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2900000009

第9章 君德

原文

理国之本,刑与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也。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仗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译文

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用刑法与仁德,正确的方针是二者都不偏废,相辅相成。天以阴阳二气构成一年四季,人以刑德二法构成治国之道。所以即便是圣人执政,也不可偏用其一。以这样的观点来看,运用仁德较多、刑法较少的是五帝,刑德并重的是三王,刑法较多、仁德较少的是五霸,只用刑法暴力而亡国的就是秦了。

解读

战国时代的滕文公,据说是复兴滕国的“圣人”、“贤君”。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要到楚国去,经过邹国时他去拜访了孟子。孟子就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都是围绕着尧舜进行的。

滕文公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又去拜访了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曾经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方圆有将近五十里吧,如果你用心去治国,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滕定公死了以后,滕文公对老师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我谈了许多,让我受益颇多,许多话我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记。今天父皇不幸去世,我想请您先去请教孟子,看看怎么做,然后再办丧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好得很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办。曾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儿女按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的时候,儿女按照礼节安葬他们,这就可以叫做孝顺了。’诸侯的礼节,我没有专门学过,也听说过。我只知道,在父母三年的丧期中,儿女要穿着粗布做的孝服,喝稀饭。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

然友回国后,将孟子的这些话报告给了滕文公,滕文公便决定依照孟子所说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父老和官吏却都反对。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都没有这样做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先也没有这样做过,到了您这一代便改变我们祖先原来的做法,这是不应该的。而且《志》上说过:‘丧礼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规矩。’还说:‘道理就在于我们有所继承。’”

滕文公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官吏们都对我实行三年丧礼不满,恐怕我处理不好这件大事,请您再去替我问问孟子吧!”

然友再一次来到邹国向孟子请教。孟子说:“要坚持这样做,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过:‘君王死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太子亲自带头的缘故。’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会喜好得更厉害。领导人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国后把孟子的这些话报告给了滕文公。

滕文公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取决于我。”

于是滕文公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也都不再反对,认为滕文公这样做很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天,许许多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大家看到滕文公悲伤的面容,哭泣的哀痛,都感到很满意。

活学活用

有人问:“五霸之道,我已听明白了。敢问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都是从民间崛起,平定了天下祸乱,才开创了帝王大业。汉高祖豁达大度,光武帝谨慎小心,各有长处,龙飞凤翔。所以能收拾残局,拯救生灵免于涂炭。然而就其两人的济世之德和威望相比,谁略高一筹?”

曹植说:“昔汉朝初兴之时,高祖因秦的残暴而起事,以后又诛灭了项羽而一统天下,其功劳可与商汤、周武王相比,伟业流传子孙,为后世奠定了基业,这是帝王中的元勋,人君中的盛事啊!然而,由于名望、德行不是纯正的王道,所以驾崩之后,果然让凶妇吕后大发残酷肆虐之心,爱妃遭到砍掉四肢的毒刑,爱子赵王被囚禁害死,祸害殃及亲骨肉。吕氏家族独揽朝政,江山社稷几乎被吕氏篡夺。以上事例,难道不是汉高祖寡计浅虑造成的恶果吗?然而他手下的猛将谋臣,都是古今所难得,历代之少见。他能够量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观其行,故能统一天下,登上帝王宝座。

“汉光武帝,继承了皇室家族的德行,具有忠贞谦和的纯粹品质,通晓万物之理,大度的胸怀仅决于圣人之才。他的品德表现为:聪颖豁达而多识,仁义智慧而开明宽容,思维谨慎而周密,善于施舍而同情人。那时,正值天下大旱之年,又面临汉皇室衰颓的厄运,在这一时局下,他犹如一声惊雷,勇猛地举兵起事,以武装力量抗击强暴,动员起义部队扫荡残军败将。他的大军还未出南京,王莽已死于西都。因光武帝成竹在胸,运筹帷幄,以后才兴师动众,大举进攻,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广施仁慈之爱于世人,勤修正德以使远方之人慕名而来投奔,所以窦融闻之如影相随,马援一见深为叹服。他使皇族亲密和睦,有唐尧虞舜之声誉;品德高尚纯朴,有伏羲始祖之名望;谦虚纳士,有如周公一样不辞辛劳;操持国家大事,像日夜行走的计时器一样勤劳。仅以此评论他的功劳业绩,非同寻常;评论他的品德,没有过错;衡量他的力量,势单力薄;对比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并不强壮。但他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千古不朽的功勋,金石碑刻上铭记着他的美名;史书上刊载着他的丰功伟绩。”所以说,光武帝比高祖更有超人的本领。

