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300000003

第3章 人生过处唯存悔

——对话王国维

记者:

每次回到京城,我都喜欢到圆明园、颐和园走走。

王国维:

你喜欢哪一个?

记者:

都喜欢,圆明园安静,颐和园典雅。

王国维:

更喜欢哪一个?

记者:

以前不分彼此,现在是颐和园。

王国维:

为什么?

记者:

因为你,因为昆明湖的一波水中,镶嵌着你的影子。每次脑海中一浮现出你纵身一跃的凄惨画面,我的心中就是一种异样的酸楚。我想不出来,能有多大的事情能逼得让你做出那个天大的决定?

王国维:

往事不堪回首,断肠人天涯之处,其内心的痛是你们这些还能勉强活着的人绝对无法理解的。你何苦要朝一个正在流血的伤口上撒盐呢?

记者:

真的对不起!

王国维:

或许我是心如死灰,畸形的敏感。

记者:

我天生缺乏文学的细胞,生活上属于粗枝大叶的一类,论智慧不配搞哲学,论才情则不配谈文学。但是每每看你的《人间词话》,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想不到一个人竟然能把文学理论玩到这种程度。我不骗你,你的《人间词话》对我有一种神秘的磁性,这本书每看一次,我的心中就泛起搞文学,最起码是文学批评的涟漪。

王国维:

得到你的首肯,不容易。

记者:

你的家乡浙江海宁,出了不少文坛巨匠。其中不乏在“沙场娜拉”走去的徐志摩,也有从刀光剑影、豪情万丈中走来的金庸,难道你们那里的风水特别适合造就文坛的精英?

王国维:

若论风水,我是不相信这个东西的。你的家乡也不错嘛。在你们老家——江苏淮安、宿迁一带,也是出过不少名人的啊。吴承恩、关天培、刘鹗、梁红玉、韩信……据说沈括在你们老家沭阳县还当过县长呢。其实这些都是偶然的巧合,与风水好不好没关系。我只知道,我本无一丝一毫的天赋,全仗寒窗几十年的积攒。

记者:

胡适先生曾经拜会过你,他对你有一个挺有趣的评论,他说:“光看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我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并非如此。我听说关于你的一个故事,也许是笑话,不知真假?

王国维:

说说看。

记者:

你过五十寿诞时,赵元任的太太杨步伟,死活就是不愿意与你这个寿星在一桌,她认为你不苟言笑,太死板,了无趣味。赵元任本来也是个话匣子,可一见到你就噤若寒蝉。凭你的才华,随便说几句也能博人家一笑活跃一下气氛嘛!

王国维:

在这方面我还真是低能。你我都知道,生活与文学创作从来就是两回事,在生活上,我这人简直就是一块无法捂热的石头,也可以说是一块榆木疙瘩,毫无生活情趣。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在19岁时与莫氏的结合,莫氏去世后,是在31岁时与潘氏的结合。与莫氏生活在一起时,我从来就心无旁骛。与潘氏结婚时我依然如此。

记者:

作为一个男人,你做得绝对没问题。

王国维:

封建社会是一个畸形的病态国度,不把女人当人看,不仅从肉体上搞缠足摧残女人,还搞多妻制,从灵魂上摧残女人的自尊心。我这人太过渺小,一介书生,我救不了天下所有的女人,但是我能尽最大可能让我身边的女人活得像个人。爱一个人,就要从内心深处去爱她,给她幸福,让她开心。

记者:

我同意你的观点。

王国维:

尤其是要把你的时间尽最大可能多给她们,而不能总让她们有一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遗憾。

记者:

你是满族人吗?

王国维:

你是明知故问吧。我是浙江海宁人,怎么可能是满族人呢?

记者:

当时满族人对中国的统治,是一家一族的统治。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思想家,你真的就那么留念清政府的统治吗?我听说就连末代皇帝溥仪早就把自己的辫子剪掉,而你却至死还拖着那个长长的辫子。何苦呢?

