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800000104

第104章 陈宗辉的故事(5)

局里以为一些人会闹事,准备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市委市政府有两点指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只能说服教育,耐心做思想工作;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都必须坚持改革。但局里没有人闹事,中年人怎么可能闹得起来?他们那么多的事都经历过了。他们想想就想通了,那么多的人都挤在机关,非改革不可;改革是大势所趋,反对也没有用;这次不仅是一般工人、机关干部下岗分流,连部级领导都要面临下岗分流了,官民一致,还有什么好说的?再说,谁分流都还没有定,谁闹事不是自找没趣吗?即使分流,因为是试点,市里也一定会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去处,使后分流的人心里踏实。这样一想,他们觉得前几天的骂实在幼稚和不应该,见到局领导,脸上的笑就格外多,格外亲切。年轻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想出去闯。陈宗辉就不属于想闯的年轻人。他是大专毕业生,出去闯底气不足。而且,一个大专毕业生分到了市财政局,还有什么不满足,为什么还要自找苦吃出去闯?他庆幸是在老干部处,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敢不重视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处就他一人,他又干得很出色,局里不可能让他分流。这样一来,他在局里似乎是最不可能分流的人。谁都认为老干部处无关紧要,恰恰是无关紧要的老干部处救了他。他觉得,他没有去局办公室是对的。人生的路很长,关键的也就是几步。没有分流之忧,这是非常愉快的事情。陈宗辉想,他愉快,就有人不愉快。他不能让大家看出他的愉快,就增加了往老干部家跑的次数,即使不得已在局里露面,也总是故意皱着眉头,好像心事重重,仿佛他在分流人员中首当其冲。陈宗辉暗暗兴奋了几天。人兴奋的时候,就把日子当美味咀嚼;人沮丧的时候,就是日子一截一截地咀嚼人。日子被兴奋的他咀嚼得有滋有味,老干部处的日子就像一颗颗新鲜橄榄。咀嚼之后,他开始琢磨谁被日子咀嚼。他希望这次分流的都是年轻人,要是有一些有水平、高学历的年轻人分流就更好了。多一个这样的年轻人分流,他就多一份竞争胜利的荣耀,少一个今后发展的障碍。他排了一份名单,排完之后他笑了,这些人都是局里的中坚力量,如同一支足球队的主力阵容,没有哪一个教练会愚蠢得把主力阵容全部排除在外。他重新排名单,这一次尽量客观公正。他的新名单上只有一个人:林和平。一天,陈宗辉在楼道里遇到林和平。他闪进厕所,从窗口观察林和平的脸色。林和平一脸惨白,但仅仅一会儿工夫,脸色又半黑半白。陈宗辉不相信脸色会变化这样快,这样大。他从厕所出来,被太阳耀花了眼睛。他找到了答案,林和平的脸色变化是光线在作怪。他被一种异样的感觉驱使着,他一定要看清林和平有一张什么样的脸。马主任,下一周老干部处有什么安排吗?陈宗辉走进局办公室。局办公室主任本来对陈宗辉印象不错,后来局长要把陈宗辉调到局办公室,他对陈宗辉的印象就发生了变化。他内心当然认为陈宗辉比林和平好,而且管理一个大专毕业生比管理一个硕士容易得多,但他宁可要林和平,因为林和平有背景。虽然他明白,他还用不着省领导关心,但在机关时间长了,背景就被他看得很重。再后来,他听说陈宗辉不来局办公室,对陈宗辉的印象又好了,而且还想着要在什么时候帮一把。当然,陈宗辉不清楚这些。他笑着说:下一周?下周没有。马主任,今年春游去哪里呢?陈宗辉问。局办公室主任问:老干部有什么意见?老干部想参观新机场。陈宗辉说。也好。一辆车拉过去,带他们看看,中午在那里吃快餐,不费多少事。局办公室主任说,去年发的是钱,每人一百块。

陈宗辉问:今年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带老伴?

