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9200000011

第11章 闲话市场(2)

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

的确,市场经济涤荡旧观念,摧枯拉朽,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还带来新的东西,带来一些有价值的精神素质。它们构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精神文明的重要因子。

譬如,市场经济带来某种自由、平等的心态。市场经济的体制度根本原则是自由竞争的原则,而这种自由竞争的原则与自由精神、平等精神、民主精神具有一致性。用重重绳索把人的手脚、把人的思想捆绑起来,即不自由,反自由,是无法竞争的。

市场经济带来开放的精神。既然市场经济的原则是自由竞争的原则,那么要自由竞争就必须开放。必须打破封闭,拔掉关卡,必须打开县门、省门、国门。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必然要求开放,必然要求中国走向世界。于是,人的眼界不一样了,人的精神境界不一样了。市场经济极大地拓展着人的精神世界,创造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高远的精神境界。

市场经济带来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既然实行自由竞争原则,那么它就必然提倡创新、崇尚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创造性力量和才能得到空前的解放和最大限度的释放。市场竞争逼得你必须不断地捕捉、感受、接纳新事物,不断地创新、出新、花样翻新,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地有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新方法、新思维;不然,你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向来以“稳”着称,是一种“稳态结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多的是守旧、求稳,缺的是创新、激进,老子的“不为天下先”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中。对激进分子、革命者,人们常常侧目而视、避而远之;对争先者,人们常常讥之为“爱出风头”、“好表现自己”。中国整治激进分子、革命者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叫做“枪打出头鸟”。针对中国的具体环境,面对中国传统观念,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创新精神、革新精神显得十分可贵。

市场经济带来个体主动精神。一般地说,市场经济更加高扬人的个体主动精神,便于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面对市场,你必须时时意识到你是参加竞争的一个主体,你必须调动起你身上的每一分力量,发挥你所有的聪明才智,主动为自己创造生存空间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你必须勤奋、进取,主动去寻找机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环境,不允许你被动地等和靠。等什么呢?靠什么呢?如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你从生下来直到老死,都被预先“计划”好了,你可以等别人为你安排,可以靠别人替你思想,你可以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没人为你“计划”,你没得等也没得靠,你只有靠自己。这时候,你会更清醒地意识到你个人的价值,也更清醒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便你实实在在地主动去实现你的自我价值。

市场经济体制为人们带来科学精神。从狭义方面说,从具体的形而下意义上说,搞市场经济,生产有竞争力的商品,不能离开科学,甚至不能离开最新发展的科学成果;从广义方面说,从一般的形而上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体制,最需要务实的精神,最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同于人文精神、哲学精神。科学主要涉及的是“知”,是回答对象是什么;哲学主要涉及的是“思”,它要对人、对与人相关的对象的意义进行思考、体认、领悟。因此,科学精神的要义是“对象是什么”的“知”;哲学精神的要义是“人和对象的意义怎样”的“思”,哲学精神根本上是人文精神。区别科学精神与哲学精神、人文精神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绝对对立起来。这可能与西方思潮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影响有关。其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有不同,但并无根本矛盾,也不截然对立。中国古人向来把修身养性与格物致知、把尽性与穷理、把诚与明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认为修身养性离不开格物致知,尽性离不开窍理,“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明诚,自诚明,明诚一也”。所谓修身养性、尽性、诚,即属于“思”、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所谓格物致知,所谓究理、明,即属于“知”、属于科学精神的范畴。

由此说来,市场经济虽然主要高扬科学精神,但与人文精神并非水火不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不是死对头,而是朋友。

(1994年)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事情总是有两面或多面,而不只是一面。市场经济带给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全是正面效应,而是至少还有另一面,即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可能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呢?试举数条,向你请教。

“利”的过度膨胀导致唯利主义和拜金主义。

市场经济以求利为其发展、运行的主要杠杆之一。这本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企业不追求利润,不获取任何利润,它就活不下去,它就得垮台。合理的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产生“利”的过度膨胀,许多人往往把追逐利润的原则从经济活动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教育、科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家庭、爱情等领域,以求利作为人生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原则。