王国维: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上升期,也有自己的衰败期。满族当时虽然只有区区200万人口,但是人家文攻武略丝毫不在我们汉族人之下。他们并非无能之辈,清朝鼎盛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能唯有唐朝才是可比的。据说在鸦片战争发生的那个时间段,中国占世界财富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军队的实力也是屈指可数的。能够维持对中原统治300来年,没有真功夫是不可能的。我们汉族人的政权中,我看能与清朝一比者,实在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记者:

但是到了你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大厦已倾,满眼尽是残垣断壁了。

王国维:

我人生的可悲就是生活于一个可悲的时代。

记者:

根据我的研究,当时的统治者完全是有机会做很多事情的。例如,与国外实行自由通商,把君主共和制度好好搞起来。但他们却如鸵鸟一般,只知道把头埋在沙堆里,任凭风吹浪打,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看你把我咋的!

王国维:

我原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一个少数民族对多数民族的统治,虽然能够在短期创造一些辉煌,但最终不会带来持续性的进步。对满族贵族来说,中国就是他们免费的午餐,他们只要保持对这个国家的统治,那就是要什么有什么,而无须搞什么改革,无须搞什么开放。这是中国人的不幸,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满族人的不幸。

记者:

满族人的不幸?

王国维:

满族人从他们迈进关内的那一天起,就为这个民族埋下了灾难。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四百年的为所欲为,汉族人能如此仇恨他们吗?这就是满族人的原罪。他们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记者:

对于这样一个毫无希望的政权,你为何那么迷恋他们呢?还美滋滋地当什么“南书房行走”呢?

王国维:

谈不上迷恋,在我那么多诗词中,你能够找出一个字说我是感激清朝贵族,你就骂我是混蛋。一些人说投河昆明湖是为清朝殉难,简直是放狗屁!清朝人仅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吃饭的破碗而已,而凭我的资历和水平,到什么地方我都能找到这只破碗。

记者:

如此自信?

王国维:

信不信由你。我创作的词,虽然从数量上不到百首,但自南宋以后,除了一二人以外,其他人的水平都不如我。与五代北宋的那几位大词人比起来,我觉得很惭愧不如人家,但就是这些大词人,也有很多方面不如我。

记者:

我相信,凡是看过你写的《人间词》和《人间词话》的人,都不会认为你是在自吹自擂。实至名归!我记得你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写诗造词,当以境界为要。也就是境界是诗和歌的生命。

王国维:

我在我的《人间词话》中是这么说的,现在依然这么坚持。词,自然包括诗歌之类的艺术门类,当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记者:

能不能讲白话?

王国维:

你真难为老夫了。你也不要笑话,我与张之洞一样,真的讲不了白话。不过说几句还是可以的。一旦说到正经事,只能咬文嚼字。

记者:

理解。

王国维:

在文学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一般的诗家词人,是不可能明白这个道理的,自然也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记者:

你呢?

王国维:

马马虎虎,基本如此,或者说差不多吧。

记者:

既然如此自信,那你为何还乐滋滋地往满族人的小朝廷里跑呢?不是为油盐酱醋,那是为了什么?

王国维:

那你要我往哪里钻?袁世凯的衙门,段祺瑞的衙门,曹锟的衙门,张勋的衙门,张作霖的衙门,冯玉祥的衙门,阎锡山的衙门……一个不如一个。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中国人那种窝里斗的劣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就闹不清楚,古人尚且知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为什么到了20世纪,中国的这些政治人物还是满头脑子泔水呢?军阀混战,刀光剑影,梁启超在《给孩子们的书》专栏文章中说:“近来耳目所接,都是不忍闻不忍见的现象”,真是一针见血!

记者:

怎么也比满族统治中国强啊。

王国维:

不见得,你去看看孙中山的书,你就明白了。他在书中说军阀混战让中国落后到比满族人统治时还要糟糕的程度。一代不如一代,一天不如一天。

记者:

我明白了,你认为清政府被推翻后,当时的中国依然灾难深重,漫漫长夜,看不到一丝光明,一种无助的绝望,所以你就……

王国维:

别人能苟且偷生,我自然也能勉强活着。那绝不是我轻生的理由。

记者:

我手头有本书《国学大师之死》,关于你的那篇标题是“王国维与千年旧学共命运”,似乎暗指你是一个文化的殉难者。

王国维:

