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1300000008

第8章

统计局长的重婚危局

2007年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要正派作了长篇论述。一些媒体将胡总书记的这次讲话进行了更为深层的解读,认为“官员生活作风开始纳入反腐视野”。

2007年1月2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中纪委对外公布,给予邱晓华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的处分,并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邱晓华的倒台竟和生活作风这种被视为官员“花絮”的小问题联系在了一起。的确,在中国腐败官员长长的名录中,因涉嫌重婚罪被追究的省部级高官,邱晓华是第一个。

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邱晓华48岁出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部级高官之一。7个月后,他因涉嫌重婚罪落马而引人注目。此后,各种媒体对邱晓华案件进行了多种角度的报道,有的媒体甚至称邱晓华的重婚是上海大亨张荣坤利益集团精心策划的桃色陷阱,也有媒体称邱晓华公开纳妾并生育一子,甚至称邱晓华与美女记者对重婚一事大肆张扬风光无限。

那些沸沸扬扬的花絮掩盖了事件的真相,事实上,邱晓华在与美女记者姜映吟从相识到重婚的5年里,一直处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四面楚歌之中。重婚使得这位部级高官和美女记者如同鼹鼠一样,带着他们重婚后生下的儿子过着举债租房四处躲藏的日子。

本文首次揭开邱晓华重婚的真正内幕。

苏州相遇,政坛新星与美女记者网络传情

2002年1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在苏州举行。这次高峰论坛同时举行了中国制造业百强峰会、政府高官与跨国公司对话会等一系列圆桌会议,为国内外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搭建一个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时年44岁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作为主办方的高官代表,成为这次论坛上众星捧月的焦点人物,也是国内外众多记者竞相采访的对象。

在前来采访的记者之中,来自上海电视台的财经记者姜映吟被众多同行挤在圈外,她急得满头大汗,如果采访不到这次论坛的核心人物邱晓华,就不能抓到第一手采访素材,那么,这次采访就是一次失败的采访。而姜映吟刚进入上海电视台1年多,虽然形象气质、交际能力和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堪称一流,但毕竟已经年过30,比不上那些刚刚出道的年轻记者。台里的领导之所以安排姜映吟采访如此重大的活动,就是希望姜映吟能够在记者的位置上尽快得到锻炼,确立自己在台里的位置。

正当姜映吟焦急万分的时候,个子不高的邱晓华的目光穿过记者们的“长枪短炮”,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焦急擦汗的姜映吟。邱晓华微笑着对眼前的记者们说:“大家能不能让一让,让后面的那位记者也能采访到。请放心,今天我对记者朋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着,邱晓华竟然拨开众人,站在了正在愣神的姜映吟面前。

邱晓华的这个举动令姜映吟措手不及,她甚至清晰地看到了邱晓华脖子上那条红黄相间的领带花纹。当她发现邱晓华正在笑呵呵地看着自己的时候,经历过各种重大场合的姜映吟稍微镇定了一下就理清了采访思路,举起话筒伸到了邱晓华面前。

面对姜映吟的话筒,邱晓华神采飞扬地说:“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出色表现聚集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注更加强烈,这一点突出反映在对我国政府统计数据需求的日益旺盛。国外投资者需要藉此理解中国经济,国内厂商需要藉此理解市场、把握商业机会。如何营造一个支持和发展制造业的社会环境,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也成为国际学术界、企业界关心的话题。”

接着,姜映吟请邱晓华专门安排时间接受采访,邱晓华爽快地答应下来。2002年11月3日晚上,姜映吟来到邱晓华下榻的宾馆专程采访了邱晓华。邱晓华以“制造业与中国经济增长”为主题,围绕制造业的全球移动、中国制造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等话题,与姜映吟进行专题交流研讨。在这次采访中,邱晓华提出了一些关于制造业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思路,令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又在外企工作过多年的姜映吟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次采访,两人相谈甚欢,邱晓华对这位上海电视台的美女记者也刮目相看。在邱晓华眼里,30岁出头的姜映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身材高挑,长相甜美,不但有上海女人的精致和典雅,而且具有一般记者所缺乏的艺术气质。当采访结束姜映吟提出要留下邱晓华的联系方式时,邱晓华不但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和办公室号码,还将自己的电子信箱留给了姜映吟。

由于邱晓华的配合,姜映吟“漂亮地”完成了这次采访,受到领导的高度赞赏。而姜映吟尽管给邱晓华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他仅仅是例行公事接受采访,并未对她留下特别深的印象。

