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3400000038

第38章 财富英雄——创造奇迹,他们的事迹最具励志意义(4)

服务生大惑不解地问他说:“真奇怪,洛克菲勒先生,令公子投宿敝饭店时,总是选最好的房间,可是您总是住最便宜的客房,这是什么缘故呢?”

洛克菲勒笑着说:“哦!道理很简单,我的儿子有福气啊!他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而我没有啊!”

以平静对待愤怒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客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么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神气注视着这位攻击者。对方愈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无礼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渐渐地平静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故意来此与洛克菲勒作对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响,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往上爬的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沃伦·巴菲特——投资之王,世界股神

国籍:美国

出生地: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市

生卒年:1930—

身份:企业家、投资家

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

跟巴菲特做生意,大家都能赚钱。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巴菲特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比尔·盖茨

1巴菲特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其资产曾经达到620亿美元,并屡次超过比尔·盖茨,登上首富的位置。

2巴菲特更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大师,全世界投资者都敬仰他为投资智者。他的投资之道,简单得一看就懂,他的投资智慧,深刻到无人能及。

3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在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

巴菲特父亲霍华德从事证券经纪业务,这多少对巴菲特产生了一些商业熏陶。而《赚到1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则对巴菲特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他参照这本书的建议,不断尝试着赚钱的方式:5岁时,他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6岁时,他花25美分买了一个装有6瓶可乐的手提式厚纸板箱,然后以每罐5分钱的价格兜售给同学或是伙伴,从中净赚5分钱;平时,他要替父亲挨家挨户地兜售苏打饮料;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富人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巴菲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报童,有一段时间,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送五百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里的住户;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再后来,巴菲特和另一位同学合伙用350美元,买下了一部旧式“劳斯莱斯”,以每天35美元对外出租。到16岁中学毕业时,巴菲特已经赚得6000美元,并且积累了合伙投资的宝贵经验。在巴菲特整个的投资生涯中,他的利润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成为身价几百亿的富翁,不能不说,这与他小时候接受的商业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学毕业后,巴菲特进入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学习企业投资管理,他常常一头钻进书籍的海洋中,废寝忘食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当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读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聪明的投资人》,巴菲特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可以说,这本书深深地影响了巴菲特的经营思想。巴菲特非常推崇格雷厄姆的一句铭训——“把投资当做生意来看,是最具有智慧的投资”。

为了能够近距离聆听格雷厄姆的教诲,巴菲特在大学毕业后,便只身来到纽约,进入向往已久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求学,直接受教于格雷厄姆教授。

当时的格雷厄姆门下,有20名学生,巴菲特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他的那些师兄学长,大多比他年长许多,这些人已经在华尔街混了有一些年头了。但在格雷厄姆的课上,巴菲特却是最活跃的学生。每次格雷厄姆一提出问题,大多数时候都是巴菲特把手举得高高的,抢着要回答问题。对于巴菲特的回答,格雷厄姆很少给出自己的判断,说这个是错的,那个是不对的。格雷厄姆通常会说:“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你是基于何种理由得出这个结论呢?”然后,巴菲特就会兴致勃勃地解释一番,摆出自己的观点,拿出自己的证据。两人学术的讨论,令一旁的同学们印象深刻。巴菲特的同学杰克·亚历山大记忆深刻:“沃伦大概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一个,但无疑是最早熟的一个学生。他好像知道所有答案,他总是举起手来,引发大家的讨论。他怀有无比的热情,总是比其他任何人都有更多的东西要表达!”

巴菲特的勤奋好学远近闻名。他从恩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许多投资理论和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从图书馆和实践中又汲取了更多营养。此外,他还从一位名叫菲利普·费雪的投资大师那里学习了股票操作的方法学,菲利普·费雪被视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教父级的投资大师,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资专家。巴菲特后来把格兰姆和费歇两人称为自己的“精神教父”。

知识的积累使巴菲特的眼光更加锐利,他渐渐具备了独自驰骋投资行业的能力。25岁的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开始了他的职业投资生涯,随后,巴菲特成立了合伙投资公司,虽然最初他在这个公司中只投资了100美元,但他还是这个公司无可置疑的领导人物。以后的13年中尽管代表股市晴雨表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有五年处于下跌期,巴菲特的合伙公司的利润却依然持续增长。

少年巴菲特巴菲特向他的合伙人保证,投资将以实质价值而不是股票的热门程度作为投资股票选择的基础。在合伙公司解散后,拥有足够资本的巴菲特又果断以2500万美元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也成了巴菲特后来成就更大事业的基础。由于巴菲特科学、稳健的投资策略,此后的20年间,巴菲特和柏克夏公司的财富都在持续猛增。

巴菲特指挥伯克希尔·哈撒韦果断出手,投巨资于绩优保险公司、蓝筹印花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

无论是收购整个企业,还是只持有企业的部分股票,巴菲特都遵守同样的权益投资策略,即寻求自己所了解的、有利于长期投资的公司;另外,公司的管理层必须是诚实的,并且要有充分的才能;最重要的一条是:价格要吸引人。

巴菲特从投资100美元起家,到2008年已拥有约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超过比尔·盖茨成为那一年的全球首富。

