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3600000030

第30章 美丽的谎言(2)

又有人认为,“八贤王”的称呼来自于太宗第八子——赵元俨。传说此人“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当时的老百姓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八大王”。可是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尤其缺乏具体的事迹。到了仁宗朝,赵元俨韬光养晦十几年,其后因身体不佳,并没有也不可能过多地参与朝政。况且,赵元俨生于985年,和杨文广是同辈,杨业死的时候他才出生一年,不可能帮助到杨家。但是,他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可见,“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所以他在历史上不存在的,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经过民间剧作家的艺术加工,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融合而成的人物。人们把八贤下名为“赵德芳”的原因大概是出于对他的同情。在戏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位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

可以说,“八贤王”赵德芳是虚构的人物,但之所以这样虚构,也有其历史依据。

香妃只是一只梦中的蝴蝶

香妃,一个自异域而来,体带异香、美艳绝伦的女子,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到底是民间的演绎,还是真实存在过?滚滚红尘,宫阙千重,香魂何在?

据传,乾隆时期,回部发生叛乱,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通体会散发沁人心脾的异香,有人说是沙枣的香气,于是,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苑建造了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的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而凄然泪下。

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拜谢,于是太后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

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一百多人抬着她的棺木,走了三年,才把她送回喀什,葬归故里。

然而,迷人的传说虽引人入胜,但它与历史相去甚远。

史载,乾隆帝先后有嫔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来自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一般认为她就是传说中的香妃,但实际上容妃并不是被掠进宫的。因当年容妃家族反对叛乱,拥护朝廷平叛有功而被乾隆皇帝召进北京,封官晋爵,容妃的父亲和哥哥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也为表对朝廷的忠心,决定把聪明美丽的妹妹送进皇宫,服侍皇上。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妃和她的哥哥图尔都随驾同行。皇帝的妃嫔很多,而外出陪驾的嫔妃只有几位。容妃能够随驾,表明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一路上,容妃兄妹第一次饱览了祖国内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从这里可以看出,容妃深得乾隆帝的宠爱。

在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可见,容妃并无传说中香妃的曲折经历,她不是香妃。

另外,有史料证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宝月楼的目的不是为了容妃,乾隆帝在他的《宝月楼记》中讲得很明白:建宝月楼是为了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即它可起到屏障、遮挡之用。而且从时间来看,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所以,乾隆不会为了取悦香妃而建宝月楼。

原来,香妃只是一个人们心中的美丽女子,经过文人墨客的渲染,野史的绘声绘色,逐渐使人们相信她的存在,至于香妃体香引来翩翩蝴蝶,死而复生,最后被小燕子和紫薇救出宫闱,则又是琼瑶为野史续添的一笔……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虚虚实实,是是非非,香妃也好,容妃也罢,在人们的记忆里,她就像一只翩飞的蝴蝶,在历史的烟尘中飞过,留下奇异和永恒的花香。

李白并非捞月而死

大诗人李白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赏月,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开始,他从未停止过咏月,关于月亮的诗篇占他所有作品的四分之一;二是饮酒,李白一生嗜酒成性,有“醉仙”之称,读他的诗作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

正因为他对明月与酒的喜爱,让他的死也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世人都说他一日喝醉,在采古江边,看见了水中的明月,想去捞它,结果掉入水中而亡。

不否认这是一个美丽的说法,但这不是真的。

唐宝应元年(762),李白去当涂投靠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白在死前“嘱其编集作序”,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曰:“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唐代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序》云:“姑熟东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刘全白的《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也说:“君名白,天宝初诏令归山,偶游至此,以疾终,因葬于此。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古代文献所谓“疾亟”、“赋临终歌而卒”、“以疾终”,都明白地告诉人们,李白是病死的。

唐伯虎何曾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塑造了唐伯虎为了追求所爱慕的女人而甘愿卖身为奴的风流才子的形象。人们对他的印象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挥金如土。唐伯虎真的点过秋香吗?秋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先让我们来看看唐伯虎其人:唐伯虎(1470—1523),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我国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明成化六年(1470),唐伯虎生于苏州,其父唐广德是普通的苏州市民,在苏州皋桥开设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当地的小家碧玉。因他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时,故取名为“寅”,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称唐伯虎。

唐伯虎

唐伯虎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在文征明父亲文林的介绍下,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

