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9900000010

第10章 迎接新经济(2)

张瑞敏:(沉吟片刻)像我们现在这么干,等于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透支了,付出很大。从产权角度讲,的确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会使中国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牌子。我想将来中国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对于我个人来讲,等于就是历史的一种机遇。能抓住这个机遇,干出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牌子,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北京青年报》:您以前曾提出,海尔每做一个产品,都要力争进入这个领域的前三名。我是否可以认为,海尔作为一家企业和您作为一个企业家,都在争取这样的境界?

张瑞敏:产品实际上就是企业人素质的外化。你的产品能不能进入前三名,要看你人的素质能不能进入前三名。

《北京青年报》:有一句话您说过不止一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什么?

张瑞敏:因为市场不给你犯错误的机会,也不给你改正错误的时间。做企业其实就像登山一样,你到达的位置越高,你的危险就越大。一旦失手,就是万劫不复。

《北京青年报》:说到热闹,我有个感觉,就是海尔这个企业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好像只有以前砸冰箱算一个。一般都是过一段时间说销售额增到了多少,过一段时间说品牌价值增到了多少,过一段时间说出口怎么怎么样了,另外就是时不时地说又获得了什么荣誉。看得见动人的结果,看不到感人的过程。无故事,是海尔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张瑞敏:是的。一有故事,恐怕就要麻烦啦。德鲁克说,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发生的企业--

《北京青年报》:是好企业!

张瑞敏:对。脱光脊梁,挥着大刀片儿上,壮烈倒是壮烈,但代价是惨重的。打个埋伏,把敌人一举歼灭,不就完了吗?当然,这不等于需要挥大刀片儿的时候,你不能上。我们这种做法,就像《孙子兵法》上说的--无智名,无勇功。这是战争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这可能就写不成小说,拍不成电视剧了。比如出口的事,在我们脑子里可能是翻江倒海,绞尽了脑汁,但别人看到的,就是你静静地坐在那儿,波澜不惊的。在市场经济中,很少见到哪个大一点儿的企业倒了之后能够再爬起来。那些倒下去的企业,都曾很有故事。我们可不想演故事给别人看,而自己倒下。所以,很抱歉今天不能讲出激动人心的故事给你听……

《北京青年报》:“新经济”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瑞敏:我理解就是网络经济。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而言的,就像托夫勒讲的这是“第三次浪潮”。

《北京青年报》:那么这个新经济已经走到哪儿了呢?

张瑞敏:全世界目前称得上新经济的,只有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向这方面转,别的国家恐怕还谈不上。

《北京青年报》:就是说我们又落后了?

张瑞敏:是。

《北京青年报》: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企业,包括海尔这样的家电企业,又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了?

张瑞敏:网络经济实际上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从机遇来讲,如果你有能力,那么不仅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你也可以分到一杯羹;反过来,从挑战来讲,如果你本来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就不太强,再放到国际市场,可能会死得更快。

《北京青年报》:您曾说上网是企业参与新经济的入场券……

张瑞敏:仅仅是入券场。网络时代最大的改变还不是让你降低多少成本,而是把市场的主动权从你手里拿出来交给了消费者。上网等于自己给自己找来了许多竞争对手。

《北京青年报》:看来拿这张入场券,就是在争取21世纪的生存权。那么像海尔这样的传统产业,应该怎么办?

张瑞敏:新经济和传统产业不是完全割裂的。如果没有传统产业的应用基础,新经济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反过来,传统产业不经过网络经济的改造整合,也是没有竞争力的。我们反思的结果是,一定要使海尔这个传统企业进入到网络经济时代,并使其在新经济时代更具竞争力。

《北京青年报》:最近好几家家电企业包括海尔都提出要进军电子商务,这事儿您怎么看?

张瑞敏:电子商务肯定应该搞,但搞电子商务,不是仅仅把原来的业务搬到网上去,而是为了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用户提出买一台三角形的冰箱,你能不能满足?