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造成人的物化,人为物所役。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向来重视伦理(道德)理性而轻视工具理性。这就造成中国的科学落后。实行市场经济,为了适应竞争的环境,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把科技成就转化为竞争优势,这就使工具理性高度发展起来。但事物往往有两面,有一利即有一弊。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给社会,特别是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负面影响。工具理性所关注的是非人格化的逻辑关系,它以可计算的效率为主要追求目标,拒绝一切价值考虑到介入。随着工具理性的强化与扩张,人本身也逐渐失去了主体性而被对象化:他似乎仅仅成为机器的附属物,除了服从技术规程之外,别无选择。作为现代分工体系中的一个角色,人的独特需要、情感,受到了无情的漠视。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仿佛成了技术社会,从机器大生产,到政治机构的运转,到处可以看到技术的专制。工具理性膨胀到技术专制度地步,就变成了对人本身的损害。工具理性升值,人文理性、伦理理性贬值;物升值,人贬值。人变成技术的奴隶,到最后,人也成了物的一部分,成了物。人没有了,正如弗洛姆所说,十九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二十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个体原则的过度膨胀,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唯我主义,造成个人与群体(社会)关系的失衡,危及社会的整体利益。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关系。传统的中国社会偏向于以群体消融个体、压倒个体,使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个性不能自由充分发展。这是其重大弊病。实行市场经济,推行个体原则,张扬个性,为个人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这是对以往只讲群体原则的匡正。但是,个体原则过度膨胀,以至于失去节制,就成了唯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就导致只要个体不要群体的另一种失衡。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甚至不惜损人利己,也似乎成了正常现象;人与人普遍隔膜冷谈、难以沟通,他们之间不再是手足兄弟,而是豺狼。存在主义的着名论断“他人即是地狱”就是这种关系的真实写照。

如何调节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防止个体原则过度膨胀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唯我主义,是市场经济体制所面临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和难题。

(1994年)

市场经济:利与欲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其消极面讲,它利用的正是人原始的利己心,是人对物质享受似乎永远不会满足的贪欲”。这话一针见血,但须细致辨析。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利己和贪欲向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总是和恶联系在一起。孟子和荀子,一个主张性善,一个主张性恶,但他们的分歧是对人性本然状态是恶是善的看法截然相反,而对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并无冲突。好利、好声、好色、好味,他们都视为恶;仁义礼智,他们都视为善。今天人们的善恶观念与古人相比当然有所不同。对于人的合理的利己行为和正常的欲望的满足,并不能笼统认为就是恶;但是利己一旦以损人为前提,欲望的满足一旦造成社会的危害,则必“恶”无疑。所以,“利”和“欲,要有一个限度,过了那个“度”,才构成恶。应该说,市场经济利用的是人对“利”和“欲的追求,并以此为杠杆刺激经济的发展。

关键就在于那个“度”不好掌握,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难题。各种道德规范的确立,各种法律条文的制定,就是为了保持那个“度”。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那个“度”更是难于把握。旧的规范将破未破,新的规范将立未立,这也是造成目前社会上“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说,从事物的纯粹状态、理想状态说,市场经济所用以作为发展杠杆的“利”和“欲”,应该可以是中性的。但是,事物的纯粹状态是不存在的,理论与实际总有差距。事实上,市场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利”,往往多少带点损人利己的性质,而那“欲”也往往与“贪”相联系。这样,市场经济在其现实状态上,在其实践运行中,免不了给人带来“利”、“欲”的膨胀,这种膨胀就可能给人的精神世界、给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人要活着当然少不了“利”和“欲”,当然不可能没有“利”、“欲”等等物质层面上的需求。但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动物,就在于他还具有高于“利”、“欲”等物质层面的精神层面。古今中外许多理论家论述过人不同于动物的特性,很难说他们的论述都是科学的,但他们大体上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强调人的精神层面。孟子认为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他有“善端”;荀子以“群”作为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富兰克林认为人天生是制造工具的动物;马克思则特别强调人有意志、有意识的特性;卡西尔认为“人是文化的动物”,或者说人是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总之,日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有着动物所根本不可能有的精神世界、文化世界;人类社会越发展。人越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人的这种精神世界、文化世界就越丰富、越广阔。“利”和“欲”当然也不是不能进入这个世界,但是,当它们进入这个世界时,也须被人的精神之光照亮。例如,“食”变成美食,“色”变成爱情,原来只是物质需求,现在充满了精神(审美)意味。而且在这个世界中,“利”并不单独存在,而是与“义”相联系、相制约。“欲”也不单独存在,而是与“理”相联系、相制约。可见,以“利”的追求和“欲”的满足为运行杠杆的市场经济,又与上面我们所说的有相一致或并不矛盾的地方。义与利,理与欲,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都可以形成和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关系,所谓的精神文明,就是这个精神世界、文化世界的总体精神风貌,或是标志着这个世界的一种精神发展的程度。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历史时期的精神文明,总是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德”,一是“智”,而以“德”为核心。“德”包括伦理道理、人格、情操、价值观念以及一整套价值体系等等;“智”包括中国儒家所说的“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德性之知”类似西方人所说的价值理性--人文理性,“闻见之知”类似西方人所说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德”与“德性之知”同当前人们所说的人文精神的内容相一致;“闻见之知”则与科学精神相一致。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可以包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虽不同却并非水火不容,只能以“利”的追求和“欲”的满足为运行杠杆,同时市场经济运行终究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相当大的距离;而当“利”、“欲”膨胀时,必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许多负面效应。