从“唐伯虎”的名字里可以看出,父亲希望儿子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做个高官,光宗耀祖。唐伯虎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他16岁时,秀才考试便得了第一名。一时间,少年唐伯虎成了整个苏州城议论和赞叹的焦点人物。他也自认为是“江南第一才子”,28岁时参加应天府(现南京)乡试,中解元(第一名),在苏城引起了轰动,“冒东南文士之上”。可惜,好景不长,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在考试过程中,他被无辜卷入一场科举舞弊案中,吃了一连串冤枉官司,也吃了不少苦头,在他给好友文征明的信中详述了当时的悲惨境状:“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

经过一年多的审讯,案情不明不白,最终虽未判定唐伯虎是考场舞弊案的主犯,但干系是摆脱不掉的。唐伯虎虽被释放出狱,但经过这番折腾,已经声名扫地,朝廷把他的“士”籍革除了。

从此他科举无门,功名路断。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的事业遭受沉重打击的时候,他的家庭也十分不幸:由于积郁成疾,弘治七年,唐父突然中风过世。就在唐伯虎刚刚料理完父亲的丧事,还没有完全从丧父的悲痛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他的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短短几天,唐伯虎连续失去了两位亲人。但是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不久,心爱的妻子徐氏在生育时染病悄悄离世,紧接着,他唯一的幼儿出世后3天也死了。后又惊闻远嫁他乡的妹妹因意外而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唐伯虎接连失去了五位亲人。

料理完五位亲人的后事,唐伯虎已是心力交瘁,一向刚强、豁达、豪放的唐伯虎,此时接近崩溃了。他在《答文征明书》中这样写道:“不意今老,事集于外,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殁,丧车屡驾,黄口嗷嗷。”意思是我太悲惨了,这些日子祸事连连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了,父母、爱妻和孩子接踵而殁,我没有办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驾起丧车,这是命啊。

科举失败,家庭不幸,这些打击使唐伯虎心灰意冷,31岁的他开始落魄江湖,漫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从中可以看出,真实的唐伯虎一生坎坷,贫困凄苦,与我们所熟知的“腰缠万贯,风流浪荡,带些喜剧色彩”的唐伯虎形象并不相符。

那么,世人口中常说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真实的吗?秋香又是谁呢?

历史上是真有“秋香”这个人的。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诗、画样样精通,所以,当时“点”她的人很多。

唐伯虎有没有点过她呢?据考证,这秋香是生于明景泰元年(1450),比唐伯虎足足大20岁,唐伯虎不可能“点”她。秋香是个才女,当时被誉为“吴中女才子”,早年被迫卖入青楼,从良嫁人后还有些老主顾来找她。她不仅拒绝了,而且还在扇子上画了一幅画叫《新柳图》,题诗曰:“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说昔日任人攀折的嫩柳,如今已经像画中的新柳一样了,谁也不能碰它了,什么风来它也不会动摇了。所以唐伯虎肯定没有点过!

唐伯虎19岁时娶徐氏,后徐氏因产热去世,27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在他落魄潦倒时,妻子何氏离他而去,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正因为沈九娘叫九娘,人们才臆造出唐伯虎有九个老婆、有《九美图》、有寻“八美”之说。

那么,为什么人们都说他点了秋香呢?“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从何而来?

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耳谈》中的故事情节和我们熟知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

这个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警世通言》中“唐解元一笑姻缘”的故事,后来又由“一笑”演变成“三笑”,故事情节也由简单发展到了复杂。

同类推荐
  • 三国吕布新传
  • 大唐西宁王

    大唐西宁王

    官二代意外穿越到唐朝,成了已故将军的儿子,聪慧过人的他同众美暧昧不断,身怀绝技,一次次化险为夷,闯荡大唐,他是不败神话,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搅乱整个时代。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 三国之刺客帝国

    三国之刺客帝国

    英雄辈出,战争不断……他因意外来到三国,因为他的出现,三国便有了不同于历史的走向……何去何从,委身刺客,还是奋起抗争,大时代的改变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 半劫沟只有一半是天堂

    半劫沟只有一半是天堂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却拥有一个有着神奇历史传说的水塘。一个沟底埋藏的半部历史,却也见证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演绎着无耻和荒唐与伟大和光荣的搏杀。体内膨涨的恶性,催生着恶魔的疯狂。荒淫无耻的行径,把自己的欢乐,根植于别人痛苦的沃野之上,最后,终将导致众叛亲离的下场。只因过早的将一只脚踏入了半劫沟,而跌进了地狱之门。而那一群为着民族大义而牺牲的真正的灵魂,却把自己的血迹,铸就了通向天堂之路的阶梯。历史见证着,半劫沟只有一半儿是天堂。
热门推荐
  • 麻雀少女赖上优等生王子

