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2100000002

第2章 何为墨家(1)

一、墨子其人

墨子,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据晚清著名墨学大师孙诒让考证,其生卒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之间,当代国学大师任继愈说约在公元前480年至前420年之间。尽管说法不一,但墨子是紧接着孔子而活跃于中华大地的第二文化巨人,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有学者认为,墨子是目夷氏的后裔。目夷氏原是商王朝建立的同姓方国,位于滕州市东南部。入周之后,目夷国变为小邾国,先后曾为宋、邾、鲁、齐等国的附属国。到春秋时期,目夷氏从贵族降为平民(目夷即墨夷,后省为墨姓)。而《琅缳记》曾有这样的记载墨子的出生:“其母梦日中赤乌飞入室中,光辉照耀,目不能正,惊觉生乌,遂名之”。乌即翟,是凤凰的别名,因而给墨子取名翟。“子”是后人对墨翟的尊称。这个美丽的传说,可能是因为后人出于对墨子的景仰而将他的出生神秘化了,但这无疑是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墨子的成就,在古代,人们往往给那些有突出才华的人赋予种种异禀。

墨子的父亲是位能工巧匠,母亲非常贤惠。而他的家乡是当时文化科技最先进的地区,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先进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他的勤奋、纯朴与灵敏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墨子很快就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冶金等手工工艺,成为一名手工业者。而同时,他又拜师求教,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史书记载墨子曾从师于儒家,是孔子的门生,,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随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墨子的思想逐渐成熟,开始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当他深刻的认识到儒学的种种弊端后,墨子决然的舍掉了儒学,最终从儒家分离出来,开创了自己的墨家学派,并将墨家学说发扬光大,使得墨家和儒家并称于当世,成为“显学”。根据史书的推测,墨子在成年不久就获得了教师的身份,开始招徒授课。然而墨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和先秦诸子们的有很大不同,墨子强调“强学强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墨子还实行分科教学、因材施教等方法。墨子在教育学生时,不但要求他们学习理论知识,更注重亲自实践的作用,因而,墨家的子弟们往往是知行合一的实行者。墨子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之一,获得“北方贤圣人”的美誉。

墨家学说是适应当时时代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从社会的阶层来说,墨子是一位“士”(知识分子)。成为一位学派首领以后,他又是一位对当时时代的社会需要有深思熟虑的理性自觉的士。正如墨子自己所言:“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贵义》)

据《吕氏春秋·当染》篇记载,周王朝礼官史角的后代居住在鲁国,墨子曾向其学习。又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认为儒家的礼节仪式繁琐而不易实行,“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对儒学采取有保留的批判态度,在肯定孔学中有“当而不可易”(适当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的同时,又提出一套系统的﹑有独自特点的学说,即墨学。

墨学与先秦其他主要思想学说相比,更多地带有平民色彩。在一定意义上说,墨学是一种平民的显学。

大量资料表明,墨子具有突出的平民的形象和思想品格。老百姓,劳动者当时一般称为黎民,黔首,就是说长得比较黑,大约与劳动中风吹日晒有关。而墨子恰恰也长得黑(“先生之色黑”《贵义》),与劳动和劳动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墨子及其门徒曾亲自参加并终生没有完全脱离手工业生产劳动,熟悉各种手工业技艺,所以经常随手拈来的用手工业生产技艺作为谈论社会政治伦理的譬喻资料,并自觉地总结工业技艺为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力学,光学,简单机械学等。正可谓,存在决定意识,谁熟悉什么就经常想什么,说什么。

就人文精神而言,墨子从“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的劳动者的深切体会出发,发现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乃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从事生产劳动,并提出了“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命题,具有深远意义。

墨子出身平民,关心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他曾经大声疾呼,“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非命下》)。进而提出了“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以长其身”(《兼爱·下》)的社会理想。墨子反对任用“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尚贤·下》)来治理国家,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尚贤·上》)。代表和反映着绝大多数劳动者经济政治权利和社会的进步。

