受国民付托之重,就职宣誓,永不使帝制再见于中国。”他还命令湖北民政长严行查拿裘平治等人,“按律惩治”。当然,后来也没有人去认真“查拿”,自然也没有人受到惩治。

等到镇压了国民党人的“二次革命”,剿灭了白朗军,袁世凯的天下基本平稳以后,袁世凯便向帝制目标一步步走去。

袁世凯称帝的事,他的大儿子袁克定最热心,并一直在幕后用尽心机,推波助澜,希望自己快些当上皇太子,以便日后继承袁氏江山。

段祺瑞的原配夫人是吴夫人,也就是吴光新的姐姐,生了一儿一女后故去了。后来,袁世凯把自己的义女张佩蘅嫁给了段祺瑞。段夫人脾气很好,人也正派,她念及袁家的养育之恩,对义父一家非常感激,像对待亲娘家人一样亲密无间。段祺瑞并不以袁世凯的干女婿自居,他从不用这拉关系、套交情。而袁克定认为有这层关系,段祺瑞怎么也得给个面子,就派阮忠枢去试探段祺瑞对帝制的态度,希望他能通力合作,拥立袁世凯当皇帝。殊不知,段祺瑞没等阮忠枢说完,便沉下脸来说:“你休再胡说!”

阮忠枢是袁世凯的副秘书长,和段祺瑞也是知己好友,这才被袁克定派去试探段祺瑞,没想到碰了个大钉子。这件事使袁克定大为光火,他和几个亲信密谋后得出结论,要使老袁称帝,必须先将段祺瑞排挤掉。此后,他们几个就在袁世凯面前对段祺瑞吹毛求疵,暗设陷阱。日月如梭,生性好疑的袁世凯对段祺瑞的忠诚更加怀疑了。

1915年,帝制活动开始紧锣密鼓。

日本趁袁世凯欲行帝制,于1月18日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希望以此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条件,强化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袁世凯准备接受,以换取日本对他称帝的支持,他的部下则提出反对意见。

冯国璋不甘缄默,率十九省军人通电中央,表示:“凡欲破坏吾国领土之完全者,吾辈军人必以死力拒之。”

段祺瑞更是竭力主张对日强硬,他个人发电宣言,表示不惜与日本付诸一战。

类似的情景已经出现过一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1914年8月,日本出兵山东,进攻青岛,并擅闯中立区,进入山东腹地。袁世凯畏惧日本的军事优势,不愿与日人对抗,段祺瑞的部下徐树铮和靳云鹏,利用北洋军换防的机会,私下向青岛的德军运送了一列车军火,使德军有所加强。事后,段祺瑞曾表示他们办得很对,并无半点指责。

这次日本人得寸进尺,提出欲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共分五号,主要内容是,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扩大在东北和蒙古地区的经济特权,还要求中国沿海港湾不能租给他国。其中最过分的是第五号之七条要求,要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做政治、财经、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中国腹地的几条重要铁路和矿山日本享有投资优先权,等等。

日本提出这些条件与袁世凯谈判后,袁世凯曾召开高级官员会议商讨对策。会上,大家都知道这个乱子是袁世凯为搞帝制自己给捅出来的,让日本人趁火打劫,因此一片沉默。

只有段祺瑞站起来发言,打破了平静:“像这样苛刻的条件,我们不能承认。如果迁就日本,承认它,今后各国纷纷效法,中国将无法应付,因此,我们应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宁肯与日本对抗,也不退让。”

中日秘密交涉期间,其内容由外国报刊披露,迅速传回国内,全国舆论大哗,举国民情鼎沸。大家都认为亡国惨祸已迫在眉睫,人们奔走呼号,以挽救民族之危亡。有人刺血上书,断指演说;有人毁家纾难,献金救国;有人组织民团,抵制日货。在全国人民的抗议浪潮中,袁世凯也不得不表态:“所有议约事件,誓当国争,决不轻易承诺。”

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限中国四十八小时内答复。两天后,在袁世凯的坚持下,中国没有采取强硬立场,提出除第五号内容“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均表示接受。

段祺瑞和许多人一样,明白袁世凯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日本人委曲求全,无非是以国家和民族利益换取他黄袍加身。一天,段祺瑞召集自己的亲信部下曾毓隽、徐树铮等人开会,他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大总统帝制自为的迹象近来已渐渐趋于明朗。想当年,我曾领衔发过主张共和的通电,如今若拥他登基称帝,取消共和,国人将把我看成什么东西?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我是决不能干的,只怕是在一部二十四史里面,也找不出像这样反反复复的人物。所以大总统称帝一事,论公,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只有退休,不再多发一言!”

