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7100000019

第19章 我有一个梦(4)

曼谷国际会议上的宁波学生

我并没有想象过他是什么样儿,只是一见之下,还是觉得他不是我想象的样儿。

我在北京看到过一篇关于这个宁波学生的报道。就以为他多少有点威猛,结果是十分地书生。他的手指白晰细长,白个剔透,细个灵秀。这么一双手在电脑键盘上敲击起来,那是一个很美的镜头。

他听说我看了一篇报道,就不安起来,问是什么报都讲了什么。我也说不清了,我只是看了报后就想要找到他。他说他最怕那些报道,把他写成什么什么样,其实他根本不是优秀,他只是有一种向世界表达的意识,有一种多做一点事的愿望,这在国外再平常不过。

一年前,他大三的时候曾经给联合国有关部门发E-mail,希望当volunteer(志愿者),当时是派往非洲国家卢旺达服务。对方把志愿者的表格发来了,上边有一项是出生年月日,他老老实实地填上1981年5月。回信来了,说很抱歉,你年龄还不到25岁。

他想,为什么非要到25岁才能当志愿者?国内不是很小年纪也可以当志愿者做大扫除吗?他想,大概,25岁以下应该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每一个年龄段都应该把握好这一年龄段应该做的事,包括关注我们居住的城市和人类共同拥有的地球。

他很感兴趣的是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大陆没有。他十多岁的时候找来一只信封,上写:英国伦敦绿色和平组织收,当然是呼吁环保。只不过这封信,充满了少年人热情的信,到底情归何处,就不可知了。

高中时他课外参加了宁波的一个网络知识培训班。考上宁波大学后,就可以去大学的自助机房刷卡上网。他大二时开始和中央台交流百姓关注的十律问题。2001年12月4日,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法律论坛上,有一位不到20岁的小嘉宾——宁波大学法律协会会长商聪聪。

我和商聪聪谈话时,眼睛几次移向他的手——我觉得光看他的手就知道他是一个聪而又聪的学生。不少大、中学生上网聊天、打游戏,他上网用来阅读世界,用来打开视野,用来提高英语。他上网时总是带一本英语辞典。国外的来信经常单词都认识,但有时合在一起就不能准确地知道什么意思了。

我很同感的,便想教他一词:你知道BeShanghaied是什么意思?Shanghai(上海)的后面为什么加上ed变成动词?

他一时反应不过来。我笑:我也是前几天从凤凰台偶然看到,我想大概是意思上海化,好比DoyouYahoo?(你雅虎了吗)把Yahoo变成了动词。

聪聪一点就通又学而致用,叫人愿意和他沟通。去年他在网上向联合国设在意大利都林的“区域间犯罪及司法研究所”发E-mail谈到他对问题的看法和参于操作的意向。对方把他的邮件转发给两个项目的负责人。其中一位是香港大学犯罪学研究中心的教授。现在聪聪已经参与港大教授的这个关于商业犯罪调查的项目。真正投入这种非盈利的事,需要兴趣,需要能力,更需要持之以恒。教授希望他完成一千份调查。我看到了一份调查,那是厚厚的一叠纸。被调查的公司得回答无数的问题,每一个问题下写着:Yes(是),No(不),Don’tknow(不知道),Refusal(拒绝作答)。

我拿着这么重的一叠纸,问:会有那么多公司愿意配合你的调查吗?你能完成一千份调查吗?

他的回答,不是Yes不是No,不是Don’t,不是Refusal,而是第5种:我尽力去做。

聪聪说,他希望能够为预防公司犯罪提出一些建议。他对赚钱没有什么灵感,但他想他可以为这个社会多做一点事。

无论如何,我是做不了这一千份调查的,哪怕给我几个人一起做,我也坚持不下来的。

我不能不重新审视这位白晰的文弱书生。他低低的但急促的语言,他纤细但灵动的手指,让我感觉到一种奔突的激情。

今年三月,国际刑事司法犯罪会议要在曼谷召开。这是5年一次的会议,聪聪在网上知道这个信息后,就与联合国属下的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犯罪机构联系。他很高兴的是国际方面的回信总是那么客气,总是要对他这个年轻人说“Thankyou”。当然,对方一般也不知道他只是个还没有毕业的宁大学生,不过往往知道他在法律方面的努力。他被邀请作为observer(观察员)参加这个会。

然而他实在还是一个孩子,单纯,良善,甚至心太软。他今年暑假就毕业了,父母是普通的宁波人,希望他这个独生子留在宁波工作。三四月份,各公司的录取或不录取的通知书都会寄到。他希望都不录取他。

我说为什么?

