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900000008

第8章 门与边界及行者(2)

后来的人说水,都在利用的层面上了,或日水利,水之利于人也;或日水害,水之害于人也。就连母亲河黄河,也公然称之为“害河”。河患乎?人患乎?河害乎?人害乎?

怎么能想像,人在须臾离不开水的情况下,因为心性不同而如此刻意地贬低水、仇视水!往髙处走的人啊,你升官发财、位高权重之后,能不喝水吗?

作为感觉和体验对象的水,我们还能找回来吗?

思想的旱灾啊!思想的门轰毁了!

大地以仁慈为怀抱,怀抱所有生命,无分贵贱。

大地是万类万物的休养生息之地,大地之气为元气。

大地伦理学应是,以生命家园取代人的王国,人与大地之上所有生命,一切存在物互为关联、生死相依的伦理学。

大地化生万物,人是惟一的代言人。

人代替大地发言,这一崇高的使命曾经使人类获得荣耀,那是敬天惜地的岁月,有猜想,有祷告,有惊悸,没有胆大妄为。

庙宇是沟通人与神的殿堂。

古希腊人竭尽所能把他们的神庙建造得富丽堂皇,一砖一石都是凝固的神圣以及对神的神秘的期待。有没有神、神是否来过、神从何门而入均无从考证,但此种期待本身便成了哲学与诗歌的流出之地。

这期待是大期待,是美的期待,还因此而孕育了古希腊的能工巧匠,铸铜打铁勒石,在难能可贵的想像中造神,全无功利之心,只为接近神灵。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后,我们走进巴特农神庙便不由得肃然起敬的奥妙之所在。

古希腊人还认为,土、气、水、火这四种元素对应人体内的四种体液。前者的协调为天有好气候,后者的和谐是人有好心情。

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之常数也。人之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声音,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无人所同也……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焦槁,发乎面,动乎形。无地亦然,五纬缩赢,其危诊也;寒暑不时,其蒸否也;石立土踊,是其瘤赘;山崩地陷,是其痈疽;奔风暴雨其喘乏,川渎竭涸其焦槁。

听这1000多年前的声音,是熟悉呢,还是陌生?是惭愧呢,还是自豪?

那么,大地之门呢?

大地在接连不断的造山运动之后进入人类纪--第四纪,从此人便开始了家园的寻找与创建。

最初的门是无遮蔽的,其实就是洞穴,在洞口挡之以石块树条--那是最初的门吧?

先民在流浪中发现洞穴进而入内探险的举动,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相关书籍中被忽略。人类从此知道并且能够躲风避雨,穴居的日子相对于筑巢于树或在荒野中席地坐卧,已经是一番不同的景象了。

山洞是房子的最早的雏形。

森林,则是古代建筑的最初的架构。

人之初,蛇极多,漫山遍野蠕蠕而动,互相厮斗龙战于野”是也。为防蛇与别的动物袭击,便有了最初的门,但终于还是免不了为蛇所伤,甚至被活活咬死。有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初的问候语一在一个夜晚过去了后--是“无它否”。在古汉语中,“它”既可作代词也可作名词用,“它”是“蛇”的本字,“无它否”意即“无蛇否”。盖上古时林草繁茂,蛇虫结队,《说文解字》谓:“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否。”先民似乎找到了防蛇之法,接下来的问候语便成了“无恙乎”。这里的“恙”是指一种虫《玉篇》说:“恙,噬虫,善食人心。”所谓善食人心其实是好吸人血,且咬过之后皮肤溃烂不止。先民惧恙一如惧蛇,故相见时便相问“无恙乎?”人类已经在呼唤家园了。

使安居成为安居的是大地。

大地之门也许只在天地洪荒时闪现过,但所有的细节都已经丢失,在众生万物遍布大地之后随即退隐。那么有没有退隐之时的痕迹呢?

去问山洞和裂谷,隐隐约约,却又深不可测。那洞里是游漫的黑暗,拒绝阳光,但有流动的地下河及各种石柱,无花,只有细微的生长于洞壁的育苔。有石不作擎天柱,无花只为相思浓。那洞是门吗?

