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3600000058

第58章 前卫艺术与大众文化(5)

我一直感到我的创作活动好像钟摆的状态,一头在自己的文化主体处在新的时代所面对着它自己应有的延续发展问题,另一头是我生活、工作在西方体系内,西方文化主体的发展之课题也会成为我的课题。这两种来自于不同原点的问题意识和表现追求有些是对立的,有些是交叉的。每一次侧重一边而形成的拉力,构成了徘徊和稳定,这种状态构成了作为东方艺术家的困惑和特点。

艺术家对自己个体性身份的意识,虽是事后总结式的,但我认为这状态同样适用于蔡国强对自我的一种体认,体现了艺术家的不断的自我反省与调整。因为有了这样的体认与反省,蔡国强能够自觉自信地回到个人的成长经验和自文化传统中来,从中汲取艺术素材。蔡国强是一个风格多变的艺术家。只要稍加比较和分析就能看出,他的实验所运用的素材不仅来自东方、中国,来自他的成长记忆,如除了火药以外,他在展览和自己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中药、太湖石、木船,从中国请来风水先生、巫师,运用中国的代表性符码--龙、长城等,还采用与中国相关的典故:马可·波罗,草船借箭,收租院群雕等等,而且,他还运用了大量的文化和高科技的因素,如在《做最后的晚餐》中对《圣经》文化的运用。他在运用这些素材时非常注意方法的突破,换言之,他很讲究每一件作品的形式。因为,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关键不在于运用了什么材料,而在于他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更重要的是,他的运用法是否对过去的方法有突破。因为从材料到艺术,必须实现一种形式的转换。蔡国强的成功正是表现在他的艺术形式的特别。他的作品《草船借箭》是一个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空间装置,船骨架是从蔡国强的故乡泉州运到纽约的,船身上插满三千枝带有羽毛的真箭,虽有千疮百孔的感觉,但悬在空中像飞翔的大鸟,箭上的羽毛在光线下特别优美,视觉很轻松,空间富有张力,生动而严肃。这个空间装置触及的是一个敏感的文化和政治冲突的问题。据费大为的理解,《草船借箭》“是引用了古代军队如何巧妙地骗取了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的故事,来隐喻当今国际政治和文化的紧张关系。在船舵位置上安装的中国国旗至少表明了作者的一个观点:对中国的批判和攻击将有利于中国。”这样的涵义不可能不对展览所在地的美国观众产生某种冲击力。《纽约时报》批评说这是件反西方的民族主义的作品。蔡国强谈到:“我就是这个船,开到你们这边来了后,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就遍体鳞伤,但是如果我聪明一点,你们的攻击也可以成为我的武器。”当时,美国的《艺术论坛》有一篇批评回应说:“不,我们西方的箭也不合你的弓”。

从这多样的阐释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这件作品的复杂、不可捉摸的品质,而且也能感受到它所具备的视觉美和形式感。

这件装置具有相当强的政治与文化现实的针对性,它同样挑战了西方人对中国前卫艺术的一贯期待。高名潞谈到:

西方媒体每次发表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时还是愿意看到“大批判”和扭曲的中国人的脸等,他们期待意识形态化的东西。《草船借箭》的照片在媒体上却相对被曝光较少。《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这件作品是反西方的。我当初翻译这件作品就是直译的“草船借箭”,美术馆担心西方观众不明白,加了个“借敌人的箭”,加“敌人”就敏感了。在中国,“草船借箭”的故事多被看做是一种智慧和阴阳转化的哲学的范例。现在将这一故事放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好像美国和中国成了互相的敌人,所以这篇评论的角度仍是西方冷战思维的。这里我还想讲另一问题:找到一种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艺术题材,尤其进一步找到一种具体形象--如草船--来激活当代人最敏感的神经,是装置艺术的重要课题。一些人认为你们几位在西方比较成功的艺术家的作品好像是将东方传统的东西卖给西方,或者说有东方主义的倾向。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观念中的策略问题。

关于前卫艺术中的“策略”问题,人们很容易想到中国艺术家是在讨好西方,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但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看待蔡国强的作品,在特定的语境里,他的作品具有多样的意义指向。如果把《草船借箭》放在另一个场景当中,如说放在中国美术馆,这件装置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我在北京美术馆做草船借箭,就可能是站在中国政府的角度来对美国发出攻击,这不太好,所谓的民族主义者或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特点是它比较不管是非黑白,在任何时候它都会站在民族的立场,保护民族的利益,攻击对方,攻击性较强。正确的民族主义者,对自己的民族从不丧失信心,在延续自己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对方的文化也是尊敬的,可以与其平等对话,可以被利用,也敢利用对方。”这件装置艺术,以及他的《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和《文化大混浴》等,在其形式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即时性,它的活力、批判性也体现在此。装置艺术讲究一次性、现场感,它挑战着不可能性、常规性和法律性,让观众和演员共同兴奋。

