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300000040

第40章 醉也无聊(4)

五格格要每天出来给老孟交水钱,为了不跟墙上那些金家的“王八”打乱仗,而亲自交现金。五格格是个很会笼络人的人,她知道老孟的媳妇才由山东老家来,就把自个儿穿不着的衣裳送给老孟媳妇,有时候还送头天晚上在胡同里买来吃不完的羊头肉和搁陈了的硬面饽饽。当然这都是山东吃不到的吃食,老孟很感激。老孟的媳妇也很感激,感激的表达方式是没结没完地给五格格做鞋,那种只有山东人才穿的双粱大洒鞋,大概从武松时代就流传了,十分地结实,十分地古朴,十分地现实,十分地文化,当然更是十分地革命。那时候,穿雕花高跟鞋的五格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后来,当她明白了这个意义以后,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使那些山东洒鞋在她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称得上功不可没。

经历过北京政权变革的老住户都知道,北平的解放是在一个早上突然间的事。应该说,北平的普通平民百姓是在睡梦中就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至于到前门大街敲锣打鼓地欢迎解放军进城,不过是后来的一种仪式。真实的情景是,解放军在此之前就悄悄地进了北平,其中一部分就进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没有声响。也不走动,很有纪律地坐着,以至于我们家除了我们的父母以外,竟然没人知道北平夜里驻进了兵,而且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

那天,五格格照例到门道去给老孟交水钱,老孟没来,她看见了门里靠南墙台阶上坐着的那些兵。就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小兵说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命令,要在这里待命。五格格看着那帮穿着不黄不绿的破军装、一脸灰土、一股汗味儿的兵说,你们解放军也忒穷了点儿,大概是从当兵就没发过饷吧?那些兵们不知是听不懂五格格的京腔,还是不屑于回答,都没有吱声,倒是那小兵细声细语地说,大姐,您不知道,我们是在城外休整好了才进来的,我们要给北平人民一个崭新的好印象。

小兵这一句“大姐”。一下缩短了我们家这位金枝玉叶和革命的距离,在五格格的人生经历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格格亲切地问小兵叫什么名字,小兵说他叫王存;问是哪里人,王存说是陕西紫阳人;又问读没读过书,王存说在部队扫盲班识了几个字。五格格说,那你一定是班长了?王存说他是连长。五格格当下就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个孩子一样的“连长”,觉得十分地不可思议。五格格把那些兵往屋里让,人家哪里肯进;五格格又嗔着老张没给人家沏壶香片,说客人上了门不管茶,显得金家人不懂规矩。老张说,缸里的水空了,老孟从今往后是再不会送水来了。五格格问为什么,老张说老孟早扔下驴跑了。五格格说,他跑什么呢?老张说,小地方人,小家子气,见了兵就害怕,怕拉他的夫。

解放军的连长王存,土归土,却很机敏,在旁边听了这些话,当下就派了几个兵,让老张带着到水站去给我们家挑水。那些兵挑水都很在行,三两下,就把我们家的缸都挑满了,不光给我们家挑,还给胡同里的所有住户挑,完全是义务,不像老盂还要往各家的墙上画王八。一时间,在戏楼胡同显出了军民鱼水情的融融气氛。那良好感觉是北平市民对解放军的最初认识,是对革命的最初理解和体味,所以说王存这个人是个很不简单的。

我在当时虽然还是个孩子,也深深为王连长和他的兵所感染,跑前跑后,小狗一样地混杂其中,为群众做好事。

五格格为表示她的感激之情,抱来了她的红漆大点心盒子,将里头的奶油点心一块块往那些兵们手里塞。那些兵不要,推不过去,就在手里捧着,离去的时候,五格格的奶油点心一块不少地在台阶上站了一排……

感动得五格格直掉眼泪。

五格格是个感情型的人,也是个接受新事物很快的人,受了解放军的感动,她先是参加了欢庆解放的腰鼓队,又参加了南下工作团,没有“遍生毛羽”,却鸟儿一样飞出了金家大院。

外头风云这么变幻,我的老姐夫竟然一点儿无动于衷。解放军们在台阶上坐着的时候,老姐夫也在西墙下坐着;五格格走出了北平,他还在西墙下坐着,为找回他让美国人给散了的元气而努力。

