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4300000031

第31章 欲望与救赎(12)

而阿三,一个美丽多才、富于风情的年轻女画家,从爱上比尔开始走入一种悲剧氛围。她爱比尔,比尔离开了她;马克爱她,马克也离开了她。她把画画当作一种出路,马克彻底否定了她的画。生命是永恒的,她却只是比尔的一个情趣点缀,马克的一个梦想,只是他们的瞬间。阿三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却让人感觉似在一个鬼气森森的古老传说里,一个幽灵似的人物。虽然华衣美服,也曾风光于上流社会,但灵魂深处却似长满了青苔的古井,花木掩映,却掩不住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悲怆和苍凉。作者冷静的安排了阿三的堕落,好像那是一个必然的去处,在宾馆里拉外国人,直至进劳教所。

两个女人都是过着这种非娼非妓,非妻非妾的生活,成为悲剧的女主角。王琦瑶因钱而走进李主任的爱丽丝公寓,阿三因爱而幽闭在华泾村的菊农家里。李主任死,比尔走,两个女人有着同样的孤独和痛苦:漫长无涯的等待,数着影子磨时间的孤独。王琦瑶最后把感情寄托在一个比她小四十多岁的老克腊身上,甚至把连女儿都不知道的金条送给小情人以示讨好,“美人迟暮”至此有了鲜明的概念。阿三在失去爱之后找不到自己了,在宾馆里拉客,用性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用浮面的灯红酒绿,富贵豪华来寻找寄托。

王琦瑶和阿三都体现了王安忆的一种哲学观,正如她在《香港的情与爱》的卷首语中所写,“一个人面对着世界,可以与大家携起手,并起肩,共同战斗。而他面对着自己的内心,却是孤独的,外人无法给予一点援助,先行者无法一点启明,全靠自己去奋斗,去摸索,这是一场永恒的战争,无论人类的文明走到哪一个阶段,都难摆脱,甚至越演越烈。”这种孤独在这两部作品里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与社会的分离。王琦瑶是弄堂的女儿,曾当过上海小姐,但她只是作为社会的点缀被成功地塞了进去,一夜辉煌之后便与十里洋场断了联系,当了李主任的“爱丽丝”之后更是与世隔绝了,她唯一知道的,等待的,可依赖的就是李主任。李主任死后,王琦瑶重回弄堂,当上一个为人打针的护士,仍然是与世隔绝的,外面改天换地的斗争与她无关,“外面的大世界正在发生大事情,和这炉边的小天地无关,这小天地是在世界的边角上,或者缝隙里,互相被遗忘,倒也是安全。窗外飘着雪,屋里有一炉火,是什么样的良宵美景啊!”直到社会又发生了变化,八十年代中叶的王琦瑶却与老克腊一起反复回味着往日的繁华,“一个是回忆,一个是憧憬,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时会忘了现实,还以为梦想是真。”终其一生,王琦瑶被隔绝在社会之外。阿三则是自我放逐,她打退学报告,租住在少有人住的老公寓里,虽曾有一短时间出入女作家沙龙,一度以先锋画派立足画坛,但都是转瞬即逝的。即便是出入宾馆拉客,她也是“白做”,这与妓女的职业形象相去甚远,与社会相去甚远,难怪连“阳春面”这样的女人也会笑话她。她是另一个王琦瑶在现代社会里迷失了自己,见逐于社会之外。

人与人的分离。王琦瑶曾有过闺阁时代的朋友蒋丽莉,却因程先生而失去了朋友。从根本上而言,蒋丽莉将王琦瑶当成好朋友,还让她住进家里,王琦瑶却在心里引以为耻,只把蒋丽莉当成一个可以出入各种宴会的籍口。程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深爱着王琦瑶,王琦瑶却只把他当作了一个万一没有退路时候的底。她与任何人都是隔离的,亲而不近,后来与严师母,与女儿,与张小红都是如此。康明逊是她的一段真爱,这爱却有着伤痛的结局,老克腊被她当作最后的寄托,她却因老克腊而被杀。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爱情,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王琦瑶确实太孤独了一点。阿三也是如此,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工作,先是把比尔当作生命来爱,比尔弃她而去在,再抓住一个马克作希望,马克也离开了她,于是,她就如同自己居住的那所老房子,积满灰尘和蛛网,垃圾,方便面袋飘得满屋都是。阿三逃出去,想在那些玫瑰花、酒店、外国人中找到一些希望和光明,结局只能是更深的失望。

