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1200000007

第7章 骤风(2)

张闻天感慨万端,不禁脱口而出:“主席他很英明,可是整起人也很厉害,就像斯大林晚年一样。”

彭德怀一怔,随即点点头:“是呀,他对中国历史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熟悉。历代王朝的第一个皇帝总是英明的,但也是厉害的。”

张闻天笑道:“彭总你呀,地道的忠君大臣一个!”

一言既出,石破天惊!

彭德怀顿时没有了言语,没有了笑容。他告别了张闻天,步履缓慢地走回自己的住处。微微潮湿的土路上,印出他一个个沉思的脚印。

好一个“忠君大臣”啊!--此话是褒奖,还是揶揄?是提示,还是激将?

但无论怎样,都必须在铁的事实面前作出良心的选择--打着哈哈过去?私下发顿牢骚而已?回避?退却?忍让?大气不敢出小屁不敢放?不!人民拥戴我们不是让我们在他们的忧患面前闭起眼睛,不是让我们作忠于一家一姓的“忠君大臣”。真正的“忠君大臣”也不是只会顺竿儿爬,他们懂得“文死谏、武死战”!

他脑子里猛然闪出一个牢不可破的念头:天降大任矣,必须老将出马。

谁出?--他脑海掠过一个个身居要职的战友的名字: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

考虑再三之后,他向周小舟交了“底”少奇同志当了国家主席,不好说话;恩来、陈云对过去犯忌,不便讲话;朱德年事已高,不宜讲话;林彪长时间没管事,情况不熟;小平也有难处……政治局只有我还可以同毛泽东讲话。

一个大脑,一个伟大而又平凡、复杂而又简单、机敏而又迟钝的大脑,涌现出一个答案,一个浅显而又深刻、鲁莽而又勇敢、轻率而又凝重的答案:彭德怀必须挺身而出!

能说这不是历史的安排吗?

7月7日,彭德怀起了个大早,由警卫参谋景希珍陪同在蜿蜒小径上跑步。从他那兴致勃勃、精神十足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他折腾了一夜的忧虑。

他讲这庐山上--仙人洞石松横空,五老峰奇姿各异,龙首崖苍龙昂首,白鹿洞四山壁合,玉渊潭惊波奔流,秀峰岭碑刻如林……

他讲这庐山上--三大名寺(西林、东林、大林)巍然耸立,五大丛林(海会、秀峰、万杉、栖贤、归宗)莽苍葱茏,招引得珍禽异兽出没,奇花神草纷呈,更有那骚人墨客慕名前来,赋诗填词,浅酌低吟……

景希珍听得入迷。他不曾想到自己的首长这么熟知庐山,并且讲得飞流漱玉、绘声绘色。

“彭总,您干脆当诗人吧!我准备纸砚,您来它一首,若干年后,让前来参观的人也拜读您的大作。”

“开玩笑可以,动真的咱就不是那块料了。为啥?生不逢时,喝墨水太少了啊!”彭德怀话锋一转,“小景,等开完会,咱们痛痛愉快地玩玩,这庐山漫山都是故事呢!”

吃罢早饭,彭德怀快步向会议室走去。路上相继碰到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元帅,彭德怀同他们一一打招呼,互致问候,还免不了开些轻松的玩笑。而后向各自所在的小组走去……

彭德怀的讲话更加尖锐起来,他那嘶哑、浑厚的熟稔乡音虎啸般在吼虎岭(西北组会场就设在吼虎岭北面的一幢西式平房里)频频传来:

--大家目前议论最多的是“官僚主义”,群众对官僚主义敢怒不敢言!没有官僚主义,就没有“特殊化”,就没有“瞎指挥”,就没有“浮夸风”!农村四个月不供油,能办到?完全是主观主义!我一回国看到这个电报,就打电话提意见。你们提了没有?抵制了没有?