荀悦说:“汉高祖出身于平民百姓,挥剑而取天下,不像尧舜那样禅让接位,也不是商汤和周武所委任的官吏。他犹如蚊龙翻腾,饿虎下山,征乱伐暴,扫平天下。八年之间,四海荡平,于是踏上通天之路,登上帝王宝座。自古以来,文献所载,未尝有过。若没有雄才大略,宽广圣明的谋略,天命所授,神灵相佑,哪里能建立这样不朽的功勋?武王焚鱼受天命,高祖挥剑斩白蛇,预兆天命的各种迹象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样。”

《尚书》载:“天上的事物,终究要由人来替代完成。”《周易》则说:“汤武革命,上合天意,下顺民心。”这里说的亦是此道理。

夏代崇尚忠诚,忠的弊端是粗俗、简陋,因此殷商时代以敬来弥补。崇敬的弊端形成了迷信,因此周文王以礼教来改之。礼教的弊端又带来虚伪,补救的办法莫若忠诚了。三个不同朝代的治国之道始终是周而复始地运转。周秦之际,可说是文法弊端日益暴露出矛盾之时,秦不加以改革,反而加重推崇酷刑。汉朝吸取秦的教训,于是得到了天下。

孔融说:“周武王从夏朝的开创者后稷到他那个时代,历经十五代,仅出现过鱼跃龙舟,赤鸟落屋瘠的瑞气。至于高祖,一人所修之德,祥瑞就有四五起:他斩白蛇,蛇母为之哭泣;向西入关,天上五星相聚。周武王伐纣,不但杀了纣王,还悬头示众;高祖进入都城长安,赦免秦二世子婴,并放了他。所以说,周武王在大度宽容方面又不如汉高祖。”

虞世南说:“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汉高祖的功臣有三杰,光武帝的辅佐是二十八将。但邓禹、吴汉等二十八将怎能比得上张良、韩信等三杰呢?然而汉高祖的功臣都在他强盛之时被诛杀了,光武帝却使他们安享富贵。在这一问题上,光武帝倒值得称颂。因此,对此二人取长补短地比较,乃次要的事情了。”

由此道来,汉高祖消灭秦国,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基业,延续后代,虽未踏上王者之道,但开创天下的功德,其名亦不凡了。

又问:“班固认为,周代的成王、康王和汉代的文帝、景帝最优秀,此话当否?”

虞世南说:“周成王继承文王、武王的遗业,以周公、召公为相,教化愚昧憨厚的百姓,因积仁义之德,就像风吹草伏一样,这是不好相比的。至于汉高祖开创基业以后,忙得应接不暇,已亡的秦国弊政还依然残留。汉文帝以仁慈宽厚之心为本,实行无为而治之法,荡涤秦朝、项羽的酷刑暴政,恢复轩辕、太昊时代的淳朴之风,很少用着刑法。这是最难的!假如他不沉溺于新垣平的妄言,不理睬梦见邓通的幻影,那么汉文帝之治就非常接近王道了。至于用景帝来比拟周康王,在德行上还有所欠缺。”

《史记》称赞汉文帝说:“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来,皇宫园林,车骑服饰,没有增加。百姓若有不便的地方,国家就为他们施舍谋福。南越王赵陀,自立为帝,文帝将赵陀的兄弟都招来,以仁德感化他们,赵陀于是改帝称臣。文帝与匈奴曾有兄弟之约,匈奴却背约入侵,文帝命令边关防备守护,担心匈奴骚扰百姓。这时吴王却装作有病,不肯上朝,文帝就赏赐给他手杖,群臣虽然纳谏劝说文帝用宣吴王入朝议事的办法将其软禁,文帝表面上听从,但不采纳。张武等曾经接受过吴王贿赂的金钱,文帝不但不责怪,反而赏他,让他感到惭愧。这说明,文帝一心一意以德服人,因此才出现四海富裕,国家昌盛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文帝判决案件数百起,很少使用刑罚之类的措施。啊,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有的人问傅玄道:“汉文帝废除了严酷的肉刑,可说是仁政吗?”傅玄回答说:“这是普通人的仁义。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要为天下百姓谋求利益,决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些琐碎事情上。照这样说来,班固也认为文帝的仁德并不在于废除肉刑。他在《景帝赞》中说:‘孔子称这类人是能继承三代一直传下来的正确的治国之道。’确实是这样呀!周代和秦国的弊端,国家法令缜密而严厉,然奸臣、内乱仍然层出不穷。建立汉朝基业时,清扫烦琐苛政,休养生息。到了文帝时,增加了谦恭节俭的政治策略,景帝遵循先辈留下的祖训,五六十年便做到了移风易俗,民风醇厚。谈周必述成康,言汉必称文景。贤德啊!此乃王道也。”

有人问:“汉武帝雄才大略,可与前代哪个帝王相比?”