墨学的文字载体主要是现存的《墨子》一书,该书是墨家学者的一部学术论文集,其中《尚贤》至《非命》等篇阐述墨子的十大命题,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亲士》至《三辨》诸篇为墨学之杂论,是上述墨子论题之引申发挥。《非儒》以及《耕柱》至《公输》各篇为墨子及门人的言行,题材类似儒家的《论语》。《经上》至《小取》6篇一般称为《墨经》或《墨辨》,为墨家的逻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专著。《备城门》至《杂守》诸篇是墨家军事著作。即整部《墨子》所体现的墨学是一个囊括百科,内容极其丰富的思想文化体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二、墨徒墨孙

墨子授徒众多。这些墨者坚守墨家之道,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著名的墨者。

1、禽滑厘

禽滑厘是春秋时期魏国人,传说是墨子的首席弟子,他的字为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禽滑厘曾是儒门弟子,学于子夏,自转投墨子后,便一直潜心墨学。

墨子在《所染》里还专门对禽滑厘的为人进行了评价:“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滑厘、傅说之徒是也。”墨子点明表扬的三个人,惟有禽滑厘是他的正宗弟子,由此可知禽滑厘在墨子心中地位之高。墨子在军事战略防御学方面的卓越识见,大都是向禽滑厘讲述然后记录下来的,我们现在能了解墨子在军事学上的贡献,应该好好感谢这个被称作禽子的禽滑厘。

历史上注明的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壮举,就是由墨子导演、由禽滑厘与墨子联袂主演的。主要剧情是,墨子得知楚国在公输盘的帮助下,行将武力进攻宋国,一路狂奔到楚国与公输盘上演“兵棋推演”的好戏,禽子则率领训练有素的墨家军全副武装阵守在宋国城墙之上,公输盘“兵推”失败,自认不是墨子的对手,便打算使出斩来使的卑鄙伎俩,没料到墨子骄傲地说:我的弟子禽滑厘带领众弟兄早已守候在宋城之上,我的全部破敌之法他已烂熟于心,即使杀了我,你去也是送死。楚王与公输盘知道墨子不是空手而来,后方早已布下阵势,准备得相当充分,这才彻底死了掠杀之心。

在这场大戏里,禽滑厘隐身墨子之后,但他却是墨子御敌于前的关键因素。正是有了禽子的防御到位,才最终使楚王放弃了入侵的企图。这看起来好像是救了宋国,其实也是救了楚国。可惜由于史料太少,现在我们不太了解这个墨子高足的详情。

《备梯》里面,非常难得地记载了一点墨子与禽子两人的交往,足见两人感情之深。

禽滑厘面色黎黑,手脚全长满了老茧,三年来紧紧跟随在墨子身边以随时听从召唤,但他却只是整天埋头做事却不敢向墨子提问。墨子深知他的心事,见他一直不问问题,墨子便想了一招,他约了禽滑厘同登泰山,上山后,找些茅草垫好坐上,便拿出酒菜来,要请禽滑厘喝酒。墨子这一举动既是对禽滑厘三年忠心耿耿的表彰,也是想以一个宽松的环境好认真回答他想了解的知识。

禽滑厘对墨子的盛情颇有些意外,只是一再地施礼感谢,却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墨子见禽滑厘不说什么,便主动问他道:“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禽滑厘这才又连拜了几下,说道:“我想问的是守城的方法。”

这一段生活场景的记述至此为止,虽然十分简略,但禽滑厘对墨子恩师如父的恭敬,墨子对弟子的关爱提携之意,却跃然纸上。让人真切感到师徒二人如父子、似兄弟的知遇之情。禽滑厘能在墨子的众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性的墨家人物,墨子能对禽滑厘耳提面命,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正是二人千古知音的见证。

2、公尚过

公尚过,作为墨子的弟子,深得墨子器重。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

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

这个故事是说,公尚过被派到越国宣传墨家主张,结果让越王对墨家之学叹服不已。越王表示要用五百地的代价礼遇墨子,这足以说明公尚过对墨子思想理解深入,表达清楚,阐发得当,应是深得墨子思想精髓的人。

墨子甚至直接称赞过公尚过,其赞许之词连在大弟子禽滑厘身上都没用过。

墨子南游到卫国,车上装满了书。弟子弦唐子觉得很奇怪,问墨子道:

“我记得老师您曾教导公尚过说,读书只是为了衡量事物的是非曲直。现在您出门带这么多书,又做什么用呢?”弦唐子的意思是说,按您的意思,许多事情的理解是不用从书上去学的,可你自己出行却是带足了书的呀!