这样吧,你先写个计划,我们相关人员再讨论一下,最后交局长办公会议定。春游时间可以放在下下周。局办公室主任说。

陈宗辉出局办公室回到老干部处。他看清林和平的脸色了,林和平的脸色非常正常。他弄不懂林和平为什么死到临头了还无动于衷,然后他想到了林和平身后的关系。林和平是一堵不牢靠的墙,背后的关系却是坚强有力的支撑。市委书记说坚决不开后门,那是一种姿态。有后台的人用不着开后门,他们的事情在前台就做完了。有后台的人既然不可能被安排到环保所去扫马路、扫厕所,也就不用开后门调离环保所,如果局里没有把林和平列入分流名单,还要开后门吗?难怪林和平会临危不惧,他根本没有危险。

一阵刺耳的声音从远处响来,又向远处响去。声音中有警车的声音,有救护车的声音,有消防车的声音。这么多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让人心里发慌。大家冲到过道里,向马路上看。马路上的行人在向远处看。谁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这时候,有人打开收音机:

各位听众,交通台记者铁平向您作现场报道。位于黄河路薛家桥巷58号的一栋居民楼15分钟前倒塌,以副市长匡儒信为总指挥的抢救指挥部已经成立。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正在全力抢救。有多少人被压在里面,目前还不清楚。由于巷子太窄,大型抢救工具无法进入现场投入抢救。据了解,这栋居民楼是市第二机床厂的宿舍楼。这栋楼在十年前就被有关部门定为危房。十年来,危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值得深思的是,这栋楼里的干部,1990年前,也就是在定为危房后的两年内,陆陆续续全搬走了。各位听……

收音机里充满了嘈杂的声音,记者只好贴紧话筒,用最大的音量报道。

你乱说什么!一个粗大的声音突然出现在记者的旁边。啪!一声钝响,记者和现场的声音消失了。

一段时间的空白之后,收音机里传出的是歌曲《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

没有了现场报道,大家无声无息地回自己的办公室,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在机关工作,必须学会不要轻易表态,必须学会熟视无睹。陈宗辉回味着记者的话,气愤就像强大的气流一样在他胸中冲撞。他伏在办公桌上,满腔仇恨地把林和平的名字涂成墨团,再一一列举当干部的好处。他没有当过干部,也没有见过什么大一点的干部,列出的好处无非就是汽车、住房,没有到过高档饭店的人,当然无法报出山珍海味的名字。他觉得自己可怜之极。

陈宗辉一天的心情都相当糟糕。他觉得,即使是为了少几个贪官污吏,他也应该当官,并且要把官当大,可他目前离最小的官都还有许多距离。他在老干部处!即使他能在老干部处得到提拔,这个无关紧要的部门领导也无法进入局的核心层。他懊恼极了,如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打到一粒干瘪的枣子。到下班时间了。陈宗辉慢慢关窗子,他要等下班高峰过去后再出办公室。他不想和大家一起走。和那些气宇轩昂的同事相比,他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工友。他隔着玻璃看见局长在楼下。局长在等司机把车开出来,一边和下班的人打招呼,一边看手表。汽车到了,局长开门矮下身子钻进去。林和平从楼的死角走出来,从车旁走过。汽车经过林和平的时候停了下来,林和平也收住脚步。陈宗辉看见林和平弓着身体和车里的局长说话。他不知道他们会说什么。他希望局长说的是要林和平做好分流准备。但是,林和平直起身体的时候,陈宗辉看见他是笑着的。陈宗辉还看见车里伸出一只手做再见的动作。局里为什么要调我去办公室,而让林和平到老干部处?刹那间,陈宗辉想到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出现,就在他脑子里爆炸了。他差一点站不住脚。他想,这个问题其实一直蹲在不远的地方等他,就看他能不能想到。他现在想到了,说明他又成熟了一大步。他关掉灯,让屋子暗下来。他必须要好好想一想。让林和平去老干部处只有一个答案:不让林和平分流。局长才40岁,怎么可能让林和平分流?让陈宗辉去办公室有两个可能:陈宗辉新到局办公室,工作无法开展,正好找理由让他分流;陈宗辉在老干部处干得很好,调到局办公室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才能,不可能分流。陈宗辉在两个可能之间飘荡,好像一条在两岸都失去码头的渡船。

