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400000015

第15章 思考力提升的关键(1)

(第一节) 思考力积极化

思考力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呢?

其实说起来也相当简单,无非四个字——用进废退。我们知道,干体力活的人,往往肌肉比较发达;踢足球的人,腿部健硕有力;搞科学研究的人,往往思路严谨清晰;搞文艺的人,则一般擅长形象思维。这虽然也有些先天的因素在起作用,但长期的锻炼应该说是更主要的因素。因此,要想提高思考力,通过积极思考去锻炼,是最基本的路子。需要提醒的是,这里所说的思考,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而非被动、消极的。

那么,何谓积极的思考呢?

首先是态度层面。也即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懒于动脑筋。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怕动脑筋,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愿用脑思考的。这里所说的“思考”,当然是指认真和深刻的思考,而不是指随便或粗浅的思考。事实上,随便或粗浅的思考,很多人都是有的,例如想想到哪间餐馆吃饭,假日去旅行好还是去看电影好呢,等等。但认真和深刻的思考,就不是人人都感兴趣的了。

当然,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要对一切问题都进行认真和深刻的思考,既非必要,也不切实际。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只对我们真正要面对的问题进行认真和深刻的思考。可是,不少人即使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时,也不愿进行那样的思考。他们或者马虎了事,得过且过;或者不断拖延,设法逃避;又或者依赖他人,让别人来代替自己思考。不管哪种情况,他们全都是怕动脑筋,不愿思考。

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能克服“怕动脑筋”这个弱点,便会使自己长期处于这样一种很不积极的状态,久而久之,即便真的想要思考时,也已经不具备思考的能力了。

其次是技术层面。积极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并且,康德还认为,只有少数卓越之人才能够真正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理智,多数人都没有摆脱这种“不成熟”的状态。也就是说,多数人都并不真正能够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考。因此,积极思考的状态并不容易做到。当然,康德所说的思考积极思考状态,要更加纯粹一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考并不完全一样。不过,从通俗的角度而言,事实也的确如此,有些人无法积极思考,并非由于他们不愿意思考,而是因为他们的思考能力太弱,以致有心无力。

关于人们思考力弱小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因为长期以来的生活环境太过单调,而周围的人又不鼓励和引导他们思考,以致思考的潜能无法发挥;或者因为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太多糊涂错乱的观念,以致思路混乱因而难以作出精确的思考;又或者一向怕动脑筋,懒于思考,脑袋长期废置不用,以致思考能力愈来愈差;也可能由于精神涣散,注意力无法持久地集中于一个问题。总之,这种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许多人都不会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有效的思考。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积极有效地思考呢?其实,前面康德的话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即要能够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更进一步理解,康德所说的话很大程度上指的是自信的问题——积极思考首先不是别的,是一种自信!只有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思考结果有一个乐观的预期,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思考得到答案,才会有思考的动力。对于此,可能有人会觉得并不以为然,那么不妨来看下面一则故事。

班尼斯特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人。1954年以前没有人能完成这个壮举。当时的专家(生理学家、医生和其他人)宣称,人类跑完1英里不可能少于4分钟。他们拿出各种事实“证明”:人类的身体构造显然是不可能跑出那种成绩的。不过班尼斯特并不相信。1954年他成为突破4分钟关卡的第一人。后来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打破4分钟纪录的超过24个人。

显然,这很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用了新的类固醇或维他命或跑鞋吗?还是他们训练得更严格了?不,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开始相信那是可能的。

可以看出,这个故事的亮点不在于班尼斯特打破记录,而在于在其打破记录之后的短短时间内,连续有二十多个人打破了记录。显然,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班尼斯特打破记录的事实让大家产生了一种打破记录的自信,认为打破记录是可能的,进而竭尽全力去打破记录。其实思考问题也是一样的,首先你具有了一种自信,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思考得到答案,才会竭尽全力去思考,进而得到结论。因此,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高低首先不在于别的,在于你是否自信。

只有具有了自信,一个人才会产生思考的动力,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对问题展开思考。实际上,我们看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之间,他们的思考能力似乎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可能会习惯性地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聪明一些,其实未必。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那些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遇到问题时,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会思考出答案,所以事先放弃了运用了自己的理智。当然,久而久之,思考力也就真的越来越低,结果更没自信,如此恶性循环。因此可以说,自信是积极思考的第一要素。

除了自信之外,积极思考还需要一些操作层面的东西,其中比较关键的便是要能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得自己的思维能够形成顺畅运作的机制。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具有持久的注意力,也即一个人要能够长时间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思考的对象。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三节)会单独论述。

(第二节) 思考力独立化

要提高思考力,不仅思考要积极化,还要独立化。事实上,思考如果不能独立化,也就说不上积极。因此两者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虽然我们很多人都认同独立思考的价值,但实际上真正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为数不多,人们的思想常常受到各种形式的控制而不能自由生发。为什么许多人不能作出独立的思考?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我们知道,中国人一向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喜欢做独立而有创建的思考。时至今日,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我们仍难免受这种整体氛围的影响。

