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800000019

第19章

著名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过这样的诗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如今,香港的岛民又一次如同风中飘絮和雨中浮萍了,和七百多年前宋民情状不同的是,它们从此要接受异族的统治,虽然都是屈辱,但却深重得多。

英军占领香港不久,义律便任命军官威廉,坚为香港总巡理府,授于统治当地华人的广泛权力。威廉不负重托,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成立了巡理府法院,不久又拼凑了一支小小的警察队,同年10月,维多利亚监狱也宣告落成。这是按英制建成的统治机构。不过,它却不约束英人,只酷待华人。

英人初到香港,每到夜晚,更夫便敲起了更,那种两种木头相撞的梆梆声,使他们很不习惯。当时的英军头目戴维斯竟指使立法局通过了所谓的1844年法例第5号,予以禁止。

从1842年开始,英港政府规定华人从11点钟以后不许上街。到了1843年,新法令又规定,自天黑以后就不许上街,倘若上街,就必须提上一个灯笼,或者点着油灯以表示你的身份。到了后来,英人更进一步规定,从天黑到明天早晨六点钟之前,都要在门口点一盏灯或挂一个灯笼。后来的规定更加严苛,凡是晚上要出去的话,必须领取通行证,否则就会抓住治罪。

英人为了加强其统治,还引进了本国的各种刑罚和刑具。其中有一仲残酷的笞刑,俗称九尾猫,这种鞭子抽在人身上,犹如刀削犬啃一般,常常能致人死命。初时,英人还装出一副公正的面孔,说英人犯法和华人同罪,到后来就暴露出殖民者的嘴脸。一个名叫约翰托普逊的英人犯了入室抢劫罪,被法庭审判为监禁三年和笞刑150鞭。洋人们闻讯群起抗议。港英政府竟取消了对洋人的笞刑、从此,九尾猫成了专门惩罚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刑罚。

1845年,港英当局在中国水师配合下,捕获了18名海盗,其中17个中国人皆被斩首,唯独一名英国逃兵却被当局格外开恩,被判无期徒刑,实际上只是充军了事。

1851年,英国海盗芬顿劫截一艘华商货船,哪知货船上水手彪悍,船主精明,反而将芬顿等海盗生擒。船主将这些海盗交给香港法庭审判,审讯结果令人吃惊,三名追随芬顿的华人海盗被判死刑,而首领芬顿却以交通海盗罪判了三年徒刑。

1857年7月,又一伙海盗在南中国海袭击商船时被擒嗲归案。这是伙惯犯,曾经在当地海域为非作歹多年,尤其它们是群洋海盗,为首的海盗头领叫卜克士。谁知审判时,美国驻港领事亲自出庭辩护,法庭又是网开一面,卜克士仅判无期充军。

英人自己践踏法律,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面对中国人则草菅人命,制造了大批的冤案错案。

1857年1月15日早晨,香港裕升面包店前,人头攒动,前来购买面包的洋人们排起了长龙。店主张亚霖是个精明的本地人,老家在澳门。他在澳门曾向葡萄牙人学了一手烤面包的手艺,见香港洋人日多,便来香港发展,开了一家面包店。由于他的手艺好,物美价廉,一时引来许多欧洲人争相到此店购买。

这天早晨,张亚霖起得绝早,吩咐伙计们一通杂唞,见他们已各就各位,新烤的面包已经上市,他才急急要了一辆黄包车,向码头奔去。他要送家眷回澳门。家属在香港住了几天,因惦记澳门的家,催着他送她回去,张亚霖没法,便抽了今天的空携妻带子坐船回澳门。

因为要赶轮船,张亚霖一家没有来得及吃早饭,临走时,让伙计把新烤的面包装了许多,一是权当早餐,二是带回几个,让父母乡亲见识见识他的洋手艺。

轮船缓缓驶离了港湾,张亚霖一家坐在舱内开始用早餐。这是洋人们的饭食,张亚霖平素根本不吃它,别看他自己是面包师。可要喝早茶吃早饭没有时间做,于是就拿面包将就。总是自己烤制的面包,又大又软又暄和,吃到口中有淡淡的麦香和甘甜味道。就这样边品尝边欣赏竟吃下了两块面包,妻子和孩子的胃口也跟着见大,随着带的面包竟下去大半。

面包快要吃完的时候,张亚霖嚼出了点异味。一种凉凉的微微的邪味,吃到口中有迅速下坠的感觉。张亚霖心里咯噔一声,别是面包里掺什么东西了吧?

这个念头悠地闪过,吓了他一大跳。

英人占领港岛之后,岛上民众群情激愤。香港岛自古以来是神州一脉,即使道光皇帝下令割舍,又怎一个割字就了了呢?这是华夏民族的土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份,况且数千年传下来,许多朝代都没割让给夷族,为什么单到你道光皇帝就把它出卖了呢?不能,港岛民众决不答应!

