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9900000016

第16章 品牌攻略(1)

“速度+差异化”挺进海外

《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以下简称《论丛》):海尔向全球市场扩张所采用的战略是什么?这种战略与其他中国企业的战略有什么不同?

张瑞敏: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以出口换汇为导向,只要能换回外汇就可以了。我们出口的目的是要在海外树立起我们的品牌,一定要让人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这一点是我们与其他企业相比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在中国建立了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现在正把这个品牌推向海外市场。

另外,和中国其他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战略相比,我们是逆向思维,他们是先易后难,我们是先难后易。一般企业总是先到东南亚去,那里虽有竞争但没有强大的主导性品牌,而西方市场中却强手如林。我们则与之刚好相反,我们先难后易,先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市场要大得多,它们还是我们全球最大竞争对手的大本营,我们相信如果能在那里成功,那么,在比较容易的市场中就更能成功。

海尔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几年时间,到今天我认为效果比较显著。我们在美国市场中建立了品牌声誉,销售利润高,而很多中国企业却只能给世界名牌做OEM,而且利润要低得多。

《论丛》:您是如何着手在西方市场建立海尔品牌的?

张瑞敏:要想在海外取得成功,我们就要求自己一定要能做出本土化的名牌。在美国,我们要让人们认为海尔是一个本地的品牌,而不是从中国来的。在欧洲,我们也希望做到这一点。

我们在中国做得好,是因为我们很重视满足客户的需求。整个公司就是围绕着理解客户需要什么以及怎样满足这些需要运作的,虽然客户的需要有时差别很大。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我们也采用同样的战略。美国的消费者熟悉的是通用电气、惠尔浦(Whirlpool)等品牌。他们会说:“为什么我一定要买海尔的产品?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嘛。”

但大企业一般都按已有的流程运作,应变会慢一些,这就使我们看到在其本土市场与他们较量的机会,即在关注客户的需求方面做得更好。赢得消费者就是两条:第一是速度,第二是差异化。速度当然就是以最快速度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化就是推出全新产品或具备满足不同需求功能的产品。

我先来说第二条--差异化。小冰箱在美国去年的销售量是150万台,我们销售了67万台,占据了一半市场。为什么一下子取得了这么大的销售量呢?就是因为我们透彻地研究了美国的小冰箱市场,我们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小冰箱很大的一块市场就是大学生,他们租的房子很小,还常常会同时使用电脑。我们的小冰箱两边带有两块木制折叠翻板,支起来后就成了一个电脑桌,可以放电脑;需要屋子地方大一些时,就可以把翻板折起来。消费者喜欢我们提供的功能,大公司可能不会想得这么细。

速度也非常重要,以最快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在美国,我们也销售酒柜。国际大公司从开始创意到拿到新产品一共要18个月,我们不到5个月就把新产品推上了市场。正是因为能够发现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已经占据了美国酒柜市场的半壁江山。去年美国市场大概销售10万台酒柜,其中海尔占了5.5万台。通常,大型家电生产商都不能做到这么灵活,因此对市场的反应慢了半拍。这也是我们能够与其一争高下的原因。

《论丛》:小冰箱和酒柜都是细分市场的产品,但上述战略是不是能适用于规模要大很多、成熟度也要高很多的白色家电市场,比如大型冰箱和洗衣机?

张瑞敏:我们销售大型冰箱的战略与小冰箱完全一样。例如,我们将研发人员派到美国,让他们直接与我们的顾客甚至更直接地与连锁店的销售人员交流,去发现他们的特殊需求。我们供应美国市场的产品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也就是说,我们有人在当地进行设计与生产。将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本地化的产品设计与生产相结合,意味着我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今年,在我们南卡罗来纳州工厂生产的产品中,一些功能是其他公司产品所完全没有的。我们已经开始生产大尺寸冰箱,样品已经在市场上接受测试。

我们刚刚开始进入了大冰箱市场的竞争。去年美国市场大冰箱销量为447万台,我们卖了大概8万台,不到2%。到2005年,要达到10%占有率目标,我们的产量要达到50万台以上。我们南卡工厂的生产能力是每年40万台,虽然那个工厂还在不断扩大产量,还是会有一部分产品要从中国进口。

《论丛》:海尔的多元化进程十分迅速。到目前为止,您对公司的多元化努力满意吗?是否还有进一步的打算?

