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6700000016

第16章 夜犬吠影(5)

韩春旭的《人类的童年》,是文学家以最生动的笔触所写的“人类学生命学”论文;是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文学伟大而光荣的一个例证。文学的生命无处不在,关键是文学家是否自觉地担负了责任与使命。

《人类的童年》如果作家读不出它的意义,人类学家(生命学家)肯定会读出它的价值;如果后者亦疑惑不解,那么,不甘堕落的生命会读懂它。

“甲虫”会读得懂,因为它经受了变异的痛苦。

12.猪与佛性

去山西的路上,周晓枫问我,“你知道猪的‘三大理想’么?”我自然不知道,便向她请教。她笑而不答,在她随身带的小本子上飞快地写了几笔,递给我。上写:

圈栏全拆掉,天上掉饲料,屠夫死翘翘……我莞尔一笑,“这是人性,而不是猪性。”

她也莞尔一笑,说:“你一点也不懂幽默。”

我并不反驳,因为我知道,不懂幽默就是幽默;在别人超常思维的时候,你固执地坚持你的惯性思维,便产生了差异,幽默便小请自来了。

“三大理想”全是人的视角,是人的自由观、幸福观和生活观;它一切均以自我为中心,不含“责任感”、“使命感”的词根。体现着人的贪婪、任性、专制及人的好逸恶劳、一相情愿。

于是我说:“对于猪来说,所谓自由,真不如一泡新鲜的人粪。”

晓枫听之,笑得细眼更细,像新生儿,难以面对突如萁来的人世间的那第一缕阳光。嘴上却说:“你这个人很鄙俗。”

在我的家乡十渡,我曾对祝勇、彭程和晓枫讲过猪的事情--在京西,猪栏与人厕是建在一起的。当人人厕之时,猪会闻讯赶来,仰视着厕卜那或尖或圆、或黑或白的两瓣臀尖,一旦有物质产下来,猪便接而食之,是不做片刻思量的。猪幸福地享用着,像人的盛宴。这与猪性无关:是由饲养者的物质基础决定的。苦涩的树叶,干涩的谷糠,总比不得人粪来得鲜润和腴厚。

这合理的存在,却使晓枫做了一个颇不合情理的决定:“我以后再也不吃猪肉了。”

当时我想,猪一生随遇而安,庸福自享,无命运感,有一种与生即来的佛性,乃佛性天成;而人的佛性,是源于禁忌,比如得知猪食人粪之后而不吃猪肉。

晓枫是个独特的作家,她的一本《鸟群》,让我耽读不已,曾对友人说:“怀抱‘周晓枫’,夜不能寐。”

她的独特,就在于由绵密的比喻所凸显的修辞性。正如她自己在《锦鲤》一文中所说:“我一意孤行,已是积习难改。热爱修辞,嗜好优美的形容词和新奇的比喻……通过比喻,我洞窥造物主省力的设计原则,与万事万物之间奇妙而秘密的勾连。而今,我发现自己对应着一个喻体,那便是锦鲤。装点着一身斑驳的词语鳞片,使我区别于其他朴素的鱼……”于是,她出奇地计较文字的最小的计量单位:词。以致于在日常的对话中也是“词”话连珠,美不胜收。比如她介绍自己:“我是看上去很不正经,其实是假不正经;有人表现得很正经,其实是真不正经。”这就为她过于别致的表达方式,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听者便只能倾听,而不好反驳。所以,跟她谈话,往往是她已“汪洋恣肆”了,你还在“目瞪口呆”--在她面前,聪明人也变得很弱智了。

在太原,我和祝勇、周晓枫除了游览了晋祠、平遥古城等著名名胜以外,还去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文物点--太山寺。这就给了我一次意外的发现--太山寺位于晋源镇西的风峪沟北向的山腰间,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后改为佛寺。这出景观尚在开发之中,游人甚希。我等到后,见寺门紧锁,仅几个民工在开凿道路。周晓枫是一个很会跟生人打交道的人,她居然说动了一个老者,给我们开启了一处庙门的锁。庙门一开,使我们震惊不已:那里保存着未被“修缮”的唐代悬雕,是从未见到过的文物真迹。我们有福了!老人可能正患着重病,因为他在我们身边呻吟不止。

