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8100000004

第4章

踩着板凳上黑板

我不喜欢父亲,从小就不喜欢。

父亲脸硬得很,不会笑。一副老式的圆眼镜总是冷冰冰地悬挂在脸上,把窄面孔遮盖得所剩无几。厚镜片上永远反射着一层凛厉的光,令人望而生畏。

父亲总是对家人板着面孔。只要父亲在家,全家人就得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走路,压着嗓子说话,连母亲也不例外。所以,我最盼望父亲上班离开家。好在父亲很忙,他不仅在中央观象台做着一份工作,还在北师大做兼职教授,讲天文学和流体力学,所以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只要父亲一出家门,家里立刻就会热闹起来。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地满屋子乱窜,满院子乱跑了,可以扯着脖子大喊大叫,无拘无束地说笑吵闹了。我总觉得只有当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家才真正象是个家。

我的母亲性情很温和。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毕业于苏州兰陵女学,不仅知书达理,还会弹琴。与父亲结婚前,母亲是上海一个幼稚园里的老师。但与父亲结婚后,母亲就再也没出去工作过,她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丈夫和孩子们身上了。

母亲在我之后又接连生了两男四女六个孩子。家里孩子多,一个个又挨得很密,母亲就格外地操劳。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北京西观音寺的一个三合院里。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双手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但不管怎么辛苦,母亲也要坚持教我们认字。母亲常常是怀里抱着最小的孩子,背上背着稍大一点的孩子,边教大孩子们认字,边不时地里外跑着照看家务。我们家的每一个孩子都在上学前就跟着母亲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

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母亲在父亲面前夸我聪明,学东西快。并告诉父亲说我现在不但会写上千个汉字,还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术题了。父亲不信,板着面孔把我叫过来当面考问。我虽然心里很紧张,但还是对答如流,没出差错。当时,父亲有些吃惊地盯住我看了好一会。我心里暗暗得意,以为这下中了个头彩,准能赢得父亲的夸奖了。没想到,末了父亲只冷冷地扔下了一句话:“送他上学去!”

我和母亲都楞了。我还小,不想上学。母亲也认为我不到上学的年龄。但母亲不敢违背父亲的意志,只好送我去上学。我紧紧地牵着母亲的手,怯生生地走进了孔德学校。当时我虽然五岁了,但因为长得太瘦小,看上去只有四岁的样子。因此当我走进考场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笑起来了。但当考过我之后,先生们不由大大地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竟能从容应对,完全通过了初小一年级的考试。校方当即决定,让我直接进入二年级学习。

本来我年纪就小,又跳了一级,与同班同学比起来就显得更小了。所以刚上学的时候,我很不习惯。记得第一次上图画课,我对着面前那张白纸直想哭。因为母亲没教过我画画,我除了家里的小房子外,别的什么也不会画。上算学(数学)课我本来是不怕的,但没想到老师会让我上黑板答题。我个子太矮,抻着脖子踮着脚,却怎么也够不着黑板,同学们就在下面嗤嗤地笑。老师只好搬了个板凳,让我站到板凳上去写,同学们见状就忍不住一起哄堂大笑起来。笑得我面红耳赤,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难为情地被迫站在板凳上答题的时候,就在心里把父亲恨了一回又一回。

但同学们很快就不再笑我了,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特别是算学(数学),几乎就没下过第一名。教我们算学课的邵先生是高小三年级的算学老师,兼我们初小班的课。邵先生讲课不呆板拘泥,我很爱听他讲课。高小一年的时候,有一次,邵先生讲课讲到兴起之处,竟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高小三年级的算学题,问哪个敢上来试着答一答。全班哑然,半天没人应声。沉默了一会儿,看到邵先生扫视着我们的失望目光,我突然鼓足勇气站了起来,我说我想试试。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踩着板凳上了黑板。说也奇怪,一站到黑板面前,我的心立刻就平静下来了。我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做下去,越做思路越清晰,越做越自信。做完题,我赶紧扭头去看邵先生。只见邵先生两眼直发光,正赞许地朝着我不停地点头呢。我知道我答对了,心里高兴极了。邵先生十分兴奋,他说他给高小三年纪出这道题时,全班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来。他说他根本就没敢指望我们班会有人能做出这道题!