--我在外地考察,看到一些风景区被列为禁区。听报务员说,那些小楼是专给中央来的首长准备的,哪一级住哪一层楼都有规定,有的楼一年到头都空着。夜里我睡不着觉,就围着那些空楼转圈。心想,有些人硬要把我们往贵族老爷、帝王将相的位置上推,还怕人家不知道,在这儿修了当今帝王将相的殿堂庙宇咧!看到它,我们的人民会怎样想?不骂娘?

--好多省都给毛主席修别墅,搞什么名堂?这总不是主席让搞的吧?为什么搞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会场一片肃静。

与会者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调动着全部的视听神经,惊心动魄而又痛快淋漓地聆听这一声声“旱天雷”般的轰鸣。

无人附和,无人反驳,无人议论。谁心里怎么想只有自己知道。然而这决不意味着这些话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反来事态的发展表明,这些话对于改变彭德怀的命运,乃至改变历史的进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际作用超过了举世闻名的“意见书”。

彭德怀的讲话,引起了一个人的极大关注。他把彭德怀的讲话记录悄悄地拿走了。

7月8日,这个人专门对彭德怀的讲话进行了一番“研究”。

他是谁?

柯庆施。

他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提名而增补为政治局委员,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华东局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他是老资格的共产党人,被一些人尊称为“柯老”。

他是和毛泽东一起上庐山的。

会议召开以来,他一直持“观望”态度,因为他还揣摸不透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固然,毛泽东积极鼓励大家讲话、发表意见,但这是一种诚意呢,抑或是一种姿态,甚至是重复1957年的“引蛇出洞”?彭德怀、张闻天、周小舟、张仲良、杨尚奎、周惠、李锐、田家英、吴冷西等人一股劲地发言反“左”,毛泽东虽然没有表态,但他能够容忍吗?去遮雾障,柯庆施采取了最巧妙的一手--“观望”。于是,他脸上堆满了弥勒佛般的笑颜,一天到晚哼哼哈哈、支支吾吾。哎!对权力的恐怖和迷恋,必然导致对最高权力者绝对依附,唯命是从。慢慢地,他在同毛泽东的频繁接触中,从毛泽东那寓意深长的言谈中和高深莫测的神情里,察觉出局面将要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于无声处”潜藏着万钧雷霆!

他开始神气起来:哼哼!走着瞧吧,好戏在后头呢!

7月9日,彭德怀再次发言,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党内总是‘左’的难纠正,右的比较好纠正,‘左’的一来,压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一讲话,甚至算帐派、观潮派、怀疑派等帽子都来了,这对广开言路有影响。有些人不说真话,摸领导人的心理。这个作风已经带进了我们党内……”

这番话的针对性何在?言者心中有数,听者心领神会。然而每个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拍手叫好者有之,暗暗捏一把汉者也有之,与此同时,有没有人幸灾乐祸,如获至宝,不失时机地告“御状”呢?

彭德怀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感。他根本没有去想被触犯者会如何动作。

7月10日,毛泽东布置讨论修改《会议纪要》。

这个纪要是毛泽东指定胡乔木、周小舟、田家英、李锐等七人共同起草的。毛泽东号召大家集思广益,认真修改纪要,并强调要把问题搞清楚,道理讲清楚,决不戴帽子,什么观潮派、怀疑派、算帐派,都不戴!还说:不讲缺点,否认矛盾,就不能改正错误。

同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上讲话,批评党外右派否定一切和党内有些干部说大跃进“得不偿失”。他说,从全面来说,还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算总帐不能说“得不偿失”。他认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问题。经过郑州会议到庐山会议,已经逐步解决了,不应该抓住不放。他重申农村公共食堂和社员分配中部分实行供给制是正确的。这对与会者无疑是一个“警告”他要维护一个执政党领袖的尊严和他推行的治国政策。

于是,有些人开始转变态度,不愿或不敢再谈缺点和教训,会场上响起一片歌功颂德的声言。

柯庆施顿时活跃起来。他不仅在他任组长的华东组频频发表演说,声称“完全赞同毛主席的观点”、“毛主席的讲话是这次会议的最好总结”,而且频繁出没于毛泽东住处,行动十分诡秘。