我被深深打动了,轻轻对晓枫说:“是不是给他一点钱?”“不可以,那是对老人的不尊重。”她制止了我。

我以为这事就这样了了,沉迷于对占物的欣赏。不经意间,见晓枫在主佛前轻轻跪下,虔减地拜了几拜,然后往古旧的“功德箱”里放了两张钞票。老者轻声问“您是居士?”晓枫一笑,不置可否。老者被感动了,给我们打开了所有庙门的锁。我也被深深打动了,但什么也没说。

我觉得,她的做法是与佛的境地相和谐的,无声最好。但我毕竟发现了她的另一面: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女性,竞有这么丰沛的佛性--如果佛足善的话,那么她的祭善,实为善际,即:善对所遇到的一切。

这一发现,使我顿然理解了她的写作--她虽然很重修辞,但不能就据此而说她是形式主义的作家。她是参透了现代人的“时尚化”本质,即:易于感受外化的东西,对于无法外化的事物很难予以接受。而事物的本质性因素往往是很难被外化的,这成了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障碍。

周晓枫用文字,挑战了这种障碍--她用绵密的比喻将事物无法言说的部分层层“外化”,变成能被常人把握的形象。所以,她的文字具有一般作家所没有的“放大”功能。即:隐而显,微而著;从无形,到有形。这类似菩提树下的佛禅之道。

她太体贴她的读者了,她进行的是一种佛性的写作--由己心到人心,由己悟到他悟,由惠己到惠人。她是一个精神的“引渡者”。

所以,猪的佛性虽然天成,去过于“无心”,无心便无为,无为便无用。虽然不贪婪、任性、专制,但猪还是猪。

13.山村踩响的犬吠

刘利华是我的一位友人。他将诗集《黑月亮,白月亮》赠我,感到五内热络。读了他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不禁吃了一惊:我是一个山里人,他也是一个山里人,而且他比我还“山”,口音总是在“山音”与“京音”间打摆,却写出了那么“洋气”的诗,感到人主观的神游是束缚不住的,可以超越地域、时间和已有的生存状态。

他的爱情诗,写的不是在爱情中沉迷时的那种甜蜜的小感觉,而是对爱情的审视、剔滤,在人生况味这一层面上,冷静地“浸入”爱情。

夜晚,我走在没有灯光的路上;假如有一个女人;能同我一起走这段路;那我肯定会爱上她;这段路;就会像一支烟;越吸越短;很香甜;也提神儿。

(《走在没有灯光的路上》)

这是一种深厚的人生体验,只要你上了三十岁,就会体会到。那个女人,在男女小温情中是个女人,在人生的漫漫大途上,就是一个符号:任每一个旅人填进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命内容。还有他的“冬天里想一个人/如同/赤裸裸地立在雪地上/想一件棉衣”(《冬天里想一个人》)更是如此。以往的体验,思念是一种黄昏情绪,无奈、忧伤而美丽,作者却把它叠印在棉衣的意象上,如稻草一般,招摇在雪中的裸人的面前。棉衣之于裸人,是残酷的生存层面上的关系;那么,思念还是一种小忧伤么?

很少有人这么些爱情啊!

之于诗,我是个极主观的人,认为:读太斑斓太飘忽的诗没意思,读太直白太媚俗的诗又不如躺在床上想心思。这里起码有两层意思:其一,诗的意象不能飘忽不定,或过于纷繁。飘忽不定是过度的朦胧,是障眼法,它遮掩诗的苍白和空洞。它不让你体会明白,你拿它没办法,那么还是早一点走开为好。其二,诗不能缺少含蓄。

