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2100000030

第30章 完善自我(1)

一、心性的修养

儒家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儒家把孝悌看作是斜身直奔,这是和他们儒家尊尊、亲亲的政治主张密不可分的。儒家讲究积极入仕,而且给出了具体的途径,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过程是逐层递进的,因而儒家把修身看作是实现政治理想最根本的前提。

道家也讲修行,但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治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更讲究个人道行的修炼,而治国治天下则在其次,这和道家无为的思想观念也密不可分。

墨家更重修身,墨子把《修身》放在学说中的第二篇,由此可见他对修身的重视程度。墨家也把修身看作是治世之本,但墨家所提倡的修身和儒家的侧重点不同,和儒家把孝悌作为修身的主要内容不同,墨家更重视在“行”方面的修身。墨家认为,学和行作为治世的先决条件,行是更基本、更深层的修养,因此主张修行在先,博学在后。

在墨家的修身观中,他们把内心道德操守的修炼看作是所有应为规范的前提,君子贤士首先应该将具备的德行是心存善念、对自己的要求首先从克己内省做起。

克己内省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3),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修身》)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自己的社会理想能得以实现,在推行自己学说的同时,各家也非常重视个人的修养,认为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君子贤人必备的品质,然而同样是修身,各家也有自己不同的标准和方法。

墨子对自己的修身观念进行了论证,他把人在行为上的修身比作建筑,如果基础不牢固,是建立不起千尺高屋的。统治者也是如此,本国人民还没有亲附,就没有条件招徕远方之人;亲朋之间还不团结,就不要贪图建立远交;同样的道理,行未修成,就是基本未固,因而博学、高蹈之事也就无从谈起。

在谈及如何修身时,墨子认为,统治天下要讲究悦近而来远,自己身边的人认可了,远方的人自然会来归附,因此君子处世也应该先修己以悦众。做到克己内省。

克己内省的含义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在看到不修善行的人被人攻击时,不应该讥笑或者憎恨别人,而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不修之行,是不是也有得罪人之处。

修身首先要做到克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

在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一方面,儒家和墨家有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君子要提高自我修养,就应该用“戒、畏、思”这几项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提出了君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主张君子在修身时要遵循的三个规则;“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据君子修身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做了规定。而且特别强调要严格要求自己。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才那个记载了“公议休不受鱼”的故事。

春秋时,鲁国相国公议休很喜欢吃鱼,于是,很多人就送鱼给他,但他一概谢绝。他的学生问他原因,他说,如果我收了鱼,为报答他就必然要满足他提出的哟阿求,甚至作出违法的事......最终会把自己的官职丢了,那就更吃不到鱼了。因而我拒绝别人赠给我的鱼。

由此可见,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能够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利于治理国家。墨子也十分赞成克己,他认为,看到修行不高的人,应该给与劝导,而不是讥讽和嘲笑,在日常的生活中因该严格要求自己,给别人树立榜样。

很多墨家子弟都严格的遵守这一要求,在春秋战国时期,墨者的修行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墨家严格要求自己的这种主张,即使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一种道德要养成习惯,首先应该从小事做起,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如此,应该从细节上开始、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比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果壳、说脏话等等之类,看起来无关大局,其实就是在这些小事上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因此我们应该从小事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修身还应该做到内省,这是对自我内心的反省。

墨家的这种内省法,与儒家的“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对自己的品德修养,十分强调“慎独”。一个人在大众面前,可能会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体现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时候是他独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内心的真实才会暴露无遗,因而,各家在都主张“内省”,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修身方法。

儒家也十分重视“自省”、“省察克治”之类的修行,孔子曾说:“吾未能见其内自讼者也”,意思是说很少有人在内心里,依据道德的标准对自己进行审判,由此可见,内省对于君子的修身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我们很容易指出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因此就应该做到“见不贤内自省”,通过别人言行上的失误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并改正自己的缺陷。

古今中外,大凡那些取得成就的人,无不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正是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成就了他们事业上的辉煌。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彭德怀在生活上处处为战士着想,同时又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接受别人对他的特别照顾。他曾经提出了“一个月一省我身”的建议。他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做了没做,我不知道,但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共产党人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比古人高明得多,能不能一星期一省我身?一个月一省我身?我一个月总是要抽出半天一省我身,想一想自己对党对人民对革命应尽的责任尽到没有?有什么缺点错误?怎么克服?”