    麻雀少女赖上优等生王子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而相爱的家庭。虽然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我从未觉得孤单过。因为我非常爱我的妈妈,虽然有时候她很神经质,可是她真的很爱我,我有个淘气的弟弟,虽然他总是跟我对着干,可是我知道,他心里一直都很敬重我这个姐姐的,这,就是我们三人组成的家,没有豪华的房子,没有过于富裕的生活,可是我们彼此相亲相爱,没有比这更好的家了。
  • 回首灯火阑珊

    回首灯火阑珊

    肖珊澜是私生女,在她的成长生涯中,母亲的漠不关心,周围人群的异样眼神,养成了她冷漠的性格,直到十七岁那年上了大学,离开了那个所谓的家,认识了新的朋友,才渐渐开朗。二十岁的时候,她恋爱了,可是甜蜜不过一年,对方的家长不满意她的身世,男友迫于家庭高压力抛弃了她,从那之后她就看穿了爱情,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后来生父找到了她,并给了她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父爱,于是她随着父亲去了陌生的城市,在父亲的安排之下认识了洛昼熙,并且在两个月之后嫁给了他,婚后搬出去学校住,两个人之间的成长环境还有阅历成为两人最大的阻碍,但是在洛昼熙的强大攻势之下,溃不成军,渐渐的敞开心扉。
  • 翁学霸

    翁学霸

    本书主要讲述一个男孩的奇异故事。在这本书中,你会见到再熟悉不过的动漫人物,比如《名侦探柯南》中的柯南和怪盗基德、《魔神英雄传》中的战部渡等;也有特摄人物——奥特曼。因此本书带有一定的科幻色彩,纯属虚构。
  • 一抹回忆一米阳光

    一抹回忆一米阳光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只因为自己曾经的恶作剧,而换来了她现在的报复,任何时候,她都彻头彻尾的讨厌他,憎恶他。一头雾水的他曾经问过她:"何瑶悦,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你这样讨厌我?我们上辈子有仇吗?"她只是笑而不语。当再次面临分别时,她又能否放下过去……
  • 佞臣与皇后

    佞臣与皇后

    谢履霜因母亲早逝,饱受冷落。舅舅成息侯将她收养。她与青梅竹马的表哥窦宪逐渐暗许终身却不得不进入宫廷。而窦宪,漫长的自苦后,他接受了事实,逐步为履霜诛尽作对之人,成为震慑朝野的一代权臣,同时旌麾渐指天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命里缘

    命里缘

    九沉殇外传,暝渊爸妈的故事,会是个短篇,公子想知道,有对第一人称过敏的么。。。。。。
  • 腹黑邪王独宠杀手小王妃

    腹黑邪王独宠杀手小王妃

    昔日并肩作战的好友的背叛,梦茗嫣意外赶上潮流穿越了,重生的她不愿再相信任何人,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相府九小姐,懦弱又无能的人,当黑道金牌杀手附身于此,又将会创下怎样的传奇?只是当一切都一一揭开时,她笑看一切,有何人知晓她的尊贵。他,幻雪帝国尊贵的冥王尹墨绝,对谁都能冷情,当碰到她时,却唯独不能对她展现温柔,她宠她,任由她一切的作为。看一代黑道金牌杀手如何在古代创建属于她自己的国度,如何与他携手共看天下。。。。。。
  • 无为而治(中华美德)

    无为而治(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神佛墓地

    神佛墓地

    我是一个土地神,只是掌控神佛墓地这方圆百里的地方。整日面对死去的尸体,我似乎也就是一具尸体。大概十万年前,我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和失去的尸体沟通了,我可以看到他们生前的画面。我不在变得孤独,我如同吸血鬼一般,吮吸着一篇篇精彩的画面,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十万年啊,我无时无刻不在沉浸在这些波澜壮阔的一篇篇人生当中。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离不开这个墓地,原来我已经死了!这里的意识不过是封神榜摄取出来的神性物质。今天神佛墓地的天空被一具亿万里的尸体遮蔽,它似乎想要进入墓地,可我只是茫然的望着它,这一刻我的脑袋就像炸开了一般。我看到了那具尸体上裹着的神物!原来……我死后亿万年,原来神佛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