张瑞敏:多元化在国内仍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不应该搞多元化。很多本来挺好的企业搞了多元化,结果垮掉了。但是,海尔提供的产品很多,从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一直到手机。我认为,从消费者角度来讲,这不是多元化而是专业化,因为消费群体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消费者对你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感觉非常好、非常相信,那么当你卖给他其他家电的时候,他也会相信你。

今年,我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机和等离子平板电视上。像手机,我们与国际著名的手机生产商,如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相比,在技术上很难与他们竞争,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间产生差异性,也就是要有差异化的创新。我们推出的手机可以当一个激光笔作演示报告用,也可以录音。我们已经为这种手机的设计申请了专利。

多元化的成功依靠在每一个新领域中的执行能力,但这也是有限度的。例如,如果海尔决定造汽车,消费者即便对我们的家电相信也未必对我们的汽车就一定有信心。海尔的优势在于白色家电,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进入世界前三位,所以我们强调多元化还是在消费电子业内的多元化,以充分利用我们客户方面的协同效应。

《论丛》:您是怎么管理快速产品开发所带来的成本的?比如,您在美国国内生产销售到美国市场的冰箱产品,但您在那里并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张瑞敏:当然了,美国工人的人工费比中国要高很多,可能是我们的10倍以上。但我们对美国市场的战略不是要生产低成本的产品,如果还定位在中国产品到国外去一定要卖低价,一定到地摊上去,那你再低的成本也不行。换句话说,我们一定要生产质量很高并能卖高价的产品。

谈到生产,我们是在努力分析客户群,充分理解他们的需求,为每个分销商和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比如说,我们一定要分析沃尔玛的客户群到底是哪些,客户到沃尔玛是要买什么产品,家乐福又是另一回事,北京的西单商场要的产品又不一样。

在中国国内,我们为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商生产很多小批量的产品,因为零售商需要产品有各种不同功能。为了控制生产这么多产品型号所带来的生产成本,我们的产品设计上都是零部件模块化的,分为不同子系统,建立在基本平台上,可以进一步变更。我们定期增加一些新功能,但基本型号还是在那儿,我们不会随便改动。

《论丛》:海尔的发展速度很快。那么,随着海尔规模的不断扩大,您将怎样继续保持这种发展的高速度?

张瑞敏:海尔内部每个员工都要面对着一个市场,也就是人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市场目标,我们可以将外界市场的竞争引到内部来。比方说,研发部门有一个人设计一个产品,不是因为设计的那个产品好才拿奖励,而是看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上创造了多大价值。如果产品卖到3万台就算是盈亏平衡,那么销售超过3万台,设计人员就可以分得一部分利润作为奖金。

为了把这种方法制度化,我们在每个部门都引入一个新概念,叫“资源存折”。存折上有两栏,一边是收入,一边是费用支出。对于产品设计人员,收入一栏是他所设计产品在市场上的总销售收入,支出一栏是开发这个产品的总投入。所以,最后如果只卖出1万台,其中2万台在存折中就要记成支出。当然,我们不会让他立即把这笔钱掏出来,损失将挂在账上。如果今后他设计的另一个产品销售很好,那个产品的盈余就会抵消过去的产品的亏损。

再举一个每人面对一个市场的例子。我们物流部有一个采购员,他负责整个集团的钢材采购,每年我们用的钢总量超过十万吨。年初,我们与这个采购员谈好钢价,整个一年内钢价不能超过我们在年初谈成的那个价格。采购员必须努力去想怎样才能降低那个价格,低出来的价格会转成他的奖金。去年中国市场的钢价上涨了,那个采购员必须作很多调研,找替代材料。最后他做到了,年底时拿到了奖金。

《论丛》:您在管理上还进行了哪些创新,让员工把注意力始终放在市场因素上?

张瑞敏:很多企业都有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表。在海尔,每个人都要准备他自己的三张表。比如,员工的报酬要与其自身的市场表现挂钩,而且还要与其他员工的表现相比较。在过去,责任全由部门经理来承担,但现在责任就落到部门每个人头上,不是部门经理来背这三张表,每个员工都要背自己的三张表。这样,每个员工的业绩才能衡量出来。

我们一直关注世界上一些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对待这些管理方法的态度是,第一要积极引进,但是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决定怎么来用。

《论丛》:您现在花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张瑞敏:我每天都在想的是怎么避免大企业的大企业病。大企业中常常是出问题时不知道,等到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们一定要想怎样才能把市场无形之手的压力落到每个人身上,让每个人都来按市场的变化随时创新,迅速反应。我们努力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策略业务单元(SBU),这样,市场的压力就成了企业的动力。我最担心的就是海尔成为泰坦尼克号,为了不成为泰坦尼克号,这就要求不仅要船长一个人着急,每个人都要和船长一样着急,分担责任。

(原载《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造就世界品牌

观点一:走出去首先必须是观念走出去

《新华网》:您觉得加入世贸组织压力大吗?