这实在是一种功夫。

老姐夫和五格格的婚姻发生了危机。总爆发是在50年代末,其实矛盾由来已久,也是在人们预料之中的。

成为国家干部的五格格跟没有正式工作的老姐夫一下子拉开了距离。那时候,我的五姐已经成为了中共党员、区人大代表,而老姐夫则在海运仓的一个小纸盒厂糊纸盒,是计件制的临时工。老姐夫的手笨,一天也糊不出几个成品,挣不了两三毛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凭着五格格的工资。

老姐夫在天津那“三辈子也吃不完”的产业,在一个早晨就变成了零。不惟家产没了,他还摊上了一个老太太,也就是他的妈--五格格最看不上的天津婆婆。那个老太太夹着小包袱,落魄得叫花子般,拐着一双小脚从天津来投奔儿子了,进门扯着我母亲就哭,就要给我母亲下跪,您说我们能把人家赶出去吗?住下吧。就住下了。

天津这位亲家母平日养尊处优惯了,每天早晨要吃刚炸出来的“油炸鬼”,喝新鲜豆浆,白天要抽一包“哈德门”,晚上要喝二两小酒。这一切自然都要她的儿子,我们的老姐夫去亲自采办。可钱得由儿媳妇出,矛盾也就由此而来。当神仙是有钱人的事情,没了钱,老姐夫自然而然告别了他那些“禹步”、那些“静坐”,而由仙境回到人间。我不知老姐夫是不是还练“添油法”,但我知道老姐夫日日都在喝酒,陪着他的天津母亲一块儿喝酒。他们喝的已不是当年酿制的米酒,他们喝的是汾酒和茅台,这在当时也是价格不菲的酒。

五格格是专职的革命积极分子,拿着国家的俸禄,她当然看不惯这些,看不惯就闹,就摔东西,所以一到晚上,偏院里永远是乒乒乓乓,“战事”不断,参战的双方是五格格和她的婆婆。

对于偏院的事,我的母亲是从来不过问的,五格格也不说,老姐夫更不说,只是那天津老太太动辄就爱跟外头人叨叨,说媳妇太厉害,看不起他儿子,挣了钱自己揣着之类,很没有意思。

我那时在学校里读书,不常回家,跟这位老太太接触不多,但每趟回去,都看见老姐夫在陪着他妈喝酒,那个天津老太太在消费上决不降格,她觉得吃儿子和媳妇是理所当然的。这就使得老姐夫常为钱而发愁,听说他还找过西口药铺王掌柜的,想跟人家索要当年被五格格送去的药钵,以图换点儿钱花。药钵当然没要来,一来王掌柜已经去世,二来公私合了营,东西也无从去找了。总之,老姐夫为了他的妈,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换了烟和酒。那个天津老太太对我不是很友好,她把我看成了跟五格格一路的,不跟我说话。我看着老太太那肿胀的腿想,老姐夫实在是个孝子,一个无可奈何的孝子。

现在有“第三者插足”之说,在50年代的老姐夫与五格格之间究竟有没有“第三者”,让人颇费心思。而我的心里明白,五格格是恋上了转业到地方的干部王存,就是当年在我们家南墙根儿台阶上坐过的那个陕西小连长。其时小连长已经变成了副局长,跟农村的小媳妇刚刚断了瓜葛,一个人在北京很有点儿没着没落的恓惶。王连长年轻、英俊,有工作能力,又有水平,加之聪明过人,比我那腐朽没落又呆傻的老姐夫自是强多了,不由得五格格不动心。对这层关系,五格格当然是矢口否认,她在我母亲跟前坚定地说离婚绝不是为了什么王连长,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这种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她已经受够了,中国人民解放都近十年了,她却还在“黑咕隆咚的苦井”底下趴着,她是国家的干部,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了自己的主,还叫什么国家干部……母亲说,这么些年都过来了,也没听你说过在井底下趴着的话。什么时候又下了井了?五格格说,以前那是没觉悟,现在是觉悟了。

