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300000009

第9章 身如不系舟(1)

凤翔、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儋州、常州……苏轼的身后,有一长串的地名留下了他的印记。他一世坎坷,被他淡淡嘲作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所幸,苏子放达,轻身如不系之舟,他学会与苦难安然相处,用心铭记流离中的每一道风景。

不做世间闲客——南歌子(日出西山雨)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1],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2]。且将新句琢琼英。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博望坡一把火烧出了威名。苏轼也要走出茅庐,进入仕途了,却不知前方有没有“一战成名天下闻”的机缘。

丁母忧返京不久,苏轼便被派往陕西凤翔做通判。弟弟苏辙则留在京城陪着父亲。两个人在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对方,恋恋不舍之意全在诗中: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忆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在凤翔这座文化古城,苏轼小试身手,也初遭挫折。年轻的士子这时还不懂世道的沉重,他固执地用旺盛的生命力泼出了几道属于自己的色彩。当你听到他吟唱“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时,切莫以为他在凤翔做了几年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的“好好先生”。苏轼在自己的诗词中做了一辈子的“闲客”,在现实中却从来都是个“不忍事”之人,留下了一则又一则的“不平则鸣”。他“鸣”时,多因公事,但也为私情。

凤翔府中小吏知苏轼文名、慕其风流态度,故呼之为“苏贤良”。不意苏轼的上司凤翔知府陈公弼听到之后勃然大怒,“一个判官而已,有何贤良”,竟把小吏杖打一顿。陈公弼并非嫉贤妒能的恶官,只是平素律人律己皆严,且向来不苟言笑。但苏轼与他的梁子自此便结下了。

后来苏轼写一些《府斋醮祷祈》之类无关痛痒的小文,陈公弼也总是挑刺,一次一次地要求改写。到了中秋节,与上司素来不睦的苏轼借故不去拜谒,而跑去庙里看《石鼓文》、写《石鼓歌》,结果被知府处分,罚铜十斤。

苏轼心中当然有气,但一直隐而未发,他在等待一个报复的机会。机会终于来了,一次陈公弼在家中建了一个亭台,名唤“凌虚台”,要立一块碑,点名要苏轼来写碑文。苏轼写好呈上:

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凌虚台记》节选)

陈公弼立碑刻文之意,原不过为新建的亭台寻点场面话、吉利语,苏轼却大发“兴亡衰替”的牢骚,以历朝历代的“破瓦颓垣”教训起知府来。写出“欲以夸世而自足”这样的话,简直是目无长上、妄自尊大。苏轼的本意是逗一逗知府,出口恶气,做好了打回重写的准备。他呈上碑文后,忐忑着等待“迂老头”大发雷霆。但他没有想到,陈公弼看到碑文之后,却命令一字不改,照原文刻在了碑上。他更没有想到,后人竟把《凌虚台记》当做古文中的范本来学习、朗诵。

当年,陈公弼还当场说了一番话:“我待苏洵如子,待苏轼如孙,平素之所以不假辞色,是因他年少暴得大名,怕他满不自胜,所以有意抑损。苏轼竟然真的生我的气了。”苏轼自此方知陈公弼的良苦用心,在日后为陈公弼写传时,袒露道:“轼官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颜色,已而悔之。”

苏轼与陈公弼之争,意气使然,不足为训。后人鉴之,当谅陈公弼之宽厚,戒苏轼之虚骄。苏轼性情却由此暴露无遗。他有气必争,有仇必报,逞机巧、炫辩才,使看客酣畅淋漓,令亲友胆战心惊。反正,他不愿做一个闲客。不得不说,他的“争”也是他多年后在政坛上失败的诱因。

苏轼的智力和精力若全用在同僚之间的意气之争上,也就不能称其为苏轼了。世人往往不假思索地以为,为公事而争与为私情而争是两码事,一个人只能顾其一,却不知道,委曲求全惯了的人,会淡漠“不平则鸣”的本性,关键时刻往往成了乡愿。

在凤翔,苏轼便为民利“争”了几次。

凤翔一带每年要砍伐上好竹木,编成竹筏、木筏,从渭河入黄河,给京城开封送去。官府要求每年运送竹木的时间就在河水暴涨之时。因此,每到运送竹木的季节河中经常发生颠覆事故,水工淹死无数。苏轼得知后深感痛心,于是建议修订衙规,准许“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苏轼还多次呼吁官府把垄断经营的茶、盐、酒等货物开放,不要夺民之利;他还呼吁免除凤翔百姓欠官府的不合理债务,当时朝廷已有赦免债务的诏书,但地方官员却故意违逆,于是他愤而上书:“天下之人以为言出而莫敢逆者,莫若天子之诏书也。今诏书且已许之,而三司之曹吏独不许,是犹可忍也?”

