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4700000007

第7章 1952年(1)

1952年1月4日

胡适这个人 ①

沈尹默

胡适这个人,我在北京大学和他共事一二年后,就把他的性格看得很明白了。他是个两面人:一方面自高自大,唯我独尊;一方面却很能够低声下气,趋炎附势的。所以我从头起就没有像社会上一般人士那样地重视他。

他进北大,是由陈独秀推荐的,独秀和他本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办杂志拉稿子,才时常通信,知道他喜发议论、做文章。那时候蔡孑民先生立志要把北大文科革新一下,就把独秀请来做文科学长,因此,独秀就向蔡先生说,胡适年少有见识,教他来加入我们革新的工作是很好的。蔡先生马上打电报到美国去请胡适,他便来到北大做文科哲学门的教授,担任的是中国哲学史。当他的那部《中国哲学史》上编出版时,我也和一般人心理一样,要看看他的本领,到底怎么样了不起,会得轰动一时;但是使我很失望--这是我对他第一次的失望,我只翻读了开头十几页,便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他写的白话文,的确很漂亮,而他的引用来证明他的论断的古书中的文句,出注不甚确切,有时且不免近于武断,使人难以满意。后来又看见他为《申报》馆作的《五十年来的白话文学》(书名大致如此,记不甚清楚了),其中有这样两句话:“好的都是白话的,白话的都是好的。”他一向标榜用科学方法的,而且他是讲逻辑的,我不懂这两句话,是用什么逻辑、什么科学方法得出来的结论。这第二次使我失望,比第一次还要大些。从此以后,我就很少看他的作品。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他写的文字,无论是散文,或者是诗,都很干净,但是过分的干净了,干净得同蒸馏水一样,尝起来一点味道也没有。我记得在日本京都,有一回去看一位在旧学界享盛名的老教授,他向我这样说:“胡适的白话诗,诗的趣味很少,论他的才情,似乎还远不及刘半农。”