觉悟了的五格格不遗余力地要离婚,她有着一套一套的革命大道理,理论上我们家没有谁是她的对手,她永远是无与伦比地正确。

这天,五格格把老姐夫拽到我母亲房里,进行最后的摊牌。五格格登着山东的洒鞋,穿着藏蓝的干部装,系着皮带,叉着腰,短发精干地抿到耳后,一双眼灼灼逼人,一张脸熠熠放光。器宇轩昂地站在我母亲和老姐夫对面,等待着他们的决断。老姐夫跟五格格比显得就有些窝囊,一件长不长短不短的对襟小褂儿,是用他去世母亲的夹袄改的,上面除了隐隐的团花外还有饭嘎巴儿和油渍,脚上没穿袜子,趿拉着一双钻出了大脚趾头的烂布鞋。蓬头垢面的老姐夫坐在门边的杌凳上,保持了一种随时撤离的架势。我母亲看了看光彩照人的女儿,又看了看木讷黯然的女婿,轻轻叹了口气。许久,母亲对老姐夫说,占泰,你别把心思老闷着,你也说说你的意思……母亲的语调含混而不安,含着歉疚的成分在其中。老姐夫则闭着眼睛不吭声,好像又入定了一般。母亲只好转过头对五格格说,离与不离,不能你一人说了算,金家往上追溯十几代,还没有听过谁跟谁闹离婚的,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五格格说,《刘巧儿》那戏您是白听了吗?街道上组织“婚姻法”学习,难道您就没参加过?都什么时代了,还说这样的落后话,没有一点儿水平,哪里像革命干部的家属?母亲气了,站起来大声说,就是皇上废后也还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革命干部怎么了?革命干部就能那么随便,说蹬谁就蹬谁?何况占泰并没有什么大错,不就是爱喝点儿酒吗?你阿玛活着的时候也爱喝酒,我们不是过得也挺好?你要是在外边看上了谁你就直着说,用不着跟我们娘儿俩逗闷子!五格格的脸突然一下通红,她说,我看上谁了……我看上谁了……母亲说,我知道,都是那个王连长催得你!五格格说,您说话得有根据。不能瞎猜。母亲说,妈是过来的人,妈什么看不出来。

娘儿俩正在争辩,老姐夫突然闷声闷气地说,我同意离。

母亲说,离?你个傻呆儿,离了婚你怎么活!

老姐夫又不言语了。

母亲说,你打小儿是在金家长起来的,说是姑爷,跟我的儿子又有什么两样?我不知道别人还不知道你?就你那点儿本事,连个纸盒也糊不到一块儿去,我怎能眼看着你没路可走!五格格说,妈,您这话说得不对,什么叫没路可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宽着呢,只要肯劳动,就能活。母亲瞪了五格格一眼说,占泰是老实人,你这样欺负他也不怕亏心?五格格说,我怎的是欺负他?离婚是两相情愿的事儿,谁欺负谁呀!再说了,离了婚我搬出去,您舍不得他,让他还留下给您当儿子,这不两全齐美吗?

母亲气得说不出话来。

离了婚的五格格以最快速度搬出了金家,事情的结局给人的感觉是,五格格像个压根儿就没融进金家的媳妇,老姐夫倒像个金家的土著,事情整个儿颠倒了。母亲总觉得亏了老姐夫,就着人将偏院的门砌死,将该院落另辟出去,招赁房客,以房租养活老姐夫。母亲良苦的用心却也没得到老姐夫怎样的感激,只是说进出金家不方便了。

我从学校里回来,到偏院去看望离了婚的老姐夫。已不能从小门跨过,而非得从我们胡同后面的镜儿胡同才能进入了,本来是一墙之隔的事,封死了,就带来不少别扭。偏院里又搬来了两家街坊,一家是保定来的在煤铺里摇煤球的汉子,一家是又从山东跑回来的送水的老孟,都是凭力气吃饭的老实本分人。老姐夫住南屋两间,把北屋和东屋让房客住着,显得很谦虚谨慎。

我来到小院,看到南屋的窗户纸破着,门框斜着。屋里五风楼一般空空如也,只有一股我熟悉的老姐夫的味道,那是一种与酿酒作坊气味相近的味道。除了这味道以外,房里的一切都变了:用木棍绑着腿儿的紫檀方桌上搁着盛糨糊的碗和一个火柴盒模样的木头床子,墙角堆着摞得多高的火柴盒,那些小盒子一垛一垛地用纸绳精心捆好,无一不是老姐夫所为。我想,没有点儿技术哪里捆得好这些小盒子?老姐夫真是练出来了。除了桌子以外的地界儿都是尘土,厚厚的一层,使家具已经看不出本来面貌,简陋的炊具显示出主人生活的拮据与清贫,床上的被褥杂乱不堪地堆着,满是水渍的黄纸由顶棚上脱落下来,很寒碜地吊在半空,与一个没有罩子的满是油污的灯泡遥相呼应着……

身后传来老姐夫的声音:啊,是小酒嗉子来了!