人与自我的分离。王琦瑶在成为上海小姐那天起就失去了自我,她既不再是弄堂的女儿,也不是上流社会的真金,只好走进爱丽丝当一只幽闭的金丝雀。虽然自认为是“得实惠的里子”,但终究只是别人生活的“边角料”,只是金钱与性交易中的一件物品。后来她成为弄堂里的市民,身边走过不少男子,因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只是被动的相与。直到八十年代时,她的人活在现代,心却在昔日的繁华里,与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畸恋,正是一种人格分离状态。而阿三,从认识比尔那天开始,便有了与自我的矛盾。对人生的不确定,无法把握,对爱情的深深绝望,古代悲剧一样的悲怆感自始至终笼罩在她的心,她无力自拔,活在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之中,做了一个心灵的漂泊者,无所依傍,无可停歇。不是生活抛弃了她,而是她抛弃了生活,成为自我隔绝的个体。

三重分离发生之后,人既在身外失去了归依,又在同类身上失去了寄托(友情、亲情、爱情),同时又在自己身上不能栖居,于是便只有沉溺于物质之中。

如果说,王琦瑶还是王安忆比较宽厚的一笔,写出了家常味儿的温馨与人情味儿,那么阿三则是一座孤岛,在这个世界上无可逃遁又无可归依,作者只好匆匆收笔,让阿三逃出劳教所,睡在一家农户猪栏旁,手里摸着一颗处女蛋,潸然泪下。此时阿三的处境和她的想法都显得有些轻飘和不知所云。恐怕是作者自己也很难处理的吧。王安忆是一个悲剧情绪极浓的女作家,这种个体的与世隔绝正是悲剧情结的一种体现。

读完张爱玲的小说再来读王安忆的这两部作品,总疑心二者之间有什么渊源。特别是那一种凄伤宛转的氛围。两个人同时写出了支离破碎的人生,写出了爱与美的毁灭,写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一种彻骨的孤独。然而读完了王安忆的小说再读张爱玲,又不觉沉进了红楼梦的虚幻缥缈,优雅感伤中去了。人物的打扮,家具的样式,语言举止都是旧时的,都能见着华丽与衰败,梦逝前的无助。《沉香屑:第一炉香》写葛薇龙沦落风尘的时候,极尽细笔缓笔,琐碎而又精巧,串在一根细长的线上,奇诡的语言天才意味悠长。给人的感觉是,如同一大捧繁丽的鲜花突然间花碎叶散,坠落到泥泞中,说不出的惋惜。

如果把二人做一个比较的话:王安忆的写作有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从《小鲍庄》到《长恨歌》,是经验和笔法逐步积累,不断更新的过程。更注重技巧。正如她自己所说:“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写作技巧的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她也未能例外。张爱玲从一起笔就是最好的,无论语言、结构、情节,似乎一个字都改不得。她最优秀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二十五岁之前完成的,后来写的反而要逊色许多。她没有累积过程,故而显得干净、凝练,引人入胜。

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都有一种女性的妖娆,一种媚。然而,张爱玲的小说是媚在骨子里的,她从故事接近高潮处入手,下笔就是故事,然后渐涌波涛,一潮迭一潮,重在对话、情节,重在对故事灵魂的塑造。而王安忆媚在语言,一连串华丽绚烂的比喻、对比,一层一层地揭开人物命运,让读者慢慢去体悟,慢慢去了解,慢慢回味,非常舒服、熨贴,仿佛一口好茶,饮过之后良久,那茶味儿又自喉间泛上来的齿颊生香,别具一番风情。

曾以《隐形伴侣》、《情爱画廊》等一部部作品轰动文坛的女作家张抗抗,在2002年6月推出《作女》。这一部以时代新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探访作女们的隐秘心灵,叙述语言唯美精致,使作品焕发出一咏三叹的艺术魅力,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者题记说“本书献给‘她世纪’”,而书的封底这样写道“本书故事背景新锐、深厚,是为‘她世纪’留存的一本‘作女’档案”,可见张抗抗是立志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来写作这本书的。

1、我“作”故我在:作女群像的塑造

所谓“作女”,是指那些不安于平静的生活,总渴望新鲜和刺激,以不断折腾自己为乐趣的女性。她们把“作”看作一个褒义词,一个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目标的代称。卓尔和她的朋友们阿不、DD、A小姐、B小姐、C小姐、夏娃等是“作女”的代表。35岁的卓尔,就一直在“作”不满意丈夫刘博的四平八稳,作掉了婚姻;为了去南极,甚至幻想用“性引诱”使老板就范--辞退她以拿到一笔钱,因为她如果主动辞职会什么也拿不到,最后用“恶劣”的表现使杂志社辞退了她,而此时去南极的名额已满,她白白作掉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好工作……

她的那些女朋友也个个能作。阿不买了一块荒地,种了大片玉米养了许多狗,只为她闲时可以坐那儿看看星星;A小姐人称月光女神--月月挣下的钱月月花光,为了看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离开了好工作;DD把亲朋好友集资的一千多万,投入股票市场,又以前夫留下的别墅为抵押,贷款几百万投资一家网络公司,谁知股票市场一落千丈,网络公司似漏钱的黑洞,债主银行纷纷讨债,作掉了自己的生命……不计后果得失,只为当时一念之想或短时间的快感或者说激情,是她们的写照,而且,“如今‘作女’已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簇簇一团团成片成片的灌木林,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精神群体。”

