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4100000006

第6章 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慈悲(2)

在南京有一个妻子,在上海有一个情人,胡兰成的日子非常幸福。他本来就是一个情场高手,浪荡的个性再加上四处横溢的才华吸引了很多女人,他的一生都交织在女人的世界里,可是他从来没有给过谁什么承诺,他是爱她们的,而且都爱,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更无法舍弃。如今张爱玲便成为他众多女人当中的一个。

如此精致的世俗世界在她的笔下逐渐绽放盛开,让人欣喜惊奇。当时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已经在文坛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首屈一指的才女作家。继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又有一说张爱玲的成名作其实是《倾城之恋》)之后,她又相继在上海月刊《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许多著名篇章。1943年11月,她在上海《天地》月刊上发表了《封锁》。这也只是像之前那样极为平常的一件事情。她或许从来没有想到会因此遇见那么一个让她倾心一生的男人。

当时的张爱玲性格极为孤僻,从来不愿意跟任何人多做任何交谈,除了几个好友——苏青、柯灵等人之外。她的生活圈子就是那么狭小,仅仅就只是她的卧室而已。她不会客,也不接见任何慕名而来的远方读者。但是,最终却被胡兰成的坚持改变。他们第一次见面交谈,或许只是一场风华绝代的戏场的开始而已。

她不傻,只是爱低落到了尘埃里

1941年胡兰成便已经完全摆脱了《中华日报》转而投向《国民新闻》,并且担任总主笔。1943年12月胡兰成被汪精卫下令逮捕,从那时候起他与汪精卫彻底决裂,转投日本。聪明机灵的胡兰成也许是一个很难说得清道得明的政客,他浓厚的政治背景让人难以捉摸,并且使人唾弃。可是依然有人不在乎他的这些缺点,更不在乎他在别人眼中是汉奸还是才子。那个人就是张爱玲。她爱他,而且是用全部的心思来爱,深深地爱,一直爱着,即使知道也许没有结局,甚至知道自己会因为这份爱而变得卑微。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的张爱玲应该是夹在胡兰成和他的原配应英娣之间的小三。张爱玲知道胡兰成是有家庭、有妻子的,但是依然无法抑制对他产生的情愫。在最美妙的年华遇见并且爱上一个已为人夫的男人,这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够抗拒的事情,即使是尘世之上的张爱玲亦不能避免。那一段时间,胡兰成每天都会出现在张爱玲的公寓里,他们在一起度过美妙的下午,直到太阳完全下山,余晖逐渐消失。那个时候,张爱玲感觉胡兰成不像是有妻子的人,他好像完全是属于她一个人的。但是自从胡兰成去了南京,而且每次总要待一段日子才能回来,即便他一回来就立即到张爱玲的寓所里去看她,她还是有点心酸失落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才感觉到,她是在与另外一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分享他的时间,分享他的生命,分享他的躯体,甚至是分享他的爱。

骄傲如此的张爱玲又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再加上姑姑的好心劝告和叮嘱,张爱玲更加苦恼了,她的内心乱成一团。

在胡兰成身在南京的日子,他们经常通信,互诉思念。她盼望着他的出现,渴望他立即来到她面前。那个时候她甚至想要委曲求全,她不想去在乎他是一个已经结过几次婚的人,不想去关心他此时和谁在一起,甚至不奢求与他之间有什么细水长流,她只是想要好好地去享受当下的这份浓郁的爱,好好地去感受这份恋爱所带来的一切。

张爱玲曾经在写给胡兰成的一封信中对他说道:“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这句话显然已经表明了她自己坚定的立场,她想要做他的情人,并且心甘情愿委身于“小三”这个被众人唾弃的身份。从第一次遇见他开始,她便被他风趣智慧的谈吐所吸引并且牵着,一步一步走向他,然后恋上他,并且深深地爱着他。为了这份爱,再怎么艰难的困境她都是那么勇敢地去面对,甚至踏过去。

两个人之间互相吸引的确有很多原因:有时候是因为才华,有时候是因为美貌,也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某一种感觉……感觉对上之后,一切就都那么顺其自然了。他们于千万人的拥挤世界里,遇见对方,从相知相惜一直到相爱相守。事情的发展就仿佛是一下子完成的。那段时间胡兰成常常出入于张爱玲的房间,并且与她交往越来越亲密。他们之间已经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语去解释什么,或者说是描述各自的内心。自从她递给他一张上面提有那些字迹的照片的时候起,她便已经无可救药般地爱上他,倾尽全部地去爱,全心全意地去爱。

也许是张爱玲一直以来都不怎么跟周围的人交往的缘故,在她遇见胡兰成之后,就那么顺其自然地被他的才华以及谈吐所吸引。如此冷傲的她,竟然愿意为了胡兰成而妥协。她不知道这种妥协日后会成为一种变本加厉的伤害,她更不知道这些伤害会成为她今生最灰暗的回忆。