虞世南说:“汉武帝继承祖上六世之业,四海之内殷实富足。又有过人的智慧,所以能收揽天下英雄,驾御豪杰,内倡礼教,外拓边境,制定宪章,焕然可述。比起前朝的秦王赢政,更其伟大。至于骄奢残暴,也仅次于秦王。功劳有余而德行不足。”

《武帝赞》说:“汉代承袭了历代弊政,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务求休养生息,至于考证古代礼乐典章制度之事,还很缺乏。汉武帝初登宝座,毅然罢黜百家,独尊六经,接着在全国访求、举荐优秀人才,给他们立功的机会。兴办太学,修建祠庙,改正月为一年的头一个月,修定历法,规范音乐诗歌,建立祭天神坛,顶礼百神,封地给周朝的后裔。号令建制,焕然一新。他作为先王的继承人遵循祖上宏图大业,有高祖、文帝、景帝之风范。像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人,不改变‘文景之治’的谦恭俭朴之风,以救百姓,就是《诗经》、《书经》所美誉的制度,又有何用?”

由此推断,汉武秦皇,都是创业贤君,而非守成之主。

从前周成王年少登基继位,又有管、蔡等四国发生叛乱;汉昭帝年幼继位,亦有燕、盖、上官等人的谋反。成王不怀疑周公的忠心,汉昭帝信任大将军霍光,二人哪个更优秀?

魏文帝曹丕说:“周成王体现了父亲优秀的气质,继承了母亲的胎教,有周公、召公做他的老师,吕望为太师。刚会说话的时候,朝见的大臣就教他礼仪言辞,刚会走路的时候就有礼仪官教他步伐。从小眼里就装满了威严壮美,耳中听惯了德义之声,真是沉浸在皇恩浩荡里。即是这样,他还误听管、蔡对周公的流言诽谤,使周公东迁,致使苍天发怒,显出凶兆来,最后他才翻然醒悟。他不了解周公的圣德,却相信金柜里周公的祷语,岂不是太糊涂了?

而汉昭帝却没有周武王那样圣明的父亲,没有邑姜那样贤淑的母亲,从小被盖长公主养大,辅佐他的是上官桀、霍光等师傅。辅佐他的老师没有仁孝之质和治国安帮之才,真可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而他德与性相一致,行与礼相一致,年十四就表现出早熟和少有的明达,发现燕王诬陷霍光的书信有诈,深明霍光忠诚。哪像周成王开启了金柜见到遗书,看了史官的记录,才恍然觉悟的呢?假如让成帝和昭帝在成年的时候互换朝代治理国家,大臣也互换一番,那么汉帝之功未必少,周成王之劳未必多。

大将军霍光及上官桀共同主持朝政,霍光因受宠而遭上官桀的妒恨,欲杀之。于是就以燕王之名起草一封伪书,诬陷霍光有不规行为,意欲谋反。昭帝不信。

有人问:“汉宣帝政事明察,是不是汉光武一类的皇帝?”

虞世南说:“汉宣帝起自民间,知人疾苦,所以留心听政,提拔任用贤良,他之所以采用严刑重法的政策,其根源在申不害、韩非子等法家一派。

智慧金言

王业不成,用其弊病足可称霸;图霸业不成,又将如何?光武帝是仁义之人,是可成就王道的皇帝;汉宣帝是善用刑法之人,是位成就霸业的皇帝。现在拿这两人相比,恐怕不是一个类型。”

同类推荐
  • 30几岁要想得开

    30几岁要想得开

    三十几岁的人,已步人而立之年后的门槛,对人生的憧憬最为热切,对事业的期盼最为浓烈,其身心也最易感到疲惫。有道是,人生的征程中阳光与风雨同在,要活得明白、活得自在,就要想得开,想得开的人拥有淡定的心境、取舍的心胸、理解的宽容、知足的快乐、明智的退步、忍让的人生态度,远离虚荣的陷阱,理性面对挫折,正确对待功名成就……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造就一流员工的职场培训读本。优秀的人找方法,平庸的人找借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会解决问题的人。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路决定出路,方法总比问题多。阅读本书,让你成为方法高手,做问题的终结者。
  •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先生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一直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关切,并且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动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本书将他的“半半哲学”讲述给广大读者。学习大师的“半半”处世之道,在繁杂中找到一份随意和超然。
  • 经验:课本上学不到的100条人生经验