回头看,黑瘦黑瘦的老姐夫拎着酒瓶子,晃晃悠悠进门了。

我的鼻子一酸。

老姐夫则依然如故,在情绪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问了我不少在学校的情景,又说我是难得来的贵客,无论如何不能马上就回去,他得请我好好吃一顿。我说还是回去吃,母亲那边已经做了打卤面。老姐夫说难得有人陪他吃饭、喝酒,也不是什么好吃食,家常饭罢了,要是我嫌弃他的饭就甭吃。让他这么一说,我要硬走,显得反而不好,想想陪冷清的老姐夫吃顿饭也是应该,于是,我就留了下来。

老姐夫见我不再执意回去,很是高兴,孩子一样地兴奋,拿碗拿筷,抹桌搬凳,这使我感到,他留我吃饭是真心。

把那个酸臭的襁糊碗和丑陋的木床子挪开,我跟老姐夫相对而坐。老姐夫变戏法般地从一个印着穿旗袍美人画的铁盒里抓出两把花生米来,撒在一个豁了口的浅碗里,老姐夫说,花生米必须搁在铁盒子里,还要扣严,要不就皮了,皮了的花生米实在是没有吃头儿,他从来不吃皮了的花生米。我说我也不爱吃皮了的花生米,老姐夫说会喝酒的人都是这样。

老姐夫的宴请不能说不丰盛,碟儿碗儿,大大小小摆了七八个,细观其内容,除了一碟花生米是主菜外,其余都是咸菜,而这些咸菜又都是由一块熟酱疙瘩变换而来:有丝有丁,有块有片,有淋了花椒油的,有和了芝麻酱的……

金朝的皇孙,谱儿摆得很大,穷架子不倒。

主食是棒子米查粥,不是老姐夫熬的,是邻居老孟媳妇熬的,送过来小半锅,在火上温着。老姐夫爱喝棒子米查粥。他说这东西是调和脾胃、疏通血脉的补品,但熬棒米查粥需要工夫,得勤看着勤搅动,老姐夫当然没那耐心,所以他平日只能喝简单的棒子面粥而喝不上精细的棒子米查粥。

同类推荐
  • 三下江南:告密者

    三下江南:告密者

    这部小说除了保留“文革”手抄本的精彩故事外,张宝瑞还对它进行了精心加工,将现代流行的心理悬疑因素以及美国大片中常见的计中计、案中案的技法糅合在一起,让小说更加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 天河

    天河

    基本上是真人真事真故事,真实的时间地点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我家几代人真实离奇的泣血家史。书中主要人物李金生和潘美玉是我的父母亲,李恒德和李发旺是我的祖父曾祖父,潘振海是我的外祖父,张江村是我的故乡。小说从1938年写到1955年,跨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三个历史阶段,从毛泽东、蒋介石和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到普通士兵、平凡百姓均有描述,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及决策过程有细致介绍,比如:日本为何要发动侵华战争?从哪几个方向攻入中国纵深?正面战场70余次“会战”为何一再溃败?蒋介石为何扒开黄河花园口致近90万百姓溺亡?中日两国打了7年仗为何都没有公开宣战?日本为何最终没能对中国进行战争赔偿?
  • 梦开始的地方

    梦开始的地方

    在人物刻画上,《梦开始的地方》作者汪宗军仍保持着惯有的优势,主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梦开始的地方》一些具体琐事和一些次要人物的故事,罗列铺衍也都得体,诸如写“六城联创”工作时对街道脏乱的描写及处理厕所事件和乱搭建事件、“伤不起”中的田梅事件、“农村工作那些事”中的上访事件、甚至“爸爸的小E”、“血腥杯具”等等,都很必要,让人觉得具体、实在、可信、读来过瘾,在环境影响和情节发展上都为人物后来的行动和性格精神的成长作了有力的铺垫,也为小说潜在的肯定和激励力量的形成做足了铺垫。
  • 龙王令