巴菲特轶事四则

一、少年叛逆偷过东西

巴菲特12岁时,随家人从内布拉斯加州搬到华盛顿。环境的改变使巴菲特变得叛逆。巴菲特在学校的成绩很差,常常逃学,还到百货商店偷东西。父亲发现后,警告他说如果不改正的话,不给他靠送报赚钱的机会。结果从小就很有商业头脑的巴菲特妥协了。

二、中学时期自己买地

早在中学时期,巴菲特已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他16岁时通过送报攒了2000美元。他拿出其中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州购买了一块16公顷的土地。他在当地请了一个农民帮他耕种土地。此后,巴菲特开始在学校介绍自己是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场主。

三、被哈佛商学院拒收

巴菲特19岁时曾报读哈佛商学院,凭他超乎年龄的丰富的股票知识,巴菲特信心满满。但最后被学院拒收。后来,巴菲特发现他的偶像——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于是,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四、本来喜欢百事可乐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喜欢喝可口可乐,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本来是百事可乐的拥趸,曾经每天都要喝四五瓶百事可乐。在50岁生日的时候,巴菲特还收到一个外形像六罐装百事可乐的生日蛋糕。1987年,一个朋友介绍他尝试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樱桃口味可乐,巴菲特喝过后非常喜欢,由此爱上了可口可乐。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我从来不曾有过自我怀疑。我从来不曾灰心过。

○如果你不能控制住你自己,你迟早会大祸临头……

杰克·韦尔奇——全球第一CEO

国籍:美国

出生地:马萨诸塞州萨兰姆市

生卒年:1935—

身份:企业家

公司:通用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有一天和杰克·韦尔奇对话并请教。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杰克是管理界的泰格·伍兹,所有的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股神巴菲特

杰克·韦尔奇不愧为20世纪最优秀的企业领导。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1杰克·韦尔奇曾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首席执行官,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起,在短短20年时间里,韦尔奇使通用电气的市值达到了4500亿美元,增长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

2在取得经营成功的同时,他本人也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尊敬和羡慕的商界领袖,各国企业家们争相效仿的偶像人物。

1935年11月19日,杰克·韦尔奇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萨兰姆市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性格沉稳,言语不多,他为波士顿与缅因铁路公司工作,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韦尔奇从小就口吃,而且似乎很难矫正,有时因为口吃引来不少笑话,这让韦尔奇难堪不已。

1953年的秋天,韦尔奇高中毕业后,进入马萨诸塞大学化学系就读。这时他第一次真正离开家,显然,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感到极其不适应,以至于“完全被离家上学的感受击垮了”。

他的同学中有从新英格兰大学预科班来的学生,有从久负盛名的波士顿拉丁学校来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都表现得很出色,韦尔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且,他还觉得物理非常复杂。惟有在自己学习的化学专业,他才能感到得心应手。他从来没有向母亲提到这种学习的压力,他只是对母亲说太想家了。

为了让儿子能振作起来,母亲专程驾车3个小时从家里赶到学校来为儿子打气,她想让儿子重新振作起来。

母亲对韦尔奇说:“看看周围的这些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回家。你和他们一样优秀,而且还要出色。”

母亲那些激励的话确实奏效了,不到一个星期,韦尔奇便不再那么忧虑了。

在大学生活了大概一年之后,韦尔奇逐渐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从此,他开始投身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去了,并很快脱颖而出,1957年,当他毕业时,是学校里仅有的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的两名最优秀学生中的一个。还在读大四的时候,很多着名的公司就对韦尔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希望他前去就职。韦尔奇有很多择业的机会,但是他的导师劝告他去研究院继续攻读硕士,认为他应该在化学领域继续深造。韦尔奇接受了导师的建议,拒绝了那些公司的邀请,并决定到伊利诺伊大学继续学习,因为那里会为他提供可观的奖学金,这对家景并不富裕的他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而且这所学校在化学工程研究方面的实力稳居全美前五名之内。

1960年,韦尔奇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化工博士学位,之后他得到了好几个工作机会,但是其中只有两个是比较合适的,一是在得克萨斯的埃克森公司从事研发实验室的工作,一是在马萨诸塞州的通用电器新化学开发部门工作。

最终,经过实地考察后,韦尔奇把通用电气公司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一直做到退休。

韦尔奇早期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他一度甚至准备辞职,不过被他的上司所劝服,留了下来。在经历了不太顺利的早期职业生涯后,韦尔奇接下来在通用的日子可以说是平步青云。

1968年6月初的一天,也就是韦尔奇加入通用公司8年后,经董事会批准,韦尔奇被提升为主管整个2600万美元塑料业务的总经理。至此,32岁的韦尔奇成了通用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经理。而且,每年的1月份都会受到邀请,去佛罗里达参加公司的高层管理会议。

1971年,韦尔奇获得了化学和冶金部门总负责人的职位,在他新上任不久,就让三名不称职的经理离开了通用。

1972年1月,韦尔奇升任为通用公司副董事长。刚一上任,他便同时任用了三名优秀的员工做部门经理。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韦尔奇居然任用一名年仅27岁的年轻律师主管部门事务。

