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0600000015

第15章

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由于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熏陶了一种群体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把家族精神——和谐相处作为首要的价值取向,进而扩大到整个国家。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

以义制利:以道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往往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追求。

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

诸种美德融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的血脉里,就成了他们赖以开天辟地的立身之本。以桥梓村为例,这些周敦颐的后代们,从他们一个家族的遭遇中,就可以看出悠悠长存的传统精神有着多么隽永的光芒。

周敦颐死后的100年时间里,宋朝正陷入亡国之难。就在他的曾孙周直卿1114年呱呱坠地时,这一年,恰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第一次闯人中国历史的时刻。就在这一年的9月,女真族完颜部的阿骨打率部反辽,仅仅13年后,这股北方风暴就已吹垮了宋朝的都城汴梁,将宋钦宗、徽宗二帝及3000嫔妃悉数掠走,将宋所藏的天文、历算、阴阳、数术、兵法、历史、文学典籍、州府地图等,装满1500辆大车,一直拉到金国京师会宁府。此后,赵构称帝,是为南宋。之后百年,南宋小朝廷一直在风雨飘摇之中,而它的臣民就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就在金兵又一次侵入江西濂溪周家的故地时,周直卿携家从江西迁至广东南雄。当时周直卿官职为正千户,在任州任职。晚年定居番禺。

周直卿幼子周宣酋后来迁移到东莞常平大沥镇,成为常平周姓始祖。

周宣酋膝下只有一子,叫周宋维,据说他好学能文,存心仁孝,获举茂才,岁荐教授,是乡里颇有威望之人。只是这时期国难频频,北方蒙古民族兴起,灭金后又兴兵伐南宋。在周宋维晚年时,正值国破之难,他有9个儿子,因受祖训爱国传承,必定起事反元,因此曾有一子遇害,其余8子四散而逃,藏匿至东莞、博罗、中山等地。周宋维四子没有远逃,择仙溪朗(即今岗梓、桥梓合称屋厦)地方定居下来,成为屋厦始祖。其时正是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30年。

周宋维四子叫周库。周库又生四子,老三周德茂,老四周德祥以后到了东莞的坑尾和坑口村,老大周德光、老二周德瑞则在屋厦开花结果,繁衍成岗梓、桥梓两村。

桥梓二字为父子的意思。这是个浓郁的充满亲情的词儿。

如果从桥梓始祖周德瑞算起,至今已经730年过去。如今的桥梓人口已经繁衍至五六千人。由于本村人多地少,从清末、民初起,一些胆大的桥梓人便走出家门,向国内和国外发展。他们去时两手空空,只是怀里揣着祖宗传下来的族谱,心底里牢记着祖先的教诲,就这样顶着风雨走向比天边还远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桥梓村旅外人数约三四千人,他们有的去了香港,有的去了东南亚,还有的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桥梓村是个名副其实的侨乡。据说在外的桥梓人比在家的要多。

桥梓现有人口2100人,大部分以农为生,这个清一色的周姓人家,这个曾以诗书传家礼爱仁义为本的周敦颐的传人们,经过千年更迭,在南粤这个盛产莞草的地方扎下了根,平静地过起了农家生活。祖先教导他们要重理去欲,重义轻利,立公去私,主张人们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高尚情操,鼓励人人都当圣人,这些遗训,已经散落在村中草庐里、半亩方塘中、农人心间里了。他们与世无争地过着真正草民的生活。贫穷而质朴,喜文好崇高,这就是桥梓人。

笔者来到桥梓管理区,村有一座巨大的牌楼,牌楼两侧书写着这样一副对联:龙衍濂溪濂水钟灵十万里与图地观桥梓凤鸣岐秀岐山绍圣三千年文物人爱莲花桥梓人以莲花为旗,莲花成了他们心灵的图腾。有人爱莲,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桥梓人则是用生命来品味莲花,他们的生命似乎已经融人了莲花的某些特征和特性,莲花的精髓就散落在每个桥梓人的心头。