(1994年)

同类推荐
  • 走进五溪大湘西

    走进五溪大湘西

    沈从文笔下的小湘西,众所周知:五溪这个地名,显得十分陌生。其实,五溪就是贯穿大湘西的五条河:酉水、锦水、舞水、巫水和渠水,小湘西只是酉水流域。《走进五溪大湘西》这部长篇人文历史散文,是作者多年挖掘思索创作的结晶,以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的眼光,找出大湘西五溪古镇古寨古巷古码头兴衰美奇的根源,提示其本质,用轻松飘逸的散文笔调,深刻触及五溪文化的自身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大湘西五溪文化第一书,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真文化与元文化,一个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品种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图文结合,使你领略到五溪文化的原始风貌,相信会引来世人惊叹。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对时间有所警觉(散文诗集)

    接近天空:星辰的道路宽敞如梦。对于我们,英雄与箭簇,不只埋藏于深厚的尘土!
  •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热门推荐
  • 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

    本书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出发,对墨菲法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包括原理、意义及解决的办法,作者将跟随它所揭示的道理进入到事实真相的内部,并反过来为读者服务,争取降低坏消息到来的概率。
  • 野人王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野人王国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新娘不是我之人鬼殊途

    新娘不是我之人鬼殊途

    她,林碗君,性子刚烈。不拘世俗!为寻真爱,离家出走,当爱出现时,却已是人鬼殊途……
  •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说话办事恰到好处

    人们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番事业。我们办事要像厨师烧菜一样,掌握火候,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人而变,才能把事情办好。若办事太死,太乱,到头来,只会将本该成功的事在片刻之间化为乌有。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说话和办事的“度”。这个“度”就是恰到好处。在倾听与响应、幽默与玩笑、赞美与批评、拒绝与答复、说服与劝导、辩解与圆场、问话与答话中,掌握了这个度,你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自然也就到水到渠成。
  • 南明烽烟

    南明烽烟

    一次偏差的穿越,让柳岳必须在明末待上二十余年。从松山之战到闯王入京,从满清入关到夔东反清。柳岳亲眼看到山河破碎,百姓涂炭。但是他只是一名普通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柳岳无力反抗。但是在历史面前他必须做出抉择,到底是匍匐于刀锋之下?还是挺直脊梁,身赴国难?
  • 偷星九月天之千年轮回

    偷星九月天之千年轮回

    千年后,k再次觉醒......黑月后裔们,冒险再次启程!
  • 异界乱世佳人

    异界乱世佳人

    相恋却不能相守,在另一个世界被视作荣耀的符号,在炎息大陆却被视为渎神符号,为所爱之人的天下,她甘愿接受它,接受不同的生存环境,不一样的经历让她收获一份无心插柳的恋情,只是这样的爱情真的有未来吗?
  • 无限伪书

    无限伪书

    是生存还是死亡?摆在绝望寻死的韩雨面前的,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里有无限的世界和无尽的谜团
  • 华严经吞海集

    华严经吞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兽屠夫异界纵横

    魔兽屠夫异界纵横

    谁都给不了你生机!逃?这只会让你的死亡更加痛苦!我的钩子便是梦魇的诅咒,上天入地,就算逃到地狱也难逃一死!生死由我掌控,杀戮之道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