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2700000006

第6章 对德宣战的纠葛(2)

但是,绝交是为开战做铺垫的,两国走到绝交这一步,下一步多半是要开战的。怂恿中国对德绝交的协约国列强,以及力主参战的段祺瑞和研究系诸位干将——梁启超、汤化龙和林长民诸公,最终的目标,都是参战。段祺瑞也认为,参战是必然的选择。可是,参战议题真的提出的时候,北京却炸了窝。梁启超后来回忆道:“夫绝交与宣战,不过同一事件进行先后之程序。既已绝交,则宣战乃当然之结果,何至成问题!而吾国人心理,乃有大不可思议者。宣战论之兴,不独前此反对绝交者反对之,即赞成绝交者亦大半反对,即不反对亦迟疑观望。”[18]其实,按冯国璋的说法,绝交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在他们意见中,中国对德绝交,应该是狭义的。“则绝交之后,条约仍属有效”,并非真的跟德国闹翻。[19]也就是说,很多人心目中的绝交,其实是假绝而已,装装样子,当不得真。真要是来真的,绝交之后参战,一时间,反对声浪之高,达到了吓人的程度。孙中山和他的中华革命党反对,前国民党的议员反对,保皇党人也反对,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骂梁启超“病狂”,说一年后德军进北京,要拿他做元凶惩罚。政府内部很多文官反对,各地军阀,多数也持反对意见。力主复辟的遗老遗少,也一连声地反对。连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都极力反对,口口声声说,合肥(段祺瑞)为梁某人所误。[20]在这些人看来,即使中国没办法拒绝协约国的要求,站边也就可以了,站在协约国一边看热闹。参与打架,是突破了底线,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中国的上层人士,在别的事上,经常打成一团,唯独在对德参战问题上,无论保守与激进,奇怪地达成了空前的共识。从沈曾植到孙中山,反对参战的理由,居然出奇地一致。

本是生就矮人,实难暴成长汉

问题的关键是,主张参战者并没有回答反对者最初的疑问,这场欧洲战事,谁能赢?参战派最有话说的梁启超,也不过是说,欧战就算协约国方面赢不了,同盟国也未必能吞下英法俄美日这五大强国。而中国无非是靠列强之间的均势才能生存,如果真的德国赢了,一统天下,中国参战与否,怎么都是个死。所以,还不如趁机交好五强,为日后争取外交主动,进而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做个铺垫。[21]在此期间,总统府外事顾问英国人辛博森,提交了一系列外务报告,主要内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察。尽管他作为英国人,本身就有倾向,但在1917年4月之前,这些报告也没能就孰胜孰负提出明确的看法。[22]在那个时代,晚清中国军事改革,学的就是普鲁士陆军。德国陆军天下第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陆战有优势,海战呢?眼下德军进行的无限制潜艇战,似乎协约国方面又没有好的办法应付,这让中国人更加心里没底。原本,两个巨无霸强汉打架,中国不过是个旁边看热闹的小混混,在两条汉子分出高下之前,按说小混混的最佳选择,是避免站边,即使不得已靠哪边近点,也最好避免加入一边助拳,免得吃眼前亏不说,站错了队,日后会被人秋后算账的。当日李经