(原载《北京青年报》)

把创新植入员工心中

《成都商报》:大家都希望海尔能到永远,有人担心海尔对张瑞敏的依赖性太大,一个人可以永远真诚但不可能永远正确,你能为大家排除这种担心吗?

张瑞敏:这个担心不可能消除,假如说我永远在这里干,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犯错误,换言之,肯定会有人来接替我,但谁也不能保证那个人一定会永远正确。

我希望能把海尔创新的基因让每个人都接受并传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海尔,很多事情是潜移默化的,比如透明的人际关系。比方我们的高级经理人,他们都是背着行囊来到海尔的,谁都不认识,集团的领导家住在哪他们也不用知道。我们只看你有没有胜任的能力,在别的企业可能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人们就会找关系,找圈子,在海尔用不着。所以如何让海尔创新的基因被大家接受并一直传下去,我认为这才是最关键的。

《成都商报》:对海尔的采访中,我发现海尔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在建设一个国际化企业的过程中,海尔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张瑞敏: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内圣外王”,我们把它改为“外王内圣”。外王就是要创世界名牌,内圣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当然是因为“外王”而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是提高素质给谁看。有时候我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好就不错了,《大学》里的“三纲八目”,三纲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我这个当头儿的要以身作则,整个团队的人际关系也是透明的,而“亲民”就是每个员工即SBU都能够创新,“止于至善”就体现在我们企业的精神上--追求卓越。

《成都商报》:有些企业造就了不少亿万富翁,现在海尔的改制工作进展得怎么样?

张瑞敏:我只认准一个目标,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利于把海尔早日创成世界名牌,我认为都可以。一夜之间造就多少亿万富翁,我也不认为是什么坏事。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可能很难实现目标。中国人有句话叫“财聚人散”,还有一句是“财散人聚”,就像创业的时候凝聚力很强,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有钱之后,财富聚集在很少几个人身上,我认为也会人散。这个办法可能适合于别的人,但不适合海尔去创世界名牌。

我们首先要做到相对公平,中国企业不缺亿万富翁,而缺少相对公平,因为如果你基础工作量化不清楚,职工就有质疑。家电企业很多都进行改制,但并不是“一改就灵”,这还要看企业的功底。充其量,改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那么简单。

《成都商报》:我曾在一些企业的车间看到过学习海尔文化的横幅标语,但我和他们的感受一样,学海尔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认为学习海尔,什么是最重要的?

张瑞敏:海尔文化没有多么深奥,也没有多么难做。换句话说,这就是“知易行难”问题,知道海尔很容易,但要做到就难了,在工作上至少要很辛苦,从上至下,比方说海尔最先做的“日事日毕”,很多企业就做不到或不能持久。

《成都商报》:和许多中国的大企业家相比,你倒像一个“苦行僧”。有人说,海尔人很累很苦,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作为中国最有价值的企业的领导人,你的价值如何体现?

张瑞敏:这就是我的追求。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这是一个过程,机遇对一个人来说很难得,如果在改革开放前,你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做出什么。希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抓住这个机遇,创出一个世界名牌,这是中国人最需要的。

《成都商报》:有许许多多典型的“海尔人的故事”,听了都很感动。在你记忆中,海尔员工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类)故事?20年了,你想对海尔员工说些什么?

张瑞敏: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最难忘的还是在创业初期,一位女工有病坚持上班,检查出是胃癌,最后去世了。她给家里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去世后,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再在厂门口停一下,看一眼。去世时她才二十四五岁。这在当时对我们的冲击是很大的。后来,1990年,在日本召开的中日企业交流会上,当时大家还都不知道海尔是做什么的,我讲了这个故事,东京大学两个教授在会后请我吃饭时对我说:“就因为这个故事,我就认为,海尔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日本的本田。他说本田一开始也和海尔一样,是个街道工厂,本田能从摩托车修理走到现在,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我认为海尔这种精神是最可怕的、最可敬的。”

(原载《成都商报》)

创新须与市场相伴

记者: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您是如何理解技术创新的?