克己内省就是对我们心性修养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敢于面对自己内心自私、阴暗的角落,敢于改正自我修养上的缺陷,在严格要求自己的修养过程中,逐渐完美自己的道德修养。

克己内省是君子修身最难做到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因而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这种品德。

二、心存善良

中国传统思想中是十分重视“善”,“善”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处事要心存善良;人际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修身养性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善”几乎成为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

在诸子学说的争鸣中,他们唯一达成一致的观点恐怕就是善了,儒家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认为君子修身要从小善做起,并且孔子还提出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的君子修仁的标准,在这里,儒家所说的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善,不过是表述的不同。

墨家也同样强调“善”在君子修身中的重要性,墨子主张君子要“存善防邪”,他曾经把“谮慝之言,无入于耳;批讦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作为君子修“善”的标准,认为心存善念的贤士,不会听诋毁之言、说攻击之话,生害人之心理,自己心思清明了,就会影响身边的人去做善事。

善良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崇尚品德。心存善良的人必有善行,将自己的善惠及他人甚是万物生灵。就像孔子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没有大小的区分,善行也没有先后顺序,只要心存善念,什么时候开始做小善都不晚。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说明了人心中善念的力量:

一场暴风雨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海滩上,一个小男孩不厌其烦把鱼捡起送回大海。一旁路过的老人很不理解,对他说:“你这么辛苦一天也捡不了几条,谁在乎呢?”小男孩并没有停止,而是一边把鱼送回海里,一边说:“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是的,小男孩送回海里的鱼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对于那些因为他的善念而重新回到海里的鱼来,他的善良就是生命。看到善良在这个小男孩身上的闪光,难道我们能够不被人性的善所感动吗?

善行惠及他人也惠及自身,我们今天所作的善事,也许明天会被人忘记,但善良却在人的心底扎下了根,他的人性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和完善。相反,那些心中有邪恶的人,会在危害别人的时候也伤及自己。

一日,佛祖闲坐在花园井边,无意间向井下望去,看到那里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恶人,正在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

这时,一个生前作恶多端的恶鬼看到了慈悲的佛祖,于是高声呼救。佛祖锐利的目光发现了此人虽然生前杀人无数,但在一次途中,他对脚下一只蜘蛛心生恻隐,移开脚步使蜘蛛得以生还,这是他一生中唯一所作的善事。于是佛祖决定用蜘蛛的力量,拯救他脱离地狱的苦海,就把一根蛛丝从井口伸下去。

那恶人发现了这根细细的蛛丝,于是拼命的抓住蛛丝往上爬,而其他恶鬼也发现了这根蛛丝,于是大家一哄而上,都想通过蛛丝逃离地狱。那个恶人怕游丝不堪重负断了,为了抱住自己唯一的希望,他回头砍断了身后的蛛丝,其他的恶鬼掉下去了,而这个恶人也重新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也许这只是一个对恶人的告诫,然而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善念是一瞬间的思想,恶念也是一瞬间的思想,但两者的后果却截然不同!心存善念,会救自己于危机关头,心存邪恶,会丧失自己唯一的机会。

君子修身更应该存善防恶,以此来完善个人的道德修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心存善良,简单而朴素的一句话,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却被人束之高阁,在善良蒙尘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心存而善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为小善”呢?

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肩负自己应该付出的责任。

行善事不是为了结果,当然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是理想的结局。一个人受朋友之托费尽辛苦帮查寻资料,可没想到几天后朋友突然说不需要了,而朋友甚至没有对他表示谢意。这个人的善意之举没得到回报,但我们能说他不乐于助人吗?虽然没有得到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心存善良,可能我们依旧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但我们的人生的风景因为善良的存在而亮丽。

在我们的社会伦理观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循环思想还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下,会趋善避害。

善良也因此成为人类道德中最耀眼的珍珠,善良的人甚至比伟大的人更值得人们尊崇。

然而生活中确实还存在着很多的阴暗,邪恶在某些人的心里还顽固的占据着某个位置,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存善去邪呢?

先说这样一个生活中的事实,一块田地,上面长满了杂草,应该怎样清除这些杂草呢?拔掉还是烧光?要知道“野火烧不尽”的道理,也许这样做能暂时把草除去,但来年仍然还会发芽。农民们给出了最好的方法:在田地上种粮食。是啊,土地上长满粮食的话,杂草救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我们每个人的心,就是这样一块田地,如果我们不在上面播种粮食,它就会被杂草所霸占,而善良就是种在我们心底的粮食,如果我们的心灵充满了善良,那么邪恶的杂草救没有了生存之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消除自己思想上各式各样的苦闷与烦恼,,这就像我们的心田里长满了杂草。于是我们应该用上面农民的办法来解决这种困扰,让善良进驻自己的内心,这样,我们心中悲观、偏激、仇恨的杂草,就会为乐观、善良、友爱的粮食所取代。要知道,仅仅把邪恶驱逐出自己的心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善良给自己的心灵建构一道坚实的防护,这样邪恶才永不能入侵。

心存善良需要做到宽容,无论别人怎样的蛮不讲理、自以为是,都可以原谅他们;心存善良需要坦诚,即使别人误解我们、指责我们、虚伪的对待我们,都能够坦诚相待;心存善良需要度量,面对别人的伤害、生活的不公平,都能够付之一笑。

心理学上说,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会给人带来愉悦感、轻松感;生理学上讲,邪恶愤怒会使神经系统受伤,而愉悦、善良、友爱会增进细胞的活力。我们说,在道德价值上看,心存善良是修身的重要方向,让我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我们的人性散发光辉。

善良是清除我们内心杂草的植物;是驱逐我们内心黑暗的光亮,当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善念,我们的人生也就一片鸟语花香。