羲在给段祺瑞的信中有句话很有代表性:“本是生就矮人,实难暴成长汉。不求有功,先求免祸。”[23]人们对于中国的实际地位,心中有数,“矮人”而已。他们悲观地意识到,中国参战,即使协约国胜了,也没好果子吃。用杨度的话来说就是,“协约国胜则我不分其利,协约国败则我并蒙其害”[24]。应该说,这样的选择判断,是饱含中国人传统智慧的识时务之举,而梁启超们的想法,倒像是赌徒赌命式的押宝。其时很活跃的政客金永在给张勋的信中,就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外交,是“以全国为孤注,危险至于极地”[25]。有这样忧心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因此,在多数人眼里,尽管身边的列强逼我们站边,宣布对德绝交,但表明我们站过来了也就可以了,参战是万万不能的。一参战,就等于惹祸上身,万一德国赢了,中国就万劫不复了。所以,在众多支持绝交的人眼中,绝交就是一个底线,一个无奈的底线,无论如何,都不能走到参战上去。不仅黎元洪如是想,多数国会议员如是想,连坐镇南京、手握重兵的副总统冯国璋也这样想。当初绝交,他就十二分地不乐意,还亏了一干美国人跑到南京游说,蒙骗他说,绝交“并不意味着走向战争”,这才让他勉强赞同政府的政策。[26]段祺瑞身边的第一号谋士徐树铮反对参战,前面已经提过。段祺瑞的爱将第七师师长张敬尧,明面上通电拥护政府对德方针,[27]但私下里致信张勋,却洋洋洒洒列举了不可参战的八条理由。[28]倪嗣冲是督军团的猛张飞、急先锋,贯彻段的意志不遗余力,但来北京之前也曾致电黎元洪,声言反对对德绝交。他的理由,跟其他反对者几乎一模一样:“将来欧战终了之时,德败,于我无大利;德胜,则大害至焉。”[29]他后来的表现,其实并不说明他真的想通了。如果按当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张国淦的说法,黎元洪反对参战,其实还有另一层忧虑,怕中国因此被日本控制。[30]当时,日本内阁换人之后,日本首相特使西原龟三频繁跟院方的人接触,把他搁在一边,也加重了他的这种忧虑。

然而,按当时的情势,不管中国人有多少疑团,只要协约国诸强,尤其是日美两国坚持要中国参战,中国政府,恐怕很难拒绝。参战的第一步已然迈出去了,第二步死活不挪窝,估计也扛不住。欧战需要中国的劳工,这是不可抗拒的大题目,中国政府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如果死活不参战的话,也得跟协约国签一个“供货”条约。如果这样的话,万一协约国打赢了,中国不是战胜国,是没好果子吃的。协约国败了,由于帮助过协约国,更没好果子吃。这样的考虑,梁启超们实际上是有的。但是,真正有决定权的,不是研究系的文人,而是段祺瑞和他的皖系干将们。力主参战的段祺瑞和他的阁僚们,肚子里的算盘,其实跟梁启超有所不同。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现实的利益。

袁世凯死了,中国的政治重心也消失了。各地纷纷对中央政府断粮,各省督军,应该上缴的税款,一分没有。但各地督军手里,往往有一个或者两个师,这些驻军本是督军的看家本钱,但理论上军饷却该由中央政府负担,他们不给中央政府交款,却一个劲儿地冲中央要。你只要让他们干点事,就非出钱不可。北京政府的收入,除了几条铁路,就是支付庚子赔款剩下的关余和盐余(庚子赔款是指定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支付的),再加上发行一些越来越没有信誉的公债。这样一个闹穷的政府,需要钱。而参战,眼前就有钱上的好处。首先,如果参战,庚款中德奥部分就不用赔了,而且德奥在中国的租借和其他产业,还可以没收。其次,协约国方面也放出空气,如果中国参战,不仅庚款整体上可以缓付,而且中国的关税,也可以提高。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在跟日本外务省交涉参战事宜之时,日本方面屡屡放出空气,说是这两个问题都好商量。在北京的协约国公使,也表示乐意讨论这个问题。[31]已经身在北京的日本首相特使西原龟三,已经在跟段政府商谈大笔的借款事宜。其中,参战借款,是重要的一笔。通过这笔借款,日本方面固然可以通过给予武器和训练支配中国军队,但段祺瑞也可以由此得到一支精锐的嫡系武装。这一点,对于手中没有可以直接掌控的军队的段祺瑞来说,显得格外地具有诱惑力。正因为如此,在德国留过学的段祺瑞,反倒主张对德宣战,而受英式教育(黎元洪是学海军的,当年的海军学的是英国)的黎元洪,却偏偏偏向德国。本质上,府院之争,就是个利益问题。1917年3月6日,正当段祺瑞又一次跟黎元洪闹别扭,要辞职时,段的爱将张敬尧来电,认为中国如果不得不加入欧洲战局,应该争取到几个优待条件,比如“改议平等条约,收回治外法权”“各方交涉免除庚子赔款”“接济我若干军费”“助增我国足用之军械弹药”等。[32]此电,应该说反映了当时皖系集团多数人的意见。他们不是不明白参战的危险,但也意识到了当家人不得不参战的“形势”,更看到了参战后可能拿到的好处。

