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500000012

第12章 学习(1)

7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曾读过明代学者胡居仁的一副对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觉得这副对联有可取之处,但是也有不可取之处,于是毛泽东根据自己的意图对联语进行了点化并以此联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后来,在湖南长沙任小学执事时,他还曾将此联题赠给他的学生们,教导他们在学习上要持之以恒。因为这副对联是对胡居仁对联点化而来,所以一直有很多人将毛泽东的这副对联当成了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毛泽东对原联的改动是比较大的。

毛泽东将上联的“苟”改为“贵”,将“起”和“眠”的位置进行了置换。将下联的“莫过”改为“只怕”,改动的部分近四分之一,而且这一改动使对联的哲理性更强。

上联,“苟有恒”是将“有恒”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苟”乃假设之意。“贵有恒”是将“有恒”建立在肯定的基础上,“贵”是指可贵,语气是不同的。毛泽东将上联中的“起”和“眠”的位置进行了置换,看似简单,其实内容的变化却很大,其逻辑层次的变化可谓天渊之别,与原联比较别有一番味道。“三更眠五更起”,细细品味似乎与对联要反映的内容不符。一般来说,“三更眠”,“五更起”,眠者可能有事要做,所以晚睡早起。这是很正常之人所为很正常之事。而“三更起”“五更眠”则不同,三更起来要学习、做事,但是五更又眠。这就描绘一个懈怠、懒惰、反复无常,三分钟热血的形象,与对联要表达的意境非常吻合。

下联,“莫过”是没有超过的意思,语气仿佛仍然是建立在一种判断的基础上。“只怕”却一语道破,告诉人们没有其他更可怕的,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语气非常果断、肯定。

毛泽东的对联是这么写的,其实毛泽东的一牛也是这样度过的。毛泽东自8岁进入私塾,直到他逝世,读书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乐趣。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弥留之际,已处在半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他还要书看。这种对书籍热爱而达到的至死不渝的精神,已远非用“持之以恒”所能形容。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由一个书生,而最终改写了中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古训,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学者。在他漫长而峥嵘的岁月里,读书整整伴随了他伟大的一生,书籍成了毛泽东须臾不可或缺的必须品。而且,一生中他的读书生活正像他在联中所说的那样,做到了持之以恒。

(杜忠明编着《毛泽东对联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36页。)

74.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

1915年暑假过后,已经22岁的毛泽东向长沙各学校发出了一则《征友启示》。启示是毛泽东自己刻蜡版油印的,只有几百个字,内容大意是:愿意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结为朋友,愿意和那些不畏艰难,不怕困难,能够为国为民献身的志士通信联络。启示最后说:“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表达了求友情切的心情。启示的署名是。二十八画生”。

启示发出之后,毛泽东以殷切期待的心情等待了一些日子,但是应征的人很少,很多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毛泽东的心情,甚至有的人认为“二十八画生”是一个怪人,还有人以“二十八画生”是为了寻找恋爱的对象。真正和毛泽东联络的只有“三个半”。

1915年9月27日,毛泽东给萧子升写信,再一次谈到求友的迫切心情,说“近以友不博则见不广,少年学问寡成,壮岁事功难立,乃发内宣,所以效嘤鸣而求友声,至今数日,应者尚寡。兹附上一纸,贵校有贤者,可为介绍。”毛泽东在信中就朋友、学问、事业等问题和萧子升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交流。

(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8页。)

75.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1919年11月14日,罗学瓒从法国给毛泽东寄回一封信,信中谈到:

伯格森之所以成为大哲学家,是因为他同时精于数学、物理学等诸学科,研究哲学不注意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因而难于成为世界性的大哲学家。

‘毛泽东读了罗学瓒的信之后很有感触,认为来信切中了自己治学的缺点,于1920年11月26日给罗学瓒回信的时候,毛泽东说一定按你的话去做,并说:“已经决定了一种求学的办法。”毛泽东还把罗学瓒来信中写的“伯格森所以为大哲学家因为他的科学根底好”第三句话抽出来作为信的提要,编入《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1集中,提醒会员们在治学时共同注意此事,自己也决心加强自然科学和各门科学的研究,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1921年元月,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员召开了为时三天的重要会议。