“在爱玲面前,我想说些什么都像生手拉胡琴,辛苦吃力,仍道不着正字眼。”胡兰成曾经在日后写作的《今生今世》里面这样说过。面对那样一个锐利而傲慢的张爱玲,他有时候是吃不消的。才女可比不得名媛,随便哄几句便可以了。倔强的她遇到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他,两个人之间的确存在某一些较劲儿的地方。因为他们一个是写爱情故事的才女,另外一个则是谈情说爱的高手。两个人在尖锐的相撞之后,必定有一方要陨落。

胡兰成在认识张爱玲之前就已经结过三次婚,一个是最初与之订婚的唐玉凤,另外一个是女教师全慧文,还有一个是舞女应英娣。而且他当时虽然已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的职务,但是依然在为汪伪政府工作,成为人人攻击的汉奸。但是张爱玲根本不介意这些外在的言论与抨击,她是一个极度想要自由的人,从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向往自由——真正的从内而外的自由。即使被父亲锁在房间里,她也会撕心裂肺地叫喊,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努力抗争。

张爱玲一直都是一个极为叛逆又倔强固执的人。但是遇到胡兰成后,她的锐气慢慢消减,几尽不剩。她的姑姑曾经提醒过她,要她看清楚胡兰成这个人,还问她与胡兰成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什么也不多说,只是在内心里悄悄藏着。但是,家里的人也渐渐知道了一些。

每一次胡兰成留下来与张爱玲过夜,她就十分担心姑姑他们会知道,弄得事情不好说。于是清晨起来,在胡兰成离开之前她总是叮嘱他,不要穿鞋子踩在地板上,以免发出声音,惊扰了家里人,让他们听见之后不高兴,她叫他拎着鞋子赤脚走到屋外再穿上。可是胡兰成怎么可能会听,他毕竟也是一个政客要人,向来都是我行我素习惯了的。他根本不畏惧张爱玲,也不听她的劝说,他为了维护自己高大的男子汉形象,直接当着张爱玲的面穿上鞋子就大方地走出去了。他一点都不介意鞋子撞击地面发出的声音,也一点都不在意张爱玲惊讶的表情。那个时候,他尊贵的个人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可是即使是这样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从来没有为她改变过自己,始终我行我素,张爱玲依然爱得无法自拔,她完全被他潇洒的形象吸引住了,无法逃离,更不愿意逃离。有时候,张爱玲会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在心里面默默地崇拜他,欣赏他的独特。

但是张爱玲还是闹过脾气。有几次胡兰成从南京回来之后去公寓看她,但是她却故意表现得很冷淡,而且还在他离去之前说叫他以后不要再来了,她不想再看见他了之类的一些诀别的话。胡兰成知道张爱玲内心的委屈,他也知道那是她在耍小性子,他根本没有把她的那些诀别之话当真,因为他知道她深爱着他,又怎么可能离开得了呢?

张爱玲的确是已经无法离开胡兰成了,整日朝思暮想着,很害怕他会真的不再出现。等到他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她依然欢快地迎接他的到来,并且欢快地与他进行交谈。这个男人俨然已经狠狠地抓住了她的心,并且游刃有余。只是因为她爱他,所以她终究逃不掉,也仅此而已。即使他根本无法给她任何承诺。

1944年8月期间,应英娣在各方力量的煽动之下又哭又闹,并且把胡兰成与张爱玲搞婚外情的整件事情弄得满城风雨之后,便提出与他离婚。这次离婚倒是给胡兰成行了方便,他再也不用辗转于两地之间,纠缠于两个女人之间了。胡兰成在与妻子离婚之后,便毅然与张爱玲结婚了。但是当时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胡兰成知道自己的身份背景日后可能会给张爱玲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所以两个人并没有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而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证婚仪式。胡兰成还亲自写了一纸婚书,作为定证:“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面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后面两句是他写的,旁边还写了“炎樱为媒证”。

就这样,一纸简单的婚书,便把两个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牵到了一起。无论是从学问还是为人处世上来看,他们都不是能够说到一块儿的人。但是,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不一样的人,也会产生爱情,并且因为爱情而相聚相守。

那年胡兰成三十八岁,然而她只有二十四岁,他比她大很多,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的,甚至还享受着这种独特的结婚方式。她就这样任凭一纸婚书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完整地献给了他。当时她甚至坚信这纸承诺重于一切。