但是,邱晓华没有想到这次正常的工作交往会改变他的人生。当邱晓华从苏州开完会回到北京后,却突然收到了姜映吟从上海发来的电子邮件,这是邱晓华始料未及的。在这封邮件中,颇具文学才华的姜映吟用诗歌的语言袒露了她对邱晓华的仰慕和感谢。

整天埋首于枯燥数字的邱晓华看到如此文采飞扬的来信,禁不住回忆起姜映吟那双秋波荡漾的眼睛。他当即热情地给姜映吟回信,不但赞赏了姜映吟的才华,还表示愿意成为姜映吟的好朋友。

邱晓华是政府官员中年轻的学者型高官之一,30岁就成为厅级干部,35岁成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而且拥有博士头衔。对他而言,进入更高的部级领导岗位指日可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像某些动辄贪污受贿、包养情妇、流连欢场的官员一样,因为女人而堕入深渊。而且邱晓华在高级官员中已经属于凤毛麟角的人物,一般的女人他也看不上。尽管邱晓华曾经与很多仰慕他的异性擦肩而过,但却没有任何花边新闻。

得到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青睐,作为财经记者的姜映吟从工作上就等于挖到了富矿,可以得到第一手的采访资料。邱晓华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出类拔萃的男人,能与如此出色的男人成为朋友,姜映吟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两人频繁通过电子邮件互通信息。

在互通邮件的过程中,姜映吟告诉邱晓华,她原名不叫姜映吟,父母曾经给她起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姜映吟是参加工作后自己起的笔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原名了。姜映吟还告诉邱晓华,她大学毕业后曾在外企工作过,之后又到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人系进修,而且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在邱晓华的眼里,姜映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她不仅仅是一位美女记者,身上散发着南方姑娘特有的温婉可人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她拥有一般美女所缺乏的学识和知性。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学毕业后,姜映吟身边有不少小伙子追求,其中不乏大款、官员和外企的高级雇员,可姜映吟觉得那些追求自己的男人和她期待的那种出类拔萃的男人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直到遇到位居高官的博士局长邱晓华,她才感到怦然心动,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吗?

可是,姜映吟知道邱晓华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对自己而言,邱晓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通过电子邮件交流的过程中,邱晓华断断续续地向姜映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邱晓华1958年1月27日出生于福建宁化县。幼时丧母,他和姐姐与外婆相依为命。1976年邱晓华高中毕业,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邱晓华被分配到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工作,从此仕途一帆风顺。1988年5月,30岁的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而立之年便成为副厅级官员。1993年35岁的邱晓华又出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之后,邱晓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两年访问学者,1998年下派到安徽省做了一年省长助理后,1999年9月返京出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陷入爱情,“孤单”副局长情迷女记者

随着电子邮件的频繁往来,邱晓华和姜映吟聊天的话题从工作转向生活,又从生活转向个人感情领域。而他们交流的方式也慢慢从电子邮件转向了热线电话,几个月后,终于变成私人见面。

2003年的阳春三月,要到上海出差的邱晓华按捺不住渴望的心情给姜映吟打了个电话,两人约好了私人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后,邱晓华兴冲冲地来到上海。处理完公务之后,两人如约在邱晓华下榻的宾馆见面了。

聊天中,姜映吟由衷地赞扬邱晓华说:“邱局长,您是一个令人仰慕的学者型领导,也是很多女性心目中的新好男人,你的婚姻一定很幸福。”

没想到,邱晓华的回答却不是这样:“那是你想象的啊!其实我的婚姻使我痛苦不堪,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我的婚姻都使我陷入深深的孤单之中。”

“那怎么会呢?”姜映吟并不明白邱晓华所说的意思。

邱晓华说:“我的妻子名叫聂春榕,是我高中时期的同学,我到厦门大学上学时就与妻子书信来往,她高中毕业后在我老家福建宁化县五交化公司上班。大学毕业后我们1983年在老家登记结婚,后来单位照顾我,我妻子也调到国家统计局工作。我们有一个女儿,现在是中学生。凭心而论,聂春榕是一个温柔贤惠而又顾家的女人。”

“这样不是很好吗?正好是夫唱妇随啊!你怎么会孤单呢?”姜映吟还是不了解邱晓华所说的“孤单”。

“怎么说呢,我的这种孤单实在难以启齿,不方便跟异性说。”邱晓华仿佛有些不好意思,又仿佛有难言之隐。

“咱们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啊,对我你就言无不尽吧。”姜映吟鼓励说。

邱晓华镇静了一下,终于说出了自己“难以启齿”的尴尬:“两年前,我妻子患上了红斑狼疮,这种免疫系统疾病不仅难以根治,而且影响了妻子的容貌和皮肤。从妻子患病起,我们就开始分床睡,现在已经两年多没在一起了。所以我每天晚上都以加班工作为借口在单位里待到10点以后才回家,跟她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妻子,毕竟,我也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啊!你能理解一个40出头的男人过着和尚般生活的孤单与痛苦吗?”