《威尼斯的收租院》这个作品在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金奖之后,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回顾争议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当中不仅集中地体现了一部分当代中国艺术家、批评者以及观众对于当代艺术问题的认识误区,而且也显露了他们在认识自文化和他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心理困境。

《收租院》初创于1965年,是当年为了配合阶级斗争教育在四川大邑县刘文彩的庄园利用当年的原场地制作的一组带有一定连续的情节性的泥塑作品。这是一件规模庞大的雕塑作品,人物共114人,道具共108件,分为26组情节,全长近100米。作品一方面根据当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要求典型化,即有政治倾向性地刻画对象,把地主阶级塑造成凶恶、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把农民阶级塑造成处境悲惨、表情痛苦和怒目相向、准备反抗的形象,表现了当时官方所强调的阶级斗争观念,使之成为所谓忆苦思甜的活教材。另一方面,由于接受了民间艺人还原真实的想法和做法,把逼肖真实极端化,不仅采用了真实场景和真实道具,而且在雕塑创作中还力求使对象具有逼真感,人物使用了玻璃球直接模仿真人。受中国古代寺庙里表现宗教内容的神佛像的塑造形式的影响,其制作过程利用了一些现成品的手法,而带有一定连续情节性的内容处理也是受到了寺庙造像中的典型图式的启发。

《收租院》还引发了当时全国用塑像来图解阶级斗争教条的热潮。现存的全国各地的大小博物馆、展览馆有很多是当年为了置放这样的塑像而量体度身定做而成,而现今四五十岁的雕塑家中有很多都有当年在那场运动做过“泥塑小学徒”的经历。

1999年6月,蔡国强受邀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根据他的论述,他为这个展览准备了两个方案,“一个相对容易的是把威尼斯当地的‘巩多拉’船改造成一艘‘罗马战舰’。但是,策划人哈拉德和我都共同努力在实施另一个困难的计划《威尼斯收租院》上。他知道以使用‘文化现成品’为方法论的我很久就有意把《收租院》为母题创作。而哈拉德远在七十年代即想过展出《收租院》原作,这是许多人都知道是当时的一个遗憾。若当时即实现,对于《威尼斯收租院》的出现,以及观念上的、行为上的传达会更简练和有力。为此,我不得不印制了一本小册子对这个经典作品宣传,主要是弥补这件中国社会主义巨作在西方世界尚未被普遍了解的不足。”为展览配印的宣传小册子,图文并茂地介绍原作的诞生过程及原作者们的创作与展出情况。在客观回顾当时的政治变化不断地影响了这件作品内容,使它有过多次的复制和几个修改的版本历史之外,特别强调了原作者们在“使用现成品”、“因地创作”等与西方世界现代艺术发展的最新潮流不谋而合比的创造成就。整个展览是一个“表演做雕塑”的过程,蔡国强请来的助手里,包括在1965年参加过四川美术学院集体毕业创作大型泥塑《收租院》,从设计原四川大邑县地主庄园陈列馆收租院泥塑群像雕塑到完成的主要作者之一的龙绪理。我们不仅可以从蔡国强的介绍中,也可以从记者对龙绪理的采访中得知,在双年展上的《威尼斯收租院》是一个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观念的行为艺术或“时间装置”,它在双年展上获奖固然与原版《收租院》所代表的文化含义与艺术特点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和艺术家对它的再阐述和为它而创造的新艺术形式分不开的。

《威尼斯收租院》在双年展上获奖后,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争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是关于作品的所属问题,因为蔡国强借用了中国六十年代公认的经典雕塑作品《收租院》,同时在《威尼斯收租院》的行为过程中,他又没有身体的介入,所以这个作品到底算不算他的作品就成了问题。由此,还引发了关于非法复制与挪用的侵权说法;二是关于《威尼斯收租院》的阐释问题,批评蔡国强这个作品的观点认为它是对原版《收租院》的消解,是拿了中国六十年代的经典作品去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从而引发了所谓的“保卫《收租院》”的活动;三是对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的身份问题的议论。激烈的批评观点认为作为当代华人艺术家,蔡国强为了进入国际化游戏规则而先把自己变成了外黄内白的“香蕉人”,为了“迎合策划主及东方主义的‘凝视’(GAZE)‘被看’--所谓‘看做雕塑”’而来“匡扶妾身”。