他说一录取就得签约,5年。可是他想去境外继续学法律。他知道法律方面国外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他希望出去面对很多的挑战。但是他有顾虑:不愿意给父母带来不高兴。另外,家中本来没什么钱,他要是用父母仅有的钱去交第一年学费,他实在不忍心。

我说,毫不犹豫地出去攻读,日后才能厚报父母和我们这个国家。是后报,更要厚报!

我多希望更多的少年人,能像商聪聪那样自觉地和国际接轨,勇敢地和世界对话。当然,商聪聪的出现也因为他家在宁波。而且他非常宁波——激情而实际,很有想象力而又富于操作性。

与聪聪谈话,几次听他讲要把握每一阶段。不过他真的太辛苦。打开电脑,在Word写英文邮件写累了,有时就放首歌听听。他喜欢听刘德华、张学友的抒情的歌唱。但是最近他自己也不知怎么的喜欢上183;183;E的《SupperStar》。我说183;183;E组合3月来宁波,他说他不会去的。他不喜欢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不喜欢被同化。如果是他一个人和她们见面,那他愿意。

他说他在宁波走路,也喜欢一个人,那才能品味这个城市。

对于聪聪,连走路这一个时间段,也要把握住。

所以他是商聪聪,所以别人不是商聪聪。

帕瓦罗蒂会有的

银灰色的架构,木质板的装修,一条百米长的宽阔长廊,两行四米高的顶天立柱。老板从长廊那头走来——一望而知的老板。

在这种空间里迈步,不自信也自信,不昂首也昂首,不高瞻也高瞻,不老板也老板。

一个老板走来,一批摄影机跟着拍。

又一个老板走来了,又一批摄影机跟着拍。

因为那是一个部电视剧里的老板,又一部电视剧里的老板,又又一部电视剧,又又一个老板。

常常有剧组利用这个走廊,烘托老板的出场。

经过走廊上的2楼,就见一个音乐厅。录音室里,当仁不让地落座正中的,是美国进口的数字调音台,全部数字传送,可以同时用上48个麦克风。那种环绕立体声的效果,国内排列第三。通往音乐厅的屋子里,一架德国斯坦威牌的三角钢琴,向每一个来访者show她那一百万元的物有所值。音乐厅里每一个座位听到的声音都一样,所以演唱时有音响设备而不用麦克风。

我说,如果我想在这里假唱就惨了。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个完全附合国际惯例的音乐厅。当然,我这个外行这么感觉,是不足为凭的。

又有人说,这是他见到的国内最好的音乐厅。所以他来这里演唱了。他叫戴玉强。

戴玉强的一个感受,便被很多人挂在口头。

也有的宁波人吃着碗里又看着锅里:不是帕瓦罗蒂。

没错,他不是帕瓦罗蒂,他叫戴玉强。不过中国今天有戴玉强,中国明天或许就会有帕瓦罗蒂。宁波音乐厅今天能吸引来戴玉强,宁波音乐厅明天或许就会吸引来帕瓦罗蒂。

这个2003年建成的宁波音乐厅,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大楼里。楼群里还有艺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的老画家邵洛羊把大约价值五百万元的自己的画和自己收藏的画,捐给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这里就有一个永久的邵洛羊艺术馆。

有这个艺术馆和没这个艺术馆,是不一样的。

我想起进门百米走廊里那两行30来米高的立柱。音乐厅,是一根立柱;艺术馆,又是一根立柱。还有一根根立柱:新闻文化展览中心、展览大厅、报告厅、健身房等等。二三楼之间的过道,用一个旋转楼梯把那一小方空间,搅得温馨而诱人。又好像一个带罗旋把的金属勺,搅动出一杯味道好极了的咖啡。

我想坐在这里喝杯咖啡。

我又觉得自己好像整个儿坐进一只大咖啡杯,人生难得一回醉。

报业大楼这么大的建筑,不忽略一个细节的制作。

宁波人不会因为大就哗之。

大楼前是奉化江,我在员工餐厅顺着大玻璃墙一路走,感觉中好像顺着奉化江一路走。就这个方向一直往前走,走到奉化,就一直走到蒋介石的老家了。

宁波人好像与生俱来地总能找到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如同把音乐厅交给报业集团,宁波大剧院又交给了广电局。

5月中旬要建成的大剧院三面临江,是座亲水建筑,亲亲姚江。顺着门前的姚江漂流,就到了余姚的河姆渡,那个把中国文明史推前两千年的七千年遗址。

剧院舞台可以左右前后平移置换,可以全自动升降。剧场一、二、三层,共有1500个座位,一流而规范。大剧院还有800座多功能剧场,有18间琴房,有排练厅、咖啡厅、宴会厅、游艇码头、水上餐厅、文化展廊、商业中心等由剧院派生的产业链。

