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9000000010

第10章 一百年的青春(4)

毕业之后我留校任教,住的职工宿舍也有几处。这些住过的和没有住过、却也有过干系的居所和屋宇,留下了我的人生踪迹,也留下了我的生命感触。世事沧桑,悲欢离合,一切都非常可贵,我来不及叙说,我只能借这几片纸,星星点点地勾画那散落在湖畔的、尚可依稀辨认的雪泥鸿爪。

十六斋

十六斋在三角地西隅,是一座坐南朝北的筒子楼。这原应是一般的宿舍楼,因为学校发展很快,单身职工结婚后没有住所,就临时成了双职工的宿舍。楼有三层,房间南北相对,一个房间住一家。60年代初,一下子搬进了几十对年轻夫妇,呼啦啦地把整座楼都占满了。我也是这时搬进十六斋的,住三楼的316号。

房间不大,大约十二米,除了安放一张双人床,余下的地面就很可怜了。好在那个年代奉行艰苦奋斗,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一间安身立命的小房子,就已满足。楼里没有厨房,每层倒是有一个厕所,是公共的,男的在三层,女的在二层。初搬进十六斋,因为没有厨房,各家都把炉子放在各自的门口,加上置放一些必要的厨具,加上堆放煤饼(那时烧的是煤饼)的地方,那楼道就黑压压地成了“巷道”了。

后来学校给每层匀出两间空房,给各家做饭用——我们终于有“厨房”了,不过仍然是公共的。大家动手把楼道里的家伙,搬进了新的“厨房”,顷刻间,整个房间密密麻麻地摆满了炉子和煤饼,还有厨房的必备用具,油盐酱醋等等,仍然是挤得不留一点空隙。好在房客都是学校的职工,有的先前还认识,大家都彬彬有礼,也都能互相体谅,几年下来,倒也相安无事。有时还能互相照看,那家缺了葱啊蒜的,还能互通有无。

住进十六斋时,大家都是青年,事业学问都看不出端悅,但是那种邻里互助的精神,却是愈久愈显得香醇。住在十六斋的那些房客们,后来有的在“文革”中遭难,有的则是飞黄腾达成了各界的要人。

朗润园

朗润园在燕园西,是一座岛,四面环水,水中荷叶田田,水岸杨柳婆娑,是北大后湖风景佳丽的地方。岛中央有许多古建筑,多是清代王公贵族留下的府第,到了50年代,经历了时代的风雨剥蚀,已经显得苍老了,但那种不同凡响的恢弘气象还在。园中小山逶迤多姿,山巅有亭,亭隐约于树荫中。朗润园最美的是临水的那些建筑。北大许多名人都是朗润园的居民。50年代初期孙楷弟先生的住处是一座岛中岛,四面荷花环绕,古槐杨柳掩映其中,真是神仙洞府。从孙府沿溪向东,路旁竹林中数间矮房,就是温德先生的家了。温先生是美国人,终身独处,九十高龄还游泳骑车,也是一位活神仙。湖边盖起公寓之后,园中的居民就更多了,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陈占元先生、吴组缃先生、季镇淮先生先后都在这里安了家。

说起临水而居,最有韵味的要数罗列先生的家。记得当年罗列先生住的,是一座水流婉转经过的旧式平房。房前是一条幽雅林荫小径,人了院子,后门即是小河,河边的美人靠被夕阳的余晖照着,更是引人遐想。这些临水的充满情趣的房舍,今已荡然无存,倒是那亭子还屹立着,见证着往昔的繁华。

朗润园的外圈盖起一批公寓,那是60年代初的事。学校发展得快,见缝插针地利用“空地”盖起了大批的公寓,用以解决日益增多的双职工的住房困难。朗润园周边的公寓就是这时盖的,在这些楼群间,还建了一座招待所——那是北大当年唯一的“宾馆”,因为位置在校园的北边,我们简称为“北招”。“北招”后来成了著名的“梁效”大批判组的住处。这些新的建筑破坏了这座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这种破坏在革命高涨的年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就是在这时从十六斋的筒子楼迁居到朗润园的。当时住十二公寓三楼单元房中的一间。那套单元房面积总共约七十余米,有一个套间最大,三十多平方米住了化学系的三代人,其余两间,一家是地质系的,一家就是我住,总共算来,这小小的单元一下住进了三家、三代、十几号人口。厨房和卫生间是三家共用,做饭还好,用卫生间就要“排队”了。那时正值“文革”期间,外边口号声和爆炸声不绝于耳。我们能有这样的一座“避风港”,也是万幸了。