帝制派的人物,此时四处放风,袁克定曾说:“我们中国受日本之侮而不能抵抗,纯粹是由于我国陆军强不起来的缘故。而我国陆军不强,陆军总长在其位不谋其政,难推卸其责任。”

5月31日,五十一岁的段祺瑞称病请辞。

8月,袁世凯正式解除了段祺瑞陆军总长的职务。

护国战争爆发后不久,袁世凯预感事情不妙,当时就有心请段祺瑞出来帮他主持军事,段祺瑞以“宿病未愈”婉言拒绝。

1916年3月,眼看洪宪帝制即将破产,袁世凯迫不得已再次请段祺瑞出山,好说歹说,段祺瑞才表态,只要袁世凯答应取消帝制,他才肯出来帮忙。

这时的袁世凯,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3月21日,新华宫里的承宣厅派人给段祺瑞专差送到一封密函,请他在当天下午参加公府会议,信中还附上一笔:“奉大总统面谕,请看在数十年老交情的份上,务必准时发驾!”

在此前一天,老袁还让于夫人打电话给段公馆里的张夫人,告诉张夫人,总统现在有困难,务必请芝泉帮忙。

事情到这份上,段祺瑞也不好推辞了。21日下午,他按时到公府开会。

会议很简单,老袁说明当前局势及他要取消帝制的理由,接下来请大家讨论。徐世昌表态说:“大总统不吝改过,众所共仰,我看,这件事不用讨论了。”

忧心忡忡、神色不安的袁世凯,仍不安心,他眼望着段祺瑞说:“你们一定要帮我的忙啊!”

终究是跟随二十多年的老主子了,此情此景,段祺瑞觉得老袁很可怜,毕竟他已表态要取消帝制了,照理说,他们之间的矛盾应该算是解决了。段祺瑞站了起来,“大总统尚肯取消帝制,从今以后,善后事宜,自当努力为之”。

袁世凯开始宽心了。他知道段祺瑞当众一表态,就一定会负责到底。随后大家讨论了撤销帝制令,第二天通令全国,取消帝制。

从1915年12月袁世凯承认帝制,到1916年3月22日通令全国取消帝制,老袁做了几个月的短命洪宪皇帝。从1915年5月31日段祺瑞称病离职,至1916年3月23日东山再起任参谋总长,闲居了近九个月。这以后,段祺瑞主军事,徐世昌出任国务卿主政治,北洋派又似乎团结起来,准备共同收拾国内分裂的局面了。

但是,事情远非袁世凯想的那么简单。国内反袁的愤怒浪潮并不因老袁取消帝制而趋缓,全国各地一致要求老袁下台,老袁还想赖在大总统位置上看来是难上加难。

段祺瑞等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南方反袁势力的谈判上。南方对袁世凯不依不饶,要求袁世凯一定要下台。袁世凯极力挣扎,声称“帝制取消,公等目的达到”,死抓住总统宝座不放。与此同时,袁世凯并没有把权力下放,他仍控制实权不肯放手。徐世昌对此局势无可奈何,只得于4月21日辞职,这时他当国务卿仅一个月。

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时的段祺瑞

老袁此时便提出段祺瑞接任国务卿。在老袁看来,段祺瑞有实力,与西南方面的蔡锷又有联系,在解决时局方面比徐世昌有利。而且,一旦与南方谈判破裂,老袁还希望段祺瑞率北洋军再次为他卖力。

段祺瑞很痛快地答应下来,但提出一个条件:必须实行责任内阁制。他解释说:不实行责任内阁制,与西南方面的谈判难以进行,西南将认为那是总统的御用机关。而他的潜台词是,要我干,必须要有实权。袁世凯没别的办法,只得答应。

4月22日,袁世凯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并发通电宣布采用责任内阁制。

段祺瑞自兼陆军总长,外交总长是陆徵祥,内务总长王揖唐,财政总长孙宝崎,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农商总长金邦平,交通总长曹汝霖。

段祺瑞主持责任内阁,与南方谈判是代袁世凯受罪,日子很不好过。老袁不断施展手腕不肯放实权,使段祺瑞曾又赌气辞职。南方毫不妥协,全国民情澎湃,老袁赖着不想下台,局势在僵持中。

5月下旬,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

袁世凯的两员爱将,四川督军陈宦、湖南督军汤芗铭,再加上陕西督军陈树藩,相继发表通电,对袁世凯反戈一击,当时人称这三人是“二陈汤”,说是“二陈汤”要了老袁的命。还有人为此写出一对妙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说是热心帮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所谓“筹安会”六君子让老袁中了病,终由二陈和汤三人给老袁送了终。

陈宦宣布与老袁脱离关系,“代表川人,与项城告绝”。陈树藩宣布独立;汤芗铭竟然不惜与老袁“以干戈相见”。老袁看到自己的宠将纷纷背叛,受到的刺激太大了,悲叹:“人心大变,事不可为了。”终于在5月22日病倒。

袁世凯得的是尿毒症,每次饭后,腹部必起剧痛,逐日加重,请中西医诊治均不见成效。

老袁病危之际,自知即将不起,命人十万火急请段祺瑞、徐世昌等人深夜赶往公府。

段祺瑞乘汽车赶到怀仁堂。车刚停在怀仁堂东边,段祺瑞就看到大家神色紧张地聚在一起,议论着袁世凯的病情:

“总统怎么样了?”