我再举出几件事实来说明他的为人。胡适到北大时,正是北大大事改革的时期,首先成立了教授评议会,继之便组织教务处,教务长一职,蔡先生本来属意于胡适,但那时理科有许多教授很不赞成,有人扬言:“万一胡适当选,我们要闹一闹。”我听见了,就向蔡先生商量,我说:“他年轻,学校方面应该爱护他,让他能够专心一志去好好地研究学问,事务上的琐屑工作,可以暂且不要去烦劳他才好。”蔡先生同意了我的意见,结果马寅初当选了教务长。但胡适因此对于我大不快意,他向我说:“尹默!我向来对于举办任何事情都是欢喜做第一任的主持人,这次不让我当第一任北大教务长,我是很不高兴的。”又陈独秀到北大后,把《新青年》杂志移到北京来办,由北大几个同人分任编辑。有一期是归钱玄同主编的,登了一篇王敬轩和林琴南新旧斗争的文章,大部分是刘半农的手笔,而博士大为不满,认为这样不庄重的文字有失大学教授们的尊严体统,硬要把这个杂志编辑权归他,这一来,惹起了鲁迅弟兄的愤慨,他们这样说:“《新青年》如果归胡适一人包办,我们就不投稿。”又是我多事,出头向胡适说,你不能包办,万不得已时,仍旧由独秀收回去办倒可以。他当时只好听从我的劝告,没有能够达到他想拿去包办的目的。不久,“五四”运动起来了,那时,胡适恰恰因事回到安徽家乡去,并没有参与这伟大事件的发动,等到他回来时学生正在罢课中。他一到就向我提出许多责难,一面说这是非常时期,“你们应该采取非常手段”--“革命”手段;一面又说这个时候学生不应该罢课,“我要劝他们立刻复课”。他要等学生开大会时去讲话,阻拦他不住,终于到会讲了话,但没有人理睬他,讨了个没趣。以上所说的三件事情,都是他常常引以为恨的事。一言以蔽之,他是个头等喜欢出风头的人物。所以他到了北京,被研究系一勾引,便鬼混到一起去了,什么学问也好,政治也好,在他都不过是借来作为出风头的工具而已。刚才听到颉刚说他的考证方法是从胡博士那里得来的,起初胡博士对颉刚疑古的精神还嫌不够,但后来又反对他的疑古作品,他弄得莫名其妙。其实这种心理是很容易了解的,胡适的专长,被人一学会,他就不足为奇了,便要打击别人一下,才能显出他别具神通,还是一种出风头的技能。再就这一点深入研究一下,这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政客们的伎俩,完全一样,平日喊出许多好听的口号来,不过是一种引人的幌子,与他们的行为是完全不相符合的,这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可以听到、不胜枚举的事例。胡适也就是这一种类型的活跃于反动时代的政客学者。还可以说一两件事发笑的事,如果不是我亲自看见听见的,绝不会相信。一件是陈仲恕对我讲的,他说他震于胡适大名,有一次胡博士在北大大礼堂公开讲演,他也去听讲,听了好一阵,觉得有点耳熟,仔细想一下,记得是在颜习斋书里看见过,回去一查,果然不差,后来知道胡博士过于忙碌,讲演期到了,讲稿还没有准备好,就到琉璃厂书店去顺便买了一本颜习斋的着作,在洋车上,翻了一翻,便把这一场公开讲演对付过去了。另外一件,是我因事到他家里去,他那时同张慰慈住在一起,他们书房里有一张大的少有的书桌,桌子中间,一本一本地翻开来覆着的书堆得像一座小坟山一样,乍一看不免使我有点惊讶,慢慢地想了一想,才明白了,这是胡博士着书的成绩,他实在没有时间细细读书,只好临时翻检,用剪报的方式去采取他所要的材料。我所以常说胡博士是翻书着书。因此之故,才晓得一九二四年以后,北大学生对胡博士的信仰减低不少,是有正当的理由的。但是中学生们还是欢喜读他的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一则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清楚,容易了解,再则他往往单凭他的主观愿望去处理每一个问题,轻易下断语、作结论。中学生读书少,不能够发现他的轻率武断的毛病,反而佩服他说得那么简而明。其实,不是用简单化的手段就可以了解一切学问的,凡稍微多读几本书的人,就很容易看出他文章中的漏洞。所以我以为他对于一般人的影响,是一时的,不会是永久的。他自己曾经说过:但开风气不为师。所以开风气这一点,一般人都是认为他的功劳,其实新文学运动的发起人是陈独秀,打倒孔家店的主张者是吴又陵,他不过跟着尽一些宣传力量。他又善于自吹自擂,一般人不知底里,却把这个功劳归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去了。

今天的座谈会是对于胡适思想问题加以讨论的。无疑他是一个亲美崇美的人,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者。一切历史的分析,学理批判,诸位先生的发言都已经详尽无遗,我只能就我知道的事实,说出来印证诸位的言论是正确的。但我根据事实来说,胡适思想的影响,不比崇拜武训的人们的思想影响来得大,他不能影响到学习过马列主义者的脑筋中去,这就充分说明了胡适思想是容易清除的。

1952年1月5日

胡家健从香港剪寄来香港《大公报》,有十二月二日《大公报》在上海开的“胡适思想批判座谈会”的记载与资料。那天出席的人有这些:沈尹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顾颉刚(上海学院教授)、蔡尚思(沪江大学教授)、刘咸(复旦大学教授)、张孟闻(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复旦大学教授)、吴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由《大公报》编辑王芸生致开幕词。

