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8100000013

第13章

从旧货摊上捡回来的物理实验室

我这个应用物理系主任简直就是个光杆司令。给我的全部人马只有两个教授和几个刚招聘来的助教。没有人员、没有教材、没有实验室、也没有仪器,几乎是一无所有。而我却必须想办法立刻把全校400多学生的物理课开出来,把物理实验室课开出来。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首要的问题是得尽快把物理课高质量的开出来。这就要有人,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好在我在物理界有得是熟人,我动用所有关系,四处张罗人才,使系里很快就有了18名教职工。有了人,我心里就有了底数。我亲自审教材、定教案,亲自登台授课,特别是亲自抓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带领全系教职工很快就把应用物理系的课开了出来。

开理论课好办,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就成。但要开物理实验课可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得有物理实验室,得有很多必要的仪器设备。大连大学理工学院的底子是关东工业专科学校,是个中专,只留下了几件中专物理教学用的简单的示教器材,基本用不上。买吧,一来是资金不够;二来,即便有点资金,在刚刚解放的大连也什么都买不到。当时关内战火连天,大连与内地的交通已经完全中断,什么也别想运进来。不要说其它的东西了,就连做物理实验用的最基本的米尺都无处可卖。我只好把一卷皮尺一米一米的分段剪开,给同学们凑合着用。

对于这种现状,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焦急。那年春节,几个学生来给我拜年。他们唠着唠着就说起了物理实验的事,说起了实验室的设备问题。最后干脆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开意见了。都是冲着实验设备去的,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太简陋、太破旧,嫌做起实验太不顺手、太费事。

我一直不动声色地听着大家的话。直到一个个都说完了,我才对他们说,我是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我在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最好的经验,就是不要给学生好的东西用!这是清华物理系一个很独特的传统。我们在那里读书的时候,叶企孙先生常这样讲:就是不能给你们好的东西用,就是要逼着你们学会自己动手。开始我们也不理解,一个个被逼得手脚并用的。最后怎么样?到底都练出来了!我也是直到毕业以后,才越来越懂得动手能力对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现在,即便是给我一堆破铜烂铁,我也能想方设法把它凑出个象样的东西来!我还告诉他们,你们不要总是嫌仪器设备简单粗糙。我告诉你们一个最实际的例子,所有精密的东西起初都是在不精密的条件下用不精密的设备造出来的。你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学会用低级的仪器做出好的实验结果来!

说是这样说的,但我心里明白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该解决的困难还是应该动手解决的。因此,我在全系开了动员会,在会上我又给大家讲了这样一番道理。我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用在我们这里,我看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物理教学必须重视物理实验,必须要有物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二是物理教学人员要想开好实验课,必须学会自己动手制造仪器设备,在制造仪器设备的过程中,学习各种技术,提高实验水平。我建议我们应用物理系的全体人员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建设实验室。大家听后十分赞成我的建议,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立刻开始动手干了起来。

当时,大连有一个十分活跃的旧货市场--西岗破烂市场。西岗破烂市场是个自发形成的旧货市场,每逢星期天,老百姓就会自动聚集到这里进行各种交易。在这里,能找到大到门窗、家具,小到钮扣钉子等一切生活日用品。都是老百姓自己家里的东西,用不上了,拿出来换两个零花钱。虽说是旧的,但也真便宜,给俩钱就卖。有一回我无意中路过那里,发现在一个老头的破烂摊上,竟摆着一快旧秒表。秒表是做物理实验最紧要的东西了,我正愁着没处去掏弄呢,赶紧上前去问价,结果没花几个钱就给买下了。从此,我就对破烂市场发生了兴趣,一到星期天就到破烂市场去转悠。寻宝似的挨个摊子走,不错眼珠地一样样东西盯着瞧。这破烂市场里的宝贝真就不少。我在那找到过一台快散了架子的旧天平,买回去经过一番修整后一测,嘿,还挺精确的呢!还买过几个旧望远镜筒什么的,回去拆巴拆巴下来的零件都能用。最得意的是,有一次竟发现了一台高级电位差器。当时,卖主连他卖的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给两个钱就卖给我了。我拿回去一试,好家伙,一点毛病都没有!乐得我好几天都合不上嘴。