墨子说:“殊途同归的道理,流传的时候确实也会出现差错。正是由于人们听到的不能一致,书就多起来了。但像公尚过那样的人,对于事理已能洞察精微,对于殊途同归的道理,已能把握要领,因此就不必事事用书教导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墨子能如此评价公尚过,足以说明他对公尚过理解之深。两个学识上互相信赖之人,无疑是难得的思想上的知己。

3、孟胜

孟胜是东周末年的墨家巨子。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于楚国阳城君(一说鲁阳文君)的封地。

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是上下属兼好友关系,阳城君外出时令孟胜守护其领地,并将一个叫璜的玉器分成两半当做符,将一半交给孟胜并吩咐他“符合听之”。

楚悼王去世,之前妒恨吴起的众大臣群起作乱要杀这位名将,最后吴起故意伏在楚悼王遗体上,被弓箭射杀,但有些箭也因此射中楚悼王的遗体。楚国有法律,毁坏王尸是大罪,罪连三族。

楚国太子继任,为楚肃王,他要杀光“射吴起并中王尸者”,共有70多个家族被牵连。阳城君也是其中一个参与射杀吴起的大臣,阳城君闻知消息后逃跑。楚肃王要收回阳城君的封地,当然并没有阳城君的“符令”。

孟胜认为受阳城君所托,现在无法守护其属地,必须一死。其弟子徐弱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于世”。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并认为他会将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孟胜令三个人传巨子之位于田襄子,然后赴死,跟随孟胜赴死者约有180人。三人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后,又要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地位命令三人留下,但失败。

从史书上看,孟胜等180多名墨者在徐弱死后到底是战死还是自杀的并没有记载清楚,但以墨家的兼爱和非攻理念来分析,自杀殉城的可能性最大。不管是战死还是自杀,总之在徐弱死后,总计180多名墨者全部殉城就义!血性之义荡气回肠,楚国大地悲壮惨烈。中国人何曾缺少这种血性?中国人何曾缺少这种勇气?中国人独独却缺少对整体自由的追随精神和抗争精神,中国人的义往往与自由背道而弛,此国之大悲也!

4、田襄子

孟胜死后,宋国的田襄子接任巨子。

古籍对田襄子的记载只有两则,一在《吕氏春秋·上德》,一在《说苑尊贤》,但《说苑》中称为田让,记载了田让与卫王关于招揽士人的对话。孙治让先生认为田让可能就是田襄子。

在孟胜因未能守住封地与一八百十多弟子殉难,派两名弟子传话给当时在宋国的田襄子,传话后两名墨者回楚国自尽,但田襄子劝阻,说现为钜子是他们的首领,两名墨者应该听他的话不能去自尽,但两名弟子不听,仍去楚国自尽。孟胜没有反对阳城君参加叛乱,后又同弟子一同为阳城君殉难,作风已远不同墨子,虽有武士的勇气与精神,但所报效的只是他的私人交情,并非墨子要求的报效天下。同时孟胜过于亲近诸侯,也为墨家分裂埋下了一大隐患,墨家精神本为反贵族特权。当中许多墨者必定会反对。从这事能看出田襄子很爱惜弟子的生命,是位不错的钜子。

这一事后墨家地位在楚国也必定受到影响,墨家主流后入秦,但当时墨家早已分裂。秦国虽重用墨家,其实只是利用墨家,因墨家不同儒家中有学说,而是精于守城兵技,崇尚狭义功利主义的秦国,墨家是很好的棋子。墨家入秦,不知是否从田襄子时,《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在秦的钜子腹子,其子杀人,秦惠王因腹子年老只有一子而赦免其罪,但腹子大公无私地处死自己的儿子,当时腹子已经在晚年。从这事看腹子大公无私,也是位不错的钜子。但墨家入秦,秦国看重的是守城兵技,并非墨家学说,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攻战没停过,在秦墨家要生存就要淡忘非攻学说。《吕氏春秋去宥》记载康姑果为争宠排斥东方墨者谢子,这明显违反了墨家尚贤谦让的宗旨,唐姑果不知是否钜子,但能靠近秦惠王也应该是很有地位的人物,从此事可知,墨家那时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早已背离墨子的宗旨与精神。