在“作女”队伍里,不再有温良贤淑的相夫教子、勤劳持家的主妇形象。虽然作女们走出来一个个明艳亮丽,衣着优雅时尚,她们不断放弃已有的工作和爱情,不断有新的开始。对她们而言,不断改变才是生活的方式。她们有恋人的热情和浪漫,有情妇性感的外形和旺盛的欲望,但她们不要当老婆的贤惠和勤劳,她们为自己而活。男人在她们面前是低声下气的:芦荟烧得一手好菜,对女性温柔体贴,老乔一心巴望着卓尔的爱,连潇洒傲气的郑达磊也不得不接受卓尔的女上位,并在三分钟就蔫了。

2、对词语的有意识颠覆

张抗抗有意识地颠覆了许多词语,这些词语的原有内涵是男性赋予的,带有浓重的男权文化色彩。作者在对其重读中赋予其现代意义,也加强了本书的女权主义色彩。

“作”。那么,什么是“作”呢?作者在京城的方言里专门找了一个字,用来形容这类女人,念平声,意指那些不安分守纪、自不量力、任性而天生爱折腾的女人。按作家的理解,“作”是女人与自己的较量,是一场看不见对手而且永无休止的心灵战争。“作”是一种创意的实现,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活,使自己的人生有声有色。“作”是一种运动,它呈现出女人身体波浪般的曲线,因为女人的气力不够,她们要顶开头上那块几千年沉积的盖板,只能一下一下地拱动,拱动成为作必要的姿势。“一个女人作的动力是从她身体深处爆发出来的,是欲望无法实现的焦虑。”“作是女人解放的标志,女人的天地越作越广阔,只有作着,女人才能感觉自己蓬勃的生命。”张抗抗用她一贯的雄辩把她对作女的理性思考融会进了作品之中。

“爱情”。张抗抗笔下的作女们是没有爱情的,她们不肯把自己圈进家里,不肯结婚,即使结了婚也会想方设法地离婚。小说中穿插了许多关于翡翠鸟的描写文字,每段结尾都有这样一句“不,这个城市没有翡翠鸟,在北方,卓尔再也没有见过它们。”这些美丽灵巧、恩爱有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鸟中精灵象征着什么呢?爱情?理想中自由的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与一个不知名的人的一夜欢梦,与世隔绝的美,燃起的篝火、烤鱼……一切自然本真,朴素而又奢华的享受,卓尔拒绝留下任何联系,怕破坏完美的感觉。而现实中只有利用和浮躁的作。

“我要你”。卓尔对森林中那位观鸟人说过,酒醉后对芦荟说过,“这句被男人说了千年,从来属于男人专用的话语,从她嘴里蹦了出来。为什么只能是他们要,而我不能要呢?”这种反叛性的思维主宰了她的性生活。她会因为丈夫不经允许与她发生性关系而恼怒;她会在芦荟想要时奋然挣脱“你怎么不问问我想不想要呢?”她会选择老乔这样的性伙伴,在饿了馋了去找他,称之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自己的身体。陶桃流落南方时,选择与一个广东老板的情人关系,男人供她生活和在一所金融大学里读书,“人的任何部位和器官都属于自己,所以一个女人当然有权支配自己的身体,无论出售还是出租。”话是卓尔说的,陶桃是这样做的。女人除了自己的美丽身体外就没有别的吗?卓尔说还有,“比如头脑”。

有论者这样评价:“作女们自己在经济、个性、情感等方面的独立,极端不安于现状的表现,以及勇于出击获取更多自我空间的行动,改写了传统女性的既有路线,她们不仅是温柔贤淑传统女性的对立面,更是中国传统秩序的反叛者,她们像斗士一样沉迷于肉体和精神的冒险,所以在世人眼里,她们是不折不扣的男权社会的搅局者。”我想这正是张抗抗想表达的。

3、《作女》中的女性意识

从封建帝制的解体就开始提妇女解放,五四时期的人们崇尚恋爱自由,然而从丁玲的《梦珂》和女作家萧红的亲身遭遇里,我们会悲凉地发现,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结果不是《伤逝》中子君的死亡,就是梦珂、萧红那样的身心俱伤,“非但不是一个解放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封建奴役走到资本主义性别奴役的过程,也是女性从男性所有物被一步步出卖为色情商品的过程。”建国后,妇女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时流行的说法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大批妇女走向社会,与男人一起参加各种社会工作也成为事实。然而,千百年来,女人在男权社会里讨生活,依傍男人的历史,能因政治和社会的变迁在一朝一夕改变过来吗?谌容《人到中年》中的陆文婷那样忙了事业忙家庭,两副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女人依旧处于被动的地位,被男人规范着,包括女人的衣着、工作、爱情、生活方式,这种被束缚、规范的生活状态,甚至是女人主动贡献的。