有一次,我突然在一堆破烂里发现了一块破玻璃。当时我只觉得眼前一亮,当即一把将这块破玻璃攥在手里。一问价,卖主恨不得不要钱白送,因为这块破玻璃四六不成材,从来就没有人稀得看一眼。我可是看不够,举着玻璃左瞧瞧右看看,越看越兴奋。看得卖主在一边直纳闷,寻思一块破玻璃哪值得这么看。他哪里知道,这可是一块光学玻璃呀!后来,我把这块光学玻璃拿回去切割开,正经磨出了几片光学镜片呢。

我在清华培养出来的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后来在昌司工厂的实践经验,在此时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我带领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出多种实验仪器,还亲自设计制造出了分光仪等当时比较先进的仪器。实验室很快就建起来了,这个被大家生称做是从破烂市场捡回来的物理实验室,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当时国内大学的先进水平。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大学)校史中,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记载的:

应用物理系主任王大珩教授把实验室建设当做创系的重要工作,亲自来抓。他自己动手,领导教师和实验人员修复旧的仪器设备,使它继续发挥作用,……有一次,他从土木系和旧货摊上弄来两个破水平仪上的刻度盘和轴承,如获至宝,在机械工厂工人师傅的帮助下做出了两台精度很高的分光仪。后来,又做出了电阻箱、冲击检流计及粘滞系数测定仪等多种仪器。这样,他们在短期内就建成了两个能同时容纳130人的普通物理实验室,装配了一个能容纳150多人的物理示教用的阶梯教室。这就保证了全校580多名学生,2到3人编成一个小组,每周做一次,一学年共做30个实验。这样的情况,就国内各大学同样设施来比,规模上已经是最大的了。

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

1950年的秋天,钱三强突然捎信约我到北京去一趟,说有要事相商。

我知道三强在建国开始就参与了筹建中国科学院的工作,此时,他已经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行政秘书长的职务,没有十分重要的事情,三强是不会轻易叫我专程到北京去一趟的。因此,一接到三强的信,我立刻匆匆赶赴北京。

几年不见了,三强还象从前那样热情开朗,只是于言谈举止中增添了几分干练,几分老成。一见我的面,三强就笑着问我,大珩,现在挺好吧?我也笑着回答说,现在当然好了!我们这是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莎翁故乡那个美丽的湖,想起了湖上那次决定我们前途的谈话。我们很庆幸自己能及时回到祖国,亲眼看着新中国的诞生,亲自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说了几句话后,三强突然转了个话题问我:“大珩,还想光学玻璃吗?”

我愣了一下,回答说:“怎么不想,做梦都想!”

三强又笑着问:“那你想不想得到个机会呢?”

我立刻警觉地看着三强。

三强却笑而不语。

我单刀直入地说:“别卖关子了,三强。说吧,找我来有什么事?”

三强收敛了笑容,认真地说:“中科院要建立一个仪器研制机构,我想推荐你去挑这个头。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我的心一下就跳了起来。

三强继续说:“大珩,我认为你最适合做这件事。你本身是搞应用光学的,又在工厂干过。而且我知道你一直就想搞光学玻璃,想发展我们中国自己的光学事业,我想,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机会!这是两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儿。世间所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着各种各样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机会的。父亲就就是这样,他有才气有能力但却生不逢时。他苦苦地追寻了一辈子的就是机会。而我在经历了许多次的努力和失望之后,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毕生向往的机会。我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在往上涌,心里产生了一股压抑不住的冲动。

三强说:“这个机构就叫仪器馆吧!因为这个机构不仅要负责研究工作,还要担负制造任务,兼有研究所和工厂的两种性质。叫所或厂都不合适……”

“好!这种结构是最合理的。必须要有工厂,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还没待三强解释完,我就兴奋地打断了他的话。

三强笑了笑,补充说:“就是名字不太好听,馆长。”

我毫不犹豫地说:“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

三强就详细地向我说明了情况。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卫生部副部长贺诚、教育部副部长韦悫和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等四人就联名向政务院提出了设立我国仪器研究制造部门的建议。鉴于科学仪器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1950年8月24日,政务院会议通过了他们四人的提议,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仪器馆。仪器馆不是一个单纯的科研机构,它兼有研究和制造两个功能。必须寻找一个既有物理基础又懂得机械原理,能把光、机、电结合在一起的人来做这件事。三强就想到了我。

1951年1月24日,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决定,任命我为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仪器馆的筹备工作。在经历了许多曲折之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个发展光学事业的机会。我知道我面前的路很长,也知道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开拓光学事业的艰难。但我充满了信心。