苏轼自己说,若遇不平不快之事,则“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他可以做雅客、俗客、诗客、词客、酒客、农客,却唯独做不成闲客。东坡钟情于山水、古迹、名玩,却也勇于任事。他不愿做繁琐呆板的官僚,却乐于做察民情、发民声的士大夫。他的政治宣言中,浪漫情怀多于可行性建议,但赤诚之心却天真无瑕。

[1]彩绳花板:指打秋千的游戏。宋洪觉范《秋千》诗:“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2]目成:两心相悦,以目传情。

亲射虎,看苏郎——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是个书生,温文尔雅,对《诗》、《书》、《礼》、《乐》是行家里手,诗词歌赋是家常便饭,但绝不会把他和“弯弓射大雕”的壮士联系起来。这一次,是苏轼自己给自己塑造了一个英雄好汉的形象。它不是文人的英雄梦,而是实有发生的真事。

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东坡任密州知州。当时,密州大旱,苏轼率众前往附近的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又一次去常山祭谢。归程途中,绕道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习射会猎,参与这次狩猎的还有同官梅户曹。这次打猎所获甚多,苏轼十分振奋喜悦。

兴奋之余的苏轼不光写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史上第一首”豪放词,还作了一首诗——《祭常山回小猎》: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将一词和一诗结合来读,我们能看到更完整的盛况。事实上苏轼是先写的诗,觉得意犹未尽,然后才创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但后人广为传颂的却是这首词。诗词的命运像诗人的命运一样难测。

自称“老夫”的苏轼在这一年近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苏轼却自称“老夫”,是不是他宦海浮沉已身心疲惫?

打猎的队伍千骑呼啸,席卷平冈。广袤的围场内,呼鹰策马,箭镞纷飞,紧张而热烈。健马奔跑,如龙一般,带着阵阵疾风。苍鹰为了追逐狡兔,掠地低飞,几乎擦到了草尖。城中百姓听闻太守田猎的壮举,于是倾城而出,蜂拥至黄茅冈前。正在兴头上的太守,看着密密麻麻的围观者,豪情更增,心中暗暗下劲,一定不要负满城父老的信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头猛虎向苏轼的坐骑猛扑过来。苏轼拈弓搭箭,瞄准那猛虎的前额,只听,嗖——

对历史典籍熟稔于心的苏轼心想,自己此时的风采定然不输三国的孙权。孙权曾被他的敌人曹操赞赏——“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某次征战归来途中,在庱亭乘马射杀猛虎。不过如果看史书的详细记载,故事没有那么干脆利落。孙权射虎之后,受伤的老虎把孙权骑的马伤了,跌落地上的孙权将“双戟”向虎投去,老虎倒退,然后在一位随从的协助下,把这头虎俘获了。

也许苏轼在黄茅冈打猎时并未真的射杀过老虎,但亦足见猎手意气风发。他有此本事,应当去战场杀敌,报效国家。此时,堂堂大宋正在被西夏这个蕞尔小国欺侮。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熙宁四年占抚宁诸城。

谁说文人不能征战?在“五胡乱华”的南北朝乱世,西凉主簿谢艾就曾“白马轺车破麻胡”,打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谬见。谢艾本是一名儒生,西凉又国小兵寡,但谢艾如韩信再生,曾三次大败中原来的胡族大军。谢艾临阵时“乘轺车,戴白窥”,一副儒生打扮,但并不妨碍他屡建奇功。

《乌台诗案》记了苏轼自己对“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两句的解释:“意取西凉主簿谢艾事。艾本书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轼为将,亦不减谢艾也。”苏轼的确是想去西北战场杀敌报国。但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苏轼是以无辜被贬的魏尚自比,隐晦地表达朝廷对自己的忽视和不公。他盼着“冯唐”持节来密州,带来让他再书“谢艾”传奇的机会。尽管心有不甘,但此时的苏轼仍是豪情满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对这首词很是惜重,他致书友人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词风之外另立格局。

苏轼之前的词都是婉约词,但却并无“婉约”之称。本来,词就是花间月下、倚红偎翠的点缀。直到苏轼开创出豪放词,之前的词才有了“婉约”的正名。

虽说有词评家论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但亦有人不买苏轼的账。李清照就觉着东坡词是“句读不萁之诗”,读来“往往不协音律”,不符合词的本色。《后山诗话》的作者陈师道也讥笑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可是东坡词当真不能歌么?当然不是,东坡词亦可歌,只是换了一种格调。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作出之后,苏轼招来多名山东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而歌之”,与世俗常见的十七八女孩手中的红牙板不同,苏轼选用的伴奏是“吹笛击鼓”,其效果是“颇壮观也”。壮观之歌不是歌?