张瑞敏:我们对挑战和压力的态度是:希望每天迎接新的挑战,把挑战和压力转变成自己的动力;“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所有的压力和挑战都要有一种预见性,即面对所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国际化公司,不退缩,不消极应战,而是主动迎接挑战,这样就会有很多发展机遇。

《新华网》:您怎么看待中国是世界工厂?

张瑞敏:现在中国有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在全球并非只有中国才有廉价劳动力。我们曾提出“国门之内无名牌”的观点,受到了不少攻击,有人说我在中国创出名牌了,算不算数?究竟算不算名牌,大家也看到了。我认为名牌没有国界,企业没有边界。这两个概念如果不被接受的话,就没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名牌没有国界,就是说不能认为在中国是名牌就行了,世界许多名牌都来中国设厂,有的甚至把总部都搬到中国来了,已经没有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区分,都是国际市场,对手也不再只是国内同行业,而是国际同行业。

如果你不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去,哪有你的地位?哪有你的品牌?企业没有边界,如果你不接受,你就不可能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与其到现在你还认为这是我的设备、我的人、我的产品,为什么不从网上整合所有适合你发展的人才?我们一直有一个概念: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人才,而是在于你整合了多少人才。我们现在在美国、欧洲,在世界各地的发展都比较快,我们海外分公司的雇员没有一个是中国人,都是当地人。如果你人为地划一个边界,那你就首先自我封闭起来了。

所以对加入世贸组织,如果不能首先从观念上加入,面对的很多问题就找不出答案来,或者你会感觉非常困惑。《孙子兵法》有一句话:“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意思是不在于你是不是来进攻我,而在于我有没有准备。如果没有准备,肯定会被人打败。现在,甭管是不是狼来了,而你的准备是什么,很重要。我认为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准备,如果思想观念上不能转变,那么一切都是在等待,只能在等待中死亡。

《新华网》:从加入世贸组织到现在,您准备十几年了,效果怎么样?

张瑞敏:我说的准备,不是坐在那里等待,而是一定要参与。好比学游泳者,如果只是在岸上作准备,而不下水,那肯定学不会。教练教得再好,在岸上做的动作再熟练,在水里还是不会游。所以,我们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怎么来应对,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要参与进去。

观点二:走出去要先定位

《新华网》:海尔走出去最大的经验是什么?

张瑞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企业到国外去的定位是什么,就是说我到另一个国家去,我是要创一个名牌呢,还是想把这个产品销出去,还是我这个产品在国内销不动了,我要以很低的价格到国外去倾销呢?你的定位一定要清楚准确。如果没有定位,人家要走出去,我也要走出去,随大流,那肯定不行。你要走出去,你凭什么能在国际市场站住脚?你有什么优势?这里说的优势就是比较优势。

因为不管你到哪个国家,你肯定不是第一,就算你到了一个最不发达的国家去,你肯定也不会是第一,因为很多国际化大公司都先到那里去了。比如我们到美国,目标就是进入美国家电行业的前5名,再从前5名进入前3名。那我就需要研究凭什么用户会认同海尔产品。开始的时候可能我排名都排不上,我要把那么多的美国其他家电企业挤下去,凭什么?在美国市场我们是靠产品的创新,但是那些大公司的创新比你厉害。我们抓住一点:大公司能力比我们强,但组织结构决定了速度比较慢。我们就是靠速度来抢得先机。如果你进入国外市场以后还是在看人家是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那肯定会被淘汰。

从1991年开始,我们就比较大幅度地把我们的家电产品出口到海外,也就是因为那时我们能主动出击,在国际上,海尔品牌才会逐步地从被认识、认知到了现在的被认同。当时我们是主动应对这种挑战,出口一定要打海尔品牌。首先要消费者认识到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透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到了现在,实施本土化战略,让他们认同海尔。

同类推荐
  •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全世界有钱人都在读的赚钱故事

    本书精选了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以供借鉴。这些故事覆盖了多个方面和层次,归为28类,分上下两篇,上篇以成功者的经历来讲述追求财富必备的一些主要素质和必知的方式方法;下篇则分别讲述各类商业发达的地方人群致富的故事。
  • 教练型上司:部属培育与辅导的绝招

    教练型上司:部属培育与辅导的绝招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从剖析传统管理者与教练型管理者的区别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成为教练型上司的方法、技巧,包括教练型上司的3种新型角色、教练型上司必备的4种能力、5大教练要点、6步教练技巧、4大管理法宝。让管理者学之能用,用之有效。
  • 最流行的管理时尚