于是,乡人四起,有的揭竿而战,和侵略者真刀真枪地干;有的则四散逃匿,回到内地,誓死不当亡国奴;有的则明为顺民,暗地和英人斗,在他饮水处下毒,在暗夜里袭击英人住宅。英人被杀和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是不是有人在面里下毒了呢?

张亚霖是个胆小的生意人,他虽然痛恨英人,但却不会采取过激行为。产生这个念头之后,他的脑子里青灰色的暗影很快就膨胀开来,顿时就有东西有胃里翻滾,他刚要想说不好,话还没出口,便哇一声吐在了船舱里……

他的妻子和孩子也哇哇吐做一团……正在这时,一只快船追上了张亚霖乘坐的轮船,几名英国警察冲上船,不由分说,将张亚霖掀翻在地,绳捆索绑,押回了港岛……

这就是香港当时著名的毒面包案件。在这天早晨,香港有大约四百欧洲人吃过张1霖面包店出售的面包,全部中毒。中毒的反应是呕吐、恶心。经过法庭化验,证明面包里投入了大量的砒霜,因砒霜投量过大,引起食者呕吐,反而保住了他们的性命。

张亚霖被逮捕入狱,另有51名中国工人也一同关入牢房。英国人一口咬定张亚霖是蓄谋杀人,应该判以死刑。其余九人是协同杀人,也该处死。说起犯罪动机,辩护者据理力争,而英人法官则用张是中国人,他一定会对占领者充满仇恨等不确定的假想来推论。

港英当局将余者统统关进不足20平方米的地下室,以野蛮的拷打和非人的折磨来对待他们,一直关押了20多天。

张亚霖显然是冤枉的。事发当天,他自己和家人也吃了面包,港英当局怀疑他回澳门是畏罪潜逃,实际上他回澳门的打算早就给店里伙计说过。在事发的前二天,他还购买了商福斯特和爱德华兹的大批面粉,准备扩大再生产。显然,英人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审判一连进行了五天,终因证据不足宣布张亚霖投毒罪不能成立。但因怕在港英人发难,法庭仍对嫌疑者课以罚款,并把他们统统驱逐出境。

毒面包事件在英国国内也引起轩然大波。各家报刊和电台纷纷撰文,英首相巴麦尊也在议会发表演讲,攻击中国人毒杀可敬的英国商人。

而真正冤枉的是中国人张亚霖等。即使张亚霖杀了人,他也不是什么罪人,而是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恩格斯在《波斯与中国》一文中曾就毒面包事件加以评论,对英殖民主义者进行了谴责,面对中国人民给予了同情。他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禝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

毒面包货件之后,港英当局更加以高压手段对付港人,而香港民众则以牙还牙,给英人以颜色。

1857年3月6日晚,位于湾仔一带的都爹利商店被中国居民放火烧毁。该商店是驻港英军的食物定购点。大火烧毁了商店的一切。着火时,该店尚有面粉一千余担、饼干桶无计,烈酒二三十桶。惊慌万状的驻港英军像无头苍蝇般乱放枪炮,抓了许久也没找到纵火者。

1934年6月22日,香港地区大雨如注,山洪暴发。沿山顶缆车的水坑入海处,冲出6具儿童的尸体。6个儿童都是白人孩子。当局闻讯派出大批军警前去搜查,结果发现在水坑边,正有一名中国男子晾晒湿衣。军警们立即将其锁拿回署。经过审讯,得知男子叫吴来源,28岁,广东揭阳人,刚从内地来港打工不久。他告诉法官,躲雨之际,忽听见洪水倾泻中有人呼喊救命,他冲进雨幕一看,原来是一群孩子落入水中。他就跃入水中救人,但因山洪势大,救人不成,他这才返回岸上。

他这番话因没人作证而不能作数。

而一位英军少校夫人却硬说吴是凶手,她亲眼看见吴一个个将洋人儿童逐个掼入水中。

法庭据此判吴来源谋杀罪处以死刑。消息传开,群情激愤,有20多万人签名营救吴来源,一些大律师自愿免费为吴辩护。

案件审了七个多月,但仍没阻止吴来源一死。吴来源走上绞刑架时,悲愤地大呼:就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洋人才判我死罪。我不想死,我要活!

在英人心目中,中国人是靠不住的。所以,在早期的警察中,分为三等,第一等是英国人,其地位最高,第二等是印度人,地位次之,第三等才是中国人。

为了维护香港的秩序管理,港英政府不得不招一批没有语言障碍的华人充当警察,但又对华人警察严重不信任。英警和印警每人都可以配带枪支,而给华警一根木棍。三种警察的物质待遇也相当悬殊。英替的收入比印警的收入高一倍,比华人高出二倍以上。尽管如此,英人仍认为华人警察在体格和道德上均无可取之处。直到1871年,华人警察的人数才第一次超过香港替察的半数。