说完这,邱晓华意味深长地看着姜映吟,此时姜映吟的脸腾地一下红到了耳根,她何尝不知道“40出头的和尚”是什么意思呢。但是,当邱晓华说完这些之后接着说起自己对妻子的愧疚时,更令姜映吟从内心与邱晓华拉近了距离。邱晓华告诉姜映吟:“我的妻子是个好人,她不因我由于学业紧张而未能在她分娩时守护在她的身边而斥责过我;她不因四年多牛郎织女的生活而记恨过我;她不因我常常不能享受家庭欢乐、少理家务而埋怨过我。她支持我的事业,理解我的工作,默默地承担着管理家务、哺育孩子的重任。对这一切,我心中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一旦有机会,下班后我也是尽力帮她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略为表现一番。”

接着,邱晓华话锋一转说:“但是,随着我读了博士当上领导之后,我跟妻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心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是她患病之后,我们就开始分床睡了,我不愿意回家见妻子,别人还以为我是在勤奋工作。尽管我心理上想过要与妻子分手,但是,现实却不允许我这样,直到遇到你后,我才怦然心动!”

说着,邱晓华抓住姜映吟的手说:“我知道一个正在婚姻中的男人向你表达爱意是不道德的,但是,请你相信我,等我妻子的病情稳定后我一定跟她离婚,因为你才是我少年时期梦中那个最美的新娘。这次到上海出差,我就是专程为你而来。”

听到邱晓华突如其来的表白,姜映吟兴奋之余略为有些吃惊。她没想到这个在他眼里可望而不可即的优秀男人会向她伸出玫瑰花枝,更想不到邱晓华信誓旦旦地要与结发妻子离婚而追求新的爱情。在姜映吟眼里,邱晓华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仕途上,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双料明星”,用不了几年邱晓华就会成为独当一面的部级干部,能够嫁给这样一个前途光明又重情重义的人,正是姜映吟的梦想。而邱晓华的一番表白也感动了姜映吟,她坐在邱晓华对面禁不住热泪盈盈,轻轻点了一下头说:“我愿意!”

锦衣夜行,怀孕母亲不敢说出孩子的父亲

随着邱晓华第二个感情春天的到来,他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2003年7月,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这意味着邱晓华离局长的位置越来越近。

随着邱晓华的步步高升,姜映吟心中要嫁给邱晓华的欲望更强烈了。尽管有言在先,等邱晓华跟妻子离婚之后他们再结婚,姜映吟也说过永远不向邱晓华提出非分的要求,但是看到自己依靠的男人有了更高的职位,姜映吟的心里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到首都北京生活,成为京城高官的夫人,这毕竟是很多人的梦想啊!现在这个梦离自己越来越近,姜映吟岂能不怦然心动?更重要的是,与邱晓华在一起之后,虽然无名无分,但姜映吟再也离不开魅力无限的邱晓华了。

自从两人有了肌肤之亲后,他们几乎一天一个电话互相倾诉相思之苦。姜映吟恳求邱晓华尽快与妻子分手,但邱晓华说离婚毕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考虑再三,邱晓华只好劝姜映吟暂且忍耐。但姜映吟等不及了,她信誓旦旦地表示:那怕是她辞职不要工作,也要和邱晓华朝夕厮守。

2004年9月,姜映吟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邱晓华和姜映吟租了一套房子,又在北京过起了同居生活。

2004年11月,姜映吟怀孕了。发现姜映吟在卫生间里不停呕吐时,邱晓华才知道姜映吟是怀上了孩子。

“胡闹,这怎么行!”邱晓华严肃地说,“赶紧把孩子打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我会受到处分的。”

姜映吟眼泪汪汪地说:“我就是想给你生个孩子,那样我才是真正的得到了你,也不枉我们刻骨铭心地爱过一回。”