对于暮气沉沉的中国旧学,我早就感到万般的疲惫和厌倦。我们中国本是文化之国,但我们的文学中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简直就没有。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对西学能比我更熟悉恐怕没有几个。我虽然觉得尼采、叔本华、康德的那些哲学,有的可爱但不可信,有的可信但不可爱,但总体来讲,人家是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真正有希望的是西学,而不是古旧的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的距离,而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哲学理论,还是戏剧小说,都是如此。尤其是戏剧,更是糟糕透顶。想想这,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应该感到脸红。

记者:

我看过你写的《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文学小言》,感觉你学术研究的“立脚点”已经不再是所谓的“中学”,而是完全演变为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康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赤裸裸的“西学”了。看一些资料,发现围绕“西学”,你曾经与张之洞打过一次笔墨官司。

王国维:

张之洞曾经给朝廷上过一个折子,折子叫《筹定学堂规模第兴办折》,说什么“不可讲泰西哲学”,否则,“大患不可胜言”。在另一道折子《厘定学堂章程折》,说什么“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瀹yuè,①煮。②疏导(河道))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记者:

你说的就是张之洞所谓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核心内容。

王国维:

1903年,我在《教育世界》55号上发表了《哲学辨惑》。

记者:

具体说了什么?

王国维:

我说:“近世中国哲学之不振,其原因虽繁,然古书之难懂,未始非其一端也。苟通西洋之哲学以治吾中国之哲学,则其得当不止此。异日昌大吾国固有之这学者,必在深通西洋哲学之人,无疑也。”

记者:

看你说得之乎者也,我都犯迷糊了。简单说来是什么意思?

王国维:

一句话,欲复兴中国之文化,必须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离开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就很难得到复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是相互违背妨害的关系,而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

记者:

如果不是看到你的这些议论,我还真把你当成是一个冥顽不化的文化守成主义者呢!我看说你崇洋媚外似乎都不过分。

王国维:

知我者,有你一个。建议你有时间再看看我的《论性》《释理》《原命》《孟子之伦理思想之一斑》《列子之学说》《孔子之学说》,你对我的评价会更加真实。

记者:

你的决定与共产运动有关吗?

王国维:

你怎么问这个问题?

记者:

在你走向昆明湖的前几天,梁启超就在你说的那篇文字中如此写道:“现在南方军人确非共产派,但他们将来必倒在共产派手上无疑。现在南方只是工人世界,知识阶级四个字已成为反革命的代名词”,梁启超还说:“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一旦爆发,或许比南京更惨”。梁启超的言论是不是对你刺激很大?梁启超说南方共产运动很嚣张,你在你的遗书里叮嘱你的儿子“不能南归”,难道是巧合吗?

王国维:

共产运动刚刚兴起,软弱无力,看不出有多大出息,梁启超是危言耸听。再说,我也没有看到他的文章。

记者: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据说1924年溥仪皇帝被赶出紫禁城时,你与清朝的那些遗老们感觉到蒙受奇耻大辱,于是就到御河投河自杀。

王国维:

你如此不依不饶到底为什么?我只告诉你,那都是表象,我不会为了一个没落的王朝殉葬的。但当我所爱和所有爱我的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你说我还有价值活下去吗?

记者:

不好意思!怎么回事?

王国维:

站在满目疮痍的国土上,回想起挚爱的母亲,慈祥的父亲,相伴经年的妻子,还有我可爱的儿子、孙女,都一个个离开了我。就连当年最好的朋友罗振玉和我也是反目成仇。形单影只的我恰如孤魂野鬼一般地活着,意义何在?此刻,对我而言,自己的爱,自己的心,都化为一片空明,一阵清风。唯有面前的一潭秋水,才能让我得到解脱,让我找到真正的归宿……

记者: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眼前一片漆黑,只是轻轻的一跃,一波碧水,刹那间就让你洗净了心中的万千尘事。我不由得想起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用到你身上,是何等贴切啊。相对的一生,绝对的解脱,你是这种感觉吗?