1973年7月,韦尔奇的职务再次提升了。他的顶头上司鲁本·加托夫被提升到公司总部,韦尔奇则坐到他的集团执行官的位置上,主要负责在匹兹菲尔德的化学和冶金部门,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业务,例如密尔沃基的医学系统、韦恩堡的电器零件,以及锡拉丘兹的电子器件。他管辖的范围更大了,这与他曾经取得的骄人业绩有很大关系。

1977年12月,韦尔奇被正式提升为高级副总裁,是负责消费产品和服务部门的总经理,还是通用电气信贷公司的副董事长。这次提升使韦尔奇终于告别了匹兹菲尔德。

1981年4月,韦尔奇终于得到了通用公司CEO的职位。

韦尔奇初掌通用之时,通用电气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盈利15亿美元,市场价值在全美上市公司中仅排名第十,而到1999年,通用电气实现了11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世界第五)和107亿美元的盈利(全球第一),市值已位居世界第二。

1981年的通用旗下仅有照明、发动机和电力3个事业部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而如今已有12个事业部在其各自的市场上数一数二,如果单独排名,通用电气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富》500强。就在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的19年中,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因此连续3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美最受推崇公司”评选中名列榜首。

在失败中前进

同类推荐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 希拉里成功日记

    希拉里成功日记

    希拉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结合体,少有人能真正读懂她,她也不奢求他人的理解。不管外界有怎样的毁誉,都不能妨碍她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追求成功,诠释辉煌。 《希拉里成功日记》为我们揭秘了大人物希拉里的苦乐喜悲,讲述了一段启迪小人物的励志人生。 《希拉里成功日记》由张佳秋编写。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热门推荐
  • 数据化未来

    数据化未来

    在次睁眼,柯望来到陌生的数据化世界。一切都以数据化的方式存在。先进的科技文明,完美、公平、公正的数据化世界。但却丧失了心灵上的交流。如此冷漠与机械化的世界。柯望觉得死定了,但却发现了转机。冷冰冰的上司妹,可爱萌的新同事,高贵雅的女老师,疼怜爱的女对手!柯望感觉出了不对劲,等等...这难道是要我...!好了,这是一本构思严谨的科幻。
  •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洞真西王母宝神起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洛昀之逆

    洛昀之逆

    夏落冉是一个孤儿,身世背景一无所知。校园内处处被人欺负,排挤,嘲笑,甚至被谋害,人人称为校园弱女。殊不知在某一天醒来,发现重生成为黑帮千金,她发誓一定要他们在她身上加受到的伤害通通以十倍的代价还回去。她不知道在她自己的身世背景里又有一场怎么样的阴谋?
  • 猜凶2

    猜凶2

    腹黑名侦探、伪科学节目主持人、招惹事件的倒霉蛋联手纯情刑警,再次出击,破解一个又一个离奇悬案。万人迷再会前妻,这场暌违十年的相逢,竟是血案的开始!倒霉名侦探这一次百口莫辩,难道他真是诡异的杀人事件的真凶?会杀人的钢琴曲,预知死亡的电话……是诡异的巧合还是人为刻意的安排?华丽喷血的思维撞击,腹黑名侦探和呆瓜剩男刑警又将怎样上演一段特别的友谊?
  •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戴望舒作品集(4)》本书分为小小的死亡之歌、呜咽、关于迦尔西亚·洛尔迦等部分。
  • 墨染云天:权倾天下

    墨染云天:权倾天下

    身边最亲近的人的背叛,被他人陷害,她依旧笑着面对。她坚强,但只对一人柔弱。他狠厉,但只对一人温柔。上一世她看错人,这一世另一个他只对她许下承诺,你生我生,你死我死,生死相依,永不言弃。
  • 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1

    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1

    22岁正是一个人从学生蜕变成“社会人”的进行时,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有人形象地说它是一个梦想能否照进现实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年轻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实现自身的价值,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22岁的年轻人常说的一个词就是迷茫,因为自己已经22岁了,浑身充满了力量,却找不到能让自己一展身手的出口。正如网友“半个苹果”所说:“我把自己当根葱,可是不知道谁会拿我蘸酱吃。”对于22岁以后的年轻人来说,越早摆脱稚气,走出迷茫,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越有帮助。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度过人生的瓶颈,顺利走好22岁以后的路呢?
  • 倾世皇妃

    倾世皇妃

    “崔青漫我要你死!”少女一袭白衣,乌发三千肆意披散在身后。又是这个梦。这是深宫中每个女人的不幸。她们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血债,以至于夜夜噩梦。“爱妃,你怎么了?”少女僵硬的摇头。这就是她的命。注定与别人共侍一夫的命!
  •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魔幻,强强,长篇,剧情线慢热】前世被人左右了命运,今世一朝重生,阴谋?背叛?欺辱?又如何?她要把受的背叛,欺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们。命运会再一次被人左右吗?她坚定的回答“不!”一步一步的将那阴谋粉碎。她慢慢成长,最终站在天下之巅。这一世不同的是,有一个他,他对她极好,有求必应。“我要这天下。”某男笑答:“好,我就给你这天下。”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