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也许张爱玲当时真的是那么想的,因为她爱胡兰成,爱到无法再低落的程度了。所以她宁愿去相信“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样的承诺。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感情究竟可以持续多久,不知道胡兰成会为她沉迷多久,也不知道张爱玲是否能够真正一直迷恋深爱胡兰成。但是此刻,她就只是愿意这样安静地去享受这一刻的温情与幸福。她会在两个人执手相望,深情款款,没有言语却万千情愫涌动的时候喜滋滋地看着他,掩饰不住由衷的爱恋轻声说:“你的人是真的么?你和我这样在一起是真的么?”她不是怀疑他,而只是想要听到他从嘴里亲口对她说出来。

张爱玲曾经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描写过这样一段话,后来还成为她的经典语录广为传诵:“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唯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爱上一个人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或许那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回信里写下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激动的,因为她坚信胡兰成就是她的钟子期。她渐渐打开所有的防备,把自己的世界放大,大到足够装进一个胡兰成便可以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爱,是否真的如她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延绵持久。

也许世间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只是婚姻里面有太多的心酸苦楚。俗尘之上的张爱玲如此深深地爱着胡兰成,深爱着,即使有一天她知道他已经不再爱她。

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之后,各自的生活依然很自由,并不像是真正的夫妻,就和他们结婚之前没有什么两样。或许“闪恋”“闪婚”都是如此结局。并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爱的程度也不同。

惊世骇俗的总是急速消殒

1944年2月,他们第一次见面,互相吸引。8月,便喜结连理,匆匆成婚,私订终身。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有点仓促的。拿到如今的社会上,也是被称为“一见钟情”、“闪婚一族”的。或许这和张爱玲的个性是有关联的。早在几年前她便说过这样一句被人奉为名言的话:“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即使是恋爱和婚姻,她必定也是如此看待。毕竟她是一个渴望被爱、想要安全感的脆弱孤单的女人。无论是孤寂的童年时期还是封闭的少年时期,又或者是有了点名气的青年时代,她都在渴望着爱的出现,向往她笔下那开出灿烂的花苞来的美好爱情。即使她文笔斐然,名声震耳,但是她的现实生活却十分单调,甚至有的时候还很乏味无趣,特别是感情生活一直处于空白期。她就是留着这样的空白,一直等到了胡兰成的出现。偏偏是他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宁静的一切。

胡兰成从小到大,一路经历各种磨难,历程让人心酸。他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并且有足够大的野心。他与张爱玲所处的生活背景完全不同,根本谈不上是一路人。胡兰成为人极其聪明,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年长于张爱玲的他,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拥有很大的魅力,并且因为年长还会让张爱玲得到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以弥补她童年时期对父爱的向往。然而在政治圈里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才有如今地位的胡兰成又怎么可能是一个轻易为情所困的小男人呢?每一次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务不得不与张爱玲分开,他一点都不觉得难过,亦没有离别愁绪。他身边并不缺乏女人,而且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要什么样的女人。即使与张爱玲结婚了,但是他依然只是把她当成是知音,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寄托。他枯燥乏味的从政生活里,自从出现了张爱玲之后,一度变得丰富有趣,他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文笔也进步很快,他自此跻身于文学圈,乃至学术圈。从那个时候起,他的身份不再只是一个反面政客。如果不是遇见张爱玲,或许胡兰成的学术研究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更加不会有那么多的“胡粉”、“胡迷”。

可是胡兰成毕竟不是一个用情专一的男人,即使和张爱玲结婚之后,他依然风流成性,四处拈花惹草。1944年11月,他离开上海去了武汉,之后便迷恋上了医院里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护士。某一瞬间,他内心里曾经想过这样做可能会对不起张爱玲,毕竟张爱玲不是他之前所交往的一般女子。但是他很快便又说服自己了,他觉得世间的情就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候他甚至不认为那是情爱,而只是某一种感情上的需要。他曾经在《今生今世》里说:“我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相知。”

男人和女人之间,有时候可以是爱情,有时候也可以是友情。就是相知,让他寻到了张爱玲,也正是相知,让他彻底读懂了张爱玲,甚至从心底里不再迎合迷恋这个骄傲的女人。反正他一直都是一个我行我素、任性自由的男人,他的爱情也许就像是烟花,只让人记得绚丽的瞬间,然后便忘却了。

1945年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便把他与护士的这件事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的内心伤感痛苦,充满嫉妒与恨意,但是表面依然平静如常,没有任何反常。

每个人都会这样,总是留一个看得见的伤口,等一个看不见的人,那个看不见的人即使一直不出现也会一直等下去。毕竟这是她用全部的真心,深爱着的一个男人。

同类推荐
  •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自传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自传

    《如果种子不死(法国诺奖得主倾情裸传自述传奇人生)》是作者纪德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充分展示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师的性格特质和成长印迹, 是一本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独战九天