直白的诗句,正如过清的河流,无鱼摇尾,无意蕴涵泳,莫不如自己想人非非,自己制造出一点心跳的境界来。殊不知,不扰人的自娱,也是一种高品位啊。

断言之,前者是作者缺乏自信,没话找话;后者则是作者瞧不起别人。均是缺憾,让人叹息。

利华的诗,正是在这二者之间,作了恰切的把握,在写法上,既意象清明,又用语含蓄;既可读懂,又回味不尽。

“你的身影/碎成了离别时的笑声/播进我的心/落地生根/生成一株含笑的树/每片叶子都静默/等待着”(《树》)。这是写分离,但分手却并末一了百了,走了人的身影,在留住者心中长成了一棵树,生无法铲除的根。

人就是这样,简单又深刻。“树”的意象单纯清明,与人的心对应得准,使读的人认可。但这又是怎样的一棵树啊,谁也一下子说不清楚,诗便活了。还有一处,我久久注目,甚至想把那诗句后的余音用散文写出来。便是《少女》一诗的结句:“你踩响的犬吠/渐渐静下来。”这是极具张力的诗句。回溯:以前的十六行诗,无一处描绘少女出逃的氛围,而“踩晌的犬吠”却让人想到少女的出逃之于山村,是一件多么不可以承受的大事件啊。前瞻:犬吠虽“渐渐静下来”,但天边的夜色又把少女重重包裹起来,少女的命运便多么令人牵肠挂肚!我们希望,少女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个好丈夫,这个丈夫是个被人遗弃过的大她十岁的一个市政工人。他每天只要下了班,便匆匆地回到家,狼吞虎咽地吃她作的饭,然后用满脸的胡子茬扎她,听她咯咯的欢笑。千万不要找一个比她小的小白脸,“乱”了她的青春之后,再将她抛弃,那么,她便只有走回头路。这是题外话,因为诗的作用,使我忍不住地说了出来。

利华的诗会唤起人们良知上的自觉。

他的爱情诗,又一个不能不淡的特点,便是自身的冷静。用诗评家张同吾的话说,便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没有直接地表现出“我”的爱情感受。这未必是缺点,表现出他的成熟与自持。但作为朋友,这是不町容忍的:对爱情的体味,对女人的感受,是朋友走近朋友的通幽捷径啊。

是山人的根性,使你摘不下人格的面具还是怕老婆?怕老婆的诗人,活得累啊!

14.纯粹精神的呼唤--读《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

在经历了一段沉寂之后,韩春旭以她特有的灵魂拷问的方式,向我们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喊: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栽《当代》2000年第二期)韩春旭的这声呼唤显得异常残酷--在人们耽于世俗的美好和享乐的迷幻,自我感觉良好地迈向新世纪门槛的时候,却听到了这惟一的一声理性而真实的诘问:这一声诘问,让聪慧者先醒--我们已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曾给我们带来内心所需的真止的幸福。我们生活在虚妄和自欺之中。

于是,韩春旭发出的,便是一种世纪诰问,旨在让人们匆忙地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在门槛前稍稍停顿一下,作一番理性的自审之后,找准落脚的方位。韩春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深情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冲破女性固有的褊狭的自爱自怜之后的人间大爱。

韩春旭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她多年来一贯的理性思考之上的,这有她发表的一系列与精神大师对话的长篇思想随笔为证。她洞悉了人类思想进化与演变的生命流程,她从人类思想大师那里探寻并构筑了自己观照人类生活的理性坐标。

韩春旭对20世纪人类生活方式的论述,是准确而深刻的--准确得让人无法辩驳,深刻得令人悚然自惭。

人要活得自尊、自知,必须要有这种自惭;正如一个有羞耻心的人,做了错事会脸红一样。这种自惭,是一种反思的姿态,是健康人性的标志。而韩春旭关于“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的诘问,就在于要引起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就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来讲,通过反思,我们不难看出,在前半个世纪,压迫与专制,剥夺了人们实现“自我”的权利;“自我”的获得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想,为之追求和奋斗了漫长的岁月,并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所以,权力话语对“自我”的剥夺,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正由于剥夺的强制性,引起了人们本能的反抗,演绎出了人类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一曲曲慷慨悲歌。因此,人们痛苦着,却也悲壮着,崇高着,幸福着。到了20世纪末,权力话语给予“自我”以相对宽松的机制保障,而物质话语却乘隙而入。物质主义迎合了人们的肉体欲望,在消费享乐中,人们的个性自觉慢慢被腐蚀了;人们不战而降,于不自觉之中,惭惭被“物化”了。所以,抵抗物质话语对“自我”的侵蚀较反抗权力话语对“自我”的压迫更难,这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自制与自警。

那么,到了世纪的交替之处,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便是一个不言而喻的话题--人们自己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21世纪,是人类自我拯救的世纪!

