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9900000001

第1章 认识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一、宗教起源于巫祝

从中华民族整个历史考察,就比较可信的史籍而言,我国之有宗教信仰,要以虞舜时代为开始。虞舜时代以前的轩辕黄帝固为始祖,曾有鼎湖升天的传说,但信仰普及于民间,则由帝舜祭天祀祖经过巫祝始普及于古代社会。书经的舜典记载:有大事的时候,要祭告文祖和艺祖,文祖和艺祖,或许是帝尧的祖先。这是我国崇拜相同祖先的起源。同书又载:舜巡狩四方。祭天下名山大川;到商汤王、周武王起兵作战之前,要举行祭天的仪典。我国古代帝王祭祀之天,也许就是当时崇奉自然界最高的神。这又是我国信仰相同之神的开始。我国最早祀祖祭天的仪典,只是就宗教仪式而言,但不能确定当时究竟是何种宗教。

追溯道教的渊源,自始祖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以后,即归本于道家。而信仰的普及到历朝的民间,又必须谈到中国古代的巫祝和秦汉时代的方士,由方士再演变为稍后的道士。易经系辞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古代的神道设教,主其事的,其始为巫祝。《国语》《楚辞观射父篇》有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又为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斋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礼节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之谓祝”。这都是叙述古代巫祝的所司和职事。周代以前,巫觋有别,直到周代,觋巫不分男女充称为巫。近人根据殷商卜文,认为巫字像两手捧玉的形象,这可推知古代的巫是拜神祀祖的司仪。殷朝的巫咸巫贤可用作当时的宰相,更可见巫祝在当时的地位。至于古代之所谓“祝”有点像近代行祭礼时读文的人。古代的“祝”是要有口才的人,才可以充任。孔子说过:“不有祝鱼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是职称,鱼它是人名,佞是巧于说话的人,可知当时的“祝”是要长于言词的人。基于上述史实,由两帝到三王,各朝祭天祀祖的仪典,先后各以巫祝为其司仪或司事。

二、由巫祝到方士、道士

秦汉以后,便出现了方士,且神仙之说大行于当时。本来,在战国之初,就有了神明的概念。《楚辞·远游篇》有云:“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后人提出精、气、神三宝之说,即从这里可以看出端倪。到秦始皇迷信方士,也是紧接着战国的风尚而来。《史记·封禅书》载:“自齐威宣时,周驺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乔、光尚,羡门子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皆形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及至秦始皇并天下,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以上是秦始皇迷信方士的概况。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方士之术,仍很盛行。《汉书·刘向传》载:“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罗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更生(即刘向)父德,武帝时从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止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这又是汉武帝迷信方士之术的情形。秦皇汉武虽皆迷信方士之术,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信仰的宗教。

自嬴秦到西汉。帝王的信仰都与方士有关,直到后汉,就出现了道士的名称。王莽时的道士西门君惠,在桓谭的新论中还是以方士称之,可见方士改称道士,是在前汉、后汉交替的时候。《后汉书》第五篇传云:“所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这是指当时道士名称的由来,原是清除人行道上的垃圾的,就好像现在清道夫的工作一样,由此也可知道士是爱好清洁的。道士名称形成之后,又有几种不同的派别:就历代史籍中所见到的,有于吉的太平道、张道陵的天师道、茅盈的茅山道、武当山道士的武当道。不论是什么道,他们的信徒,都称之为道士。到道士这一名称普及到当时的社会,道教便逐渐具备了宗教应有的条件,尤以张道陵的天师道渐成了后来普遍的信仰。研究道教哲学,固然要研究其具备宗教条件的要件,但更要研究其“道”的真谛,因为道教之道实渊源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又是具有高深的哲理的,老子的《道德经》就是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之一,下面即要探求“道”的真谛。

三、道教、道家思想中的天道

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是从天道开始。他所谓天道,就是自然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是取法乎自然,可见道教、道家之这是以自然为法则,也可说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万事万物发生的根源,所以老子曾有“道生之,德蓄之”的说法。道生之,就是意味着道能生万事万物的意思。同时,他又指出道的生化过程,是循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话,用现代语意来解释,就是说道是从一开始发生,这个一可解释为“太极”,是宇宙间惟一的一个生的原始。太极虽是惟一的一元,但其内涵有阴阳二气,所谓负阴而抱阳,就是二气含蕴于一元的意思。太极一元含蕴二气,便可生出二气,这就是“一生二”;二气交合生化,即生出第三者,这就是“二生三”;由第三者就演化为万物,所有万物都是阴阳交感而生,因此阴阳二气相互交感又发而为太和之气,用以滋养万物,可见宇宙的万有,自然的一切都是老子所讲的天道。