校园隐在树荫中。这所大专已经有40年的历史。学校的绿化非常好,一排排法国梧桐、水杉、白杨、雪松、钻天杨,把校园有机地分割。楼前房后还有玉兰、腊梅、桂树等树木。如果不近看,学校就像是谁家的庄园,郁郁葱葱,清静幽远,走近一看就大煞风景。学校原有的建筑一律是三层楼,尖顶,虽然结实,但显得非常笨拙,木质屋檐和门窗早就开始腐烂。后来建的几栋楼结构很简单,似乎没有经过什么设计,是泥瓦匠用砖块随便垒起来的,而且它们建得不是地方。学校最早的规划没有考虑到后人要扩大规模,每一栋楼都处在最合理的位置。后来的建筑插在它们中间,就像非常霸道的人硬在人家的卧室里铺床。一绿遮百丑。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有人说,因为没有钱维修改造旧房子,没有钱建新房子,学校就狠抓绿化工作,瘌痢头没有钱治病,不就是在帽子上下工夫吗?夕阳把软弱无力的光芒散开,像一个老人絮絮叨叨地倾诉毫无意义的往事。这时候,陈宗辉走进校园。他戴着墨镜,埋着头走路,没有引起忙着打饭和吃饭的学生注意。他经过一排长长的广告牌,广告牌上重重叠叠、横七竖八地贴着名目繁多的告示,出租电脑和自行车、招领、遗失、学生会开会、团委开会、周末录像片名、英语角活动、冷饮店开张酬宾、家属居委会不准养狗、绿化委员会严禁践踏草坪、天皇杯卡拉OK复赛名单、篮球比赛、舞蹈队排练、田径队改期训练、心理咨询、养蜂场直销蜂蜜……让人眼花缭乱又不得要领。学生们拿着饭碗,用各种各样不修边幅的姿势走路,高谈阔论。大专的学生永远是这样,在校园里目空一切,关注不着边际的东西,一出校门就把校徽摘下,遇到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自卑。陈宗辉想他当时也是这样的,现在想想过去的事情,恍若隔世,只觉得幼稚好笑。

班主任家在学校最后面的半坡上,那里有一栋三层的筒子楼,每层住户合用卫生间和盥洗间,家家户户都是在过道里烧饭做菜。他家在二楼的最顶头,隔壁是盥洗间,斜对面是卫生间。门口总是潮湿着,走路必须小心脚下;进出必须及时关门,因为难闻的气味总是想朝他家钻。

陈宗辉小心翼翼地上楼,偏着身体穿过阴暗潮湿、气味复杂的过道。许多燃烧着的炉子提高了过道里的温度,菜进油锅了,刺啦声中爆起一股烟雾。有人在往过道里搬家具,也有的屋子已经空了。他想起学校最近建了一栋宿舍楼,班主任也是要搬的。他拉开班主任家的纱门,在门上敲了敲。

请进。班主任在里面说。

陈宗辉推开门。他看到班主任夫妇两个板着脸,一个坐在椅子上,一个坐在床上。他们好像在生气。看见陈宗辉进来,他们脸上的表情有些松动。

孟老师,什么时候搬家?陈宗辉知道来得不是时候,指着外面没话找话说。

班主任的夫人在床帮上拍了一下:搬家?你问他!