蔚秀园

蔚秀园在北大西校门对过,前临通衢,由此向北,可达圆明园和颐和园。蔚秀园和北大西门之间的道路,是旧时从故宫通往颐和园的御道,现在也还是从内城通向西山的大路,去香山的,去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再加上北大、清华和101中学这些学校都要通过这里,道路拥挤而繁忙,几乎时时都在塞车。

蔚秀园在海淀。海淀过去是万泉涌流的地方。这里的地名如万泉庄、万泉河、泉宗庙等都与泉水有关。蔚秀园置身于海淀的水网之中,这园林素以富于水乡特色名扬京师。园并不大,水面占了大部,河中水草芰荷丛生。旧式房舍,乌瓦粉墙掩映于粼粼波光之中,简朴而古雅。初进燕园,我们结伴步行去颐和园,常取道蔚秀园。当日的蔚秀园与四围西苑乡的稻田融为一体,令人恍若置身江南。

蔚秀园盖楼是70年代的事。楼高五层,约十余座,硬是把沿河那些小山脉全给铲平了。我刚搬进园子时,河道里水草依然丰茂,偶尔还能发现二三只野鸭从水泥涵洞中游出觅食。而如今,所有的水面都已干涸,昔日那种水乡风情是一去不复返了!

70年代末,我在蔚秀园分得了两小间住房,总共约三十多平方米。这对于长期与人合住、没有独立住房的人来说,总算是有了一个家的感觉,还能奢望些什么呢!当日在蔚秀园二十一公寓住的,各种人都有,有化学系的资深教授,也有食堂里的炊事员、校医院的护士,在特殊的年代,人们没有级别身份的差异,都相处得很融洽。

蔚秀园五层楼上居住的那些日子,是我学术经历中最值得怀念的日子。我在那里进行了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回顾,并开始了新的思考。我在那里完成的文字比任何时候都要多。那是长久积蕴的喷发。这说明,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我在蔚秀园居住的时候,南面的畅春园还是一片稻田和荷塘。从我的凉台南望,是一望无边的青翠!夏天的夜晚,蛙鸣惊天动地,使人终夜难眠。十里稻香,十里荷香,更是“扰”人清梦。那时望不到边的那些河网水面,如今已变成了同样望不到边的幢幢高楼:芙蓉里小区、稻香园小区、(这些命名,还留有旧日的残迹),加上北大的畅春园和承泽园小区,当日都是“未曾开发”的良田——这里原是供宫廷食用的上好的京西稻的产地,如今都在历史的风烟里消失了。

消失的不仅是蔚秀园周边的这一片,北京西直门外从往昔的蓟门烟树到如今的中关村开发区,那些直冲云天的由马赛克和玻璃墙堆积起来的楼群,都是以无边的稻田和荷塘的消失、以美丽的西郊的消失为代价换来的。人们,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每个人的“家”的获得,是以我们袓先留下的家园的丧失为代价换来的。

畅春园

畅春园的历史比圆明园要早,比颐和园更早。《日下尊闻考》说:此园“本前明戚畹武清侯李伟别墅,圣祖仁皇帝改建,锡名畅春园。”据说,康熙皇帝曾经延请外国传教士在畅春园向他讲习西洋天文、地理和数学等现代知识。这里曾经是康熙、雍正、乾隆几代帝王留下足迹的地方,也是他们听政和休憩、避喧的场所。

畅春园的繁华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的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中说:“畅春园在南海淀大河庄之北,缭垣一千六百丈有余。本前明戚畹武清侯李伟别墅,圣祖因故址改建,爰锡嘉名。皇上祗奉慈帷于此。园在圆明园之南,亦名前园。”此书对当时的畅春园有很多细致的记述,宫内四围有小河环绕,河水数道环流苑中,东西有堤,东曰丁香,西曰兰芝,西堤外别筑一堤,曰桃花。古人有诗云:“西岭千重水,流成裂帛湖。分支归御园,随景结蓬壶。”可见当日园中水势之盛。