当我进一步对我国应用光学领域的整体现状了解之后,才真正地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说起来,不免令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汗颜。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叶的时候,当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原子能和电子领域,当应用光学已经在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飞速发展,开始在诸多科技领域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时候,中国的应用光学却还处于几乎空白的可怜状态。偌大一个中国,做不出一块光学玻璃,造不出一台真正的精密光学仪器!当时,还算有点模样的只有一个国民党留下来的厂子--昆明光学仪器厂。昆明光学仪器厂是在国民党军工部门的几个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办起来的。据说这是几个良心不错的知识分子,他们曾被国民党派往欧洲购买军火,因而得到了对方一笔数目很大的回扣。难得这几位知识分子在贪污腐化成风的国民党队伍中还能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良知,他们没有把这笔回扣揣到自己的腰包里,而是用这些钱在欧洲购买了一些设备,运回国办起了光学仪器厂。这个厂的技术水平当时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不仅设备是进口的,还曾从着名的瑞士威尔德光学仪器厂聘请过技师进行技术指导。但即便就是这个厂,也只能生产出一些低倍率的光学望远镜和极简单的测距仪。

摆在我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副可怜的状态。在旧中国留下的废墟上,我寻找不到一处可以完全利用的基础,中国几乎就没有应用光学!

“没有”,这是一个最能令人灰心沮丧的现实了。在“没有”面前,我们一般的反应大多是失望、退却和逃遁。但对有些人来说,“没有”却往往是一个最可以引起兴奋的现实,因为“没有”,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的空间,因为“没有”,你才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事业。我想,我就是冲着“没有”这两个字来的。如果中国“有”,从前,我也许就不会那么孜孜以求了;如果中国“有”,现在,我或许就不会这样百折不挠了。无论如何,我是决不会因为没有而退却的。

从此,我开始了一生的追求--发展祖国的应用光学事业。

第一笔科研经费--1400万斤小米

我领到的第一笔筹建仪器馆的经费,是1400万斤小米。

用小米做为计算单位,这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显得很可笑。但在解放初期新的货币制度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以小米为计算单位的方法曾一度被广泛使用。不仅拨款用小米计算,甚至连人们的工资都是用小米来计算的。两个人见面不是说我每个月挣多少多少钱,而是说我每个月挣多少多少斤小米。按当时的行情计算,一斤小米7分钱,我领到的1400万斤小米折合成旧币约有98亿元,而这98亿元的旧币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则只有98万元。

实在话,这点钱自然是不够的。但我心里清楚,我们国家穷,旧中国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千疮百孔,没有一处不需要修补、重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能拿出一笔钱来发展仪器事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够的部分必须要靠自己,也只能靠自己来解决。

怎么办?思虑再三之后,我把目光转向了东北。

东北当时是我国重工业最集中的地方,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而且,由于东北地区解放早,所以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府资金也比较充足。当时的东北科学研究所所长武衡很豪气地对我说:“到东北来吧。到了东北,给你筹个五、六百万成个啥问题!”

我几下东北,经过详细考察后决定把仪器馆迁往东北,设在长春市。

近几年,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初我主张把仪器馆设在长春这件事,究竟做得对不对?直到现在还常有人用开玩笑的口吻责备我,说你当初干嘛非要把仪器馆建在长春呢?如果不是你,我们就都在北京了,就都是北京人了。北京的条件多好!我就想,是啊,当初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仪器馆建在长春呢?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想来想去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做的对。无论从过去和现在来看,我当初这样做都是没有错的。长春有工业基础,有一定的条件,有利于光学事业的发展。那时候,我心里的目标就是要把长春建成中国最大的光学基地,建成象德国的“蔡司厂”那样世界闻名的光学城。现在长春不是真的成了我国最大的光学基地了吗?长春是个好地方,长春为我国光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对长春一直怀有一种非常深厚的特殊感情。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秦始皇的故事》从秦始皇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建立的千秋大业,再现了这位中国始皇帝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中国封建王朝“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而学习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坚韧、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认识。
  • 帝王主沉浮

    帝王主沉浮

    本书介绍了26位皇帝的帝王术,重现了君王的宿命人生,在字里行间找寻着他们往日的雄风和智慧。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逆天网管

    网游之逆天网管

    曾经,网络是他的生活。一个骨灰级网瘾少年。后来,世界是他的舞台。充满神秘色彩的天才选手。如今,夜晚是他的天堂。一名薪水微薄的网管。戴好头盔,关上舱门。穿梭于列神的世界。成长,逆袭,翻开人生新篇章。【PS:本文偏慢热】
  • 凌天苍穹