张瑞敏:海尔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创新。海尔认为,发明不一定是技术创新,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能把发明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且能发挥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技术创新。

过去人们往往把发明等同于技术创新。科研院所作为创新的上游,而下游的企业很难受益。现在我看应该倒过来,市场的难题才是科研开发的课题,课题应当围绕市场来做。北京中关村有一种说法我很赞成:“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我说我的成果和产品是一流的,但在市场上没人要,有什么用!

记者:海尔集团的创新目标是什么?

张瑞敏:海尔的创新目标是国际市场。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化的大企业,目前海尔所作的一切决策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的策略是只占有国内市场的30%左右,如果再多,边际成本就会太高,边际效益就会下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互免关税,对出口贸易会有利些,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我国企业更大的考验。非关税贸易壁垒将会增加,一些国家会制定更高的技术标准限制你出口。据说日本对进口食品检查增设了荷尔蒙污染项目,一旦食品查出有荷尔蒙就要被索赔。我们现在到国外设厂就是为了适应海外市场,尽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打破他们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记者:目前海尔在技术创新上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张瑞敏:最大的问题是人的素质。第一是思想素质。一些人满足于目前的成绩,目中无人,关上门一想,“没发现我还这么伟大”,从而失去了发展和提高的动力。第二是业务素质。我们正在向海外发展,但缺少复合型人才,即不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而且要懂技术、懂管理、能和中国人更能和外国人打交道、能融入当地文化中的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到海外发展就不可能。

海尔去年成立了一个研究院。我要求这个研究院的领导不能跟着企业发展去想问题,而要走在前面,任务是要达到三性:超前性、整体性、国际性,即对集团的发展要有超前性,对集团各部分的技术发展要有整体性,对集团的横向发展要有国际性。做不到这三点,研究院的领导就要被调整。

人的素质是海尔成功的根本。企业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人。管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如果全体员工愿意把力量借给我一起完成同一个目标,这就是成功的管理。我想这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

同类推荐
  • 松下,你知道多少

    松下,你知道多少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是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松下电器跨越了地区和社会,在40多个国家开展着企业活动。其企业活动的范围不局限于生产,还开展包括服务和信息系统等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本书介绍了松下的品牌文化、发展历程,讲述了松下的经营理念、选才原则、领导艺术、做人艺术、处世艺术等,这些基础构成了一个成功的跨国大企业。本书旨在为公司管理者提供成功案例,并让人反思,从松下的崛起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 胜任才是硬道理

    胜任才是硬道理

    一本真正关注员工命运的书!本书指出:未来,我们很难靠学历取得终身受雇的机会,却可以靠培养和提高“胜任力”而存活下来!书中倾囊相授培养和提高“胜任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大量案例总结,激发读者的潜能,是职场人士提升自我、改变人生命运的必修课!
  • 任正非的竞争智慧

    任正非的竞争智慧

    本书为著名企业智慧系列之一。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任正非的华为以封闭的控股体系,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一往无前的狼性文化,处处与其他公司不同,并且从不改变。任正非正是以这种近乎偏执的性格和战略赢得了与众多跨国企业的商场竞争,并走向全球。本书以轻松的文笔加清晰生动的案例来解读任正非的这种最为人熟知的性格特质——偏执,并将其运用于商业的智慧。
  •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

    《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介绍了处在金融危机的“寒冬”季节,中小企业生存是第一要务,突围出去就有生路。《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为广大中小企业献上脱困突围的28条高招,它将引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变危机为商机,把坏事变好事,以高人一筹的应变能力和经营智慧。赢得这场应对危机的生死较量。在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被逼入困境,或者清场出局,或者处境艰难。《应对危机:中小企业的28招》积作者多年的企业经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功底,共分六篇28招,从不同角度,各个层面为正在“过冬”的中小企业寻找御寒棉衣,为准备突围的中小企业提供具体实际的帮助。
  • 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我们常常听见有些领导抱怨:中国人真难管!我们的回应则是:谁让您管中国人?“管理”一共两个字,一个是“管”,一个是“理”。 “管事理人”,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根本。曾仕强教授在书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世人阐述了管理者“外圆内方”的领导艺术,令你在读后充分领悟领导者从成功到卓越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我在云朵飘的地方