王国维:

落花流水春去也,人间如此,天上也是如此……

附:王国维简传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王国维依托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意志理论研究《红楼梦》,独树一帜。

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求索

    求索

    形式和内容是相对而言的,既没有绝对的现象也没有绝对的本质。作为物质的任何结构的本质在这一结构中的更深一层的结构之中。依次下去,以至无穷。后者总做为前者的本质,前者总做为后者的现象。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热门推荐
  •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祸妃天降:冷魅王爷贪财妃

    祸妃天降:冷魅王爷贪财妃

    据说很是软弱又无能的王爷正在后院的凉亭里下棋。一青衣佩剑的侍卫前来,冷汗涔涔的开口:“主子,属下已经查清楚了,那个一毛不拔又处处跟您抢地盘的正是咱们府上那位。”至于是哪位,那还用得着明说么?下棋的动作依旧行云流水,那人头也不抬,淡淡的道:“无妨,抢回来便是。”“抢回来之后呢?”“以十倍的价格再卖给她。”青衣:“……”他以为主子会说给她送去,没想到……
  • 恶魔的拽天使

    恶魔的拽天使

    他,原本是校内数一数二的高冷王子,却因在校外举办的独特晚会的结束曲而决定改变自己的高冷作风,踏上了追求她的霸爱之路。
  • 娱乐圈之梦想家们

    娱乐圈之梦想家们

    两个妹纸双穿越后利用金手指开娱乐公司创办UNI48、重塑经典影片and歌曲and节目。在台前发光发热的她尽管有着穿越经历,却依然单纯可人。在台下马不停蹄的她心底一直期待找到上辈子的那个他……PS:这真的不是百合文>_<
  • 穿越爱情歌

    穿越爱情歌

    她,白含情,一名热爱写穿越小说的超级宅女,却意外穿越至古代,一心想成为米虫嫁给好男人的她,身为宰相家小姐,偏偏与帝国冷酷太子纠缠不清。是前世的渊源,还是今生的痴缠?心肠歹毒的恶妃面瘫加冷酷的太子笑里藏刀的二皇子追杀儿子的老皇帝……各种奇葩经历接踵而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找王美丽

    寻找王美丽

    老于进门后没看见王美丽,喊了两声也没人答应,于是他看了下表,就坐下来抽烟。这烟抽得很慢,大约有七、八分钟的光景,期间他还曾察看了卧房并顺便向窗外张望了一下,然后,他开始拨打电话,再后来,他靠在沙发背上,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妈的”,他知道,王美丽又出走了。
  • The Yates Pride

    The Yates Pr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鸢花

    紫鸢花

    她是二十一世纪坚强独立,素有小杉菜之称的新时代女性。他是一统四海,睿智绝顶的千古一帝。一场不期而至的雪崩,将她的灵魂带到了一个未知的时代,一个古代人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置身在波云诡谲的宫廷纷争,面对错杂纠错的感情纠葛,她该如何抉择。他们之间是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还是一段虚无缥缈的梦境,也许爱情本就是如此,互相深爱着对方,却又彼此折磨,折磨依旧,只因为爱情仍在延续。蓦然回首,谁在灯火阑珊处等她,与她共赏那漫漫紫鸢花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听说你命里缺我

    听说你命里缺我

    关小柳和计算机系众学霸一起做毕业设计,被理科大神林陆狠狠鄙视,天天含泪……在数次无奈出手救了关小柳后,林陆惊悚地发现自己的眼睛竟黏在蠢萌的她身上了?这!不!科!学!可惜情难自控……大神从高冷禁欲系转为温柔忠犬系,画风突变让人措手不及。关小柳在哪他去哪,深情至极令关小柳汗毛倒立——他主动追求:“我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但我愿意陪你做尽浪漫的事。”他霸气告白:“你把耳朵贴在我的胸膛上,仔细听,它在说:关小柳,我好喜欢你。”他袒露真心:“你能回应我,是现在我觉得超幸福的事。”这一生时光太短情路太长,在最好的年纪里相爱才是正经事。幸好,在最合适的时间,遇到你。
  • 英雄歪盟

    英雄歪盟

    我叫盖伦,人送外号德玛西亚之力,是德玛西亚有着至高无上荣誉的勇士。不过那是以前了,现在,我只是无畏先锋一座大山的绿林小盗一枚。在我的手下,有着以骚浪贱见长的蛮易信三兄弟,而整个故事,就是从他们三兄弟碰到了美的不要不要的寡妇制造者伊芙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