这些在今天当然是见不到了,那些新建的巍峨楼群吞噬了美妙的田园,连同旧日的山脉水系。倒是意外地留下了恩佑寺和恩慕寺的两座山门,作为“幸存者”在这里守护着死去的宫苑,供后人凭吊那往昔的繁华。这两座山门现在仍然屹立在北大的西门外,终日寂寞地面对着奔流不息的汽车的洪流。

从80年代末搬进此园,我再也没有离开这里。我住进畅春园后,手植了四棵石榴,园内两棵,园外两棵,现在还是年年开花结果。我家的对面,是北大二附中的操场,学生们矫健的身影给了我青春的感受。我在畅春园一住就是二十年光景,在这里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在这里接待过来自各地的朋友,这里凝聚了我对于人生和学术的诸多感悟。我现在的户口本上,依然写着畅春园这个居住地的地址。

勺园

勺园不是我曾经的住处,但却给我留下诸多记忆。当年的勺园是一个废园。这里原先河网遍布,地势低湿,适于植物种植。燕京大学把它辟为农学院的实验地,外建—个气象站。到了北大,菜圃依然保留,还成了后勤的养猪基地,即猪场了。我上大学时,常到那里参加劳动,摘蔬菜,种树、翻土什么的。后来这里就盖起了宾馆和公寓。现在的勺园,一派灯红酒绿,是看不到那些田园景色了。

勺园的历史也相当久远。史书记载说:“北淀有园一区,水曹郎米仲诏(万钟)新筑也。取海淀一勺水之意,署之曰勺,又署之曰风烟里。”清代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对此有传神的描画:“海淀米太仆勺园,园仅百亩,一望尽水。长堤大桥,幽亭曲榭。路穷则舟,舟穷则廊,垂柳掩之,一望无际。”现在的勺园宾馆就建在这座秀丽的园林上面。楼边的荷池年年新荷灿烂,柳岸摇曳多姿。宾馆落成后,修了一道长廊,形制如颐和园,但长度不及颐和园,宣统的弟弟溥杰先生题写匾额“勺园”二字。

现在的勺园当然是看不到上述这些景象了,现在也是毫无例外地矗立着连片的楼群,这里是北大现今接待宾客的宾馆区,楼房里住的是造访的内外宾客。勺园的多功能厅很有名,许多会议都在那里召开。我们在那里举行新年团拜,举行学术研讨,也举行过季羡林先生、林庚先生的庆祝会。特别要提及的是,我所属的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人学四十周年、毕业三十五周年的庆祝会——“难忘的岁月,世纪的约会”,也是在勺园举行的。那时正值林庚先生九十华诞,我们向先生献了鲜花。

勺园,永远的记忆!

相聚在新时代

不仅仅是事关教育复兴,不仅仅是事关师生情谊,也不仅仅是事关知识传承或者文学发展,我此时提笔写这篇文字的缘由,都是,又都不仅仅是。命运安排我们相逢、相识,安排我们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这是由于什么?不说社会盛衰,不说时代进退,甚至也不说众生哀乐,不说这些宏大的话题,单就我个人而言,我把我和77级这个集体的相遇和相知,看成是我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重大的庆典——意味着新生、光明、希望,还有幸福的重大的庆典!

就在我们相遇的前一年,中国在十月的一声惊雷中醒来,从此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噩梦。在这之前,我和中国所有的民众,特别是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曾经有过漫长的忍受和痛苦的等待。我们以近于绝望的心情,等待那灰暗、阴冷和暴虐的年代的终结。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目睹并亲历了过多的苦难。现在,我的等待结束了,那么,我所等待的将是什么?在1976年,我对此还是浑然不知的。

那是黑暗与光明际会的时刻,都说77级的出现是中国当代教育史的一件大事,是的,但也不仅仅是。我更愿把它的出现看成是一个预言,一个象征,或者更是一个标志。一抹彩云在中国的天空升起,它划分了夜晚和黎明,停滞和进步,封闭和开放,愚昧和文明!77级,它就是披着那朵祥云降临人间的。它的出现是一种绝境中的希望和新生的福音。它告知了一个新时代的降临。