鸡兔同笼的教益

上学后,父亲对我更加严历了。只要有空,父亲就要亲自看着我写大字(毛笔字)。我最怕父亲看我写大字了。父亲不说话,只森严地往后面一站,我就知道今天又有巴掌伺候着了,立刻如芒在背,浑身都透着不自在。父亲的巴掌殷勤得很,我写字时只要头稍微歪一歪,父亲的巴掌立刻就会煽下来,把歪着的头打正。要是看到我拿笔的姿势不正确,或是看到哪个字写得不象样,父亲就会毫不留情地把我手里的笔打掉,常弄得笔飞墨溅,满桌开花。

父亲从来不夸奖我。无论我考试成绩有多好,无论我得多少个第一,父亲对我最满意的表示,就是表情生硬地扔出一句地道的苏州话:“考胚!”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说,我只不过是个适合考试的胚子而已。即便是后来我考上清华大学和出国留学时,父亲也只是摆出这么一副脸子,赏给这么一句苏州话。我始终也没琢磨透,在“考胚”这句话里,父亲的褒贬成分到底哪个更多一些呢?

小学四年级时,先生曾出过一道“鸡兔同笼题”。这是一道中国民间传统数学题目。说的是一个笼子养了许多鸡和兔子,只知道鸡兔加在一起共有30个头100条腿,问究竟养了多少兔子多少鸡?全学年的学生中只有我一个人答对了。我在学校出足了风头,意犹未尽地一溜烟跑回家,立刻兴致勃勃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无动於衷地听完后,只吩咐我把计算过程复述一遍。待到我得意洋洋地复述了一遍之后才发现,父亲的脸色已经阴沉的拧得出水了。

“不对!”父亲断然打断了我。

“先生说我对了……”我刚想解释,父亲却一下子火了:“对什么对?告诉你不对,就是不对!

我傻眼儿了,不知所措地望着父亲。

“你以为得数对了就是对了?”父亲瞪着眼问我。

我没敢搭茬,但心里不服:本来先生就说我对了嘛!

“知道吗,你的思路不对,计算过程错了。这说明你根本就没搞懂,得数对只不过是巧合而已!”父亲气哼哼地说。

接着,父亲详细地为我讲解了这道题。直到我真正理解了之后,父亲便背着手边踱步子边开始了训斥。

“学子最忌什么你知道吗?”父亲厉声问道。

见我羞得满面通红说不出话来,又接着训道:“最忌骄燥二字!骄则浮华不实,躁则浅偿辄止。你小小年纪胸无点墨,还未学得一星半点学识,就先有了骄燥之气。如此下去,何以长进?何以长进啊?”

我无言以对,惭愧地深深低下了头。

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教益,它使我懂得了在学习上面是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骄傲的,只有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去搞懂每一个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许多年之后,我碰到了这样一件事。

我所带的一位博士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引用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曾在国外许多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中,被当做公认的正确观点加以引用。但我发现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论证。因此,我没同意这个博士生进行答辩。我要求他亲自动手重新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

开始时,这位博士生很不以为然。因为他在引用时参考的都是一些在国际光学界很有影响的文章,他认为既然那么多知名学者都加以引用,就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不可能有问题。而且,这个观点的引用使他省略了很多的工作和思考,如果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去证实这个观点的话,就需要回过头去做大量的计算工作,他不想这样做。于是,他找了很多美国学者支持这一观点的资料送给我看,希望我能改变想法。

后来,我给他讲了鸡兔同笼的故事。我对他说:“你不要看有很多美国学者在理论上都这样说,就人云亦云。事实上,学术界常有不负责任地引用论点的情况。看到一篇文章中有了结论,就不肯自己再去费力证实了,大家都图省事把现成的拿来引用,结果造成一错百错的情况。科学是十分严谨的,容不得丝毫的怠惰。在科学上面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老老实实地去做。”

听了我的这番话后,这位博士生才下决心老老实实地去从头论证。他整整花费了半年时间才计算出了结果,而这个结果着实使他大大地吃了一惊:实践证明,他引用的那个论点确实存在问题!于是,这位博士生根据这一结果重新改写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把经过研究得出的新论点充实到文章之中。后来,正是这篇论文中所具备的独特的新论点引起了国际光学界的重视,这篇论文因而被选入在美国出版的《光学领域100年来在公差方面最有建树的60篇文章》的优秀论文集中。

小圣人挨板子

我小时候长得又瘦又小,看起来文文静静的,甚至显得有些懦弱。特别是在父亲面前,我老实得简直就象只避猫鼠。但我其实一点也不老实,我是老人们常说的那种典型的“蔫淘”,看起来挺蔫,实际上很淘。不压着点,我就常会做出一些很出格的事。