作女是不同的,比如卓尔,她一直试图反抗这些规范和束缚。有意让自己不加修饰;她酷爱运动,每周去登山,有自己的滑翔机……除了内心的激情,她可以什么也不要。小说的结尾,她卖掉了房子、车、滑翔机,漂走天涯了。这样的女性实际上已不同于以往的女性作家所书写的女性形象。她们适应这个高速变化的时代而生,是光怪陆离的都市造就的,她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聪明美貌,在这个都市的缝隙里游刃有余,女性的直觉和敏感帮助她们利用每一个到手的机会,她们甚至不择手段地制造机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她们能挣钱,所以不必要像传统女性那样仰男人鼻息生活。她们独立强悍,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穿梭于超市商场美容院健身房之间,生活得高贵从容。

同类推荐
  • 梦话

    梦话

    我与本书的作者,素昧平生,只知道他留学加拿大,是一位海归IT精英。我一直相信,一个人闲暇时的状态是最能体现真实自我的。这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奇迹,是日常生活中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奇迹;这里的每一首诗,也都是一种武器,是作者切入生活、剖析心灵的武器-写诗,是为了更清醒地活在喧嚣之中。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

    《世纪回声》内容简介: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资深旅日作家俞天任将为我们揭开谜底……
  • 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

    班车从城里出发,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座郊县县城。沿着新中路向左,转入新西路,尽头便是一座军营;继续向左拐,穿过一片小树林,再沿着一条干涸了多年的满是白沙和大块鹅卵石……
热门推荐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攻略总裁计划

    攻略总裁计划

    一次意外的相遇,一次意外的亲密接触,从此开启了她攻略总裁的漫长旅途。就算不自量力,就算不被看好,就算差距是整个银河系。可是那有怎样!外貌不行?那就美容!内涵不行?那就琴棋书画!没有机会?那就飞机坦克!可就当万事俱备的时候却发现原来他早已经有了心爱的人。
  •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洛轻瑶的爱情

    洛轻瑶的爱情

    有个及其护短的师傅,谁招惹上谁倒霉!各位千万别惹哦。
  • TFBOYS的不变挚爱

    TFBOYS的不变挚爱

    三个清纯少女,三个帅气男孩,为爱牺牲,兄弟误会,一路风雨,不忘初心,十年到期,当初的誓言能否实现?
  • 断途

    断途

    拼死把师尊救回幻仙宗的少年,内心竟然隐藏着一个罪不可恕的秘密,他深爱自己的师尊!借以人造元婴死而复生,但他失去修炼的能力,如何在幻仙宗立足,又如何在孽缘中挣扎?当他终于踏上复仇之路,却不曾发现,命运正在令一位深爱着自己的女孩,慢慢走向毁灭。《断途》,一篇不一样的仙侠,一篇黑白梦的诚意之作。
  • 人生当自强

    人生当自强

    本书是五年前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当自强》的第二辑。由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优秀中职毕业生的事迹,组织评选出“职教之星”,并将每位获得“职教之星”称号毕业生的创业与奋斗故事编写成案例。本书就是“职教之星”毕业生创业案例的汇编。
  • 青少年最爱玩的多重思维游戏:开启你智慧的大脑

    青少年最爱玩的多重思维游戏:开启你智慧的大脑

    本书从多角度启发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里面既有游戏式的名人思维故事,还有充满哲理性的寓言游戏。
  • 镜之城:九起玲珑

    镜之城:九起玲珑

    暮玄:今日有神鸟见证,我以今生后世的福祉向君晨起誓……镜之城错过最辉煌的时代,她也错过最重要的人,曾经意气风发的神城女将化作最耀眼的星辰陨落人间。少年纪渊:她是我最想保护的人,可我总是错失那样的机会……,无论十年二十年,我一定会找到她!瑾言:我从未想过,这个女人会让我用一世的时间去惊艳。纪澜:过往不复,那些沾过我亲人鲜血,伤害过她的人们,你们准备好死亡的觉悟了吗……玲珑(君晨):……神城覆灭也好,光复也罢。他是我最重要的人,守护相伴,此生不悔!
  •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

    庶女王妃之盛世荣华

    现代都市女重生于古代,成为大隋朝姑苏第一商贾温府庶长女。父亲道貌岸然,嫡母心肠狠辣,生母懦弱冷情,然天有不测风云,未婚夫一朝高中,嫡母暗施手段,夺去了她的大好姻缘,将她赶尽杀绝。不!她活不了,那所有人也别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