关于《威尼斯收租院》的论争始自媒体上的批评性的发难,后来,论争扩大到法律、艺术史等范围广泛的文化内部和文化间的冲突问题。四川美术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下午在重庆市市委宣传部会议厅召开了“关于《收租院》著作权问题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要正式地向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和蔡国强先生的侵权行为提出起诉。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认为:“这场官司不仅涉及到知识产权等法律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当代艺术在学理方面的问题,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新闻媒体的关注。《收租院》可以说是重庆文化战略中可资利用的一张牌,也可以说是重庆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它好比《红楼梦》,有做不完的文章,打不完的笔墨官司,讲不完的故事。因此,新闻界参与这场《收租院》侵权起诉的报道,可说是我们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可以提高我们重庆市在国内外的声誉,同时还可以让我们各界新闻媒体在这样一次侵权诉讼中提高自身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段公然利用蔡国强艺术争论为由进行自我推销的表白,确实让人深刻感受到如今艺术已不再单纯地扮演美学革命者的角色,而是被各种打着艺术招牌的非艺术力量利用着。

对这个文本的阐释与接受,显露了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中的冲突与矛盾。首先是关于如何理解和阐释蔡国强的艺术的问题。如果在艺术家的艺术形式范畴之内去理解,把《威尼斯收租院》视为一件行为艺术,或“时间装置?”并尽量理解他在挪用《收租院》原作时进行的说明和艺术活动过程的处理方式,关于侵权的问题就会得到比较恰当的理解与解释。其次是对产生于六十年代中国的雕塑《收租院》(某种意义上的传统)和与之相应的文化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理解。由《威尼斯收租院》所引发的对于六十年代中国艺术的重新评价,在争论中,部分批评家把《收租院》视为“在‘文化大革’命的红色疯狂和封闭的中国,几乎是同时或还更早地自发地产生了与正火红于世界的‘超级写实主义’一样的艺术和艺术品”。

或者无视原作所产生的时代功能和艺术上的单调,而抬高它的价值:“《收租院》虽然诞生于某种说教和宣谕的全权命题,却本能地有效承诺了(包括局部的特定阶级在内的)人性的全称命题,从而也就自然使之寄寓了文化政治批判内涉,亦即一个将人从存在的悲惨境地救赎出来的此在寓言,一种解放形象的显现和对封建非人性的‘吃人历史’的诉讼状。借此,它庶乎可以与欧美大陆同时期发生的新现实主义(New Realism)、新达达(Deo-Dada)、超级写实主义(Photo-Realism)乃至波普等艺术形式相互对举,彼此回应,秘响旁通。”这种“重塑”《收租院》的努力,最后必然会不顾历史和现实的差距,不顾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局限和艺术功能的政治化产生的副面影响,从而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收租院》的艺术成就--我指的是世界艺术史意义的艺术成就--理所当然应得到追认(中国美协应给它金奖!威尼斯双年展应给它金奖!)。历史应面对事实进行阐释,进行反省,它不是策划出来的,不是可以侵占的,也不是能够被消解掉的。作为现代艺术的伟大成果之一,《收租院》不需要讨好西方话语强权,成为没有版权的复制品。”

大众文化与当代文学的复杂关系

大众文化与当代文学的复杂关系首先体现为接受和阐释话语的失语。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传统的文学批评话语在新的文化思潮里失效了。我们看到,市场化使得旧有的文学运作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也由此影响了文学生产和文化消费。随着中国日益积极地向全球经济世界靠拢,迈向社会经济现代化目标的步伐一日日加快,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争与讨论,进一步探讨中国的现代性方案。文学经典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九十年代的文学无法获得整体性的命名,图书市场的复杂构成与畅销书的出现,使得文学家原有的生存和写作方式不得不经受市场销售与文学接受的考验,诗歌界发生的论争也暴露了这一文学样式旧有的文化想象危机。

大众文化的勃兴宣布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文学新时代的到来,而大众文化研究则突破了以往文学研究的学科界限,把视野扩大到文学生产、接受和消费等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研究成为九十年代反思现代性话语的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 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在政府部门做过15年的文官。在他38岁那样,父亲去世,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并开始撰写《随笔集》。蒙田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可谓独树一帜。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老舍与都市文化