西原龟三关于跟段祺瑞交流参战问题的回忆,很有意思。1917年2月,他第三次访华,跟段祺瑞交谈,一上来就说,你作为军人,认为两边谁能赢?段祺瑞说,德国方面似乎还占优势。西原说,我也这么认为。但你认为德国能渡过海峡,攻下英国吗?段祺瑞说,当然不能。最后两人达成的共识,是德国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时西原说:“既然德国无法制胜,那就勿须耽心德国势力会在六七年内闯进亚洲。因此,参加协约国对德国宣战,与日本推诚合作,利用这五六年的时间整顿国政,充实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摆脱多年来欧美列强的压迫,日中两国同心合力确立东亚的永久和平,此乃千载一时之良机,万不可失之交臂。寺内首相对此十分关注,希望能够实现。”西原说完这段话,没等翻译译完,段祺瑞“即用双手击股,猛然站立起来,显示出武人的姿态,用一种几乎带有几分颤抖的语调说:‘明白了,我也深有此感,一定照此进行。’”[33]

然而,在参战与否的争议中,段政府的理由,多少有点说不出口。你总不能说,参战就是为了钱。跟日本人的协商,也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一时难以公开。而能说出口的梁启超理论,又显得有点苍白和不切实际,很难令人信服。聪明善辩如梁启超,也没法儿告诉人们,到底谁能赢。更重要的是,在府院之间,院方的利益,也就是段祺瑞集团的利益,不是府方的利益。退一万步说,黎元洪也不过是个甩手掌柜,他无须操心政府的财政,也不用看那些纷至沓来的索饷电报。他耳边的七嘴八舌,十有八九,都是对参战后中国悲惨命运的预测。在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以后,对俄国能否继续坚持,大家更是没底。当时纷传,美国人不过绝交而已,不会参战,而俄国必然退出战团,“德之潜艇战略已奏奇效,一月后必破巴黎,两月后英民将全数饿死,三月后德军将乘西伯利亚铁路直捣北京也”。[34]即使在1918年的夏天,复辟已经过去多日,中国已经参战大半年了,莫理循在给朋友的信中还是提到,中国依旧在害怕,害怕万一协约国失败,遭受德国人的报复。[35]

在战争胶着状态下,这些后来看来近乎扯淡的预测,征诸那年月西方的报界,还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参战问题,猛然之间,就变得事关民族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了。你还真的不能说,这些嘈嘈切切的议论里面没有真的焦虑。原本,府院之争,里面有彼此的利益之争,也有意气之争,但唯独在参战问题上,反对的府方,突然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正义感,找到了道义支撑。起哄的国会,更是义愤填膺,喧嚷不已。偏偏,在这种时候,特别固执、执意要贯彻自己意志的段祺瑞,发现按规矩出牌,实在寸步难行,不得已,又惯性地回到了他主公的老路上,策动军人干政。一旦非常规手段出来,段祺瑞走一尺,他的部下就能走一丈,一群大兵上阵,粗手粗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让主张参战的一方,主要是段祺瑞自己的道义感,流失得更快。而对手黎元洪,似乎也就有了本钱,跟段祺瑞撕破脸大干。

注释

[1]《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中译本,下卷,第709页。上海,知识出版社,1986。