道德经中讲天道,也讲到神,曾有“谷神不死”之说,谷有“空谷”之意,其意引伸为“虚无”,亦即“虚无自然”之道。老子所谓虚,虽是语意之虚,却是自然之实,因虚中有实;老子所谓无,虽是语意之无,却是自然之有,因有生于无。他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些话,用现代的语意是说,虚无而神妙的道,是永恒而不穷竭的。它能生育天地万物,所以叫做“玄牝”,玄牝的门户,就是天地的根源了。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话,用现代语意解说:道这个东西,说它是无,却又是有;说它是虚,却又是实,是恍恍惚惚的。可是在恍惚之中,它又涵盖了天地万物。它是那么深远而昏暗,可是其中却具有一切生命物质的原理和元素,这个原理和元素,是很真实的,也确切可信,这一切就是天道。

四、道教、道家思想中的人道

现在再谈道教、道家思想中的人道,这里所讲的人道,也就是人生之道。讲到人生之道,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要以儒家讲的最为正常,因为儒家所讲的是伦常。儒家所讲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道,和知、仁、勇三达德,都是伦常之道。可是道家之道,照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可见道家所谈的不是常道,这也就是说老子之道,不同于儒家所讲的伦常之道。老子是重视天道的,孔子却很少讲“天”,也很少讲“天道”,而以讲人生之道为主。不过,老子也并不忽视人道,只是讲的和儒家不同而已。儒家讲仁义,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儒家讲智慧,老子却说:“智慧出,有大伪”;儒家讲忠孝,老子却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从以上这些话理解,可知道家之道确与儒家之道不同。这都是就为人之道所作的此较。

此外,道家颇重“长生久视”之道,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段话,用现代语意解说即是:做人修养,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爱惜精神,节省知识。因为只有爱惜精神,爱惜知识,才能及早服从于道;及早服从于道,就是厚积德;能厚积德,就没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无法测度他的力量;力量大到无法测度,就可以保有国家;保有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久的站得住,这就是根深柢固,也就是生活长久的道理。这一切即是道家的人生之道。

五、道教徒奉行之道

这里所讲的道教徒,包括道观的住持、道士、道姑、居士,尤其是天师道的天师和各种神职人员。这些道教徒奉行之道,都是根据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和其他道教经典所留传下来的道理和教义,这些道理和教义,当不外前面所讲到的天道和人生之道。他们不只是要信仰天道和人道,还要根据天道和人道来奉行。他们行道的目的,一方面在顺应自然法则,以遂其道生德蓄的意愿;一方面在济世救人,使所有信道的人都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即回归自然后,仍能保持“死而不亡”的永生。

至于张道陵开创天师道之后,虽然是以“神道设教”,四处行教。可是张天师用符箓和祈祷方法治病救人,乃是求保住人的自然生命,使其不因疾病苦痛而丧生。符箓是天师道最早使用符号代表神意、增进疾病苦痛的人的安全感和求生意愿的,具有符号神学的价值。张天师用法术和科仪伏魔驱妖,其目的也是求保住人的自然生命,使其不被魔鬼妖怪侵害而丧生。在神权时代,大可取信于当时社会的大众。这一切都合于“长生久视”之道。再有祭天祀祖,追荐亡魂等道教特有的科仪,亦有出死超生,崇尚自然之义,这些宗教性的行为,一般称之为行教,就道教的精神言,行教也就是行道。这也就是道教徒所奉行之道。

六、道教徒修持之道

道教、道家之道,有入世、出世的分别。就道的语意体会,其意义之一,有道路的含义。也就是人自然而然来到这人间世,就要顺应自然走好这段人生之路,这就是人世之道。人之一生,在时间上是有穷极的,是有限的,当自然而然走向人生之道,在有限的人生之路的过程中,即讲求不失自然的本质,而循着一定的道路回向自然,达到“谷神不死”的境界,这就是出世之道。各种宗教对人世、出世的修持之道,各有其方法,但道教、道家修持之道,至为微妙,必须另在道教教义之一的修道项目中,详加论列,这里只就道的本体略予探究。

道家认为道的本体是一元的,称之为太一。因此太一和太道是名异而实同的,《庄子·天地篇》有云:“主之以太一”。解释的疏说:“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用现代语意解说:太的意思,是范围广大无所不包的形容词;一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本体主宰一切。这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主宰就是太一之道。《礼记·礼运篇》也说:“是故夫礼必本于太一”。解释的疏有言:“太一者,谓天地混沌未分之元气也”。这话的意思是指:太一是追溯到大自然元始的本质,是发生宇宙万有的根源。