    老舍与都市文化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
热门推荐
  • 惊天武祖

    惊天武祖

    新书《霸武战神》已发布,更加热血,更加精彩的故事,希望大家支持-------------------少年楚惊天,家族被灭,孤身逃亡,却又被最好的朋友、兄弟逼下火山。不料却因祸得福,解开绝世至宝‘天妒塔’的奥秘。天妒塔,苍天妒之!且看少年,手持天妒塔,杀仇敌、灭邪魔,成就一段惊天武祖的绝世传奇!PS:书友群:363299450
  • 谥法

    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入眼

    入眼

    苏雨有个小自己三岁的未婚夫,生得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奈何她早就心有所属,遂欲将小美人当成弟弟来疼爱,带他吃香的喝辣的,谁料丫的就是一白眼狼!周越泽:“谁是你弟?老子要当你男人!”
  • 烈焰成池

    烈焰成池

    更改介绍喜欢的爱情,战得胜时间,抵得住流年,经得起离别,受得住想念。他是冷漠不羁的天才摄影师,天南地北如风飞。他是浪荡桀骜的乖戾油画家,走马声色欲沉浮。她曾经只不过是A大校园里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却因一场狗血的讲座而与他狭路相逢。千帆过尽始之情衷,初见到底是谁晃了谁的眼?那些曾经促使着她热血沸腾的人和事,外表的光鲜与夺目,摊开来的细枝末节,像根刺包裹在失望和颓废中,终究她的悬崖勒马让她再次平淡如菊,曾经拥有过的那不劳而获的捷径,摔得残疾,再无法热情起来,而她也终于明白,当有一天你把心放在他人手里时就注定了不能去计较得失和代价。一念放下,烈焰成池。可是,为什么他还要好死不死的继续纠缠?而你还可曾记得那个夜晚,她在唱着“你知道吗,那偶然滑落在你脸颊的雨滴,是我的泪,成全你的自由。现在的,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
  • 大宋布衣宰相

    大宋布衣宰相

    这一部群穿大戏。一条主线,一个预知天机的少年,接二连三的奇遇,遇到的几个人,思想超前,精明异常,从暗自各为其主,到互相猜忌的合作,不时也会互相倾轧,最后才知道每个人身后的真相……尊重历史,歪传不丢逻辑,爱恨情仇,得宝获美,权力争斗,新旧设备发明,无国界无民族的商战,谍战,男主从底层平步青云,富甲天下之后,守护正统,颠覆正统,恢复正统,和不一起来的另外几个小伙伴,一起玩坏大宋,收藏我,一部旷世大戏正在为你展开。经得起考究的历史,稳步展开的情节,都需要你的耐心,信任,还有让妹纸最激动的收藏,推荐,推荐我的另一本群穿新书《河北王》一本男人们的铁血碰撞。
  • 光源

    光源

    在世俗间,有钱就有实力,没钱只能被欺负,在修真界里,强者为尊,弱者为卑。一个贫困的孤儿,在强者和美女的鼓舞下,称霸世俗界和修真界。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英吉沙刀

    英吉沙刀

    都是玫瑰戒惹的祸,然而也是玫瑰戒给的那一切.......
  • 直播穿越武侠世界

    直播穿越武侠世界

    “鹰爪门惨遭灭门,凶手究竟是谁?绿袍老祖有话要说。铁手、追命已开始追捕。”“侠客岛魅影再现,雪山派掌门白自在神秘失踪。”“移花宫邀月跻身江湖名人榜前五十,百晓生称其有潜力进前三十。”“宁道奇约战黄药师,两人战至半酣,却被中原一点红双双刺伤。“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疑已进入天人合一境界。”“杀手排行榜青龙会连续五年排名居首,青衣楼,魔门补天阁和金鹏堡纷纷表示不服。”沈诚穿越到一个离奇荒诞的武侠世界,却被告知必须要成为直播平台的最红主播,甚至要成为天下第一,就这样,一个有点荒诞的武侠故事拉开序幕。
  • 烟花倾城颜:许你三生情缘

    烟花倾城颜:许你三生情缘

    一代转校生,风华绝代,苏氏千金苏雪,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看似风光的背后,却很少人知道,苏雪这两个字意味着怎样的孤独与寂寞,当按轨而行的命运与突如其来的爱情相互冲突,未婚夫尚言恒宇,校草夜泽,青梅竹马安然,以及神秘到让人无法琢磨的冷彦,她将如何抉择,究竟谁能够改写苏雪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