或许,这条产业链比宁波大剧院本身更宁波。

还有非常宁波的一座建筑,是正在建设的宁波美术馆。面对甬江,而甬江直通东海。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码头可以让船停靠的美术馆。

美术馆本身,也如停泊在江边的艺术方舟。

不过这还只是宁波这个港口城市的外部特征。宁波能建这个比中国美术馆还大的美术馆,叫我不能不录下几个似乎与美术不搭界的数字:宁波2003年比2002年,财政总收入330亿,增长25。9%,国内生产总值1770亿元,增长15。3%。这才是托起宁波美术馆,也托起宁波日报社、托起宁波大剧院的甬江水。宁波的文化艺术的来龙和去脉,都有宁波经济的涌动。

都长得很像宁波。

然后呢?

然后,戴玉强会有的,帕瓦罗蒂会有的。

同类推荐
  •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这是著名作家刘墉在台湾“921”大地震之后,特别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在这本书里,刘墉用23个简短的小故事,娓娓而谈人生中的诸多境遇和情感:谈忧郁、谈悔恨、谈心情、谈逼迫、谈残破、谈我们的苦难;也谈自信、谈理想、谈胆识、谈超越、谈忍耐、谈快乐的人生。如同这本书的书名《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愿每个经历苦难的朋友,都能从哀愁中走出来,把大悲化为大爱;愿每位遭遇灾变的朋友,都能由废墟中站起来,且种出更美丽的花。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热门推荐
  • 简单的镜头

    简单的镜头

    你是否也是这样,在看到一些故事时,感同身受,去体会他们的情感......嘘用心听......
  • 尘埃.

    尘埃.

    此文越写越虐个人觉得还可以。结局是bhe。意思是根据每个人的理解结局不同。希望喜欢
  • 探索与实践

    探索与实践

    本书共收录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教师的论文50余篇,主要内容涉及课程改革、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本书总结了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重生之豪门魔女

    重生之豪门魔女

    意外重生,她成天才美少女!多国语言不在话下,各种技能样样精通,身边更是美男无数!可为何唯独那个男人对她态度百般恶劣?出言讽刺不说,还处处找她麻烦!坑爹的,不要以为他是校草就了不起,老娘还是校花呢!
  • 冷情太子柔情妃

    冷情太子柔情妃

    一场背叛,她甘愿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再次醒来,她居然成了太子殿下?本是女儿身,奈何身在帝王家,晦暗宫廷,她女扮男装,却巧得圣宠,邻国来犯,她巧舌如簧傲视群雄,扬名天下,救质子,保权势,最终原来那高高在上的父皇竟然……爱情亲情,她又该如何取舍!
  • 婚心缭绕,老公你好

    婚心缭绕,老公你好

    从民政局出来,她以为这就是结束,却没想到是刚刚开始——酒后乱性,她警告那个男人:“楚扬,昨晚我们只不过是一夜风流而已。”“啪!”她脸上被掴了响亮的一巴掌。“如画,我他妈真的看错了你!”楚扬,他是A市公认的好市长,也用尽的所有的力气宠她,但最后,却一枪打碎了他们之间所有的因缘……
  • 异乡

    异乡

    《异乡》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二战前夕,遭纳粹德国迫害的将军安德鲁·海华德将军为了女儿汉娜·海华德免遭纳粹的毒手,将女儿海华德托付给友人带至中国湖南岳阳。从此,这位无依无靠的美丽德国少女开始了她在中国的生活。在岳阳城,海华德在这里的天主教堂当教会学校老师,与这里的人民共同生活。海华德在这里经历了她刻骨铭心的爱情生活,参与了与当地人民共同抗击日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故事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岳阳小城的历史事件、风土人情为背景,塑造了一位善良、正直、勇敢的德国少女从青年到老年的工作、生活与爱情,描写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德人民的深厚友谊与情感。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
  • 胤霞

    胤霞

    夙霞忒狗血地回到了不年代的古代,过起了不狗血的生活,不对帝君感兴趣,步步紧逼,逼得帝君怂得不能再怂
  • 枫林决

    枫林决

    (又名《枫剑丹青录》)。北宋乱世之中,在美丽的武夷山巅,竟然凭空生长出了一片违背地理现象的红枫林。在这片奇妙景观的指引下,一对寻父路上的少男少女偶然相遇。山河破碎,家国风雨,一段传奇的江湖之旅就此展开。枫花剑走鸿云层,傲世丹心铁骨铮。骚人竞往千书赞,霜红一笔神来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