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8200000009

第9章 忽悠绝招,博士骗到联合国(1)

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一个被开除的北大博士开创了中国人诈骗案例的先河。他不但骗遍中国的大江南北,骗了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而且真的骗到了联合国,从联合国骗取了正式任命的“联合国专家”身份。2007年11月15日,让北京大学蒙羞的“北大博士”喻晓最终把自己骗进了监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喻晓做出的一审宣判,按照《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似乎更好玩:如果给喻晓的服刑时间加个期限的话,那就是无期徒刑。

忽悠联合国、忽悠政府、忽悠企业、忽悠专家,这位北大博士的忽悠功夫可谓匪夷所思。喻晓的骗术之高在于他自己也分不清到底哪一句话是真话、哪一句话是假话,因为他从来就把假话当真话,用《红楼梦》里的一句经典话语形容他可能是最准确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在网络上输入“喻晓”两个字,很快会跳出数万个辞条,但最经典的还是喻晓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的身份出席各种会议的报道。另外,在中国喻姓名人的杰出代表人物中,喻晓排在“层次比较高、影响比较大的名人”第四名,名列很多省长、省委书记之前。在这份喻姓名人的介绍中,喻晓的介绍是这样的: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曾任国务院经济资源学术研究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与发展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

显然,“中央办公厅局长”是一个令人不可小觑的身份。而在喻晓公开的简历上,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份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喻晓简历”原文是这样的:

喻晓,男,1958年生人,汉族,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教授、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国家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清华大学,攻读高能物理专业和工程力学专业,先后获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冶金厅办公厅技术处工作。任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处长职务。198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处处长、研究员。1993年任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经国家统考公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任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被聘为北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士。1996年之后任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1999年后任国务院经济资源学术研究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与发展理事会理事长。现任中央办公厅局长。近几年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参加中央重大文件起草工作,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数十项。获得各种国家奖励几十项。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奖。出版著作26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特别是主持国家重点研究项目“邯钢经验研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多次给予重要批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聘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第六届高级顾问。

而向社会公开的“喻晓博士主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的3条内容,更是不能不令人佩服,他所研究的方向是:国民经济发展理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增长理论;政治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研究、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理论、西部大开发、经济特区发展和农业化问题;国际经济与政治、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经济理论、国际竞争与合作理论。

看完这些内容,如果事先不知道喻晓是个骗子,一定会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吴敬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跟喻晓相比也似乎有些相形见绌。但是,谁能够想到这个身边簇拥着大批货真价实的专家的“中央办公厅局长”是个冒牌的骗子呢。

实际上,喻晓的简历中,除了“男,1958年生人,汉族”是真的以外,其他内容几乎全部是编造和臆想出来的,倒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是经过联合国正式批准的。但是,这个“合法”身份也是喻晓用冒充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的身份骗来的。

一般而言,骗子假冒身份都是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地点,几乎没有人敢公开宣扬自己的假身份,因为这样很容易露馅,但这位“喻局长”却不一样,竟然大张旗鼓地公开宣扬自己的假身份,其胆量之大是一般骗子所不具备的。喻晓的真正名字并不叫喻晓,而叫“喻修廷”,1958年9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后来他改名喻晓,是希望自己能够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包括他后来假冒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外出行骗,他都不介意当地媒体公开宣扬他假冒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以假身份出现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上,甚至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而且他的名字赫然排在显要的位置上,甚至排在一些前任部委领导前面。

喻晓显然是把自己当做真的正厅级“局长”了。他给自己安上这个头衔,首先骗的竟然是联合国。

2002年底,喻晓自称是“中办调研局局长”、“北京大学教授”,向联合国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递交了简历,简历上写有“中办局长”的字样,喻晓请求成为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当时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有一个指导思想,想聘任一些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司局级干部担任委员,有政府高官的参与,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的有关领导考虑到喻晓的“中办调研局长”的特殊身份,经研究同意吸收喻晓成为专家委员,并报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经过批准后,发给了喻晓一个聘书。至此,喻晓成为“联合国专家”。

