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女王我怕谁
有人把剩女比做是往垃圾桶倒的剩菜。年纪稍微大点的人,他们就觉得看不顺眼。他们会觉得怎么那么个年纪了,还不去结婚,应该是很早就结婚生子了。然而,剩女怎么了?难道被剩下来就应该受人责怪?
每个人对婚姻的定义不同。只要当下的生活是快乐的,就算是剩女又如何?她一样是自己生活圈中的女王!
小山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是别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剩女。在检察机关工作的她从小就很男性化,特立独行,比较仗义,一直充当情感“知心大姐”的角色,但自己却一直坚持不婚主义。她觉得很多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总以自己的生活标准去衡量别人,明明别人活得很快乐,却被戴上一个含贬义的头衔。一个人的生活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也同样有很多有利的地方。尤其是当一个人是自愿选择的时候,往往利大于弊,反之,弊大于利。婚姻空白的好处在于有足够的自由,而小山就是一个极度崇尚自由的人。
小山把“过好每一天”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她希望自己能在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下,不存在老无所依的问题。小山说:“一个人的情绪总会有高低起伏,并非只有单身女人才会有,因此不必过于执着。”
有人把大龄单身又有才能的“女王”头衔前硬生生地冠上“败犬”二字。然而,女王们刚一被冠上“败犬”的头衔,就引起了一番唇枪舌战:“我不靠男人独自奋斗到今天,有了这样的成绩,三十多岁了却仍然单身,只不过不想屈就乱谈恋爱。如果因此就把我定义为失败,那么请问成功的定义是什么?难道有一个男人就是成功?如果结婚被认为是女人成功的标准,那么我看大家也不用找什么工作,实现抱负了,只需直接去婚介所待价而沽,一旦成功出售,就挂上一块金牌,宣告成功。”
的确,如今男女平等,女人也历经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她们还靠自己的努力谋到个不错的职业,努力挣钱,认真生活,一不啃老,二不傍款,少说也是个“自强不息”的模范,却因为没有结婚而被称为“败犬”,如何不让人生气?
其实,大龄未婚女青年是不是女王,完全取决于她们对婚姻功能的看法,如果她们把传宗接代作为目标,那么结婚就是必要的手段,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如果她们并不以传宗接代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那么,婚姻对她们而言就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站点,婚姻就不应该是她们成功与否的标准。从某个角度来说,每个女人对自己人生的期望值不同,因此,女王的定义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女人当下的生活状态是快乐满意的,那她就是女王。作为女性,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更要有自己的头脑,更要有自己的坚持,更要具备一定的定力。
2.剩女碍谁啥事儿了
时代进步,女权解放,剩女才变得多了起来。有容乃大,大千世界要有容忍之量才能共创和谐!
有很多人一听说某人是剩女,眼神里就会多了一份关注和同情。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对剩女指指点点,说她要求高或者怎样怎样,极端地批判了剩女的不切实际。其实,剩女怎么了,她们碍谁事儿了?
经过前面几章的分析,我们知道,剩女并非都是不切实际的,她们也并非都是眼光高、非“钻石王老五”不嫁的。
不能不承认,很多剩女其实条件很好,她们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很不错,她们自己也都有着月收入七八千以上的工作,还有的靠自己的业余时间在网上淘金赚外快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她们是一群完全独立自主的女人,学历高,素质也相对好,外形条件由于氛围的熏陶也是比较棒的,进入社会后又懂得自我充电,提高自我修养。她们走出大学校门,走向社会时,就已经有二十三四了。由于工作和性格的原因,生活圈子开始变得狭小,结识同龄异性的可能性也变小了。渐渐地,自由恋爱的环境消失了,一晃两三年过去了,她们就变成别人眼中的剩女了。
人人都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做自己的老公或老婆。作为女人,自然也不愿意找一个跟自己门不当户不对、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差的。女人都想找个有安全感、能依靠的男人。倘若随便找一个结婚了,后来又发现根本就不靠谱,要怎么办?离婚吗?殊不知离婚才真的是对婚姻最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两个人的家庭背景相差很大,那么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都不会相同。比如女方非常喜欢打扮自己,找的对象是一个每天邋里邋遢过日子,把“随意”作为口头禅的男人,女人每天逛商场扫货,买很多华丽又有档次的衣服,而男人则每天穿着同一款衣服,从不愿意改变路线,怎能没有矛盾?
如今男女结婚早已不是过去的媒人介绍,新婚之夜揭开红盖头才看到双方容貌的时代了。如今的女人找个结婚的对象自然想找个跟自己有共同语言,容貌也比较般配的男人。如果仅仅是因为年龄大了,迫于身边人的压力,为了结婚而结婚,那么如何能获得幸福呢?人就是这么一辈子,半辈子是跟伴侣共同生活的,难道真的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吗?
剩女怎么了?只要她们自己过得快乐,活得潇洒,又碍到谁的事儿了?