裂谷、峡谷,似乎是敞开的了,其实是一种深藏不露。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峪谷曲折绵延,丛林覆盖。它隐蔽着,不想为人所知,它因何而保守?东非大裂谷已经和人类的起源相关联,荷兰人科特兰率先提出了“人和猿在非洲分歧的裂谷假设”,然后又有法国人伊夫·柯盘斯1994年5月发表在《科学与美国人》上的“人类起源的东边故事”。这些均指出:正是因为非洲地理环境中大裂谷的出现,使人和猿的共同祖先分开了。

1500万年前的非洲遥想,是赏心悦目的。那是真正的绿色非洲,从西到东都由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林中居住着形形色色的灵长类动物,以猿的家族最为庞大,非洲是平静的。

不知道为什么,非洲开始躁动了。以后的几百万年里,非洲大陆东部地壳沿着红海经过今天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一线裂开。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陆地抬升,形成海拔270米以上的高地,非洲的地貌与气候从此改观:由西向东的广大森林被分割、破坏,和谐的气流不复存在,隆起的高地使大裂谷东部成为少雨地区,丧失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单一的森林生态系统渐渐演化成为疏林、灌木与高地互为镲嵌的地理环埦。

镶嵌是奇特而美丽的。

这是发生裂谷的外力作用下的接触与深入,镳嵌地貌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大地将会涌现新的故事。

真正不可思议的时间是在1200万年前,非洲大陆被漫不经心地撕开了一条更大的裂缝--深刻的、漫长而曲折的非洲大裂谷最终形成,古猿族群被彻底分开了。

大裂谷西边与原先的森林环境相差无几,猿们还是在树上爬上爬下,在森林里成群结队地追逐寻食,猿还是猿,至今犹然。

大裂谷东边的古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不幸面对的是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树稀草盛,从高原到斜坡直落900多米的干旱台地。为了适应这一环埦,裂谷东边的猿便不得不由爬树而改变为爬坡,进而站立。总之,创造了另一种生活技能与生活方式,猿成为人,这就是最初的“人类”。

裂谷生出了人类,灾难塑造了人类,信夫?这就是“人类起源的东边故事”的开头。1994年夏天,《人类的起源》的作者理査德--利基来到了肯尼亚特卡纳湖畔。“8月23日,在一个狭窄的被季节性流水刻蚀成的沟壑附近,一个斜坡上的砾石之间”,发现了一块古人类的头骨。他们勘察了7个月,搬走1500吨沉积物,“最终得到了一个人的几乎全身的骨骼,这个在160多万年前死于古代湖边的人,我们叫他特卡纳男孩,死时刚满9岁,死因不明7《人类的起源”。

特卡纳男孩,你是怎样出门来到特卡纳湖畔的?你的父亲和母亲呢?

大地上最早的行者啊,谁能丈量曾经走过的路?

1997年12月31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文章称:南非发现200万年前婴孩化石。文章说,蒙昧时代,南非大草原时有严寒肆虐,某日,两个婴孩为避寒钻进了一个山洞,然而一只饥饿的野兽早已等候在洞中了……

200万前南非野兽吃掉两个孩子的猜想,既不能证实,也无法证伪。只有两个小孩的骨骼是真的,法国与南非的联合考察组从岩洞中首先发掘到的是一些牙齿、一个颌骨、两块颅骨及一个不足3岁小孩的前臂骨骼。第二个孩子更小,不足1岁,他的遗骸化石是两个半颌骨、几枚牙齿及一个属南方古猿类的婴孩头颅的前额。

考古专家在巴黎展出了这些“相当远古年代人类最完整、也是年龄最小的婴孩化石”。

人们总是在想:这两个可怜的小孩到底是怎么死的?

南非距比勒陀利亚30公里处的德里默伦的那一个岩洞,曾经是家后来却成了塞穴。

《参考消息》的文章没有说这两个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

面对南非的这个山洞,面对两个小孩的破碎的骸骨,望着自然博物馆里我们始祖的头骨化石,那大睁着的迷茫的眼眶,我终于明白了:何谓历史注视今天?