成为专家委员在经济上得不到什么好处,但是,喻晓看到的是另外一种“经济效益”如果拿着联合国颁发的聘书到各省市,不但能够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规格接待,而且对招商引资或者从事其他活动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况且,加入这个组织之后,喻晓不用自己出面,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本身就受到各地的热情邀请,他只需要以“专家”的身份去参加会议和考察就可以接触一些高层领导,如果再以“中办局长”的身份出面,接待规格差不多可以用“众星捧月”来形容了。有了这些“特殊身份”,想诈骗点钱财就易如反掌了。

2003年4月,喻晓刚刚被批准成为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不久,就随团去了四川省某市。在报名时,喻晓以“中办局长”的身份报给了当地。

实际上,就在喻晓成为“联合国专家”之前曾是一个罪犯。2000年12月12日,喻晓因犯诬告陷害罪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其恶劣手段比起他的诈骗而言,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1998年喻晓考取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但是,他的精力似乎并没有放在学业上,而是放在投机钻营和想方设法害人上。

先是投机钻营狐假虎威。喻晓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很快发现北京大学有很多社团组织性质的团体,这些团体都是松散性的虚设团体,很多社团只要是北京大学的师生都可以加入,进行学术的讨论和研究。喻晓一到北京大学就瞄准了一个叫做“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的社团,于是他找到了研究中心主任杨先生。喻晓对杨先生谎称,他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博士后,想参加到中心来,杨先生表示可以加入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但是,让杨先生始料不及的是,后来他突然听到有人反映喻晓成了北大区域中心主任。杨先生开始还不相信,但在网站上搜索时,杨先生竟然看到喻晓打着北大区域中心主任的旗号进行一些社会活动,杨先生当即就警告了喻晓。经过喻晓这么一折腾,这个“北大区域中心”在1999年就取消了。但是,几年之后,国务院办公厅找到杨先生了解喻晓的情况时,出具了盖有“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字样和“北京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学术部”字样的印章。作为中心主任的杨先生当即告诉相关人员,中心没有成立过学术部,这些章均是假章,都是伪造的。当然,北大区域中心更没有喻晓所宣称的对外学术交流的研究项目,更没有委派喻晓参加社会及企业的调研工作。

假冒领导还不算什么,更让北大师生们大跌眼镜的是喻晓的另一种卑劣手段。喻晓入学不久之后,因为与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张先生产生矛盾。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间,喻晓虚构了一位“被害人”,并以“被害人”的名义写信给国家和公安机关领导人,诬告张先生有强奸、杀人、诈骗、虚开增值税发票等犯罪行为。即使这样喻晓还不过瘾,他反过来以张先生的口气多次写信给公安机关有关人员和记者,一方面承认“自己”犯有多种罪行,希望得到宽大处理,另一方面恐吓、敲诈勒索对方,并把张先生的地址及电话告知写信对象,以便引起司法机关的重视。

喻晓的这些卑劣手段确实起了“作用”,由于喻晓的诬告陷害,致使1998年10月到2000年4月,公安机关对张先生进行了多次调查,干扰了张先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直到2000年4月29日,喻晓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才真相大白。而此时,喻晓的博士学业尚未完成。

由于喻晓的行为已构成诬告陷害罪,检察机关提请法院依法惩处。但在法庭上,喻晓认罪态度却出奇地好,他委屈地表示自己“只是出于为他人‘出气’的动机实施了‘举报’行为”,而且自己是个在读的博士生,有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请求法院给自己一条改过自新的道路。喻晓一番捶胸顿足涕泪交流的忏悔举动打动了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和法官,检方在起诉时也建议法院对其从轻处罚。法院考虑到喻晓的诬告陷害行为虽然给张先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但尚未造成实质性的严重后果,加上到喻晓案发后认罪态度较好,量刑时酌情从轻进行了处罚,最终仅仅以诬告陷害罪判处喻晓有期徒刑8个月。

就在喻晓被法院判刑之后,北京大学依据有关规定,于2000年12月给予喻晓开除学籍的处分,所以喻晓并没有拿到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此后喻晓与北京大学也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从看守所里走出来并被开除学籍的喻晓,不但转眼间变成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而且还堂而皇之地成为“北京大学教授”,而且变成了“联合国专家”。