英人占领香港之后,不仅受到本岛民众的反抗,整个珠江三角洲的人民都纷纷起来参加抗英斗争的洪流中。

《南京条约》签定之后,广州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但是,洋人进城,仍然屡屡被阻,广州城八十多个士绅联名抗议洋人进城,言颇激烈,警告洋人说,如果进城,性命堪忧。

1846年1月,在洋人的压力下,耆英在街头张贴告示,要求市人不要反对洋人进城。谁知告示贴出不久即被人撕掉,并引起人们的叱骂声。群众对官府的投降行径非常愤怒,它们包围了知府衙门并纵火焚烧,知府刘浔仓慌逃出,才幸免被抓。

耆英向道光皇帝奏报道:甫经出示,即有人张贴红白字帖,语多忿激,群情汹汹……

由于广州人民的坚决反抗,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人也没有人敢进入广州城……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行读的快乐

    行读的快乐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企业任职时期在国内外游历的40余篇散文,如秦淮河、成吉思汗陵、香格里拉、湘西边城、独秀山、美国、俄罗斯、罗马、荷兰、法国等国家和旅游目的地,文字大多以记事抒怀咏物为主,也不乏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的评价,能够从侧面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趣向,对读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热门推荐
  • 十二男神团:月神守护者

    十二男神团:月神守护者

    “啊————————”无人的楼道内传出了一声尖叫。一头被灯光照的发亮的金色大别浪卷的长发,大大的杏仁眼,眸子内清澈无垢,散发着淡淡的金色光芒,一张桃红色的小嘴,微微张着,露出被灯光照的发亮的洁白齿贝,一张略有圆润的瓜子脸,组在一起成了一张美艳动人动人的面孔。她并不是被这张脸惊艳到了,而是————————
  • 惊世妖妃:王爷,劫个色

    惊世妖妃:王爷,劫个色

    当神经大条的前世特工,遇上冷面腹黑的妖孽王爷……难道,就只有被揉圆搓扁的份儿?他步步紧逼,欺压调戏轮番上阵。她节节败退,三番两次落入魔爪。忍一时人神共愤,退一步惨遭欺身……老虎不发猫,真当她病危不成?萌宠在手,要啥啥有,呼风唤雨,样样不愁。什么冰山王爷、妖孽美男,通通滚一边去,想当她的男人,就等着狠狠接受折磨吧!
  • 仙魔妖童

    仙魔妖童

    【珠峰山脉】隔开【东方的仙元大陆】与【西方的魔元大陆】。【两个大陆】发展出两个不同的修炼体系,【东方的修真者】与【西方的修魔者】。【修真界的大魔头】与【修魔界的大魔女】相恋。携手退出江湖十余年后,故事就此开始。
  • 第六部门

    第六部门

    正如同前些年网络上出来的一本小说一样,华夏乃至这个地球上所有的国家他都有着自己的秘密组织,而我恰恰就是华夏秘密组织中的一员。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混进这个组织的,反正,自我懂事开始就在这个该死的组织之中了。据说,我那无缘见面的父母就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生下我之后他们就去执行一件秘密任务。结果,很不幸的是,他们从那次就没有在回来过。而我,就是由组织之中的一个老家伙带大的,这就是我倒霉且悲催的童年。
  • 沸腾之夏

    沸腾之夏

    冷面王子霸道强占她的身子。恶魔哥哥向她深情告白。她该如何抉择?滕奕扬接过衣服,诡异的笑了笑,“你少拿了内裤,去帮我拿过来好吗?”慕之翰如深海般幽蓝的双眼直直盯着她,语气霸道无比:“我说过,你是我的,永远也逃不掉。”原名《流年浮殇》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另类医师

    另类医师

    或许他本应是个纨绔弟子,但他却因先天性免疫低下而难以踏入社会。无奈之下进入了高度拟真游戏《神秘大陆》。遇到了一群技术超群的职业玩家,对上了一个拥有铁血纪律的工会组织。遇到了一群装备优良的热血兄弟,对上了一个拥有神秘背景的大工型会。遇到了一群诚心相待的知心朋友,对上了一个拥有种种计谋的智囊团队。不知不觉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他的命运会是如何?
  • 冤家路宰:暖心上司拐回家

    冤家路宰:暖心上司拐回家

    安怡怎么想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上司大人壁咚在总裁办公室内。“不要。”安怡弱弱地说。“不要什么?”他邪魅一笑,低头就吻了上来。安怡还没说出口,就被吻的天昏地暗。那一刻,她便知道自己再也逃不出他的魔爪了。
  • 翰苑

    翰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是怎样战胜癌症的

    我是怎样战胜癌症的

    我现在动手写这本书,全是由《夺命》给“招惹”下写的,纯粹是叫《夺命》“逼”的。患中晚期胃癌之初,我就想:只要癌魔大发慈悲,两三年内不拘我走,我便写一本谈我抗癌的书,供癌症患者宣泄感情。后来我写了,并承蒙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热情帮助与大力支持,被冠以《夺命》的名字正式出版发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