[2]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第11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中译本,下卷,718—719页。

[4]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七卷,16—18页。北京,三联书店,2005。

[5]季啸风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第一册,第169页。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

[6]王芸生持这种看法,认为英法俄与日本在中国参战问题上有秘密交易。参见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七卷,第75页。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提到这回事。(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第196页。

[7]梁启超《外交方针质言》,见《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9。

[8]西原龟三《西原借款回忆》,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8号,第135页。

[9]《美国对中国参战的态度》,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8号,184—185页。

[10](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第195、第199页。

[11](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194—196页。

[12]章宗祥《东京之三年》,见《文史资料选辑》第123辑,112—113页。

[13]《谭延闿关于德领对我抗议陈述六点意见致段祺瑞抄电》,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第1149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4][15]章宗祥《东京之三年》,见《文史资料选辑》第123辑,114—115页。

[16]西原龟三《西原借款回忆》,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8号,第117页。

[17]《恽毓鼎澄斋日记》(2),778—779页。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18]梁启超《对德宣战回顾谈》,见《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册,第73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9]《冯国璋拟中德绝交始末及其利害意见书稿》,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1170—1171页。

[20]梁启超《对德宣战回顾谈》,见《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册,第731页。

[21]梁启超《外交方针质言》,见《饮冰室合集》,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五。

[22]参见《辛博森外务报告》,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三)。

[23]《李经羲为对德关系致段祺瑞函》,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第1151页。

[24]杨度致张勋函,《张勋藏札》,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5号,第29页。

[25]《张勋藏札》,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5号,第47页。

[26](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197—198页。

[27]张敬尧电,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第1165页。

[28]《张勋藏札》,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5号,41—42页。

[29]李良玉等编:《倪嗣冲函电集》,第297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0]张国淦《中华民国内阁篇》,见《北洋军阀史料选编》(上),第206页。

[31]章宗祥《东京之三年》,见《文史资料选辑》第123辑,117—118、121—122页。

[32]张敬尧劝段祺瑞留任及参战原则致傅良佐电,见《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下),第1202页。

[33]西原龟三《西原借款回忆》,载《近代史资料》总第38号,136—137页。

[34]梁启超《对德宣战回顾谈》,见《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册,第731页。

[35]《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中译本,下卷,第733页。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清代战争史

    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清代战争史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7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
  • 志戏三国

    志戏三国

    一个弱不禁风的现代青年学生,为了筹钱救人,兼职众多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之后,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古代汉朝末年三国时期。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那是赤裸裸的靠实力说话!没有人会同情弱者,活着才是硬道理。然而他一个没有背景,没有亲人,还没有武功的现代青年,到底是怎样在三国时期生存下来,他会不会改写历史?能不能回到现代,总总疑问,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他细细看来!
  • 雄途天下

    雄途天下

    肉体,幽蓝,仙路,圣途,涅磐,轮回。六重境界!皇族后裔少年借邪恶诅咒入道,成名天下,一步步重建分裂了五千年的帝国王朝,创下五千来从未有过的辉煌!为了逆转生死,他踏上追求轮回天生的道路,一步步踏上颠峰最后终于打开轮回之门!
  • 盛唐见证:大明宫

    盛唐见证:大明宫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观澜之黑水绕城

    观澜之黑水绕城

    --将军可曾登临过这阅江楼一览我疆域的广袤?-不曾--那今日将军与朕一同观览这豪疆广域又有何种想法?-想法?陛下是想问臣下的是跟何种景致有关的想法?--哦?爱卿对不同景致还有不同见解?-不知陛下想听的是有关这漫山间如血的枫红,还是山下那绕城的黑水,亦或者是水那边千倾一碧的农桑?……又或者是那如黛的远山?--朕的疆域可不是仅仅局限在那黑山的这头喝。-当然,陛下的疆域还有山那边那连天的沧海!--呵呵,爱卿所言极是,起风了……爱卿可知,朕的所思所想?-臣下不敢妄自揣测。--朕此刻,只希望朕的天下能一直像现在这样,笼罩在这晴空万里的苍穹之下!
热门推荐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都市大武夫