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讲话十分不满意。他看出来了,毛泽东的观点没变,“改正错误”云云,言不由衷,说说而已。于是他在小组会上再次发言,嗓门提得很高:

--毛主席和党在中国人民中威信之高是全世界找不到的,但滥用这种威信不行,去年乱传主席的意见,问题不少。

--现在不是党委集中领导的决定,而是个人的决定;第一书记决定的算,第二书记的决定就不算;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这是很不正常的,是危险的!

--“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

彭德怀的发言触及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个人崇拜。这是毛泽东最为忌讳的问题,他直到晚年仍然强调个人崇拜是需要的。

用彭德怀自己的话说,他的发言是想“给中央领导同志一些刺激”,然而,毛泽东能够承受得了这种“刺激”吗?

这时的庐山仍是寂静的。缓缓游动的云朵与青纱般的山岚富有魅力地积聚着,凝结着,混为一体,它将万象峥嵘夷为虚渺、朦胧、淡远的景象。这景象使人犹豫,使人飘忽,使人产生失重感,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7月11日,中央办公厅通知,会议将于15日如期结束。会务工作人员开始统计与会者返回的人数及交通工具。

参谋王承光接到通知,立即报告了彭德怀。

“15日?”彭德怀沉思片刻,“告诉他们,我暂不回京,我要到南京部队去看看,咱们自己坐船走。”

此时,彭德怀的心情是焦虑不安的:会议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啊!经验在哪里?教训是什么?打个幌子摇一摇就算向全党全国人民说清了吗……他起身到屋外踱步,抬头凝视着侧上方不到200米的美庐--它居高临下,如此幽深、静谧、威严而肃穆。

走上去还是面谈一次吧!他脑子里蓦然又冒出这种念头来:徘徊犹豫使不得,必须马上找毛泽东面谈。告诉他,你10日的讲话,使会议召开以来的成效全部告吹,等于在原地踏步,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告诉他,就这样匆忙草率下结论,大家有意见;思想上模糊不清,会给事业造成严重后果;告诉他,党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歌功颂德、吹牛拍马之类的腐朽作风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任其发展,足以祸国殃民,动摇基业。

他毅然向毛泽东的信处走去。

遗憾的是他未能见到毛泽东。正在门口执勤的警卫人员提醒他:彭总,您不要忘了现在是午休啊,这个时候进去不合适吧?

是啊,这样做合适吗?不错,他曾同毛泽东当面争论过,直吵得面红耳赤;他曾在毛泽东舞兴正浓时,怒气冲冲闯进舞场;他曾把毛泽东从睡梦中惊醒,向其报告战事。然而,彼一时此一时也,岁月可以改变人,环境可以改变人。如今,毛泽东愈来愈高大了,高大得使人只能仰望。在这种情势下,怎敢再去贸然打扰毛泽东的午休呢?好了,另找时间吧。他悻悻返回住处。

其实,毛泽东此时的心境并不坏,听一点不同意见还是可能的。就在这天晚上,毛泽东专门找了周小舟、周惠和李锐,听听被他称为“秀才”们反映的各种情况和“高见”,谈得很融洽。彭德怀这天如果鼓起勇气找到毛泽东,事情的发展怕不会像后来那么糟吧?

正是这天晚上,在毛泽东住处的客厅里,“秀才”们跟毛泽东的谈话既自然又随便,因为周小舟、周惠曾是毛泽东过去的秘书,李锐(水电部副部长)现任毛泽东的兼积秘书,所以,别人不便说的话,他们敢说。

当他们讲到“大跃进”的浮夸风、说假话严重时,毛泽东说:1958年有些事,我有责任。提倡敢想敢干,其中也有胡思乱想,唯心主义。钢铁要翻番,不料搞了个“两小无猜”--小高炉、小转炉、把别的事情忘记了,本末倒置。

他们从工业讲到农业。李锐恳诚而直爽地问:“主席,您怎么也相信了亩产万斤呢?”