也就是祥云出现的第二年,即1978年,中国打开了沉重的大门,开始迎接外面世界的明丽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从那时开始,中国真正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状态,一个真正崭新的中国,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望过去,我们不能不感激那个时代,感激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而夹在1976年和1978年这两个年代之间的就是1977年!所以我们今天回望1977年,感到了它的内涵的丰富性,在谈论它的意义的时候,也因这种丰富而感到了言说的困难。

197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我因为受北大的委派成为在北京地区招生的一员,而与77级的同学们相逢了!有趣的是,我们最初的“见面”是“书面”的,是在档案文件上。按照常规,北大是第一批进驻招生点的,而且有权从最高分开始录取。我当时的心情就像是进了阿里巴巴的魔洞。一摞一摞的档案调来,挑得眼花,也挑得心跳!挑了一件,舍不得放下,再挑一件,又是如此。

不难想象,这一年我与77级的猝然相遇,曾经带给我多大的惊喜!所以,在这篇文字的开头,我不避讳一般为文的禁忌,劈头盖脸地用了一连串的“不仅仅是”。的确,一切都是,一切又不仅仅是。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我和77级的相遇,不仅意味着我找到了他们,更意味着我重新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我曾经的梦想,找到了与我的生命相伴随的我今后的学术道路、我的事业和幸福。

1977年的秋季对于学生来说是节日,对于我们这些老师来说也是节日。这一个秋季,对于77级的学生来说是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则是向噩梦般的过去的真正告别,从此告别了歧视、凌辱和无边的阴影。这一切都像是梦境,我们终于有机会重新开始做我们热爰的工作了。

长久的“革命”、“斗争”、“改造”,还有没完没了的惩罚式的劳动,荒废了我们的业务。我们从各个角落,把过去被迫扔掉的书本和资料找回来,如同拥抱曾经的弃儿,我们重新抚摩着我们的至爱。77级的同学们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他们久经饥渴,更像海绵般贪婪地吮吸着一切的知识。老师无私地贡献,学生认真虔诚地学习,那时的北大校园,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学术氛围。

快乐的日子过得很快,77级的学生们很快适应了校园的生活。他们向我们展示了青春、勤奋、创造,特别是思考的活力。77级毕竟是曾经经受过折磨和锻炼,他们深知今天所拥有的来之不易,他们懂得珍惜。所以他们不仅学习用功,而且敢于承当,勇于实践,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无不紧紧地维系着时代和社会。他们是有理想、有追求,而且是能行动的一代人。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业余时间他们组织社团,开展课外活动,办讲座,开讨论会,他们关心文学界的动态,而且积极参与。

同类推荐
  •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本书是2008年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将卡夫卡的文本世界及其背后的隐在世界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其“迷宫”式的形态,人的经验世界如何得到展现,拼贴与变形,以及这种变形的意义,从中体现卡夫卡对人与世界的命运、对文学艺术的功能的思考。
  • 流逝的纪念

    流逝的纪念

    才你纤纤的手,摘下舞曳的飞机,凝视着叶上凌晨的记忆,但绝不是仅仅因为哭泣,我捧起晨风轻拭你的眼睛,却无法抹去那两颗黎明时分的星星,你盈盈的执着推开了我的手,我稍稍犹疑,却摘到了一朵凝固在你腮畔的歌声……
  •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废都后院:道不尽的贾平凹

    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他的长篇小说《浮躁》和《废都》,不仅在国内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议,而且得到世界文坛的赞誉和肯定。
  • 花开的山谷

    花开的山谷

    草馨儿的这本《花开的山谷》,既有云朵的飘逸又有礁石的沉重;既有山溪的宁静也有瀑布的跌宕;既有水晶的清淳也有流水的透彻;既有子规啼血的深情也有蝶栖花蕊的温馨草馨儿的诗,既紧贴了时代火热的生活,又艺术地挥洒着诗意的想象与意境的深远与辽阔。她让平常变得不平常,她让宁静的水流产生诗的波浪……
  • 红楼梦之谜

    红楼梦之谜

    林黛玉和薛宝钗分得出优劣吗?贾宝玉为何要送林黛玉旧手帕?焦大的年龄为何算不清楚?《红楼梦》里葬了几次花?曹雪芹家族因何败落?大观园有原型地址吗?[金陵十二钗]的含义如何王熙凤对[木石姻缘]持何态度?
热门推荐
  • 四龙坠世