“听说还是发烧,心里起急。”

“打紧板了,一时不如一时,恐怕好不了!”

段祺瑞、徐世昌、王士珍、张镇芳等人围在袁世凯病榻前。老袁环顾各人,神情惨淡,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我……我已经不中用了。”

段祺瑞安慰道:“总统不必心焦,静养几天会好起来的。”

袁世凯合上眼,半天没出声,过了一会儿,他又睁开眼睛,费力地说:“今后,就全靠你们了……”之后,袁世凯便陷入昏迷状态,医生只好劝大家离开。

过了好一会儿,段祺瑞才从屋里出来,只见他脸色阴暗,显得非常沉痛。他和袁世凯自打小站练兵,二十多年的交往,一直是袁世凯的忠实干将,只是在民国以后开始有了距离,袁搞帝制两人才闹僵。现在老袁病危,段祺瑞把袁世凯对自己的恩惠全都想了起来,没有袁世凯,他段祺瑞也不会有今天的飞黄腾达。

1916年6月6日10时,袁世凯怀着几分惆怅,几分不甘,永远地告别了历史舞台。

段祺瑞受传统忠义思想的影响很浓厚,一直忠于袁世凯,尽管后来他反对袁世凯称帝,也只用口不用兵。袁世凯死后,他把两人的怨恨一笔勾销。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手握实权却并未登上总统宝座,这正是段的奸猾之处。首先从法律依据上说,无论是《新约法》,还是《旧约法》,最合乎条件的都就是副总统黎元洪。更何况北洋军中有些人(特别是冯国璋),早就对总统之位虎视眈耽了。如果自己贸然登上总统之位,势必不能服众。所以权衡再三,为了北洋军的团结,也迫于护国军的压力,段毅然决然让生性软弱的黎元洪做了大总统,自己只做了总理。

其实在段眼中,大总统职位本来就是他的。黎元洪是他一手“提拔”的。黎只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一个傀儡,一个盖印机器,一个传话筒而已。他所做的总理是“太上总理”。于是在段的安排下,黎元洪“悄悄”地举行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就职仪式。事后,好多公民才知道还有这么个仪式。从此黎又像在辛亥革命中被推为鄂军大都督一样,再次成为一个政治傀儡,只不过操纵者换成了享有“再造共和”之誉的段祺瑞和北洋系。北洋系也由总统独裁的时期进入了总理独裁时代。

然而,段祺瑞没想到,他从没瞧得起的黎元洪坐上总统宝座之后,竟然真的拉起总统的架势过问起军国大事来了。当段祺瑞提出安排徐树铮当国务院秘书长时,一向优柔寡断、言语“温和”的黎元洪,竟比当年的袁世凯还厉害,他满脸怒气地说:“我总统可以不作,绝对不能与徐树铮共事!”还说:“一万件事我都依你,只有这一件办不到!”把段祺瑞气的鼻子一歪,袖子一甩,扬长而去,之后,他竟当着自己手下人的面,指名道姓地骂道:“我是叫他来签字盖印的,不是叫他压在我头上的!”就这样,他与黎元洪之间的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便开始了。

自就任以来,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的矛盾一直在不断升级。先是段从不以总理身份见黎,凡事皆由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代往。而徐目空一切,骄横跋扈的作风令黎不堪忍受。因此,黎怨从心生。随后是黎要求执掌兵权。段祺瑞崇尚的就是强权,既然想操纵黎,当然不会给他一兵一卒。黎的手下丁世峄便为黎提出了《府院办事手续草案》,想借此限制段的权力,而扩大黎的总统实权。这一招令段非常生气。总之,很多方面的问题都使黎、段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可段祺瑞还不想和黎的关系弄得太僵,所以做出过一定让步。于是,正面的交锋便在内阁中的孙洪伊和徐树铮间展开了。

同类推荐
  • 习仲勋传

    习仲勋传

    一代政治家习仲勋的奋斗传奇首度面世! 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受命在广东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习仲勋在主持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期间是如何致力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习仲勋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严格家教家风的?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安徒生(世界十大文豪)