    都市大武夫

    二十六年前,名列刀榜的陆长空改名陆四,手持一把带有龙形血槽的唐刀,誓要战遍天下刀客!秋水成霜,青锋断肠,一剑飞雪,一曲离殇。苏小修拥有一把青锋短剑,传说能切金断玉!神秘组织七叶花的头领,李慕鸟手中拿着的,是被誉为巧夺天工三千年第一剑的汉武帝佩剑!杨征在风中负手而立,狂笑道:兵器?我已经不需要了!这个热兵器纵横的年代,让功夫来的更猛烈些吧!
  • 缺心人

    缺心人

    出生就有先天性的心脏问题的婴儿俊草被遗弃在冰天雪地,被好心拾荒人收养,正常人的体温是37度,而他的体温却是零度。被宣告了死亡的孩子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从小他就知道了本不该知道的很多事情,天文地理,五行八卦,甚至可以看透别人的命格。从小俊草就只喜欢在一种地方玩,那就是坟场········还是决定把老书写完本,两本书一起写思路有些混乱,这本书暂时停在这里了,抱歉,真后悔把第一本书设定的太长·········
  • 在此刻

    在此刻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此刻》(寻真问道的不二法门)身在此刻,心不能定,皆为想要得太多。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身心的安顿,需要向内在去寻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立足于当下,讲生命轮回,讲日常生活,通过寻常人生的悲欢喜乐来阐释禅机妙义,知道人们理解生命真相。如一盏明灯,点亮蒙尘的心灵,踏实淡定活在此时此刻。
  • 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涎

    道涎

    “天道!为大?为小?是恶?是善?”一座雄伟的山峰上,一名白发男子眺望着风卷残云的天际,在他身后,成千上万双眼睛崇拜的看着他的背影,却是忘记,也许下一刻他们将要……
  • 学渣男友霸爱高冷女友

    学渣男友霸爱高冷女友

    “你这一生中,只许是我洛千辰的女人,也只能是我的女人”洛千辰抱紧怀里的她,霸道的说道,她嫣然一笑,遇到他是上天给她的恩赐…………“今天,我就践踏他的女人,就像当初他当众叫人侮辱我的女人一样,我什么都不及他,那我就让他拥有一个被我毁了清白的女人”…………“你爱她,却从来都不爱我,我哪里不比她好?我有很好的背景,我有和她一样倾城的容貌,我有她没有的一切,她只是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女人,难道这些理由都不够你爱我吗?哪怕她是致命的毒药你也愿意服下,你就不愿意服下我这粒解药吗?”苏雨诺激动的说道,手里的刀又紧了几分。。。
  •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本书还原了西安事变的本来面目,记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之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 凤殇九天:倾倒腹黑帝君

    凤殇九天:倾倒腹黑帝君

    【新书已发,求捧场!】武道世界奉行丛林规则——优胜劣汰,强者为尊。人人讥笑凤九殇是废材花瓶,注定是小妾的命,她一笑置之,华丽逆天改命。天阶功法术技扯出一枚死缠烂打的便宜夫君,随身神器动不动就开启坑主状态,还有九阴凰体,呵呵了……各样如玉公子,傲娇大人……各种惦记凤九殇……他薄唇浅勾,笑得倾城妖孽,“宝贝,你好香好甜,生一只香甜的小龙包可好?”她冷冽一笑,一屉小笼包砸过去……她奔走在强者的路上,笑对各种险象环生,一步步攀上巅峰,笑傲九天……高能预警:夭乔大人就是帝华阳本尊!
  • 神王颂

    神王颂

    在这个危险与机缘共存的世界,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修得大神通、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