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800000028

第28章 (二十七) 科学家张衡

(二十七)科学家张衡

张衡(公元78年~公元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因其晚年

曾当过三年河间相,后人又称他为河间相。张衡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文化巨人。

张衡的学习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众不同,独具特点。张衡年轻时,游学之风盛行。仕宦人

家的子弟六七岁便开始入学,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以后,就出外投奔名师进一步攻读。而

张衡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告别了家人,只身出外游学。当时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急于仕进的读书人,都愿意到那里去。

以张衡的才学和其祖父的功德论,他当可被推荐为博士子弟,但张衡十分重

视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未直接去洛阳,而先去三辅地区(东汉时期把京兆尹

、左冯翊和右扶风合称为三辅地区,即今陕西省中部地区),考察了两三年。

张衡在三辅地区考察期间,走遍了广阔的渭河平原,饱览太华、终南等名山的风景,考

察了当地的民情风俗,特别是长安的宫廷建筑,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观察得更为仔细。

通过游览,张衡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衡游完三辅后,经过灞桥,于永元七年(公元95年)来到骊山。在骊山停留的时候

,他写了一篇《温泉赋》,这是他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张衡在洛阳的五六年修业期间,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当时太学的学生们

学习“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和“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毕

业时每人也不易精通一经一艺,但张衡已经达到了“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张衡还学习

了天文、地理、气象、历算等方面的知识。

张衡观察处理一些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张衡在京都不去当什么“孝廉”,也不奔

走于官宦门庭以求个一官半职。他在京城里仍然如饥似渴地学习,

继续拓宽知识面。

当时扬雄所著《太玄经》已经问世,张衡如醉如痴,

深究细考,挖掘扬雄的微言大义,埋头注释《太玄经》,

写了《太玄注》,还作了《玄图》,形象地解释了玄理。

张衡在读书过程中从前人那里吸收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想,掌握科学的认识论

和方法论,这对他今后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导向,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游学三辅以后,张衡已是才学出众,颇有名望的学者。他不但是可与班固相提并论的大

赋家,而且又是“中世阴阳”之宗,精通天文、地理、历算、绘画等,几乎无所不知,无所

不晓,被人们称为“南阳通人”。此后,他便开始在各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

自张衡21岁那年起,他几乎每年都有文学著作或

重大的科学发明问世。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当时任黄门侍郎的鲍德召见了张衡。鲍德颇为赏识张衡的

才华。这年鲍德调至南阳担任郡太守职务,

张衡当了鲍德的主簿。张衡出任南阳主簿的第一年,写了一首五

言诗《同声歌》。《同声歌》在我国五言诗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取了民间文学乐

府诗歌的营养,富有通俗文学的气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成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颇有影

响。

除《同声歌》之外,张衡还写了《定情赋》(公元99年)、《扁赋》(公元101年

)等作品,可惜均未流传下来。

使张衡在文学史上一举成名的是他在南阳任主簿时完成的不朽之作《二京赋》。《二京

赋》始著于公元97年,完成于公元107年,长达整整10年之久。

《二京赋》由《西京赋》和《东京赋》两篇构成,二者长近万言,浑然天成,在叙述中

引入议论说理,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

永初五年(公元111年),朝廷下诏求贤,张衡被鲍德推荐到京都供职。汉安帝对

张衡的才学也早有所闻,就拜他为郎中。张衡在起草文书等公事之余,开始专心研究玄

妙的天体结构。张衡深入研究了当时对天的两种解释法:盖天说和浑天说。他最后认为,浑

天说是合理的,天是一个圆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张衡还用“近天

则迟,远天则速”,即以距离远近的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张衡的这些解释有些合理

的因素。而后张衡对浑天说又加以修改和发展,使浑天说成为当时最圆满的一种天体结构学

说。因此,张衡便成了浑天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汉安帝听说张衡在天文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就任命他

为太史令,使张衡成为掌管“天时、星历”的主要官员。此官职使张衡有了用武之地,他颇

为满意。

张衡接任太史令以后,

定重新修造观天象的仪器。他精心设计和研制的浑天仪,很形象地体现了浑天学说的概貌。

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张衡改进了浑天仪,并用来作为浑天说的演示仪器。

张衡用齿轮系统地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正好转

一周。这样,人们在屋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哪颗星当时在什么位置上。浑天仪上的三十六