不忍轻别是徐州——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1]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东坡自熙宁四年出京后,便成了一只流落天涯的孤鸿。杭州三年、密州两年、徐州两年,刚刚熟悉一方水土、结识一方朋友,就要忍痛分离,赶往命运安排的下一站。现在又到了与徐州告别的时候。这是孤鸿的命运,不得违、不得怨,纵痛如刀绞也仅有哀鸣几声的权利。可是东坡的几声哀鸣,竟能穿越千年,勾出你我心中的凄凄恻恻。

之前的几次“分手”经验让东坡对整个流程都熟稔起来,宴席、赋诗、折柳、道别,但这丝毫没有缓解楚楚离情对内心的撕扯。他自己说,对徐州是“乐其风土,将去不忍”。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错就错在他掬了一把徐州的热土铺在心头,又从泗水中舀起一瓢清澈,从此依恋的种子悄悄发芽。他甚至打算退休之后要买田于泗水之上,终老徐州。

相逢既晚,离去却匆匆。当时有多美好,现在便有多残忍。

携手佳人。这里的佳人不是东坡相好,而是官伎。在唐宋时代,地方长官赴任离任时由官伎为之导路是官场惯例。这是唐宋风流的注脚,朝廷也从不会觉得红粉佳人的出现有伤风化。经元明杀伐之世,这一习俗逐渐式微,到了风流消散、一派肃穆的清朝,更是被悬为厉禁。

但在当时,美人姣好,折花相赠。春已晚,花凋残。残红不悲,最悲是离人泪。泪与花相照,泪犹残红,残红溅泪。问东君,春色还有几许?问也是白问,剩多剩少又有什么关系?无人相伴,无情可寄,徒增烦恼罢了。

东坡不忍别徐州,徐州亦不忍别东坡。当东坡离任徐州时,悲戚呜咽的管弦漫笼全城,无数吏民攀辕挽留,情词恳切。人们纷纷“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说得最多的话是“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苏轼抗击洪水之功,永远不会被徐州父老遗忘。

两年前苏轼刚到徐州就任,民情还未熟悉,洪水后脚就跟到了。黄河在徐州以北五十里处突然决堤,水势向东南蔓延,水淹四十五个州县,三十万顷良田。洪水很快就到了徐州城边,水势被城南的高山阻遏,在城下汇集。水面不断抬升,达到二丈八尺,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

徐州城危如累卵!苏轼率领吏民全力抢救城池。让情况更糟糕的是,当此存亡之际,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若听任富民逃走,势必人心惶惶,徐州城就更保不住了。苏轼赶到城外拦住逃难者,把他们赶回城里,并当众立誓:“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苏轼的镇定和坚决,稳住了整整一座城池的心。

于是,苏轼穿草鞋、拄手杖,从泥水里跋涉过去,亲身来到军营向官兵喊话:“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官兵们感佩不已,慨然允诺,加入筑堤保城的大军。

雨水日夜不止,心急如焚的苏轼直接住在城上,往来奔走也“过家门不入”。在最危急的时刻,洪水离堤岸只有“三板”。最后洪水退去,朝廷下诏褒奖苏轼。虽然苏轼谦称“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但徐州父老明白,当时若无苏轼,徐州人恐怕都成了“鱼鳖”。

万恶的洪水无意中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升华了东坡与徐州百姓的情谊。生死与共的下一步就是患难之交。东坡可以在徐州“敲门试问野人家”讨茶喝,徐州的年轻女子也会“旋抹红妆看使君”。

苏轼对徐州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作过详细考察,从内心里爱上了这个自古多豪杰的地方,博取杂收的他还学过本地的方言土语。如果说苏杭的特点是温柔富贵,那么徐州的迷人之处在于能令人拍手大笑、兴奋发狂。且看苏轼《登云龙山》: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乐则乐矣,已成过往。水流溶溶,杨柳依依,被离愁障目的诗人看每一样景物都情意无限。可它们哪一个又真正懂得诗人的心思呢?昔来徐州,杨柳依依;今别徐州,杨柳还是依依。

天上一排鸿雁正往北飞,头朝家的方向奋力展翅,而东坡却要走与它们相反的方向。一为归家,一为流落;一自做主,一听安排。好一番凄凉的对比。

走走停停,步子慢一分,离别的过程就长一点。拉长离别过程是一种折磨,但总好过戛然而别,连一点余温都存不下。眼见回首已望不到徐州城了,东坡又发现一件遗憾的事:徐州的泗水只与淮河相通,流不到自己将要去的湖州。徐州故人若想要寄“千点相思泪”过来,都没有办法。