1952年1月6日

胡适反动思想批判 ①

蔡尚思

(一)替美国帝国主义服务

(二)替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服务

(三)用枝叶问题去代替根本问题

(四)用改良方法去抵制革命方法

(五)个人与时代相背而驰

(六)思想根源在个人主义

1952年1月7日

连日摘抄朱熹论生死鬼神的信札同语录。前答杨联陞书,指出朱子《答连嵩卿一》与《答廖子晦二》,其实还不只此二书。

我在一九四五年在哈佛神学院作英格索尔演讲,指出殷人的祖先教的用人祭及殉葬等残酷风俗,引起后来思想家的反抗,故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都带有存疑主义意味。下一代当然说“无鬼神”了。

此次答杨联陞信,指出北宋南宋的思想家为什么也提倡一种存疑主义。我说,当时禅家说得尽管高明,其实很浅陋。他们所以要思想学问,只为了“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宗杲教人,总说,“腊月三十夜到来,管取你热乱”。司马光以下,张程朱子,都只是要打破这种卑陋的心理。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特别表彰范缜的神灭论与反因果论,这是有意的提倡。

张载《西铭》说的“存,吾顺事;没,吾宁也”,也只是孟子所谓“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朱子更明显地指出释氏“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然后学”,指出这是“陋”,这是“私意之尤者”。

1952年1月10日

去利维医生处,受诊察检查。他说,很满意,秋天的小有心跳不规律状态,现在都不见了。

血压120/78。体重153·5磅。

1952年1月11日

大泻了一天,颇困顿。到了半夜,才服磺胺脒十二粒,才止住。

1952年1月12日

江泽涵十一月卅日的信,由香港用平信寄来,今日才到。

“我们开始觉得你们如果在北京,必定不会感觉不舒服的。我这么觉得,也还是近半年多以来的事,而且也是我们自己心里相信的。

“你可以想象我们的生活是很快乐的。”

1952年1月13日

今天房杜联喆夫人与他丈夫房兆楹先生把全部《大清历朝实录》搬到我寓中。计有:

总目 一函 10 vols

《清实系》118函1180 vols

《宣统政纪》 3函 30 vols

122 1220

我此次决定买此大书(计价$ 700·00),是感觉此书有用,而我知道这三百年的史实太少,所以想到这书在我手头也许可以引起我读清史的兴趣。

1952年1月14日

写信给陈源先生(通伯),请他代照不列颠博物馆所藏的“世界最古的印本书”(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戊子刻的《金刚经》卷子)影片寄来。(后始知寄信地址错误,一月廿八有信去。)

1952年1月15日

T·H·赫胥黎晚年(1893年正月至1894年七月)编定他的《文集》,共九册:

1·《方法和结果》

2·《达尔文主义者》

3·《科学和教育》

4·《科学和希伯来传统》

5·《科学和基督教传统》

6·《休谟》

7·《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其他》

8·《生物学和地质学的演讲》

9·《进化论和伦理学及其他》

赫胥黎(1825-1895)说理述学,都特别清楚明白。我生平最喜欢他的散文,上月决心托书店替我觅购全部,今天送来,我很高兴。(此是美国D·阿普尔顿公司1904年的初排本。)

今天我在普林斯顿参加大学图书馆的葛思德书库委员会讨论会。

1952年1月16日

去年八月廿二日,我剪粘了杰克·莱特先生(《纽约镜报》)引的T·亨利·赫胥黎的话,今天我才查得这几句话出于他的《议论的问题》(1892),后来作为他的《科学和基督教传统》论集的《导言》(《导言》,p·57)。原文比莱特引的还更有力。

1952年1月17日

昨日来客有W·桑贝克(66号东街8号-Regent 7-9691)和F·劳伦斯·鲍库克,代表自由欧洲无线电广播(57号西街110号,Plaga 7-7600)。

有王人麟,有王恭守,有叶良才。

1952年1月20日

胡适爬进了反革命的坟墓

王芸生

胡适这个人,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爬上买办资产阶级的一个典型。他爱出风头,热中名利,矛盾善变,走上风,往上爬,爬进买办资产阶级的营垒,成了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反革命派。