度折算现今的地理纬度,基本上跟洛阳地区的纬度接近。黄道上刻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

,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公转周期为3652425日)。张衡把黄赤交角定为二十

四度,与现在计算的地球轨道和赤道面相交的角度(23°26′)也十分接近。张衡写的

《浑天仪图注》上说明,黄、赤道差的变化在进三度和退三度之间,从而明确了黄、赤道差

的计算法。这种计算法一直沿用到隋代。这是张衡在历法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

浑天仪的制造,轰动了整个京城。夜晚,许多人怀着好奇的心情前来观看。当他们看到

仪器上显示出的一弯明月正在缓缓升起,而实际天象也恰好如此时,人人都称赞这是巧夺天

工的发明。

浑天仪制造成功以后,张衡着手研制了一种可以显示月相和日期的仪器,叫做“瑞轮荀六荚”。这个仪器有十五个不同形状的叶轮,每片叶轮代表着不同的月相。

人们看到叶轮,就知道是哪一天,也可以知道月

亮的圆缺。张衡还曾为浑天仪写了两部说明书:一是《浑天仪图注》,一是《漏水转浑天仪

注》。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张衡冲破了当时神学、谶纬的迷雾,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

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写出了闻名于世的天文学著作《灵宪》。

张衡在我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制造出观测仪器,还进行理论研究,著书立说,而

且积极投入了围绕着《四分历》而展开的反图谶斗争。

公元133年,他又上书《

驳图谶疏》,请求皇帝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禁绝图谶。

张衡不仅在天文学方面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机械制造业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安帝建

光五年(公元121年),张衡担任过公车司马令(九卿之一的卫尉手下秩禄六百石的小官

)。在没

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张衡苦苦思索,从南阳郡守杜诗水排的齿轮系统得到了启发,制造了

指南车和计里鼓车。建光三年(公元124年),安帝去泰山祭奠时用了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和

计里鼓车,宣扬了皇威。

张衡在担任太史令的第二年,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地震的研究工作,经过反复研究、

试验,终于在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仪器是用青

铜铸

造的,圆圆的,像一个大酒樽子。它的周围镶着八条龙,按照东、南、西、北、东北

、东

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排列着。龙嘴里都含着一粒小铜球,在龙头的嘴巴下面,蹲着八

个昂头张着大嘴的铜蛤蟆。在

哪儿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落在铜蛤蟆的嘴里,告诉人

们那个方向发生了地震。张衡的地动仪是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的,比世界上其他

国家的同类仪器早1 700多年。

公元138年二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

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

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

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

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

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

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崩塌下来。大伙儿这才信

服。

张衡制造地动仪的同时,还研制了一架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

在数学方面,张衡计算出的圆周率为3162;在机械方面,他发明了“可使自转”的自

动车和一种能够自己飞行的“木鸟”;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了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

年,这幅画不仅在地理学上有价值,同时也是一幅绘画艺术珍品。他在擅长绘画,据史书载

,他特别喜欢画怪兽。他是东汉四大画家之一。

大约永

合三年(公元138年),张衡正式上书表达了辞官归乡的想法,但未获准,反被召至

京城升任尚书。

他上任不久就卧床不起,次年卒于任所,

遗体葬于南阳西鄂。一代科学巨人就这样满怀忧愁,过早离开了人间。张衡不仅是一位大科

学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画家,他的确是一个罕见的全面发展的人物。

张衡去世了,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他。1970年,国际上以张衡的名字命名了月球背面的一

环形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个编号为1802的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张衡的名字与日月同在

,与宇宙同在。

同类推荐
  •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名人,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161位世界名人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雪地寻踪

