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3600000009

第9章 王侯将相的生前身后事(2)

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并且是通过发动兵变当上皇帝的,所以特别害怕其他人学他那手,来个黄袍加身。因此,一上台就“杯酒释兵权”,把天下的兵力都集中到京师,让“各地方镇都自知兵力远不是京师的对手,谁也不敢再有异心”。即使要外派士兵,也是两年一轮换或三年一轮换,家属均留京师,实质上是在充当着人质。军官提升,必须离开原部。即所谓“师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

由于这个渊源,宋朝的历代皇帝都非常忌讳武将,非常看重兵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因此,北宋武将始终处于被限制、被疑惧的“偃”、“轻”、“抑”的地位,狄青自然也不例外,从一开始就处在朝廷“争议”和皇帝的“忧戒”之中。

早在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升迁“恐四方轻朝廷”。在外敌入侵时,满朝文武都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只有狄青临危受命出征讨敌,但是朝廷在欣喜之余,仍然念念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特地任用宦官监视狄青。只是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朝廷才迫于形势勉强作罢。当狄青凯旋还朝做了枢密使后,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大臣们纷纷上奏要求皇帝罢免狄青。

当时仁宗体弱久病,又久未生育,未能立太子,对狄青也是非常不放心。刚好此时又有人造谣说狄青住大相国寺时穿着黄袄起居行止于大殿之上,有篡夺王位之心。情急势危,狄青进退维谷。

就在这种危机情势下,欧阳修写了两份有关狄青的奏章:《论狄青札子》和《论水灾疏》。欧阳修用了大半篇幅阐述“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以消除皇帝对狄青的杀心。

然而,功臣被皇帝猜忌之后,如果不急流勇退,大多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因此,欧阳修进而说道:“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并且在奏章之中,反复三次“乞”,“且罢青枢务,任与一州”,为的就是促使狄青早点远离是非之地,其苦心明眼人一看就知。狄青在那种情况下还不思退的话,必有性命之忧。所以说,欧阳修“劾青”实为“保青”。

因此,明人茅坤在他的《论狄青札子》里称赞欧阳修“言人所难言,见人所不见,只缘宋承五代之后,欧公不得不为过虑,然亦回护狄公,狄公亦所甘心”。

由此可见,欧阳修弹劾狄青并不是排挤他,而是为了保护他。

君臣佳话的最终结局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曾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时他还很伤心地说我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可是谁又能想到,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亲自砸了魏征的墓碑,变脸比翻书还快。

魏征

魏征,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征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他神情自若地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死。”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对他委以重任。

唐太宗初登基,踌躇满志,励精图治,常常把魏征带到寝殿里,跟他讨论自己为政的得失。魏征原本就是经国济世之大才,此时喜逢知己之主,当然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唐太宗也欣然采纳魏征的意见,还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魏征性格耿直,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一次,唐太宗准备对关中地区16~18岁的男子实行大规模征兵。魏征极力反对,他说:“如果把水抽干而捕鱼,今年是能捕到好多鱼,可是到明年就捕不到鱼了。如果把森林烧了抓野兽,那么到第二年就没野兽可抓了。如果现在连16岁的青年也要征来当兵,那么势必会造成将来劳动力减少、农田荒芜、赋税无源、财政空虚的后果。”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谏言。

还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怂恿下,准备到泰山封禅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这种行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将给沿途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魏征很明确地劝告唐太宗:“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大片土地荒芜,各地受到的严重破坏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如果皇帝去封禅,必然会带大批官吏和卫队,那么一路上将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负担呀!”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灭亡的教训,立即取消了封禅计划。

又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为什么历史上的君王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呢?”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还列举了历史上尧、舜贤君和夏桀、秦二世等昏君的例子说:“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够采纳来自下面的意见,那下情就能上达,就不会受到蒙蔽。”魏征还经常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自始至终保持兢兢业业的治国态度。后来,他觉得唐太宗不像早先那样节俭朴素、体恤百姓、勤于治国了,就写了一份谏书提醒唐太宗。唐太宗看后,觉得他提得很对,就把他的谏书贴在墙上,时时观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松劲。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非常难过,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魏征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死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

可是在魏征死后不久,一切都发生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由于魏征死前曾秘密推荐的杜正伦因罪被罢免,侯君集参与谋反被斩首。于是李世民就开始怀疑魏征这位看似老实的人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魏征曾把谏书给记录历史的褚遂良观看,更加怀疑魏征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并下旨解除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虽然后来唐太宗后悔又下令重立了魏征碑,但是一段君臣佳话,遭此一劫不能不让人叹息。