    独战九天

    九幽血海,三千弱水,地域之巅,到底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三大帝国,星海修仙世界,神界,地域冥府,谁是幕后黑手。
  • 无人胜利之复人九

    无人胜利之复人九

    十二岁,人生转折。记忆和基因同时消失,逐出家门。为证明没基因也能有超强异能,也能称霸天下而奋斗。王者的复仇旅程,开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黑道老大,杀人不眨眼的异能界的新星,用使人惊异速度壮大的复人九公司总裁,想要得到的都有了,却没有真正的胜利,无人胜利的战斗,有何意义?……
  • 豪门虐恋:闻风泣

    豪门虐恋:闻风泣

    “什……”不容季小沫一丝疑惑,一股透心凉的柔软停驻在她的嘴唇。慢慢的,越来越深,越来越浓,在他刚强的铜臂下她没有一丝反驳的余力。初吻呀……她守了24年的黄金玉女香香吻就这样没了。居然还是毁在了这个让她惧畏十分千分万分的易爆品身上。“你……”季小沫紧握的拳头被唐郑毫无误差的接住,“永远都不要想跟我玩花招,记住,是任何时候。”“你……”季小沫气的斜鼻子瞪眼,刚刚毫无缘由亲她的是他好吗?下一秒怎么变得好像刚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季小沫完全不了解状况的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滚!!!”他的声音极淡,冰冷的气息让人畏惧。
  • 冷漠总裁之娇妻boss,别跑

    冷漠总裁之娇妻boss,别跑

    花花公子叶涩郎在某一天醉酒时,偶遇商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冷漠总裁诸葛沁,从此开始了一段心酸的追妻历程!不但开始错认佳人是美男,还有青梅闹场,情敌堵截,就连过命的兄弟也要横插一腿……他表面无害,不代表真是无公害啊!于是,花花公子奋起了……
  • 凰惊天:驭兽狂妃

    凰惊天:驭兽狂妃

    她毁灭一切,铁血穿越,发誓这一世要为自己而活!这一世,她穿越附身在一个废物的身上,自幼惨遭毒打,饱受白眼……没关系,姐会在一夜之间华丽转身!恶夫人,狠姨娘,毒姐妹,势力丫鬟,渣男恶夫,都给姐带好墨镜,小心被姐的绝世光芒亮瞎了狗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孤独之路X旧世界的蓝调

    孤独之路X旧世界的蓝调

    末世启示录核心模式写实风格第一人称FPS视角动能武器子弹弹道击倒能力有效射程野外求生技巧等的详细描述墙角的摊位,炭火冉冉地温暖着船舱,烤老鼠的香味往街道上涌出来,美妙极了,我脱下黑不溜秋的手套,亮出还算干净的手,花了2个瓶盖,挑了一只又肥又嫩的,一口就扯掉了它烤的香脆的皮,世界是美妙的,但是老人们却说这是人类的尽头
  • 黑夜天书

    黑夜天书

    刘言心回意转,决定和尹心水交往下去,并且本来抠门的他对于女友却从来不抠,尹心水也对他很是倾心,两人进入了爱河,确立了关系。但是,这天,当尹心水办案的时候,却发现歹徒进了刘言居住的小区,而正巧的是刘言和歹徒遭遇,并被几个歹徒劫持,尹心水也被歹徒用刀子划破脸庞,刘言怒了,杀死了几个歹徒,同时他也暴露了自己的秘密,竟然不怕子弹,从此,一个崭新的灵异世界开始展现出来!
  • 廋金迷局

    廋金迷局

    一场蓄谋已久的大爆炸,一幅传世千年的名画,它们之间因为人性中对于爱与贪婪的执念而发生了交集。大爆炸发生之后,警察迅速把犯罪目标锁定在了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个在艺术上有着特殊爱好的权博士身上。他一直试图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上找寻那个流传千年的历史宝藏。而他之所以如此痴迷于此,是因为这个宝藏中藏着一个可以破解人类生命真谛的秘密,也就是历史上被无数人孜孜追求的长生不老秘诀。他的这种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导致了他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另一个很有威望的博士之间矛盾重重。他是真正的凶手吗?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

    《财富的规则》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政治是分配财富、经济是创造财富;第二章历史不可重现、人性亘古不变;第三章增长不等于发展;第四章财富不等于幸福;第五章一切从“头”开始;第六章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第七章勤俭与奢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第八章公平与效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九章市场的帝王:诚信法则;第十章树与草:人治与法制;第十一章消费商品化;第十二章商品的品牌等。
  • 三楼尽头的阅览室

    三楼尽头的阅览室

    那是一个诡异的教室,一天,五年四班的清扫小组来到这里,他们是小莹,小畅,小晴,小彤,小梁,小晶。等待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呢?(图片请按小莹,小畅,小晴,小彤,小梁,小晶观看)