讨论会友个人的计划时,毛泽东再一次谈到了要加强自然科学学习的打算。他说:“觉得普通知识要紧,现在号称有专门学问的人。他的学问,还只算得普通或不及。自身决定三十以内只求普通知识,固缺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课学的知识。想设法补足。”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建立了延安为中心的稳固的抗日根据地,这个时候,为了提高自己马列主义素养,青年时期藏在心底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渴求,再一次迸发出来。这个时候,毛泽东阅读了大量自然科学书籍,汤姆逊的《科学大纲》、爱丁顿的《物理世界本质》、普朗克的《科学向85何处去》、秦斯的《环绕我们的宇宙》等科学书籍都广泛涉猎。

科学未必能够救国,但是革命需要知识分子的积极参与。在解决了救国的问题后,建设国家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中向儿子建议:

“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

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辅之。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这是毛泽东在革命和实践中认识的一条真理。

(雷国真等着《毛泽东大成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1月版,第136页;邓力群主编《伟人毛泽东丛书?毛泽东与科学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34-137页。)

76.学识是无穷尽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张爱萍到延安不久,毛泽东曾经与他进行过一次深谈。毛泽东问张爱萍留在学校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想法。张爱萍如实地谈了自己想到前线去但无条件服从组织的思想。他还说,留校可以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是学习的好机会。只是感到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懂得的太少,不像过去那么有信心了。“学然后知不足嘛”,毛泽东说,“觉得自己懂得少,是好现象,是进步的表现。只是不能为此减弱了信心。学识是无穷尽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接着向张爱萍讲了他自己读书的办法。张爱萍听着,直觉得有一种“聆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那次谈话的第三天,毛泽东又派人给张爱萍送来了一封信,信中仍继续三天前的话题,毛泽东叮嘱张爱萍,不应该因为感受到自己懂得少而降低信心。“一般地说,信心过高,容易犯左的错误;信心不足,容易犯右的错误……”谆谆教导,情真意切,使张爱萍增加了自信心,鼓足了奋斗的勇气。

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还语重心长地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而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与我”征文组委会编《我与毛泽东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45-146页;《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535页。)

77.社会变了,人也要变。

1947年9月,毛泽东率部转战陕北。

一天,毛泽东与卫士李银桥等来到白云山下,决定第二天去看山上的白云寺。

第二天早晨,在县长的陪同下,毛泽东一行人来到了白云寺。毛泽东马上与白云寺的老和尚亲切地交谈起来:“你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啊?”老和尚说:“好的哩!出家人不打诳语。”毛泽东笑了,说:“你们是超脱的,更要讲实话。”老和尚并不认识毛泽东,但是老和尚看到这个人是由县长陪同来的,认定来人一定是比县长还大的“大官”,很受感动,就和毛泽东亲切地攀谈起来:“不瞒施主,以前信神的多,出家人也多。所以布施的人也多,收入就多,生活很好。后来信神的人少了,出家的人少了,布施的人也少了,生活一时有一些困难。”毛泽东和蔼地说:“你能讲实话,这就好。有什么困难你都说说。”老和尚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心里高兴,就打开了话匣子:“后来人民政府叫我们自力更生,种点地,搞些农业生产,开头不习惯,现在手脚灵便了,倒也能劳动。”毛泽东说:“这不错呀,这是一大改变啊……现在生活到底怎么样呢?”老和尚看毛泽东愿意听,也就继续无所顾忌地说开了:“现在打的粮87食,够吃,其他穿衣、治病、修理寺院,一概由政府包下来……托毛主席的福,安排得周到,出家人也得随着社会进步啊!”毛泽东听得高兴,情不自禁地说:“讲得好!社会变了,人也要变。

过去,和尚一不生产人口,二不生产粮食。现在要变。不生产人口也可以,不劳动不行。边区是保护宗教信仰的,但是要劳动。参加劳动后,身体好了,也不剥削人了,这就对了。今天我在这里‘取经’了。”老和尚高兴地说:“不敢不敢。”

(王守柱、李保华编着《毛泽东的魅力》,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56-157页。)

78.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解放初期,由于人民的正常生活刚刚恢复,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各地发生了很多学生因营养不良在学校晕倒的情况,毛泽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于1950年6月9日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了一封信:

马部长:

另件奉还。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高教会已开过,中小两级宜各开一次。以上请考虑酌办。此致敬本乙毛泽东六月十九日短短的一封信,表达了领袖对少年儿童的无限关怀。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6年8月版,第83页。)