沿着枯骨与石头流浪的行者啊!

这里空缺的年代,大空缺,大到“无”,大到“不以有为有”。但,毫无疑问,正是这些初民始祖--包括特卡纳男孩和南非的那两个小孩--开始了史前地理大发现的文明之旅,他们扛着木棒手执石块的流浪的足迹,留下了人类始祖对大地的最简单、最粗鲁、最早,也是最纯情的触摸。

大裂谷,那是大地之门吗?

关于人类的创生,关于“我从哪里来”的层全叠加的困惑与冲动,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圣经》中的上帝造人和非洲大裂谷的东边猜想了。

如果不是上帝造人,星空又怎么会如此迷人呢?

我更愿意行走在星空下的荒野上,大地静极,我甚至希望碰见狼群,哪怕独狼也好。我只是看见荒漠戈壁与防护林都在黑夜中融合、弥漫,就连那些白天可望而不可及的雪山之雪,也被染成了黑色,如幕,如雾,如门。

黑夜才是大地之门吗?

伟大而浩茫的黑暗,也有人说是混沌,后来有了光。

光是门的缝隙吗?

星空永远散淡而悠闲,缀满了蓝光闪烁的梦幻。

太阳系只是茫茫天宇中的宇宙岛之一,那么,地球呢?它孤悬在一个星系的边缘,它天生就是孤独的,它在一定的距离上追随着太阳,吸引着月亮,它是星系边界巅摇的行者。

因而,我们孤独,我们流浪,我们做梦。

我梦故我在。

梦是漫无目的恍惚,梦是打破所有界限的超常组合,梦是抽象的艺术,却无法涂抹在画布上。

梦的边界是生与死的边界。

从班梦中醒来与大梦大醒,孰幸孰不幸?但,无论如何那是迷人的边界。

边界上的梦者、思者才有可能是“边界上的行者”(海德格尔语)

因而,梦总是极具个性的,有声有色。相对于白天人们戴着面具置身的世界,梦总是在解构、嘲弄,有时也稍加惊吓。梦里的刀不会伤人,梦里的火不会灼人,梦里的大海沉船淹不死人。梦中之举通常是不可思议之举,梦中之思通常是不可界议之思。

梦里的荒诞、悖谬,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已经按照尺寸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了,我是我吗?我是谁?

我醒来,这边界便也消灭了。

所有的寻找都是徒劳的,“边界上的行者”是由梦乡走进边界的。门关上了,人熟练地放弃了引以为自豪的雄赳赳的站姿和走姿,不再争斗,在宽松的睡袍里进入睡眠状态,做梦,发呓,始有行走之行。但,我们同时也在熟悉死亡,除了呼吸、心跳之外,死亡的状态大体如此。不知道灵魂离去之后,是否还在这边界上徜徉?闪进什么样的门?

不是所有的夜晚、所有的人都能进入梦乡的。

被轰炸之后的家园废墟旁,一个阿富汗老人望着夜空喃喃自语:“我还能做什么呢?在这漆黑的夜晚,只有等待死亡的来临。”战争的罪行之一就是剥夺了人们做梦的权利!

有遥远的思乡者,夜不能寐,一梦难求。

回家的路似乎永无尽头,浑身都是一种浮萍的感觉。是山山水水阻隔着他的还乡,不再能和本源亲近吗?

故乡是本源之地,本源之地就是你的出生之地,最初有梦的那个山乡、村落,或者是长江口的小岛--你曾经出门却难于再进门的“血地”。

这时候,边界便显得格外迷茫了。

因为有行而不及思者,还有思而难于行者。

所有的流浪者、被放逐者--这些“边界上的行者”也都是边界的开拓者。

每每念及先民的流浪,谁不会心潮奔突?每每念及思想的浪潮,谁不会黯然长叹?

流浪是一种天性,因为无家可归。

于是,我便是野性的风里行僧,在荒漠戈壁上飘荡,把心灵铺开,沾满沙子。坐在一堆乱边石前沉思默想:千百万年前是谁把它们摆放在--这里的?那是龙首山上曾经髙大的悬崖陡壁后来分崩离析的吗?