鳌拜也曾忠勇过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影视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也以大奸臣的形象家喻户晓。实际上,鳌拜后期虽然对小皇帝飞扬跋扈,但想当年鳌拜也还的确是个忠勇之臣,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这是他不该被抹杀的功绩。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屡立大功。他曾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均有战绩。

鳌拜

在皮岛之战中,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胜败关键时刻,鳌拜第一个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攻克皮岛。

在松锦会战中,鳌拜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

顺治元年(1644)十月,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取道陕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随即挥师南下,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湖广。阿济格奉旨率军剿除“流寇余孽”,鳌拜等遂分翼出师,水陆并进,于河南邓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后十三战,重创大顺军。

打垮李自成之后,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又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领先头部队前往狙击。两军相遇,鳌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冲。狭路相逢勇者胜,昔日威风一时的大西军抵挡不住而溃败,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杀。打败大西军主力之后,鳌拜等又继续深入,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张献忠余部。击破大西军,鳌拜实居首功。

由上可见,鳌拜早年无论是在关外与明军的反复交锋中,还是在入关定鼎中原后巩固统治的大小战斗中,出生入死,转战南北,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清初开国功臣。

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

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为帝。鉴于当时紧张的局势,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不测。

八月十四日,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做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中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

顺治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从此,鳌拜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如商讨本章批复程序、联络蒙古科尔沁部、协和太后与皇帝之间的关系、祭奠过世王公妃嫔、协助会审案狱,并倡议“大阅以讲武”,自教武进士骑射,等等。应该说,鳌拜对顺治帝还是忠心耿耿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顺治对他也十分关心和信任。顺治十三年(1656),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临鳌拜府邸去看望慰问。顺治十四年(1657)冬,孝庄太后病重,顺治朝夕侍候。鳌拜昼夜于宫中侍候,都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深获顺治帝的赞赏。

鳌拜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其实对于鳌拜而言,故主皇太极既已去世,其子福临也得以即位,鳌拜此时完全可以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党附多尔衮,这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司空见惯之事。但鳌拜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却仍然不屈不挠,始终没有迎合多尔衮。就此而言,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耿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

在目前热播的影视剧中,鳌拜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他的忠贞耿直这一面恐怕还是鲜为人知的。

赵高不是宦官,是全才

许多书上或者电视剧中都把赵高说成是宦官,所以在我们的意识里也觉得赵高是一个没有胡须、形象猥琐的宦官。但事实上,赵高并不是宦官,而是一个一流的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赵高帮助胡亥篡位,害死本该继承王位的公子扶苏,改变历史轨道,是导致强大的秦王朝灭亡的直接祸根。因此东汉以后,出于对宦阉的无比痛恨,赵高开始被丑化为宦阉,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

事实上,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嫁与阎乐。阎乐任咸阳令,曾经参与望夷宫政变。这证明赵高不是宦阉。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认为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做的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重要原因。然而,研究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就会知道,“宦”,其实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的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其实就是登记出入宫门的小册子。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太监”的含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奄(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另外,《史记·蒙恬列传》中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个原因。“隐宫”一词,原本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做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生发开去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他人私通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结果越编越离谱,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曲解就逐渐固定下来。

同类推荐
  • 闯荡隋唐闯天下

    闯荡隋唐闯天下

    闯进神秘的楼兰,踏上遥远的丝路,领略大漠的豪情,恰逢隋唐乱世之际,据守西凉、平定秦川、下江南、战中原、夺扶馀、征服塞北雪域,携美同行,谱一曲悲欢离合,唱一段风起云涌……
  • 天宝小兵传奇

    天宝小兵传奇

    大唐天宝年间,天下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演绎了一场生动的历史画面。退伍大学生士兵许默意外穿越,看他如何在这个大时代纵横捭阖,力挽狂澜。新人第一次写书,请多多支持,谢谢。
  • 重塑国魂

    重塑国魂

    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七,关外吉林老龙口山外。莽莽雪域,间或露出黑色的山岩。不远处的一条小河业已干涸,河道上覆着波纹丝的白雪。一阵铜铃伴着马蹄声由远及近,偶尔传来几嗓子关外爷们特有的嚎叫……
  • 三国之窃国天下