如何拯救?

韩春旭说--人类的肉体与人类的精神重新整合,将是新世纪的新人道主义的内容;人类必须牢牢地把握住灵与肉高度统一的原则,在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关系中寻求到一种平衡。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在物质相对发达,亦即肉体的需要得以较为充足的满足之后,21世纪的人类,必须向精神化的生存方式倾斜。

她说,人活得什么都有,但却没有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是灵与肉的统一体--人只给了肉体的安享之所,却没有构建灵魂的栖息之地,灵魂无所附依,怎能不焦灼不安。而且,“人”的确立,人与人高贵与卑贱的划分,乃至富有和贫穷的实质意义,就在于精神世界的巨大差异,精神(灵魂)生活决定着并支配着人类高低贵贱的肉体。“自我”的实现,关键的不在于肉体的宴饮,而在于精神的自足。

解读韩春旭的文本,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偏执的空洞的泛精神主义者,她主张建立一个不割裂灵与肉和谐关系的“精神生命体”。

在20世纪末,读到韩春旭的《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焦躁滞浊的内心,不禁生出一份满足,一份清明,一份宁静,一份和谐,一份庄严,一份崇高和一份希望。我感到,韩春旭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而是一个人类精神的呵护者,一个精神使者和圣子。从她的文字里,我生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感动,汨汨地在周身的血管中欢快地流淌,不由得喊出了一个响脆的声音:

精神万岁!

15.南迁嘉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文坛的喧哗还是那么的嘹唳,但实际支撑着京城文坛,并给京城文坛带来光荣与梦想的,足“新文人”群体的随笔创作。这正如刘心武先生所说,“新文人”的写作,具有“符号价值”,或者说,具有“符号作用”。

符号作用,便是代表性作用。

而在这个“新文人”写作群体中,伍立杨是面旗帜,是个灵魂人物;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一以文字,一以为人。

伍立杨具有极强烈的“读书情结”,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他可以毫不做作地品藻出钱钟书、余光中、董桥与李敖的学问与文字的可圈点处,可见他学问的广博与深厚。

他在对中外文化传统的长久迷恋中,培养了自己勃郁的“文人情怀”。竹林七贤的放诞,谢灵运的山水情怀,太白的高标,东坡的旷达,李笠翁的情调,袁子才的性灵,济慈的夜莺般的快乐,契河犬的从容与洞彻……均在他心中激起了梦幻般的向往。文章之中的“诗酒精神”被他看成是“浮世的迷醉”,对文字的深情成为“骸骨的迷恋”;他把思想的专断视为“精神的阉割”……他“活在文字中”。

是文字给了他人性的滋润,是文字给了他灵性的自由,也是文字给了他人生的坐标--所以,文学是他的生命所在,他用文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因而,他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他的,优异卓越的文体--新艺文随笔。

同类推荐
  •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数十篇优秀散文作品,文思动人,耐人寻味。作者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用文字与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没有情绪的浮夸,只有情感的沉淀。这些质朴的语言给予迷茫的心灵一剂良药,于生活的俯仰之间,道出了人生的景致和意义。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篓

    观其《篓》中收获,装满“鱼虾蟹蚝”,捞尽“江海河鲜”,而且偶意深邃。作品取材于乡土民情,贴近社会,紧贴生活;恣情解剖人间的善恶奸邪,狡狯贪婪。他抽丝剥茧的手法,幽默风趣的笔调,寓哲思,见智慧,人情练达。诚好文章也。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热门推荐
  • The Conflict