据胡适的一位老同学告诉我:胡适留学美国,原是学农的,到辛亥革命成功,他说他“有做大总统的希望”了,就弃农改学文哲了。这是一变。胡适留美时,每逢假期,他不与同学们一道玩耍,专找院长教授的太太们去鬼混。一位同学特编“胡适与老太婆”一首歌,以嘲笑他的走上风、往上爬。胡适的博士论文是回国后写的,一九一七年蔡孑民先生打电话约他到北京大学任教,他不等毕业,就匆匆回国,为了地位,急不可待。他在美是学古文学的,离美时同学问他,到北大搞什么?他回答当然搞古文学。到北大后,看见已有治古文学的几位大山存在,他就勒转马头,搞起新文学来。投机善变。欧战时,日本出兵占我胶州,留美同学人人愤慨,胡适在留美学报上发表文章,说大隈重信是大政治家,不会侵占中国土地,且必扶助中国;“二十一条”暴露了,留美同学联名打电报给袁世凯,主张对日宣战,同学们愿回国为祖国效死,胡适却发表文章,说学生的唯一责任是读书,莫管国事。他是如此的害怕帝国主义。蒙古独立运动时,胡适写文章高喊出兵打仗;“二十一条”时,他又主张埋头读书,莫管国事。前后矛盾。他在北大教书,做名教授,他和丁文江常常在顺承王府里混。胡适看不起地位比他低的人,却专跟一些银行老板们在一起吃酒打牌,他自己说是“卫生麻将”。势利眼,专看见位尊而多金的人。抗日战争爆发了,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他与周佛海等汉奸搞一个所谓“低调俱乐部”,播散失败论调。那时他已走上汉奸的道路。

以上是略记旁人所讲有关胡适为人的资料,以下再谈我所了解的胡适。

同类推荐
  •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秋风送爽,是人们喜获丰收之时。近日,由陕西省发改委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张焕军创作出的散文随笔集《换一种方式去开始》,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26日下午,著名军旅作家、书序作者王宗仁、责编贾云与作者等人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茶韵书香座谈会,大家一边品尝陕南绿茶,一边再次阅读此书,交流读后之感,肯定了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为众生的悲心

    为众生的悲心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这不是一本关于佛理的书。但作者在变幻无常中,在人生的起起落落里,仿佛一一经历过佛陀证悟的瞬间。他一下笔,就是苍生,没有一行不是在写生命。让我们明白,原来感动可以不停留在落泪、煽情,更可以无关人间悲喜。他写生命的苦,写众生的多难,写文明的残忍……时时引你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随着本书,深深地往自己的内心世界瞧去,我们终于在慈悲里得到最深的安静;也在天地和众生面前,了然自己的苦,放下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负累。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应当积极探索和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关系到全社会幸福指数的全面提高。什么是科学的幸福观?其一,科学的幸福观对幸福的定义必须符合定义的逻辑规则,即外延要包含幸福概念所指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内涵要抽象出幸福概念的本质属性;其二,要深刻揭示人类幸福的客观规律,使人们明确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其三,要有实践指导意义,容易付诸行动,并切实增进个人和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其四,能够促进善的互动循环,完善人格,提高道德水平,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句话,科学的幸福观应当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健康的、和谐的、理性的、积极进取的幸福观。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热门推荐
  • 高中死亡记录

    高中死亡记录

    再回望,世界已然变了颜色。再回首,罪恶已经在我左右。在血与罪之中求取那最后被拯救的期望。在火与罚之中赢得那获得生存的道路。明明早已决意独自踏上生死之旅。你却依然紧握我的双手。只因你的思念起源于我的愿望。
  • 废柴逆袭:弑煞三小姐