小陈啊,今天怎么有空来的?班主任答非所问,顺便笑了一下。

陈宗辉说了局里要改革的事。

大势所趋。班主任仰在椅背上说,谁反对改革,无疑是螳螂挡车。中央下了决心。

班主任的夫人呼地跳起来,你少放酸屁!我看你就是螳螂!她啪地推开门,又啪地带上。咣她大概踢了炉子一脚,炉子上的铁锅掉在地上。

陈宗辉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让女主人发这么大的火。在他的印象中,班主任的夫人脾气是很好的,文静得像一个淑女。他看到班主任的脸色先是发白,又发紫,再发青。

怎么啦?陈宗辉问。

班主任摆摆手说:没什么。她心里不顺的时候就这样子。

陈宗辉想了想,试探着问:孟老师,系里最近一一你也许不知道,冯勤生当副主任了。班主任讥讽地笑了笑,不过,回想一下他的为人,你也许能猜到。怎么一回事?不是说好让你一一陈宗辉感到意外。班主任掩饰性地咳了几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常常把书记晾在一边,常务副校长和书记联手,抓住校长的把柄,把校长赶下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常务副校长成为校长。在较量中,班主任坚决站在常务副校长一边,因为常务副校长和他是老乡。常务副校长曾经暗示,革命成功后,让他当系副主任,大家也以为他要得到提拔,但是,出乎大家意料,最后被提拔的是冯勤生,而冯勤生是原校长的人。大家不理解的东西,恰恰是政治,打江山需要父子兵,坐江山却要搞统一战线、搞平衡,即使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不任人唯亲,新任校长也会提拔冯勤生而放弃自己的老乡,何况老乡只是培养了一个陈宗辉,冯勤生却是党员,又发表过不少论文,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有长处。班主任是事后才有些领悟这其中的奥秘的。他故作轻松地抖抖肩,说:一介书生,玩不过官场上的人。好在我无意在仕途有什么追求。陈宗辉看出班主任口是心非。即使是再豁达的人,突然失去唾手可得的东西,心里也会不好受,何况班主任并不豁达。他做学生的时候,就知道班主任和冯勤生之间有竞争,有竞争就有隔阂,有隔阂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冯勤生是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那年,冯勤生入党了,班主任忿忿不平,做领导的跟屁虫有什么意思?关键是要在学问上做文章!我不希望我的学生误入仕途。班主任告诉大家,他在专攻文艺美学。后来冯勤生在班上宣读刚发表的论文,班主任又冷潮热讽:学问是那么容易做的吗?找个关系发篇文章,其实是一堆废纸。我不希望我的学生沽名钓誉。陈宗辉今天来找班主任,是想让班主任指点迷津,现在改变了主意,班主任现在也有迷津需要别人指点。向一个盲人请教如何注意保护眼睛,既不合时宜,也不道德。他找准机会退出门。陈宗辉在楼下遇到班主任的夫人。班主任的夫人是数学系的老师,和班主任是大学同学。何老师。陈宗辉有礼貌地站到路边。班主任的夫人说:怎么就走了?你看,我把菜都买回来了。她提起手上的食品袋,里面似乎有不少东西,另一只手上还拎着三瓶啤酒。我还有事,必须要走的。陈宗辉说。他以前多次在班主任家吃过饭。班主任的夫人放下东西,叹着气,平和地说:你也许奇怪我为什么要发火。小陈你也不是外人,我说给你听听。班主任的夫人说,她家这次是申请住房的。按双职工、双中级职称、双十七年工龄、双十三年教龄、一个孩子的条件,她家这次能分到一个中套。但是,班主任说他要当系副主任,而当上系副主任可以直接住进校长掌握的大套,就把住房申请撤了下来。班主任说这样可以不占一个分房名额,既能多解决一个老师的住房问题,也多一份群众基础。

我说,副主任的事没有着落,还是先把中套要下来,省得将来鸡飞蛋打。你知道你老师说什么?班主任的夫人望着陈宗辉。

陈宗辉笑着说:我不知道。孟老师说什么?