坠落,是边界上的风景。

不知道这些石头是怎么坠落的,更不要问它们为什么坠落,坠落就是坠落。

祁连山冰川的滴水坠落了。

黄果树瀑布的气势让人想起那种奋不顾身的坠落。

塔克拉玛千沙漠边缘的荻花飞絮,则是真正的软坠落,软软的花絮坠落在软软的沙漠里。

没有坠落,哪有撞击?

一朵悬崖上的红杜鹃坠落了。

一颗熟透了的苦涩的山里红坠落了。

我醉心于那种坠落的姿态,顺其自然,随风而下,不着痕迹,落地无声。

谁听见过种子落地的声音?但,那是有声音的啊!也许会粉身碎骨,不是殉难,一朵花的历程结束了,如此而已。

草木的生命还在,因为生长的艰难,生命力便也格外顽强。明年还有杜鹃花,明年还结山里红。

遥想当初,它们生命的种子从哪里坠落在这儿?它们的根在地下、岩石间游走时,是不是更加深刻的坠落?如是便可以想见:有一种坠落是自由落体,有一种坠落是有牵挂的坠落。

深邃于下,明晰于上。

我是坠落到这片荒漠中的吗?

一片废墟,被黄沙掩埋大半截的柱子与半个门框怅望着,在西部橘红色的夕照里,月光很快就要幽幽地落下,牧者在轻柔地挥动着革“-中的长竿,那竿顶上扎着几根细长如晚霞缠绕的红布条,羊群蠕动着。

这是谁的家?这一间坍塌的房屋的主人呢?

家园被黄沙掩埋之前,他们走了,扶老携幼,仓皇出逃。牧者告诉我:“他们找有水有草的地方去了。”沙的门取代了人的门。

在最后的夕阳余晖中,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的缩影。

我们正在失去最后的荒野。

作为边界的象征,荒野仍然是由自然法则统治的领地,它该无皆无,应有尽有,它拒绝世界大合唱,在边界上为大地作最后的守望。

行者脚步轻轻。

荒野有梦无语。

边界并不寂寞。

掘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或者是坦克,将要占领整个世界。

在发展的名义下,夺天下财富为己有,让钢筋水泥构筑的大厘占据所有荒野的时髦,到了21世纪仍然时髦。

战争往往从边界开端,以凶恶的集束炸弹对付残忍的恐怖主义,死亡的都是无辜平民,被毁坏的是大地家园的根基。

严冬就要到来。

谁能比这一群又一群在深山雪地上流浪的难民,更渴望踏进哪怕是一间茅庐草棚的柴扉呢?

总是门外之人想着门。

拜伦说:“我们的生存是虚伪的。”更多的人说我们不虚伪就无法生存!”

如行者走向大地。

让思想置回大地。

置回大地就是置回痛苦,只有置回痛苦才是疗伤之药。

一切拯救中最伟大的拯救,是拯救大地。

关于门,我还想重复西拉姆所言:“人类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须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的古代文化就足够了。”

2002年5月于北京通州一苇斋

同类推荐
  • 冰心文选·佚文卷

    冰心文选·佚文卷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冰心的文章,包括《甲午战争》、《我所见到的蒋夫人》、《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日本的风景》、《纯白的婚礼》、《我自己走过的路》等。
  • 智慧故事荟萃(下)

    智慧故事荟萃(下)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下册收录了飞行员智脱虎穴、法国军官巧审间谍、闻香味夜行军、强光射目破德军、假战士真勇士、隔岸观火解放长春、爱迪生妙算数学题、希特勒借刀杀人、给狼洗礼、瞎子坠桥、杨修智悟丞相题字等智慧故事。
  • 煽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收入了海岩关于做人、处世、谈情及成功的的文章,配有图片。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热门推荐
  • 月神无双

    月神无双

    万年前,只因我是神你是魔,注定我们今生无缘。我愿拿来世做赌注,只为和你长相厮守。朝暮:“忘了我吧!”如此我毁了神识。汝爱我心,我怜汝意,以是因缘,经百千劫,自在缠缚。唯剩的只有那朵睡莲在世间摇曳。
  • 帝国:第三剑客