喻晓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委员,就是有“中办局长”的特殊身份。喻晓自2003年开始被聘为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后,格外受到重视,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组织活动时也优先邀请喻晓参加。仅仅2003年,喻晓就参加了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组织的3次活动。

2003年4月,联合国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准备对四川省某市某区的绿色产业示范区进行考核验收。在验收专家的名单里,有喻晓的名字,并注有职务为“中办调研局局长”。考虑到喻晓的“特殊身份”,当地接待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汇报,区委区政府更不敢怠慢,有关领导亲自去机场迎接。在欢迎会上,“中办调研局局长喻晓”是所有专家中级别最高的领导,自然受到众星捧月的接待,被安排在主宾的位置上就座。

因为喻晓的身份是“中办调研局局长,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在考核过程中,当地领导“请示”喻晓:因为喻晓的身份规格高,要不要向市委和省委有关领导汇报,以便有相应规格的陪同。这一次轮到喻晓害怕了,一旦省委和市委有关领导前来,发现自己是个冒牌货,就等于自投罗网。但喻晓是经过“大场面”的人,他温和地说:“我这次考核的主要身份是专家委员,作为领导干部,还是低调一点好,多做点工作,少给基层添麻烦,你们省委市委的领导也都很忙嘛,我看你们就不要上报了。”

领导做了“指示”,下面只好照办。喻晓此举更是得到当地领导的佩服,但是对喻晓的接待工作,依然是按“局长”的身份接待的。由于喻晓的参加,当地对专家团的接待规格也提高了,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的领导都陪同参加了考察,当地媒体也做了报道。

这次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一行人员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某县。得知专家团其中一位是“中办调研局局长”,县委书记和县长匆忙出面,按照最高规格接待了喻晓。这时候的喻晓已经习惯了前呼后拥的感觉,在酒桌上夸夸其谈纵论时政,让县委领导佩服得五体投地。推杯换盏之际,县委书记趁着酒劲儿邀请喻晓给县委干部作一场报告,被吹捧得忘乎所以的喻晓当即答应下来。

第二天,县委干部全部集中在县委大礼堂,听取了“中办调研局局长”喻晓的长篇报告,喻晓这次报告的题目竟然是《关于十六大十大关系的报告》。对于这次报告,不但当地媒体作了报道,县委办公室还专门发了通报,并转发了喻晓在会上所作的报告。

后来喻晓离开四川后,这个县的县长觉得喻晓的讲话水平跟“中办调研局局长”的身份有点差距,专门托朋友打听喻晓的情况,朋友的回话是中办并没有喻晓这个人。这位县长尽管知道自己受骗,但却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由于这次在四川省的“精彩演出”,喻晓给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同为委员的某公司法人王女士在这次活动中同喻晓相识。2003年9月,王女士所在的公司与浙江某县合作,举办了一场经济发展论坛活动。在这次论坛邀请的4位专家中,规格最高的依然是“中办调研局局长”喻晓,只不过这次喻晓从“北大博士”变成了“留美博士”,外加一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头衔。当然,喻晓这次还带了一个令人深信不疑的道具:他自己印制的印有“中办调研局”的信笺。

同样在浙江,喻晓还以“国务院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的身份参加了某著名城市组织的“名牌战略论坛”。喻晓在论坛期间还有过一次讲演,获得一些劳务费用。

实际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内设有调研室,但却没有调研局这个单位,也不可能存在抬头为“中办调研局”的信笺。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未成立过“地区经济研究中心”或类似机构。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 老茶客经典闲话

    老茶客经典闲话

    人们爱啖茶,其目的就是聚会:茶馆就是摆龙门阵的论坛,三教九流天所不有,其中精彩在茶水的滋润下汩汩而出。将这些玄龙门阵汇集成册,就是这本《老茶客经典闲话》。老茶客爱啖茶,啖必醉,醉必筛话,姑且听之……
  • 虚构(中篇)

