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3600000025

第25章 历史典故的前世今生(2)

“宫保鸡丁”是一道有名的川菜,早在清末就闻名中国,只要是四川餐馆,一般都有这道菜,只是在菜谱上用字比较混乱,最多的情况会出现三种写法:宫保鸡丁,宫爆鸡丁,宫煲鸡丁。食客们望文生义,认为这菜确实是鸡肉为主料爆炒而成,更倾向于“宫爆”,却不知不觉中背离了菜名的初衷。

在“鸡丁”前加“宫保”,是为了纪念一个人——丁宝桢。据《清史稿》记载: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他是清朝时期一位有名的官员,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是一位美食家,他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请客时常有这道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

既然是丁宝桢发明的菜,为什么不叫“宝桢鸡丁”,而叫“宫保鸡丁”呢?“宫保”又是什么?

根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虚衔就是朝廷封给重臣的没有实际权力的名衔,有的还是死后才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清廷为了表彰丁宝桢的功绩,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而“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表示对这位丁大人的纪念。

“无毒不丈夫”是讹传

有这么一句话:“无毒不丈夫”,你可能挺纳闷:大丈夫就必须心狠手辣吗?难道“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话,是在笑话黄巢还不够“毒”吗?

其实,这句话是被以讹传讹,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这句话的原形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儒家很重视的思想,讲究掌握做事的分寸,在过和不及之间,要求君子善于审时度势。不能做到“审时度势”的人不能称为“丈夫”,这里的“丈夫”,是有远见卓识、胸怀宽广的“大丈夫”之意,“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其本意有如“宰相肚里可撑船”一词的意思。

这本是一句寓意深刻,旨在培养人们度量、容量的好格言,怎么会转变那么大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在格律至上的年代,“出”律是不能容忍的,便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君子”对“丈夫”,“度”对“量”,本来是很完美的,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对子很工整了,意思却已大变,文人们削足适履的做法,让人们误会了千百年。

北京协和医院与“磨洋工”

在人们的生活中,听说过洋灯、洋面、洋火、洋枪、洋灰……可就是没听说过“洋工”。

人们习惯于把一些人在工作过程中想偷懒少干活,偷奸耍滑,故意磨磨蹭蹭,消极怠工来拖延时间的消极行为称为“磨洋工”。其实,“磨洋工”一词最初并没有干活磨蹭、怠工的意思,而只是指建筑工程中的一道工序。

中国旧时官宦人家的房屋建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之类的装修。磨工是一项细活,需要工人耐心细致地打磨,也就是所说的“慢工出细活”。

而“磨洋工”出自一段有趣的故事: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腐败的清政府无力抗敌,只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求和。各国于是纷纷在中国设立殖民地。美国为扩大在中国的影响,用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的工程耗资巨大,建造规模也十分庞大,光主楼就有14座,又是高层建筑,外观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这座医院是由洋人出资、洋人设计、洋工监工的洋房,工程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参加这项建筑工程的工人就把这项工作称为“磨洋工”,意思就是“打磨洋人的工程”。

现在这种费时费力的工序已经很少见了,但是“磨洋工”这个词语却被保留了下来。大概是由于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懑,人们便借此发泄,于是,这个词演变至今,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意思,成了磨蹭、懒散的代名词。

“千里送鹅毛”本想送天鹅

大家都很熟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这句话,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实在是有些奇怪,不远千里只为送一些鹅毛,而且鹅毛实在算不上礼物,这显然不合常理。

不过,读了下面这则小故事,你便会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据清光绪《沔阳州志》记载,唐朝贞观年间,云南一带的土司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和拥护,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长安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交代呢?所以,一路上,他对白天鹅悉心照料,唯恐有什么闪失。

在他们跋山涉水来到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去路上的尘土。不料,天鹅竟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思前想后,只能决定继续前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后来,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终于到了长安。

当唐太宗和满朝文武百官看到他献送上鹅毛时,都感到非常奇怪,缅伯高便向唐太宗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献上了那首诗。

唐太宗知道原委后,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高兴地收下鹅毛,还特意回赠一些中原特产,好生款待。缅伯高带了答礼回去,大赞唐朝的友好情谊,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故事便广泛流传下来,成为我国民间交往、交流感情的一种谦词。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个危险年龄,是不吉利的“坎”,人很容易在这个岁数死亡。于是,这两个数字总是像魔影一般,在垂暮之年的老人眼前晃来晃去。这一说法已流传了几千年,这是真实的吗?

其实这种说法与我国古代的两位圣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有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实岁为72岁,虚岁是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实岁是83岁,虚岁是84岁。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73岁死的,孟子是84岁死的。我国古代,他俩被推崇为“圣人”,孔孟学说在我国也有巨大的影响,故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死亡年龄是不可逾越的,于是被认为老人的“坎”,而且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了。

在古代,能活到这个年龄算高寿了,要超越这个年龄不容易。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大为延长,百岁老人早已遍及城乡。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而与“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相对的,有一句闽南俗语:“一生七十才开始,你四十算什么。”看来,只要以轻松的心态对待人生,生活就可以很精彩!