有一次,教国文的先生让大家写一篇文章,说是题目可以自选。我一时心血来潮,没写文章,却自做主张地在卷子上给先生画了一张人头像。事后先生责问我,我还强词夺理,说是先生您让自选的呀,所以我就自选给您画像嘛。气得先生把我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还有一次,我淘气淘出了新花样,竟敢在上课前把浆糊偷偷抹在了门把手上,害得先生开门时粘了满手的浆糊。这一次先生可气极了,把我叫到面前严加训斥后又上报了学校。第二天,校长在全校朝会上当众宣布并用戒尺打了我三下手板。那时候,用戒尺打手板是对学生最严格的惩罚了。我在那以前,因为学习成绩好一直被公认是学校里的“小圣人”。一般情况下,我这个小圣人的名字在学校出现总是受表扬的,大家都听惯了。因此,“小圣人挨板子”就成了学校里的一条爆炸性新闻,在校园里传得沸沸扬扬。

在我们家里,父亲从来都是吃小灶的。每顿饭母亲都单独为父亲做一个荤菜。母亲说,父亲在外面做事支撑着这个家,父亲的身体最要紧。我们几个孩子常常围着父亲的那道荤菜咽口水,但是谁也不敢动一下。有一次,家里为父亲烧了一条鱼。父亲吃了一半翻过鱼身时才发现,鱼的另一面早就没肉了,不知被谁偷吃了。父亲气得暴跳如雷,我只好站出来承认是我偷吃的。原来,总也沾不着腥气的我,一看到那条鱼就再也挪不动眼珠了。想着父亲板着面孔吃鱼的神情,我的心里就就馋不过,也气不公。心想,他吃得,凭什么我就吃不得?我今天就吃了这鱼,看父亲能把我怎么样,莫非还真能把我当鱼吃了不成?这样一想,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吃了起来。吃的时候我存了个心眼儿,只吃了一面,吃完后又把鱼翻过来原模原样地摆在了盘子里。看到父亲吃了半天才发现鱼被人偷吃过了,我心里真是又得意又害怕。我想,完了,这下父亲可是绝对饶不了我了。反正也躲不过去,只好豁出去认打认罚了。这样一想,我就坦然承认了。但不知为什么,这一次父亲却并没有过多地责罚我,只瞪着我气哼哼地骂了几句就完事了。我觉得父亲瞪我的眼神有点怪,里面似乎多了一些我从未见过的内容。

现在我想,我小时的老实其实是被父亲压抑出来的,我小时的淘气其实也是被父亲压抑出来的。也许是在家里、在父亲面前太压抑了的缘故,我在内心深处就格外地喜欢向权威挑衅,喜欢在向权威挑衅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这实在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是对压抑的一种心理逆反。我的父亲恐怕始终也没有搞明白这一点。他一直认为管教子女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严厉。他总是一味的严厉、严厉、严厉,殊不知这过分的严厉既压抑了孩子思维自由伸展的天性,又造成了孩子对权威的逆反心理。

水碗中弯折的筷子

父亲也有让我喜欢的时候,虽然很少。

我挺喜欢听父亲讲“事儿”的。父亲高兴的时候就给我讲些“事儿”。说父亲讲“事儿”,是因为父亲无故事,父亲讲的都是一些算不得故事的“事儿”。有天文地理的,也有物理化学的,父亲想起什么就随口讲点什么。

有一天,父亲叫我端来一碗水,把一根筷子插进水碗让我看,问我“看到了吗?”

我说:“看到了。”

“看到什么了?”

“一根筷子。”

“看没看出来筷子有什么不同?”

“好象……好象有点弯。”我怯生生地回答。

“准确点!到底弯没弯?”父亲有点不耐烦地说。

我又仔细地看了看,回答道:“弯了,是弯了。”

父亲伸手一下提起那根筷子,举到我的面前问道:“看看是弯的还是直的?”

“是,是直的。”儿子有点惊讶,以为自己刚才看错了。

父亲把筷子又扔回碗里说:“这回你再看看吧。”

我刚看了一眼就傻眼儿了,怎么筷子又变弯了?