桥梓村因人多地少,一直是远近有名的穷村。苦难实实在在剥蚀着一个诗书传家的部落,将他们原本的儒雅和格调打落,成了真正的斯文扫地,从外观看桥梓人和南粤任何一地的山野村夫毫无二致。到了60年代,这里的人只得到外地当民工,靠出卖劳动力挣钱,到了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全村只能靠烧砖、烧瓦为农业的经济来源。桥梓村人穷到家了。

但是桥梓到底还是周敦颐的后代,虽然他们衣衫褴褛,皮肤粗糙骨节粗大,但在他们粗卑的外表下,每个人内心仍着尚文尊道的潮汐,显露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仅清以来,桥梓人中举及进士就有5人。清末民初时,旅外桥梓人多走经商、科举之路,在国外完成学业的大学以上学历者就数以百计。

特别是现在,桥梓人由穷变富了,富裕后的桥梓人仍然以莲花为旗,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注重文化修身,注重生活的诗意。现在,这里办有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活动室,总投资1600万元。并且办有综合性的小报——《桥梓通讯》,从1991年创办起,现已发行数百期,每期发行量都在2000份左右,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影响。桥梓人还创办了莲花诗社和吟香诗社,他们曾在周氏宗祠的大堂里,将诗社成员的诗歌和书画作品进行展览。莲花诗社以写古诗词为主,社员大都是中老年,他们在茶余饭后于清风明月中追寻古意,以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去和先人的意趣对接,在怦然心动感念难与君说的妙得。几株修竹,一壶清茶,三两人影,几声长吟,你说句莲远乡清濂水学,他就吟哦对出花前月下逸居吟来,这一幅恍若诗人墨客对韵图,谁能想到竟是真正的山野村夫呢。周敦颐当年主张的人人为圣,想不到却率先在自己后代中闪现出动人的轮廓。而吟香诗社则是另一种婉约的表达,社员大都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就像当年黛玉葬花那般的年龄,不过她们的体格要比黛玉丰满得多,健美得多。虽然她们大部分是外地打工的女青年,偶尔也有寄人篱下的飘零感,但总的来说要比黛玉的际遇强得多,她们依靠自己的劳动,有着独立自由的人格,因此她们要比黛玉幸福。现在,她们就把这幸福和偶尔的愁绪很委婉地表达出来,像一声轻柔的叹息飘在开满鲜花的山冈上,让人产生微微颤栗的幸福联想。大概有不少本地的小伙子被这种幸福子弹击中,成了诗人的俘虏,于是他们终生都在倾听,倾听她们永远的表达。

桥梓人就是要把他们的幸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就多次举办征诗征文征对联活动。比如他们举办《爱莲说》读后感征文活动,让现代人和先古的情韵浸润在一起,然后再萌生出崭新的芽芽。这是娇嫩壮硕的新芽,它会在将来开出瑰丽的奇葩,会结出沉甸甸的思想果实。据说《爱莲说》征文一次就收到稿件五六百篇,他们从中遴选出30篇获奖。征文结束后,管理区把100篇优秀文章汇编成《让莲花香飘梓里》出书,印数2000本,分赠给国内外周姓族系,又一次让莲花的清香遍及世界……

桥梓人以丰沛的激情保留下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随着改革开放,桥梓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需求。比如这里的舞龙狮、放烟火、赛花灯、清明祭祖、端午粽子、中秋月饼、九月重阳等等节日,每过一个节日,实际上都是游历一遍中国感情,这是中国人最为独特的语言,是民族心灵的祭奠,也是中国国情的隐形教育。我们不止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每逢中国的节日,不管是美国的华人社区还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下,都有挥舞龙狮的中国人在尽情狂欢。这是中国人的世界性语言,只要出现了龙狮,就等于听到了中国人的呼喊,听到了他们的歌唱。只要他们舞起了龙狮,就说明他们对万里之遥的祖国的思念,就说明他们对祖国的深情。而国人只要一看到他们手中的龙狮,就如看到平安信号,就知道他们已经扎下根来,并且有了一个灿烂的前程。他们挥舞的龙狮中传达了多少中国情结,凝结了多么坚定顽强的中国精神。然而,文革中却把舞龙狮之类的东西强行打为另类非要加以剔除,想来是多么愚不可及!而现在的桥梓人却再次把它们高扬起来,让它们平淡无奇的生活,让日子过得更精彩。