    帝国:第三剑客

    江湖之士,偶然之间卷入帝国纷争,刀光剑影,笑对平生。纷繁复杂的身世勾起过往残忍的回忆,一切都源于那不经意的邂逅。白衣翻飞,她是浴血纷争的帝国第三剑客;庙堂之上,他是权倾天下的帝国皇子。一把血玉匙,掀起惊涛骇浪。谁知命运的齿轮总在不停的转动,时光浸染倾城的血泪,江湖与皇庭,终究是两个不相干的地方。剑客,以剑为生,杀人见血,莫道无情。“原来,我终究只是一个江湖人,一个剑客。”她如是说。完美的结局勾勒江湖盛世,天地云烟也不过是浮影萍踪,流落笑容的星辰是最美丽的夜景。与你,抛弃一切的一切,在梦里,只愿远走天涯,在漫漫红尘路上纵横苍穹。剑撩行云,断肠人,独揽青天。逍遥一世,不枉此生看尽云烟。
  •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有一种笑容叫无邪

    我再也不为绿萝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走下来而惋惜,再也不为自己三年住校的寂寞艰难而懊悔。我开始庆幸,正因为这些“不幸”的变化,不管是绿萝还是我,都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从困境中走向新生。一扇门关闭了,还有扇窗向你打开。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我总会对自己说,别在意,也许还有一扇窗开着。没有爱好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个昏梦,人生的哲学,深邃的智慧,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夜阑人静,在柔和的灯下,伴着月光的铅华,独坐窗前,用心聆听,方可感觉在这穿越千年、亘古不变的夜中,智慧才能得到更完美的释放,然后沉淀……
  • 奶爸追妻:甜妻粉嫩嫩

    奶爸追妻:甜妻粉嫩嫩

    意外之后,她不知道他是谁,却有了身孕。她偷偷生下孩子,却不想她一举一动都在那个男人的眼皮底下。为了她,为了孩子,他情愿从一介高高在上的大总裁沦落为契约“奶爸”。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他的,永远也别想逃掉!
  • 株林野史

    株林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末匹夫

    明末匹夫

    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王朝如大明王朝一般始终被宿命缠绕:其起于农民起义,成于驱除鞑虏,而其又亡于农民起义,灭于鞑虏入侵;其开国之初文臣武将群星璀璨,惩腐肃贪冠绝历朝,而王朝末期竟无一良臣能将可撑起待倾大厦,官员的集体贪腐和对下政策的残酷,更是导致整个长江以北区域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亲人相食!历史上也从没有一个王朝如大明王朝一般,在毁灭之时,诸臣死节者寥寥,而叛敌投附者竟如过江之卿,前赴后继,士子气节沦丧至尽!终至满清竟以十数万之武力而陷百万之师,以百万之蛮夷而统亿万华夏之灵;文明倒退,国土沦丧,华夏一族陷于众国奴役之下,历百年屈辱巨变!悲哉!痛哉!这是一部穿越小说,更是一部民族苦难史,和民族奋斗史!
  • 亦玉堂稿

    亦玉堂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石

    龙石

    一望无际的荒地,炎热的地表仿佛要蒸化坚硬的岩地。偶有一两根不及人高的岩柱耸立在这宛如黄色地狱的平原,干枯的地表毫无生命的痕迹。突然间,寂静的炎热荒原颤抖起来,微微的抖动越演越烈,短短瞬间,一颗岩柱旁的大片土地便慢慢开始龟裂,嘭的一声巨响,一条数棵百年大树般粗壮的熔浆柱冲天而起。岩浆喷发近百米才将将抑制住,一片巨大的阴影极快的靠近了这根炎柱,投下的阴影渐渐遮住了周围的空地。一声咆哮如平静的夜骤起的风,冲破天际。“咙——”
  • 无量寿经序

    无量寿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绿腰

    绿腰

    有些事情,还来不及开始,就已经结束。而往往与你在一起的人,并不是你第一个喜欢的人。人生无常,抓紧珍惜眼前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