    经验:课本上学不到的100条人生经验

    机会是珍贵的、稀缺的、稍纵即逝的。机会来了,勇敢地投入一次,别让若干年后的自己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如果你能比别人更主动、更积极、更富于勇气和魄力、更善于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机会就更容易被你掌握,成功就离你近了一步。“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要紧的只有几步。”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盛衰际遇的奥秘。有人说人生无常,似乎人生的游戏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不过,人生的许多无常,每每也是选择后的必然。人生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但千万要避免那些可能会毁了自己一生的错误。
  •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所有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无论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还是经历过世事风雨的成年人,都可以从书中领悟到一丝脱颖而出的哲理。
热门推荐
  • The Devil's Paw

    The Devil's P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应酬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应酬术

    应酬是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人们之间友好的往来、互相帮助,丰富多彩和文明健康的应酬活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除学习工作、做家务外,还要互相应酬,要有自己的亲朋好友,要参加自己热爱的活动,还要和许多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 老爸老妈一根筋(倒霉蛋阿歪)

    老爸老妈一根筋(倒霉蛋阿歪)

    《倒霉蛋阿歪》系列丛书围绕主人公阿歪展开情节,分别讲述了阿歪在学校、家庭中遭遇到的种种事情,突出反映了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趣情境,以及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艺术,反映了现代小学生群体活泼灵动的生活面貌及可爱无矫饰的个性特征。故事幽默搞笑,其中不乏关于善良、友谊、家庭教育、学习、成长等启示。
  • 命运之轮(下)

    命运之轮(下)

    从单纯的言情到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几次修改,大篇幅的删减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为紧凑曲折,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叙事更为简练流畅,小说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一路走来,作者的思想也同书中的少年主人公一起渐渐走向成熟,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 溺杀名门嫡女

    溺杀名门嫡女

    她,侯府里的嫡出千金,萧老夫人最宠爱的孙女,安国公最喜欢的外孙女,后续萧夫人的心头肉,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异母所出的哥哥慈爱,姐姐妹妹天真善良,她一直以为自己泡在蜜罐里,却不知道,这是后续嫡母给自己灌的砒霜。过渡时溺爱就是毒药,一点点腐蚀她的身体,等到发现的时候,却已经把安国公害的家破人亡,奶奶撒手人寰,一对幼子无安葬之所。庶出的妹妹,抱着自己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男人,对自己说,姐姐,你真可怜!
  • 顺着面具空洞的眼神

    顺着面具空洞的眼神

    有个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冰冷惊艳的女孩。可,就是因为这一切,使他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探险。迷惘的前方是不是他的归宿,等看清了以后果然恍然但未必大悟。如果当男孩被命运踏于足下的那刻,他的天空将会是永远的黯淡、
  • 冷颜劫数

    冷颜劫数

    “你说,该是什么样的男人、才能征服你这样的女人呢?”唯依猛地一转头,看见一双狩猎者般的眼睛正紧紧地盯着她,就像盯着猎物!“但是,苏唯依你听着,”谭卫捷突然一字一句地说,“总有一天,我会变成你的空气!一定会!”与其说这是一个警告,还不如说是宣言,他在宣布,他谭卫捷,一定要征服苏唯依这座冰山!“唯依,对不起,唯依,你原谅我吧!你要我怎么做我都听你的,好不好?”“我要你,”唯依看着曾经顶天立地现在却跪在自己面前像只乞讨的小狗般的男人,无比平静地说,“去陪夏青。”
  • 再临末世

    再临末世

    地球从诞生至今已有40亿年,人类记载的文明不到10万年,历史掩盖了多少进化的真相!
  • 南风旧巷

    南风旧巷

    对不起,我只能杀了你,因为你是我的仇人。————by冰雪儿
  • 寻欢宝鉴

    寻欢宝鉴

    末世,美人如累赘,金钱如废纸。少年王羽生死之际偶获家传《寻欢宝典》,踏上一条不同于变异者的修炼之旅。灭杀噬人虫怪,收服妖孽美人,建起庞大势力!不料风云又起,神秘势力欲杀他于死地,他能否在这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坐拥群美,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