比如桥梓人每年举办的闹元宵活动,已经成了该村的名扬乡里的名优品牌。在元宵节上,他们放电影、放烟花、摆灯饰、猜谜语、表演节目,还有舞龙舞狮等等,竞能吸引数万人前来观赏。

常平镇党委书记周华驹说:毛主席有一句话叫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句话我们可以发展一下。先说古为今用,对待民族传统,对待民族文化,特别是那些充满中国气节,又有教育意义,或者是具有丰富人性的节日,要重新包装,这叫古为今用,使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现在我们国家挤进来不少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认真分析一下,洋节何以能挤进中国市场?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洋节比较适合人类的精神需求,二是比较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消费心理。而我们的节日文化的元素较为单一单调,偏向政治性和团体性,在个性化和丰富性上有所缺欠。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谓文化,所谓文明,都是以各种形式来体现的,节日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为什么洋节能传到我们国度,我们的节日就不能传到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呢?因此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传统节日的意义,并把它纳入精神文明的范畴去考量,下功夫去包装它,给它赋予崭新的意义,然后让他漂洋过海到外国宣传我们的精神文明,这叫中为洋用。

周华驹,皮肤白净,文质彬彬,再加上一副眼镜,给人的感觉书卷气很浓。听他讲话时,除了他善于用征询的口气外,基本上就是一个在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者。来常平镇之前,他原是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笔者曾和他有三面之缘。

第一次,笔者受东莞市委一位领导之邀,在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时和其认识。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处在前沿,港台方面常有人来此观光走访,内地亦常有朝东南走的时尚。于是我就加入了这个行列。记得正巧有香港文艺代表团来访,市领导便于陪同,就把我们弄到了一起,大概周华驹当时是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来参与接待工作,这样,我们就认识了。第一次交谈不多,印象不深,只是彼此交换了名片。第二次,笔者接受中央电视台之邀,参与撰写一部大型专题片来到东莞,接待的正巧又是市委宣传,这时周已是宣传部副部长了。这次彼此因了上次的交情,所谈较多,知道他身在侨乡,家中有许多人都在海外,他不久也要到国外发展。笔者印象很深的是他的从容和沉静。一个具有海外背景的政府官员,他为什么还能一丝不苟地从事工作呢?一边是微薄的收人,一边是丰厚的进项,两者之间的反差如此之大,他何以有这样的耐性呢?这样的念头闪过之后就烟消云散,等这次又来东莞,再度想起戴眼镜的老周时,就想,他此时一定是在国外的某一处,据说是在美国的关岛,说不定已经成为大老板了。哪成想,这次竞在离桥梓不远的常平镇意外地和他相遇,况且知道了他也是周敦颐的传人,也正是因为是周的传人,他才不忘祖训,放弃到国外发展的想法,回到故乡,决计为常平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周华驹说了许多,给我震撼的是如下一句话:自桥梓有史以来,700多年,周姓人家为官之人,没有一个贪官,皆效先祖周敦颐中通外直,出淤泥而不染……

同类推荐
  • 总是宋词最关情

    总是宋词最关情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韩愈文集4

    韩愈文集4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

    《梦里有条宽宽的河》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书,本书语言真挚朴素,带有明显顾文显散文式风格。
热门推荐
  • 大唐风流军师