7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49年4月21日,年仅16岁的马四姐参加了渡江战役,因战绩突出,被授予“渡江英雄”称号。开国大典前,毛泽东得知渡江战役中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女英雄时,就亲笔发出请柬,邀请她参加开国大典。但是父母担心她年龄太小,不放心她一个人进京。

1951年9月20日,在共和国3周岁前10天,小英雄突然接到毛泽东发出的第二封邀请她进京参加国庆大典的信,小英雄高兴万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0月3日,毛泽东与各地代表一同观看京剧,小英雄当时就坐在毛泽东和周总理的中间。开演前,周总理低声对毛泽东说:“主席,这就是你两次邀请的小英雄。”毛泽东一把拉住小英雄的手,问小英雄的名字。

小英雄结结巴巴好半天才对毛泽东说:“我只知道我们家姓马,在家排行老四,家里人喊我四姐,我没有正式的名字。”毛泽东侧身对周总理和身边的陈毅等中央领导说:“这么伟大的小英雄,没有名字怎行?”毛泽东浓重的湘腔引起了在座各位领导的笑声。

第二天,一辆红色小轿车把小英雄从北京大学招待所接到了风光旖旎的中南海,毛泽东邀请小英雄到家中做客。

同类推荐
  • 一切从微笑开始

    一切从微笑开始

    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的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迷茫。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走向哪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很多人期待着自己成熟,但是从思绪上和行动上却难免犯一些糊涂。年轻,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我们甘于失败。年轻可以失意,却不应该为今后留下悔恨。站在这个崭新的十字路口,你能自信坚定地走出每一步吗?
  • 人生的忠告(影响人一生的文章)

    人生的忠告(影响人一生的文章)

    本书是“影响人一生的文章”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60篇古今中外启迪人生智慧和忠告生命的经典篇章。这些文章皆出成功人士、文化名人等名家之手,凝结着人生的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读者学习人生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有帮助。同时,编者有机结合文字、图片和版式设计等多种要素,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美感享受和思想启迪。
  • 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口才的人必备良好的做人素质,健康热忱充满自信心的心态素质,睿智思想、聪慧思维品质素质,广博知识素质。《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从战略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场合、环境提出独到的口才修炼见解,旨在引导读者注重自身口才修炼,一步一步地培养修炼口才的思维能力,以求达到出口成章、语惊四座的口才境界,真正让自己的口才修炼水平从红海驶向蓝海。
  • 阳光人生 心灵故事

    阳光人生 心灵故事

    《阳光人生 心灵故事》精选了百余篇生活中阳光向上的积极故事,为我们拂去心灵的困顿,如春风拂过我们的心田,滋润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用灿烂的心情面对每一天。
热门推荐
  • 乱世盛宠:红颜戏天下

    乱世盛宠:红颜戏天下

    她是身带封印异能、冠宠天下的倾世佳人,她于乱世收敛锋芒,却甘愿为他共负天下。他是身份扑朔迷离、权倾朝野的绝顶神算,他傲视天下如尘土,却将她宠得人神共愤。一场意外,她只身穿越乱世之中;一次应约,她初遇道貌盎然的他;一夜旖旎,她与他势可倾覆天下;她遇害之时,他于暗中屡次相救;他身处险境,她愿舍身相许与他。她说:红尘中,我只愿与他在迟暮之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说:她是我于千万人中惟一寻到的色彩,不论她说什么,我定做什么。皇权、身世、阴谋、恩义情仇……当迷雾接踵而至,到那时,且看他如何在乱世中护她周全,她又如何与他携手与共,笑看苍莽大陆荣辱沉浮。【慢热+宠文】
  • 猎杀终结者之猎杀终结

    猎杀终结者之猎杀终结

    猎杀终结者是一部魔幻小说,小说描述了侦破一起欲做人类之王的惊天大案。小说并不单纯追究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着眼于《猎杀游戏》、《猎杀风暴》、《猎杀陷阱》、《猎杀咒吻》和《猎杀终结》五个篇章中的五十多个暗藏着血腥、恐怖与可怕的陷阱。在终结过程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无数陷阱中,那种极度危险、极度痛苦的煎熬和历练所表现出的坚强、无畏与执著,以及凭着非凡的智慧和精湛的搏击技艺,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小说中主人公在终结一系列恐怖悬念迭起精彩纷呈的猎杀中,表达出国家的安宁不容动摇这样一个主调。在这风云变幻凶险莫测的终结中,在坎坷中逆风而行,好运一直会陪伴光明斗士。
  • The Poems of Goethe