    三国之窃国天下

    天下每个野心勃勃的枭雄都会有自己起兵的借口:有人谓替天行道,有人谓勒兵勤王,有人谓仁义道德,有人谓皇亲国戚。刘玄本为平凡无奇的窃贼,却因黄巾之乱夺走了他的所有。悲愤之下,刘玄抛开贼这个低贱的身份,披上华丽的仁德袈裟,成为根本不存在的汉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刘备,刘玄德!敢于坦诚野心的霸王曹操,敢作常人不敢为之事的贼雄董卓,真心为汉的忠贼孙坚,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毒草寇婉儿,此外还有以乱治世的悲剧革命家张角,武勇表于外智谋藏于内的吕布,各路暗怀贼心的天下诸侯,名臣猛将。面对种种强敌,且看刘备如何运用‘贼道’,窃国天下!(看本书的朋友希望可以暂时放下自己心中对历史的成见,一同踏入‘盗寇’横行的新三国!)
  • 三国之轩辕春秋

    三国之轩辕春秋

    赵家卫国喝:生前护国际,死后赴黄泉;痛饮孟婆汤,有缘轮回见;肩负大山命,励志救苍天!军马戎生半载,踏平羌胡异族,重组我泱泱华夏社稷!幽州:我之起点!草原:我来称王!中原:我来称帝!江南:我来统领!倭国:血屠报国!朝鲜:重新称臣!高句骊:跳梁小丑!三大帝国:北汉宣战!敢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我就是轩辕晨光,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武才”,论谋略,我不及孔明手指;论政务,我不及文若大贤;论武艺,更不如飞将奉先;惟独我的胆识,可以比天!天下一统!笑傲人生!青梅煮酒!名流青史!【小说内容皆为虚拟,切勿当真!】【搜群:365746178(三国轩辕春秋·书友群)→欢迎你的光临】
热门推荐
  • 绿牡丹

    绿牡丹

    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时期。小说以将门公子骆宏勋和江湖侠女花碧莲的婚姻为线索,引出旱地响马花振芳和江湖水寇鲍自安为代表的一大批草莽英雄,表现了他们仗义行侠、扫奸除佞的行为和精神。
  • 烽火修罗

    烽火修罗

    一怒混沌涌,一笑众生寒,一人一剑烽火行,以万骨枯证修罗名!
  • 斗气狂妃狠嚣张

    斗气狂妃狠嚣张

    她,人丑体弱没斗气,身为天衍大陆的第一废材,处处遭人鄙视轻蔑,还被当朝皇上一纸婚书,赐给名扬大陆的第一残王莫宸熙。一朝身死,穿越而来,修斗气,收魔兽,虐渣女,护相公,沐天歌忙的火热朝天,如火如荼。(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魇居

    魇居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神这种生物的存在。人、鬼、人与鬼的羁绊交杂分支,将这个破碎不堪世界糅合在一起。魇居,是贯通两界的纽带。谁说死者不会说话。
  • 希鸢道年

    希鸢道年

    来自陌生的电话,只因有过一面之缘的男人死了,而真相究竟是什么一切还待主角去查明。
  • 猎魔之心

    猎魔之心

    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你可还拥有自己的信念?一场大火,夺走了一个少年唯一的亲人;一次探险,少年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新的朋友,新的家人,新的恋人,少年在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同时,又有什么阴谋在暗自酝酿……
  • 玄天神圣

    玄天神圣

    在这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里只有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超越自己寻找生命的极限。踏入五湖四海结交天下朋友创造属于自己的年代。
  • 七月十四鬼门开

    七月十四鬼门开

    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鬼节,在此鬼节来临之际,特献上系列故事《七月十四鬼门开》,愿逝者安息。一天一章,一天一则,鬼节惊悚夜。
  • 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揭开了心理学和气场之间的关系,即心理是强化气场的内在源泉,气场是影响心理的无形因素。《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告诉读者,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学会用心理提升自己的气场。《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通俗易懂,经典实用,是读者提升气场的引路者。《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能够帮助读者摆脱心理负气场,迅速提升正气场!
  • 铁面具下的双眼

    铁面具下的双眼

    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军上尉克森在一次作战中遭到伊斯兰圣战军生化武器的攻击,但却幸免遇难。后来他渐渐发现,在这场生化武器袭击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铁面具,踏上了一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