其二,僵硬的应试教育抑制了我们思考力。做不完的作业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升学的压力压得我们喘不气来,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

其三,干脆有不少父母和教师不容许子女、学生独立思考。他们在指导子女、学生的过程中,经常都有意无意地强调一个观念:“服从就是美德。”于是,服从的子女就是乖子女,服从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如果不服从,就难免会遭受责备或惩罚了。这样无疑就等于告诉子女或学生:“你们不必怀疑,不可批判,即无需独立思考,只要好好地接受指示或教导便可以了。”

因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人们思考的积极性受到约束,久而久之,也便懒于思考了。在人们的观念中,服从就是一种美德。

然而,单就服从本身来说,也不一定就是美德。服从究竟是不是美德,那要以所服从的是否合理而定。服从合理的教导当然是美德,但对于不合理的指示也盲目服从,就不见得是美德了。反之,不服从也不一定是恶行。对于合理的教导也不服从,固然不恰当,但不服从不合理的指示,就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很值得称赞和鼓励的行为。这样看来,“服从就是美德”这个观念并不妥当,它应修改为:服从合理的教导或指示才是美德。

如果父母或教师只单单强调服从,而不同时着重引导子女、学生进行明辨是非的理性思考,甚至当子女、学生提出质疑时,仍然不给予合理的解释,而只凭借“权威”加以压制,那么,久而久之,就自然会对子女、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性格较强的就容易流于盲目的反叛,即使能够独立思考,往往也属于非理性的;而性格较弱的就容易趋向盲目的服从,并且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了。就后者来说,当他们长大之后,不管自觉与否,那个“服从就是美德”的观念依然盘踞心中,并且一直起着禁锢的作用,每当遇到事情时,很自然就会抱着“听候教导”或“接受指示”的心态,因而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

第二个障碍则是来自于我们对于权威的过度迷信。

表现在:人们在进行思考时,往往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权威理论划定的界限内,即使权威理论已不能解释现实中的某些问题,甚至这些问题已成为权威理论的反例,人们仍然相信权威的理论并力图找出新的证据来证明其正确。下面这个故事便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次,英国哲学家罗素到外地讲学,他向数百名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2加2等于几?”听众都是学者,此时竟面面相觑,无人作答。罗素只好自己回答:“等于4。”满堂先是愕然,继而是哗然。

之所以会如此,便是因为大家心里都在想:“罗素是世界一大哲学权威,所提问题一定十分深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大家连2加2等于4这样的常识都不敢确认了。这是典型的因迷信权威而迷失了自己。

心理学家穆尔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提出了一些问题,请100名学生作书面回答。答卷收来后,他向学生作了讲评,中间谈到了某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见解。而后,他又将答卷发还学生,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结果,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采取了那位专家的见解。

这个实验同样说明了人们极容易因为权威的意见而放弃自己的判断。

因此,要进行独立思考,便要学会打破对权威的迷信,对客观事物做出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

对判断产生影响的第三种偏见来源于一种盲从群体的意向。

现代心理学对群体所作的研究表明,同一群体的成员长期生活在共同的环境里,共同的劳动条件、共同的语言及共同的生活习惯,容易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种群体意向。群体意向对隶属于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具有一种规约性,它通过湮灭个体的思想,使个体绝对服从群体来维持群体的一致。

许多人在遇到与众人有关的事情时,就有向大多数人认同的倾向:众人怎样想,自己就怎样想;众人怎样说,自己就怎样说;众人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即使有,也没有勇气说出来。总之,就是要令自己与众人雷同,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想法、言论和行动“群众化”。

这就是一种盲从的心理。虽然这样可以换来一点心理上的安全感,可是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放弃了独立的思考,失去了独立的人格,甚至跟随别人做了一些令自己日后后悔的事情。

为什么很多人总要向群众认同才感到安全呢?原因至少有两个:

同类推荐
  • 能成大事的女人必知的57个细节

    能成大事的女人必知的57个细节

    成大事的女人在职场里决不能忽视一些办公室细节,尽管那些细节根本为男人所不屑。成大事的女人要保持优雅的气质不得不重视一些琐碎的礼仪或化妆细节,以免有损自己的形象。
  • 优势的力量:告别劳碌命甩掉平庸

    优势的力量:告别劳碌命甩掉平庸

    优势,是于竞争中胜出的力量,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出类拔萃的资本。因此,人们四处寻找优势,竭力追求优势。殊不知,优势一直就在身边。本书从发现优势,发展优势,发挥优势三个方面引导你发现自身优势,克服制约优势发挥的各种因素,并且将优势应用于职场、工作和生活中,进而取得成功。走进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充分地挖掘自身优势,如何有效地运用自身优势并由此走向成功。
  •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北大心灵课

    北大心灵课

    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和魅力经过百年积淀历久弥新。而作为社会各界精英的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就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孕育者和传播者,他们身上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超群的智慧,是他们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思考而砥砺出来的心灵哲思。本书甄选了众多北大教授和学子的思想精髓、经验之谈,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详尽地阐述了最适合现代青年的人生哲学,从而让读者从中撷取大师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机遇、确定人生目标等,进而让自己的心灵力量更加强大,为成功积蓄能量。
  • 心境如何决定处境: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