    雪地寻踪

    维·比安基的作品分许多种类型,本书表现了作者引导孩子去多多掌握大自然知识,鼓励小读者去辨别鸟兽踪迹,熟悉自然环境。在一些关键时刻,这种知识和经验不仅大有用处和益处,而且还能用以自救,帮助孩子们脱离置人于死地的险境。这类作品多半适宜于高年级孩子阅读。《雪地寻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本书描写了一个可怜的弃儿露米流浪各地,饱受人生的各种艰苦辛酸,最后遇见亲生母亲的故事。这是一部很杰出的作品,故事的结构和处理方式都很好,形成不断的高潮,自然使你融入其中。它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幸福,必须得到周围人的爱的鼓励,同时又经过许多痛苦的磨炼,才能得到。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环境知识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人类社会迅速发展。我们在享受自身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无奈地品尝自身行为造成分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恶果。保护环境、拯救地球已经刻不容缓!
  • 我的第一本医药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我的第一本医药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描述了人类历史上所遭受的疾患侵袭,以及人类最终战胜疾病的历程,有助于开阔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内容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医药学家,医药重大发明、发现,以及医药未来发展等知识,以求青少年朋友们从中得到一点启示,一起关注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关注人类的医学进步,进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科学。
热门推荐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特工天羽

    特工天羽

    2022年开始,在世界各国都开始盛行这样一个组织——特工,他们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和国内最顶尖的人才。他们为国家做事,但却不归国家管理,他们享有特权,受国家保护。世人都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且,在不断地演变过程中,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地盘,直到2040年,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学校,一个专门培养特工的机构——特工学院
  • 仙剑古剑之红菱

    仙剑古剑之红菱

    已经把自己给雷到了,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JC!
  • 愤怒的子弹

    愤怒的子弹

    每一颗子弹,上面都有我的血、我的汗、我的魂、还有我兄弟的命。深刻勾勒了特种兵战士们在艰苦中奋斗,执著为国为民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把亲情、爱情、兄弟战友情用一种虽略显粗糙,却异常煽情的语言向你一气诉说,令你情不自禁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
  • 铁海血战妖娆魂

    铁海血战妖娆魂

    一个海军陆战队员穿越时空来到鸦片战争前的年代,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等,时间跨越百年。迎接主角的不只是燃烧的战火、飞洒的热血,还有大海的女儿送给主角刻骨铭心的生死之恋。-壮士执剑,美人依偎情浓;青春激扬残阳如血,浪沫殷红。-战舰飞驰,炮火雷声轰隆;硝烟尽染海天一色,妖娆英魂!-“当外侮入侵,我将流尽最后一滴血,鲜血滋润我的祖先、我的子孙、世世代代栖息的广阔平原,肥沃草地,苍茫山野,蔚蓝大海……”-民族英雄的热血千世万代永流传!
  • 前夫靠边站

    前夫靠边站

    他娶我,只是需要一个孩子,用以巩固他的家族地位。我嫁给他,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只为了给宝宝更好的成长空间。订婚宴上,前夫突然出现,厉声指控:你敢带着我的孩子嫁给别人?那又如何,我和他,同床异梦夜夜笙歌,本来就只是契约婚姻;只是我高估了自己和孩子的魅力,他们对我紧追不舍的真正原因却只是为了……
  • 鬼搭档

    鬼搭档

    为了替奶奶还债,一个小女鬼跟在我身边,成了我的鬼搭档。我带着她走遍大江南北,举办了土葬、火葬、水葬、悬棺葬、树葬、天葬、崖葬、二次葬等等不计其数的葬礼,到最后却发现……
  • 穿越仙侠做帮主

    穿越仙侠做帮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豪门重生:七爷别追我

    豪门重生:七爷别追我

    重生的云歌在成神之路上飞奔的同时顺手接了一单生意为前世的自己报仇。为了完成任务随手拉了一个男人结婚,将云家覆灭之后的她完全没想过从此以后自己会多了一个甩不脱的老公。黑白两道上的传奇慕二爷第一次追云歌足足耗时三个月从南非跑到了中东,期间两地的地下势力被扰的各种鸡飞狗跳。第二次发动了各方势力的慕二爷还是功亏一篑,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心软放会跑了云歌。第三次逮到人的慕裴直接把云歌带到了自己的别院,指着慕式主母的凤座和另一边金碧辉煌真正的‘金屋’让她二选其一。慕瑜歌
  •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本书是一项有关西方经济学前史的研究成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古希伯来、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这些文化基因中去寻找“劳动”、“价值”、“看不见的手”、“交换”这些观念的历史根据,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哲学变革中去寻找经济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方法。从古希伯来人的宗教典籍到近代早期的重农学派,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亚当·斯密以前西方文化和经济观念交织生成的思想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