5、腹朜

《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者有钜子腹朜,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朜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同类推荐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中华国学精典

    中华国学精典

    我国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启蒙教材无非是流传至今的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读古典诗词,通圣贤经书,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会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百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幽梦雪樱

    守护甜心之幽梦雪樱

    我们的爱情也许是一场梦,或者是一瞬间的擦肩而过,欺骗了两年的感情,只不过是利用着玩儿,如同玩偶一般,等玩腻了,就会抛弃,告诉事情的真实,你们觉得利用感觉是一种很好玩儿的事情吗?你们觉得爱情这种东西是用来玩儿的吗?呵!你们未免想的太简单了,欺骗感情的人就应该付出代价,像你们把我们甩掉的那种感受,让你们明白什么叫撕心裂肺的痛!后来让你们的生命截止到那一天,我真是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懂什么叫爱情,谁会为了你去拼命的战斗,吐出血丝也依然坚强,甚至连命也不要了,而换来的是什么!杀死父母和朋友,下手丝毫没有感情,你们有想过我们的感受吗?从那天开始,我们的复仇游戏就即将开始,做好心理准备吧!欺骗爱情的人!
  • 异世风云:魔女来临

    异世风云:魔女来临

    她二十一世纪杀手冷酷无情被最信任的人陷害,没想到没死成,竟然穿越了,这一生她会傲世人生睥睨天下美男?丹药?神兽?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

    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藏生.祁

    藏生.祁

    狼烟起沧城,月牙夺苍生。那年共城中,今夕物事非。若回头;梦起沧城遇佳人,一别竟是两相隔。它朝有梦难成,回首凡尘......我已成仙!
  • 乾坤撼

    乾坤撼

    李宇,一个重生者,两手空空地来到公元前220年的大秦国。他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权谋,从零开始,一步步走进大秦朝的政治中心。斗倒赵高、胡亥,辅助秦始皇之长子扶苏成为秦帝国皇帝。打败项羽、刘邦,使秦朝国祚得以延续数百年。这,就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宿命!温情与血泪交集,权谋与豪情碰撞!历史能否就此改写?乾坤能否就此再造?敬请关注《乾坤撼》!==========================建了一个Q群:80355527读书,写书,讨论书。欢迎新老朋友加入!
  • 网王之消失的唯一

    网王之消失的唯一

    越前龙马竟然不是她的亲生哥哥,她的亲生哥哥竟然是幸村精市。她喜欢着不二周助,为什么家里人让她和迹部景吾订婚?这一切的到来让她不知所措,她该如何选择呢?
  • Tfboys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Tfboys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次次的偶遇,一次次的陷害,他们,能走到最后吗?
  • 未来之都

    未来之都

    谁能告诉我,结束不是意味着新的开始呢——凌清云
  • 不死亦不灭

    不死亦不灭

    老家寄来了一封信,竟然是已故的奶奶寄来的,这然我感到了恐惧和不安,信中说让我从北京回到了滇南老家,在老家发生的一切也让我见到了抚养我长大的村子那隐藏在背后的秘密。忆,一个受诅咒的姓氏,一个永远不可能活过三十岁的家族。在这个姓氏的压力之下,我的人生进入了凶险异常的世界里。不死不灭似乎不是传说。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金融工具作为金融交易的对象,表现为一种契约(合约、合同)。这种合同如果对于持有方来讲具有交换价值,也就形成了他所持有的一项资产,通常称其为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上,人们通过对金融资产的“买卖”,实现了资金的融通。故此,也可以将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看作是同义语。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不同,实物资产本身因其凝结了人类的劳动而具有价值;金融资产作为一种合约,其价值的大小是由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未来收入的量和可能程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