    我在云朵飘的地方

    海子说:“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在青春中,我有三次受难,爱情,亲情,友情。我有三种幸福:美术,流浪,信仰。我有三个爱人,第一个告诉我什么是悔,第二个告诉我什么是贱,第三个告诉我什么是恨!一我握着他温热的手,在这张小小的床上,满是欣喜感动,在这夜色中,我明白我的心。二我拉着他的衣角,眼神是祈求却又屈辱,可是,我爱他,我不能失去他。三我抱着一堆骨灰,终于在心死之际走上了毁灭……
  • 仙痕

    仙痕

    世有万法,道有三千。炼身如铸鼎,炼气如疏径,炼魂则能宁心身、通天地。
  • 恶魔小姐爱上三少爷

    恶魔小姐爱上三少爷

    火爆又腹黑的欧阳晓晓、冰山般的公孙柠和温柔的贝芸颜来到圣斯学院……
  • 婚意绵绵:总裁有点坏

    婚意绵绵:总裁有点坏

    为了钱,为了可以救妈妈,她甘愿在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面前匍匐。却阴差阳错得罪了权势滔天的皇甫璨。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动了情,他残忍又冷酷地宣告:这不过是各取所需,女人,你在期待什么?
  • 医改为了谁

    医改为了谁

    医改政策看不懂,连看病都担惊受怕?你瞳孔中映射出来的中国医疗素描,是历史的真实表白还是喧嚣浮华的幌子?
  • 交际要懂心理学

    交际要懂心理学

    《交际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你渴望成功吗?你渴望在社会交际中出类拔萃吗?你渴望得到朋友的欢迎和欣赏吗?你渴望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真诚爱情吗?你渴望在工作中能得到上司的提拔吗?你渴望摆脱困绕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吗?如果你有上面的这些需求,想在社会交际中占据主动,那么你就必须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从了解社会中各类人的心理活动开始。
  • 鬼魅四小姐

    鬼魅四小姐

    她,陌娅汐,杀手界的第一把交椅,一次任务中,被同伴算计而穿越到了一片神秘的大陆,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废材小姐,当人们以为他还是原来那个任人宰割的废材小姐时,她却成为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浴火重生,灵魂替换,她从最低点到大陆的巅峰……
  • 冷少来势凶猛

    冷少来势凶猛

    他冷酷无情,她乖巧柔顺,却深得他心!当他伸出魔爪冷声道:“女人,我不会爱上女人,所以,你不要爱上我。”;她她恐惧,无奈改名换姓逃离他的控制,可谁知换来他霸道溺宠,她消失,他誓必揪出!
  • 寻找中国龙

    寻找中国龙

    科幻文学能够让少年儿童从阅读中感受到科学的波澜壮阔和宇宙的美,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想,以及对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使他们拓展视域、拓展思维、拓展想象力,以更宽阔的维度看世界。文丛收录名家少儿科幻长篇小说,以名家分册形式单独出版,将为当前少儿科幻文学打造一套高品质的少儿科幻小说文丛。《寻找中国龙》为王晋康的少儿科幻小说,故事讲述的是某个地区发现了龙,基因科技使得龙重新出现,而且仿照我们神话传说中的龙。
  • 我欲无限

    我欲无限

    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人类作为玩笑一般的存在究竟怎么生存下去?是可笑的智慧?还是所谓的知识?NO!NO!NO!人类所仰仗的,便只有内心深处,那永无止境的欲望,那汹涌澎湃的——邪欲。来。让我们揭下那即将渗入肌肤的面具,换上小丑那裂嘴的鬼面,然后扭曲声线。在现实里,以真实的面貌,去演绎你们的“完美”在这个追逐力量的游戏里,以假的自己,去展现真实的你们。人,究竟是什么?也许,人本该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