三、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伟人

诸子百家之中,能将仁爱天下的思想和信念付诸行动的人,当首推墨子。我们通过对诸子的比较可以和容易的得出这个结论。与墨家倡导的勤于奔走和无论巨细的操作实践截然相反,孔子周游列国,述而不作,在治理天的理论上很有见地,但他本人却并没有为自己的社会理想的实现付出过实践上的努力。不但孔子本人鄙视下层百姓的劳作,甚至他的弟子们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相比较而言,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具体行动更让人钦佩。从这个角度说,孔子是理论派,而墨子则是实干家。

如果说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还让人觉得像是理论上的说教,那么墨子止楚攻宋的成功就是实践这种理论最有利的证明。墨子如果仅仅是进行游说,希望用自己的主张来阻止战争的发生,那么他只能算一个纵横家而已,但墨子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他还有更让人敬佩的举动——帮人守城。当墨家的非攻思想制止不了战争的时候,墨者们就会挺身而出,帮助弱小者抵御外侵。历史上这样来描述墨家弟子们的行为: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墨子不但是思想上的巨人,也是行动上的伟人。墨子不愿意停留在议论和清谈上,而是将治国安邦的事付诸在具体的行动。因而墨家的修身之道,把“行”放在了“学”的前面,认为具体的行动才是君子贤士修身的基本。

自强不息

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修身》)

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天比一天远大,庄敬的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

墨家认为,君子贤士最伟大的操守就是能够自强自立,只有在不息奋斗的过程中,个人的志向才能更加远大,自己的品行才能日趋完善。因而墨子益处了修身应该自强不息,而自强不息首先要做到“力事日强”,只有通过不息的自强奋斗,才能得到“愿欲日逾,设壮日盛”的结果,信念才会更坚定、道德修养会得到提成。

同类推荐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热门推荐
  • 《真龙记》

    《真龙记》

    神与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魔与人又有什么区别!终究不过是这块大陆上昙花一现的事情到底哪里才有永恒
  • 痰

    赵林霄不出众,初中毕业,16岁,与发小分别去到了两所高中。不像骗人的青春读物所写,憧憬中的生活并未出现。在思想比身体发育更快的日子里,赵林霄目睹、经历了许多违背价值观的事情。更讽刺的是,被狠心摧毁的价值观,竟又成为老师同学诘责自己的工具。是因为教育?又也许是一段灰色的伪幸福记忆?一切假象都被炸烂了。
  • 诺斯之旅修神记

    诺斯之旅修神记

    迷迷糊糊遇见一个白胡子老人,莫名其妙得了一袋美丽石头,尼玛,石头居然生出小龙,那就算了,居然把她扯到了异世空间,名曰“诺斯”,穿就穿吧,为什么要把那两个人也弄过来。天才夏洛尘,她的亲弟,一点都不知尊重为何物……另一个则是天下第一的罗琦若,打架第一、逃学第一、成绩也是第一,不过是倒数,只是看似冷漠的外表下掩藏一颗执着的心。三个人,两个天才,外送一个懒才,一心只想回家,奈何敌人步步紧逼,夏洛尘临风而立,衣袂随着狂风肆意飞舞,睨视天下,“既然预言已经开始,不如让它成真吧……”
  • 洪荒古神

    洪荒古神

    上古一战,惊天动地,将天打断为六截。数十万年后,一代少年玄天,手持兵器碎片在最底层的天地出生。且天生有残缺,患有头痛病症,大脑中十分怪异。终于有一天,脑海中的异常有了些眉目,那竟然是记忆碎片,记录上古的一角。天呐!那竟然是上古战场厮杀的场面,万族染血,群兽咆哮,惊天动地。我到底是谁?为何记忆有缺?
  • 花禾稻田之彼岸花物语

    花禾稻田之彼岸花物语

    确定第三次是的v地方v对吧方便发给办法根本发给办法
  • 末世重生之独宠

    末世重生之独宠

    当她再次睁开眼的时候,一切都变的不同了,哪怕身边美男如云,她,从来只要他一人而已,,,,,,,,本文有点暗黑,兄妹恋,有点变态,不喜请绕道!!!
  • 独步天下

    独步天下

    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四百年的轮回……那一场爱恨情仇,你是否仍在那里。一如既往的等我?
  • 重生之泡妞系统

    重生之泡妞系统

    一个猥琐男生获得泡妞系统,看他泡妞成果,一个屌丝逆袭成功完虐高富帅,泡白富美。
  • 豪门娇宠:蜜糖娇妻9分甜

    豪门娇宠:蜜糖娇妻9分甜

    “原来你的味道这么甜。”他漫不经心的品尝,却无法再戒掉。“你你你你……不许诱惑我。”“那你推开我。”他明知道自己的姿色无双,要成心诱惑一个人,谁能坚持得住?她是糖,她是蜜,甜到忧伤,至纯至净。他是夜,他是魔,无情冷漠,至黑至冷。她遇到这样一个玩情,玩欲,玩人心的邪恶男人,注定无法全身而退。娇宠无度,梦醒后,是迷失的爱……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