3.别老拿剩女说事儿
所谓的“剩女”,不过是一些自强、自立、自信的女人不屈从于所谓主流的道德观,努力追寻真爱而不随波逐流,或忙于事业或遇人不淑或对感情过于挑剔,总之就是还未遇到梦想中的那个“他”而已。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反正“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剩女”作为一个网络名词、时代名词,不仅创造了一个词汇的传播神话,更创造了不可估量的产业价值。网上、电视上无数的人拿剩女说事儿,不少人更是带着嘲弄的意味对其进行攻击,然而,他们似乎不曾想过,那是别人的人生,又何须你去指指点点?
“剩”这个字本身就有贬义,是一个被动词,意思是这些女人是“被剩下”的,言外之意是别人不要的,挑剩下的。
结婚生子是一种生活方式,独身不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需要宽容性,别把剩女当怪物,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和权利。再说了,就算是所谓的“剩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许多女人年纪不小了,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属于她的缘分还没有到来,难道就一定要找个可能不适合自己的人随随便便把自己给嫁了?
许多二十多岁的女人不再早早就嫁人、生子,过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日子,而是懂得居安思危。女人在确定一段感情之前,在打算和某个人步入婚姻殿堂之前,都会先考虑清楚,自己与他的性格是否相合,人生观是否相同,未来两人的日子里能否包容彼此的缺点,面对未来,两人能不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女人结婚是关乎一辈子幸福的事情,势必是要慎之又慎。那些所谓的“剩女”,挑剔一些又有什么不对呢?只要她们挑剔的理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就有理由持续下去。绝不该用网络舆论的压力,让她们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否定和质疑。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听从周围人的劝告、早早结婚的女人,她们又有几个真的得到了幸福?看看现在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就知道了,更不用说一些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为了顾及孩子、安慰父母、避免被人议论、委曲求全的可悲女人了。如此比较,试问,哪种女人才是真正的不幸呢?
作为新时代的新生事物,“剩女”不可避免地被媒体大书特书一番。一些本着对自己负责任态度的无辜女人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其实,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宽容,怀着什么样的婚恋观生活,这只是每个人基本的权利。我们要做的是把权利充分留给应该掌握它们的人,她们要选择几时结婚、和谁结婚是她们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为她们的人生负责。所以,别老拿“剩女”说事儿了!
4.剩女不是残次品
在这个所谓的过剩时代,有太多的滞销残次品;但剩女不是商品,她们只不过是这个时代不断变迁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个代名词。说剩,绝不表示她们是残次品!
随着苏岑一本《二十岁跟对人,三十岁做对事》的发行,剩女再次形成一股强势,席卷着中国大地。女人不剩下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剩下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剩”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它也可以是主动的。剩,既是一种无奈,又是一种选择。有些“剩女”宣称:不想将就,宁缺勿滥。找不到合适的,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宁可让自己剩着,也绝不随意放弃自己。
能早日找到心仪的人结婚生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众多女人心中的梦想;但是,如果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不去害人害己,误人误己,剩着也不是坏事。
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剩女”绝不是残次品,女人的解放让她们也由男人的“附属品”变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她们也在不断地追求地位、财富、权势,希望用能力证明自己。等到她们想到恋爱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于是,“剩女”的头衔就戴到了她们的头上。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剩女”都有着稳定的职业,不错的条件。但是,她们中一些条件特别好的人,却往往坚定地选择剩下来。还有一部分就是相亲,天天相,月月剩;越相越剩,越剩越相。有的女人说,剩也是一种选择。可是,也不乏有女人说,她们一年内最多相过二十次亲,可至今却还是剩着。
在这个所谓的过剩时代,有太多的滞销残次品;但剩女不是商品,她们只不过是这个时代不断变迁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个代名词。她们绝对不是残次品。
现在这个时代,选择剩下并不一定是逃兵,而可能是精英。她们由于整日忙于事业,而无暇寻觅另一半。但她们在为事业努力的同时,其实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创造一个未来的家!
“剩女”不一定永远都是“剩女”,而那些不是“剩女”的,不一定就不会变成“剩女”。世界变幻莫测,世事无常,谁又能够保证什么呢?所以,就算被说是“剩女”也要开心、快乐,因为“剩女”不是残次品!
5.只有懒女人,没有剩女人
懒惰是一种慢性病,会让一个人慢慢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男人往往都有一定的恋母情结,他们对于婚姻和伴侣的想象大多来自自己的母亲。小的时候,他们看着妈妈为了家人的衣食住行操劳,年幼的他们心中其实就已经有了对未来婚姻的期待。女人的温柔、善良、细致、贤惠是会让男人着迷的,这也正是大多数男人期望的他们的另一半所具备的品质。他们可以和激情四溢的女子恋爱,但如果谈到婚姻,他们还是希望可以有一个温柔勤劳的女人一起相濡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