    龙王令

    这是一个宣扬真武朝圣的世界。凤家庄庶出七小姐凤芷楼本是九阴之女,阴气遮掩慧根,无法成为武者,被人耻笑为废材。凤芷楼被派到药房干活,帮凤二叔筛药十几年。近三年来,她被人屡次退婚,成了六大家族,乃至武京皇朝茶余饭后的笑柄。一日,凤芷楼在采药时,救了因身受重伤而坠入悬崖的神秘男子楚墨殇。善良的凤芷楼不忍看他被虫噬鼠咬,便每日定时给他送药医治。在凤芷楼的悉心照料下,楚墨殇伤势好转。这时,凤芷楼却遇到了烦心之事。原来,她的父亲要将她许配给庄口的傻子贾玉。父亲给她三日期限要她找到愿意娶她为妻之人,否则就要她嫁给那傻子。情急之下,凤芷楼想到了被她救治的楚墨殇……
  • 跟你扯不清

    跟你扯不清

    陈若雨追孟古,追伤了,于是她跑了。孟古招惹陈若雨,惹急了,于是被咬了。当然不能白挨咬,于是他咬回去了。咬来咬去变成了吻,吻着吻着失控了。糟糕,跟他扯不清楚了怎么办?她喜欢活泼风趣的男生,因为她自己就粗线条的女生,所以那种纤细温柔敏感型的男人她欣赏不来。可她犯了一个错,就是她没有分清开朗风趣与嘴贱皮厚的区别。论脸皮厚,他胜!论嘴巴毒,他胜!论脾气大,他胜!论耍流氓,他还胜!救命啊孟医生!
热门推荐
  •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对于每个忙忙碌碌、为人生打拼的现代人来说,说话、做事与应酬,是其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三项活动,也是体现一个人社会化能力最重要的三大成功资本。《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得体的说话技巧、高效的做事经验和洒脱的应酬之道。深刻体验和借鉴书中的事例、事理,你的人际交往就会少一些摩擦,多一分和谐;智慧地汲取书中的做事方法和策略,你的事业就会多一分顺利,少一分波折。
  • 莽汉颂

    莽汉颂

    胡适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柏杨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他夺取政权的目的与刘邦不同,刘邦只是为了当帝当王,满足私欲,他却有独立的思想抱负,想尝试一条不同的路。白居易有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若是王莽非王莽,一生成败谁人知---------瑛红燕瘦赵飞燕,色艺双绝王昭君,逆世王莽,惊天大逆转。祥瑞加成,不死御免,且看王莽如何划开一片朗朗乾坤。
  • 川人大抗战

    川人大抗战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川人大抗战的历程,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抗日战争历史的长篇专著。本书还配有珍贵历史照片近二百幅。
  •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就是风景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就是风景

    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再美丽的花园,也有单调的一角;再幸福的生活,也有诸多的不如意。你若懂了自己,生活和世界才能懂你。正视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去仰望,不去臆想,你的人生就如夏花般灿烂。《不必仰望别人自己就是风景》拥有强大的力量,能让你的心灵洒满阳光。捧一本好书,犹如品一口香茗,在阅读中遇见最真的自己,在《不必仰望别人自己就是风景》中沉醉,流连忘返。不去仰望他人,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人生最美的风景。本书由刘雁秋著。
  • 厨娘为后

    厨娘为后

    五千两银子,叶桑儿跟这位公子签下契约。夜深,她入他房,他看着她,“我是要你来当厨娘。”她成为了他的专属小厨娘。许久后,他说他最近的胃口大了,她天真的回答她能满足他的胃口。翌日晌午,她才知道她理解的胃口不是他说的胃口。河山万里,美食阴谋,他与她执手进退。
  • 高仿神婆

    高仿神婆

    谁说现在帅哥不好找,找到了也是别家的?她颜妃就顺手捡了两个绝色帅哥窝在家里,随时待命,等着被自己吃干抹净。谁说女人胸大无脑,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她颜妃就是凭着这大胸、小脑,逢凶化吉,坑、蒙、拐、骗信手拈来。
  • 修真太极混元图

    修真太极混元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灾难记录

    本书从旱灾和饥荒、无法抗拒的火山和海啸、无情的战争和种族屠杀、地震灾难、剧烈的污染、飓风和洪水灾难、可怕的传染病、海难、空难以及特大火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痛,告诉人们灾难背后的故事,希望读者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能唤起历史的记忆,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保护自己,也保护人类,并珍惜现在的生活。
  • 天武一号

    天武一号

    一块智能微芯片,数据部分丢失,保留基本功能,它的名字叫“天武一号”。利用这“天武一号”,秦岩能否成为天武大陆的“一号人物”?
  • 当你走散在人群

    当你走散在人群

    因为在一座城市里,突然迷路,突然清楚。却又开始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