    四龙坠世

    威震江湖的朝廷神器:蓝龙(剑)、雪龙(短棍)、黑龙(斧头)、红龙(鞭)于朝廷不翼而飞,朝廷派出不计其数神秘人士找回,而在这一场旅途中,又会有多少离奇故事发生?
  • 盗墓笔记续9

    盗墓笔记续9

    张家古楼事件以后,闷油瓶去了青铜门,而我回了杭州继续经营三叔的产业,本以为事件到此为止,谁知一切都没有结束。陈文锦再次出现,霍老太的遗物中夹杂着的神秘地图,第三枚鬼玺问世,或许用不着十年,终极的秘密近在眼前。我们的目标是,揭开盗墓笔记未完之谜,拯救小哥!
  • 最弱至高神

    最弱至高神

    废柴逆袭的套路,逆乱天地!美女走开,我不光要皮囊!兄弟过来,一个好汉三个帮!对手来吧,你们将是我最好的磨刀石!我追求的,便是最终极的自由!
  • 君王

    君王

    一睁眼,朱栩重生到了明朝,但是这个明朝怎么有点怪怪的?原来大一统的明帝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群雄争霸的华夏。这是在时间的岔路口转向了另一个方向的平行世界,朱栩没有办法,只能凭着自己明国皇子的身份,开始了统一中原的历程。
  • 爆宠萌妃:娘子求亲亲

    爆宠萌妃:娘子求亲亲

    21实际第一杀手被追杀,竟然穿越了?还是个废柴,身上灵力全无。。。。。。睁开眼,她已不是以前的那个他,我要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之后她遇到他,他一席白衣,神似妖孽,居然是帝国的四王爷。他护她,宠她,即使倾尽一切只为博她一笑。他缠着她,天,不是说四王爷有洁癖吗,那我眼前这个男人是谁?----疯子精心制作,q群:306943871敲门砖:疯子。管理员是疯子小号。欢迎骚扰-0-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易中天没这么幽默,当年明月没这么犀利,袁腾飞没这么有味!《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上市一月,销量突破10万册!
  • 妃乃杀手:腹黑娘子嗜杀夫君

    妃乃杀手:腹黑娘子嗜杀夫君

    【本文完结】(不悲剧,喜欢请点‘收藏’)从小在杀手党长大的她,知道杀手是不能拥有感情的,可她还是情不自禁的沦陷到这份不该有的感情里。这样的代价是一场悲剧的穿越之旅,他依旧是他,眉眼和表情都和现代一样,她不敢爱了,理所当然的将他的好当成了阴谋。曾经他深情款款的对着她说,“我不会放开你的手。”可她还是无动于衷。最终他还是说出,“我累了,我想放开你的手了……”并且在她的眼前逐渐倒下……在他倒下的瞬间,才让她明白,她在现代对他的恨早已经跟着时间的流逝而卸去,留下的依然还是那份深情……【此故事纯属虚构】
  • 穿越半魂新娘

    穿越半魂新娘

    在穿越的道路上,有人幸运,有人悲催,而她,哼,特别悲催!好不容易混个嫡女的出身,却是个不受宠的。想要摆摆官家千金的威风,却马上经历抄家没官。终于可以安全返乡了,又有一个老和尚出来指着她大喊:“祸害……”这是什么情况?虽然她白天有飘兄来谈心,夜里有飘妹来聊天,可是她依旧纯真善良可爱貌美好不好?最后还是他站出来,一声叹息,“这是我的错……你嫁给我就好了。”好?好个毛!她干嘛要嫁给一个克父克母克死全族的白毛鬼!(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四叶草只为遇见你

    TFBOYS四叶草只为遇见你

    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现在我只要你做我的花海!王俊凯,如果你能够停下来倾听一下我的心声,那该有多好,不过,你不可能为任何人暂停,你永远是那么的美好,你是我永远都触摸不到的光芒。。。。。如果你眼神能够为我片刻的降临,如果你能听到心碎的声音谢谢你让我找到存在的意义,也谢谢你把我从万丈深渊里面拉出来,是时侯说再见了,我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不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