    The Poems of Goeth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报恩论

    报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召唤师:疯癫九小姐

    最强召唤师:疯癫九小姐

    疯疯癫癫九小姐,受人凌辱欺负。痴痴傻傻九小姐,受人无尽白眼。异世强者一朝重生,白眼?欺负?凌辱?且看女强一步步走向巅峰。
  • 邪情王爷的弃妃【全本】

    邪情王爷的弃妃【全本】

    她本是天朝最受皇上宠爱的惜颜长公主,却无端陷入阴谋。本以为无才无德,相貌平平,哪里有男人敢要她?然而数日后,皇帝却一纸诏书,将她赐予大燕王朝第一美男子,亦是旧朝太子,冷夜魅。自此,后世传说纷纭……有人说他曾弃她如履,千般折磨,万般羞辱,让府中姬妾如云,只为了让她生不如死!传说,最后他竟为了她,杀了府中所有侍妾,并发誓永不再娶!……然而,八年后,他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自己竟然会以这种方式与她重遇……她早已不是当年的柔弱女子。眉梢眼角无不透露出绝世风华……原来,她竟是如此绝色的女子!而她,带着七岁的儿子,早已通透了机谋算计!为的不过是在乱世,寻求到一份安宁……皇上驾崩,天下大乱,她在乱世力挽狂澜,为的不过是保住父皇的心血。然而当一切阴谋退却,却再也不见了那个最爱的人。到头来,究竟有谁才能给她一份安宁;到底谁才敢说,我爱你,今生无悔?—————我有一个秘密,我不会告诉任何人。—即使全世界都误会了我,我也不会告诉你我的秘密。—我不会告诉你,我爱你。—所有人都转身离开的时候,也只有你在。—所以,我怎么能那么自私,连累你一辈子呢,洛怜昔?……PS:女主初期很弱很可怜,后期很好很强大哦!想要见证女主华丽蜕变的亲,千万不要错过哦!===========================
  • 天价宠妻:总裁的蜜制萌妻

    天价宠妻:总裁的蜜制萌妻

    “少爷,不好了,夫人把您的衣服给剪了。”“你让她多剪一点。”“少爷,不好了,夫人把您的电脑给砸了。”“你让她多砸点。”“少爷,不好了,夫人把您的书架给拆了。”“让她把卧室的衣柜也拆了。”“少爷,不好了,夫人把您的爱车弄丢了。”“让她把车库里的车全丢了。”“少爷,不好了,夫人邀请了美男到家里来了。”“什么?”男人手中的笔瞬间折断,还没等老管家反应过来,便火急火燎的赶回了家。“女人,你又不乖了!”某男回到家,轰走了美男,顺势将某女揽入怀中。“滚!姑奶奶要去找美男。”
  • 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飘动的白幡

    飘动的白幡

    在徐淮市工作的侯大川和妻子李素梅回乡探望年迈的父母,谁曾想次日吃早饭的时候,父亲侯继续突发脑益血病故,侯大川夫妇让儿子侯思源先拿出十万块钱垫付丧事费用。在整个治丧期间,侯家弟兄之间、姊妹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舅甥之间矛盾迭出,演绎出现代人不同的品德,复杂的秉性,尽显人生百态……侯大川决定退休后回家乡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把剩余的六万元钱全部捐献给了家乡。
  • 迟钝宝贝:女人你不懂我的爱

    迟钝宝贝:女人你不懂我的爱

    她,出生于钢琴世家,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对钢琴犹如生命般的热爱。他,出生于豪门世家,是天之骄子,但他却只为笨笨的她心动了。在一次大型的钢琴大赛,她与他邂逅了。后来,她和他都在同一个学院里,她读音乐,他读金融。他一次次逗她,而她却认为他在讨厌她,整她,玩弄她。在一次次的意外,重重的打击了她,他在背后为她默默付出了许多,迟钝的她是否能不能明白他的爱,懂不懂他的付出?最终,笨笨的她会选择常年伴在自己身边的学长,还是‘讨厌’的他?还是另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