    最流行的管理时尚

    本书总结、归纳了161个当今管理术语,涉及目标管理、领导力、执行力、一分钟管理法、企业核心能力等,并进行理论分析与论述。
  • 管理多大点儿事

    管理多大点儿事

    本书具体阐述了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必要的能力,通过对两套管理测试题的研究和解析,介绍处理这些问题所遵循的方法和规则,帮助管理者管理好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 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品牌的真正作用是占有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类以及优质心智资源。品牌是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简化了的识别工具,一个品牌的定位就是一个品牌的基因。心智资源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方向与终极目标。在白热化阶段,企业竞争的本质已经落到了争夺顾客有限的心智资源上来,它决定了企业所有的收入和资源配置方向。在极度竞争的时代,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竞争战略家,一定要弄清楚,你所在领域顾客的心智资源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分布的?竞争对手已拥有何种心智资源?企业能抢占何种心智资源?如何去抢占?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箭射苍穹

    网游之箭射苍穹

    冷云23岁,自从孤儿院出来,就一直庸庸碌碌。直到《擎天》问世,看冷云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再美不过五六年

    再美不过五六年

    四年前,他毅然决然的抛弃她搂着富家女出国深造。四年后,他回国,还专门让人通知她,是要在她面前炫耀他和那个女人过得有多美满幸福?公司里,他西装笔挺,他身边挽着别人,却笑着对她说还喜欢她。……这无数的打击以及怨恨即将冲破大脑。他回来后不仅仅是纠缠,还有阴谋与诡计。
  • 谁在那儿歌唱

    谁在那儿歌唱

    《谁在那里唱歌》讲述:三年级男孩木吉,常常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歌声,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非同寻常。在妈妈的严厉管制下,他日趋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后来,他经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听到了自己生命深处唱山的最美丽的歌声……
  • 纨绔暗妃

    纨绔暗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鬼才特工,却不想帮别人抓个小偷,意外被车撞死;她玄灵大陆的痴傻郡主,与未婚夫出去游玩,渣男渣女勾结害死。一场意外穿越,从此弱者变强者,痴傻变腹黑,强者之路被开启。什么痴傻?你看姐的样子,像是痴傻的人吗?!什么废物?我的修炼速度甩你几条街!你见过这样的废物吗!踏遍天下,谁与争锋。……中途不小心救了一个邪魅美男,从此便缠上了她,“媳妇儿,你要去哪儿?”她冰冷的说道,“这里没你媳妇儿。”“媳妇儿,你怎么能这样,明明我媳妇儿就是你啊!”她扶额,不冷不热的吐出一个字:“滚!”谁知转眼就看到那男人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她,她心里哀嚎:这还是我当时看到的那个冰冷的男人吗!老天,你玩儿我呢!
  • 俗世生活:超能力风云路

    俗世生活:超能力风云路

    为两个普通的大学生,郭铭和徐东卓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将平平淡淡过完这一生,然而一次意外的遭遇却彻底改变了两人的际遇。在吸取两个来历不明的球体内的能量后,他们分别具有了“瞬间移动”以及“精神实体化”的特异能力。正当两人因此而对自己将来可能发生的改变揣揣不安时,改变,却已找上门来……围绕着四个神秘怪球,种种匪夷所思,出人意表的特异能力将一一展现于读者面前。生化怪兽,特异功能,奇人异士,枪林弹雨……请大家跟随主角的脚步,一同投入这现代都市中的异能冒险吧……
  •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本书不仅要说明国家虽然受到来自全球公民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程度却是相当有限的,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在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资本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历史中不会消亡;不仅要说明在今天仍显赢弱的全球公民社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成为与国家和资本相平等的全球治理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本书更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未来的全球政治中,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将成为与国家相平等的治理主体,但这仅仅是否定了目前存在的国家作为“唯一的”(only)治理主体的地位,而不是要否定国家作为“主导性的”(primary)治理主体的地位,国家虽然不再是“家长”,但它应该拥有“兄长”的身份。
  • 穿越遇上EXO

    穿越遇上EXO

    我靠,我不过是是到河里游泳,怎么就不小心被水草缠脚不小心淹死了呢,哦,我还没死,啊?你问我为什么?我穿越了暗,这么狗血你想不到的吧,我更想不到。只不过,穿越遇上EXO,好荣幸哦?啊?可是我要回去拉,爸爸妈妈还需要我呢,啊?回去了,恩...耶?EXO还是我的好朋友哩!
  • TWICE-TOLD TALES

    TWICE-TOLD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

    为了更好的探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找出其成功秘笈,本套丛书主要从平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与团队管理、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 仙嬛

    仙嬛

    世人常问:“为何修仙?”唐七答道:“不为其它,只为我【她】。”起初唐七身怀执念,为求不朽;出师忘忧,舞动天下;载中唐七相恋相许,穷山相约;与伊共骑,痛饮狂歌;倾述心语,牧游白首;最后唐七乱天动地,斩仙捉妖;涤荡仙嬛,九宇称尊;我若不为帝,谁人敢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