    安徒生(世界十大文豪)

    安徒生的作品主要是童话,他的童话与以往的童话不同,它们不是民间传说的简单重述,即使源于民间传说,也被他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个阶级的实质。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才华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倾世繁华

    穿越之倾世繁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若是有人敢触碰我的底线,那么下场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她狂傲的站在人中,满身的杀气,就像那地狱而来的杀神一般,狠辣,果断。他与她并肩而立,冷眼看着这盛世繁华,仿佛天地只余这二人,他眸色如潭。谁若是敢伤她,那便是与我为敌,我定让他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之途

    恶魔之途

    “若这个世界容不下我,那我便毁了这个世界!”一位天才,因命运使然,失亲失爱!步入魔途,大杀天下!成就无上威名………………
  • 北宋小吏

    北宋小吏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李墨是一个平凡的人,却经历一件不平凡的事。他穿越了,穿越到了古代人气最高的北宋朝,还在开封府包大人手下当上了一个小小的衙役。衙役虽小,权利却很大……且看一个小衙役,如何改国策,泡美女,调教皇帝,带着羸弱的北宋虎视周边群狼。
  • 与天争籁

    与天争籁

    音表系流行作曲专业的大二学生梁皓,因偶像姚贝的突然病逝引发的一次误会后失恋恋人离去的痛苦加上对还没有谈过恋爱的姚贝年轻离世的不甘,阴差阳错的让他醉酒醒后回到了1998年成为了偶像姚贝的同学!改变历史,从老天的手里把姚贝抢回来?这是必须的好么!宅男逆袭,用自己的身躯为姚贝遮风挡雨?从穿越的那一刻梁皓就不会让偶像连恋爱的滋味都没有尝过就抱憾离世!且看梁皓如何凭借自己“非凡”的经历和偶像姚贝一起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风生水起
  • 我会道术我怕谁

    我会道术我怕谁

    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21岁必死的诅咒就这么难以破除吗?
  • 校园口才艺术全书

    校园口才艺术全书

    《校园口才艺术全书》包罗了沟通口才、幽默口才、演讲口才、辩论口才、主持人口才、电话口才、说服口才等方方面面。
  • 昙花一一现

    昙花一一现

    一现遇春风,睁眼观众生。众生皆糊涂,谁不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昙花一现》,带你走进一个陌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他精神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一个80后理想与现实之间迷茫与执着。
  • 花样美男之我是萝莉

    花样美男之我是萝莉

    我不过是在上课上看小说,就被老师请出了‘我的高中’啊,我这个悲催啊!从天而降的进校申请书,而且还是贵族学校?我也太好运了把,带着我的小说向这个所谓的最有钱最豪华的‘卡布奇诺’去看看。额,超级四美男?还要当他们的唯一女仆?妈咪咪啊,我怎么这么好运?!
  • 流氓校草别追我

    流氓校草别追我

    莫名其妙的被校草在大庭广众的校园夺走初吻,随后一波随着一波的麻烦都找上我,我又不是吸铁石。校草,你如此花心多情我一个平凡的学生怎么敢跟你站在一块。那年17岁“如果不是你,我就不会是如今这样。”“呵…原来她有了你们的孩子。”“你一定要跟我一起考大学。”“你看,你一个吻就带走了我,我多好骗。”“你还爱我吗?”“退出黑道吧,我想要一个安稳的生活。”两年后“帅哥,你认错人了。”“请你自重。”“我没那么无聊对你花痴,拿个镜子好好照照自己什么猪样。”“别这样跟垃圾一样,看到美得就倒贴。”那年27岁
  • 晴方潋滟

    晴方潋滟

    从前她是身负血海深仇,十年艰苦隐忍的名门之后,一朝穿越,从头来过。落入异世,她本想泯灭情仇,一生平淡走过,求一个岁月安稳便好。却不料,命运的黑手不肯让步,森然扼住咽喉。如此,怎能继续妥协哑忍,委曲求全。即便这里皇权倾轧,步步惊心;这里尔虞我诈,人心凉薄。可这里也有这样一个惊才绝艳的他,一路温暖呵护,用心扶持——她欲展翅凤翔万里,他便伸手助她颠覆九州。白骨鲜血织就大好山河,繁华锦绣;煌煌盛世由谁仗剑而行,踏歌起舞。红颜无罪,只是太美。她的柔情千朵,风情潋滟,为他一人悉数绽放。一生一世一杯酒,一人一心永不离。她亦是他今生唯一的执着。江山如画,抵不过你笑靥如花。爱恨情仇,血风腥雨,明枪暗箭,且看谦谦君子,乾坤在握,欲与佳人偷得浮生半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