看着泪眼迷蒙的姜映吟,邱晓华的心禁不住颤动,觉得有一股暖流直入心田,他俯下身去,一下子就把姜映吟拥在了怀中。

同类推荐
  • 岁月的风笛

    岁月的风笛

    本书是部诗歌集。以我解读的方式看诗人,陈国祥是自信的。而我非常看重自信,偏执地认为自信是人生最好的春药。因了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诗人的生活态度就表现出积极的层面。在《同学聚会》里,他“让熟悉的公式与符号/演化为跋涉人生的足迹暠。在枯燥的公式与符号之后,同学聚会上的内容已不再是简单或是诡秘的一张笑脸了。阅读后,可以得到快感,但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只能是思考了。
  •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散文》是散文大家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涉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等,有浓厚的古 典韵味和人生哲学。本选集对浙江文艺出版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同时,为 便于读者阅读,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 、“旧迹发微”、“睹物思情”、“灯下忆友”四个 部分。
  •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是一部散文集,共收作品40篇,包括《第四类痛觉》、《声声慢——昆曲》、《人间已千年》、《舟山之舟普陀潮》等。文章内容涉及身边琐事、生活细节、日常情景,反映了象山半岛的风物、风情及各行各业的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
  •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便纵有千种风情:柳永的风月情缘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本书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热门推荐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还是全球最伟大的慈善家和现代慈善业最大的组织者。他从小就受到基督教浸礼会教义的影响和熏陶,养成了节俭、勤奋、诚实的优良品德,使他彻底摈弃了骄傲与纵欲之心,无私地将辛勤赚得的财富惠泽于同胞和全人类,这个世界也因他的无私与慷慨而变得越发美好。
  • 重生之不做王妃

    重生之不做王妃

    前世,她爱他,可他不爱她。他抛弃了她。今世,她不想与他纠缠,却不成想让自己越陷越深,等想抽身离开,但他不许。她只想说:你要闹哪样?
  • 竹马在别家

    竹马在别家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得学霸型女神黎初夏从小就不造“别人家的孩子”是神马东西。直到有一天,隔壁终于有了邻居,家里老头指着对面客厅那个男孩语重心长的说:这样的男孩只能做青梅竹马,千万嫁不得!
  • 曾有少年荏苒时光

    曾有少年荏苒时光

    “你也喜欢我对吧!我知道的!”六月拿钢笔戳了戳站在身旁的少年,少年蹙眉训斥:“老师就在里屋呢,你收敛点儿行不?”六月凑到少年耳边低下声音窃笑着说:“我知道你喜欢我,你别装的一本正经了!”温热的气息拂过少年的耳后,惹得他脸颊微红,他推开六月撇过脸正色道:“赶紧整理试卷!”“让时间说真话!”当年的六月只留给了宁瑾瑜这一句话,之后她的喜欢便成了一个遥远的无稽之谈。宁瑾瑜直到后来才知道了那句话的下半句—“虽然我也怕。”
  • 灾星蓝小二

    灾星蓝小二

    从前有个小孩,出生时差点死了。后来长大了,差点死了。想要修行,差点死了。吃着饭,差点噎死。散散步,差点摔死。就着这无数的差点之中,这位倒霉蛋慢慢长大,带领着外星来客,龙家大少,与他亲生的盟兄弟以及背负血海深仇、杀宠大恨的神秘大叔,阵容华丽,所向无敌,在无数人的见证下,终于死了······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天罚祭

    天罚祭

    天降石碑,刻有八字。天罚众生,唯一活者。天有罚,为天灾;南蛮乱,为人祸。整个天下,都处于动荡之中。乱世英雄辈出,看一平凡少年如何踏上修行之路,最终能否避得天罚。
  • 毒刺

    毒刺

    你是否曾思考过一个被人抛弃的男孩。斷橋殘雪他以后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将会有怎样的人生。是静静的等待着死神的降临?还是苟延残喘的活下去?。或许是从此堕落的等待下去、这是生命的驿站、或许他的人生会因此而改变,或许他会有一段无法预料的人生丶他的生活也会因此发生华丽的锐变。这也是命运的安排,想逃也逃不掉!.
  • 巴黎铁塔的约定

    巴黎铁塔的约定

    当年在巴黎铁搭下的约定,十年后做他的新娘,新娘家里却因为小三的介入,被逐出家门,母亲给小三杀死,从此新娘改名换姓,训练自己,只为了报仇,在仇恨中,渐渐忘记了在巴黎铁塔下的约定,也许是儿时的一种玩笑,而他却当真,新娘消失的时候,找了许久,动用了许多关系,还是没找到,最后不知道是缘分注定,还是怎么,在学校里见到了,他一眼认出了她,而她却淡忘了她,只为报仇....却在报仇之中获得了那份专属的爱。
  • 枯骨鉴

    枯骨鉴

    风月宝鉴是面镜子,由“警幻仙子”所制,目的是“治邪思妄动”之症,正反两面,正面可看得早思暮想的红颜,反面亦可知其为白骨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