“青楼”原指帝王居

青楼,一个敏感的词语,长久以来,它一直被用来喻指风尘女子聚集的场所,其实,把青楼指代妓院是一种误传。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同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可见,青楼最早是指帝王之居,后来,它的语义范围渐渐扩大,比较华丽的屋宇、豪门之家均可称之为“青楼”,诗歌中也有不少这类的“青楼”。

傅玄《艳歌行》: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江淹《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这些诗歌都是称誉居所的富丽华贵,可见,“青楼”与豪门、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与权势、财富、地位相关。所谓“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其中的“朱门”对应“青楼”,自然含义相近,与所谓的“声色”、“妓女”没有任何关系。

最早称妓院为青楼出自南梁刘邈的《万山采桑人》一诗,内有“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不过这里的“娼女”,只是指家奴,但由于它本来的意思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些关系,所以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青楼”逐渐从“深闺”中走了出来。唐代之后,偏指之意则成了专指,专指烟花之地,较之平康、北里、章台等词,青楼多了形象感,多了一丝风雅气息。

之后,这种隐指渐渐明朗化,比如元代有一本记载妓女生平事迹的书,便叫《青楼集》。明代有一本《青楼韵语》,实则是《嫖经》的易名。清代有一本小说,名为《青楼梦》。

因为文人墨客们误解了“娼女不胜愁”中的“娼女”,“青楼”的身份便一跌再跌,由最早的“帝王居”沦为“风月场所”。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汉末帝国时代

    汉末帝国时代

    穿越是否还有市场?谁管他!穿都穿了,哪里还计较那么多?!福利是《帝国3》,二十岁前居然是成长期,还有个人线可以走!?势力线呢,又会有什么惊喜?最初来投靠的居然是高顺……好吧,因为是一个村子的;张飞视我为奇货,打算投资我,刘备起家的五百士兵归我了!也不需要你直接给我募兵,给我物资让我募兵就可以了。当科技树出现分歧,文明的走向该何去何从?是修真文明,还是机械文明,又或者……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刘铭,心怀大汉者都来投靠我吧!记住了,认准宗族族谱,别相信大耳怪的话!
  • 建安风骨
  •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文景之治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文景之治

    公元前180年7月的一天,天气炎热,长安的未央宫中笼罩着一层乌云,实际统治大汉王朝十五年之久的吕太后死了。权力政治的空白,让这个帝国的各种势力开始跃跃欲试,吕氏家族、功臣集团、刘姓诸侯王,三者之间谁将获得这个王朝的最高权力,帝国政治的走向将出现怎样一种状态?的确扑朔迷离。政变,当然在刀光血影之间上场了。古往今来,政变之后的政治,经常出现两种结果:更好或更差。而这场政变,带来的却是一个罕见的封建盛世。“周曰成康,汉云文景,美矣!”这是后世史官对于这个盛世的评价。这本书描述的就是这个盛世的前因后果。我想,应该趁机回溯一下写它的写作初衷。 ……
  • 三国之猛将快来

    三国之猛将快来

    一个历史老师睡着后醒来结果发现自己穿越了,看他如何在三国时代大展拳脚
热门推荐
  • 西山政训

    西山政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选自MM小小姐1

    选自MM小小姐1

    这本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专门为9~16岁女生量身打造,坚持“阳光、纯正、唯美”淑女气质的少女文学读物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 戒神系统

    戒神系统

    神秘邮件里,一戒指,秦明从此开启了他的逆天之旅。
  • 腹黑萌妻倾天下

    腹黑萌妻倾天下

    她是一朝公主,却不想在遭受灭国之灾后,穿越到了二十一世纪,当然,这不还算什么。穿越后,她就然莫名其妙的有了异术,人称,超能力……
  • 齐天大圣闯都市

    齐天大圣闯都市

    仙界四灵兽知道吗?那全是我的坐骑,四个我轮换着坐,爱怎么骑怎么骑!丘比特可爱吧,那是我干儿子!八歧大蛇凶残吗?凶残个屁,那是给我拉车的!宙斯的雷电锤厉害吧!还不是照样被我给熔了?你问我是谁?我乃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也!
  •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洞玄灵宝八节斋宿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凤绝恋:秋水流溪

    双凤绝恋:秋水流溪

    她本是血凤转世,出世时却被同胞妹妹夺取造化,留下不可治愈的道伤,被家族放弃。而她是西方人杰,因出世时有凤凰异象降临,得凤凰真传,被世人誉为凤凰天女,地位崇高。“你若与全世界为敌,那么全世界便是我的敌人!”她为她屠城浮尸几万里!“哪怕踏千山,入绝地,我也要为你寻得复活神药!”她为她逆天而行,与天争斗!【注:本文为女恋,不喜者勿入,入者勿怨;请不要好奇,好奇心害死猫!】【祝愿天下盗文人肾虚、肾亏、肾结石;男的“那里”每天短一厘米,女的天天来亲戚!>_<】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仙路问情

    仙路问情

    伤心剑,本不该称为剑,只该为残剑。伤心剑,剑如人,因伤心过度,而剑心破碎,只余半截剑身。伤心剑,一把伤心人才能舞的剑,它不像其他剑要么使人血流如注,要么一剑封喉不流一滴血,它只是将光芒刺入对方的身体,只是在剑气的涌动中,挥洒点点伤心泪,让对方回忆起一生的爱恨情仇而伤心地流泪,直至泪干而亡。伤心剑,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拥有,它只有真正的伤心人才能拥有。相传,铸造伤心剑的大师因爱生恨,一生孤苦,感叹世事无常,给此剑种下毒誓:非伤心人拥有此剑,将伤心而死。此剑历经千年万年,其剑主都是孤苦一生的伤心人。千年前,曾有一位逍遥世家的家主逍遥毅不信毒誓,将此剑拥为己有,最终杀妻弃子,不得善终,伤心剑也失去影踪。
  • 绯闻影后:顾少,宠上瘾

    绯闻影后:顾少,宠上瘾

    为了未婚夫,她可以放弃演绎生涯,想不到却惨遭背叛!曾经最好的闺蜜挺着大肚子,构陷她,让她身败名裂!她想要逃离这座绝望的城市,却被狼王一般的他给盯上。“好久不见,顾夫人,你这身边的小团子是谁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