    心境如何决定处境: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

    心境,是我们的心理环境,它决定我们的心情,决定我们的态度,决定我们的人生;处境,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周边的环境。心境决定处境。人生遭遇不顺时,要想改变自身当下的处境,唯有改变自己的内心:再烦,也别忘记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再苦,也要懂得坚持;成功时,不要忘记经历的困苦;失败时,不要忘记还有未来……唯有拥有禅心人怀,持一份淡然、淡泊、淡定的心境,笑赏夏花冬雪,闲看云卷云舒,这样你才能过得更好。
热门推荐
  • 洪荒建树

    洪荒建树

    歧天古途红尘空,沧澜浮梦为长生!登天临地朝天阙,寰宇幽虚尽成空!天逍地遥我为皇,纵横八方论苍黄!有心问道道何在,只因浮空比道长!洪荒百族林立,种种困扰不计其数。无上的圣地,不朽的神朝,永恒的丰碑,不可一世的传承!万古传承之火永不熄灭,唯有人族鼎立天地,永世长存!人道的纪元,古老的传说,洪荒的神话,缔造了永生不灭的传说!他的传说!
  • 麦田与稻草人

    麦田与稻草人

    唐轻与麦芽的青春故事,两个人各自成才,却相爱在一起
  • 中医通玄

    中医通玄

    中医博大精深,传承数千年。一个自小学习中医的年轻人行走校园,都市,把个中医之道展现在世人面前,传承璀璨中医。奇门遁甲,没有那么玄乎,只有无限的接近现实。
  • 送不出的礼物

    送不出的礼物

    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的礼物,从小到大不停地更换,但是最好的还是爱情。美好的爱情是好的,但是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那么就是礼物了。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你和我是不一样多的。独一无二的存在罢了。时间长短罢了,世间有几个你我。
  • 瞳世

    瞳世

    世界是公平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天才。不要只看到天才头上的光环而忽略了他背后的努力。
  • 王俊凯对不起

    王俊凯对不起

    一个女孩为了救姐姐,利用王俊凯,最后爱上了王俊凯。
  • 吴韵传奇

    吴韵传奇

    相貌平平,甚至猥琐的吴韵,四十多岁的大叔,一位落魄的政府小官员,被生活抛弃,被现实玩弄,在误会老婆李云丽出轨之后,怀着对人生的巨大的失望情绪,离开南方的城市,试图寻找新生活的起点,之后经历跌宕诡谲人生,凭着自己的智慧,曾经的机关生活经验,和内心里激发出来的小才情,成功完成了人生的逆转,一年后成为商界巨贾……
  • 独家秘爱:腹黑总裁宠妻无度

    独家秘爱:腹黑总裁宠妻无度

    夜色如炬,灯火阑珊。英皇大酒店,金碧辉煌,灯火通明。神秘而华贵,就像是王工贵胄才能停留的地方。四周静谧,一个娇小的身影,悄悄的走到男人房门前。房门微开,十分安静。文静向房间里看了看,只能听到浴室的流水声。于是走了进去。转身关门的瞬间听到一句话“东西放到茶几上你就可以走了。”富有磁性的声音,极度魅惑。就是这样好听的声音,吓得文静差点把心吐出来。脊背嗖嗖的冒凉风。看到浴室的们还关着,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放下心来,把门关好。做贼果然心虚!房间内灯光微弱,依然可见的落地窗,还有窗外北京城美丽的夜景。
  • 我的父辈抗日岁月

    我的父辈抗日岁月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不久的一天,平静的沁河桥头突然来了五个鬼子兵,鬼子兵看到正在河边洗衣服的三个妇女,就对她们实施了强暴,村民闻讯打死了五个鬼子兵。第二天凌晨,龟本联队长带着大队人马就包了沁河村,把沁河村一百多口乡亲烧死在两口水井里。郭,张两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暴行,毅然抛开世仇,在悲愤中拉近亲情距离,把爱与恨,情与仇化作杀敌勇气,在长达七年的抗日岁月里与龟本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幕幕残酷而又真实的抗日故事。
  • 问宋

    问宋

    [烂坑勿进]对不住大家了,本不想这样的。这书刚开始,我就生病,结果断更一断就是两个月。不仅是错过了新书榜时期,也错过了一系列的推荐。病好后已是新年,当初准备的史料、设定、人物、伏笔,也差不多全忘了。我也尝试过重新复习了再续写,现在手头就有后面的四五万稿子。但是,怎么也写不出当初的感觉,找不到那种节奏感和气氛了。写出来的东西,感觉非常不伦不类。很差劲。只好挥刀了。算我欠大家的。以后,再找机会好好温习一下宋史,重新构思一个不错的故事,再写出来。好在这本书当时只发了五万字,没有陷太深更没有上架卖钱……最后,向大家诚挚的道歉!!!肯请大家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