当你恋上一个人,你会拼命寻找与她相同或相似之处,家乡、经历、名字、生日……再细微的巧合都会让人兴奋,再细微的不合都会让人失落。当你恋上一个地方,这个症状同样会发作,这正是东坡为“流不到,楚江东”而失落的原因。

同类推荐
  •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

    《独自遗忘的岁月》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梵的生活被一位声称占有他一半记忆的人物蓝搅乱,于是他开始了一段疲沓却充满意义的旅途的传奇故事,主要反映了80后在面对感情、工作、求学、求知、性和友情、亲情时的认知和无助,并表现了人们直面内心阴暗面的勇气。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
  • 我的书斋生活

    我的书斋生活

    《文化名家谈读书》所选的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美散文,如朱湘的《书》、丰子恺的《读书》、鲁迅的《读书杂谈》、何其芳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这些文章虽然都是描述书及读书的感受的,但各篇的观点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写读书的甘苦,有的是写购书、藏书的体会。所有的这些甘苦和体会,都是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体会、经验,甚至性格、情趣中衍生而来的经验之谈。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精选42篇豆瓣中关于美食的文章,42餐色香味俱佳美味,42种酸甜苦辣百味杂陈。你生气时,它能充实心腹为你解忧;你分手时,它能默默入心抚慰心灵;你想家时,它能治愈所有的孤独与无助。独自一人的夜晚,哪怕只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汤面,也足以温暖今后的人生。这里没有色彩明亮的图片,但足以让你口水直流,没有按部就班的烹饪方法,但足以让你口腹满足。一篇篇烹饪方法、品鉴心得,以及对美食背后隐藏的地区文化的分析与认识,让你更深刻理解“吃”的意义。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辣酱、蜜饯、小咸菜,是外婆的疼爱,是儿时的快乐,是悠悠的思念。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
热门推荐
  • 美女宠物军团

    美女宠物军团

    他因救人而入狱。出狱之后,生活已经大变,就算是这样,仇人还不肯放过自己,万里追杀。且看这个少年,凭借手中一杆长枪,带着美女宠物军团,如何在游戏中叱咤风云,收敛巨额资产,降服傲娇千金,脚踩高富帅仇家,一步步踏上巅峰,改变自身的命运……
  • 浊之世第一部

    浊之世第一部

    这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小说,有复仇有热血,有战争有吐槽,有深爱有大虐,有青春有基情。荒诞的故事,毒舌的女王。让你开心到爆,难过到哭。最后,改编成漫画才是王道啊!
  • 孽缘:鬼眼未婚妻

    孽缘:鬼眼未婚妻

    何小舞,是个出生八字纯阴之人。不但能够看见异世界的鬼魅,还能预知未来。拥有这样的异于常人的能力,使她的人生面临种种危机。而小舞的奶奶告诉她,在这个世上有一位和她命格相反的纯阳之人将会保护她。遇到了是她的福运,遇不到是她的宿运......
  • 呆萌校园:天使公主融化冰山

    呆萌校园:天使公主融化冰山

    这是糖果第一次写小说,可能写得不好,但是糖果一定会努力的!(@.@)这篇小说主要写女主角依梦灵,虽然是个富家千金,但是一个十全十美,各个精通的好同学,好校花。她会和若似冰山的校草擦出怎样的火花,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白华楼藏稿

    白华楼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好的美好时光

    美好的美好时光

    讲述头顶的星空,在黑色的夜幕中持续了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它们不曾发生过改变。对于夏芯微而言,那份埋藏在心里五年的感情,也如同头顶的星空,即便隔了很久,即便隔了万水千山,却不曾发生改变。
  • 红警大领主

    红警大领主

    面对星际争霸中的虫族,手握盟军、苏联、升阳三大阵营的你,能否让人类在这一片星空中再次崛起!
  • 山家义苑

    山家义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一个漂亮的成都女孩,花了几年时间穷游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意 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近200多座城市。她深入每一 座城市和小镇,探知当地的文化,倾听他们的故事, 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路上,她记录了上百个关于 爱和心灵探险的故事。不为美景,只为遇见这世界上 一颗颗独特又美丽的心灵。《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作者凯伦Q,世界知名 美女旅行达人,当前文笔最好的旅行作家。几年下来 ,她深入旅行了中国台湾、印度、俄罗斯、西班牙、 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 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韩国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200多座城市。目前,仍在路上。
  • 卑微与重生

    卑微与重生

    在一起七年,为他生儿育女,为他侍奉双亲,为他奉獻她的一切換来的是什么?是背叛!我再也不要当那个笨女人,我也可以活出我的一片天!女儿拉住她,坚定地道:“妈妈,一起!”--他痛苦地问:“你有爱过我吗?”如果不爱,怎么会为你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