    The Conflic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酒店男公关

    酒店男公关

    社会上一些“三无”男人,居然常常能骗到美女,不仅能骗到她们的色,还能骗到她们的钱,朱晓明就是这样一个“三无人渣”,竟在短短几年间,在全国各地骗到了几十个美女,其中有女白领,女官员,女教授,女老板,女大学生和女高中生等。那么,这个“人渣”为什么能屡屡得手?而那些美女们又为什么不断上当受骗呢?
  • 大蛮帝

    大蛮帝

    少年年从西蛮走出,经万千杀戮,屹立帝路之巅。回首万古,笑傲苍穹,人也罢妖也罢,执掌乾坤,我为大蛮帝!
  • 重生灵瞳之鬼才商女

    重生灵瞳之鬼才商女

    相传,鉴宝孟家有一灵犀之眼,能辨世上一切真伪,包括人心。然人心终究叵测,孟家惨遭灭门。孟檀音绝地重生,世代相传的灵犀之眼终于觉醒,从此:纵横商海,风生水起;识别人才,轻而易举;鉴宝赌石,手到擒来;古董修复,不在话下;发家致富soeasy,腰缠万贯不是梦!如此酷炫,当真不枉此生。唯一闹心的是,某boss死活都甩不掉!季boss死皮赖脸地凑上来:亲亲,你叫我?家族灭门真相的浮出,引发异能界动荡,危机也一步步逼近。且看她素手翻云,力挽狂澜。——————季boss逗比的片段①季boss表示:要攻略酷炫界人士,只有一个宗旨——不要脸,就是不要脸,真心实意地不要脸!孟檀音:呵呵。季boss:亲亲,你这么嘲讽,已经去世的岳父大人知道吗?改嫁的岳母大人知道吗?可爱呆萌的小舅子知道吗!孟檀音:你这么没皮没脸,你姑姑跟二叔知道吗?你堂弟表妹知道吗?你手下知道吗?季boss:为了我能娶到亲亲,他们只能忍了!季boss壕的片段②“亲亲,”季boss一手拿着价值千万的钻戒,一手拎着一摞财产转让证明,“嫁给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车子房子票子还有一个汉子,孟檀音扶额:“还没收货就想退货了怎么办?”“这不能够啊亲亲!”季boss眨巴着真诚的双眼,求蹭求抱抱,“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想始乱终弃吗?”
  • 豪门宠婚:老婆,别逗

    豪门宠婚:老婆,别逗

    【宠文甜文】失忆醒来却被医生告知怀孕,宋琼楼感觉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孩子木有亲生父亲?舅舅舅妈想要“卖”了她生下来的孩子?她可能不是宋琼楼?偶买噶。为了留下孩子,保住自己的命,她带着小包子拼命逃跑中,却无奈被“猎人”追回……婚后,宋琼楼娇嗔道,“你当初是不是对我一见钟情?”男人勾勾嘴,露出邪魅的笑容,“不,是你对我一见钟情。”她委屈指控,“我替你生了两个包子……”“好好好,是我对你一见钟情。”某男人安抚自己刚被确认怀孕的老婆。
  • 月似当时

    月似当时

    康秉钦记得,把佛纶从土匪手里救出来后,她就一直跟着他;从奉天到北平,出生入死,无名无分;她离开他那天,月光皎洁。后来无数硝烟弥漫的夜,他偶尔能见到犹似当时的月;是她不要他,已经很久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单身妈咪夏天舞,二十三岁,网游工作者。某天,萌宝问:“妈咪,我能找爹地么?”“行!”某舞爽快的回应。于是,小萝莉开始了漫漫寻爹路。自此,某舞遭遇各种男人围堵,泪流满面。这是一只天才萌宝为自家小妈咪当红娘的故事。
  • 魔血战神

    魔血战神

    他出生于庞大的不坠夜族,却因特殊的体质而受尽嘲弄。他会就此沉沦吗?然也,流着魔血的圣体少年。一枚古老的神秘号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龙,注定将翱翔天际。蛟龙出海,天地动荡!“不管圣、魔,正、邪,看我一声怒吼碎苍天!”
  • 魔戒之灵

    魔戒之灵

    魔灵之奇奇幻世界陌生到相识朋友到爱人戒指魔力不一样的世界相遇到离开守护戒指的天使们启动一场魔幻的死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