毛泽东说:“我也是受了人家影响。一位科学家写文章,说只要太阳能多利用一点,农作物就可大幅度高产。”他说了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而后略有所思地讲到人的认识过程是对立统一的过程,“要有对立面。我自己常常是自己的对立面,有的时候上半夜与下半夜就互相打架。”

周小舟说:“主席,高指标是上面压出来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毛泽东点点头,重又接上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

“秀才”们呼吁:还是请“陈云出山”,“理财治国”。

毛泽东“同意陈云当总指挥”。并讲了曹操败于赤壁、思念郭嘉的故事。他意味深长地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秀才”们听后,为之感动。

毛泽东又谈到自己:“我40岁以前肝火大,总觉得正义在自己手中。现在也还有肝火。在江西的时候,有次我对毛泽覃大发脾气,甚至要动手打人。毛泽覃说,共产党又不是你毛氏宗祠!”

一阵无拘无束的笑声过后,“秀才”们又大胆进言:“1958年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大发展的一年”,“‘以钢为纲’。‘三大元帅’,迪些口号不科学”,“北戴河会议决定大办公社,人们没有精神准备”,“整风,反右,整得都不敢讲话”……并反映此次会议还有压力,很多人不敢讲真话,许多问题没有彻底揭露出来,应当进一步摆开谈。

毛泽东当即表示:不应有压力,要畅所欲言。

屋外,夜朗风清;屋里,情感交融。“秀才”们看时辰甚晚,便起身告辞。他们的心情犹如这励盛夏中凉爽的夜晚。

也就在这天晚上,彭德怀变得更加烦躁不安,在屋里来回踱步,皱着眉头沉思。

这一夜他失眠了。

第二天,彭德怀急匆匆喊来王承光,将思考了一夜的方案告诉他:“王参谋,你是知道的,会议马上就结束了,可什么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呀!主席一讲话,很多同志就不敢吭声了。你想想看,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好处呢?对主席也不好嘛!我去找主席,他在休息,看样子面谈困难呀。我考虑,只有通过写信的方式和他谈问题。材料一直是你在搞,你就先帮我拉一拉初稿。成绩可以谈,但也要谈问题。你看怎样?”

“彭总,这些问题恐怕不好谈吧?信也难写呀!”王承光很担心地说,“我看您还是和主席面谈为好。”

彭德怀摇摇头:“谈是要谈,怕是谈不拢哟!信还是要写,为谈不拢作准备。你就负责起草吧,说重一点,不重不解决问题,重了刺一下也好啊!我也有过狂热性,头脑发热嘛,应该和大家一起清醒一下才好。”

“彭总,您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我考虑好了,你就写吧,晚上交给我!”彭德怀在多年的战争指挥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一旦决心下定,任凭九牛二虎也拉不回。

整整一下午,王承光按彭德怀口授的内容,动笔起草。他写过不少文字材料,却从来没有感到像现在这样艰难。自从彭德怀视察以来,他就负责整理保存资料,对情况十分熟悉。

也正国为熟悉,才深知写信的艰难。因此,他写信时将语气尽量磨得温和一些。

彭德怀参加了一下午的小组会。他本想也许能在开会时见到毛泽东,结果毛泽东压根儿没到会。

晚饭后,他趁散步之机再去找毛泽东,仍然没有成功。

于是,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写信上了。

也就在这当口,周小舟再次来到他的住处。显然,周小舟是来做彭德怀的“思想彭动工作”的,劝他找主席谈谈。

周小舟一进门就说:“彭总,去年的粮食数字的确造了假!”

“为什么呢?”彭德怀问。

“是压出来的。第一次说粮食数字不落实,第二次又说不落实,连造了几次数字,下面干部就摸了一个底--要虚报不要实报。”

“为什么不坚持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怎么了得!”