    大唐风流军师

    现代打工族李彦,一次意外触电身亡,竟然穿越到616年的隋末唐初一个官宦子弟身上,可老爹已死,家道中落,他想等几年,等到世道太平,依仗自己掌握的先进知识,在大唐朝挣点钱,过上小资的生活,过一过少爷的瘾。可他穿越的不平凡,让他无法躲开乱世的纷争,李彦被迫走向辅佐大唐的道路。战场到朝堂,凭着他不多的历史知识,泡美女,斗奸臣,黑李二,耍番帮,纵横唐初。让贞观之治再辉煌一些,让大唐疆土再扩大一些,让四夷臣服吧。李彦推动大唐列车向前飞奔。
  • 蝴蝶兰之花.绽放

    蝴蝶兰之花.绽放

    风静了,花落了,芬芳散尽,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我等不到与你相见,看那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我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的日子,弹指之间,白驹过隙,化作乌有。我终于一点一点忘记你,埋藏在心底......
  • 我是特种兵之潜行狙击

    我是特种兵之潜行狙击

    一本以特种兵与大毒枭和影子组织进行较量并最终凭借高超的身手和智慧将其一网打尽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稿件,该稿件从唐龙与队友在一次侦察行动中与毒贩偶遇并交火,而几名战友被不明身份的枪手所伤,因此唐龙被迫复原,成为缉毒局的卧底打入毒贩组织,在卧底的过程中无意中遇到国际刑警和昔日的女友,还有与大毒枭金世俊和藤井的周旋,最终一切真相大白,唐龙的卧底行动原来也是组织特意安排的一个行动。
  • 简爱(青少版)

    简爱(青少版)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简·爱,幼失父母,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了罗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因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简爱便只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最后,因心中一直恋念罗切期她重又反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手也残疾。简爱毅然和他结了婚,使他再度获得幸福。
  • 顽宠出没:天子请注意

    顽宠出没:天子请注意

    当顽宠遇上纯情天子,谁胜谁败?曾经的一次失去记忆,再次相逢的他们,能否忆起儿时的故事呢?女主可爱顽皮,男主腹黑霸道。两极相撞,能擦出怎样惊心动魄的火花呢?男女主身心健康,一对一哦!
  • 尊天记

    尊天记

    爱、恨、情、仇。因爱生恨,恨久滋情,情乱成仇。这是一个很矬的,超级慢热的,非典型的玄幻爱情故事。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重生蜜籍,赖上腹黑boss

    重生蜜籍,赖上腹黑boss

    “会撒娇会卖萌,会做饭会洗衣,精通七门语言,擅长坑蒙拐骗——总之,您收留了我绝对不会吃亏!”重生第一天,路瑗就算计了自己前世的boss,威逼利诱其将自己抱回家。司徒凌枭将计就计,将她领回家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十年后,小花猫长成第一名媛,居然想要逃离他的掌控。他一张红本本砸到她面前,“用了我的钱,偷了我的心,你还想往那儿跑?”
  • 有宝独闲

    有宝独闲

    很多年以后,有人问宝闲,是否后悔过下山的那些日子。宝闲侧头想了许久,却只是在那人不解的目光中,笑着摇了摇头,未发一言。脑海中似乎又浮现出那些负醉长歌,嬉笑怒骂,纵马江湖的日子。即使有过失意,有过背叛,有过难过,可是那又如何。江山如画,只要曾与你们携手共度,便已此生无憾。
  • 黑色教典

    黑色教典

    当时间流淌,年代更替,那个带领人们打破禁锢的人,便是命运之使。从混乱中建立秩序,是我的使命!而你们,将加冕荣光,登临神堂!=========================我是纳加,我是剥师,我——便是众神的老师!你跌落谷底,抬头也是卑贱;若伫立山巅,俯首便是荣光。只要你有欲望,我便带你实现梦想;只要你有野心,我将带你颠覆信仰!孩子,当你找不到理由超越自我的时候,就诋毁命运吧!有光明,有信仰;有黑暗,有杀戮!如果你喜欢,就给咱一点支持吧!PS:本书绝不tj,作者下面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