父亲对着发呆的我一字一顿地说:“看清楚了,这叫折射,是一种光学现象。”

我把那根筷子拿出来放进去,来来回回地摆弄了半天。这是我此生第一次见到的光学现象。这就叫折射?这个叫折射的东西竟能把筷子弄弯?我觉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太有意思了。我从此牢牢记住了“光学”这个名词。但那时我怎么也不会料到,我会与这个名词打上一辈子的交道。

印象最深的还是父亲给我讲的那个发生在古观象台上的事儿。

同类推荐
  • 包拯

    包拯

    本书介绍了清官包拯的事迹,内容涉及:十年奉亲行孝、千里远赴端州、筑堤排沥屯田、治瘴开凿七井、端砚只征贡数、清心堂上题诗等。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热门推荐
  • 炽山

    炽山

    指望一个新人干点什么?一步一个脚印而已。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电脑常识

    电脑常识

    电脑的发展,使人们的住宅大为改观。在高度电脑化的住宅中,当你按了门铃,你的面容便清晰地映在客厅电视荧光屏上,主人按一下电钮,大门就会自动开启。进入客厅以后,你刚落座,按一下电钮,房间的空调就会按指定的温度自动调整。如果室内光线太强和太弱,你可以按一下电钮,窗帘就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提升和降落,达到你要求的亮度。如果你要喝茶或者喝咖啡,电脑微波炉立即会煮出来,一杯可口的饮料会送到你的手中。如果你想听音乐或者跳舞,电脑录放机会按你的旨意,选择歌曲或舞曲。这样的住宅,每个窗户和门口都装有防盗报警器。小偷只要跨进窗口或门口,报警器就会自动响起来。
  • 逆天谋女

    逆天谋女

    她是暗藏心机的谋女。一个是她隐忍担当的哥哥。一个是她处心积虑的暗恋。还有一个是她痛恨至极的小魔王。在暗恋与亲情抵触时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被哥哥的一巴掌赶出家门,绝望中又是谁蛮横的将她撸走?谜团终会解开,精彩即将上演。
  • 枪神纪:最强特工

    枪神纪:最强特工

    英雄的鲜血,命运的獠牙,不朽的意志,永世的传唱。特工的生涯在此刻展开。只为成为最强!只为那‘枪神’之名!只为这蓝天之下仍有一方净土!奋斗吧!特工们!从团队作战到对抗巨人,一步步走向最强之路!PS.2K3K神马的,最讨厌了~!
  • 幽灵舰队

    幽灵舰队

    随着人类向外星球的扩张殖民,宇宙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三个种族的外星人正准备结盟对付人类,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幽灵旅——殖民防卫军的特种部队,是人类最强的防卫力量,他们由死去之人的DNA克隆而成,身体强壮、反应敏捷,生来就是战士。雅列·狄拉克,一名特别的“幽灵旅”战士,他诞生的目的,就是充当叛徒查尔斯·布廷的记忆容器,找到他背叛的理由。谁知传送的过程竟然出了差错,雅列产生了自己的意识。而布廷的记忆也随着战争的激化渐渐苏醒,一善一恶两个灵魂在他的体内不断交战,威胁人类的巨大阴谋也渐渐浮出水面。就在这人类存亡的危急关头,面对难以战胜的强大敌人,即使是“幽灵”,也无法违逆人性的呼唤……
  • 老故事旧笑话

    老故事旧笑话

    我以为闺蜜都是用来珍惜的。我以为在一起的总是相爱过的。我以为完美的总是不属于我的。我曾信过,爱过,珍惜过。被给了颗糖然后打了一巴掌后才知道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 废材重生:本宫只娶不嫁

    废材重生:本宫只娶不嫁

    “景儿,嫁给我可好?倾尽天下换你一世相伴”“倾尽天下又如何?她爱的还不一定会是你”秋景“本宫只娶不嫁!”
  • 软妹娇妻,总裁大人宠上瘾

    软妹娇妻,总裁大人宠上瘾

    被堂姐下药失身,接着又被神秘男人暗中调查,还被黑心伯父骗到他身边当助理,可是这工作是好做的吗?男人长的帅是麻烦,长的帅再多金更麻烦,最麻烦的是冰山男后宫佳丽三千却独宠她一个人。青梅果断出手破坏,秘书小姐亦不甘落后,她只能见招拆招。嗯,为了总裁大人,这一切值了……
  •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英雄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历史在离我们远去,但英雄的故事不会离我们远去。他们会停留在时空中,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读文天祥的故事,你会折服于文弱书生的赤子之心;读成吉思汗的故事,你会领略一代天骄的千古霸气;读郑和的故事,你会惊叹航海巨人的智慧与勇气;读左宗棠的故事,你会敬佩老当益壮者的千秋功业……有多长的历史就有多少的英雄,他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