    虚构(中篇)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西南西北

    西南西北

    她是一只胆小又爱搞怪无厘头的兔子,他是一只腹黑又爱记仇的猫。原以为时光会这样过去,却不知道一切都突遭波澜。所有一切都被打乱,所有的苦楚也都已启程。喂,你说啊,是不是,不会再离开我啦……怪到匪夷所思,笑到虐心虐肺。当一切都结束之后,那些支离破碎的回忆我们是否忍心去看。
  • 毒医弃后:怎医陛下情深

    毒医弃后:怎医陛下情深

    身为一国公主,却痴恋敌国皇帝,却不知,他竟恨她入骨。如愿得偿的嫁给意中人,却不料,他收她入宫,纳她为妃,只为了她变为痴傻呆儿加以利用!阴差阳错被二十一世纪的制毒师附体,意外的重生,使她可治百病,擅使百毒,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掀起翻天巨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爷的悍妻

    王爷的悍妻

    末世异能者秦知雅,一朝穿越为不受所有人待见的嫡女。经历末世八年的洗礼,秦知雅一向信奉“你强你有理,你强你装逼”这一信条。就算穿到古代,那又如何。
  • 送僧澄观

    送僧澄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外企剩女猎夫记

    外企剩女猎夫记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有房有银没男人的高收入女人,怎么办?80年的外资咨询公司高收入女子悦琳,在迈入30岁门槛之际,突然发现自己有房子有银子,就是没有男子,怎么办?新遇到的上司恩赐,是她的良人吗?同事黛西,遇到凤凰男老公,面对婆家的索求无度,将如何抉择?金融危机寒流到来,高管纷纷被辞退,职场小土豆又将何去何从?当孩子遭遇升职,外企事业型妈妈怎么选?30岁的女人,还能相信真爱吗?能捉到自己的丈夫吗?———————————————当爱情遭遇职场,谁是你的亲密敌人?2012,强烈推荐好看的职场文:1、恶魔DJ,别惹我!文/绿晚晴孤女遭遇王子一样的恶魔DJ,饱尝辛酸……http://novel.hongxiu.com/a/378198/2、李冬梅职场历险记文/Caroline017美女下嫁凤凰男:逼出来的坚强http://novel.hongxiu.com/a/383024/3、苏沫沫寻爱记文/五妙妙一纸调令,天南地北。是追爱,还是追寻真爱?http://novel.hongxiu.com/a/401313/4、《缺德女王》文/渔小于广告部PK营业部,职场女王太缺德http://novel.hongxiu.com/a/376560/5、《爱情侦探社》文/钱新新你,能否找到自己身上的爱情方程式?http://novel.hongxiu.com/a/398906/
  • 末日血世界

    末日血世界

    当地球遭遇异变,黑暗笼罩大地,末日浩劫来临,无数人类变为行尸走肉,万物生灵化为嗜血怪物,是在绝望中哀嚎,还是在死亡中觉醒,残存理智的新人类,能否在这尸横遍野的血色世界中,创出一个新时代…………
  •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钱玄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近来看见《上海时报》上登有广告,说,有《灵学丛志》出版;此志为上海一个乩坛叫做什么“盛德坛”的机关报。其中所列的题目,都是些关于妖精魔鬼的东西。最别致的,有吴稚晖先生去问音韵之学,竟有陆德明、江永、李登三人降坛,大谈其音韵。我看了这广告,觉得实在奇怪得很,因此花了三角大洋,买他一本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怪事。
  • 惊华绝艳:嗜血妖孽七小姐

    惊华绝艳:嗜血妖孽七小姐

    杀手佣兵会的会长古武世家的少主北月穿越到云起大陆东阾国北府七小姐北暮的身上。废物?炼丹炼药不在话下,魔武双修收服神宠,妖孽美男任我挑选,一袭白裙踏遍天下!谁敢说老娘是废物老娘把你掐死!
  • 武匪天下

    武匪天下

    王冲,一个炮灰等死的人物,无意间下载到一个神秘的老鬼,从此改变命运。在远古传承浮现的时代,在妖族横行的时代,在广阔的宇宙时代,这是一个浩大玄幻故事背景,面对各大势力欺压,宇宙万物,光怪陆离,且看草根王冲如何匪气染青天,魔血填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