    废柴逆袭:弑煞三小姐

    她是地狱少女,她是万恶鬼灵,莫名囚禁,她终破封印,前路漫漫,她又该何去何从?温柔善良,懦弱自卑的云三小姐是她;妖娆妩媚,神秘的公会会长是她;冷血残忍,凉薄无心的远古巫灵是她,多重身份的背后,她究竟是谁?闯九幽,御韵兽,炼丹药,万物可有不从?她勾唇轻笑:废物?那你连废物都不如,又是什么?天不容我,我便逆了这天,人要是不容我,灭了又如何?百倍努力获得新生,她誓要翻了这九重天,掀起一场风云际会……当‘她’归来,一切的一切,又该如何?
  • Alcestis

    Alcest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结界之六芒星的诅咒

    结界之六芒星的诅咒

    “没文化,真可怕,好好玩你的游戏,不要想你还能干嘛了”因为嘲笑,梁豪决定在游戏中出人头地,这不是狗血穿越,不是谈情说爱,没有主角光环,有的只是梁豪的一次游戏之旅
  • 武道枪神

    武道枪神

    当一个在现实中的大好青年无辜的穿越到一个仙侠的时代,正雄心勃勃的准备修真成仙,却发现自己无法去修行这个世界流行的仙术,在这个以实力为尊,以强者为尊是世界,看这个[平凡青年如何在这乱世挣扎生存.如果您想知道这小伙子以后的发展,那么就请您跟着我进入这个仙侠的时代吧
  • 奋斗的法拉

    奋斗的法拉

    “信不信我把你的艳照变成门!”当她决定不再做鱼肉的时候,她句句经典;“我的葫芦里卖的是11!”他也是个嘴巴恶毒的主!两人在一起,甜蜜火花霹雳啪啦,啪啦!!奋斗一群:79175777
  • 重生之娇妻刚成年

    重生之娇妻刚成年

    她前世豪门大族小姐,男友劈腿,小三扶正,家族破产,惨遭陷害,被雷给劈死了。上天给了她重生的机会,有冤抱怨有仇报仇,奈何重生到婴儿身上,报仇之路何其漫长,仇还没报完,就已经被某只豺狼给困进狼窝了!
  • 皇上我不做太监

    皇上我不做太监

    作品简介:莫名其妙被系统君选中完成一个劳什子的皇后养成计划就算了,偏偏长得平凡,又是童养媳,还是一个作为太监带进宫,这样的身份怎么做一个皇后。情敌完美,天下第一美人,温柔体贴,自己渣渣,天下第一平凡,性子洒脱,这样明显对比要不要!好吧,就算是这样,她还是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点的网页,含着泪也要走完。“皇上,你饿不饿,我饿了!”“滚。”“皇上,我没学过滚,不过我可以去学,你是要横着滚还是侧着滚,还是要边走边滚。或者是来一个花样滚法?”“闭嘴!”“啊?皇上,什么?”“你可以跪安了。”“皇上,我腿疼,没办法跪着跟你说安。”“……”皇上亲,自己选择的太监,含着泪也要让她说完哟!
  • 血夜逆袭:翻天覆雨之变

    血夜逆袭:翻天覆雨之变

    她,王爷府千金。却在16岁那年遭遇了家族突变,一夜之间,王爷府所有人离奇死亡。在她奄奄一息的时刻,从现代穿越来了一个女特工穿越到了她身上,凭借自己优秀的身体素质离开了这儿。但还是在一个山洞前倒了下来,黑夜中一个来历不明的男子救了她,将他抱起放在了洞内,替她上好了药,然后匆匆离去。。。。。。醒来后她经历了一些曲折,然后踏上了复仇之路。当她离真相越近一步,她也。。。。。。
  • 万元修身

    万元修身

    一次意外的穿越,让地球上天道门的修炼天才柳天赐,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天衍大陆。一部无人问津的武学经典,为何会在来到异世后大放异彩?而那一颗造成主角时空穿行的师门重宝,无名的宝珠,又会在陌生的世界中,为刘天赐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故。神奇的魔兽,奥妙的武学,绚丽的魔法,精彩绝伦的神奇际遇,即将会在天衍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