    凌天苍穹

    王朝皇子,楚歌学棋五年,终得成果。森脉历险,巧得机缘,“一扇门”化重剑龙渊,识毒经神典,炼神功。一重剑,斩出大千万恶,成千古奇才。千万生死劫,依斩!
  • 盛世狂妻

    盛世狂妻

    本是世界射击冠军的荣彦晞,被未婚夫设计,死亡后,穿越到一个硝烟弥漫,战火纷争的乱世。且看她一双素手翻云雨,一支袖箭定乾坤,一切阴谋诡计怎敌得过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本是一国尊贵的皇子,在落难之时,偶遇奇缘,背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他说:待我一统天下,我便以天下为聘,娶你为后。她摇头,回眸一笑,倾城倾城。
  • 异幻魔修

    异幻魔修

    上官云遥的意外之举,让他来到了修真界,而在这个修真界里,却充满着处处危机。传承了万年之久的死亡森林到底存在了多久?而在天地的变动下,上官云遥能否找到神魔之路?时光的轮回究竟是一场意外?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上古遗迹是通往仙界的道路?还是古神的坟墓?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迷。。。。。
  • 2010年中国故事精选

    2010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是“2010年选系列丛书”的微型小说作品选,精选了2010年度最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品,尽显年度微型小说写作之精髓。全书分为滴水藏海(袖珍)、拍案惊奇(中篇)、世态万象、真情大爱这四个部分,收录了末位化考勤、公鸡下蛋、玉貔貅、一条短信十个字、冬至食鲜、锁匠遇上烦心事、父亲的心思你别猜等作品。
  • 点苍异事录:蜀汉之秘闻

    点苍异事录:蜀汉之秘闻

    一个点苍道家法门弟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国家神秘组织“国安九处”,道士、风水师、麻衣相士、出马弟子、和尚、喇嘛、降头师、习武者、黑客、商人、法医......他们于天南地北、国内国外抓鬼、捉妖、镇尸、伏魔、驱邪、破案、寻宝,经历了诸多奇事怪事后,揭开了一桩桩于历史中掩藏了数千年的谜团,蜀汉秘闻、太平旧事、满清往事、蒙元秘要......有些你听过但不了解,有些你了解但不深入,有些你闻所未闻,到底还有多少历史背面的故事等着去发现,敬请关注《点苍异事录》。
  • 纪委那些事

    纪委那些事

    周志远是汾远市地震局一名主任科员,因为得罪了局长张向明,在地震局连续坐了八年冷板凳。在事业和感情都处于低谷时,正赶上汾远市委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市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负责查处市直机关处级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他跨进了市纪委,当上了二室主任,从坐冷板凳一下子成为实权人物,内心欢欣鼓舞,以为从此能够平步青云了。可他又哪里知道,他跨进的是一个权欲争夺圈,前面要面临许多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稍有差错,便可能掉进万丈深渊。从此,他的生活进入了另外一种境界……
  • 守护甜心之紫蝶血梦

    守护甜心之紫蝶血梦

    神秘少年,黑色,暗夜之黑,蓝色长发随风飘动,他拥有一双冰蓝色的眼眸,冰之蓝色,极浅极淡的蓝色,隐隐散发着一层幽幽的光芒,极致蛊惑,月光淡淡的洒在他的脸上,或深或浅的勾勒出他完美的轮廓。
  • 玩转大宋

    玩转大宋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古代,真的很闷耶,要啥没啥,连个抽水马桶都没有,想玩个游戏更是不可能……不过没关系,哥不是穿越众吗?且看我来如何引导这大宋王朝的娱乐事业:三国演义,天国王朝,对了,还有魔兽世界……可玩着玩着,这历史咋就变了样呢?西夏辽国被玩残了,东瀛玩成了大宋的一个州,至于那些蒙古人,是哭着喊着要加入大宋来一起玩。拜托,这宋人是想当就能当的吗?怎么着也得交个投名状吧?咱要求不高,把耶路撒冷给我弄过来就行。……公主,看你洗澡又不是成心的,再说也没人知道,犯不着非逼我当驸马吧?而且我已经有老婆了,还不止一个。皇上,我真不是个当官的料,你看我这么纯真善良正直的一个人,你就忍心把我扔到那大染缸里给毁了?什么?不当官也行,要给你当太傅?你看我混身上下哪点像老师了?王老头,我忍你很久了,几次三番的下我黑手,你当我是好欺负怎么着?信不信我今天发句话,明天就能让你死无全尸?
  • 四念处

    四念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