“做不到啊,上面压力太大。”

“娘卖×!这是什么风气!”彭德怀将端起的茶杯重重地搁在桌子上,将嚼着的茶叶喷出去好远。他额头的青筋暴跳着,皱纹蚯蚓般的蠕动着。

同类推荐
  • 老生常谈集

    老生常谈集

    这是一名在高校工作50年的老教师在其职业生涯最后6年里陆续写下的一批随笔,谈教学、谈科研、谈管理、谈学术经历和生活经历,以及谈业余爱好一美石,是其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有感而发的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高校的真实动态;也是一名新中囯培养的老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随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教学科研工作、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本书包括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五个栏目。对1936-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者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评论。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有情才有调

    有情才有调

    说起男女之间的情感,蔡澜永远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的言论完全不把所谓的传统道德放在眼里。生活中的蔡澜可是个中规中矩、到时候结婚、只有一次婚姻的“老实人”。在本书中,蔡澜看似大胆、惊人的言论,实则透着无比的男女相处智慧。
热门推荐
  • 锦绣医香

    锦绣医香

    舒颜总是觉得自己可以用这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决一切问题,医生的责任就是救人可是,当自以为坚定而独立的舒颜遇到了姬良,她才明白了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还有,男子终究与女子不一样。
  • 七夜囚宠:总裁霸爱契约妻

    七夜囚宠:总裁霸爱契约妻

    六年前,他逼她签下离婚协议;六年后,他又逼她签下七夜契约;他说:他恨她!她却不知他为何而恨?整整七夜,夜夜折磨,他疯狂的用她的身体来发泄;直到她已遍体鳞伤,身心俱裂,他才知她身边那个可爱的小男孩身上流着他的血。仇恨,报复,岂不太过可笑?他欲挽回,但,已经来不及了......
  • 海贼王之王者

    海贼王之王者

    本书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少年重生到海贼世界,逐渐变强的故事。本书主角曾跟路飞一艘船,也曾因为路飞自卑过,甚至离开了草帽。还遇到了生前的好朋友。后来重归草帽。。
  • 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村情: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历史像一摊积水,印在地上。历史像一根箭,射向远方。作者从魏家大山上走下来,从这样的历史土壤上走过去,带着一身风尘,说着地道的土话,走进他的乡村,走进民间,不设防地扯谈,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用心交流、用脑思考,用民间的语言记下一些事情和人们的生活。本书对西北地区的农民生活进行了调查研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了西部农民生活实录。
  • 破坏无限

    破坏无限

    破坏无限,无限破坏
  •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 水幽花之缕

    水幽花之缕

    当清傲的眸子再次睁开,当灵巧的身形穿梭迷雾。家族的残酷?修炼的艰险?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一切,尽在她手中!御兽,炼丹,炼器,符阵,幻灵,移隐,她无所不能,自在巅峰!契约兽:莲,透蛊,翼尊强势来袭!当遇到似冷傲似邪魅的他,“记住,无论是万年之前还是万年之后,你都是我的!”声音霸道笃定而邪魅。当想起又绝代又孤单的他,“雨梦,我们说好的,万年之后,不离不弃。”音调孤单忧伤而缱绻。她,该如何抉择?强者的世界,又是谁和谁并肩主宰到最后?【感兴趣的请加群:439986803随时欢迎亲们的到来哦~~】
  • 阴阳郎中

    阴阳郎中

    阴阳郎中不但治阳人,也治阴人。暴饮暴食的背后,真相竟然是被饿劳附体。精神病的女人爱看电视,结果是身体里住着一只刺猬。死人钱上写着救命,猴子皮里包着一个人。千奇百怪的阴阳郎中经历,一切都从一具女尸上门求诊,让我替她剖腹产子开始……
  • 言情的男孩

    言情的男孩

    我们没有感情,只是一辈子朋友。我们是朋友,对彼此都有好感,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而是一帆三折。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