同类推荐
  • 中国远征军(下)

    中国远征军(下)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越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
  • 情歌

    情歌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一个人去旅行

    一个人去旅行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永不瞑目

    永不瞑目

    除了生命终止前的这个刹那,庆春确信自己已经了解了全部的肖童。就是对这个奇怪的刹那,她仿佛也能隐隐感知……年轻美丽的女刑警庆春与战友一起接手一桩贩毒大案,热情单纯的大学生肖童出于对欧的爱情接受了公安局派他深入毒巢刺探内幕的凶险任务……惊心动魄的缉毒大战交织着缠绵的爱情悲剧正在上演……
热门推荐
  • 活不过今夜

    活不过今夜

    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区里面来了个要饭的怪老头。很奇怪给他的钱,他不花,居然烧掉或者毁掉,直到有一天楼下的大妈被烧死,卖猪肉的惨死,我才幡然醒悟。原来他不是要饭的,而是要命的!!
  • 赤贯横空

    赤贯横空

    传说,每隔千年,妖魔就会冲破赤道阻碍,来到人间。赤贯妖星横空之前,因为“传送阵”各个地区许多无辜的人被吸入妖星,活于二十一世纪相信科学的人类,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出现在这里。不久,来到这里的人类,全数被屠杀殆尽,但唯有一人,活了下来!他不知道他所在的地区是怎么出现诡异的“传送阵”的,自己才因为传送阵来到了这里,带着疑惑,他想要找到回家的路。贸然进入了妖界内,他偶然发现了传送阵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正是恰好将自己卷入这里的原因,他决定以一人之力阻止妖界入侵人类世界。
  • 仙炼记

    仙炼记

    聂飞由于一次实验事故,重生到仙侠世界。他从修仙的起点开始,利用自己熟知的化学知识,提纯药材,配制丹药,凝炼法宝,提升功法,一步步攀到修仙的顶点,终于飞升成仙。这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化学家修仙的故事,相信一定会带给你别样的修仙旅程。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枪神之路:月光下的向日葵

    枪神之路:月光下的向日葵

    一只菜鸟特工和高级腹黑特工的情仇故事,一段由真实演绎出来的传说,谱写一曲枪神纪引发的情缘。
  • 网游之秒杀

    网游之秒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百步杀一群,万里不留人。动我兄弟者,杀~动我美人者,杀~动我江山者,杀~我吹牛?呵呵~你敢试试吗?
  • 特工神话:凤傲九天

    特工神话:凤傲九天

    她是驭兽一流的特工Win王,特工界无坚不摧的神话。穿越异世,她是父母双亡相国夫人的侄女,更是举国皆知,受尽白眼欺凌的废物傻子。当她双眸再次睁开,强大的灵魂注定不会再平凡,肚子里还有可爱强悍的宝宝做后盾。乖巧可爱是她的伪装,腹黑冷酷才是她的本性,坑蒙拐骗偷是她的小手段,驭兽幻术是她的拿手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她要强大的活下去,成为这个世界的规则,为了成功她可以不择手段,阴谋阳谋并用着。
  • 嗜血禁地

    嗜血禁地

    几个平凡的少年,只因身边存在一个体质特异的人,加之他们的狗屎运,将他们代入一个恐怖的禁地,恶灵,丧尸,魔鬼……面对未知的恐怖,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摆脱这极其邪恶的诅咒
  • 天界传奇

    天界传奇

    表哥的第一部作品,初始写于1999年,表哥拥有自己第一台电脑的时候,书中刚开始就将下一本书的书名《国破山河在》埋伏进去,当初的网文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晰,表哥也是纯小白一个,这本文笔拙劣的小说付出了表哥无数的心血,大修三次,小修无数次,拥有科幻、穿越、历史、战争、抗日、言情、玄幻,甚至现在大部分能够看到的题材,这本书里几乎都能找到。表哥每一本小说都是正式完本,每一本都是飞跃性的进步。在这本书里,大家可以看到表哥从小白起步的成长。-----------表哥经典新作:《青莲剑说》华表出品,必属精品!
  • 杀剑戮仙

    杀剑戮仙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耐我何?若天压我,劈开这天;若地拘我,踏碎这地;我等生来自由,谁敢高高在上。一个被世界所抛弃的人,为寻找宿命的真相走上一条跌宕起伏的逆天之路。在不断被命运戏弄后,从天堂跌落到地狱,再从地狱中爬起,创造出连神灵都为之惊叹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