道教徒的修持,就是本于宇宙间元始太一的模式,以求返本还源。这个本源,道家常以虚无自然和清静无为来表达。《史记老子世家》赞云:“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淮南子·精神训》云:“虚无者,道之所居也”。这都是形容道是虚无的。但是虚无之道,能发生,能变化,能自无为而至有为。所谓清静无为之清静,是一尘不染,一念不生的意思。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云:“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因为这是以清静冲虚为本,所以老子的《道德经》中有“清静为天下正”之说。不过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我们常识上的无所作为之意,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不为就是无不作为的意思。因为大自然之有所作为,一任自然,毫无我们人世间勉强作为的现象。道教徒所修持的,就是本着宇宙元始的太一模式,循着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的道路以进于道。《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这是道教徒修持的典范。所以后来的道教徒,多以“无为”作“入世”之道,“清静”修“出世”之道,他们都是本着这样的修持,以求达到道的最高境界的。

同类推荐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豁达:做人之道

    豁达:做人之道

    人生,往往因为想不开、看不破,所以烦恼重重。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住在一座古城里,多时不能出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太狭小了。我们好名,被名枷给捆绑了;我们好利,被利锁给缚住了。不能豁达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热门推荐
  • 醉梦倾城

    醉梦倾城

    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错过。年少时的爱情,风一吹,就散了。
  • 神品武魂

    神品武魂

    苏璟觉醒不入品的废武魂之后,人生瞬间从天堂跌入地狱。后来才发现,这个废武魂非但不废,而且功能极其逆天。凭借这个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武魂,他奋起直追。终有一日,练就出一个神品武魂。
  • 珠玑满斗

    珠玑满斗

    生逢乱世,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逐鹿天下一统中原凭本事混的风生水起?可惜乐回是只小虾米,还摊上个神秘又及不靠谱的娘亲,到死都没给她留句准话。先是莫名其妙深陷泥潭,还没等她拔出泥里的脚,奔来杀她的人就跟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
  • 月夜恶魔之脱线帝王

    月夜恶魔之脱线帝王

    没有谁是天生的猎杀者,所有的一切都是逼不得已。徐子尧和安子勋想尽了一切办法让血族重新在阳光下生活。他以为可以让血族走在阳光下,是一件一定可以完成的重大的使命。可是他错了,成为吸血鬼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猎杀者。但理智,是血族本该有的特性。所以,徐子尧有了新的打算。但这其中又隐藏了多少的秘密呢……
  • 杠上修罗暴君:冷帝血后

    杠上修罗暴君:冷帝血后

    她,天生血瞳,带着仇恨重生,以淡漠阻断与人的接触,用狠辣包裹冰冻的心,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他,拥有麒麟的霸气,孤狼的凶残,巨蟒的阴毒,并以霸道为棱,柔情为链,将她层层困住的同时,自己亦深陷其中!到底是逃不开的劫,还是今生注定的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徽钦北徙录

    徽钦北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王校草赖上花季丫头

    妖王校草赖上花季丫头

    即使是世界末日,都有人陪你!而我什么都没有!你别想比我快乐,你抢了我的所有,你以为你可以安然自乐么!“你喜欢我,你的事。我喜欢她,我的事。关你屁事!”即使我再怎么无理取闹,心里也有你“没有结果的,我们只是朋友。”不管你这么对我,请你让我陪你这一世。“是那种男女朋友分手了。。我们还没有分的那种朋友吗?”笨蛋,请相信我,用一生保护你。“你可以不是我的女人。记住,我永远是你的男人!”就算你不承认,就算你再怎么躲避,我的心终将只有你。“帝,求你成全。”“她是我的!谁都别想动!”“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的主,我也不再是你的手下,另外放弃她?不可能!”小小干将,也敢和我斗!
  • 穿越富贵小丫鬟

    穿越富贵小丫鬟

    她怒于丈夫和朋友的隐瞒与背叛,毫不犹豫选择离开。迷茫的穿越她成了与妹妹相依为命的丫鬟,却点燃起事业奋斗的心!她可是21世纪出名的西点师啊,赚钱开店泡帅哥,她发誓要扭转身份!上天有眼一个妖孽丢到了她的眼前,既能么么哒,又能啪啪啪,看他这么能干那就勉为其难拐过来当老公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译神奇生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生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生物之谜》讲述的是揭秘世界生物的神奇之谜。
  • 转角爱的波折

    转角爱的波折

    她的身份是私生子,他的身份却是夜家的天之骄子,她陪着死党进了讨厌的那个人的学校——艾斯顿学院,在开学第一天和他发生了矛盾,而他的身边有着一个女孩,他不停的靠近她,而她的身份却在他的不断靠近下公之于众,他们会产生怎样的火花。精彩片段:夜凌璇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抬头看着夜凌希“哥,她就是我昨晚说的那个姐姐。”“那昨晚我说的话就不算数了。”他才不会傻到把自己的媳妇让给别人,包括自己的弟弟!夜凌希拉着夜凌璇的衣领往回走。而一旁的那个人却听的明明糊糊的,就感觉自己有一种自己是一件商品被抢来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